短视频等新媒介对农村文化生活的影响研究

摘 要

在当今互联网社会背景下,短视频等新媒介在农村迎来爆发式增长,快手、抖音等短视频APP的快速发展为农民传播日常生活、乡土文化等开辟了新的渠道,短视频也逐渐成为农民群体娱乐的首选方式,为处于农村社会中的大众赋予新的表达方式。但是由于”零门槛”的短视频准入机制,加上网民对农村”脏乱差”的成见,还有一些人恶语中伤源于乡村的”土味”视频,使得乡村短视频长期健康发展受到阻碍。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和塑造乡村文化,避免非主流乡村文化传播,是当前乡村文化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山西省某一自然村村民为调查对象,通过对村民进行走访调查、问卷分析等途径,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新兴数字媒介对乡村文化具体影响,发现短视频等新媒介可以为传播优秀农村文化传播提供全新的渠道、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可以传递农民声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但也发现了短视频等新媒介在农村文化传播中存在的不足,例如农村短视频制作粗糙、低俗短视频歪曲农村文化、村民沉迷短视频,价值取向出现严重偏差、农村直播带货效果差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短视频创作者应提高创作素养、平台应加强对短视频的监管、XX需要完善短视频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行政干预以及规范农村直播带货等应对措施,藉以促进优秀乡土文化的发展,期待为乡村全面振兴战略提供借鉴案例。

关键词:“三农”短视频;乡土文化; 乡村振兴

第一章 绪论

1.1 短视频媒介

短视频是一种视频长度以秒计数,主要依托于移动智能终端实现快速拍摄与美化编辑,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实时分享和无缝对接的一种新型视频形式。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短视频成为媒介文化的新宠,制作准入门槛低、内容题材丰富偏娱乐化、受众年轻化是短视频的特征所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介主体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更新换代。短视频适应了互联网科技发展的大环境,又得以搭载互联网作为其发生发展的平台,因此成为新媒体时代媒介文化的新载体。

1.2 乡村文化

乡村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文化的一种,它源于乡村生活,带有浓厚乡土气息与人文气息,它是一种与都市文化相区别的地方文化。乡村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形态,更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处事原则和精神依托。

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是全面振兴的指南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必须坚持乡村文化振兴,发挥其强根铸魂的关键作用。

1.3 新媒介

新媒介,是一个相对于传统媒介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

《日本现代设计事典》中对新媒介的解释主要分为三个类型:(1)有线类:情报提供与终端均有线连接的。(2)无线类:卫星播送与高解像度电视、数码电视等,是电波传送的。(3)商品类:光碟,八毫米录像带等。在这个界定中,数字传输与数字制作成为新媒介的主要指标。

1.4短视频在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性

1.4.1构建出与城市截然相反的文化与价值观

短视频平台对乡村短视频创作的鼓励与支持,再加上像“张同学”这样被各大主流媒体报道的乡村网红,都让大家认识到,短视频是当前农村居民进行自我表现、发扬乡村文化的一种有效载体。

尽管大部分农村题材的短片在构图、光线、剪辑等各方面都不如电影中的细腻优美,但是这种“粗糙”的感觉更加真实,而文本中所展现的“真实、淳朴、接地气”的文化背景,也在不自觉中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在“元叙事”中,众多村民创作和传播反映农村原本生活的短视频,从而构建出与城市截然相反的文化与价值观。

1.4.2为乡村文化传播提供了全新渠道

近几年,随着农村基层网络的完善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前与世隔绝的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基于上述特征,短视频以其“短、平、快”的技术和传播特征,在传承乡村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短视频的制作技术要求很低,农民想拍就能拍,想写就能写,释放了农村居民的创作热情,创作出的短视频也更具乡村气息。当农村题材的短视频引发了受众的情绪共鸣后,智能算法会根据会根据用户的喜好,不断向他们推送相关的信息,从而加深他们对农村题材的了解,为农村文化传播创造了巨大的数字化土壤。

1.5 短视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展的必要性

 1.5.1 传播优秀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XXXX曾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性,也要铸魂”。其中的文化振兴便是乡村振兴的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农作、美食、服饰、戏曲等丰富多彩的珍贵乡村文化,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优秀的乡村文化慢慢淹没在历史长河中,而短视频等新型媒介的出现,重新激发了优秀乡村文化的活力。中国当代的青少年可以通过短视频生动直观地了解学习农村地区优秀的民俗文化甚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激发他们对于优秀乡土文化的传承意识,并不断丰富乡村文化的内涵,使乡村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5.2 吸引新农人建设美丽乡村

随着中国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空心化现象也在不断加重,建设美丽乡村便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但随着短视频等新媒介的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吸引了大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同时也吸引了一大批具有高素质、高文化水平的新农人扎根乡村。这些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可以根据当地发展情况进行特色产业的建设,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人才活力。

 1.5.3 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短视频的兴起和发展,某些农村地区的扶贫信息可以通过短视频平台简单快速的传播出去,更快地减轻疫情给农产品带来的滞销局面。同时短视频平台对于乡村品牌的扶持政策,不仅可以帮助广大农户提升农产品销量,也有助于塑造优质乡村品牌,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更好地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第二章 短视频等新媒介在农村的发展现状分析

2.1 短视频在农村的整体发展情况

(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农村短视频的发展,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过低,使得农村在互联网上缺少发言权。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乡村互联网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智能手机也在农村实现了基本普及,乡村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更加方便。截至2021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已达2.84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7.6%,行政村通光纤和4G的比例均超过了99%,数字乡村建设取得良好进展。

(2)短视频平台助力推动了农村短视频的发展,技术与平台的支持为农村短视频的专业化营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3)抖音、火山等短视频app在农村蓬勃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快速以及短视频的低门槛激发了农民群体的创作热情,2021年6月22日,抖音发布首份三农数据报告。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抖音农村视频总获赞量129亿,农村视频创作者收入同比增长15倍。抖音三农创作者中,返乡创业青年占比54%,城市白领返乡创业比例最高,其次为农民工。

(4)农村短视频的发展乱象也是频频发生,例如网红设立虚假人设、为了流量无节操无底线等,严重阻碍了农村短视频的发展。

2.2特色农村短视频账号分析

为了对短视频在农村的发展情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文通过对短视频平台中受村民喜爱的农村短视频账号的统计,选取了七个平台流量较大、播放量较高且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农村类短视频账号。

这七个账号涵盖了乡村生活、乡村美食、乡村风景、农村直播带货等常见的农村短视频类型,这其中既包括正常的介绍农村风貌的短视频,也不乏一些低俗猎奇、污蔑农村形象的短视频。通过这些具有丰富性、代表性、典型性的乡村短视频账号,不仅能够总结优秀乡村短视频的特点和规律,还能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更好的发展农村短视频,传播优秀健康的农村文化。

账号名称 年龄 粉丝量 内容风格
张若宇 90后 1846.4w 家庭搞笑日常
乡村美食坎二锅 80后 305.8w 乡村美食
东里寺 80后 52.7w 农村短视频段子
远山的阿妹 80后 1042.2w 传承瑶浴
蜀中桃子姐 80后 1977w 农村美食及日常生活
幸福的小giaogiao 80后 20.4w 猎奇视频
郭老师 80后 被封禁 低俗破线视频

表 1七个特色农村短视频账号整体情况

通过对七个账号的具体情况进行梳理发现,发现受村民欢迎的农村短视频在整体上呈现出以下特点:

从账号命名来看,大多数账号名称简单且具有乡土气息,增加了账号辨识度。从视频内容风格来说,大多数账号都是围绕农村生活展开,或介绍乡村美食,或介绍乡村美景。虽然有利于乡村文化的传播,但也造成了视频内容同质化严重,没有创新,后期此类农村短视频的点赞量也会降低。此外还存着猎奇低俗破线视频,不仅严重歪曲农村文化形象,也影响了很多短视频受众的价值取向,带来了极坏的影响。从视频拍摄的手法来看,除了极个别的账号采用多机位拍摄外,大多数账号都是一机位到底或者直接拿手机进行拍摄,这种真实的农村短视频便于用户对于农村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但也存在一些负面问题,例如不会剪辑导致视频时间过长以及视频中时常出现画面抖动以及嘈杂声音,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从博主年龄来看,大多数都为80后,且长期居住在农村,对于农村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这对于农村短视频的拍摄内容来说是有益的,并且具有一定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说明要想做好一个农村短视频账号,专业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2.3 短视频等新媒介在农村的发展现状调查

2.3.1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试图通过对山西省某一自然村的实地以及问卷调查,了解该农村近年来短视频媒介的使用现状,以及了解短视频等新媒介对该村文化生活产生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2.3.2调查问卷设计

为了对当前农民使用短视频媒介的现状有更一步的认识,本文选取山西省某自然村作为调查数据样本来源。通过向村民以微信发放电子调查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通过分析调查问卷,了解该自然村短视频等新媒介的使用状况。

 2.3.3调查结果分析

(1)问卷对受访村民的年龄、学历、职业进行调查,数据发现年龄在20岁至50岁的人数占绝大对数,50岁以上观看短视频的人数很少,说明乡村短视频受众还是偏向青年以及中年。小学及初高中学历的人数占据总调查人数的三分之一,大学本科学历的人数占三分之二,说明短视频在乡村的受众还是比较广泛全面的。学生的人数占据一大半,是短视频的主力军,农民、工人的人数也不少,说明短视频对学生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71e3e5b0c2ecad94f85e658f99f6ef12

548a2c58afb4204d860629e9e883f6c4  (2)问卷对受访村民对于短视频的了解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了解一点的人数占一大半,比较了解的人数紧随其后,其次是不太了解的人数,不了解的人数为零。说明基本上村民都对短视频有一定的印象,但大部分停留在简单的层面,不够深刻。

921306e793b3d7ff517c27e527a45967  图 4受访村民对于短视频了解情况

(3)问卷对受访村民观看短视频的渠道进行调查,发现通过快手、抖音等短视频app观看短视频的人数较多,其次是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说明短视频类的app在农村的受欢迎程度是比较高的。

d5b2f148777a58ccdc11bbf1303fc7b1  图 5受访村民短视频观看渠道调查情况

(4)问卷对受访村民观看短视频的频率进行调查,发现几乎每天多次观看和几乎每天都会观看的人数占总人数的八成,说明短视频已经渗透进村民的日常生活,是村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b580cb5b6114d27e12f2a2546d48752  图6受访村民短视频观看频率调查情况

(5)问卷对受访村民观看短视频的风格倾向进行统计,发现日常生活类以及美食教程类是比较受欢迎的,审丑猎奇类的观看人数很少,说明主流乡村短视频是更容易被大众所喜欢和接受的,另类的审丑型短视频不被主流大众认可。

5d0f22270417259d3646ab965ce87540  图7受访村民观看短视频风格倾向调查情况

问卷对受访村民对于短视频媒介产生的影响进行调查,发现认为短视频是比较正向的,具有正能量的占据特别大一部分,认为短视频有特别坏影响的比例低。说明目前乡村短视频中正能量的视频很多,对受众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比较大的,但仍有部分低俗视频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表 2受访村民对于短视频媒介产生影响调查表

选项 小计 比例
非常正向,给生活带来了欢乐,缓解压力 24 48%
比较正向,有些视频还是很搞笑、正能量的 45 90%
一般,对我影响不大 17 34%
有点坏,部分低俗视频让我反感 15 30%
非常坏,影响我的心情,也影响青少年的成长 3 6%

(7)问卷对受访村民对于短视频中觉得反感的内容进行调查,发现短视频内容雷同无新意、视频制作粗糙、视频里售卖产品,广告过多、视频内容低俗化严重、视频里卖惨求赞求关注的不良现象还是很多。说明短视频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是比较多的。

97254ac80326b8ce56ea679fe1abacb8  图 8受访村民对于短视频反感内容调查情况

(8)问卷对受访村民对于乡村直播带货的利弊进行调查,发现乡村直播带货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促进农村电商的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例如售后、运输、产品品质等问题。

d1f89c8b855e275805111f81395ee3df  图 9受访村民对于乡村直播带货利弊调查情况

(9)问卷对受访村民关于短视频是否可以保护乡村文化的态度进行调查,发现认为正能量,积极的乡村短视频才会起到保护作用的占大多数。说明发展积极健康的乡村短视频才是保护乡村文化的合理之计。

表 3受访村民对于短视频是否可以保护乡村文化态度调查表

选项 小计 比例
所有的乡村短视频都会产生保护农村文化作用 8 16%
不会有太大影响 11 22%
正能量,积极的乡村短视频会起到保护作用 31 62%

(10)问卷对受访村民关于乡村短视频自己的建议及看法,其中的乡村短视频同质化严重,应另辟蹊径,发展不同的正能量乡村短视频、积极完善法律法规和XX监管制度以及规范直播带货等都是比较迫切且有益的建议。

通过梳理调查问卷数据,发现短视频媒介已经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成为村民不可或缺的休闲娱乐方式。正能量,积极的短视频不仅会对村民日常枯燥无味的生活起到良好的调剂作用,而且有利于农村和谐传统文化的建设,是宣传农村文化的有力工具。但短视频媒介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低俗视频、农村糟粕文化、无下限博取关注等一类视频,这类视频导致农村文化氛围扭曲,与和谐的农村文化格格不入,而且会影响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平台XX、社会、个人都应努力去减少这类不良现象,促进农村短视频积极健康的发展。

 第三章 短视频等新媒介发展对农村文化生活的影响及产生原因

3.1 短视频等新媒介发展对农村文化生活的影响

3.1.1正向影响

1.传递农民声音,缓和社会矛盾

我们从时下最热门的两款短视频app,(抖音,记录美好生活;快手,拥抱每一种生活)可以看出,短视频具有记录生活、展现自己的特征。农村地区的人们也有一份记录和倾诉生活的诉求,短视频平台能够实现大部分文化水平不太高的村民分享生活的愿望,通过短视频传递农民的声音,释放自己的压力,进而缓和社会矛盾。

2.展现地域风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经济发展

有的农村地区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优质的特色产品,但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等原因,许多特色产品并未有转换成实际收入。通过短视频,不仅能够宣传当地的优美地域风景、乡村历史文化、风土民情、传统美德,传播弘扬当地的优秀文化,吸引人流量,而且能够推动农村互联网产业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村电商经济,有效解决农村地区优质农产品的销售问题,进一步提升当地经济的发展,赋予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生趣和新生命。例如抖音里很火的“远山的阿妹”,通过短视频平台,宣传瑶族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浴”,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既推广了传统文化,又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实现了双赢。

3.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短视频平台近年来发展迅猛,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它在农村地区的扶贫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商扶贫、文旅扶贫、直播问政等新型扶贫方式,不但让村民致富,而且使更多人了解中国基层的实际情况和脱贫成效。快手平台里的“贾茹园长”,通过短视频平台帮助残疾人和留守妇女足不出村实现就业,借助直播让园区内的残疾人打开内心,拥抱生活,不仅满足了残疾人群体物质需要,也使他们得到了尊重与认可,以独特方式助力乡村振兴。

短视频平台可以充分发挥优势资源,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良性衔接,为千万普通人创造更多机会,最终为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添砖加瓦,使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更加红火与幸福。

3.1.2负向影响

 1.乡村短视频制作粗糙,传播错误文化信息

短视频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不受身份限制,无论是底层民众、低文化程度的人群,还是未成年人,都可以加入。有了网络的支持,一台智能手机就可以完成视频的拍摄、制作和发布。因此乡村短视频存在着视频画面粗糙的问题。例如农村短视频用户中的大部分文化水平低下,很少有人接触过正规教育,以至于在农村短视频中频繁出现错别字。另外,大部分农村短视频制作者拍摄工具只有一部手机,不会进行剪辑跳帧等技术性操作,画面又是会出现曝光过度,字幕不清晰不完整等问题,导致视频质量不高。

 2.乡村短视频内容缺乏深度

乡村短视频在乡村传统文化上的传播热度非常高,在传统建筑文化、饮食文化以及传统技艺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制作都极具特色,但很多短视频用户为吸引大众眼球,货期流量,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视频庸俗化、低俗化、粗俗化,用恶趣味的极端方式来争夺话语权。

例如“土味吃播”恶趣味的乡村短视频。这类短视频不是为了勾起人们的胃口,而是为了追求奇特的食物,以此来吸引流量,给受众造成农村人低俗的印象。

其次,很多农村短视频中充斥着各种自虐视频、PK辱骂视频以及未成年人结婚怀孕视频,不仅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不断触及道德底线,这些视频传播速度快,影响之广,会导致一大批未成年人模仿,影响受众身心健康以及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3.村民沉迷短视频,严重影响文化生活与身心健康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很多村民不用整日在田地里劳作,拥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但对于没有丰富业余爱好的村民来说,这样的闲暇时间是非常平淡乏味的。短视频的出现,大大地填补了这个精神空缺,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

与此同时,短视频的危害也逐渐显露了出来,因为短视频的播放和观看几乎没有门槛,没有过高文化水平的村民也能轻松上手,这就导致了很多村民平日的主要活动变成了吃饭、睡觉、躺在床上刷视频,就算手机充着电,也不能停下他们刷短视频的手指。因为沉迷短视频,不仅出现了大量村民进行短视频直播而撂荒田地的现象,而且严重影响个人的生理健康,给农民的文化生活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

 4乡村短视频创作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

乡村短视频的视频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该具有乡村特有的风土人情特色。但大部分的乡村短视频都是以美食为主,类型相似。例如“川味盐太婆”、“小浩和姥姥”、“潘姥姥”等都是分享美食制作的用户,这类乡村美食制作类短视频内容也只是单纯的介绍烹饪步骤,没有关于美食的来源与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的相关介绍与普及;其次在这些美食制作类短视频中所展示的美食并不属于当地乡村美食,属于对热门美食制作方法的复制粘贴,创意点不足。

“三农”短视频的爆火,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但这也使创作出的作品有了商业化的特点。创作者有了一套固定的创作模板,例如同类型的表演形式、短视频背景音乐以及一成不变的视频主题等,这种现象降低了作者的视频创作能力,内容同质化无处不在。

 5.三农议题讨论较少且深度不够

首先目前大多数农村短视频制作者以记录自己及身边的日常生活为主,对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对乡村扶持补贴而产生的新变化,新内容以及新成就记录太少。

其次,对于三农议题还停留在粮食、家畜等产量价格上,对于更为深刻的农村留守儿童、农村教育匮乏以及国家政策问题的了解探讨过于简单,没有关注与反思,只重视市场效益,而对社会效益闭口不提或简单掠过,视频深度不够,对于三农自媒体的长期发展不利。

 6.短视频在农村的直播带货效果较差

直播给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带来了新的可能,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产业机会。很多农村地区,特别是扶贫地区都在积极创造机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例如鼓励村民自己直播带货,借助直播进行创业。一方面,农民们利用互联网拓宽了收入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的就业,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农村文化的传播。但是这类乡村短视频用户每天拍摄的短视频都是一模一样的,因此这类乡村短视频用户的粉丝黏性是不牢固的,而且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少数几个已经站稳了脚跟的大 IP之外,其他创作者的作品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视频同质化与表面化的缺陷,让观众审美疲劳,导致其竞争优势降低。

3.2 短视频等新媒介发展对农村文化生活负向影响的原因

 3.2.1三农短视频传播主体素养不高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互联网技术以及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三农题材的短视频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三农短视频主体创作者仍然是以农民为主,他们文化水平不高,对现代传播技术掌握不熟练,传统思想观念严重,整体素养不高。

大多数农民创作者由于文化水平低,导致他们在内容策划与创新方面能力不足,不懂版权概念,经常出现侵权现象。

大多数农民创作者没有专业的拍摄技巧与剪辑技术,镜头多采用一镜到底式拍摄,经常出现画面粗糙,不完整的现象。

部分农民创作者急于变现,面对高额利益便会出现只追求一时利益而将粉丝利益抛掷脑后,导致拍摄出来的视频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遭到粉丝的抵制。

3.2.2平台把关效果不足,审核不严

近年来,网络短视频发展迅猛,为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选项,成为很多人离不开的休闲娱乐方式。与此同时,网络短视频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现象日益凸显,诸如泛娱乐化、低俗庸俗媚俗、利用未成年人制作不良节目、违规传播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片段等突出问题,对文娱领域良性发展和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这就凸显出了平台监管的重要性。

短视频平台是短视频内容生产与传播的重要出口,它把控着媒体自己的操守和审美舆论风向,平台本应有义务和责任把好这道关,但一些网民为了博取关注,发布一些恶搞、低俗甚至非法的短视频,而平台方却是视而不见,一切都向数据看齐,一切以数据为设计核心,而放弃了人为的内容把控。因此各种能够吸引流量的低俗、猎奇内容成为了唯一倾向,整个行业的节操也被一再被拉低。片面追求流量而忽略质量,从而造成了一些低俗短视频在网络上传播。这些问题都说明短视频存在审核问题,一直以来短视频存在包含低俗、暴力、血腥、色情、有害的内容是众所周知的,让整个行业陷入以流量为尊的恶性循环。

 3.2.3创新动力不足,优质内容稀缺

在现有的三农短视频中,大多数题材集中在乡村美食、生活以及乡村劳作这几个方面,新创建的三农短视频账号也难以突破题材限制,创新力不足,导致同质化严重。一旦出现某个爆款视频,便会有成千上万账号争相模仿,哪个题材火就拍哪个,有些甚至连情节都不更改,直接模仿,这也导致了严重的抄袭现象。

如果三农短视频同质化问题不加以解决,视频的受众会逐渐审美疲劳,导致该类视频的传播度和影响力大幅降低,粉丝流失严重,更为严重的会使视频制作者为了吸引流量,重新走挑战公序良俗的老路,加剧恶性循环。三农短视频如果想在短视频洪流中稳定扎根下来,必须解决好同质化问题。

 3.2.4现有法律和规章制度不完善,XX监管不到位

近几年,由于手机终端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短视频越来越受到平台、粉丝和资本的追捧,成为了另一个流量密码。但与此同时,在短视频产业中,如擅自剪辑、搬运、传播等侵权行为以及低俗不良视频也层出不穷。这样做,不但会让原创者的权益受损,还会对整个影视产业的良性生态造成严重的损害。

针对“三农”短视频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相关职能部门、权利主体都采取了严厉的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外,还存在着监管权责不分明、XX监管滞后于行业的发展、视频平台主体责任未压实等深层次问题。

 3.2.5XX对于公共议题的讨论监管过严

XX对于三农短视频监管的立足点是为了呈现真实的农村生活,维护良好的三农短视频创作环境。但却不考虑农村现实情况,将反映农村的消极内容以及公共议题严格管控,限制乡民的讨论,这不仅隐瞒了农村存在的各种弊端,不利于呈现真实的农村情况,而且也不利于农民真实心声的传达,对XX形象的塑造与维持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使XX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受到了损害。

 3.2.6农村电商缺乏有效指导,直播带货产业漏洞多

大多数农村电商文化水平低,对于市场的发展没有长远规划,电子商务知识匮乏,在市场营销以及开店技巧方面没有更为深刻的认知。此外,农村的物流效率水平低下,基础条件不足,这对于一些农村特色生鲜水果的运输是极为不利的影响,经常产生物流不到位而导致产品的腐烂,给农户带来不小的损失。

此外,受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人们的出行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直播行业的崛起,三农直播带货也像雨后春笋般飞速发展。但带货后的物流供应,售后服务等相关的产业质量却没有提升上来,例如经常导致货物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物流信息,询问客服得不到回复的现象,用户购买体验急剧降低。在带货的一部分商家中,为了眼前的利益,忘记自己带货的初衷,产品没有经过合法质检,给用户发出去的产品是残次品甚至是已经损坏不能使用的产品,虚假宣传,导致在一段时间内,整个三农直播带货领域陷入了低谷期。

  第四章改善短视频对农村文化生活不良影响的建议

  4.1提高短视频创作者的素养,培养新生代农民团队

从乡村短视频的画面语言、后期制作等方面来看,农民的媒体素养提高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乡村XX应该采取激励措施,引导农民群体在乡村短视频创作实践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提高视频质量,更加注重内容创新,以此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此外,还应培养一批新生代农民,这里的新生代农民一部分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回乡创业大学生,一部分指在大城市打拼过多年的青年人,他们的媒介素养都是远远高于基层的农民的。因此可以把乡村新生代农民组织在一起,组建成一个指导传统农民学习拍摄短视频的授课团队,从视频构图、运镜拍摄、光线运用 、视频防抖以及时长的控制、后期剪辑制作等方面全方位的指导传统农民拍摄高质量的乡村短视频。优质的乡村短视频不仅能够增加用户知名度,提高乡村文化的传播效果,又能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4.2短视频平台应加强监管,提高平台责任意识

短视频平台是短视频内容生产与传播的重要出口,我国对网络短视频平台实施内容先审查后播放的规定,因此,平台方必须保证网站发布的内容合法、健康。只要平台能严格按照内容审核的要求,坚守法律与道德底线,就能极大地遏制乱象滋生,从源头上消灭低俗短视频,为网络空间增添亮色,这才是真正的治本之举。

另外,短视频平台的主体责任也不容回避,虽然国家早已对平台责任作出规定,但有的平台出于经济利益追求,没有真正把责任扛起来,甚至还扮演推波助澜的作用。为此,对这类平台也要追求其相应责任,细化责任追究机制,采取法律惩处和行业惩戒等手段,让平台为失责行为承担应有责任,倒逼平台真正履责,共同促进短视频健康良性发展。

 4.3提升三农短视频内容创作水平,走差异化战略

如果说早期的乡村短视频是靠草根性和个性取胜,那么现今其想要获得更多关注,则要求创作者能够结合当地传统文化和生活现实,进行层面更广、更加深入的挖掘,提高内容创作水平,进而提升自身竞争力。

三农短视频创作者应摆脱现有思维框架的束缚,克服对模仿的依赖,走差异化道路,创作丰富多样的题材。例如可以根据中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特色条件,挖掘本地优良传统文化,确定自己的三农短视频定位,不仅能够传播民族特色,还能吸引大批流量,巩固粉丝基础。三农短视频只有不断创新与发展,紧跟时事,才能减少内容同质化,迎合受众需求,打破受众对农村短视频的刻板印象,促进农村短视频的健康发展。

 4.4完善短视频的法律规章制度,创新XX治理手段

目前,XX并未忽视对网络短视频的法律治理,下发了关于短视频治理的专业性文件,但在短视频的法律完善和监管上仍有很大的漏洞,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发展。

严格的立法措施,对于构建绿色的网络短视频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有关部门要对短视频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制定相应的对策,健全网络短视频的法律法规,将短视频中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确保网络短视频市场持久健康发展。

XX也应创新网络短视频治理手段,例如,完善举报投诉机制,用户可以通过XX网站进行举报,及时受理与回复用户的投诉与建议,对于真实举报的用户予以奖励,但对于恶意举报的用户进行批评,警告等处罚。另外XX也应在监管中运用技术手段,提升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4.5XX应放开对农村公共议题的合法创作

允许农村公共议题的合法创作,有助于XX关注农民群体真正需要的以及真实的农村形象,便于传递农民声音,释放压力,分享农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

 4.6规范乡村直播带货,推动行业自律

直播带货带动了经济的增长拉动了国家在疫情后的经济快速复苏。但是随着直播带货的几何增长,也带来了直播带货的行业混乱。

直播带货具有传统电商所不具有的优势,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重要的经济引擎。然而,农村主播质量良莠不齐、虚假宣传、产品质量堪忧和消费者维权难等问题阻碍了直播带货的良性发展。要使直播带货发挥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加强立法与XX监管、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引导社会监督。另外主播、商家、平台、XX应共同承担义务和责任,形成多方治理格局。只有明确各方主体的权利义务,明确保护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农村直播带货才能在创新的同时做到健康、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随着国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与智能手机在农村市场的广泛普及,短视频等新媒介在农村迎来爆发式增长,同时带来的也有对农村文化生活的积极与不利影响。

本文以山西省某一自然村的村民为调查对象,通过对他们关于短视频对农村文化生活的影响态度的调查研究发现,短视频等新媒介为普通的村民提供了自由的发声平台,通过这个窗口,村民可以宣泄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短视频等新媒介对于传播优秀农村文化、讲好农村故事、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也是一个良好的契机,为乡村文化传播提供了极大便利,为乡村文化振兴带来新的希望。但我们也要看到,短视频作为一个新型领域,在农村的传播与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例如大多数农村中老年人在观看短视频时会不自觉的产生上瘾表现,过度观看短视频会造成精神亢奋,影响睡眠,严重影响个人生理健康。此外不良短视频也会对农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以及对短视频内容没有自我认知能力的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容易诱发家庭矛盾甚至社会问题。

因此,为了短视频等新媒介能在农村积极的健康发展、传播优秀农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XX、平台、个人都应做出积极的努力,例如,XX与平台应加强对短视频内容的监管,关闭无下限、低俗短视频,建设一个风清气正的短视频平台。农村的短视频受众也应把控自己,节制自己的观看时间,擦亮眼睛,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只有社会各界联合起来,共同努力,才能重塑农村文化生活新秩序,进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致谢

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慨良多。回首这两年在大学的时光,清晰而难忘,这里有过欢笑,有过悲伤,都是青春岁月里最美好的记忆,都将成为我一生最珍贵的财富。可人生总是要经历很多次的分别,而这次与学校的分别、与导师的分别、与同学的分别,都将在我的一生留下深刻的记忆,或许大家从未分别,因为早已经在青春岁月里将彼此永远铭记心中。

在这里我要感谢的人很多,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她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还有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你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你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我要向我的老师表示内心最真诚的谢意。

感谢四年中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出的有益的建议和意见,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才能充实的度过了四年的学习生活。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给了我生命,供我上学读书,我要向他们说一声:您辛苦了!我想为了我的父母、为了谆谆教导我的老师和我的同学们表示谢意,我也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向思,左停.大众媒介对我国农村文化生活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281-9283.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0.17.172.

[2]岳琳.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新媒体的农村信息传播策略思考[J].新闻界,2014(23):48-54.DOI:10.15897/j.cnki.cn51-1046/g2.2014.23.010.

[3]王晓红,包圆圆,吕强.移动短视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观察[J].中国编辑,2015(03):7-12.

[4]高存玲.移动端短视频APP“使用与满足”研究——以快手APP为例[J].新闻知识,2016(12):3-6.

[5]翟文婷.快手如何成长为中国乡村版YouTube[J].东西南北,2017(08):52-54.

[6]陈瑞华.社交化:移动互联时代的农村传播——以“今日头条”农村题材公众号为例[J].中国广播,2017(11):30-33.DOI:10.16694/j.cnki.zggb.2017.11.010.

[7]高菲.短视频发展的现状和瓶颈[J].当代传播,2018(04):33-36+40.

[8]李庆豪,杜浩.乡村振兴战略下“三农”短视频的传播价值[J].青年记者,2020(17):4-5.DOI:10.15997/j.cnki.qnjz.2020.17.003.

[9]马越千.涉农短视频网络传播价值探析[J].传媒论坛,2019,2(06):35-36.

[10]韩春秒.乡音 乡情 乡土气——管窥乡村原创短视频传播动向[J].电视研究,2019(03):21-24.

[11]崔梦云. 涉农短视频社交软件传播研究[D].郑州大学,2018.

[12]彭月萍.从媒介使用能力考察农村受众媒介素养——以江西中部吉安为例[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30(04):82-86+96.

[13]贾丰丰. 农村短视频中乡村图景的呈现特点及存在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9.

[14]孙菲. 创新扩散视角下三农领域短视频传播现象研究[D].广西大学,2019.

[15]范丹丹. 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农”短视频发展策略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21.DOI:10.27656/d.cnki.gzgzu.2021.000111.

[16]Wanying Guo. Research on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Netizens and Fa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Analysis based on a Short Video Platform[J]. Scientific and Social Research,2021,3(4).

[17]Jiajin Bao. 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ser Attention of Mobile Short Video[J]. Scientific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Research,2021,3(9).

[18]Xian Meng. Communication Strategy of Traditional Excellent Culture in Short Video Er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2020,5(4)

 

短视频等新媒介对农村文化生活的影响研究

短视频等新媒介对农村文化生活的影响研究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8月6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8688.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8月6日
Next 2023年8月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