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升级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出口贸易推动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保证国家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结构升级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因此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基于出口贸易的相关理论梳理我国产业结构和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运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面板,选取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和货物出口贸易额作为产业结构升级、出口贸易的度量指标,探究产业结构升级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路径及作用机制,通过构建实证模型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对国内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和开放程度对出口贸易有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升级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对东西部地区呈现负面影响,对中部地区呈现正面影响。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出口贸易;竞争优势

1.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持续发展,中国在国际贸易中越来越活跃,与全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也越发紧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采用“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持续不断地扩大自身在国际贸易市场里的规模,同时采用外企合作、外资引进等多种模式,促进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内部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不断加快[1]。长远看来,我国外贸的不断发展和国内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互动发展,当前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也因此促进了贸易的增长[2]。截至目前为止,我国的贸易发展也因为产业结构转型,逐渐从外贸增长的粗放型转向质量型以及集约型,但这一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当下国内的产业结构升级对于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而深入探究产业结构升级和出口贸易发展之间的关系。

1.1.2研究意义

从理论上来讲,研究产业升级和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已有许多文献对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但有关产业结构升级对国内出口贸易影响程度的研究相对较少,大多研究成果不够充分。在当今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对外贸易正在转变的大背景下,研究产业结构升级对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可以增加对产业结构升级和出口贸易之间互动关系的深入研究[3]。

从实践来讲,研究产业升级对于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有利于让我们关注当下我国在产业升级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困难,从外贸出口的角度去关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所能够打开的新市场,以及可能会面临的新挑战,从货物出口的角度进行深入思考,为外贸出口政策提供建议以及为外贸出口企业提供更多的思考方向,这是其现实价值和意义[4]。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贸易和产业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要比国内早许多,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之后,国外诸多学者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开展了深入研究。

早在上个世纪就有Herrendorf(1991)对产业结构的升级路径进行了非常明确的研究,给出了相应的模型,通过模型具体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和外对外贸易二者的关系,认为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应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封闭、外部依赖到综合生产,最后发展为专业化生产[5]。

在随后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认为商业出口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存在着非常明确和直接之间的影响。Hidalgo C A等(2007)通过长时间来研究商业出口和产业之间的发展呈现出的关系,他认为产业结构状况和出口的基本结构呈现相同的发展趋势,而且时间越久,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的基本分布就越相同,因此也证明了出口贸易对于国内产业结构的影响巨大,证明出口贸易结构对于经济发展方向的影响力,在许多发达国家地区也逐渐印证了这一道理,对外贸易的发展会不断改善国内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的变化也会反作用于出口贸易的发展,二者之间相互影响,促进整体经济的不断发展演进,继续向前[6]。

Hoekman B(2008)的研究提出贸易是改变全球经济产业结构的重要原因,也是产业结构逐渐改变的重要表现。通过研究贸易结构,可以观察全球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产业组织,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7]。Hotopp U和Bishop R K等(2015)则以巴西为例,研究了产业结构和国内需求变化对于外贸出口结构需求的影响,认为外贸出口还会受到产业结构组织变化的影响[8]。Amiti和Freund等人(2019)研究整理了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发现产业结构变化带来了外贸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但其发展过程技术因素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制约原因[9]。

1.2.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外贸易在改革开放后高速发展,对国内原有的产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随着我国对于经济全球化的重视度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产业结构升级与出口贸易之间的相互作用。

陈娇(2011)深入讨论了我国贸易结构和三次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互动关系,并通过技术进步模型对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分析[10]。在实践策略上,陈羽和邝国良(2014)以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为主要的研究样本,分析对外贸易在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主要作用,并对其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其后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据此提出了要使对外贸易能力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对主要产业的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11]。迟旭蕾(2014)则提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行业内部的优化升级及产业结构之间的资源分配能够有效地促进外贸发展。在对外贸易上形成更加明显的比较优势进而改善出口贸易的结构,真正实现对内改革,对外开放[12]。崔文杰、夏飞龙等(2018)研究我国当前产业升级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认为影响国内产业升级的外部因素主要是利益集团、制度因素等,而内在因素则包括信息化程度、企业家精神等[13]。崔永涛等人(2019)结合供给需求因素来构建产业空间结构的特征指标考察三十个省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影响情况,发现财政支出和劳动力供给对产业转型的影响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14]。

刘淑茹(2011)提出5大因素来构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选择基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15]。姜丽等(2013)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对我国出口总额是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发展展开具体研究,认为出口贸易能够推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但并不利于第一产业的发展[16]。董飞鸿(2014)利用对数模型实证分析出口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具体影响,认为北京市的服务和货物贸易出口对第一产业占比的提升有促进作用[17]。王兆海(2015)采用协整方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具体研究分析了出口总额对山东省的三次产业占比影响,最终返现山东省的出口贸易和其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相互促进作用[18]。李春霄等人(2017)利用SBM 模型和FGLS估计法来测算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指数,发现我国三大地区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19]。

1.3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内容

本文采用我国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作为具体的数据研究对象,选取31个省市十年间的第三产业产值占比和出口贸易额作为度量指标,以此探究2010年到2020年东西中部三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构建相应的实证模型研究产业结构升级与出口贸易的关系,并且对实证分析的回归结果作出解释。根据最终的实证研究结果分析具体的影响情况,并根据具体结论对产业结果升级和出口贸易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本文从五个章节展开研究:

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根据国外与国内两个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对产业结构升级与出口贸易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以及梳理,为后文的研究奠定基础;介绍研究内容以及方法。

第二章,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本章具体介绍产业结构升级和出口贸易相关概念的界定,并介绍其所涉及到的配第-克拉克定理等理论基础,由此具体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机制。

第三章,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出口贸易现状。进行大量的数据搜集调查,分析产业结构变化现状的相关资料,总结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调整形式以及国内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

第四章,产业结构升级对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我国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2010年到2020年的具体数据构建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由此实证分析当前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对各地区出口贸易的影响。

第五章,结论和建议。根据前文实证分析等相关分析得出本次研究结论,并根据产业结构和出口贸易的现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1.3.2 研究方法

1. 文献分析法

本文搜集国内外学者对于产业结构与出口贸易二者开展的研究文献,对其研究成果进行详细地分析总结,由此提高对产业结构和出口贸易的理论认知,从而初步了解产业结构升级对于出口贸易的影响,并从相关成果中总结研究方法以及经验,对论文的基本结构有了的初步想法。

2.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本文分析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出口贸易现状,运用理论模型实证分析东西中部三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对于各地区出口贸易的影响,由此探讨产业结构升级对出口贸易的整体影响,进一步开展稳健性检验和各地区的异质性检验。

2.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

        2.1概念界定

(1)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国名经济的核心基础,指的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产业的构成,是产业之间的技术与经济联系,和两者的作用方式与途径,而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则是产业结构的直观反映[20]。产业结构反映出不同产业间在生产交换以及消费方面的联系,即是生产要素的流动方式。

(2)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升级即是对经济的增长方式转变及其发展模式的转轨。产业结构升级是通过提升产业结构占比,实现产业从量变到质变的整体协调发展[21]。微观而言,各企业通过改善其技术、管理模式,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寻求更优的产品质量,实现从产品自身到整个产业链的结构升级;宏观看来,产业结构升级是指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与转变。当下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主要经济结构从原本的轻纺工业上升到以重化学工业为主;②经济结构重心原料升级为加工组装;③产业类型从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升级为技术密集型的高附加值;④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升级。

(2)出口贸易

出口贸易指国内生产加工出的各种有形的制成商品输往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市场进行销售[22]。国内出口贸易最为重要的是加工贸易。

2.2产业结构理论

2.2.1配第-克拉克定理

在英国科学家克拉克1940年出版的《经济进步条件》一书中,他基于17世纪的著名经济学家配第的理论基础,研究发现了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人均收入的不断改变,该国家内的三种产业劳动力的比例也会随之波动;当第一农业产业的劳动力所占比例下降,第二制造产业的劳动力比例则会跟随经济同步增长,直到整体占比接近40%时开始变成缓慢增长,第三服务产业的劳动力占比则会因为国家整体地位以及产品服务质量的提高而不断增长。发达程度越高的国家,产业结构中的第一产业所占份额越少,其第二和第三产业所占份额越多;反之则相反。

2.2.3库兹涅茨产业结构理论

X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捏茨多所提出的产业结构理论概念偏向于国民收入对三次产业产值占比的影响,根据其1941年所发表的《国民收入及其构成》可知:(1)第一产业的占比会随着国民收入与劳动人口的变化持续下降,并且其下降速度远超其他;(2)第二产业,即工业的国民收入占比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其劳动力的占比在整体劳动力总数中大体不变;(3)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国民收入和劳动人口几乎在所有国家中都处于上升阶段。

2.3国际贸易相关理论

2.3.1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运用各国家或各地区生产要素的丰富或稀缺程度来解释对区域贸易生产发展的阐述,本文取侠义的要素禀赋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则其又称为H-O定理,即是要素比例理论。最早是由赫克歇尔提出基本论点,之后俄林师生系统化地论述此论点,由此形成了具体的H-O定理。要素禀赋主要指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相对占比关系,如国家的劳动力与资本的丰裕程度,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各不相同,而这各具特点的要素禀赋也产生了各国独具特色的要素成本。

从全球的出口贸易发展总体格局上看,当前发达国家具有资金、技术和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因此形成了加工贸易的研发和营销基地;而发展中国家则具有巨大的劳动成本优势,因此形成了全球的加工制造基地。我国的劳动力要素十分丰裕,在改革开放对外贸易发展的初期,国内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以及丰裕劳动力要素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整体加工贸易的发展,但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利用要素禀赋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模式进行合理转型,便成了我国出口贸易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2.3.2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X著名经济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一国的贸易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国家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要素,在很大程度上还会受到国家自身产业的创新和升级能力影响。国家整体的产业创新与升级能力,受到内部决定性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即是内部的相关产业的生产要素、需求状况,以及产业的表现、策路、结构和竞争等内部因素对产业创新升级起主要决定作用,而外部的机遇和XX行为因素则对其起铺助作用。国家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该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同时也要关注国内市场的需求条件,通过对市场规模、需求层次和需求的超前性三个方面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还要特别关注相关性与支持性产业,即是某一具体产业的上游或互补产业以及因为某些技术或者营销渠道和服务所联系起来的产业群,这类产业相互联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国家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整体竞争优势。

2.4产业结构升级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机制(1)提升产品质量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国内第三产业的占比持续增加,这一产业结构的升级是基于当下金融与信息服务、科技的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商品在出口贸易市场中占比不断加大所形成的。国内长期采用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存在利润低、能量消耗大等问题,因此国家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支持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出口额度,这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还可以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贸易市场的竞争力,对出口贸易具有明显的正向推进作用。

(2)延长产业链以扩大出口贸易市场

产业链指的是一个地区或群体具有相同属性的大型企业集群或产业网络,包括纵向整合和战略联盟等,行业的产业链越长,说明该行业的整体发展越细致,所包含的就业岗位越多,更能够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国内第二、三产业占比的增加,有益于各地区的中小型企业加强对自身资源和能源优势的利用,促进企业产品的精加工,以此来不断延长优势产品的产业链,扩大地区的出口贸易市场。

(3)优化出口贸易结构

出口贸易结构是指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贸易内部结构组成要素和其结构划分情况,即是该国家出口贸易活动里各组成部分之间所存在的联系,以及其所占据的比重。出口贸易结构主要从地区、方式、商品、主体等方面展开划分。而出口贸易结构优化主要是指完善和改进出口贸易结构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间的数量与结构关系,使其能够协调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对于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1)针对商品进行结构优化,即是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不断提高出口贸易商品中工业制成品、高新技术产品等的技术商品占比,由此优化出口贸易结构;(2)在国际资源配置中采用能够实现国家或地区利益最大化的贸易结构,即是通过国际分工和要素流动两个方面对当下所使用的结构进行评估,由此不断调整产业组织的合理化,实现对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3)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聚集国家具有主导地位的优势产业带动其他上下游相关的配套产业发展,提高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群化程度,从而优化出口贸易结构。

3.中国产业结构与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3.1中国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

我国产业结构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升级,自2006年以来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国民经济总产值占比如图3-1所示。第一产业增长平稳,并逐步放缓,在国民经济中占比中逐渐下降。2020年第一产业占GDP总值的7.7%。我国第二产业的占比逐渐下降速度平缓,可见第二产业在国民整体经济中仍然占据主要部分。2020年第二产业占GDP总值的37.8%。国内第三产业整体的增速较快, 2012年时第三产业所占GDP的比例就已超过第二产业,截至目前,第三产业所占GDP的总值已超一半,2020年第三产业占GDP总值的54.5%。综上所述,目前国内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整体的产值比重明显呈现下降趋势,而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不断上升,且上升速度较快,促使我国的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发展。

e3855e72b21ff0648dcad36143567915  图3-1 中国2006年-2020年国内三大产业生产总值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产业结构同样存在区域性差异,从图3-2中可以看到中部地区第二第三产业占比大于中西部地区,即是东部的产业结构相较于中西部更加高级化。东部地区大多属于沿海城市,港口、码头、货运站等交通基础设完善,且有许多高新技术企业为产品生产提供技术保障;中西部地区以第二产业为主,但由于地处内陆,相应的交通运输成本也随之增加。

502b5018f578d298e675d1f0f8c2ec30  图3-2 中国2010年-2020年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a0d8067b9be5cbfbbc3e05be79f5161d  图3-3 中国2010年-2020年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19237c1ec35cdc4df10475d5cec7d497  图3-4中国2010年-2020年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根据图3-2、3-3、3-4对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2010年至2020年三个产业的占比情况可知,东中西三个地区的第一产业占比均普遍较低,尤其东部常年低于10%,三者的占比差距均不太大。从2010年起,中国第三产业一直持续增长,三个地区的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之间均呈现高低交汇情况,东西部地区第一次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都在2014年左右,即是在2014年东西部地区的第三产业和原来久居首位的第二产业占比持平,随后第三产业发展迅速远超第二产业,同时西部地区第二产业占比下降速度快于东部;而中部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则是在2016年起才逐渐超过第二产业。

根据近十年的数据可得出,当下中国重视产业的发展,各地区第三产业整体呈现稳定、高速的发展趋势。

3.2我国出口贸易概况

国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三大推动力分别是投资、消费和出口。自2014年起,我国的出口贸易额因受到全球贸易的整体下滑和劳动力成本提高的影响,出现明显的增长不稳定情况,直至2017年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国内经济开始稳步提升,不断地推动我国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根据图3-5中的数据所示,我国货物出口贸易额在2019年就达到了22633.5亿美元,而2020年同比增长了4%,该年的货物出口贸易额高达25899.5亿美元。在图中可以看到,自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货物出口额逐渐提升,国际环境向好有益于出口贸易的发展。

4c4a29ec007db892d11ac7b525acee31  图3-5 我国货物出口额(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我国出口贸易总额增长率均长期保持在20%以上,随着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出口贸易结构也出现了很多变化。当前中国出口贸易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加工贸易,我国出口贸易商品方式结构主要构成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截至2013年加工贸易的占比就接近38%,而近几年加工贸易更加被重视,例如新冠疫情爆发对口罩的大量需求,更加促进了国内医疗设备加工贸易的发展,使得整体的出口贸易水平都加以提升。而国内工业制造技术不断提高,工业制成品的贸易出口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促进着我国整体出口贸易的进步。

随着国内整体出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在国际贸易中逐步占据重要地位,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走向,同时我国坚持贯彻落实经济上的对外开放政策,创造多元化的出口贸易市场,不断提高自身货物出口等方面的竞争优势。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对于如何把握出口贸易市场的发展轨迹,解决传统产业技术创新问题,是实现中国称为国际贸易大国的当务之急。现今企业开始在出口贸易竞争市场中关注自身品牌形象建设,明确自身品牌价值并制定长期发展目标,众多企业不断发掘甚至主动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增加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变,顺应国家出口贸易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不断培养出口贸易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从多个方面共同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4.实证分析4.1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4.1.1 模型构建

本研究通过构建式4-1所示的实证分析模型,分析具体变量,以此阐述产业结构升级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55b3b6752f796bd80bf44c72efa5df46

4.1.2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表4-1变量说明表

变量 符号 说明
被解释变量 贸易出口额 lnexit 货物总出口额
解释变量 产业结构高级化 stru 第一产业占比*1+第二产业占比*2+第三产业占比*3
控制变量 经济发展水平 lnpergdp 人均GDP的对数
开放程度 open 进出口额总额占GDP的比重
人力资本 hc 每百万人中普通高校招生数
劳动力成本 lnurbanwage 城镇居民平均工工资的对数

被解释变量:贸易出口额(lnexit),在本文的实证分析中选用货物出口贸易额作为具体的被解释变量,同时取测算数据的对数来消除异方差问题。

主要解释变量:选用产业结构高级化(stru)作为本次实证分析研究中的主要解释变量,依照配第-克拉克定理,发现随着国民人居收入提高,国内经济发展不断加快,而整体的劳动力逐渐由第一产业转移至第二、第三产业。故而在文中实证时采用“第一产业占比*1+第二产业占比*2+第三产业占比*3”进行计算,所得出的数值越大则表示当地的产业结构越高级。

同时,为保证模型解释力,防止出现异方差问题,添加以下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

经济发展水平(lnpergdp):宏观经济学理论下,经济发展总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口贸易额的数值大小,两者存在着一定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引入经济发展总值这一变量。同时对人均GDP取对数作为最终控制变量以消除异方差。

开放程度(open):对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地区来说,其开放程度越高,则具备更多的港口、码头、货运站等交通设施,则对出口贸易具有正面影响,而对于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地区来说,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本次研究中选择地区进出口总额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作为衡量地区开放程度的指标。

人力资本(hc):一般而言,区域的人力资本直接影响区域的生产力水平与科技发展程度,进而对区域经济及出口贸易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引入人力资本因素进入模型,并用每一百万人中的普通高校招生数来代表人力资本。

劳动力成本(lnlc):由于外部需求的改变,外部需求不足降低了出口贸易厂家的利润,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使出口贸易企业的利润进一步缩小,因而影响到出口贸易额,对国内整体的出口贸易形式产生负面影响。本文选择城市居民的工资来代表劳动力成本,同时对实验数值取对数以此消除异方差问题。

数据来源:

本文实证分析中所选用的数据全部来自2010年至2020年间《中国统计年鉴》的实时数据。

本次实证样本包含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包含香港、澳门以及X地区)。

4.2模型回归

4.2.1描述性统计

表4-2 描述性统计

(1) (2) (3) (4) (5)
VARIABLES N mean sd min max
ln贸易出口额 341 23.77 1.693 19.01 27.20
产业结构高级化 341 2.367 0.129 2.127 2.836
ln人均GDP 341 10.78 0.462 9.490 12.01
开放程度 341 0.266 0.303 0.00764 1.548
人力资本 341 0.246 0.157 0.00880 0.866
ln劳动力成本 341 10.98 0.369 10.23 12.10

4.2.2基准回归

进行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之前,需要确定实证分析过程中到底是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选择使用随机效应模型,为了妥善进行模型选择,研究过程中进行了Hausman检验。在Hausman检验中,设置原假设为随机效应模型,检验结果得到的P值小于0.01,因此拒绝原假设的模型选择,由此应该选择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研究中,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里加入时间固定效应,形成了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具体的面板数据分析。下表4-3所示即为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分析结果。

表4-3基准回归结果

(1) (2) (3) (4) (5)
VARIABLES lnexit lnexit lnexit lnexit lnexit
stru 3.067*** 3.694*** 2.780*** 2.338*** 2.036***
(0.696) (0.680) (0.667) (0.661) (0.650)
lnpergdp 1.019*** 1.069*** 0.893*** 1.131***
(0.201) (0.191) (0.192) (0.197)
open 1.287*** 1.184*** 1.118***
(0.229) (0.225) (0.220)
hc 2.426*** 2.617***
(0.609) (0.597)
lnurbanwage -1.470***
(0.374)
Constant 16.248*** 4.317 5.488** 7.838*** 21.451***
(1.597) (2.809) (2.683) (2.684) (4.344)
Observations 341 341 341 341 341
R-squared 0.295 0.351 0.413 0.443 0.471
Number of Province 31 31 31 31 31
ProvinceFE YES YES YES YES YES
year FE YES YES YES YES YES

Standard errors in parentheses

*** p<0.01, ** p<0.05, * p<0.1

根据表4-3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第(1)列回归中不添加任何控制变量,仅考虑产业结构升级与出口贸易的关系,发现该系数在1%的显著水平下为正,说明产业结构升级对出口贸易起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在第(2)-(5)列中逐步加入控制变量,可以看到stru的系数始终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为正。

在第(5)列中,lnpergdp的系数在1%的显著水平下为正,可以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出口贸易成正相关;open的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可以说明开放程度越高对出口贸易越有益;hc的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人力资本对出口贸易有显著的正面影响,高素质人才可以推动企业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进而促进货物出口的增加;lnurbanwage的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说明劳动力成本增加会减少出口贸易,原因可能是劳动力成本增加会减少出口贸易企业的利润,加上外部需求减少,许多出口贸易企业便会退出国际市场。

4.2.3稳健性检验

本部分将添加一个控制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科技创新水平(papeople)即人均专利授权数,继续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如表4-4所示。

表4-4添加变量回归结果

(1)
VARIABLES lnexit
stru 1.951***
(0.611)
lnpergdp 1.184***
(0.185)
open 2.206***
(0.269)
hc 2.136***
(0.566)
lnurbanwage -1.201***
(0.354)
papeople 287.075***
(45.293)
Constant 17.897***
(4.120)
Observations 341
Number of Province 31
R-squared 0.534
ProvinceFE YES
year FE YES

Standard errors in parentheses

*** p<0.01, ** p<0.05, * p<0.1

从表4-4中可以得出,添加新的控制变量后,stru的系数仍然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并且系数变化不大,且模型的拟合优度改变不大;从控制变量的系数来看,科技创新水平对出口贸易依然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这也说明基准回归的结果具有稳健性。

4.3区域异质性分析

考虑到产业结构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可能具有区域差异,因此将我国31个地区分成东部、中部、西部分别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4-5所示。

表4-5区域异质性回归结果

(1) (2) (3)
VARIABLES 东部 中部 西部
stru 0.159 1.916*** 1.607
(0.700) (0.583) (1.015)
lnpergdp 0.733*** 1.306*** 1.308**
(0.128) (0.171) (0.509)
open 0.471*** 13.723*** 6.839***
(0.110) (0.889) (0.717)
hc 0.078 -0.409 4.173***
(0.262) (0.629) (1.308)
lnurbanwage 0.329 0.107 -1.468***
(0.269) (0.400) (0.523)
Constant 12.845*** 2.793 19.395**
(3.277) (4.167) (7.865)
Observations 121 99 121
R-squared 0.699 0.901 0.780
Number of Province 11 9 11
ProvinceFE YES YES YES
year FE YES YES YES

Standard errors in parentheses

*** p<0.01, ** p<0.05, * p<0.1

第(1)列中的stru的系数为正,但并不显著。原因可能是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较早进行,因此东部产业结构已经到达了一定的等级,因此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显著性不高。

第(2)列中的stru的系数结果显著为正,可能是因为中部省份产业结构较为低级,第二产业占比较大,主要以货物出口为主,因此产业结构升级可以显著的影响出口贸易额。

第(3)列中的stru的系数为正,但并不显著。原因可能是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科技水平相较于东部地区相对落后,从而影响出口贸易。

对于人均GDP及开放程度这两个影响指标,东、中、西部回归结果均显著,且呈正相关,可以认为区域经济总值的增长对出口贸易有着正向影响,可见改善区域产业结构进而优化区域经济实力、扩大开放程度,这也对出口贸易的结构优化和出口贸易额的增加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对于人力资本这一影响指标,西部回归结果显著并呈现正相关,可见区域的人力资本直接影响区域的生产力水平与科技发展程度,因此对区域经济及其出口贸易等均产生正向影响。

对于劳动力成本这一影响指标,西部回归结果显著并呈现负相关,可见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使出口贸易企业的利润进一步缩小,对出口贸易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出口贸易额。

同时综合发现,西部回归结果变量普遍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见西部出口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更为良性与完善,具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5.结论与政策建议

     5.1结论

本文着重研究产业结构升级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结合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劳动力成本以及科技创新水平等数据,通过省际面板数据对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货物出口贸易额二者的关系进行系统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在省际层面,产业结构升级对出口贸易有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开放程度对我国出口贸易具有重要影响,实验结果也符合经济学理论。

(2)通过对省际面板数据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对于出口贸易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在东部地区,其产业结构整体水平较为高级,当产业结构升级时,会对出口贸易产生负面影响;在产业结构整体水平不高的西部地区,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该地区的出口贸易也具有负面影响;而在产业结构相较于东部不够高级化、对比西部整体的结构又较为完善的中部地区,其产业结构的升级对出口贸易显著的正面影响。

5.2政策建议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与各国的经济发展联系更加密切,出口贸易的占比也逐年增长,在当下对外贸易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国内出口贸易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为了减少我国各个地区的出口贸易经济差异,增强产业结构升级对出口贸易的正向推进作用,在此对促进区域出口贸易发展的几点政策建议。

(1)推动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根据本文实证数据分析,经济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会对出口贸易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东部地区要想在原有的出口贸易市场上不断扩大,企业的产业结构转型则必不可少。现有企业应该加强对高新科技技术的引进,不断增加外商投资技术,将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转向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这样才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出口贸易的正向影响力度。

(2)扩大中西部地区的开放程度

由本文的实证分析发现,开放程度与我国出口贸易呈正相关,因此要不断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发挥中西部地区特有的能源和资源优势来促进各当地中小型企业的加工贸易发展,再通过提高其高精尖加工技术,实现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多元化发展,不断扩大中西部地区的出口贸易市场。

(3)优化地区出口贸易的人力资本

随着对人力资本重要性的认知不断加深,全国各个地区省份近些年都在以各种提高福利待遇的方式广招人才,因而对于经济朝向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对人力资本的需求包含量与质两大方面。加大各个地区的人才引进项目建设力度,由此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该地区出口贸易市场中,激励各地区出口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军,孙彦彬.产业结构优化模型及其评价机制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2] 刘涛.基于主成份分析的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因素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 2011, (3).

[3] 韩颖, 倪树茜.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1, (12).

[4] 杜传忠, 郭树龙.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兼论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路[J]. 广东社会科学, 2011, (4).

[5] Herrendorf B,TeixeiraA.How Barriers to International Trade Affect TFP[J]. 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 1991, 8(4):866-876.

[6] Hidalgo C A. The Product Space Condi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s[J]. Science, 2007, 317(5837): 482-487.

[7] Hoekman B. Services trade and growth[J].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2008, 17(2):191-199.

[8] Hotopp U, Bishop R K.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Countries of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Patterns of Scale- and Scope-Based Learning[J].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 Trade,2015,41(4):20-37.

[9] Amiti&Freund, The Nature and Growth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World Trad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19, 54(1): 75-96.

[10] 陈娇.产业升级的三种不同思路研究:文献综述[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0(02):38-42.

[11] 陈羽,邝国良.“产业升级”的理论内核及研究思路述评[J].改革,2014(10):85-89.

[12] 迟旭蕾.国际贸易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4,(04):80-84.

[13] 崔文杰.关于产业升级的文献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18(05):30-32.

[14] 崔永涛,王燕,王志强.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J].统计与决策,2019,(02):96-99.

[15] 刘淑茹.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05):66-69.

[16] 姜丽,黄庆波.我国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13(12):79-82.

[17] 董飞鸿.北京市外贸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18] 王兆海.山东省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5.

[19] 李春霄,王晓娟,何珊.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一个非径向DEA模型分析框架[J]. 工业技术经济,2017,(05):147-155.

[20] 李鼎.新疆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5.

[21] 陶维乐.关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考[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2(2)

[22] 王凯,庞震.FDI 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区域差异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 2011, 33(10):65-70.

[23] 梁伟.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地区出口贸易的影响[J].中国市场, 2015(38):14-17.

[22] 于泽, 章潇萌, 刘凤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内生动力:需求还是供给[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4, (3).

[24] 张文, 孙林岩, 何哲. 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 2009, (6).

[25] 高远东, 张卫国, 阳琴. 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因素研究[J]. 经济地理, 2015, (6).

[26] 梁树广,李亚光.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经济体制改革, 2012, (4).

[27] 郭佳, 扶涛, 杨青. 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5, (2)

[28] 张捷, 林新孟. 国际分工与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均衡理论模型[J].产经评论, 2012, (3).

[29] 冯芳芳, 蒲勇健.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技术经济, 2012, (2).

致谢

时光荏苒,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谢幕,心中满是不舍与感激。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本次论文研究是在导师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我的导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此外,感谢四年来经济学院各位老师的谆谆教诲,在此谨向各位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还要感谢我的好朋友们,感恩相遇!

很遗憾大学四年里有大半的时间在疫情中度过,但是这四年间我在生活和学业上都收获颇多,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产业结构升级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产业结构升级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8月13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9993.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8月13日
Next 2023年8月1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