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一种非主流、边缘性的青年亚文化,“内卷与躺平”对中国青年奋斗精神形成了冲击。然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引领中国青年“永久奋斗”,中国xxx的历史使命召唤中国青年“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责任要求中国青年“接续奋斗”,三者共同构筑了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理论基础。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实践特征,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定拥护中国xxx的领导,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奋斗终身。因此,以基层党组织为载体树立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典型示范,以共青团为纽带培养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奋斗观,以“学校-单位-社区”为渠道回应中国青年奋斗者的现实利益诉求,以网络主阵地为媒介弘扬积极向上的中国青年奋斗正能量,成为培育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有效路径。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熔铸,不仅有助于回应“内卷与躺平”,同时也能增强青年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关键词: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中国xxx;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精神
一、“内卷与躺平”对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冲击
XX总XX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2]。2020年,一个本属于学术研究范畴的“内卷”概念,却意外走红网络,成为时下中国青年争相追捧的社交话语。“内卷化”是X人类学家格尔茨首创,用以描述社会文化发展迟缓现象的理论术语,后经华人社会学家黄宗智的阐释运用,成为解释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有增长、无发展”的一种共识。其后,由于超强的解释力,“内卷化”逐渐渗透到其他领域,成为被“基层XXX、经济发展、教育文化、社会治理”等领域所普遍接纳的学术概念。
2021年,青年群体的“内卷”评价尚未停息,一波“躺平”风潮又成为全网热议的焦点。支持者认为“躺平即正义”,在内卷化时代,年轻人“躺平”有着充分合理的理由,“躺平”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年轻人应对“内卷化”状态的自我选择,有助于年轻人缓解现实压力,维持年轻人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和谐;反对者认为“躺平即有罪”,年轻人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躺平”不仅无助于现实压力的缓解,反而会助长不思进取和好逸恶劳的工作学习状态,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人生态度,年轻人应当保持奋斗的人生底色。
换言之,“内卷与躺平”越来越显著的成为部分青年的社交话语与生存哲学,一定程度消解了中国青年奋斗精神。以“内卷与躺平”为特征的中国青年精神状态,不仅阻碍了当事青年群体的人生发展,而且更加阻碍了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熔铸。中国青年不仅要自觉抵制“内卷与躺平”的人生哲学,同时更要自信树立起中国青年奋斗精神。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3]。“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来,在中国xxx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4]。XX总XX关于中国青年发展的相关论述,既为回击“内卷与躺平”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也为中国青年人生奋斗提供了人生指南,同时更加丰富发展了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理论内涵。
二、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引领中国青年“永久奋斗”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此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广泛传播,经过1919年五四运动的思想洗礼,逐渐为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学生所接受。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xxx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中国革命运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引领,直接表现为领导中国青年展开救亡图存的革命运动,使中国青年自觉自信地学习、理解、认同马克思主义。正是由于“永久奋斗”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才能从西欧经过苏联传入中国,在一批早期马克思主义奋斗者的努力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进而言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需要中国青年的政治奋斗,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需要中国青年的学术奋斗,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的推进更加需要亿万中国青年的人生奋斗。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永久奋斗”要“增强学习紧迫感,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因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社会实践”及其一体化发展的现实诉求[5],迫切要求中国青年奋斗精神。
(二)中国xxx的历史使命召唤中国青年“不懈奋斗”
中国xxx自创立之日起,就鼓励中国青年“不懈奋斗”。当时的50多位青年知识分子在奋斗精神的引领下创建了中国xxx,孕育了伟大的“建党精神”。尔后,奋斗精神引领下的中国xxx,更是成为中国青年心目中的神圣殿堂,召唤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为之而奋斗,诞生了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青年奋斗者。中国xxx之所以能够从近代中国一百多个政党中脱颖而出,凭借的就是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及其对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现实引领。历史不容许中国xxx放弃奋斗,中国xxx的历史使命更是召唤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投身于“不懈奋斗”的伟大事业。从最初50多位青年知识分子组建的党,到现如今9500多万党员的全球第一大党,中国xxx的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不成熟到成熟的不懈奋斗史,“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6]。为革命而奋斗、为建设而奋斗、为改革而奋斗,构成了中国xxx的政治底色,也由此成为其召唤中国青年“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具体而言,近代中国的历史环境、历史任务、历史使命,迫切要求中国xxx永葆不懈奋斗的精神品格。面对四分五裂的历史环境,中国xxx从创立之日起就承担着带领中国青年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历史任务,担负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不论是近代的历史环境,还是当时的历史任务,抑或最高的历史使命,均预示着中国xxx将召唤中国青年“不懈奋斗”。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责任要求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xx同志,以其74岁的高龄振臂一呼,打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此后,不论是四项基本原则,还是南方谈话,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保驾护航之作。xx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中国青年树立了“接续奋斗”的光辉典范。换言之,青年工作本身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题中之义,而鼓励号召中国青年为之“接续奋斗”,更是推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XX总XX指出:“没有广大人民特别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更不会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责任要求中国青年为之“接续奋斗”,而中国青年“接续奋斗”的宝贵精神品格内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XX总XX在给青年朋友回信时,总是鼓励他们书写奋斗的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要求中国青年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并将之视为人生发展的第一位要求。XX总XX在外出调研时,总是不忘与青年朋友座谈,充分肯定当代中国青年在疫情防控、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取得的成绩,认为他们“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赞扬“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三、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实践特征
(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危急时刻。一代又一代青年挺身而出,为挽救民族危亡抛家舍业、奔走呼号。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率先树起马克思主义思想大旗,将个人命运前途与民族复兴大业相结合,展开民族救亡运动。随后,一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青年知识分子成立了中国xxx,扛起了救亡图存的民族大业。此后,一批又一批中国青年投身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复兴大业,有的国内革命,有的海外求学,有的思想启蒙,有的实业救国。但不论是哪个行业、哪个领域,近代以来的中国青年始终秉承救亡图存的民族宏愿,积极奔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成为中国青年新的人生追求。在此感召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从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代代中国青年矢志不渝地坚守初心与使命,给中华民族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树立了中国青年奋斗的榜样与标杆。
(二)坚定拥护中国xxx的领导
中国xxx自创立之日起,就十分注重青年工作,始终强调关心青年、组织青年、服务青年、团结青年,将青年工作视为中国xxx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8]。革命战争年代,一批又一批中国青年立志加入中国xxx,还有相当一批青年在不具备入党的条件下依然坚定拥护中国xxx的领导,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新中国成立后,中国xxx领导中国青年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初步成就;1978年以后,中国xxx带领中国青年推动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项成就;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xxx继续带领中国青年奋战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的第一线,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正是由于中国青年的坚定拥护,中国xxx才能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正是由于中国xxx的坚强领导,中国青年才能奋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第一线。
(三)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奋斗终身
1921年中国xxx成立以后,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下,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引领下,中国xxx领导展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经艰难万险取得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奠定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上引领青年”,鼓励中国青年将个人的青春奋斗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自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奋斗终身。因此,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感召下,中国青年奋斗精神得以超越时代局限而理论升华。XX总XX指出:“五四运动以来的 100 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 100 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 100 年”[9]。
四、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路径培育
(一)以基层党组织为载体树立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典型示范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青年工作与青年政策的决策者、贯彻者、实施者。其一,组织青年党员学习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典型示范。通过学习中国青年奋斗者的初心使命、成长历程、主要事迹、人生信条,弘扬中国青年奋斗者的光辉精神,使广大青年党员认识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奋斗使命及其时代价值。其二,构建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人物谱系。系统梳理中国青年奋斗精神历史传统,以“中国青年”为主题建构“青年奋斗者”的人物谱系,丰富发展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理论内涵,使广大青年党员认识到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历史渊源,进而在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人物谱系中传递时代接力棒。其三,发挥青年党员奋斗精神的先锋模范作用。将青年党员的奋斗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将实际工作作为衡量青年党员是否具有奋斗精神的重要标准。因此,选取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典型示范,构建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人物谱系,发挥青年党员奋斗精神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中国青年奋斗精神培育的首要途径。
(二)以共青团为纽带培养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奋斗观
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群团组织,担负着凝聚青年、服务青年、引领青年的重要职责功能。其一,总结提炼马克思主义奋斗观。在早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奋斗事迹基础之上,结合新时代中国青年奋斗实际,总结概括提炼马克思主义奋斗观,为中国青年奋斗精神提供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其二,将中国青年奋斗精神融入“青马工程”。将马克思主义奋斗观融入“青马工程”,在理论学习、社会实践、教育培训的各个环节中凸显马克思主义奋斗观,进而孕育中国青年奋斗精神。因此,突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奋斗精神,总结概括提炼马克思主义奋斗观,将其融入共青团的“青马工程”,成为培育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重要途径。
(三)以“学校 – 单位 – 社区”为渠道回应中国青年奋斗者的现实利益诉求
当代中国青年是一个涵盖面极其广泛的群体,既有青年大学生,也有青年农民工,更有青年公务员、青年工人、青年教师等多样化群体。其一,将中国青年奋斗精神融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积极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化建设。学校作为培育人才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阵地。而课程将集中体现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需求,因此再课程设计时,应将“内卷和躺平”纳入课程体系设计。去向学生展现内卷与躺平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以及真正对其现象的反思与应对策略。因此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以生动的案例和深厚的理论,回应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克服“内卷与躺平”的心态、认知、角色,通过广泛的调研,推动校本课程建设,让课程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当下需求,积极推进建设“教师—学生教育共同体”,彰显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的奋斗精神。
其二,将中国青年奋斗精神注入机关、事业、企业的单位党建工作。在机关、事业、企业等单位党建工作中,突出“青年工作”,当下,党建工作更加偏向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造成了真正的有关青少年积极主流文化需求的“失语”,因此,党政机关应该聚焦于微观上的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融入当下的社会热点话题,给青少年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让其再充分发声的基础上,理性看待内卷和躺平,避免陷入集体无意识状态。在党建工作中将中国青年奋斗精神融入党建工作中去,培育积极向上的青年奋斗文化。
其三,将中国青年奋斗精神融入社区治理全过程。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应调动青年力量,使他们参与到社区治理全过程,积极回应社区治理的青年诉求,社区作为青年的一个休憩归宿,是一个在当下社会安放身心的一个重要场所。因此,在这个社区环境下,应重视青年文化建设,在推进社区治理民主化、基层化的过程中,让更多青年参与进来,在社区治理中获得参与感和效能感,找到自己的社会价值,进而激发自身的自信心和奋斗精神,进而自然地摆脱躺平与内卷的干扰,将其常态化。在社区治理中孕育中国青年奋斗精神,弘扬积极向上的青年奋斗文化。
因此,基于“学校-单位-社区”的路径培育,不仅有助于学校教育、单位发展、社区治理,同时也有助于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培育。
(四)以网络主阵地为媒介弘扬积极向上的中国青年奋斗正能量
当今世界是一个网络世界,当今青年也是网络青年。生活在网络虚拟世界中,青年接收的信息极其庞杂多元。其一,打造网络世界中的青年奋斗者形象。当今中国已经产生了一批以网络为业、以网络为生的互联网青年,其中相当一批是依靠个人能力与技术实现人生奋斗目标的有志青年。与其将网络视为洪水猛兽,不如以网络为支点,深入挖掘网络青年的奋斗故事,打造网络世界中的奋斗者形象。其二,青年奋斗者的线上化嫁接。将现实生活中的青年奋斗者进行线上化嫁接,运用数字化、信息化、动漫化的技术手段,将其转移到线上网络,进而抵消网络世界中的“内卷与躺平”思潮,培育中国青年奋斗精神,最大化发挥网络的技术功能与手段。其三,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积极构建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机制,做实线下中国青年奋斗者的宣讲教育,做好线上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宣传推广,通过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双管齐下,共同培育中国青年奋斗精神。[10]
结语
中国青年奋斗者不徇私利,始终牢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历史使命,将个人的青春奋斗融入共产主义伟大事业,在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人生奋斗中彰显了中国青年最为雄厚的底气。XX总XX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26]。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熔铸,不仅增强了青年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而且还进一步培育了中国青年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使之与“中国人”这一特定身份认同相契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展现中国青年的时代风貌。中国青年奋斗精神不仅是百年来中国青年运动的实践淬炼,同时也是当代中国青年发展的时代召唤,是中华民族奋斗精神在中国青年运动中的文化投射与集中体现。当代中国正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中心,当代中国人也正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当代中国青年更是前所未有地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因此,中国青年奋斗精神成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青年发展的最大价值共识和最高精神目标
致谢
首先,向我的导师老师致以最诚挚的感谢!从论文的选题、开题、材料整理等方面都得到了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帮助。在本文初稿完成后,老师在对我的论文进行了仔细的批阅和修改。从文章结构层次到具体的调整方向、措词都提出了很多宝贵的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本文的写作。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广博的知识,清晰的思维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并且是我终生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悠悠我心,枫月.内卷与躺平背后的心理学 内卷有理? 躺平无罪?[J].世界博览,2022(05):58-61.
[2]付茜茜.从“内卷”到“躺平”:现代性焦虑与青年亚文化审思[J].青年探索,2022(02):80-90.
[3]王珑玲.“内卷”“躺平”与中国青年奋斗精神培育[J].中国青年研究,2022(02):4.
[4]沈东.“内卷与躺平”冲击下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熔铸[J].中国青年研究,2022(02):30-36.[5]裴越.论“内卷”与“躺平”的生存焦虑[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9(01):65-70.
[6]熊金巧,奚冬梅.从“内卷”到“躺平”:谈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社会治理[J].北京教育(高教),2022(01):45-4
[7]阿计.唯有法治和公平才能治愈“内卷”和“躺平”[J].群言,2021(08):61-62.
[8]刘青青,李婷,赵建林,张浩然,陈茜.内卷与“躺平”交织 这届年轻人要什么?[J].商学院,2021(08):44-48.
[9]彭兰.新媒体时代语态变革再思考[J].中国编辑,2021(08):4-8.
[10]阿计.法治和公平,才能治愈“内卷”和“躺平”[J].法治与社会,2021(08):62.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0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