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卢梭的民主思想为近代民主思潮和民主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对其民主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阐述,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卢梭的政治思想,从而我国当代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从卢梭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入手,深入分析其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尤其是民主思想的核心——人民主权理论,并对卢梭民主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进行探讨,剖析其民主思想存在的局限性,以期对XXXXXX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进一步推进中国民主化进程。
关键词:卢梭;民主思想;人民主权;当代意义
前言
卢梭的民主思想在思想史上始终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中,他指出了私有财产造成的不平等,而后的《社会契约论》所论述的主要问题就是要通过对自由的追求来改变这种不平等,他以公意为基础,通过社会契约理论,提出了人民主权学说。卢梭作为启蒙运动的先驱,高喊着人类解放的口号:人是生而自由。这一主张是对神权与君权的坚决否定,是对专制与压迫的强烈抵抗,同时也是对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与价值的肯定。
我国实行人民当家作主,这与卢梭的民主思想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当前我国正处于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发展阶段,民主有了新的历史意义,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民主政治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应该更加深入地审视卢梭的民主思想,借鉴其思想精华为我国当代政治所用,进一步明确民主理论的重点,这将有利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制定和落实推动民主化的政策与措施,加快推进XXX民主政治的建设,实现真正的民主。
第一章卢梭民主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任何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卢梭民主思想的产生与革命前法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它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作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卢梭始终向旧制度发起挑战,勇于追求真理,不仅给笼罩在法国大地上的漫长黑夜带来了曙光,也给人类的思想宝库留下了珍贵的遗产。
一、卢梭民主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卢梭所处的时代正是法国大革命之前,当时法国实行的是封建君主制。在经济上,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处于支配地位,封建君主利用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来维持其统治,农民经济濒于崩溃。在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表现出极强的个人独裁的统治特点,国王掌握绝对权力,对政治生活中的一切事务具有决定权。在思想上,实行文化专制,国王利用天主教会和僧侣来加强宗教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支配,通过神权和各种宗教迷信来限制和约束人民的精神。在社会上,封建等级制森严,按照社会地位,人口被划分成三个等级,分别是僧侣、贵族以及第三等级。前两个等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着国家XXX并享有各种特权,第三等级包括手工业者、农民、无产者、资产阶级,他们在政治上无权无势,却担负着国家的全部税收,受到来自封建特权阶层的种种剥削与压迫。
另一方面,法国的资本主义在18世纪有了显著发展。工场手工业开始发展起来,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厂,农村也产生了以资本主义方式来经营的农业,并促进了农村的阶级分化,商业的发展甚至更快,出现了一些大商业中心,海外贸易迅速增长。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并且逐渐在整个社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封建的生产关系和专制制度越来越成为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这使得封建统治者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由资产阶级领导的第三等级的反封建斗争,一触即发。
二、卢梭民主思想的主要渊源
卢梭的民主思想不仅受到当时政治、经济情况的影响,而且还有其广泛的思想渊源。首先,卢梭的政治思想深受洛克的影响,十八世纪初,洛克的主要政治著作《XX论》在法国广泛传播,卢梭从“自然权利”、“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等学说中汲取了一些论据,并根据法国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加以调整和发展,形成了一套系统和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
同时,法国早期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对卢梭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研究了历代XX的实在法,在孟德斯鸠的影响下,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也以探讨XX的立法原则为目标,主张以自由与和平等为立法的准则,但各国立法的具体实践应适应本国的国情,不能一成不变。卢梭还接受了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论,把气候、国土、人口作为社会发展和整体的决定条件,并提出了XX的不同形式(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
卢梭的政治思想不仅仅是吸收了来自英国和法国的进步思想,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卢梭小时候很喜欢读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名人传》,这部传记使他形成了“倔强高傲以及不肯受束缚和奴役的性格”、“爱自由爱共和的思想”。卢梭对古希腊政治学的经典作品有所研究,包括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柏拉图的《共和国》,这无疑影响了他对政治问题的看法与研究。
第二章 卢梭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
卢梭的民主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的民主思想主要反映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两本著作中。其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就是,在公意的基础之上,通过建立一种社会契约,实现人民主权,即权力属于人民。
一、民主思想的基础:公意
卢梭指出,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样社会契约便形成了。而“公意”就是把人们结合在一起的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和公共意志,也是全体成员的共同福祉,因此也被卢梭称为“公共的大我”。卢梭在阐述公意的概念时,将其与“众意”做了区分。众意更趋向于个体的意志,是众多个体意志的集合,它仅顾及个体的利益。而公意则更趋向于集体的意志,是共同体中每一位成员的意志的最大公约数,它仅以公共的利益为目的,这与国家建立的目的是相同的,国家恰恰也是以公共利益为目标,XX也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
在公意问题上卢梭一直坚持着“人民意志至上、人民利益至上”的基本原则。国家的主权体现在公共意志的组成部分中,这是公意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它应该属于参与社会契约的所有人。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正是建立在这种“公意”的基础之上。
二、民主思想的核心:人民主权
(一)主权不可转让
卢梭认为,主权的行使是公民意志的表达,权力可以转移,但意志却不可以转移。一方面,卢梭的社会契约是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同集体订立契约,因此所有社会成员都是订约的主体,每个人都成为共同体的一部分,如此,共同体成为由所有成员组成的一个集体,这样只能让成员们自己来代表自己,而不是将权利都转让给一个统治者,由他来代表人民的意志。因为没有人能保证这个统治者真正代表公意,而不是将自己的私人意志强加在公民身上,这时,转让主权就意味着出卖自由。另一方面,为了保持公意的纯洁性,主权就必须掌握在人民自己的手中。这是由于“公意”与“私意”的冲突,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取向往往是不同的,如果把主权转让给某个人或某些人,出于私心,他们很有可能为了私人利益而损害人民的公共利益,当人民失去了对主权的控制,最终只能沦落到被奴役的状态。只要一旦出现一个主人,就立刻不再有主权者了,并且政治体也从此就告毁灭。因此,最高主权者不能把自己的意志转让给任何人,因为任何的转让都将意味着把公共意志变为私人意志。
(二)主权不可分割
主权不可转让,同样也不可分割。原因在于,代表主权的公意是共同体所有成员的公共意志,公共意志是一个整体,是不能分裂开来去看待的,否则它便失去了整体性,变成了部分人的意志,而部分人的意志便已不能被称作公意,所以主权作为公意的体现形式,也是不可分割的。
卢梭主张主权不可分割,但他并不否认国家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不同职能的XX机构。主权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立法权、行XXX、司法权等等,这些权力都来自于主权,是由主权派生出来的,然而不能将其看成是主权的单独组成部分,更不能将其简单理解为是这些权力相结合才构成了主权,因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这些权力都具有主权的特性,单独来看他们都是主权。卢梭常常把政治共同体比作生命体,认为它是有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灵魂和意志的。如同生命体有不同的部分,共同体也是有相应的功能区分的,但正是在统一的主权支配下,各个部分才会相互协作,朝着共同意志指向的目标而行动。主权的这些表现形式服从着最高权力由此也表明了它们的统一性。
(三)主权不可代表
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构成的,而公意又是不能被代表的。这是因为,主权必须由共同体成员亲自行使,否则就等于把自己的自由出卖给了别人,将自己置于被支配的地位,这与人民订立契约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当时英国所实行的政治制度是议会制度,这是一种典型的代表制,卢梭严厉批判了英国的议会制度,认为这种代表制只有在每次选举议员的时候,人民才掌握一定的权力,才相对是自由的,但是当选举结束,人民便会失去一切权力,再次成为奴隶。
但是,卢梭所指的这个不可代表的权利,仅指立法权,他清楚地表明,在行XXX方面,人民能够并且应当被代表,因为行XXX只是将权力用于法律上,即行政机关只根据人民的意愿所制定的法令行事,而行政部门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根据人民的委托执行人民的意志,并不能做出任何私自的决定。所以说,行政部门行使行XXX并不是对人民的主权的侵犯,而是实现人民主权的必需。
(四)主权至高无上
卢梭认为主权是绝对的、神圣的、至高无上的。首先,人们转让自身的全部权利,放弃个人的自然自由,通过订立社会契约组建一个政治共同体以求得庇护,那么人们就有义务服从这个契约,服从主权。其次,主权是公意的代表,而公意作为共同体所有成员的共同意志,它是至高无上的,具有最高权威,所以主权也是绝对的、不受限制的。在卢梭看来,主权行为本质上是一个共同体与其各个成员之间的契约,通过这种契约,共同体的成员被置于相同的政治地位,受制于相同的社会条件,并享有相同的权利。因此卢梭认为,由于共同体给成员们提供了这种保护,那么人们就应当自觉地服从主权的权威,这样主权便拥有了由成员所赋予的神圣性质。
与此同时,卢梭还强调,尽管国家的主权是最高的,但是,它只能在人们同意的范围内才是这样的。由于主权是由人民的意志决定的,因此,它决不能超出人们在根据公共意志订立契约时所规定的限度。
三、民主实现的途径:社会契约
(一)社会契约产生的前提
同霍布斯一样,卢梭首先假定了一种原始的自然状态来论证建立社会契约的必要性,但是不同于霍布斯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在卢梭的自然状态中,人们各自生活,彼此之间很少合作,也少有冲突,过着平等、自由的日子,欲望从不会超过他们的所需,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唯一关心的就是自我保存。不过卢梭认为,当自然状态中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在阻力上已超过每个个人在那种状态中为了自存所能运用的力量时,这种原始状态中的稳定和和谐就被打破,自然状态便不能继续维持,并且人类如果不改变其生存方式,就会消灭。所以人们只有团结在一起,将所有人的力量整合起来,才能够对抗生存的阻力,而为了在这一过程中不损害个体的生存和自由,便需要订立一个契约。通过这个契约,人们把自身的权利转让给集体,这样人们便摆脱了自然状态,形成一个社会状态之下的共同体。
(二)社会契约的订立原则
卢梭认为,人们参与订约的目的就在于,希望摆脱令人不安的的自然状态,建立一个政治共同体以保护自身的利益和权利。契约的缔结也标志着人类从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基于契约的重要性,就必须设计订立契约所要遵循的原则:
第一,参与契约的每一个人都必须转让自身的权利。因为在卢梭看来,既然条件对所有人都是同等的,便没有人想要使它成为别人的负担了。转让自身的权利是成为共同体成员的第一步,如果有人拒绝转让自身权利,那共同体就没有理由接纳他,自然他也无法得到庇护。
第二,每个人都必须转让自身的全部权利,而不是部分权利。只有当人们毫无保留地向集体奉献自己,没有任何人为自己保留下一部分权利时,每个共同体成员才不会为了私人利益要求什么,人与人之间才能是平等的,所组成的共同体才会更加完善。如果一个人保留了某些权利,那么在某些事情上他可能会成为是自己的裁判者,很快他就会要求在所有事情上都这样,结果就是,共同体难以维持,人们便又回到了互相争斗、相互倾轧的自然状态。
第三,所有人把自身全部权利转让给整个集体,而非个人。卢梭把这种转让看作是等价的,因为其条件对所有人来说都是相同的,既然每个人都向集体奉献自己,那他们就没有向任何人奉献自己。而且每个人都可以从集体中获得自己所让渡出去的同样的权利,所以人们就得到了自己所丧失的一切东西的等价物以及更大的力量来保全自己的所有。这样,人民虽然丧失了自然自由,却从共同体中获得了社会自由,并且获得了与自己所让渡出去的同等的权利与利益;虽然失去了自然平等,却获得了社会契约的平等。
(三)社会契约的结果——人民主权
卢梭认为,国家即共同体既然是在公意的基础上,由全体人民按照契约让渡自身权利建立而成的,那么国家的主权自然应当属于全体人民,人民自然应当是国家的主人,这就是卢梭所说的“人民主权”。
从“人民主权”角度看,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体,政治权力源于人民,统治者的合法性也源于人民,建立在公意的基础之上。合法性的源泉在一般的人民手中而不是在君主或贵族阶层或任何其他团体手中。人民主权思想也体现在卢梭所主张的政治制度设计上。首先,立法权是人民主权的重要形式,只属于人民,而由立法权衍生出来的行XXX归XX所有。其次,XX除了行XXX以外没有任何其他权力,它只是人民的仆人,受人民的委托执行人民的意志。再次,人民拥有定期集会的权力,以表达和深化公意,防止政治体的解体和公意的偏离。最后,人民拥有重新订约的革命权,当XX不能代表人民表达公意时,人民可以退出契约,推翻XX,重新订约。
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强烈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特权,彻底地否定了君权和神权,同时提升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第三章 卢梭民主思想的价值与局限
卢梭的民主思想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它不仅唤起了法国人民反封建专制主义斗争的勇气,把他们的精神面貌和革命积极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卢梭的民主思想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中公意的困境容易导致专制主义的产生,另一方面,他的民主思想具有空想性,在政治操作方面表现为较低的实践性。
一、卢梭民主思想的价值
(一)理论价值
作为一种理论,卢梭的民主理论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是民主思想的源头,同时也包含了许多新的理念,对其他的学说和思想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首先,使主权思想具有了彻底性和革命性。其核心就在于将国家权力的合法性源泉置于人民手中,他一再强调人民是主权的拥有者,也是行使者,是国家的主人。卢梭的民主思想彻底地否定了上帝和君主的权威,强烈批判了封建专制和封建特权,对人民的思想起到了启蒙作用。
其次,明确了人民与XX的主仆关系。他将整个国家建立在公意的基础上,XX产生于公意,只是人民公意的执行者,而人民才是XX的主人,并且拥有革命权。因此,XX要把公意作为准则,如果XX违背公意行事,那么人民可以推翻XX、重新订约,这便是卢梭所主张的人民革命权。卢梭对XX与民众之间关系的看法显然超越了其它的思想家。
最后,凸显了人的价值。在《社会契约论》的开篇,他写道“人是生而自由的”, 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卢梭重视人的力量和价值,认为国家的权力都来源于人民,同时,国家的权力也都属于人民,建立国家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这进一步凸显了人的价值,同时包含了他对自由、平等的热烈追求以及对奴役、压迫的奋力反抗。
(二)实践价值
卢梭的民主思想以其革命的进步性、彻底性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了争取独立、实现自由而努力奋斗,为人类解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在推动民主化进程的同时也推动了历史进程。
众所周知,在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的影响下,法国人民在法国掀起了激烈的革命,这种追求自由与平等的民主思想很快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由此推动了法国和X的资产阶级革命。而且,对后来俄中的无产阶级革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卢梭的民主思想是法国革命的重要理论依据,并由此成为法国大革命的纲领。其民主理论的彻底性与社会底层的穷苦大众的要求契合,由此激起了广大民众的革命热情,在卢梭民主思想的影响下,法国人民最终掀起了世界闻名的法国大革命。卢梭的思想不只对法国,而且对许多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阶级民主革命都有深远影响。1776年7月4日通过的由著名政治家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是X和西方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的重要政治文献,它以卢梭的民主思想为基础,在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提出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激进的政治原则,激发了X人民的革命热情,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最终指引了X人民的自由之战。
卢梭的著作在清末传入中国,由于其所蕴涵的彻底的革命精神,受到了当时民众的普遍拥护,民主思想广泛传播开来,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觉醒和思想的解放。卢梭的民主理论也为孙中山等革命者的民主革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帮助他们突破了现实的囚笼,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前仆后继,为了取得独立和自由而浴血奋斗。另一方面,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论为基础,对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进行了超越,提出了无产阶级当家作主的合理性,俄中的无产阶级革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受广大民众的支持,被视为正义的革命。但卢梭的民主理念与“公意”、“集体主义”和“人民”等概念存在一定的关联,所以卢梭的民主思想可以说是俄中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条暗线。
二、卢梭民主思想的局限
(一)公意概念的模糊性
卢梭民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公意,但卢梭并没有很好地回答公意如何确定的问题。卢梭认为,公意是共同体成员的一致同意,它体现了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因为它符合每一个人的利益,所以公意是永远正确的,是人们的最高行为准则。卢梭所说的“同意”不是一种形式上的认可,而是人们发自内心的、一致的认同,但这种同意是很难实现的,即使是在古希腊的公民大会也难以达成一致的同意。在现实社会中,人们所追求的利益各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所以很难产生一种共同利益,更难以让人们把这种共同利益作为准则。
另一方面,为了达成“一致同意”,卢梭认为,沉默的人即代表着同意,没有提出反对的人即代表着默认。显然这一说法是不妥的,没有提出反对的人并不一定代表着认同,当排除了沉默者的意志和利益时,共同体所产生意志的是否还可以称为公意?这是值得怀疑的。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只是指出公意和众意是有区别的,它们在严格意义上并不等同,却并没有对“公意”做出更清晰、明确的解释,这使得“公意”成为一个模糊而抽象的概念。
(二)自由与公意的矛盾性
自由一直是卢梭追求的目标,建立社会契约的目的也是为了将人从自然状态解放出来,过渡到社会状态,由社会自由取代自然自由,实现人的真正自由。然而卢梭的自由观念与其所阐述的公意观点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这也是卢梭思想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公民的一致同意是很难达成的,为了在形式上实现公意,卢梭认为,当有人拒绝服从公意时,其他人就可以迫使他服从公意,因为只有在人人都以公意为最高指导,每个人都服从于社会的公共意志时,共同体才能稳定长存,人们才能获得平等的公民权,全体公民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因此当有人不服从公意时,人们就要强迫他服从,即“强迫自由”,此时,个人就被迫放弃自身自由去服从所谓的公意。如果公意是客观的存在,那么为了维持共同体的稳定,“强迫自由”是合理的、有必要的,但是,卢梭所说的公意是与模糊的、抽象的,“一致同意”也是一个假设的前提,所以难以确定强迫自由所产生的是不是公共意志,它也有可能是多数人的暴政,这样,公意便成为了个人自由甚至是人类自由的阻碍。
(三)民主形式的空想性
卢梭的民主理论脱离了现实社会中的阶级关系和经济关系,仅仅是以一种模糊且抽象的“公意”为理论基础,这就割裂了主权与阶级之间的关系,否认了主权的阶级性质,不了解主权是阶级意志和阶级利益在国家政治权力问题上的反映。
事实上,在阶级社会中,主权只是统治阶层的一种特权,而非所有的公民都享有。因此,卢梭的民主理论从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民主自由方面来说的确是进步的,但是对于广大被剥削和压迫的底层群众来说,它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上的民主,一种空洞的许诺。实际上,在卢梭理想的契约国中,主权只能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所谓全体人民享有主权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已。
第四章 卢梭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当代意义
卢梭的民主思想与当前中国的民主建设要求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即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因此,深入挖掘卢梭的民主思想对于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仍具有必要性,卢梭的民主思想对我国进一步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加快构建服务型XX和推动法治建设等方面具有推动作用。
一、扩大公民政治参与
在卢梭看来,民主的根本内涵就是人民主权,就是一种以多数人为主体的政治制度来保证公民权利的平等实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所以每个公民也都自然地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卢梭的民主思想启示我们要重视人民参与到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权利,XX应该进一步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加大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宣传,增强公民政治参与的能力,拓宽参与途径,健全参与机制,使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
虽然卢梭所倡导的“激进”的直接民主制有其与现实脱节的一面,但其完全的民主化理念对于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不无裨益。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本质上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利,而基于间接民主可能带来民意的偏差,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在加强人大制度建设的同时,加强基层民意的反馈,使得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不仅只是听取代表的议案,更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去解决涉及民生的议题。要想使我们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就必须重视基层民意的反馈,这是深入贯彻XXXXXXXXX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二、构建服务型XX
卢梭认为,主权者与XX是不同的。主权者代表国家的最高权力,而XX则只是执行主权者的命令的个人或团体。主权产生于人们缔结的社会契约,而XX则不然,它只是受主权者的命令建立而成的:主权表现为立法权,立法权属于人民,是人民不可剥夺的权力,而XX只有行XXX,XX的职能只是掌管行政和执行法律以维持社会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XX只是人民的“公仆”。在卢梭看来,XX是在主权在民的基础上成立的,那么XX就要遵从民众的意志。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XX的职能逐渐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这种服务型XX正是卢梭民主思想所追求的XX形式。在这种形式下,XX以服务为主导,更加关心和重视人民的利益与诉求,真正做到一切为人民服务。而要推动我国服务型XX建设,就要继续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处于深化改革的阶段,在改革过程中,我们要继续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始终把人民的利益作为贯彻执行的标准,要根据人民的意志来制订具体的改革方案,使改革发展更加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同时,XX工作人员要以身作则,把群众的利益置于一切利益之上,把人民的意愿作为准则,为人民谋福利。
三、推动法治建设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稳步推进,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国部分民众仍存在法治意识不足的情况,具体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公共意志的缺乏,一是契约精神的淡薄。而卢梭的民主思想在改善民众法治思想发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进而有利于推动XXX法治建设。
法律思想是卢梭民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共同体中,每个人都以公意为行动准则,但是只是服从公意是不够的,为了更好地遵循公意,维持共同体的稳定,就必须做到充分了解公意,这就决定了法律存在的必要性。在卢梭看来,法律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意志的普遍性”,即法律必须是全体公民的普遍意志;另一个是“对象的普遍性”,即法律对全体公民都采用同一的尺度。法律由全体人民制定,并适用于全体人民,它不仅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平等,而且维护了公民的自由。另一方面,卢梭认为,国家权力来源于共同体成员的权利转让,最终衍生出行XXX与立法权,政治社会也正是通过这些权力的运行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以及平等、自由,因此权力是属于全体人民的,而我国民众恰恰缺乏这种探索权力来源的精神,缺少对权力的主人翁意识。
卢梭的契约精神和公意思想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从公民层面来看,有利于增进民众对法的关注,增强民众对法的认同,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守法的必要性,进一步提升我国公民的法律素养;从立法层面来看,有利于立法者更清晰地意识到立法的原则是为民立法,进一步维护人民的公共利益。
结论
卢梭的思想在历史上一直褒贬不一,但事实看来,现代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民众的生活理念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了卢梭的民主理念,可以说,他的民主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如今我们评析卢梭的民主理论,是希望在继承和发展卢梭的民主思想的同时,摒弃其中的不合理因素,取其精华,使之更好地应用到政治实践之中,在这个意义上,民主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本文对卢梭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挖掘其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当代价值,以期对XXXXXX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进一步推进中国民主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法]卢梭著,李平沤译.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 [法]卢梭著,何兆武译. 社会契约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 于凤梧. 卢梭思想概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4] 王幸华. 作为社会自律的自由——对卢梭的自由观念的阐释[J]. 晋阳学刊,2023(6)48-54.
[5] 蒋鹏. 卢梭人民主权思想论述[J]. 决策探索(中),2023(2):38-39.
[6] 陈炳辉,李琳浩. 公意理论的建构、解构和重构[J]. 政治思想史,2023,12(4):126-141.
[7] 戴木才,彭隆辉. 论现代政治伦理的发展潮流[J]. 伦理学研究,2019(5):1-11.
[8] 姚介厚. 略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61-65.
[9] 刘华云,陈炳辉. 代表制与人民主权——卢梭代表理论探析[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24-33.
[10]李婷. 论卢梭社会契约思想下的政体设计及当代价值[J]. 法制与社会,2017(17):8-10.
[11] 陈炳辉. 卢梭民主思想新论[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20-27.
[12] 刘波. 卢梭公意思想评析[D]. 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1.
[13] 丁冬菊. 卢梭主权在民思想解读[D]. 扬州:扬州大学,2008.
[14] Kevin Inston. Representing the unrepresentable: Rousseau’s legislator and the impossible object of the people[J]. Contemporary Political Theory,2010,9(4):393-413.
[15] Chiara Destri.Rousseau’s (not so) oligarchic republicanism[J].Critical Review of InternationalSocial & Political Philosophy,2016,19(2):206-216.
致谢
我选择一个人在深夜来完成这篇致谢,原以为我会洒脱地写完感谢,然后开心地与无数个脱发的日夜告别,然而,提起笔来,我竟不知道该如何写下这最后一点文字。以前总觉得来日方长,却没有意识到敲下“致谢”二字时,我的大学生活便悄悄落下了帷幕。回顾四年的大学生活,我要感谢的人、感谢的事实在太多太多。
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来到黑龙江大学开启我的大学之旅,我会永远记得课后回寝室路上的明媚阳光,记得与图书馆相伴的无数夜晚,记得黑大的春夏秋冬、落日晚霞以及与它有关的每一个瞬间,也会将 “博学慎思,参天尽物”铭记在心。我也很感谢政治学培养了我的专业素养,同时给予了我看待世界的独特视角,让我学会关注人的价值,给我追求自由的勇气。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尤其要感谢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从最开始的选题到最终的定稿,都倾尽所能地点拨、指正。还要感谢我的辅导员老师,在我对未来迷茫时,对我耐心的开导与鼓励。同时,今日的成长还离不开学院诸多老师的培养、关切与支持,各位老师不仅教会了我专业知识,还教会了我许多人生道理,让我受益匪浅。
于千万人中得以相逢,遇见已是万幸。特别感谢我的朋友们,在我失意时为我分担难过,在我开心时与我分享喜悦。我知自己不善交际,朋友亦不算多,但每一位都在我的人生中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最最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和亲人,他们是普通人,却用巨人般的肩膀将我托起,让我看到了他们不曾见过的世界。一直以来,不论我做什么决定,他们都尊重我的选择,坚定地支持我,默默地做我最坚强的后盾,不管我成就如何,都把我视为他们的骄傲。我很幸运有爱我的家人,是他们给了我前进的勇气和试错的底气。
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最后我要感谢自己,感谢自己在无数个迷茫的时刻从未放弃,始终坚持自己,乐观生活。接下来我将带着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勇敢地走在追寻自己的路上。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5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