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活、生产、生态、文化等多重的功能,与城镇相互促进、共同生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当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XXX我国社会主要的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的意义和深远历史的意义。
现代农业园区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区域农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不断拓宽园区建设的范围,打破形式上单一的工厂化、大棚栽培的模式,把围绕农业科技在不同生产主体间能发挥作用的各种形式,以及围绕主导产业、优势区域促进农民增收的各种类型都纳入园区建设范围。
模式上,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以产品、技术和服务为纽带,利用自身优势、有选择地介入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环节,有效促进农产品增值,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突出体现农业科技的作用,形成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加工、营销、物流等各种形式的示范园网络。
中国是个古老的农业国,悠久的农业历史孕育了丰富的农耕文化,并且我国地大物博,农业资源非常丰富,变化多端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丰富多彩的传统田园文化为我国农业旅游观光业提供了优越的物质基础。是我国发展衣业观光的优势资源。近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的经济发展迅猛,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条件显著的得到了提高,尤其是都市居民生活消费不再仅仅满足于衣食住行,而转向多样化、高层次的文化娱乐,回归大自然,向往用园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因而,广阔的客源市场和旅游需求成为了发展观光农业的外因。
重庆市的农业观光产业在我国农业观光发展的大环境下也显示出朝气蓬勃的发展势头,并且具有很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重庆市农业资源丰富多彩。地形复染多样,其中位于四川盆地边缘,丘陵起伏,山川优美,风光秀丽,顺长江而下。这些优美的自然环境客观上为重庆市的农业观光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硬环境。此外重庆市农业旅游资源地域差异明显,各具特色。重庆市的农村民俗文化丰富,民以淳朴,历史悠久,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其中重庆市农村的独特的饮食习惯和别具一格的食物生产、保险、贮减、加工方式等方式,对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群,会产生很大的吸引力。
重庆市在我国四个直辖市中,农村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京津沪三市的农村面积不到重庆市农村面积的一半,总人口也比重庆市农村人口低。大城市、大农村的特点,既给重庆市实现城乡统筹带来了诸多困难,同时也给重庆市发展农业观光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06年9月重庆市通过旅游农业发展总体规划,规划主题为“千年巴渝,多彩乡村”。2007年,xxxx批准重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7月20日在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上提出的“五个重庆”的战略决策中,“森林重庆”已经上升为生态重庆的高度。“森林重庆”这个政策要点提倡种植药用植物、经济植物,像猕猴桃等等,这些都都可以发展为林下经济:森林建成以后,原来荒废的地方就变成了风景优美的农业旅游区。这些政策条件给重庆市的观光农业园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研究意义
据重庆市农村工作办公室介绍,2009年以来,重庆现代农业园改变了以往以游乐为主的单一形式,餐饮、住宿和农事体验等功能,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其旅游休闲和度假的功能,表现出旺盛的发展势头。但是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较早的国家以及我国其他省市(区)相比,重庆的现代农业园的发展还存在这以下几点的不足:
第一,重庆市有些现代农业园的选址没有经过科学的考察论证,缺乏整体区域性的观光农业总体规划。其中有些现代农业园在考虑基址时,没有注意到重庆丰富地形地貌特征资源和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园区的规划选址如果缺少对地理环境客观资源因素的考虑,势必会缺少特色,增大了竞争成本,从而经营困难。
第二,许多现代农业园经营的项目雷同,在调查中发现,重庆市的现代农业园经营的内容几乎千篇一律,大多都已:农家观赏、赏花采果、棋牌、卡拉0K、钓鱼等位主要的经营内容。虽然行成了规模优势,但是彼此之间的竞争激烈,而且娱乐功能比较单调,推陈出新比较缓慢,存在的时间久了,难免会使游客感到厌烦。
第三,重庆市多数的现代农业园在景观设计中也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普遍存在的是规模过小,用地不明确:设计质量不高,很多地方的公共基础设施不齐全;在景观的表达上缺乏主题的创意,使得现代农业园在表达文化上显示出的底蕴不足;忽视了空间布局,整体缺乏统一。
综上所述,重庆市的现代农业园的发展势头是喜人的,发展的成果受到了广大市民喜爱。但是也存在这不足之处。本文通过研究重庆内的现代农业园的规划设计的状况结合规划设计的理论和实例论证,在景观规划的角度下探讨重庆市内的现代农业园存在的问题和提出有指导性的解决意见。
研究思路
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二、三章为背景研究、相关理论研究。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文章的核心章节,通过理论和实例相结合的思路着重阐述了重庆市内现代农业园研究的分析、以及在景观设计上的方法等。第六章为结语。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阐述农业观光园的快速发展的背景,重庆市农业观光园发展的良好环境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研究目标。
第二章:界定了本文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农业观光和农业观光园。对国内外现代农业园的发展状况进行阐述,介绍X、德国、荷兰等国家的农业观光园建设的有益经验;分析我国目前现代农业园的发展状况。
第三章:对于本文主要应用的一些理论基础进行阐述,主要涉及:景观规划理论、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景观安全保护措施、植物群落学理论、农业科学、生态农业理论、可持续农业理论、旅游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经济学、循环经济理论等并从中提取可借鉴之处。
第四章:根据对第三章理论的提取和抽象,分析重庆内现代农业园的景观的情况,以及重庆当地文化对农业观光园的影响。将其整合运用到农业观光园景观的规划设计中。
第五章:将上一章论述的情况,结合重庆市千秋村这个现代农业园的实例,运用到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去,论证本文结论的可推广性。
文献综述
对于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土地问题、资金问题、技术和人才问题、管理问题。赵冬梅(2016)认为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存在缺少特色、千园一面、人才匮乏、科研能力不足和项目资金有缺口、融资难度大等问题。俞美莲等人(2014)对上海现代农业园区的研究分析,得出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1)各园区发展不平衡,内生发展能力不足:(2)技术示范推广作用不明显,辐射带动能力不强;(3)产学研联合缺乏,科技支撑能力较弱。汪晓文等人(2013)在“现代农业园区:应重点培育的新型经营主体”中提到,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首先,政策滞后,国家尚未制定完善的法规政策来扶持或规范园区发展,对园区建设缺乏统一的宏观指导;其次,园区重建轻管,重视园区建设,一哄而上,因而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再次,品牌不亮,园区缺乏强有力的龙头企业,无过硬的龙头产品,无法吸引周围农户积极参与到园区建设中来;最后,科技含量低,园区普遍缺乏高技术人才,创新能力较弱,缺乏特色。同时,高强等人(2012)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的土地问题与对策分析”中提到,园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生产经营非粮化、土地利用非农化和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甚至有的地方大量圈占农田,有可能造成新一轮的“圈地运动”。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国内学者从宏观、微观的;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成福伟(2017)认为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应该推动以XX为主导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推动农业园区的科技创新及产学研机制的有效衔接,注重农业园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及其辐射能力的提升,推动农业园区的综合性及多功能性发展。陈建民等人(2016)则认为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应该重视依托农林高校涉农学生社团,他提到涉农学生社团对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农业园区技术支持和技术创新中的框架作用;(2)农业园区人才输送和梯队培养中的基地作用:(3)农业园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中的指导作用。曾军丽(2011)针对土地问题提出应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提出租赁制、返租倒包制、划拨制的流转形式,必须是在依法尊重农民自愿和有偿的基础上,处理好与农民休戚相关的土地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雷广海等人(2008)在“发展中的现代农业园区用地思路与对策探讨”中提到应该完善园区用地政策法规,规范园区土地经营模式,加强园区规划的审批,保障土地经营目标的实现,加强园区规划的监督,实现园区用地健康发展,保障农民的利益,激发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通过对近十年文献的阅读,发现针对现代农业园区的对策建议宏观方面的较多,微观方面的较少,针对土地问题方面的较多,其他方面的较少,这也为国内学者对以后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研究内容
区域统筹,产城一体,合理构建现代农业园区产业体系,是主要原则,规划重点内容应以农业科技支撑下的运营路径,在规划定位上,结合园区所处地域资源环境,物流条件,城镇资源禀赋活力,地域风貌与农业特色产业链的一体化综合确定,原则上强调区域生态活力构建的可实施性,把农业园区在规模化,产品化,功能延伸上落实总体运营方式。
结论
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规划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现代农业园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对产业园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和布局,通过规划设计方法的确定以及实践研究表明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设计是十分有必要,有效的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极大的增加了我国农业的经济效益。
建议
现代农业园的开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整体性特点。
首先,在外部它要纳入到区域休闲农业发展布局的系统工程中去,必须服从区域高层次或主系统发展战略;在区间突出自己的特色,开发出明显区别于周边地区而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休闲农业园区及其观光、休闲、度假产品。
其次,在内部它既要顾及到各大功能区的整体协调,又要考虑到产品营销全过程的协调;同时休闲农业园区是以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功能为主,兼有教育、度假娱乐、休育活动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休闲区。
第三,休闲农业园区的周边多是农村,园区与农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园区规划布局也应与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吴曼.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体系构建研究——以江苏省响水县运河沃华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5):247-251,260.
[2]蒋季北.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现代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研究[J].乡村科技,2019,(12):54-55.
[3]陆柏松.现代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以“重庆常青藤四季田园”为例[D].重庆:重庆大学,2016.
[4]张恒,郝国安,陈博.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现代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19,45(7):33-34.
[5]朱春红.现代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城市地理,2015,(16):177.
[6]刘宇.基于景观生态学的重庆龙兴聚居区城市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