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历史文化丰富多彩,与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广泛。在与各国交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引进其他民族的词语,这就是外来词。外来词已是汉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随处可见外来词的影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外经济

  前言

  我国是文明古国,亦是多民族国家,在与各国的碰撞交流中吸收了不少的“外来词”,那么什么是外来词呢?外来词,也称为外来语,指一种语言从别的语言借来的词汇。外来词的形式有音译、半音译半意译或音意兼译、音译前后加注汉语语素、借形等四大类。
  外来词的发展共经历了三次高潮时期。第一次是佛教传入时期,自东汉末年,佛教东传,掀起了一股不可阻挡的佛经汉译的潮流,例如:袈裟、因果、法宝、菩萨、菩提、沙门、弹指、长生不老、想入非非、昙花一现、梦幻泡影等词语都是从佛教语而演变成汉语的基本词。第二次是西学东渐时期,一方面列强打破了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国策,助长了西学东渐之风,另一方面改良派和革命派积极探索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这一时期的外来词如:吨、磅、柠檬、三明治、白兰地、香槟等等。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与各国交往增多,外来词再一次大量涌入。
  外来词已是汉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来词的研究从未停止过,研究成果也数不胜数,成果颇丰。

  1什么是外来词

  关于什么是外来词这个问题在学术界里各有己见,观点不一。但学术界对外来词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不管是广义的还是狭义,它们的边缘仍是模糊的。
  胡裕树指出:“外来词是指本民族语言从外国或其他民族语言里吸收而来的词语。刘叔新认为:“外族语言某个词语被搬借了来,在语音形式上改造成符合本民族语音习惯的词,就成了外来词”。高名凯、刘正炎认为:“外来词仅仅是那些所表达的感念和事物是本民族没有的,被译成本民族语言是‘连音带意’的”。概括地说,只要是从另一种语言中吸收过来,用于表达本语言中没有的概念和事物的词,都是外来词。
  我认为史有为先生在《汉语外来词》关于外来词的论述是最有说服力的,他认为在汉语中,外来词是指在词义与外族语中某词相关关系的前提下,语音形式上全部或部分借自相对应的该外族词语、并在不同程度上汉语化了的汉语词[史有为.汉语外来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第8页.]。

  2外来词的主要来源

  从古至今,汉语中的外来词来源十分广泛。匈奴族、西域、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满洲、西域、日本、英国、德国、俄国等不同民族和国家的词语都不同时期地涌入汉语中,本文主要分为来源印度、英国、日本等三个方面做简要分析:

  2.1来源印度

  中国和印度都属于四大文明古国,中印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尤其是在中国汉代,佛教在中国的传入与兴起。佛教的兴起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哲学、文化等诸多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佛经的翻译活动引进了大量的外来词,这些外来词大多数是佛教词语,成为现代汉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有些词已逐渐汉化,甚至很难分辨出是外来词了,并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下面以《汉语外来语词典》的部分外来词为例[岑麒祥.汉语外来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A.宗教、传说类
  阿鼻:佛教传说中的地狱
  阿含:早期佛教经典,含有“教”或“传”的意思,又写作“阿笈摩”
  阿罗汉:指佛教中修行得道的比丘,又写作“阿罗”,“罗汉”
  阿旁:佛教传说中地狱里的鬼卒
  阿德门:印度教指个人的灵魂
  阿罗诃:佛教中的佛号之一
  阿弥陀:即无量佛,又写作“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教中用来赞颂无量寿佛的一种经
  阿阇梨:佛教徒称“轨范师”,又写作“阇梨”
  阿祇尼:印度神话中的火神,又写作“恶祇尼”
  阿波陀那:佛教十二部经书之一
  阿拉哈巴得:印度教圣地之一
  安陀会:佛教僧尼法衣之一种
  跋阇罗波腻:佛教传说中一种神的名称
  般涅槃:灭度、逝世
  比丘:即和尚,又写作“苾芘芻”
  比丘尼:即尼姑,又写作“苾芻尼”“尼”
  宾头卢:佛教原有十六个罗汉中的头一个
  波叉:“危害、折磨”。又作“波咤”
  波罗:佛教教律中最严重的罪名
  波旬:佛教传说中的魔王
  波卑夜:佛教传说中的天魔
  波哆迦:佛教做“功德”时在神像前树的幡
  钵:又写作“钵盂”、“钵多盂”
  钵吒:佛教僧徒用来裹身的蔓条
  逋沙他:佛教的斋日
  部多多他日:佛教名词
  刹:原指“土田”,后指佛寺
  忏摩:佛教原指请人容忍宽
  达尔马:原指古印度宗教教义,后指规则
  丹马力帕:阿育王镌刻在岩壁和石柱上宣扬佛教教义的诰文
  豆佉:佛教四谛之一
  多陀阿伽陀:释迦牟尼的佛号
  《法华经》:大乘佛经之一种
  梵:原指“清净”,后指古印度的一种语文或与佛教有关的事物
  梵呗:佛教僧尼高唱赞歌
  佛陀:又写作“浮图”、“浮屠”、“佛”
  呼摩:佛教的一种修行法,又写作“护摩”
  迦提:给佛教比丘供奉的“功德衣”
  迦叶:佛教长老
  迦比罗:佛教徒所称外道名
  袈裟:佛教僧尼所穿法衣
  犍雅:佛寺中的钟、木鱼之类可敲打成声的器具的总称
  劫:佛家指极长的时间,又写作“劫波”
  紧那罗:佛教传说中的歌神
  喀尔摩:佛教善恶因果传说中指恶事、恶因
  《孔雀》:佛教经名
  兰盆:佛教徒举行的盂兰盆会
  轮回:流转
  罗刹:佛教传说中恶鬼的总名
  摩诃罗:佛教中的一个神,又写作“摩㬋罗”、“摩侯罗”、“摩合罗”
  摩诃衍:佛教中的一个流派
  摩诃迦罗:佛教传说中的大黑天神
  摩诃萨埵:大众生
  南无:佛教用语,多解释为“归命”
  那烂陀:古印度摩竭陀国的一座著名寺院
  那落迦:地狱,又写作“捺落迦”
  泥洹:指佛或高僧去世,又写作“涅槃”
  潘查希拉尼:“五条戒条”的意思
  毗卢:佛教中指日,又写作“毗卢遮那”
  毗奈耶:佛教戒律,又写作“毗尼”
  毗佛略:佛教十二部经之第十
  毗沙门:佛教传说中四大天王之一
  婆牗:佛教传说中的风神,又写作“婆庾”
  婆伽婆:世尊,佛的佛号
  菩萨:佛教修行果位,又写作“菩提萨埵”
  菩提:佛教名词,“觉”或“道”
  菩提心:善心
  伽他:佛教僧尼唱颂的偈语,又写作“伽陀”
  求那跋摩:佛教比丘名
  佉卢:印度传说中的仙人
  萨埵:佛教中“有情”或“众生”的意思
  三昧:佛家用语
  三藏:佛教所谓的三种宝藏
  三藐三佛陀:佛教中所谓“正遍知”的意思
  三藐三菩提:佛教中所谓“正等觉”得意思
  僧:佛教僧徒,又写作“僧伽”
  僧伽梨:僧徒穿的一种法衣,又写作“僧伽胝”
  沙门:佛教指出家修道的男子
  沙弥:佛教称初出家修道的小和尚
  阇维:佛教徒死后进行火葬,又写作“荼毗”
  舍利子:如来佛最亲近的弟子之一,又写作“舍利弗”
  苏陀:佛教中叫“甘露食”,又写作“酥酡”
  塔:佛教的一种建筑物,又写作“塔婆”
  昙花:比喻事物刚出现随即消失的现象
  檀那:布施
  檀越:施主
  荼吉尼:佛教传说中的母夜叉
  陀罗尼:佛教僧徒所念得咒语
  驮都:遗物,特别指佛和高僧遗留下的东西
  驮缚若:佛经刻着佛号或经咒的石柱
  违陀天:印度婆罗门教徒所信奉的一种神
  维那:司理寺庙中事物的人
  小乘:佛教中与大乘相对的一个流派
  修多罗:经书,佛经
  修罗:佛教传说中的恶魔
  阎罗王:佛经传说中的鬼官总司,又译“阎罗”
  优婆:佛教徒,又写作“优婆塞”
  优婆夷:女佛教徒
  优陀那:佛教十二部经之一
  逾多罗僧:佛教僧徒所穿袈裟之一种
  招提:指“四方僧”,又指佛寺
  B.动物、植物类
  安阇那:野草名,即黄连
  庵摩罗:果名,又写作“庵摩勒”
  贝多:常绿乔木,又写作“贝多罗”,“贝叶”
  多罗:树名
  宫毗罗:佛教传说中的蛟龙,又写作“金毗罗”
  哈努曼:印度传说中的神猴
  迦罗楼罗:鸟名
  诃子:常绿乔木,又写作“诃梨勒”,“诃梨恒鸡”
  曼陀罗华:一种野花
  菩提树:一种常绿乔木
  梭罗:一种灌木,又写作“娑罗”
  优昙钵华:昙花,又写作“优昙华”
  C.专有名词类
  观音:佛教菩萨名
  湿婆:佛教传说中的古叶波国国王
  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
  瞿昙:悉达王子的本姓
  鸠摩罗什:古印度僧人
  吠陀:古印度婆罗门教的经典
  恒河:印度的一条大河流
  占婆:古国名
  古吉拉特:印度西部的一个邦
  喀拉拉:印度西南部的一个邦
  加黎陀萨:五世纪印度诗人和剧作家
  柯棣华:印度著名医生
  加尔各答:印度西北部的一个城市
  迦腻色迦:古西域大夏国王
  从以上分类词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来源印度的外来词多与宗教有关,主要是与佛教事物有关,这是佛教兴起并传入中国的必然产物。
  第二,以上词语多为名词性词语,少有其他词性的词语。
  第三,同一个词有多种书写形式,这与传播媒介有很大关系。如:“阿含”可作“阿笈摩”;“阿罗汉”可作“阿罗”、“罗汉”;“佛陀”可作“浮图”、“浮屠”、“佛”;“贝多”可作“贝多罗”、“贝叶”。

  2.2来源英国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对汉语的影响甚大,特别是民国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来源英国的外来词语。下面以部分词语为例:
  a)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类
  德谟克拉西(英:democracy):民主
  浪漫谛克(英romantic):浪漫主义的,崇尚幻想、不受拘束的
  狄克推多(英dictator):独裁,专政
  安那其(英anarchy):一个国家因内部缺乏指导权威,使社会陷入无XX状态
  杯葛(英boycott):抵制
  托拉斯(英trust):高级垄断组织
  坦克(英tank):一种装有履带、设备坚固的战车
  加农炮(英cannon):远程大炮
  b)人物称谓类
  安琪儿(英angel):天使
  密斯(英miss):姑娘,女士,又写作“蜜斯”
  密细斯(英mistress):夫人,太太
  c)日常生活类(衣食住行等)
  夹克(英jacket):一种紧身短外套,又写作“甲克”
  酒吧(英bar):小酒店
  白兰地(英brandy):一种用葡萄、苹果等果汁发酵蒸馏酿成的烈酒
  布丁(英pudding):一种用面粉、牛奶、鸡蛋等制成的甜点心
  吐司(英toast):烤面包片
  派斯(英pass):通行证
  摩登(英modern):时髦
  d)科技、机械、医药类
  声纳(英sonar):水下声波定位装置
  德律风(英telephone):电话
  马达(英motor):电力发动机
  奎宁(英quinine):一种治疗疟疾的特效药
  从以上词语可知,这一时期的外来词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涉及经济、政治、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词汇丰富,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这一时期西方的洋枪洋炮、科技及其思想文化大举进入中国,与中国文化相交融碰撞。例如:在社交活动中,人们渐渐摆脱了“老爷”、“小姐”等旧时称谓,开始接受“密斯”、“密细斯”等新的称谓。“吐司”、“白兰地”、“布丁”等西式餐饮也出现在中国的餐桌上!这些外来词的涌入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

  2.3来源日本

  大唐时期,有不少日本学者东渡来到我泱泱大国,学习先进的文化、汉字、科技。然而从近代的甲午战争开始,中国开始认识到了邻国的坚船利炮,真正领悟到了要向日本学习的必要。于是,引进了一批来源日本的外来词语,例如:
  教授、清酒、卷扬机、意匠、大工、质家、硝子、风琴、干部、俳句、柔术、元素、台、机关、辩证法、内幕、唯物论、物语、物理学、物理、悟性、图书馆、学校、证券、纺绩所、造币场、棉织物、统计、会计、建筑、经费、规模、料理屋、学科、生物学、政治学、艺术、小说、命题、坪、品位、旗手、溶体、和歌、落语、血吸虫、血栓、杂煮、昆布、参观、稻荷祭、神道、竞马、镜饼、金额、征兵令、操练场、警察等等。
  从以上词语可以看出,这些来自日本的外来词语使用频率较高,有很大的实用性。据意大利的著名汉学家马西尼统计,在现代汉语前3817个高频词中,有143个词是日源的外来词语[马西尼;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十九世纪汉语外来词研究[M].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7,第27页.]。可见,来自日本的外来词语所占比重是相当高的。如“图书馆”、“会计”、“警察”、“学校”、“学科”、“教授”、“物理”、“解剖室”、“艺术”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在生活中每天都能听到并且运用的词语。另外,后缀“科”的引入也促使汉语新词的产生,如“文科”、“理科”、“法科”、“医科”、“工科”等等。
浅析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

  3外来词的分类

  此文将外来词分为音译、半音译半意译或音译兼译、音译前后加注汉语语素、借形等四大类型[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第250页.]:

  3.1音译

  所谓音译,就是照着外语词的声音用汉语的同音字对译过来的,一般叫音译词[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第250页.]。音译词在汉语中占的比例大,使用率高,这种词大都不能按照汉字的字面意思来理解其词义,以部分词语为例:
  德谟克拉西(democracy)、俱乐部(club)、磅(pound)、赛因斯(science)、
  瓦斯(gas)、吉他(guitar)、幽默(humor)、沙发(sofa)、摩登(modern)、
  高尔夫(golf)、奥林匹克(Olympic)、克隆(clone)、拷贝(copy)、咖啡(coffee)、
  吉普(jeep)、巴士(bus)、苏打(soda)、迪斯科(disco)、休克(shock)、
  逻辑(logic)、马拉松(marathon)、荷尔蒙(hormone)、维他命(Vitamin)
  3.2半音译半意译或音译兼译
  这种类型的外来词相比纯音译的外来词而言,级别较高,倾注了译者的智慧。包括以下两种形式:
  a)隋“半音译半意译”型,把一个外来词分为前后两部分,音译一部分,意译一部分,两部分合成一个汉语词[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第250页.]。
  “Romanticism”的前半音译成“浪漫”,后半意译成“主义”,合成“浪漫主义”。
  “chauvinism”的前半音译成“沙文”,后半意译成“主义”,合成“沙文主义”。
  “miniskirt”的前半音译成“迷你”,后半意译成“裙”,合成“迷你裙”。
  “Internet”的前半音译成“因特”,后半意译成“网”,合成“因特网”。
  b)“音译双关”型
  在译外来词的过程中既注意到原词的读音,选择声音相近的汉字来记写,又在用字表义上兼顾外来词的意义,那么就成了“音译双关”型外来词[杨锡彭.汉语外来词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127页.]。
  基因(gene)、绷带(bandage)、媒体(media)、引得(index)、乌托邦(Utopia)、黑客(hacker)等等都是典型的“音译双关”型。
  3.3音译前后加注汉语语素
  将将外来词音译之后,附加一个表示义类的汉语语素[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第251页]。这种类型的外来词比较适应于汉语汉字的认知方向。下面列举部分这样的外来词:
  芭蕾舞:“芭蕾”为“ballet”的音译,“舞”是后加上去的。
  香槟酒:“香槟”为Champagne的音译,“酒”是后加上去的。
  沙丁鱼:“沙丁”是sardine的音译,“鱼”是后加上去的。
  啤酒:“啤”是“beer”的音译,“酒”是后加上去的。
  雪茄烟:“雪茄”是“cigar”的音译,“烟”是后加上去的。
  比萨饼:“比萨”是“pizza”的音译,“饼”是后加上去的。
  桑巴舞:“桑巴”是“Samba”的音译,“舞”是后加上去的。
  这类词语汉语成分是附加上去的,有无附加的汉语成分,整个词的意思不变。如:“雪茄烟”就等同于“雪茄”,“比萨饼”就等同于“比萨”,“桑巴舞”就等同于“桑巴”。

  3.4借形

  这类外来词是指汉语中借用原词的书写形式的词,包含字母式和汉字式两种类型[祁晓霞.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多角度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7.]。
  1.字母式
  直接用外文缩略字母或与汉字组合而成的词,叫作字母式借形词,又叫字母词。例如:
  CFA(注册金融分析师)、CT(计算机体层成像)、SMS(系统管理服务器)、WHO(世界卫生组织)、POS(销售终端)、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LCSE(我国联想集团推出的技术服务工程师认证体系)、GPSS语言(一种供系统模拟用的专用语言)、B超(B型超声诊断的简称)、BP机(无线寻呼机)、PH值(氢离子浓度指数)、L型(股市上三种后市走势之一)、PP效应(权力和私利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S股(我国企业在新加坡发行的一种股票)等。
  2.汉字式
  汉字式借形基本来自日语,即将日本用汉字书写的词语借来不读日语而读汉字音。
  例如:景气、取缔、瓦斯、茶道、俳句、元素、资本、直接、体操、主观、法律、法人、法庭、法则、干部、干事、低能、低能儿、代表、代表人、高利贷、高射炮、机关、积极、基地、集团、计划、假名、见习等。
  4外来词的发展历程
  外来词的发展历史悠久,早于先秦两汉时期,汉语中就有外来词的身影了。特别是汉代两次大的民族融合,一是汉族和匈奴的交锋与通好,二是张骞出使西域。汉代划时代的开拓和对外交往,输入了一些外来词,如“单于”、“阏氏”、“石榴”、“骆驼”、“箜篌”、“琵琶”等。东汉时佛教传入,但真正兴盛于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佛教词语颇丰,这是外来词进入汉语的第一个高潮时期。如“沙门”、“罗汉”、“刹那”、“比丘”、“比丘尼”、“塔”、“头陀”、“阿弥陀佛”、“菩提”等。
  隋唐时期与各国交往十分频繁,域外音乐舞蹈相继进入中原,当然也输入了相关的外来词,如:“答腊鼓”、“柘枝舞”、“苏幕遮”、“鸡识”、“沙识”、“沙腊”等。
  宋、元、明至清代前期,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国内民族之间关系既有频繁接触的一面,又有紧张的一面;对外交往以开放为主。宋代曾多次派遣使者出国考察。元代伴随着开疆拓土,同多民族接触,并开办了官方译馆。明代有郑和下西洋的伟绩。清代前中期也注重各民族的交往。与此同时,汉语也自然而然地吸收了相应的外来词。如:“可汗”、“猛安”、“安达”、“歹”、“纳石失”、“胡同”、“贝勒”、“格格”、“达达”、“额娘”、“阿玛”、“大阿哥”、“妈虎儿”、“嗻”等。
  清末至20世纪上半叶,清王朝开始走向没落,各爱国人士、革命志士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同时伴随着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国历史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主动或被动地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这是外来词进入汉语的第二个高峰期,例如:“乌托邦”、“板克”、“吉他”、“卡路里”、“来复枪”、“蒙太奇”、“探戈”、“开麦拉”等。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实行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的历史壮举。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几年,是外来词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时期。在这一阶段,大量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外来词进入人们的视野,如:“VCD”、“WTO”、“B超”、“BP机”等。
  在信息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外来词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外来词的发展速度更迅速,人们在语言运用上的求简心理也越来越强烈。例如:人们常用“打的”这一词语,而不使用“乘坐出租汽车”。可见,外来词会以简明的、简洁的形式发展,符合时代发展的步伐。

  5外来词的影响

  5.1增加了新的语素

  汉语普通话的基本音节数量只有430多个,加上声调的变化也只有1370多个,音节的负担很重,同音现象很严重,因而很难利用既有的音节创造新的语素,但是很多音译的外来词,使得汉语出现了新的语素。如:“巴”译自英语“bas”,可构成“大巴”、“中巴”等;“的”译自英语“taxi”,可组成“打的”、“面的”、“货的”、“摩的”、“轿的”等等。

  5.2增加了新的语音

  外来词的输入,增加了汉语中原本没有的语音形式。“成吉思汗”的“汗”读作“hán”;“龟兹”读作“qiūcí”;“冒顿”读作“mòdú”;“单于”读作“chán yú”;“打的”是由“taxi”音译而来,其中的“的”读作“dī”;“娜”原读作“nuó”,音译外国女子名字时“娜”读作“nà”,于是“娜”有了新的读音。这是随着外来词的输入而增加的新的语音形式。这些新的语音形式对汉字的发展意义重大。

  5.3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

  《汉语外来语词典》中共收录了包括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日语、意大利语、希腊语、拉丁语、印度语、丹麦语、古梵语、蒙古语、阿拉伯语、匈奴语、朝鲜语、羌语、海地语、马来语等等近百种语言的外来词,本词典共收录4307条外来词语。《新华外来词词典》为中型偏大的外来词的描写型词典,兼具一定的知识性和研究性。词典收录来自西语、梵语、古今民族语、日语等的外来词20000余条。外来词的语义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哲学、科技等等各方面。外来词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对汉语词汇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结语

  本文通过对汉语外来词的定义、来源、四种类型、发展历程及其影响分析,得出结论:外来词是中国与各民族、各国文化交流的见证;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具有汉语词汇的一切基本特征和功能,对汉语有着深远的影响。每一个外来词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研究中国汉字、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今天,随着网络科技的日新月异,各国文化、经济交流更加密切,外来词更是以最迅速、最简洁的方式传播。于是外来词广泛地运用于日常生活,人们觉得运用外来词是时髦、洋气的标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然而随着外来词的数目及使用频率与日俱增,滥用、误用外来词现象频发,因此如何规范外来词、正确使用外来词是重中之重。这需要研究者的悉心指导,也需要每位国人的高度重视。
  外来词对一个民族及其语言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我们不希望落后于世界,那么对于各种各样的外来词语,我们应该怀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岑麒祥.汉语外来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3、史有为.汉语外来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4、杨锡彭.汉语外来词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5、冠秀杰.汉语中来源印度外来词研究.[D].辽宁:沈阳师范大学,2014.
  6、祁晓霞.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多角度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7.
  7、张思.浅析现代汉语中外来词汇[J].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2013.
  8、马西尼.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十九世纪汉语外来词研究[M].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156.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1月29日
Next 2022年2月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