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最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下降,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疲软现象的出现是国民经济发展减缓的一大重要原因,想要拉动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就要重点关注消费,刺激居民进行消费,会达到这个目的XX针对地方特色,以及适合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消费金融的发展。消费金融这个词并不陌生,在传统意义上,是一种现代金融服务方式,也就是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等级的消费贷款。发展消费金融不仅为金融产品提供了创新的思路,还为我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阶段,发展消费金融不仅是时势之需,也是必行之策。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居民的消费结构由原来的低级逐渐升级。随着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支持消费金融的发展,消费金融也逐渐开拓了一定的市场。
在这之前了很多年,我国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主要凭借的是投资和出口,但这样的发展模式,风险是很大的,早在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时,我国的国民经济就因这次经济危机受到了重大威胁。我国制造业不断发展,但内部需求却跟不上发展的速度,不仅如此,自从特朗普上台X总统之后,X为首的众多发达国家都将工业化经济发展策略提上了日程,因此,产业回流是未来经济的必然发展方向。除此之外,X在国内推行减税政策,为X出口开辟了更宽广的道路,却对中国出口的商品进行纳税,使得中国的出口压力增大,优势减小,导致出口率有所下降,经济发展减缓。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都已经投身世界经济体系中去,不仅如此,我国工业商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不断加重,恢复生态环境、保证资源适度利用迫在眉睫,这样一来,原本只有发达国家带来的压力转变为了与发展中国家、国内环境共同带来的三方压力,这使得我国居民消费收到了不小的影响。任何新事物的发展的前途都是光明的,道路都是曲折的,消费金融还尚处在起步阶段,受到质疑是正常现象,并且,消费金融的发展是否真的能够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有待商榷的。
二、消费金融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影响的理论分析
(一)消费金融与消费的理论基础
1.消费金融的概念
与消费金融挂钩的领域是很复杂繁多的,要想非常清晰的划清消费金融的内容以及其范围几乎是不可能的。从字面意思上直观的对其进行解释,消费金融其实就是和消费有关的融资,尤其是短时间内进行的消费,但是短时间内的消费往往同持续时间很长的消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例如融资往往和储蓄紧密联系,此后又和投资息息相关。不妨以买房为例,购买房屋需要数量巨大的融资,在购买时就形成了消费,而与此同时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投资行为。
2.主要理论基础
(1)绝对收入假说
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这个假说主要描述的是消费者的收入与支出的关系问题,将消费与收入建议函数关系,具体表达式如下:C=α+βY,α表示的是消费者的自发消费,β表示的是边际生活消费的边际倾向。Y表示的是收入,βY所表示的是消费。这个公式的提出说明,自主消费不是消费的全部,自主消费与引导消费的综合才构成了完整的消费。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就是当前的收入情况。此曲线与C=Y之间所富裕的空间就是为消费金融的发展提供机会的空间。

图2-1凯恩斯模型
绝对收入假说这个函数模型首次提出了边际消费倾向这个概念,正是根据这个规律,我们才得知,边际消费倾向是与收入成反比的,收入越高的人边际消费倾向越低,而收入越低的人边际消费倾向反而越高。
(2)持久收入理论
X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提出持久收入理论,这个假说的内容是,居民的消费情况由居民永久收入的情况来决定,而不是短时期内的收入情况,只有持久稳定的收入才会影响当下的消费。持久收入理论提出,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不仅会考虑当下的收入情况,还会结合未来的收入能力以及预期收入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考虑。这一情况说明,在研究消费金融和居民消费状况的过程担心你,收入情况是不可忽视的一点因素。
(3)生命周期理论
X以Modigliani为首的等人提出了生命周期假设。这个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真正理性的消费者应该把握全局,将自己的劳动收入与财产收入相结合,合理安排收入,理性消费,确保自己的消费能够持续到生命的终点,除此之外,还要保证最终的全部消费总额为自身劳动收入加上财产收入的总和。此理论的消费函数为:C=αW+βY,其中W表示的含义是财富,Y所代表的是收入,α、β分别是各自相互对应的消费倾向。将眼光放长久来看,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几乎是没有区别的。不过,在短时间内,房地产和当下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是变幻多端的,穿上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资本市场的价格发生变化。
(4)效需求不足理论
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企业在雇用数量一定的就业机会的时候,会将期望值调到最低,只要达到最低期望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企业所希望的就是不亏损成本,并在此基础上得到最低的利润就可以了,这是该公司要求所有这项工作生产的商品的价格。如果将视角放眼整个社会那么,这是商品的总供给价格。
(二)消费结构的相关理论
1.消费结构的概念
消费结构指的是在消费过程中,不同种类的消费在消费总额中的占比,作为目标市场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之一,他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体现,可以折射出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向外界展示社会的习俗。当下发达国家中一大部分的消费结构特点都是:总之,消费总额中只有一小部分拿去购买基本的生活必需品,而绝大部分的支出都被用在了服务以及享受上。发展中国家的消费情况则与这种情况完全相反。当然,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逐渐增强,各个国家的经济水平,都在不断发展,收入与消费的关系也会随之变化,当前我国的消费结构可以折射出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特征。不过,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众多层次的市场消费呈现了出来。部分家庭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消费层次达到了富裕的家庭水平,而另一部分家庭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这一部分家庭的特点就是大部分都是自给自足,而剩下的一部分家庭则是贫困家庭。消费结构的特征是决定目标市场中产品投入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产品生产与管理的决策依据。
2.消费结构的分类
①就当前这个阶段来讲,要想探究,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组成,就要先摸清消费分类,这是研究国家居民消费结构的重要前提与重要基础。不过,消费结构与消费分类并没有概念上的交叉。消费结构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研究它或是不研究它,对于它的存在都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消费分类则不同消费分类是人类为研究消费者行为受消费角度及消费需求影响的一种主观想法。它是一种思想的产物。不同的研究者在研究不同的消费结构分类时,探究的角度以及出发点都是不同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如果从不同结构去考虑,可以将消费结构分为宏观消费和微观消费这两个方面,红光消费是以国家的经济形势状况以及国民的收入水平为重要基础的,而微观消费则是以消费者个人的收入情况和消费物品价格的变化而变动的。
2.从另一个角度还可以分成物质消费结构和价值消费结构这两种。物质消费结构的代表是消费者数据和消费者服务的食物名称以及数量多少。价值消费结构是以货币为根本依据对其数量和比例进行表示的。
3.从不同的社会群体,为切入点对其进行划分。例如,农村家庭和城镇家庭的消费结构的不同。
(三)消费金融对消费结构的作用机制
在分析消费金融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的过程中,消费者已经不再受地区所限制消费的去更加广阔,消费的种类自然也更加繁多。消费者可以凭藉自己的意愿更加自由、不受限制的选择自己想购买的商品。在分析消费金融对消费结构影响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消费金融对消费结构的作用途径有以下几类:
1.支付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使得消费结构的升级速度得到了提升
我国的支付环境在全球那都可以说是榜上有名的,如今的支付不再只依靠纸币,更多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出现在的市场上,并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认可,当下被大众所接受的非现金支付方式,有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两种,完善支付环境可以使消费结构的升级速度得到质的飞跃,不再携带现金一张卡或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支付方便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使得支付行为更加安全可靠。不仅如此,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型支付方式,为了满足小众的支付需求以及电子商务的需求,以此产生全新的消费需求。不仅如此完善的支付环境,使得消费不再受时间的限制以及空间的限制,使得消费者随时随地都能消费,让消费更加生动、新颖、多种多样。
2.完善政策,减弱消费者预防性储蓄的动机,刺激消费,促进消费的升级
我国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十分强烈,是因为一部分人认为我国的保障制度不够完善,个人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这使得居民纷纷将收入存入银行,而不去消费,导致消费被严重抑制,不能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金融机构如果能够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以及良好的服务,让消费者在不具备充足的资金的情况下可以正常进行消费,使得消费者可以减少对于未来收入的担忧,加强当下的消费。
3.提升即期消费能力,引导消费升级
消费不仅受目前收入的影响,与消费者借贷的能力也息息相关,一部分居民的接待能力很高。这一部分人就可以通过消费者金融渠道进行融资,使当前可支配的消费金额更多,从而提升了消费能力,优化了消费结构。
4.在金融资产类加入财产性收入,促进消费升级
拥有金融资产的财富数量会直接影响消费的情况,这一下指的是资产越多的人消费欲望越强。金融资产的财富包括金融资产和实物。消费者的购买力,随着金融资产的增加不断上升,在通货膨胀的过程当中,金融产品可以获得资金价值,高通胀的消费者可以通过金融产品为自己找到最优的投资渠道。金融资产的投资为消费者带来了额外的收入。比如说,股息和股息收入就在无形中提升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对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有着重大作用。
(四)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互联网金融是近几年来,新出现的名词,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各自发挥长处,利用科学技术将互联网与金融相互联系起来。使金融在互联网上得到应用,例如支付、投资、融资,以及信息中介服务等等。互联网金融将互联网与金融的特点相结合,并有了新的体现:互联网金融依托互联网为媒介交易的终端是电脑或者手机,这样,使得消费更加便捷,消费的成本有所下降,为企业节省了交易地的租金以及为员工发放的工资,互联网为媒介使得金融服务的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线下交易被线上交易所取代,何时何地都能够进行。
1.互联网金融的模式
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模式,多种多样自助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等等都是其中的翘楚。将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分为7个类别,如下所示:
第三方支付:电商无关的第三方支付模式,不具担保功能,第三方支付只是为客户提供一种支付工具,与电商平台是无关的。以拉卡拉、汇付天下、易宝支付、快钱等等为首的众多第三方平台都是这样的原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一开始同时也自己所熟知的技术和已经具有行业为主,针对已经掌握的的客户做垂直支付,等待时机成熟,就将行业转型,将之前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在此时进行应用,创新出独具创意且合理的新型支付方案。以下是制度流程:
(1)消费者在电商平台观看商品加入购物车(2)消费者选定商品并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支付操作(3)消费者收到商品,检查商品(4)消费者确认收货,网站将钱付给卖家(5)电商平台(一般与第三方支付平台是一家)将金钱转到卖家账户中
P2P网络贷款:这一名词的含义也就是说进行点对点的信用贷款,也就是第三方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将借用贷款和提供贷款的一方联系起来,一一匹配。2015年6月17日,国家级别的互联网协会针对P2P这一行业的入门进行了具体准则的指定。2016年3月24日,银监会为首的四个部门委员会就P2P网络贷款这一行业规范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出台了《四部委P2P管理办法》。
众筹:众筹平台是如何运作的呢?资金的需求者将需要资金的项目整理好提供给众筹平台,众筹平台对策划方案进行系统的审核和检查,然后资金的需求者像大众展示策划内容、介绍目前的基本情况,众筹所需的目标资金数额、众筹的最迟期限和投资回报是众筹最主要的三要素。如果众筹在期限内达到了目标所需的金额那么则认定众筹成功,反之,如果众筹在期限内没有达到目标所需的金额,则认定众筹失败。此时已经众筹的资金将会原路返回投资者的帐户中。重酬与捐款的性质并不相同,捐款是无偿的,而众筹是有回报的投资。
互联网理财业务:最近几年,互联网理财业务飞速发展,成为互联网金融又一大组成部分,这其中发展的最为成功的是由阿里巴巴支付宝和天弘基金强强联合所推出的余额宝。
大数据金融:大数据金融并不是传统的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业务,大数据金融指的是通过合理的方案,将属于用户数量巨大的非结构化数据收集到一起,大数据处理的核心是从眼花缭乱的大量数据中以最快的速度取得接下来工作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或者是把大数据的虚拟资产以最快的速度变为现实资产的能力,通常情况下,云计算是大数据最常用的处理手法。大数据金融的表现如何和采用何种服务形式是以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为基础的。
信息化金融机构:信息化金融机构指的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或是重新打造传统的运行过程与方式,将银行的营运打造为电子化经营、电子化管理,实现经营、管理全面电子化的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
互联网金融门户:互联网金融门户指的是以互联网作为工具,在平台上销售金融产品,以及为金融产品销售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平台。
2.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理论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机构依托互联网把传统意义上的线下金融服务嫁接到线上,将原来面对面的交易方式转换为手机的终端交易或是电脑的终端交易。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与传统金融相结合,让传统金融向互联网延伸的一种新事物,当然,也指原本不属于金融机构的互联网行业向金融方向转型。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理论有以下几个方面:
互联网金融市场:事实上,互联网本身就是一种金融市场。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市场信息量是很多的,并且很复杂,没有组织。买方与卖方在市场中想互相匹配进行合适的交易是很困难的。而互联网正具备这种数据交流的能力,可以进行信息的交互。各大搜索引擎不断发展,运用互联网筛查信息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只要买卖双方将自己的需求与要求清晰地列出,找到匹配的另一方是很容易的。近两年来,以此为依据出现的真实事例有很多,比如淘宝卖家的规模与迅猛的速度增长,这导致了成本大幅降低。
互联网金融作用理论:对于实体企业来说,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是十分有好处的,无论是商品的买卖提供的服务,以及相关资产的交易活动在进行支付时,互联网都能提供很好的便利。但是,由于国内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产能过剩,内需不足,导致实体企业信息年来发展的前景并不乐观。这时只有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实体企业的继续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结合互联网,才能够将互联网金融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三、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现状
(一)消费金融规模迅速扩大
就消费金融这一领域来讲,需求与供给是相互影响的新的需求,引导着新的供给的产生,而新的供给又牵动了新的消费。现阶段的中国人大部分还没有被传统的金融机构所服务,因此对于消费金融的接受度很高,市场的参与者以此为契机,将其高度整合,扩大了消费金融市场的规模。2017年起消费金融正式登上舞台。
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等等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都在积极响应发展消费金融,希望能在发展初期占得一份市场。在相关部门对P2P的入门准则进行了规定以后,P2P平台也会成为消费金融的主攻方向。除此之外,数量繁多的垂直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由此产生,其中购物登台平台与现金接待平台也被囊括在内。
金融产业都不断创新产生了消费信贷。这是商业银行为了自然人不以商业为目的的消费为针对对象而发行的贷款。消费金融和消费信贷之间有着很明显的区别,信贷公司并不属于金融机构的一种,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被纳入征信系统优惠政策里面,其中也包括中央银行的征信系统。就克服这一方面而言,消费金融公司指为个人用户提供服务,而在与商业有关的方面,信贷给客户的绝大多数资金都可以用作生产或者经营,虽然这样的资金也可以用于个人的消费行为,但是这样的贷款没有被纳入征信系统当中,对于企业的信用系统没有任何的优势,对于风险也不好,把控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从事这个专业的人少之又少。如图,统计了2008年到2019年国内消费金融的的规模变化趋势以及消费贷款的余额和未来方向预测。

图2-1 2008至2019年消费信贷规模预测
(二)渗透率较低
如下图所示,国内的消费信贷余额在GDP中的占比在2008年到2019年之间一直是上升的趋势,预测到2019年时,这个数字大概会达到44.59%,但是拿这个数字与以英美为首的发达国家做个比较,其比例已经高达70%,由此可以晓见,中国的消费金融渗透率虽然处于逐年上升的状态下,但仍然是较低的水平。

图2-22008至2019年消费渗透率
(三)消费贷款发展结构不合理
1.中长期贷款占比较高
下图2-3是国内2008年到2018年间的消费贷款规模及结构图,如图所示,消费贷款金额的总数和短时期消费贷款的总和一直处于增加状态,但中等时间长度和长期的消费贷款的比例居高不下。这一现象表示,中国的消费金融业务发展仍然没有处在健康的状态,短期消费贷款的提升空间还是很大的。另一方面,它也可以体现出我们的绝大多数居民较为踏实,不会轻易贷款。

2.大额消费信贷占比高
个人住房贷款相对于现阶段所有的贷款方式来说,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消费贷款。由图3-4可以知道,2013年的2018年间,国内的消费贷款中个人购房贷款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比例(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加之上文所提到的,国内的消费贷款相对来讲中期和长期贷款比短期贷款占比要大许多,因此,可以得出国内的消费贷款主流是大额贷款或是长期贷款。当下,短期贷款和小额贷款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中国居民的消费习惯,大多数都是保守传统的。他们习惯了有多少花多少,不会轻易去贷款和借钱,只有在需要买房等等大市场才会进行大额的长期的贷款。

图3-4个人购房贷款余额与消费贷款
3.主要开展机构单一
根据上文所述为消费者提供大额贷款和长期贷款的主要提供方就是银行。虽然说,近几年许许多多的非银行性质的消费金融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但是银行在消费金融的市场上仍然处于屹立不倒的地位。银行对于客户有一个筛选机制,对于贷款申请人的具体要求通常是很严格的,因此有许多合格的客户在没有借贷记录的情况下,不能顺利地从银行借贷成功,不能享受到银行所提供的消费金融服务。
4.地区发展不平衡性
虽然看上去国内的消费金融以十分迅猛的速度在发展。但是事实上,这种发展前景局限在北上广深的一二线城市对于三四线城市或者是乡镇来讲发展的水平仍然很缓慢,对于某些十分落后的农村地区,消费金融甚至得不到应用。
5.风控能力低
当下,国内消费金融公司的不良率水平,虽然还处在可控范围内,但是对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哥银行作比较。消费金融公司的目标客户质量较之前有下降的趋势。从理论上来讲,贷款进行不良工作的概率是远远大于银行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各大消费金融公司也标榜了不良率的具体数据,在整个行业中个人的不良贷款概率的水平有着非常大的区别阿里小贷和蚂蚁花呗的不良率,目前来讲是很低的,低于2%,中国银行消费金融和京东白条的不良率在3%到4%之间,超过10%的消费金融公司不良率很高,最近几年消费金融公司的不良贷款率有上升的趋势,并且居高不下。这和消费金融公司业务规模扩张的速度不合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6.监管机构的支持
现阶段消费金融的规模逐渐发展,扩大国内的监管机构就此行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并且着手研究消费金融为调节国家经济与控制经济走向带来的影响。2015年到2017年上半年见消费金融正处在以迅猛的速度发展的过程当中,其中,不法出现了非法收取高利贷暴力,收款,以及裸贷等违背了法律法规的行为,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遭到了破坏与侵害。2017年后,各大监管部门加大整改力度,加强监管,严格执法。就消费金融行业的业务来说,许多部门已经明确发布了一系列的规范与通知。

然而,消费金融高速飞涨,一系列难题也出现了,例如过度借贷、重复信贷和个人隐私侵犯。一些消费金融发展机构想要打法律的擦边球,甚至“挂羊卖狗肉”在展览业中的非法活动也不是少数;与此同时,一系列不合理的运作模式(如利用高利贷来弥补高额坏账等)也人为地制造了巨大的风险。这些行为将给利益相关者和消费者带来巨大损失,不利于消费金融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消费金融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根据此模型进行估计,如果控制住其他变量,K1(我国城镇居民通过消费金融途径进行消费的金额占消费总额的比重)所占的比重增长百分之一,平均下来CDS(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量化指标)也会随着其增长而0.640885;每当K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值)所占的比重增长百分之一,那么平均下来看,CDS会增长0.182192。从预测的结果看来,消费金融发展进度以及收入水平,对于消费有着很重大的影响,可以进一步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不仅如此,消费金融不断发展,可以使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得到进一步的升级。因为在发展消费金融的水平之后,城镇的居民就能通过不同的消费金融机构获得资金进行消费,消费的场地更多,消费的时间也更丰富。也就是说,居民在使用消费金融的时候,更加方便,更加快捷,由于消费金融的出现,人们在网上购物十分方便,为线下购物商场的人流量缓解带来了极大的优势。人们能够根据个人喜好更加私密更加快捷的进行购物。大数据会根据个人偏好推送具有个人特点的商品,可以进一步促进消费的增长。
2.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增长
根据估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对于CDS的作用效果而言,K1比K2的作用更为显著,这就可以晓见,消费金融确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拉动消费,提升消费数量,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最近几年来,中国居民的消费习惯逐渐由向低消费转变的趋势,但这并不是由消费金融导致的,应当找出导致这个结果的真正原因。坚定信心,认定消费金融可以刺激消费的增长,推进供给测结构性改革。
3.收入增长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根据结果来看,K2对于CDS来说起着积极作用,虽然效果不如K1那样显著。当前,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相对来说还是迅速的住在城市的居民可以了解学习更为丰富的投资渠道进行选择,提升收入。在取得收益后,居民将会对投资市场的未来有着莫大的信心,从而将更多的资金投入进金融市场,以获取更高收益通过直接财富效应,刺激居民消费,减少预防性储存,从而可以间接地使消费增加。
(二)政策建议
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分析,收集事实数据进行验证。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国内消费金融发展状况对于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经过上述的讨论,对于发展消费金融的过程提出意见与建议,从而使消费金融向良性方向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1.消费金融产品多样化
通过上述的讨论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城镇居民通过消费金融这个新型的途径所消费的数目在消费总数的占比,也就是K1对于消费结构的作用及影响是很深远的,消费金融的运用范围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扩大,不应该只在贷款(如抵押贷款和汽车贷款)等大额贷款之间被局限住,在其他的生活需求方面也可以开拓出另一番天地。
当前,3C消费、线上消费与第三方付款都已逐渐发展成熟,线上教育线上医疗线上美容与线上家居都已炙手可热。虽然消费型的消费领域相对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已经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如果发展到最好的状态,那么每个居民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消费金融的方式进行自由的消费在最大程度上不受局限,虽然这只是一个理想状态,但是我们要将其作为目标,才能向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已经得知消费金融的高速发展,可以促进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那么丰富消费金融产品的多样性更可以有效改善居民收费的情况。
2.支持非银消费金融机构的发展
当前,消费金融服务的主要攻击方式有点事,银行在这一行业银行具有一定意义上的优势,对于整个行业具有一定的垄断型。
正因为K1对于CDS的影响相较于K2更加显著一些,所以想升级居民的消费结构,就一定要注重消费金融的大象。不同的群体所实行的消费金融实体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要想使消费金融向好的方向发展,就要注重发展消费金融业务的实体。除此之外,国内消费金融的潜在客户数量巨大,虽然银行所能提供的消费金融服务已经丰富多彩,但仍不能满足内需。
对于借款人的认证方面,金融机构是有一套非常严格的认证方式的。部分用户虽然符合借贷的条件,但是在金融机构没有借贷的记录,这往往会造成借贷的失败。因此,未来的消费金融行业应该创新,除更合适,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的借贷要求与标准,勇于承担风险,能够掌握风险控制风险,将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最大范围的运用。
除此之外,越来越多一样的主体加入了消费金融市场,这使得消费金融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正因为这个原因,要想支持消费金融业务能够向更好的方向持续发展,消费金融体系就要加入更多的主体,丰富业务。只有这样,才能使消费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在良性竞争中不断发展,促进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
3.加强金融知识教育
在当前社会,中国居民往往更倾向于将钱存进银行在消费方面却略显拮据,对于城镇居民来说,消费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储蓄金额的多少。与此同时,对于消费者来说,金融体系不够完美,导致消费者的某些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从而限制消费。要想是这种情况得到改善,就要花费精力去进行宣传与培养,让消费者掌握一定量的金融知识,愿意去消费、敢于去消费、合理的消费。
就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公司等)这一主体为切入点来讲,可以定期组织专家进行答疑,模拟交易的现场,对消费者组织金融知识的竞赛,让居民对多种多样的类型的金融产品和相关领域有技术性的了解与学习,在技术上对于他们在金融产品上的资源分配进行指导,而不是仅仅依靠储蓄积攒财富。
金融机构应该加大,对于消费金融市场的重视。重点关注金融投资、信贷和风险管理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净化消费金融市场环境,尽量满足消费者的一切要求。XX出台有关的条例与政策,扶持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保护金融机构的权益,让居民能够有质量的消费,从而促进消费金融体系不断得到改进。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居民消费在国内GDP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明显比发达国家低很多这一现象,除了因为发达国家有着十分科学先进的消费观念,而中国的居民还保留了传统的消费思想以外,另一个无法回避的因素,就是发达国家有着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居民对于生活的担忧很少,但是国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目前来讲并不是完美的。首先目前还有很多人是贫困状态,其次国家的保障措施不够完善覆盖主体不够全面,使得这些贫困人群的生活无法得到保障。他们不敢消费,害怕消费。不仅如此某些中产阶级也可能因为重大的变故而变为贫穷。因此,我国的人民更加愿意把钱放在银行里,这是为了保险起见。已凯恩斯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设为依据来讲,收入不变,储蓄增加,消费就会随之减少。这一现象正是表明,只有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消费金融发展才会达到顶峰。
参考文献
[1]Benartzi and Thaler.Heuristics and Biases in Retirement Savings Behavior[J].Economic Perspectives,2007(08):81-104。
[2]Campbell J.Y.Household Finance[J].Journal of Finance,2006(01):1553-1604。
[3]Edwards R.D.Health Risk and Portfolio Choice[J].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2008(01):427-485。
[4]Tufano,P.Consumer Finance[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9,(01):227-247。
[5]John,J.Y.&H.E.Jackson&B.C.Madria&P.Tufano.The Regulation of Consumer Financial Products:An Introductoty Essay with Four Case Studies[J].HKS Facult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Series,2010。
[6]Janine Aron et.al.Credit,Housing Collateral,and Consumption:Evidence from Japan,the U.K.,and the U.S.[J].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2012(03):397-423。
[7]Yoshikawa,J.M.Stock market wealth and comsump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2012,(14):99-118。
[8]Sana’a N M.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Obstacles of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Underlying E-commerce Business[J].J Internet Bank Commer,2016,21:148。
[9]王琎.新常态下我国居民消费的改善路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
[10]吴菲菲.新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定量分析[J].新疆财经大学.2015(4):12-13。
[11]ames Bank.Arthur Lewbel Quadratic Engel Curves.[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4(11):42-58。
[12]Reasearch Structure and Trend of Cutural Comsumption in the State of COLIMA-MEXICO.[J].Eleuthera,2017,(716):143-147。
[13]Laumas,Prem.S.Wealth,Income and Consumption in a developing Economy.[J].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2014(14)。
[14]Stever Barnett,Ray Brooks.China:Does Government Health and Education Spending Boost Consumption.[R].IMF Working Paper,2010,15(2):10-16。
[15]Peng,C.Y.The Influence of Guangdong Province Basic Education on Residents’Consumption Structure.[J].Scientific Research,2015(26):112-118。
[16]Mozner,Zsofia Vetone.Sustainability and consumption structure: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food consumption clusters.A case study for Hunga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sumer Studies.2014,5(38):529-539。
[17]Landis,Blanine,Gladstone,JoeJ.Personality,Income.[J].Psychological Science,2017,4(52):169-170。
[18]Murphy,Daniel P.How can government spending stimulate consumption?[J].Reviews of Economic Dynamiacs,2015,3(18):551-547。
[19]王策,周博.房价上涨、涟漪效应与预防性储蓄[J].经济学动态,2016(08):71-81。
[20]阮小莉,彭嫦燕,郭艳蕊.不同消费信贷形势影响城镇家庭消费的比较分析[J].财经科学,2017(10):30-40。
[21]朱莹.房价波动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17。
[22]朱铭来,李涛.商业保险对居民刚性消费的影响——基于社会民生视角的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2017(01):27-36。
[23]张明,涂先进.金融借贷的伪财富效应与居民消费增长:城乡与区域差异[J].现代经济探讨,2018(01):25-32。
[24]张李义,涂奔.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差异化影响——从消费金融的功能性视角出发[J].财贸研究,2017,28(08):70-83。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