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古代的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医无德者,不堪为医”。从这句话中,我们一眼就能捕捉到“医德”这两个字,在现代社会中,医德是如今广大的医务人员所必须要进行遵守的道德规范,而医学上的德育,同样也是学生德育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是在新时代中学生个人医德教育方面上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源,因此,在对于学生的医德教育上,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德育 医德 教育 职业 道德
一、医德教育的重要性
(一).注重医德教育。
关于医德教育,早在1978年的英国就已经开始了,当时英国的高等教育委员会已经将医学伦理学列入为医学方面的必修课,这同样也是一门比较新型的学科。在撰写教材时,一般都会在注重人文教育的基础上,再根据当地的发展情况来进行综合从而对教材进行编写,将医德教育贯穿其中,也设置了一些有关于医学道德类的奖项。
(二).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相互渗透。
在校内学习时,我们主要将课程类别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以及其他的讲座、会议报告等形式。这是校内学习。校外实践则就包括了在医院实习,进行义工活动等,这是校外实践。将医德教育贯穿到校内校外,也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问题。校内学习是让学生更多的掌握理论知识,校外实践则是通过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来获得一些经验,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加强二者相结合,才能将医德教育贯穿到每个学生的心中,获得更好的成效。
二、我国医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德教育在社会上发挥着非常广泛的作用,因此将其作为教育科目中的一个部分,这个类型的教育在家庭、社会以及学校中都会产生作用,接下来我对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叙述。
(一).学校教育方面。
首先,很多学校在医德方面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有点注重专业但是轻视了学医过程中的医德,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一定要具备更加高超的技术,另外,不可或缺的就是作为医生的思想品德。这两者缺一不可。另外,在如今医德的发展过程中,仍然不受大部分人所重视,对于课程方便的设置也不太合理,教材的内容方面也比较陈旧,没有做到及时更新。尤其是在人文教育方面,一般比较集中的阶段是在学生的大一或者是大二时期进行。并且在课程安排上,有关于德育的方面仅仅只占到了百分之五。也就是说,在整体上,医德教育占的比例是非常小的,这种情况自然也不会引起学生们的重视。
(二).社会教育方面。
首先,在医生解决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时,都不能准确的去把握,如果一旦触发矛盾,就会引起医疗方面的纠纷。尤其是一系列恶劣现象的产生,更是让我们所不能理解,比如说很多的医闹现象。第二,医疗行业上有很多的不正当的言论,这些言论肯定会对学生们有所影响,甚至还有一些腐败现象的产生。但是,我们应该如何去避免呢?这就可以体现医德的作用,如果加强医德的教育,那么就会大概率的避免这些现象。
(三).家庭教育方面。
在学生的教育生涯中,家庭教育同样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在学校教育的一个基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如果孩子们一直听从家长的观念,对学校的教育不予理睬,那么这也是并不可取的,同样也是对学生自身所不利的。依照现在的家庭情况来看,很多的家长已经开始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辅导教育,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教育班。这种现象其实有利也有弊,好处就是学生可以约束自己,从而能够考一个不错的成绩,但是,家长们往往忽视了,成绩并不是评定一个孩子的标准。所以,对孩子从小养成德育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构建“三位一体”医德教育模式的建议
我认为,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该增强德育的部分,从而能够使得学生可以从小就受到更好的教育,这不仅对美好的社会氛围等有所影响,同样也对医患关系,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一).营造良好的学校、家庭、社会大环境。
能够有一个非常好的文化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时非常大的,因此,作为学校,或者是社会以及家庭来讲,我们更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创建一个更好的社会环境,创造一个更好的社会氛围,让全员都共同参与进来,营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二).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医德教育。
我们始终坚信,思想对于一个人的行动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想去改变我们之前存在的一些教育观念,还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应该付出一些措施来执行,从而能让社会大范围的对医德教育具有一定的教育。在过去的这些年代,学校的领导,家长或者是社会,只是大部分偏重于理论知识等的学习,而忽略了医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们需要去改变的就是传统的教育理念,应该大大加入德育的部分,让德育成为评定一个人的第一标准,这是我们的目标。
(三).完善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
在我国德育课程的设计中,一般是包括三个部分,首先,第一个部分就是将学科作为中心,建立一个以学科为主的人文方面的社会科学课程。除了这两门课之外,还应该包括其他类别的课程,做到全方位相结合,比如说社会学、心理学等范畴。其次,德育在整体上,也是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方面交叉而产生的一类属于边缘性的学科,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泛,第三就是一些综合课程,比如说人口学、人与自然等门类。
(四).注重社会实践,保持医德教育的持续性。
另外,我们在进行实习时,也应该对医学方面的德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医学的院校在实习阶段时会相互推脱,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放弃实习,这一个趋势是明显不利的,这会使得学校的教育在向社会教育的这个过渡过程中出现断层的现象。尤其是近些年来,我们将医德教育逐渐推向了医患关系中,通过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的这些案例,来进行研究,并且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和探究。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更应该大范围的推广德育教育,使其能够运用好德育,营造一个更好的气氛,塑造更好的医患关系,明确医德教育的定义。将其应用在我们日常的实践过程中,从而促进医德教育的持续发展。能够做到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忘了德育以及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五).深化医疗体制改革。
在现代社会,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社会大众对医疗行业存在的愤恨,导致社会大众对医生丧失了社会信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的体制问题,公立医院形成垄断,以营利为目的。按照现有的体制,医生的劳动和收入不成正比,就造成医生通过药品提成和灰色收入来提升经济收入,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致使医疗纠纷不断涌现。因此,必须要深化医疗体制改革,重新确定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
(六).完善相关法律,加强监督管理。
医疗纠纷事件频发、医患矛盾尖锐等不和谐现象,XX部门必须要发挥自己的监督管理职能,改善医患关系的紧张局面。首先,要重新建立对医院的考核评价制度,对于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严厉查处,采用公开化、透明化,并将结果对社会公布。其次,医院内部要加强自身的管理,成立医疗行风调查队,对医生行医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走访患者,一旦发现在全院通报批评。另外,要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成立意见箱、投诉台等,针对医生在行医过程中收红包、吃回扣、服务态度恶劣等问题进行举报,利用大众媒体进行监督。
四、结语
医德教育是医学教育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贯穿医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即使走上工作岗位,医德教育也伴随终生。所以,我们要认清当前加强医德教育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医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光靠学校教育是万万不够的,它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参与,积极配合,只有三者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协调一致,并且敢于正视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积极查找问题,寻找方法,和谐的医患关系将为期不远。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5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