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犬瘟热的致病机理与诊断

【摘 要犬瘟热(CD)是一种由犬瘟热病毒引起,对犬有很强传染性且有很大危害的一种病,其对犬高度致死。其感染源主要为病犬,带毒犬以及作为该病毒的宿主的其他动物。犬瘟热不属于人畜共患病,但是也极易对多种肉食性动物造成感染,影响着包括犬在内的多种经济动物健康安全。被该病毒感染后表现出的症状较多,严重可导致犬类和肉食动物的大量死亡,所以该病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的犬瘟热病毒还是呈不断扩增的趋势。而对于该病毒的研究也从多方面展开,也有了一套该疾病的治疗与防治方法。本文就犬瘟热的致病机理,治疗方法以及防控措施做一些阐述,为该病的防治及向疫苗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犬瘟热;致病机理;治疗;防控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在人类进化到现在的这几千年历史中,犬一直都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是人类好伙伴,陪伴着我们共同成长,可以说是形影不离,在人类在关注自己的健康时也不忘对于自己好伙伴的关注,在孜孜不倦的探索中就发现有一种疾病在严重影响着狗狗的健康安全,这种病称之为犬瘟热。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CD)是一种具有急性、发热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性动物疾病,犬瘟热在18世纪时被人们发现,在非洲、美洲、欧洲等西方国家传播为之广泛,当此病毒不断侵害犬类动物,并且没有特效药物医治时,人们才意识到此病毒的危害和严重性,此病毒的出现给犬类和许多肉食性动物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成为了犬类和皮毛动物的重要疾 病。通过临床试验和研究表明,犬瘟热的致病因素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该病毒能够感染动物的组织,侵蚀机体细胞,可以有效抑 制机体的免疫反应,并且会对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破坏。

我国在1980年首次分离得到了该病毒,该病传染性极强,致死率也极高。犬瘟热病毒(CDV)为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麻疹病毒属,该病毒与小反刍动物瘟疫病毒,以及海中海豹感染的海豹瘟热病毒都共同属于麻疹病毒属,其分子生物学特性和抗原性相似且与麻疹病毒属亲缘关系最近,该病毒可广泛存在于感染动物源的鼻腔分泌液,眼泪、血液、淋巴液、心包液、胸腔液以及排出的粪便和尿液中。在2020年国家农业部公布的动物疫病名录统计中属于二类动物疫病。该病最首先被发现是一种对家养狗可造成生命威胁的疾病。主要对犬科动物进行感染,在包括一些非人类灵长类在内的多种宿主中被发现,但目前尚没有研究表明有犬瘟热病毒感染人的病例报告,所以就目前来说,犬瘟热不属于人畜共患病。但其影响着包括犬在内的多种经济动物健康安全,感染严重时会对造成动物的大量死亡,不管是在人的情感上来说还是对经济发展来说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该病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其影响着犬在内的多种动物健康安全。犬瘟热自1905年正式首次被发现以来就一直在不断的对其进行探索,到目前为止也得到了一些重要的发现,该病在最初被认为是在人类家养的犬的之间进行感染的一种疾病,到现在被认为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并具有多种宿主的一种病原体。具体扩展到啮齿科、偶蹄科目的猪科和鹿科甚至影响到长鼻目象科以及灵长类的猕猴科和悬猴科。

(二)研究意义

以目前的研究来说,公认的犬瘟热血清型只有一种,查阅资料也并未发现有新血清型的报道,不过有在一些犬只感染的病例中发现了具有不同毒力的病毒,这表明或许还有一些不一样的血清型存在,同时对犬瘟热病毒的研究都探讨都是以人养犬只为主,而对于其他的一些也容易感染该病的野生动物的研究极其的少,这样来说就较为局限了,所以应加大对易感或作为宿主的野生动物的研究,这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犬瘟热的流行病学及特性

 (一)感染源与感染途径

犬瘟热病毒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它的感染源主要为患病的犬、携带病毒的犬以及作为该病毒的宿主的其他皮毛类动物,这种病毒大量存在于患有该病或被感染动物的眼泪中,鼻腔分泌物、口水、血液也大量存在,该病的传播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到患病犬或被黄病犬的粪便、尿液,血液等污染的用具传播,同时该病也可通过空气(气溶胶)传播。

(二)发病年龄

该病在犬的各年龄段都可发生感染,但由于初乳母源抗体的原因所以在1到2月龄的幼犬中不易发生,而由于3到12月龄时,犬的免疫力开始下降抵抗力降低,并不具备抵抗病毒的能力而造成易感。而断奶后1岁的幼犬10-15日为发病高峰期,若母犬接受过免疫则所生的犬发病率会大大降低。还有就是老年犬,老年犬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减弱,免疫力随之下降,更为易感。

(三)发病季节

犬瘟热一年四季都可在犬身上发生,但一般较多发生在多发呼吸道疾病的春冬季,因为此时较为寒冷,呼吸道疾病多发造成犬只的抵抗力下降,从而感染犬瘟热。该病也具有一定规律的流行性,一般每2年左右就会感染一次,但在某些地方表现为常年都可感染。

(四)发病品种

犬瘟热在各个品种的犬种都可发生,但由于大型犬运动量较大,且多为一些工作犬,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所以身体状况较好,所以中大型犬的发病率较低,但不排除一些个例,例如虽然是大型犬,由于主人较为懒散并没有让犬只得到充分的运动量从而造成犬只机体情况较差的情况,小型犬由于抵抗力较低于中大型犬,所以发病率较中大型犬来说是比较高的。

(五)病毒特性

犬瘟热病毒是一种拥有囊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犬瘟热病毒有着多种多样的形状,一般多为圆球形或者畸形的多样型状,有时候也有长丝状,病毒的直径一般为110 nm到330 nm之间。犬瘟热病毒有6种不同的结构蛋白,分别为核衣壳蛋白、磷蛋白、基质蛋白、融合蛋白、血凝素蛋白以及大蛋白。犬瘟热病毒的粒子中心含有一种螺旋状的核衣外壳,而该螺旋状核衣壳主要是由基因组RNA和核衣壳蛋白亚单位组成的,该螺旋状衣壳宽约为15到17 nm。该核衣壳的组成主要是核衣壳蛋白,具有酶活性的磷蛋白和大蛋白也是核衣壳的组成部分,病毒的囊膜包裹着核衣壳其内部主要是基质膜蛋白,该蛋白在病毒的囊膜内侧,主要作用就是在与核衣壳的连接中起着桥梁作用。有研究资料显示该病毒侵染细胞离不开血凝蛋白与融合蛋白,其毒力的强弱与核衣壳蛋白有关。

(六)致病机理

犬瘟热病毒具有广泛的亲嗜性,可造成动物体内的多种细胞组织发生感染。但这种病毒对淋巴细胞与上皮细胞的亲嗜性最为强烈。病犬首先通过鼻腔,咽喉或呼吸道感染该病毒之后就开始弥漫到支气管淋巴结和扁桃体,该病毒开始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进行复制,而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增殖之后由淋巴细胞带入血液中,造成体温升高的毒血症症状。并扩散到肝脏,脾脏,胸腺,组织器官中,而后在尿道,呼吸道,胃肠道的上皮细胞中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复制增殖,再次表现出体温升高(双向热)以及其他全身症状,然后病毒通过在脑膜巨嗜细胞中复制增殖感到到脑,随即引发患病犬只或动物的脑炎,并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表现出神经症状。

三、犬瘟热的症状表现

犬瘟热的临床表现由于多种多样,其原因也不一样,但多是由于感染病毒的毒力不同以及被感染犬只及动物的年龄差异,自身免疫状态的不同而导致出现差异,犬瘟热感染后引起的的神经症状也是造成患病动物后期恢复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犬瘟热病毒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多个部位发动攻击,从而造成感染,所以也会导致出现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但大部分患有犬瘟热病毒的犬早初期会被主人误认为是感冒或者伤风,很慵懒,爱睡觉,时常打喷嚏或者有轻微鼻涕流出,没有食欲,眼睛和鼻子周围有少量分泌物,呼吸不顺畅,往往这样的症状是不容易被人察觉的,而后还会出现体温升高,可达40℃以上,高烧1到2天左右时体温会下降至正常温度,维持2到3天后会再度升高,高温高热的情况会持续数天。

 (一)神经症状

以神经症状为主的病犬,通过鼻镜可发现鼻腔内粘膜较干,先表现为肺炎或胃肠炎,而后由于大脑受到病毒的损害导致出现神经症状,通常神经症状在发生感染后一周到三周左右出现,但也有一些病犬开始感染发热时就表现出了神经症状。感染的症状较轻时表现出口唇有不断抽动的现象,而感染情况较为严重时会从病犬嘴巴流出分一些泌物、牙齿不断的重复咀嚼动作、站立姿势怪异,病犬原地转圈并无意识冲撞,无法正常行走,口吐白沫,肌肉痉挛抽搐,并持续数分钟时间,发病次数不断增多。病症早期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后期因继发感染表现为白细胞增多。一般未接种的幼犬多发且表现为重症。

(二)呼吸道症状

呼吸系统中呼吸道黏膜会发生感染而导致扁桃体发炎,随之大量病毒扩散到咽喉部、支气管还有淋巴结中使患犬高烧更为严重,粘稠脓性鼻涕增多,上呼吸道症状也会越来越明显,2-3天后病毒将快速繁殖继而侵入动物的血液,扩散到内脏等组织器官,这时犬的全身症状已经尤为明显,呼出气体带臭味,呼吸频率也会更快,更加急促,由张口呼吸转换为腹式呼吸。

(三)消化道症状

由于病犬机体的温度持续升高,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而导致其他病毒相继发生感染,出现肠胃炎症状,患病犬出现呕吐,呕吐物为黄色或水样,排出或干或是带有粘液的稀便,当感染严重时排除粪便带血。食欲减退或废绝,当患病犬只感染严重时可发生脱水从而导致犬只生命受到威胁。

(四)眼部症状

绝大多数犬瘟热病毒可以致使犬的眼睛受到严重损坏,其中结膜炎和角膜变白在病例中最为多见,有些严重的病犬会导致失明,如果犬没有做过免疫,一些犬恢复后,通常情况下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例如麻痹症和舞蹈症等。

 (五)皮肤症状

皮肤症状的病犬较为少见,感染之后出现皮肤症状的病犬一般出现于体温增高的早期,或者在患病的后期,皮肤症状多出现于病犬的腹部下方,大腿内侧等等皮薄毛少的地方。开始表现为水泡状的痘疹,而当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时出现化脓。最后发生结痂脱落,也有少数的患病犬只足垫发生肿胀的现象,并且出现严重的角质化。

四、犬瘟热的检测方法

(一)犬瘟热病毒免疫学检测法

在目前为止常用的犬瘟热免疫学检测法主要有:琼脂免疫扩散实验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法、SPA协同凝集实验法、免疫荧光技术等等。

1.琼脂扩散实验

琼脂扩散实验(AGP),该方法一般多用在被犬瘟热病毒感染造成死亡的动物的肝脏,脾脏中病毒抗原成分的检出,但该方法灵敏度较低,但不需要特定仪器,操作简便,成本也不高所以琼脂扩散实验发对于一些经济动物养殖场对于疫情的确定,及时制定防控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2.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该法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新型检测方法,其主要实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与胶体金标技术与蛋白层析技术这三种方法相结合,该方法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也不高,同时检测速度快,所以该法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其中对于出入境动物检疫工作中的现场初步筛查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该试纸条可特异检测出犬瘟热病毒,并且在5分钟内可以检测出浓度不小于20μg/mL的病毒,证明该方法对犬瘟热病毒具有着比较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

3.SPA协同凝集实验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对患病犬只及动物血清中的抗体进行检测,有研究表明使用该方法对临床表现感染犬瘟热的病犬有着很高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并且该方法可用患病犬只排出的粪便与尿液进行检测,不受接种疫苗的干扰。该方法有着操作简单方便,不额外需要借助一些昂贵仪器等优点,同时也适用于现场应用。

4.免疫荧光技术

免疫荧光技术是国际上普遍通用的一种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高准确性也高,可以说是目前最为权威的一种检测方法。比较经常用于患病犬只死亡之后的快速检测。对于一些大型养殖场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免疫荧光技术可以检测体外细胞培养物中的犬瘟热病毒,有研究建立了犬瘟热病毒夹心ELISA检测法。使用该方法与RT-PCR法同时检测57份样品,结果表明准确率为100%。虽然免疫荧光技术有着很高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但其也有着较大的缺点,就是免疫荧光技术法需要需要比较专业的人员来进行操作,所以在临床上比较难普遍应用。

五、防治方法

(一)临床上犬瘟热的治疗方法

1.隔离消毒

由于犬瘟热病毒具有很高的传染性,所以一旦发现有犬只出现了感染犬瘟热病毒的症状时。就必须及时的将患病犬只隔离出来,以防止对健康动物造成威胁,并立即送往医院进行专业处理。若已经发生死亡,则需要进行生物安全处理。为防止发生疾病的大面积传播,同时将病犬的饲舍及用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或毁灭。

2.治疗

对于患病犬的治疗,在疾病早期应首先对病犬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对患犬注射犬瘟热高免血清、免疫球蛋白,或注射五连血清提升免疫力。小型犬一次注射5ml到10ml,大型犬一次注射10ml到20ml,采用肌肉注射或者皮下注射的方式,一天需要进行一次注射,连续对病犬注射3天左右。也可以根据病情发展情况增加剂量和疗程。同时为了防止出现继发性感染,可对犬只进行抗菌处理。可采用红霉素、卡那霉素等广谱抗菌药物进行静脉注射。应增强犬的免疫力,消炎和防感染等。可以采用一些干扰素类药物来增强抗病毒能力。病犬出血严重时要进行止血补血处理,可采用肌肉或静脉注射止血宁,一次注射0.125到0.5g,一天两次。或静脉点滴犬源血浆,2到5ml每千克体重。若发现病犬出现机体脱水、排泄不止、呕吐不停等症状,则应及时进行补液止泄处理,可对病犬进行5%葡萄糖溶液输液处理,病犬出现咳嗽以及难以呼吸或呼吸困难时,可采用平喘止咳类药物对症状进行缓解。出现神经症状的病犬,若病犬出现发狂迹象可用镇静剂安抚狂躁犬。此外要增强犬只的体质,给患病犬只补充能量物质、营养物质等恢复机体功能。为了让病犬能恢复的更好,需要制定科学饲喂的饲喂程序并严格执行,同时对患病犬只进行全面的护理。

3.预防

一犬瘟热一旦感染到犬只其致死率较高,所以目前一般最合理的就是采用接种疫苗的方法来进行防治,目前市面上常用的预防犬瘟热病毒的疫苗主要为弱毒苗,其效果较好,持续时间可长达一年左右。主要有:福尔马林灭活疫苗、犬瘟热免疫血清、鸡胚组织源性弱毒疫苗,通过雪貂灭活的弱毒疫苗、犬的组织源弱毒苗。在引进犬只时应制定并严格执行免疫接种计划。对于疫苗的接种时间不宜过早也不宜过晚,对于从未接种过疫苗的犬应在6到8周龄时进行第一次疫苗接种,之后以两周作为接种的时间间隔继续接种疫苗三次。为了维持犬只体内抗体水平应每隔一年对其进行1至2次接种,有个别犬只在接种疫苗之后会产生一些过敏性的症状,若出现过敏严重时要及时进行治疗。同时尽量少给幼犬洗澡防止感冒造成抵抗力下降而感染病毒。同时在发现有疫情时应及时将病犬与健康犬隔离开防止接触,及时对病犬进行处理同时要做好消杀工作。随着我国在近几年在分子生物学上的进步,我国也研发出来了几种新型的疫苗,例如基因疫苗、亚单位疫苗、病毒载体疫苗等。这一些新型疫苗都可通过刺激机体从而使机体产生比较高的病毒抵抗力并能在机体中稳定存在。但这些国产新型疫苗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疫苗的研发成本较高、重复性也不好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疫苗的实际应用。

六、讨论

(一)治疗需注意事项

由于一旦感染该病死亡率比较高,所以在进行犬瘟热病毒感染的治疗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在发现有犬只感染到该病毒时,应立即引起重视把握治疗时间。因为一旦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就会导致犬只的死亡,在诊治过程中还要对病情有着正确的把握,有很多因为无法正确诊断而导致误诊的病例,一旦误诊之后就会错过很多治疗的时机。所以要对病请有着一个正确的把握,正确合理分析与其他病的不同之处,合理用药治疗。例如在犬瘟热病毒感染的初期,患犬的鼻腔与眼睛会出现较多的分泌物,同时体温出现升高。而后出现一些类似于感冒样的症状,常常被误诊为感冒。而同过一些消炎抗菌类的药物治疗之后发现,病犬的症状并没有减轻反而出现加重的迹象。所以应注意鉴别。该病还与另外一个难缠的危险疾病容易混淆,通常患肠胃炎型的病犬会出现出现拉稀腹泻的症状,并且排除粪便中常常夹杂着病犬的血液。若只根据这个表现很容易将犬瘟热误诊为犬细小病毒感染,因为犬只在被细小病毒感染之后会表现出肠炎症状,患犬通常排出表现为呕吐,而后发生腹泻,排泄物带血,呈番茄汁样。有难以接受的臭味,病犬皮肤弹性不佳,被毛无光泽,体温可升高至40℃左右,感染犬只精神状态不佳,而后可因脱水和急性器官衰竭而导致死亡。但二者的区别在于,患犬瘟热病毒的犬只排除粪便虽然带血,但是不会散发出让人难以接受的恶臭气味。而且在饮水后并不表现出呕吐症状。犬瘟热病毒感染还易被误诊为犬的传染性肝炎,犬只在患上传染性肝炎之后虽然也表现出发热症状,但与犬瘟热不同的是,犬传染性肝炎的患犬的眼角会出现分泌物增多以及消化道症状,患犬会表现出口腔黏膜出血以及牙龈出血症状,用手触碰病犬的腹部肝所在区域会表现出难以接受的疼痛感。这几个容易与犬瘟热造成误诊的疾病应值得关注。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患病类型的犬只制定不同治疗方法,做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例如在发生混合感染时应应要明确治疗方向,以及如何用药等,发生混合感染时一般病程都较长,应从对患犬的居住,用药,食物等同时要结合防止出现继发感染方面制定出一套合理有效的方法。确保患犬能得到有效治疗。在进行免疫接种时要避免接种时对犬产生应激性反应。将要生产的母犬,刚进行完配种的犬以及一些性格极度暴烈的犬可不用强行注射。在进行疫苗的注射之后应注意观察是否产生了免疫过敏反应,同时在对犬进行疫苗接种后的一周内应避免对犬进行洗澡。可以带犬进行适量的运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二)免疫接种失败的原因

在某一些犬养殖场中或者宠物医院内接种人员操作不规范或采用了错误的接种方式,这些都可造成疫苗免疫接种的失败,

1.免疫时间和程序不当

随着近年来一些养殖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动物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在这过程中也就造成了动物疫病的传染源的增多。这时候就应该灵活根据现有情况做出调整与改变,例如,母源抗体水平的高低就是影响接种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若过早进行接种就会由于体内的母源抗体水平较高就会被中和掉,而过晚接种就会由于母源抗体水平下降造成犬只的抵抗力下降,这时就会有感染疫病以及造成传染的风险。所以对于首次免疫的时间如何进行制定很重要,很多人认为只进行了一次接种就可以万事大吉了,殊不知二次免疫对于动物的健康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二次免疫有着抗体产生快,水平高等特点。若只进行了首免而忽略了后面的跟进程序,则会容易造成因抗体水平下降而导致的感染及传播。因此制定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也十分重要。

2.疫苗质量问题

进行免疫接种的疫苗一定要从正规合法渠道获取,从其他渠道获取的疫苗质量、安全性以及真实性等都没有保障,无法保证使用效果。同时在疫苗的运输与保存当中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一些液态的疫苗不能让其因温度过低而导致冻结,从而导致疫苗的质量下降。在运输过程中如果疫苗出现破损污染等时,应第一时间将其处理,而绝不能再次使用。

3.免疫操作的方法不合理

犬瘟热疫苗属于弱毒苗,其具有一定的活性,若因操作不当比如采用酒精对注射器进行消毒,或者直接用热水烫等,都会让疫苗的活性丧失从而失去价值,导致免疫接种的失败。有些疫苗在使用时还需要对其进行稀释处理,但是由于免疫人员的操作不当,在稀释过程中没有弄清楚稀释的倍数,或没有用对稀释的溶液等这些不规范合理的方法造成了疫苗的失效。有一些养殖场为省事图方便,没有按足够的剂量进行免疫也容易造成免疫失败,一般来说若周围已经发现有疫病开始传播时,对于动物的紧急接种剂量应该是正常时的2到3倍左右。此外注射部位的准确与否,注射部位有没有进行彻底消毒等,都可以直接对免疫效果造成影响。

结论

自该病毒被发现以来的这段时间里,纵观来看全世界范围内的犬瘟热病毒还是呈不断扩增的趋势。而对于该病毒的研究也从多方面展开,比如流行病学、病原学、病毒的基因型,传播特点等。通过这些研究也得到了一些关键的东西,同时也得出了一套该疾病的治疗与防治方法,对于我国来说应加紧疫苗的改良与研究,可以避免在国际上出现受制于人的局面。该病目前致死率较高,所以该病的防治主要是向疫苗方面进行研究。通过疫苗接种预防的方式可有效的控制该病的发生与传播。但是目前也有报道发现,一些经过疫苗免疫之后的动物仍出现了感染症状,虽然不排除一些个体差异原因,比如某些动物个体由于遗传原因,造成了对疫苗个体不敏感从而影响免疫效果。但这也是在提示我们,目前这种疾病是不是已经开始逐渐的在适应我们目前所建立的免疫机制了。有研究表明,犬瘟热病毒中的一种叫H蛋白氨基酸的,该蛋白氨基酸若发生改变则可以降低野毒株与弱毒株的亲源性。而若发生这种改变的话,那么该病毒就会突破目前我们以及建立的疫苗免疫防控机制,使疫苗无法有效的对机体产生保护。另外,虽然目前犬瘟热还不属于人畜共患病,但国外已有研究也表明,犬瘟热病毒的菌株已经可以适应的生长在某种可表达人类上皮细胞的细胞中,而目前人们由于种种原因,比如养狗的人越来越多,所养狗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或者是由于对动物皮毛制品的需求增高,加大了养殖的数量,所以我们接触到该病毒的机会也变得越来越高,而这种情况的出现肯定会加快这种病毒由感染动物转变到开始感染人的变异过程。或许这种疾病在将来可能又会成为一种由动物感染到人的疾病,所以对于该病的变异机制的研究与新型防治手段的摸索将会是这种病的研究发展方向。

致谢

我的论文主要在论文指导老师指导下完成的,在设计过程中受到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与耐心指导,使我的论文得以顺利的进展。在老师帮助下我解决了很多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在此我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要感谢各位朋友,是你们让我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乐趣,感谢你们!谢谢!

参考文献

[1]刘建东,王英华,郭庆龙,管旭芳.犬瘟热病毒(CDV)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1 (01):13-14.

[2]McCarthy A J,Shaw M A,Goodman S J.Pathogen evolution and disease emergence in carnivores[J]. Proc Biol Sci Royal Soc,2019,274(1629):3 165-3 174. [3]靳宏峰.犬瘟热病原学、诊断及防治[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11):161-162.

[4]artinez-Gutierrez M,Ruiz-Saenz J.Diversity of susceptible hosts in canine distemper virus infection:asystematic review and data synthesis[J].Bmc Vet Res,2019(12):78.

[5]陈建军,陈洁,许瑞伟.犬瘟热诊治[J].四川畜牧兽医,2020,47(08):49-51.

[6]PRI NGLE C R.Virus taxonomy at the XI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Virology[J].Sydney Australia Arch Vi 2019(144):2065-2070.

[7]孙礼,王妍慧.犬瘟热病毒病原学和诊断技术研究进展[J].ft东畜牧兽医,2019,35(08):96-99.

[8]闫如勋,赵建军,闫喜军,吴威.犬瘟热病毒分离技术研究进展[J].特产研究,2020,32(03):61-64.

[9]张淼,刘清彪,刘宗架,霍延刚,徐洋,郭迎春.犬瘟热病原学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9,36(11):162- 166.

[10]唐忠南.犬瘟热治疗方法最新研究进展[J].畜禽业,2021,32(02):100-101..奶牛乳房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一犬瘟热的致病机理与诊断

一犬瘟热的致病机理与诊断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9月23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7250.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9月23日
Next 2023年9月2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