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就是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培养起来的初步的生活习惯框架,具备独立的初步能力,在幼儿的身心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十分重要。对幼儿的情感发展以及独立性都有很大益处,并且习惯培养时对于幼儿各方面都会有很大提升。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开坏习惯的出现,因为一旦养成不良习惯,对于以后的生活和发展会带来不好的结果。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的,“如果在儿童的早年,不能合理的教育儿童,使儿童养成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习惯,那将给以后的教育带来几倍、几十倍的困难。”在当今社会,幼儿越来越缺乏独立性,也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因为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则是幼儿独立性和自主能力的体现。然而,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则面临着很多困难,外在因素例如环境的影响以及主观偏见等显然都已成为了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阻碍。家长和教师都能明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其中教师认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至关重要,因此认为应注重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但是家长却往往忽视了良好生活习惯对幼儿的影响。
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列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存在的困境、存在困境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并且得出结论。
关键词:习惯;生活习惯;习惯培养
引言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现实生活中也同样重要。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对幼儿的情感发展以及独立性都有很大益处,并且习惯培养时对于幼儿各方面都会有很大提升。现如今,幼儿园对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视,家庭中大部分家长比较了解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明白其在家庭教育之中占据的地位和在生活之中的重要性,因此,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对于幼儿来说在现实生活中志在必行。
笔者通过对文献的阅览以及归类整理,了解到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困惑,可以发现,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关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都存在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的困惑,因此激发起了本人对于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困境这一研究课题的兴趣。从幼儿年龄特点以及身心发育特点来看,幼儿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活习惯。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困境并且结合问卷展开了研究与分析,提出了困境出现的原因以及实施策略,为家庭和幼儿园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也对家庭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存在的困境提出了一定的应对策略,通过调查与分析,该课题也存在一定的可行性。
一、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基本理论
(一)习惯
习惯是指日久天长不断实践、不断重复最终逐渐适应,习惯也有好坏之分。“习惯”最早在《辞源》写作“习贯”,一种解释为故常,一种为日久天长形成的坚不可摧的生活方式,习惯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每一个人都有习惯,习惯可以根据不同的领域分类,人的习惯的分类多种多样,而且每个人的习惯都有好有坏并且复杂多样,习惯在每个人身上所体现出的意义也不同。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习惯贯穿于人的一生,好的习惯使人终生受益,坏的习惯则恰恰相反,使人深受其害。
(二)生活习惯
《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理论卷)》中说:“幼儿生活习惯的主要内容在于制定作息规划,准确把握游戏,运动,饮食,睡眠等自由活动的时间段,逐步形成规律化和常规化,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合理安排学习,爱干净讲卫生,形成科学的生活模式,使幼儿在这一过程中保持身心健康。”生活习惯的意思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生活习惯是人成长发育过程最基础的习惯,往往影响着以后学习习惯、思考能力以及独立性的建立。
(三)习惯培养
《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中,习惯培养教育界定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目前国内学者比较认同教育专家关鸿羽教授的释义,即以行为训练着手,归类不同的教育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知、情、意、行”,使结果达到组建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最终目标,习惯的培养存在于家庭教育和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慢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家庭的首要任务也是幼儿园最该重视的教育方向。
二、当前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困境调查及结果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在阅读大量幼儿生活习惯的相关文献基础上,通过借鉴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指导性文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中提出的幼儿生活习惯的要求,并且笔者在幼儿园观察幼儿的饮食起居、穿衣过程、如厕过程、班级区角活动结束后对于玩具以及幼儿在区角中对于玩具的收纳归类等生活习惯,记录了幼儿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表现。在正式发放问卷之前,笔者咨了论文指导老师,并对问卷进行维度的划分和内容的纠正,最终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问卷分为:习惯养成影响因素、习惯培养方法、习惯培养态度、习惯培养途径这四个方面进行。
由于疫情影响,本次问卷采用网上发放作答的形式,对象主要为幼儿家长。本次问卷共发放60份,回收问卷数量55份,其中无效问卷5份,有效问卷50份。问卷的内容主要参考了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指导性文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经过专业教师的指导和修改后形成此问卷。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笔者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编码后,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存在的各方面困境,结果如下:
家长注重幼儿知识方面的培养 27%的家长更注重幼儿的性格发展,37%的家长注重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27%的家长比较重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9%的家长更侧重于幼儿的交往能力。如图2-1所示。
表2-1 幼儿家长注重幼儿各方面统计表
从此饼状图中可以得出,家长普遍比较注重的是幼儿知识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发展。选择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选项的家长与选择注重知识技能的习得的家长比例相同。当前中国社会,家长的教育理念存在一定误区,认为教育是为了培养人上人,而且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认为只要把知识学好,一切其他问题都迎刃而解。同时结合访谈发现,家长还是普遍更重视幼儿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大都重视幼儿在学习方面的能力,忽视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因此,父母一切都替孩子想好,做好,也就忽视了对幼儿良好生活的培养。正如在访谈中家长说孩子周末都在上各种兴趣班,根本没时间培养习惯,忽视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家庭中存在家长包办代替的现象 58%的家长存在帮助幼儿吃饭的现象,42%的家长并没有把幼儿该做的事情替幼儿完成;如表2-1所示。
表2-1 幼儿在家中时吃饭是否为家长帮助情况表
选项 | 人数 | 比例 |
是 | 29 | 58% |
否 | 21 | 42% |
当家长面临幼儿穿衣穿鞋的任务时,更多的家长表示会代替幼儿完成穿衣穿鞋,此比例高达66%,只有34%的家长没有主动帮助幼儿穿衣穿鞋,如表2-2所示。
表2-2 幼儿在家中穿衣、穿鞋是否为家长帮助情况表
选项 | 人数 | 比例 |
是 | 33 | 66% |
否 | 17 | 34% |
在幼儿如厕过程中,52%的家长表示上厕所前后都需要帮幼儿脱裤子和提裤子,如表2-3所示。
表2-3 幼儿在家中如厕是否为家长帮助情况表
选项 | 人数 | 比例 |
是 | 26 | 52% |
否 | 24 | 48% |
结合访谈发现,没有帮助幼儿完成这些任务的这些家长普遍教育观念比较新颖,认为力所能及的事情应该幼儿独立完成,而不是家长帮助其完成。幼儿在家中的吃饭、穿衣、穿鞋等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被家长做了,以至于没有培养起幼儿良好生活习惯。
(三)家庭成员内部教育意见不一致
大部分家庭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内部教育意见观念并不一致。其中,22.45%的家长存在父母双方意见不一致的问题,而69.39%的家长则存在家庭中与长辈们关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教育意见不一致。只有8.16%的家庭中关于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教育意见是一致的,如表2-4所示。
表2-4 家庭内部成员的意见是否一致
选项 | 人数 | 比例 |
父母双方意见不一致 | 11 | 22.45% |
父母与长辈们意见不一致 | 34 | 69.39% |
家庭中意见非常一致 | 4 | 8.16% |
由此可以得出,当今大部分家庭在对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教育意见是存在不一致的现象。在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过程中,家庭成员在对幼儿的要求上不一致,如父亲觉得孩子睡觉时应该和父母睡在一起,而母亲却觉得需要锻炼孩子的独立性,想要分床睡,最终导致孩子像无头的苍蝇,不知道该怎么做。理所当然,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培养不起来。家庭成员的教育方式方法以及教育观念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是不可忽视的,对其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是幼儿生活能力低下的关键性因素,本次观察中发现,大部分有不良生活习惯的幼儿均是在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家中长辈和家长对幼儿都宠溺过度,幼儿在幼儿园表现为自我为中心、骄横跋扈、懒散傲慢,并且大部分的幼儿会出现攻击性行为,而缺乏谦让、礼貌的行为。长辈溺爱的下的幼儿生活习惯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其所有与生活相关的内容均由长辈“包办”,不需要自己吃饭、喝水、入厕,穿衣服、穿鞋等工作均有人代为完成,并且幼儿在家中没有规则存在,幼儿所有行为均是对的,即便是错误也不会受到指责,长辈认为这种对幼儿的溺爱是正确的,是理所应当的。但这种溺爱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是不允许存在的,幼儿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其生活能力的所有内容均要自己完成,并且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言行负责。长辈溺爱下的幼儿因生活习惯较差,因此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时间也较长,其生活习惯的培养也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四)幼儿园与家庭双方没有配合到位
保证教育质量需加强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联系。结合问卷和访谈发现,家长和教师都没有主动与对方进行有效沟通联系也没有做到有针对性的沟通与交流。
一些幼儿在幼儿园中表现出的不良行为习惯教师往往没有十分重视,例如,有的幼儿在吃饭时把青菜挑出来放在桌子上,自己喜欢的东西却吃得很快,教师发现这种情况时并没有深究,只是劝导幼儿,采用说服的方式方法使幼儿主动进食,然而这种方法对于从小在家庭中就存在挑食现象的幼儿来讲的话是没有很大用处的。还有一些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总是不能控制自己,一会儿跑到这,一会儿跑到那,这种现象在幼儿园非常常见,教师往往采取的做法是言语训斥,然而并没有与其幼儿家长沟通,了解问题所在;更有甚者,在集体活动时会动手打其他的幼儿,许多教师会立马制止并问清楚原因,然而,这些喜欢动手的幼儿总是那几个,教师在事过之后也并没有及时与此类幼儿家长沟通。可见幼儿园没有及时与家庭沟通配合。
三、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中出现困境的原因
(一)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较浅
此调查充分证明了大部分家长都明白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应该采取的措施,但是在访谈过程中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家长并没有把此想法付诸实践。
父母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虽然有大多数父母意识到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渗透到生活之中,也没有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在我国,家庭教育中的家长往往在自己孩子面前不注意言行举止,使孩子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影响。轻则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时成为一个绊脚石,重则养成不良习惯,孩子终身受到影响。陈鹤琴指出在教育儿童方面,有一些儿童从小没有养成好的活习惯,不是儿童的过失,其中也包括父母对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原理的不了解。父母对幼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也是父母最容易忽视的一点自身因素。
(二)长辈包办、不注重幼儿培养方式
通过研究发现当今社会中,隔代抚养的现象非常普遍。但是老一辈的人教育观念普遍比较陈旧落后,当幼儿犯错时,包庇纵容的现象也对促进了幼儿不良习惯的产生和发展,因此,幼儿非常容易新城不良的生活习惯,甚至影响到幼儿身心发展。
在家庭中,家长的教育能力比较匮乏或者没有把心思花在幼儿身上,没有一定的教育观念作为指导,解决不了在家庭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从而面对幼儿的不良生活习惯时无从下手。由于获得家庭教育的方法途径有限,家长普遍没有时间也缺乏科学的指导,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就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结合访谈发现,一些幼儿的家庭存在隔代抚养的情况,这种孩子就特别缺乏父母的爱和教育,以至于并不能很好的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有一些幼儿是爷爷奶奶带大的,父母不在身边,这种幼儿从小就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下,没有跟着爸爸或者妈妈生活,很难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这种留守儿童的父母的心思又在工作上,以至于很少注意到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这一问题上来。所以,幼儿的家庭类型间接导致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出现的家庭困境。父母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常“包办”过多的事情,如喂饭、喂水、帮助入厕等均是因为赶时间、怕麻烦,幼儿自己吃饭会弄脏衣服、会耽误时间,打扫食物残渣和清洗衣服的时间较比喂饭、喂水的时间要长很多,因此宁愿代劳这些事情,也不愿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教会幼儿基本的生活技能,这就导致幼儿生活习惯较差的现状。幼儿在幼儿园生活时,经常会因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与家中不同,幼儿园的各项规定与家中明显不同,在家中原有的固定生活状态被打破的情况下,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习惯规则,这一个过程非常漫长,也需要家长的全力配合。
(三)幼儿园没有主动推动家园配合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家园配合,园方需要及时同家长沟通并反馈,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是学校与家庭共同努力的结果,当幼儿出现一些状况时,幼儿园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缺乏与家长的沟通可能会忽视幼儿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幼儿园往往没有主动推动家园配合,使之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相应的解决。
当今社会,私立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往往并不恰当,只注重了幼儿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而忽视了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的培养,从而使整个幼儿园缺乏丰富的教育方法。而根据访谈发现,幼儿园中教师对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教育方式方法普遍很单一,然而正是由于私立幼儿园单一的教育方式方法,往往没有很好的方法去进行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使得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没有建立起来。私立幼儿园的这种做法对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有很大的阻碍。
(四)幼儿自身原因
幼儿阶段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此阶段的身心发展,这个阶段的幼儿往往依赖父母,注意力不易几种,自制力也不好,这表明幼儿自身如果想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非常不容易。每个幼儿都具备独立性,幼儿的气质特点不同,也决定了每个幼儿个体对于事物的接受能力以及对于习惯形成的时间有所不同。因此,不同的幼儿在家里也有不样的表现。幼儿自身的气质和性格也间接地引发了上述一系列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中存在的困境。
四、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策略
(一)幼儿家庭教育要着重培养其良好习惯
调查显示,大部分家长对于幼儿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更为重视,习惯培养等其他方面往往不太重视甚至被忽视,所以在家庭中,并没有平衡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并且家长的侧重点出现了错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联系性和阶段性,家长要根据不同的阶段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习惯培养教育。而且家庭环境的影响,每个幼儿会有不同的认知体系。家长应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教育要在遵循幼儿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以及主体性,注重个体差异。叶圣陶指出:“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同样也论述了教育要遵循规律这一特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把握好这个度,遵循幼儿身心发展,把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放在首位。
(二)家长应避免包办代替、明确培养方法
现如今大部分家庭中,家长对幼儿过分溺爱,什么事情都帮幼儿做好,吃饭要一口一口喂,穿衣服也给幼儿穿好,因此,幼儿完全没有机会自己独立做事。一些家长还存在一种心理:让孩子自己完成一项任务时孩子往往手忙脚乱,浪费时间不说还经常把事情办得不合人意,最后却要家长来收拾局面。所以,家长在对待幼儿上要有一定的耐心,以幼儿为主体,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幼儿独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事事都做好,只等幼儿坐享其成,应该拒绝包办代替。与此同时,促进幼儿独立性的建立,萌发自信心、上进心,也有助于幼儿独立性的养成。另外,父母可以和幼儿一起进行亲子游戏,把日常生活习惯渗透到游戏之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共同讨论书中的内容让孩子明白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使孩子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建立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精神和身体上都依赖父母长辈。
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发挥出家庭环境对于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有效作用。家庭环境需要靠家庭成员积极建立,保持和谐的家庭氛围、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在家庭中也可以借鉴幼儿园的教育模式。父母在家庭中为幼儿提供了榜样,良好生活习惯则潜移默化的在幼儿心中扎根。要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首先要建立良好家庭氛围。
榜样示范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在《学记》中也有体现:“相观而善之谓摩。”而父母及家庭成员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幼儿对于自己和外界缺乏认知,需要不断模仿来学习,因此家长也是其主要的模仿对象。所以父母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起良好生活习惯的榜样,幼儿在不知不自觉中就会效仿家长的做法,家长如果想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那么自己必须做到不睡懒觉;家长要求幼儿玩玩具之后要玩具归类,家长就要及时把家里收拾干净,哪里拿的放回哪里去。
(三)加强有效沟通
在家庭中,父母在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往往占据主导地位,习惯的培养往往离不开父母的教育,但是当今社会,父母工作较忙的家庭比较多,没有时间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所以渐渐家长与幼儿之间产生了隔阂;所以,增进与幼儿的沟通,了解幼儿的行为习惯十分重要。
这时,父母就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幼儿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在日常生活之中通过沟通交流,主动要求幼儿独立吃饭、独立上厕所,并且可以把规则制定并编写儿歌,每天教幼儿唱,做到润物细无声。此外,和幼儿在不经意间进行沟通,也可以自然地将良好的生活习惯得以固化。
(四)做好家园共育
有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三心二意,有时候这样有时候那样,这样很容易造成幼儿思想的混乱,这时候,老师要主动联系家长,统一与家长的教育方法,使幼儿在学校和家庭中的教育达成一致。家园需要共同努力,达成一致,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
此外,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家庭,正视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与家长共同交流探讨,列出每个幼儿的生活习惯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当教师发现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的时候也要及时指正并帮助家长制定合理的家庭教育方法。在家园共育中,教师要经常与家长主动交流,充分尊重家长提出的教育意见。由于每个幼儿都是具有个体独立性的,存在不同的差异,主动地沟通交流也有利于建立起家园共育的桥梁。
结语
从幼儿良好习惯培养困境的调查来看,一部分家长目前并没有清楚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普遍更注重幼儿知识和技能的发展,并且一部分家长会包办代替幼儿的饮食起居等生活习惯,从而阻碍了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在调查过程中,一些家庭成员内部教育意见不一致,影响了习惯养成的效果。而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方法对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也有非常大的影响,文章中同样也列出了幼儿园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存在的困境,存在困境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研究中也提到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存在的困境以及应对策略,大致可以在日常家庭生活以及幼儿园生活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
致谢
无情的时光老人就像一阵风,在我们不经意之间带走了2021年,迎来了一个不平凡的2022年,同时也迎来了我们学生时代的尾声。时光匆匆,岁月苍苍,生活就像昨天一样,同学朋友的笑声,还在我耳边回荡。不久,我们就要加入社会,离别时刻,只有感恩与深深地不舍。
正值毕业时刻,我要向那些陪伴我们时光的老师表达深深地谢意。他们的栽培与教诲,是我们一生的财富与瑰宝,值得我们珍藏。我们遇到问题时,想起了老师的教诲,便不会轻言放弃,对知识学要问追根究底,去深层次的解读,一切的感激与不舍难以言说。不仅如此,我们还在老师们的身上看到了做人的基本要求,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他们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我们要积极向他们看齐。
最后,我要感谢那些默默帮助过我的同学、朋友和家人,给了我很多帮助,给予了很多温暖,在年时光中,收获了那么多的东西,谢谢你们的陪伴,谢谢你们的支持与理解,人生有缘再会,最后祝你们一切顺利,万事顺意!
参考文献
[1]王柳苏.3—6岁幼儿良好习惯的分类及其养成困境与策略[J].教育观察,2020,9(28): 55-57+60.
[2]雍锦琳.如何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J].教育教学论坛,2020(19):370-371.
[3]戈韵文.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以中班幼儿饮水习惯为例[J].才智,2020(09):189.
[4]王敏.在生活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策略[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02):85.
[5]王晴怡.浅谈生活教育思想对家园共育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指导[J].才智,2020(04):102.
[6]张晓会,石利.学前儿童卫生与生活习惯培养探究[J].林区教学,2019(12):121-124.
[7]王莉,李建群.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机理及其培养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9(12): 84-87.
[8]马莉,常亮.家庭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J].职业技术,2019,17(03):92-94.
[9]张爱玲,李婷.中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研究——以北京市艺海童心双语幼儿园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19,22(02):67-70+90.
[10]张爱玲,马玉兰.浅谈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以甘肃省和政县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33(07):55-59.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7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