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对民间文学的整理与贡献

鲁迅从小就喜欢民间文学。他是在民间文学熏陶下长大。他从事文学作品的创作,把民间文学的清新和粗狂气象注入他的文学作品中。他了解大多数民间文学的历史和风格,对民间文学中表现的劳动人民朴素而勤劳的想象有着深刻的印象。他用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去探索中

  1绪论

  在鲁迅的作品创作中,他凭借其丰富的民间文学知识,对旧中国残酷而黑暗的现实进行无情地鞭打和批判。其历史小说中的创作灵感和源泉大多来源于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但鲁迅的创作不限于模仿或者照搬这些历史传说,而是对它们进行升华和二次加工。民间文学的光芒在鲁迅作品中闪烁着战斗的火花,反映了劳动人民生存的现状和美好的品质。真正体现了残酷的统治阶级总是试图屠杀人民为维护自己的统治,但群众在威权政治的暴君的人面前,不仅没有被吓倒,或者被杀死,相反,在反对暴政的斗争中,表明人民必须战胜暴君,光明必须战胜黑暗的信仰。因此,我们可以从鲁迅的作品中看到惊人的丰富的形象,与精确的的比喻,动人的美。当我们翻开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对他的作品进行研究和探讨时,被他作品中民间文学的辉煌光芒迅速吸引和照耀,也被他生动朴实的民间语言所打动。它就像刚刚精心打磨过的美丽珠宝,在我们面前闪耀着璀璨的光彩,我们将被它引入到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海洋中,快乐的遨游,进行没有止境的探索。我认为鲁迅的民间文学创作充满了活力和生机。他优秀的民间文学理论,成为我们研究民俗学理论的宝贵财富,为我们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视角研究民俗学理论开辟了道路。最后我要说的是,希望大家能够学习鲁迅同志的风范,别忘了年轻的时候,在很多人是在民间文学的熏陶中长大的。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思想和艺术最丰富的宝库。它的创作主体是那些主要是文盲的下层人民。鲁迅在具体的比较研究中,常常赞扬劳动人民和他们创造的民间文学的价值。首先,鲁迅认为文学来源于劳动,充分肯定了劳动人民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鲁迅关于文艺起源于劳动的理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思考的结果。

  2鲁迅和民间文学的渊源

  2.1家庭环境的熏陶

  鲁迅对人民的尊重源于他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并且和他所接受的浙江民间文化的滋养和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他尊重保姆长妈妈,长妈妈连名字都没有,却努力的用有限的工资给鲁迅买书,满足鲁迅童年的好奇心的强烈的求知欲;比如,对农村同龄儿童的追忆和尊重:在奶奶家,大量农村儿童对他充满了上衣,陪他玩游戏,还送他去看了一场戏。这样的生活经历给了鲁迅一个接近农民、了解农民、了解农民的机会。在儿童时代,鲁迅喜欢听民间故事,接受民间口头创作的熏陶。每当夏天的时候,在乘凉是,亲切的老祖母告诉他,《白娘娘》和许多其他迷人的民间故事。保姆长妈妈告诉他《太平天国起义》和《美丽的蛇》等具有生动魅力的民间传说。这是他接触民间文学的开始。后来他生活在一个“野孩子”、“看剧本”和“乡村游戏”中。从家庭到社会,他深深受到了民间文学的熏陶。劳动人民的质朴和热情以及民间文学中的传奇动人色彩已经深深感染了他的灵魂。
鲁迅对民间文学的整理与贡献

  2.2对民间文学的浓烈兴趣和爱好

  在鲁迅才十多岁的时候,处于对喜剧的强烈爱好,他参加了《女吊》这出戏的表演,扮演了一个勇敢的“义勇鬼”角色。瞿秋白同志指出,鲁迅因为“他的士大夫家庭的败落,使他在儿童时代就混进了野孩子群里,呼吸着小百姓的空气”。我们知道,《义妖传》是在白娘子的传说的基础上创作和产生的。它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丽的女性形象,为爱情和幸福去奋争战斗,与封建礼教作顽强斗争。这个故事的发展和结局反映了劳动人们的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和对封建制度的反抗。列宁说,民间文学创作是研究“人民的心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的重要资料,只有客观、科学、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才能使我们找到民间创作中最必要、最重要的因素,而这种创作正是反映了人民群众几千年斗争、愿望和期待的本质。

  3民间文学对鲁迅的深刻影响

  3.1奠定了自由民主的先进思想

  在探索正确革命的道路上,鲁迅一起坚强的精神,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真理,坚信生命的真善美注定战胜现实的邪恶,努力探索真正通向人民解放和自由的革命道路。他小时听祖母讲《水漫金山》的故事,听得非常入神,特别是当他听到“白娘娘”的遭遇后,不由自主的生发了对“白娘娘”的同情和对“法海和尚”的僧恶。那时他最大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哪怕后来他长大了,有一次旅行到杭州去游玩,看见了雷峰塔,心里竟然感到非常的不舒服。一九二四年,当他听到雷峰塔竟然真的倒掉时,就以非常激动的心情写道:“现在他居然倒掉了,则普天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这实际上体现在他的童年时代,接受了民间文学的熏陶,继承了民间的反抗和战斗精神。

  3.2培养了和劳动人民的深厚情感

  鲁迅对广大群众表现出崇高的敬意,对工农群众所创造的民间文学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虽然他没有谈及如何处理民间文艺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原则,但他对民间文艺的看法却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对人民的尊重仍然对我们现代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鲁迅从小就喜欢听外婆和长妈妈讲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同时也爱收藏和描摹民间绘画,对民间的戏曲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年年不忘。与民间文学广泛接触的经历,培养了鲁迅对劳动人民深厚的思想感情。后来,因为鲁迅被嘲笑,家道中落,受到人们的侮辱,感到世态炎凉,也让他更清楚地看到社会的复杂性,看到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

  4鲁迅对民间文学的贡献

  4.1对民间传说进行深入研究

  鲁迅对民间文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了他对神话、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的研究。鲁迅对神话的研究更为广泛,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神话的出现,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著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万物有灵”是神话的思想基础,社会基础是生存状况,在原始社会由于思维能力和生产能力相当低,我同鬼神一样的意识参与意识很强,这必然导致“自然崇拜解释”和后来的“自然信仰”。二是神话的特点。由于许多人觉得古代神话很肤浅,鲁迅先生在《破恶声论》一文中用西方民俗学的理论“……有嘲神话者,总希腊埃及及印度,咸与诽笑,谓足作解颐之具。夫神话之作,本于古民,睹天物之奇觚,则逞神思而施以人化,想出古异,乍诡可观,虽信之失当,而嘲之则大惑也……”。并提出先进的翻译理论,重新更正了人们对神话的观点,在他的认知里,神话是庄严和美丽的。鲁迅对神话特征的理解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原始人的思维方式是“万物有灵”,显示出古代先民的思维是一种“我的”意识,高度的概括了人与自然、自然物的关系,将天地万物人格化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神话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此外,因为神话原始宗教密切相关,和原始宗教的表达内容一致,充满了浪漫和激情,同时具有宗教的仪式感。关于神话的演变和传说的特点,鲁迅认为传说是从神话演化而来的。它是神话的继承。从神的故事演变成了人自己的故事。神话和传说之间的差异实际上与这些特征有关。神话内容是幻想、虚构的;而人类的故事内容是真实的。现在看来,神话的演变是一个复杂的和复杂的过程,如历史化、本土化、世俗化、人文化,神话和传说的区别不是那么简单。相对于神话的神圣性,传说是世俗的,可以说它与神圣的崇高和仪式无关。首先是神话,然后是传说。当神的形象不再是高高在上主角的时候,传奇就出来装饰人类自己。如果神话是一种无意识的产物,那么传说就是人们有意识地创造和讲述的。在任何情况下,鲁迅先生对神话和传说的理解都能触及关键。

  4.2对新旧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

  鲁迅的新旧文学比较研究是新民主主义思想的高度表现,也反映了他对民间文学的深刻见解,,为马克的民间文艺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基本的规则:当社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新的社会需求已经迫使文学的一个新的革命,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需要实现尽快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历史前进的步伐,鲁迅先生认为民间文学将由“旧形式”向“新形式”发展。启发我们辩证地思考科学。一方面,民间文学具有强烈的生命属性和独特的审美特征。它反映了人类成熟和成熟的过程,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和经验,描述了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显示了日常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具体而言,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历史、宗教、信仰、伦理、民俗等的历史象征。它保留祖先的心理痕迹和经验。这是历史进程中人们心理生活和现实生活的深化记录。民间文学作为承载和认识文化传统的文本,肩负着传播历史记忆的责任。因此,它必须以独特的审美方式和优秀的作品来反映人类文明的本质。民间文学具有极其丰富的教育娱乐功能,尤其是历史记忆功能。它是承载和了解文化传统的意义。

  4.3指出民间文学的局限性

  鲁迅热爱劳动人民,他对民间文学的局限性却有清醒的认识。旧民间文学是时代的产物,不可能表现“现代思潮”,与“现代思潮“是对立的。鲁迅认为中国生产者艺术的创造者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一方面从民收取营养,一方面又去影响民间。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消费者的烙印。鲁迅指出人民的真正解放,才能有真正的艺术解放旧时唱本中保留封建迷信,以及对统治者的歌功颂德。它们对人们的毒害绝不亚于鸦片。当然,鲁迅并不全部否定只是揭示新文艺兴起,旧文艺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这一事实,并以此向人们敲响警钟。民间文学加深了鲁迅和劳动人民的联系,他热爱人民,虽然出身地主家庭,,他跟广大工农有比较多的接触,体验到了民间生活。鲁迅会对民间文学作品的内容进翻新,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将民间文学的诸多元素融入创作中,期待不识字的民众识字后能阅读丰富的民间文学,这些建立在鲁迅对民敬重的基础之上,是立人思想的具体体现。文学是生活的反映,民间文学更是从民众的立场出发,揭示社会历史的本质。

  4.4宣传了革命精神

  鲁迅说,在他童年时代,看到《无常》这出戏时,“看客的心情和普通是两样的。平常愈夜深愈懒散,这时却愈起劲。”“在许多人期待着恶人的没落的凝望中,他出来了。”人们之所以对“活无常”表现出明显的喜爱,是因为活无常是被塑造成了聪明而正派的形象,在鬼神的众多形象里,活无常是最具有人情味的。同时,民间文学对鲁迅成长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起着巨大的作用。童话故事、诗歌、谚语等都在我们周围传播,对还在成长的儿童,起着重要的精神启迪作用,这些民间文化中传播的革命精神,反对封建统治的精神,对鲁迅有着深刻的影响。真正的民间创作是要激发乐观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反对封建统治,追求自我,平等和美好生活。它渗透着社会斗争的思想,揭示了剥削阶级虚伪而残酷的真面目,启迪着被剥削阶级去反抗,争取自由。

  结论

  鲁迅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倡导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并用严肃、科学的钻研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探索和发掘中华民间文学,并对民间文学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科学而精到的观点。在中国文学历史上,没有哪一个作家像鲁迅先生这样认真而系统地探讨民间文学问题,可以说,鲁迅对民间文学的探索和研究,对当代民间文学的研究充满了借鉴和参考意义的,富有极大的文学价值。鲁迅在深化对民间文学认识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民俗学理论。在民间文化的熏陶下,他与劳动人民建立了血肉联系,加强了他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和对美的追求和信心,逐渐形成了他不屈不挠的战斗品质。如果说马列主义鲁迅思想是转变鲁迅革命思想的精神力量,那么“刚健而清新”的民间文学是他完成思想转变的不可或缺的精神养料之一。因为民间传说和文学的影响,启迪了鲁迅追求自由光明和平等的思想。将所有的文化精髓和传承吸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从而发出了时代的声响,闪烁出革命的火花。与鲁迅以前对民间文学的认识相比,可以说它们是一脉相承的,一脉相承的。民间文学不仅是文学,而且它还有许多学科价值,如果在收集民间文学的过程中随意改变,就会使它失去其科学性,也会使它失去其功能。鲁迅先生是中国新文化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充满激情的革命家。鲁迅的文学思想和实践创作与民间文学有着密切而深刻的关系。他的文学研究理论为马克思的民间文学研究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直到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他的民间文学观点时,仍然饱含深刻的思想,给我们很大的启迪,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产。

  参考文献

  [1]曹喜俊.日源外来词研究[D].南开:南开大学文学院,2005.
  [2]夏晓丽.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6.
  [3]顾江萍.晚清民初日语词汇进入汉语及其启示[J].深圳大学学报,2009,26(4):91-97.
  [4]史有为.汉语外来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井上治子.试论汉语外来词中的日源词语[D].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
  [6]宋艳杰.网络语言中的日语借词现象及成因分析[J].今日南国,2009(118):121-123.
  [7]王雯.改革开放以来的日源外来词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10.
  [8]赵春光.试析吸收日源外来词的社会文化心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7(9):120-121.
  [9]沈文凡,潘怡良.新时期日源借词的引入及其特点[J].日本学论坛,2008(3):28-33.
  [10]张德鑫.第三次浪潮—外来词引进和规范当议[J].语言文字应用,1993(3):70-76.
  [11]万红.当代汉语的社会语言学观照——外来词进入汉语的第三次高潮和港台词语的北上[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12]杨锡彭.汉语外来词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3]张小平.当代汉语词汇变化发展研究[M].济南:齐鲁出版社,2008.
  [14]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5]丁扬,王保田.现代汉语中日源外来词的意义变异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0,10(2):141-144.
  [16]郭伏良.从人民网日本版看当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J].汉语学习,2002(5):36-39.
  [17]王晓.从语言接触的角度分析当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4):10-18.
  [18]贺又宁.对“外来词”的再审视[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3):102-104.
  [19]青菁.从中日交往看外来词文化[D].上海:上海大学,2007.
  [20]胡军.汉语日源回归词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8.

  致谢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四年的大学生活也即将画上句点。在临近毕业之际,回首四年时光,收获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这些收获和成长都与诸位老师、同学、朋友和家人的帮助和支持分不开,因此,先让我在这里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首先,要感谢论文的指导老师。老师在论文的选题、资料查询、开题、研究和撰写论文的每一个环节,无不给与悉心指导和帮助。在论文习作遇到困难时,孙老师也及时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意见。老师对我论文进行了严谨仔细的改阅,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才能顺利的完成论文。我借此机会,向老师致以深深的谢意。
  特别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因为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我才能顺利的完成学业。感谢四年来诸位老师的悉心教导和关爱。同时,十分感谢四年中陪我成长的同学和朋友们,有了他们,我在大学校园中度过的日子才充满意义。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怀着这颗感恩之心,在人生的道路上努力向前。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795.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3月15日
Next 2022年3月1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