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疑意识的培养研究

摘要: 初中是培养同学们质疑意识的关键阶段,在日常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同学树立质疑意识、提高质疑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同学的学习特点,发挥同学在学习上的能动性,培养同学质疑思维是一项值得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本论文中,我将通

  摘要:初中是培养同学们质疑意识的关键阶段,在日常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同学树立质疑意识、提高质疑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同学的学习特点,发挥同学在学习上的能动性,培养同学质疑思维是一项值得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本论文中,我将通过问卷调查、师生访谈以及一些历史文献的剖析去了解初中生语文阅读学习的现状,并根据调查所得出的结果去分析阻碍学生培养质疑意识的成因,以此寻找相应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为完善初中的阅读教学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一个巴掌拍不响,所以我会从老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去寻找解决策略,从而优化同学的思维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个性,同时也能优化老师的教学方法,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关键词:阅读教学;质疑;成因;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疑意识的培养研究

  前言

  在素质教育方面,我们已经获得了非凡成绩。但我们也要直面传统教学遗留的各种后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形式主义较为严重、很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不善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一现状使得学生们严重缺乏想象思维、创新能力和参与激情,初中生的成长环境、初中生的个性差异、初中生对文本的分析角度以及教师的教学特点等等都是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自1970年以来欧美一些教育方面的研究者就逐渐在中小学展开旨在培养学生质疑意识的变革实验,并且逐渐构建了较为成熟的教育模式。然而当前我国对于培养同学质疑意识的策略研究尚为浅显,研究者大都是从现代同学的阅读学习切入,向大家揭露同学的质疑能力的状况,并且对所发现的问题采用较为浅层的剖析。本论文不仅仅将视角落在现代同学的质疑能力上,而是从教师和同学的两个角度对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质疑”培养进行研究,从而找到有用的培养同学质疑意识策略。本文将总结出相对完整、系统的方法去应对这一现状,弥补国内对此领域研究的不足。

  一、概念·研究缘起·理论依据以及研究方法

  (一)核心概念设定

  1.质疑
  对于质疑各个辞典的定义有所不同:
  [1]质疑:学习方式之一。学生向老师提出学习中的疑问,请求老师解释或解答;也可以老师向同学提出问题,进行反诘,以促使学生踊跃思考,进一步深入学习。
  [2]质疑:请人解答疑难。如:质疑问难。《汉书·陈遵传》:“竦(张竦)居贫,无宾客,时时好事者从之质疑问事,论道经书而已。
  根据教育大辞典的解释,“质疑”就是向他人提出疑问并要求解答。具体到教学领域,“质疑”既可指同学向教师提出疑问.并请求老师解释,也可指老师向同学提出问题,发动同学的思维,从而形成了一种双向训练,“质疑”就成了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成了一种老师教学的策略。
  综上所述,本篇论文所研究的“质疑”是指在阅读学习中,同学向教师提出自己的不解或对文本中的既定理论进行重新分析后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具体表现是:1同学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发现疑问、自主求解或持有异议请求老师解答。2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设计出巧妙地问题去引导同学思考。
  2.阅读教学
  阅读活动是“由教师、文本和学生共同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闭合系统。阅读教学是同学和教师共同去体会文章深层涵义,在教师与同学的互动中便凸显了阅读学习的重要意义,阅读学习也就成了培养学生质疑意识、改变老师教学思维的重要方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教学相长”的理念,决不能以为自己是始终胜于学生的,尊重学生的想法,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
  本论文所指的阅读教学主要指初中语文老师通过各种教法来指导学生认识并理解文本中的语言,获得阅读的技能及思想,并从中提高同学的质疑能力。其本质是对文本的理解和再次运用过程。

  (二)研究缘起

  2015年作为观众参加河南师范大学毕业生讲课大赛就上课提问专题我做了个统计,大概80%的选手在短短的30分钟讲课中提问次数超过15次,并且有导师提醒他们讲课时多有提问活动学分会比较高,有一位毕业生在一堂课上竟然一口气提问了30多个问题。2016年在周口某县城进行教育实习,有幸旁听了初中语文老师举行的群文阅读活动,该活动是提高学生质疑能力的高效方法,然而老师只是将它当作应付学校管理的一种形式,胡乱设置问题,并不重视引导学生去质疑。老师的这种行为无疑是对同学质疑学习和主动参与的扼杀。老师应当重视群文阅读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好好利用该活动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质疑自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该活动的重要性,才能符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程目标和达到素质教育的真正效果。

  (三)理论依据

  后现代知识观
  “传统的知识观认为我们现在已知的知识就是‘真理’、‘规律’,具有客观性、必然性和确定性,在此观念的引导下人们认为关于知识能做的就是‘发现’和‘记忆。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向学生传授这些已定知识,而学生的学习任务就是接受、储存这些知识,在这种传统知识观的引导下,学校的日常教育就变成了以教师为主导,书本为中心,学生只能死记课本,被动接受。
  后现代知识观是后现在主义对知识学习的一种全新解释。它认为知识是动态的,具有开放型、灵活性,不是固定不变的。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只需起到引导作用,更多的主动权应该交给学生,学生的阅读学习过程就会探究、创造的过程。“知识的发展性和不断修复性决定了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探究、创造的过程。在这种知识观的引导下,学校教育不仅教导学生尊重并学习已发现的知识,还要教育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后现代知识观使质疑成为教育的应有之义,强调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性。

  (四)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通过数据整理得出:近五成的同学在语文课上不想老师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怎样提问;七成左右的同学认为向老师提出疑问的最大阻力是因为自己的怯懦,担心受到批评;超过七成的学生在遇到某一问题与老师或其他学生见解不同时选择接受大家的观点。
  2.文献法
  研究者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研究性著作例如期刊、专著、学位论文,针对当前初中生语文阅读的现状,发现同学们在实际的语文阅读实践中存在唯书、唯权威、唯教师,严重缺乏创造力、发散性思维不足。同学们在日常的阅读练习中,相关问题的解决仅局限于老师的讲解和参考答案。我通过这些文献的查阅,总结出了相应对策。
  3.师生访谈法
  我通过对老师和学生的分别访谈,了解到了老师和学生对培养质疑意识的态度、老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质疑意识的方法、老师和学生对培养质疑意识的建议。在访谈中得出有7成的教师认为学生缺乏质疑意识的这一现状不全在教师设置的任务上,也不全在孩子的思维能力上,应该多角度、多元化进行考虑。

  二、初中阅读教学质疑意识缺失的成因

  通过上述的研究方法发现学生质疑意识薄弱的原因来自多方面:学校管理制度的束缚,教材的编制,教师的因素,学生自身的因素。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和学生的因素,所以我会从这两个角度具体分析影响学生质疑意识的成因。

  (一)教师因素:

  1.教师自身能力不足。
  目前相当多的教师教学观念依旧传统、呆板,他们认为教学的任务就是教授书本知识,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很少对教材进行质疑。我国的师范教育水平也不是很高,在一些县及乡镇初中阶段的教师学历大多是专科学历甚至更低,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完整,教学能力也不全面,忽视教师的自我发展、自我建构,所以他们的教学目标就是分数。这样,老师自身缺乏对文本的批判和质疑,也就不会想到提高同学的质疑能力,更没有提出培养同学质疑思维的具体做法。
  实习中我发现在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以老师的分析和传授为主,提问的重要方式是老师问学生答。老师所提的问题类别较为单一、缺乏层次性,例如老师在讲解《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仅仅强调济南的冬天“温情”的特点,而不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表达出自己对于冬天的印象:《爱莲说》的讲解中大部分老师只强调让学生记忆莲花的形象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而不是引导学生表达不同意见。当学生回答错误时,老师一般会让另一个学生回答,而不给该学生去深层思考问题的时间和机会,这样极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这也就犯了教学过程的大忌“满堂灌”,学生的平时的阅读学习也就沦为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初中语文阅读学习真就成了质疑意识培养的屠宰场。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独断。
  在课堂教学中以老师为主导,老师被视为教室中唯一的权势,很容易演变成独一无二的专制主义。钱梦龙老师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要首先采用“自读式”,所以学生应该在语文阅读学习中掌握主权,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独断、专制扼杀了学生质疑意识的培养。日积月累学生就失去了自主阅读的习惯,也有可能失去阅读的兴趣。即使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活动,但他们也不太会总结出自己的观点,不太会得出创新型结论。现在的初中生大都养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认为教师是真理的占有者,他们没有权利去质疑老师给出的答案,习惯了全盘接受。师生会逐渐趋于一种想法——教师即真理。此外,初中生掌握的知识较少,日常生活的经验不足,提出的问题缺乏深度,这造成一些老师对同学提问这一现象展现出极大的反感,往往是急躁的打断学生的发言,甚至批评和直接打击同学的质疑热情,甚至给他们造成了心理残害。
  3.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自觉性。
  以前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不发达,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比较简单,教师只是像个搬运工似的传授知识,学生也只要把教师传授的知识进行记忆重装就行了。而现在不同了,时代要求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能力,提高发现和创新的能力,培养人文意识。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培养成与社会发展要求契合的创新型人才。但现在的部分教师缺乏时代敏感性,对教育工作缺乏责任感,他们所关心的只是高升学率,这也就造成了初三的学生质疑意识和能力总体低于初一和初二。

  (二)学生因素:

  1.同学所储存的知识较少,培养质疑意识的基础很薄弱。
  同学打基础的时期,不提倡老师在小学时期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这主要因为小学是进行基础知识的储存时期,同学们的知识框架还未构建成大致模式。而到了初中同学们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知识,具有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质疑意识的理论基础,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完善思维。但又由于初中生的课业压力和升学压力都很大,很少有时间去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可能会的片面或者过于主观性。初中生知识储备不同程度的缺失不仅会阻碍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甚至可能造成学生对完成知识体系的无端揣测或否定,进而无法领会到质疑的真正意义。
  2.内在动机和自主能动性不强。
  内在动机:“是指由获取知识、探求事物的内在规律、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愿望所引发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注: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326.]当代的初中生缺乏课堂提问题的热情,在语文阅读学习中不积极的参与质疑活动,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他们缺乏自信和缺乏主观能动性,具体表现是他们认为自己提出的问题较为浅显,害怕自己提问会占用大家的上课时间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学生的嘲笑。

  三、培养学生质疑意识的应然性

  (一)新课程改革的诉求

  当前的课程改革要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独独立学习的习惯,要求更改教学过程中老师单纯向学生灌输知识和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倾向,积极指导学生调查、质疑、合作学习。初中阶段的课程标准指出:“同学要对文本的内容总结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能主动指出的观点和问题,并能利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一起探究所质疑的地方。我们可以通过教育部的官方文件得出培养学生质疑意识是符合初中阶段的课程标准的,老师平时的教学任务应该围绕这一要求展开,把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当作目前阅读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质疑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助力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因此,老师要加强质疑训练,这样有利于提升同学学习的热情,进而有效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并且问卷调查的相关数字表明,大部分学生对老师引用自己的所提出的问题并在课堂中提及而感到欣喜,学生们还表示老师的这一做法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从侧面论证了培养学生质疑意识的必要性。

  四、质疑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教师方面:

  1.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
  广博的知识是老师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的需要具备的重要因素,也确保了教学工作的圆满进行,也是分析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依据。很多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会有这样的感觉:很想把课讲得全面、完善,可是反思上课内容是总感觉有点单薄、肤浅、狭隘,他们习惯参照教师用书讲课,讲课的方式枯燥无味、缺乏新颖性,所以大多数学生将语文课堂当作休息和放松的时间其根本原因是老师读书太少,知识面狭窄。没有丰富的知识,教师就很难设计出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这不利于学生系统、连贯的掌握知识,不利于学生将新学知识与旧知识的链接,也不利于学生在课下的自主学习。
  2.教师要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想要更好的提高同学的质疑能力,教师还要有很强的语文课本学习能力。即当看到一篇文章时,老师能以最快的时间识别文体、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结构、归纳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在阅读时还要快速总结出文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善于多方面、多层次的分析问题,能够脱离教参解读文本。一名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要养成勤于思考、善于质疑的习惯,如果自己都不这么做,怎么能说服学生们养成质疑的习惯呢?怎么在讲解文本时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同时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还要有处理文本教材的能力,在讲解课文时要寻找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综上所述,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利用网络了解当代社会的教育观,了解教育家们最新的研究,同时教师要积极申请去高校观摩研讨的活动,学习他们教学方法,也要积极把握像“国培计划”这样能高效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机会。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提出新思路、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学生也能更加深入的学习文章,体验到语文阅读学习的乐趣。
  3.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
  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所顾忌、自由畅谈的空间,他们才会自由参加、自由表达。”所以自由、民主、平等是培养学生质疑意识的重要学习氛围,也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在安全的心理状态下积极思考,参与课堂活动,学生才敢否定权威定论,提出质疑,提出新见解。而目前的语文课堂氛围较为严肃,班级里大多死气沉沉,学生们被动的接受老师讲解的知识。为此,教师要端正态度,培养学生质疑的勇气和智慧,不让学生有任何顾虑,保护学生思考、质疑的积极性。
  比如在讲《敬畏自然》一文时,高老师就问学生是否喜欢这篇文章,几乎全班学生都说喜欢,可坐在第一排的女生却举手说不喜欢,并明确的说出她不喜欢的理由。高老师当即表扬了该同学,“同学们,虽然我本人不赞同这位同学的看法,不过我很是赞扬这种态度,赞赏她敢于向绝大多数人说‘不’。这种不盲目相信权威,独立思考的精神正是同学们需要向她学习的。”
  总之,教师要积极采取合理恰当的方法,给同学安全感和自由的思考氛围;使学生能够毫无顾忌地把个人对文本的各种理解、质疑带到讲堂中来;对学生少一些苛责多一些宽容;对同学的闪光点多一些赞赏,让他们体验思考的快乐以及由此带来的收获。
  4.结合教学目标与时俱进,培养创新人才
  初中阶段的课程教学目标与内容指出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议论文时,要学会利用文中的有限材料提炼课文中所要阐述的观点,找出观点和材料的关系,在脱离参考答案的基础上思考课后问题;在阅读说明文时,能学会掌握课文的主要看法,提取关键内容;科技创新类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中体现的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去鉴赏这类文章,分享个人的心得体会,领会其的内在含义,并能中收获对人生的有益启发。当读到课文中印象深刻的情景时,能表达出个人的感情,体会文章中富有感染力的句子。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语文老师要充分的解读阅读教学目标,在结合目标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同时还要学会将时代要求与目标紧密结合。
  当代的语文课程改革要求老师的各方面的素养都要提高。语文老师既要更新知识观,树立符合社会发展的知识观和教育观,又要优化个人的知识框架,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知识观及课堂评价既要立足《语文课程标准》又与时代的紧密结合,切实贯彻“自主——合作——探究”放入教学方式,让“课堂问”代替“课堂灌”,培养出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型人才。正如黄宗羲所言:“读书始末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所以,老师要想上一节成功的阅读教学课,就应激发、引导同学产生质疑,只有这样才符合当代的教育观。

  (二)学生方面

  1.立足生活,大胆质疑。
  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既要做好知识的积累,还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大胆质疑,积极求索。教师要带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自问、练习,首先学生要做到课前预习,以疑求思。同学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学习课文,并勇敢的列出个人的疑问。但学生要先通过小组讨论或查阅资料自主解决这些疑问,若不行,再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其次要做到课后自问,以问促思。在一课结束后,学生要自问,自己学到了什么?真的学会了吗?还有没有遗漏的疑问?最后要做到知行合一,将学到的课文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积累更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
  2.以疑促思,学思结合。
  质疑意识与同学的学习是辩证统一的,正如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提出问题还要去思考,积极的去搜集相关资料,自主查找问题的答案,否则,他们提出的问题就失去了意义,课堂上的提问活动也失去了意义,就不符合培养同学质疑意识的本质要求。要想激发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同学要养成对已知事物进行继续探究的习惯,要对知识有永无止境的渴求,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同学的质疑意识。

  五、初中阅读教学中培养质疑意识的意义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有助于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有利于调动他们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有助于同学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再次感知,促进自己的再次成长,完善已有的知识框架,完善知识信息;有助于同学自主探究自己所提出的问题;也有助于学生通过互动合作、自主解决问题,与教师达成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共识,促进民主意识的形成。同时,研究质疑意识及相关能力的培养便于教师加深对《语文课程目标》的认识,完善教师的认知结构,采取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参考文献

  [1]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区培民.语文课堂行为研究及案例[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
  [3]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新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钟启泉,崔允,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叶澜,白益民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吴庆麟主编.教育心理学一一献给教师的书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顾向阳.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天津教育,2002.
  [8]方海宁.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9]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0]宁鸿彬著.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11]朱智贤,林崇德著.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98.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19年8月6日
Next 2019年8月7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