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

2009年,我国首次对增值税制度进行改革,其改革内容为“对包含在劳动资料中的机器设备可以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对于在生产中涉及的房屋和建筑物则征收营业税”。2010年增值税进一步改进,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被纳入到营业税改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

  前言

  2016年5月1日“营改增”政策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建筑业“营改增”改善了中国建筑业的行业结构,扩大发展规模,使建筑业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在没有推进“营改增”之前,建筑业征收营业税依据交易额的多少来确定征税额,只要交易产生就要征税,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税负阻压力而且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建筑业推进"营改增”后,增值税可以从进项税中扣除,减免营业税,解决重复征税的现象,减轻企业税负,规范建筑业的市场秩序,促进建筑业的发展,“营改增”拉动国内经济,促进建筑行业转型升级。
  在建筑业“营改增”政策正式运行后,“营改增”的逐步深入推进,改革的积极意义越来越明显,但在实际操作中,“营改增”势必也会带来一些挑战,如何实现改革的目的,如何做好“营改增”的后续工作,能否真正改变建筑业税负状况,促进建筑业企业的健康发展和整体升级,是从事建筑行业工作者尤为关心的话题。建筑企业只有将挑战转化为机遇,才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进一步完善,

  一“营改增”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完善税收链条

  “营改增”消除了建筑业重复征税,无法抵扣的现象,并且降低了企业税负。在“营改增”之前,建筑业按照营业税全额征税制度缴纳税款,由于无法抵扣前一个环节的税额,重复征税,给企业带来税负压力,同时也阻碍了行业发展。“营改增”后,按“扣除制度”的原则计算增值税的税额,建筑企业可以使用购进原材料或者机器设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在缴纳税款时做出相应的扣减,减轻企业税负。“营改增”促进建筑行业税收体系的完善,税收征管工作也变得井然有序。

  (二)有助于资产更新进而提升建筑企业质量水平

  建筑业由于对原材料及劳动人员需求量大,资金多用于购买原材料和支付劳务费,无法用大量资金进行机器设备的更新。“营改增”后,建筑企业购进的机器设备可以从增值税专用发票中扣除,为了减轻税负,企业可以积极进行机器设备的更新,使用机器设备代替手工,在减低人工成本的同时又提高建筑业的施工水平和施工质量,提示建筑行业的竞争力。

  (三)有助于规范税收管理

  “营改增”之前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模式大都是粗放式管理,只依据合同进行纳税申报,继而产生虚开、代开发票现象,给国家税收管理工作带来阻力,企业也面临更大的税收风险,影响了同一行业的经济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营改增”之后税收体系不断完善,税收只针对增值部分征收,且有增值税发票为依据,同时对于跨区域(省、市)的建筑服务,向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进行申报,给国家税收管理工作带来便利,也规范了经济市场秩序。

  二“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

  (一)对总体税负的影响

  在“营改增”后建筑业的税率有所调整,2011年11月在xxxx批复的《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方案》中,规定建筑业增值税税率11%,而且改革后只对建筑行业所产生的增值额部分征税,且实行抵扣制度,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与“营改增”之前建筑业按照全部营业税缴纳税款相比企业税负有所减少。但是,建筑业实际纳税金额的多少取决于增值税的税率以及进项税额取得,而建筑业的代表性特点则是投资大,工期长。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购进大型机器和设备,取得了一定数量的进项,进项税可以抵扣,但在建筑业的原材料中有些材料是由小规模企业或者非企业所生产,例如:沙石,泥土,砖瓦,水等,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只能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无法进行抵扣,即使符合相关规定,税务机构可以代为开具专用发票也是按照3%的税率开具,进项税率与销项税率有所差异,无法进行全部抵扣,就会导致税负增加。

  (二)对征收管理的的影响

  “营改增”后,虽然建筑业以增值税发票为依据,规范了税收管理,但由于建筑工程的工期长,投资金额大,结算完工时间不确定。大部分建筑企业都是在工程前期投资金额多,收益少,获得的进项发票金额大于开出的销项发票金额。如果在规定时间内,进项发票无法认证抵扣,发票作废,将会导致工程结束后因无进项发票用以抵扣增加建筑企业税负压力,而且由于进项、销项不匹配,税款征收波动大,这一波动的产生加剧税务机关的税源分析、监控和管理难度。建筑企业的机构所在地和实际施工项目所在地往往是不统一,受区域跨度的影响,税务部门无法对所有建筑工程都进行实地核查,有了这一障碍,使得一些企业为了利益铤而走险,私自更改提高成本费用,降低销售金额,虚开,代开,买卖发票,不仅触犯国家法律,而且给税务机关的监督、检查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提高了征收管理难度。

  (三)对财务状况的影响

  成本费用——建筑业工期长,对原材料和人力,机械等方面需求量大,“营改增”后,建筑企业购置的大型机器设备,原材料等可按购买时取得的增值税发票在纳税时进行抵扣,且用机器作业可以代替人工减少劳务费用支出,建筑企业的成本费用得以减少。
  收入及利润——增值税是价外税,缴纳税款时进行价税分离,从价税分离公式分析:
  不含税价格=含税价格/(1+增值税税率)
  不含税价格比含税价格下降百分比=(含税价格-不含税价格)/含税价格*100%
  ={1-1/(1+增值税税率)}*100%
  不含税收入=含税收入/1.11
浅析“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
  用上述公式对收入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的收入要比“营改增”之前低,收入减少9.9%,而且建筑所使用的部分原材料,例如:沙石、泥土、砖瓦、水等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导致实际可抵扣税额降低,这些无法抵扣的部分就由企业自行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使企业利润减少。

  (四)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营改增”之前,涉及建筑业营业税的科目包括“营业税金及附加”、“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仅涉及计提和缴纳两项业务处理。
  计提时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缴纳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贷:银行存款
  “营改增”之后,建筑业缴纳增值税,会计科目发生变化,新增“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相关科目,且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增设销项税额、进行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已交税金等相关明细科目。增加后所涉及的科目要比“营改增”之前的科目多,且相对复杂。总体上看此次税改之后会使得建筑业企业在账目上的科目较原来相比增加不少,无论是在企业会计科目的设置还是对具体科目的核算上财务工作工作量大幅度增加。

  (五)对建筑行业发展的影响

  建筑业“营改增”改善了建筑业的重复征税问题,避免使用不法手段偷税漏税,操纵价格等行为的发生,从而使我国建筑业良性发展,平衡建筑市场的公平竞争,改善建筑业原有的不合理,不健康的发展状况。而机器设备的更新换代不仅提高建筑企业施工水平,提升建筑质量也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科技技术,促使建筑业向环保型,创新型行业发展。

  三建筑行业应对“营改增”的措施

  (一)做好总体筹划工作

  要想做好“营改增”后的纳税筹划工作,首先要在思想上进行转变。不要再采购过程中为了贪图小利,以不含税价格购进原材料,建筑企业在采购货物或接受劳务过程中,必须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没有发票是无法抵扣进项税额的。虽然在价格上是有一定的优惠,减少了支出,但在缴纳税务时因无法进行抵扣要自己承担纳税金额,同样增加了自身压力。建筑企业必须改变观念,只有在采购货物、时要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才可以抵扣进项税额。其次设立专门相应部门对企业整体进行研究,合理避税,例如可以批量购进原材料,这样就可以分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避免进项留底,同时也降低了资金的占用量,实现资金的再利用。

  (二)了解跟踪政策规定

  重大的改革和变化,国家将出台有利的优惠政策来协助相建筑行业进行过度,与此同时建筑企业也应对全面分析相关国家的补助政策,遵循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充分了理解和合理利用有关于扶持政策的相关配套知识,及时与税务机关沟通,严格按照规定缴纳税务,不抱有侥幸心理,严格规范自身制度,从源头避免税务风险,根据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建筑企业自身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核算方法来计算应纳税额,从而避免计税过多的税负增加企业压力。强化企业涉税事项,及时掌握“营改增”政策变化,利用税务资源与力量,对涉税管理进行调整与改进,建立企业合法纳税基础。

  (三)加强增值税政策培训,提高业务处理能力

  “营改增”政策的落实,离不开业务人员的工作,“营改增”后很多财务人员对增值税与营业税的核算差异等税法规定并不是非常了解,无法及时改变根深蒂固的营业税纳税思维,这时建筑企业就要要积极组织财务人员进行培训,研究增值税理论,拓展发票的管理知识,通过讲座、会议等形式进行综合研究,选取适合企业的会计处理方式,加强会计核算和纳税管理的培训,进行事前税务筹划方案的制定,探究多种有利于营改增的税务筹划案,

  (四)加强发票管理,防范舞弊风险

  “营改增”之后,建筑业可以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抵扣,供应商的选择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取得,以及发票金额取得的多少变得尤为重要,财务人员要对发票的领取,开具高度重视,,在开具发票日期,在规定时间内务必进行认证。尤其是在发票的保管与使用中要格外细心,针对发票收集、审核、整理、储存等工作,安排专人负责,尽量做到当月开票,当月抵扣,保证发票使用的规范性、标准性,定期或不定期对发票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非法买卖发票行为必须依法处理,以此减少发票舞弊行为。

  (五)正确运用会计处理方法,防范核算风险

  随着“营改增”政策的变动,建筑企业相关会计处理也进一步改进,为了避免会计核算风险,企业要严格按照新政策的会计准则,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增设销项税额、进行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已交税金等相关明细科目合理会计科目,促使会计核算工作顺利进行,并在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为企业合理避税做出准确方案。

  结论

  国家主要经济来源于税收,而国家的税制体系的建立受社会制度和经济增长模式的影响很大。对于我们国家的现状,合理分配中央和地方XX的财政收入,使得地方XX对税改政策的大力支持,贯彻实施国家的税改号召,是税改过程中非常关键的因素。
  建筑业全面实施“营改增”有效改善了重复征税的弊端,完善了税收链条,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但是政策执行的实际效果往往不同于预期。“营改增”给企业建筑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挑战,故而建筑企业在适应新政策规定的同时,也要提前做好准备,首先自身要充分了解增值税的相关知识,学习增值税的相关计算,必须及时对有关会计人员进行相关业务能力培训,加强发票管理,及时防范核算风险。其次根据国家政策法规调整企业管理结构与运营模式。以此次“营改增”政策改革为契机,将挑战转换为机遇,加快企业升级转型。

  参考文献

  [1]李莉,李刚“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2016,04-10
  [2]吕庆虎浅议“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分析[J]2016(23)
  [3]出频频,雷灵斌,陈祖浅析“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J]2017(01)
  [4]宁勇军浅析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及对策[J]2015(24)
  [5]尹超“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探析2017-07-15
  [6]田东辉“营改增”对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2017-06-15
  [7]宋紫薇“营改增”对建筑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2015-10-18
  [8]胡淑红“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利弊影响及对策刍议2014-08-08
  [9]成婉清研究浅析“营改增”对建筑业的税负影响及对策探讨2017-06-13
  [10]周淑燕试论“营改增”对建筑工程企业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2017(07)
  [11]魏宇“营改增”背景下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突出问题解析[J]2017(10)
  [12]温茜茜建筑业“营改增”影响分析[J]2017(10)
  [13]钟晨苑浅析建筑企业实施“营改增”的应对对策[J]2017(08)
  [14]陆珊,王红春“营改增”对于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影响分析[J]2017
  [15]Evans,Hansford The study of Business tax into the VAT: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France[J]Journal of Tax Research.2014,12(2):45 3-48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121.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9月22日
Next 2021年9月2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