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则最大的特点是提倡和限制。自1949年国际体操联合会(FIG)统一制定评分规则以来,竞技体操评分规则就成为体操项目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裁判员、教练员和运动员共同遵守的基本守则。裁判员必须根据规则要求进行客观、公正地评分,教练员、运动员必须根据规则要求对动作难度和连接等进行全面设计。竞技体操是典型的技能主导类难度表现性项群打分项目,评分规则的修改,对竞技体操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进一步深入学习新规则的精神实质,吃透其精髓,准确把握规则变化特点及发展规律,合理利用规则指导训练实践,对我国男子体操备战国际比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2006年——2008年规则的主要变化
(一)对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规定
在关于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权利和责任方面没有太大的变化,变化较大的地方主要是在运动员和教练员出现不正当行为方面的处罚力度有些调整,旧规则规定运动员的行为违规扣0.2分,新规则规定扣0.3分;在器械方面的违规旧规则规定扣0.3分,新规则规定扣0.5分;全队违规方面,旧规则扣1.0分,新规则规定第一次扣0.8分,第二次扣0.8分并被逐出比赛。从这些判罚力度上看,与以往相比,有所增加,也体现了此规则从严的原则。
(二)关于单项裁判组的组织
从裁判组的组成来看,没有太大的变化,新增加了一名跳马的视线裁判,减轻了B组裁判的负担,使得跳马比赛的判罚更加科学合理。在B组裁判扣分之间允许的分差变化较大(见表1)。
从扣分分差标准制定的情况看,新规则对此要求更加详细,尤其是在对高分的判罚上更加趋向于统一,第一次出现了扣分不能超过0.1分的分差,扣分在0.4-0.6分之间不能超过0.2分的分差,在对相对较低分数的判罚上则趋向于较为宽松,这充分保障了优秀运动员的利益,减少了裁判打分的主观因素,增加了比赛的公平性。
表1 B组裁判扣分之间允许的分差对照

(三)关于比赛成套动作的评定
从这次规则的修订来看,关于比赛成套动作的评定,变化较大。首先,从最后得分的组成上来看,新规则关于最后的得分是“A”分和最后的“B”分相加组成最后得分,旧规则是“A”分减去最后的“B”分为最后得分,这点变化差异较大。具体关于“A”分和“B”分的评定见表2。
表2关于“A”分和“B”分的评定内容比较

从表2发现,新规则在“A”分的计算上,采用得分不封顶的形式,只要运动员完成了加上下法在内的10个难度动作,而且满足动作组别要求,都可以计算难度价值,再根据项目的特点计算连接分值。加大了“B”分的判罚力度,这样使得优秀运动员有了充分的发挥空间,进一步拉大了差距,从而使得体操项目朝着惊险、刺激,注重难度的方向发展。
其次,关于难度价值计算变化。在所有比赛中,自由体操、鞍马、吊环、双杠和单杠的成套动作的难度价值计算变化见表3。
表3关于难度价值变化对比

从表3可以可知,新规则取消了对于难度数量的限制,只要运动员条件允许,可以做难度列表中任意的最好的10个难度动作,在难度总分上没有限制,这就鼓励优秀运动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发挥器械项目的独有魅力,充分展现自我,为优秀运动员提供了可以充分施展技能的舞台。
第三,关于动作组别和下法的要求变化。裁判员在对运动员成套动作的评定中,除了运动员个人的爱好及技术能力外,还应在成套动作的结构中增加各种组别的动作,每个单项有4个动作组别,被指定为Ⅰ、Ⅱ、Ⅲ、Ⅳ,除了自由体操外,下法动作组别被指定为Ⅴ。在成套动作中,运动员必须要做四个组别里的至少一个动作和一个下法,而且每完成一个动作组别(在所计算的10个动作里),A裁判组将给予0.5分的加分,总计为2.5分。在关于下法动作组别的要求中,A或B组难度的下法被判为无效,C组难度的下法判为部分满足要求,只加0.3分,D组以上的难度下法,视为完全满足要求,加0.5分。
第五,关于重复。新规则规定,除非运动员出于自身无法控制的原因不得不中断成套动作,否则成套动作不能被重复。计算难度和连接加分时,不能重复做同一个动作(包括相同编号的动作),这也适用于连接时的动作重复(例外:特定的鞍马动作和全旋在特殊的组合中使用两次,可以增加分值),在吊环项目上,这一规定扩展为,相同的最后静止力量姿势,不管是以什么方式来完成,最多只能出现两次。
第六,关于B组裁判错误扣分的变化。新规则规定,当与正确动作完成发生艺术性和技术性偏差时,要进行如下扣分:小错扣0.1分;中错扣0.3分;大错扣0.5分;掉下或失败扣0.8分。这与旧规则相比,加大了扣分力度,也使得比赛变的更加残酷,不容许运动员有半点差错。
二、2009年——2012年规则的主要变化
(一)对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规定
(1)双杠项目每名运动员50s热身时间;(2)禁止穿黑色、深蓝色、深褐色或者深绿色的袜子和体操鞋;(3)严禁其他不遵守纪律辱骂行为(如:准备比赛时用镁粉在自由体操地毯上做记号,损害器械表层或部件。这些违规将被视为器械违规,按大错扣0.5分);(4)团体违规将被视为“摔倒”扣1分;(5)教练员不遵守纪律或辱骂的行为也被视为“摔倒”扣1分;(6)裁判员如出现极端的或不可能的分数,男子技术委员会将有权进行干预,以确保运动员得到正确的和公正的分数;(7)双杠增加一名计时裁判。
(二)D、E分裁判责任更重大
作为竞技体操标志的“10分”保留了下来,这为观众和媒体提供了一种传统的、容易理解的方式,继续使观众有能力去体会动作完成的艺术性和完美。新规则的A分和B分改为D分和E分,增加了难度分为0.7分的G组动作。
1.D分裁判员的职责
D1裁判除了履行自己具体的评估任务之外,还负责关于本项目各方面的行政工作:(1)单项裁判组所有成员的协调工作;(2)担任单项裁判组和高级裁判组xxxx之间的联络人;(3)按照评分规则的具体规定,负责执行额外的扣分和处罚(出界、超时等等)。D1和D2裁判员有义务准确无误地记录成套动作的内容,如:一套动作里同一组别动作数量不能超过4个(直接连接或者分别出现-吊环有特殊规定)。
2.E分裁判员的职责
E组裁判的错误扣分在逐渐加大,整套动作的姿态、动作的稳定性、动作的编排往往决定比赛的结果。新规则规定,当与正确动作完成发生艺术性和技术性偏差时,要进行如下扣分(见表1):小错扣0.1分;中错扣0.3分;大错扣0.5分;掉下或失败扣1.0分。这与旧规则相比,加大了扣分力度,也使比赛变的更加残酷,不允许运动员有半点差错。E分,从10分开始,扣分以0.1分为单位:(1)艺术和完成错误总的扣分;(2)技术和编排错误总的扣分。E裁判组有义务对同一个动作中出现的两个明显不同错误(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动作既有技术错误,又有艺术完成错误)分别进行扣分。
(三)难度价值计算变化
新规则中,自由体操、鞍马、吊环、双杠和单杠的成套动作的难度有些变化,有的动作难度升值(如自由体操后团三周从F升至G),有的动作难度降值,有的还增加了新的难度动作,特别是增加了最高难度为0.7分的G组动作。少年下法动作组别要求的规则如下:(1)难度价值为A,未满足要求,计0.00分;(2)难度价值为B,满足部分要求,计0.30分;(3)难度价值为C以上,完全满足要求,计0.50分。
(四)首次涵盖了青少年比赛的具体条例
现行的“开放式”评分体制使规则适应所有年龄组和所有比赛成为可能,无需调整或者稍加调整就能达到目的。为更好地保护年轻运动员,现在的评分规则规定了一些有关青少年运动员的具体条款:(1)将计算的动作数量由10减至8;(2)下法组别要求降低;(3)在限制(被计算的)动作数量的前提下难度开放,以便保护我们这个项目的特点;(4)技委会从一开始就决定把“难度分”更名为“成套内容价值”,以便清晰地提示运动员和教练员,不要只强调一味提高成套动作的难度;(5)“成套内容价值”包括如下因素,同时这些因素也成为编排成套动作的指导方针:动作组别价值;连接加分“现在仅限自由体操和单杠两个项目”;下法的特殊要求;编排要求—“E”组裁判评估。
三、2013年——2016年规则的变化
(一)规则动作释义详细化
新规则在旧规则的基础上,许多地方进一步对动作的释义进行了细化说明并对部分规则修改了定义,如:对落地与下法无扣分的说明;自由体操、鞍马、吊环等项目中的部分动作说明也都进行了重新释义与修订等,这使得竞技体操的动作更清晰,属性更明确,使得教练员、运动员在动作选择、编排过程中更能理解这类动作的具体要求与性质,同时,也使裁判的评判更清晰、更客观。
(二)D分变化分析
新周期规则动作的难度价值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旧周期规则的基础上,下降幅度较大;二是增加了部分高难度价值的动作,变化使得竞技体操运动的发展方向依然是追求成套动作的高难度。高难度价值动作的采用是运动员获取好成绩的前提与基础。
1.原有动作D分值下降幅度大
通过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比赛单项前三名的D分得分在新旧周期规则下的得分变化对比分析,可以看到在新周期规则下,所有运动员的D分得分都有所下降,而且跳马项目更为明显,同样动作的得分基本比旧周期规则的得分减少了1分。
2.难度组别动作有所增加
新周期规则中,D、E、F、G、H难度组别动作在上一周期的基础有所增加(见表4)。
表4 D组以上难度动作数量变化统计表

截止至2014年2月,从表4的统计可以看到,新周期规则D组难度以上的动作数量增加了16个,在“2014年的国际男子竞技体操技术委员会的第27号简报”中又增加了9个D组难度价值以上的动作。
3.部分项目中难度动作的完成被限制
吊环:限制了古佐基、李宁类动作与摆动至静止力量(第III)类动作、力量动作和静止动作(第IV)类动作的使用数量,并在第III和第IV类动作的选用中增加连接的限制:第III和第IV类动作最多只能做3个,并且连续2个这类动作后第3个此类动作要获得承认须在动作连接间加一个B组难度以上的连接动作。这样使得在调换成套动作中,摆动、静止和力量动作的分布更加适宜,同时对运动员的个人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双杠:对一杠动作(如乔达罗、皮亚赛克等),要求停顿1秒的时间。但不会因时间不足而扣分。运动员如果在手倒立位置未有停顿,则不会得到D组裁判的动作难度承认,这对运动员完成一杠动作提出了更高和更全面的要求。特别在单杠项目中,增加了对“中穿前上”类型动作的限制,一套动作中,只能做2个“阿德勒”类型的动作,第3个将不被承认。
4.自由体操、单杠项目动作连接加分分值降低
新周期规则中,在原有已减至两个项目有连接加分的基础上,降低了连接加分,原有单杠杠上D、E、F难度组别动作+飞行动作0.2加分调整为0.1的加分;动作连接加分的降低,促使运动员必须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才能在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因此,成套动作的难度价值高低始终是竞技体操运动项目发展的方向与取得比赛高分的基础。
(三)E分变化分析
新周期规则中,继续提高了对动作完成情况的扣分要求。触及地面或器械(自由体操、鞍马、双杠比赛中),扣分由原来-0.3增至1.0分;下法落地要求更严格更细致:落地时摔倒或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支撑,从0.5的扣分增至1.0分;落地双脚必须并拢并且手部动作要有控制,落地分腿不够扣分标准,但落地后主动并腿靠拢,按照落地移动扣分;落地前的腾空阶段展体不充分等也要进行相应的扣分。倒立不稳定或从倒立摔下,-0.1~1.0分。
(四)成套动作编排更符合项目的运动特点
新周期规则中,各单项动作的一系列动作限制,或动作连接限制,如:自由体操中的全旋或托马斯全旋,必须从正撑开始;鞍马的成套动作只允许两个交叉起倒立、两个全旋和/或托马斯全旋起倒立动作(包括倒立下法);吊环中的十字支撑、水平支撑等力量类型的动作数量也有只允许两次的限制等等,更加突出了竞技体操运动男子各项目的成套动作编排必须符合项目动作运动的特点,如鞍马项目的动作结构的特点是以全旋类动作为核心;吊环项目以翻转、摆动与力量合理分布。防止了某些项目成为部分动作过度使用的编排,使整个竞技体操运动更具有科学性与观赏性。同时,也防止了运动员为获取高分,连续使用对身体损伤较大的动作来提高成绩,使竞技体操运动更具安全性。
四、对策建议
(一)强化学习
强化对新周期规则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教练员、运动员对新规则认识,掌握最新的规则变化情况,在训练中探索适应规则变化的训练内容与方法。同时,培养全能型运动员,适应新周期规则与“5-3-3”团体赛制。目前国内运动员总会有些项目相对薄弱,如邹凯,除自由操与双杠外,其他项目相对较弱。而在团体赛中,尤以鞍马和吊环两项最弱,比分与第一名相差近2分,因此,全能型运动员的培养迫在眉睫。
(二)提高质量
提高动作完成的质量规格。我国运动员在历次大型比赛中,基本以高难度的动作取胜,但因动作完成质量不太高也失去了许多机会。因而在平时训练中养成良好的质量意识,对于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取得更好的成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新周期规则强调了对运动员、教练员行为的规范,国内教练员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行为规范的培养,减少不必要的扣分,这样才能使体操运动的开展更加规范与严谨。
(三)重视成套动作的编排
在成套动作的编排中,注意各组别动作的搭配,如在吊环中,五类组别的动作分布要均衡;鞍马成套动作中,马背各部位也要尽量分布到。
五、结论
通过上述规则的变化可以发现,当前的规则逐渐更注重运动员安全和健康发展,更明确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权责,动作难度价值有升有降,总数量增加,E分扣分更加严格。同时,规则的变化必将对男子竞技体操技术产生重要影响,一些新技术、新连接和新编排将在比赛中出现,成套动作难度将继续增大,动作完成质量将大幅度提升,动作类型更加丰富,成套动作可观赏性将增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高难度、高质量、稳定性强是比赛取胜的关键。我国男子体操队要充分吃透规则精神,潜心研究,把握规律,科学训练;要勇于创新,敢于挑战;大力发展新技术、新连接和新编排,进一步提高动作整体完成质量,从而使我国男子竞技体操水平在新周期国际大赛中保持强大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国际体操联合会.2013-2016年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S].2012.
[2]国际体操联合会.国际男子竞技体操技术委员会第27号简报[S].2014.
[3]雷强.2001年国际男子体操评分规则评述[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8(1):74-7.
[4]魏旭波,孙伟,胡建国.2006-2010国际男子体操新规则的变化及北京奥运会体操比赛的备战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0).
[5]雷强,等.2009年国际男子体操评分新规则变化评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1):93.
[6]国际体操联合会男子技术委员会.2009-2012年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S].2008.
[7]方雩.国际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之演变[J],运动研究(X),2010,19(1):152-166.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7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