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主要少数民族服饰的审美特征与绘画表现元素
1.1款式中多样性的审美
一个民族的服饰不仅是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更是一个民族审美取向的表现。色泽艳丽、修饰精美、舒展大方的新疆少数民族服饰,展示了新疆各族人民较高的审美观念。色彩是服饰的灵魂,它不仅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审美心理,而且能反映出该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维吾尔族服饰款式的发展历程,由于它基本上与北方民族有着几乎相同的自然环境,使维吾尔族服饰呈现出首服、外衣内衣及足服等一并配齐的存在模式。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到按不同样式和气候需要出现的各类首服样式,实用性和审美性相结合的各类款式的外衣内衣种类,还可以看到实用性较高又做工精细的各类鞋靴。
维吾尔族人喜爱各种花帽,花帽的种类繁多,人们访亲拜友,几乎人人穿戴。维吾尔花帽究其制作方法和工艺特点可分为:丝线、结绣、丝线平绣、串珠片绣、格子架绣、盘金银绣、十字花绣、勾花刺绣、扎绒刺绣以及刺、扎、串、盘综合绣等种类。
维吾尔人称外衣为“chāpān-ixtān”,这与汉语里的“上衣下裳”有类似的含义,在日常生活当中多以外衣统称使用。新疆大部分地区因海拔关系,气候温和,居住在这里的维吾尔族,喜爱无领无扣的袷袢。“袷袢”其实也是一种长袍,是维吾尔族老少常曾穿的一种“外衣”。袷袢长度过膝,无领斜衽,靠带子系在腰间。袷袢分单棉两种,夏天多穿白色单袷袢,冬天则穿黑色棉袷袢。系住袷袢的腰带以方形为主,带中可存放食物及其它零星物件,可以随用随取,十分方便。平时的腰带式样一般,着重实用。节日腰带十分鲜艳,有的印花,有的刺绣。从宏观的角度来考虑,维吾尔族男女袷袢以女式圆形的领子,较为狭窄的袖子,较宽的胸部,斜形的口袋区别于男式。
哈萨克男性会穿一件绣有民族花纹的衬衣在最里面,接着会穿一件深色坎肩在衬衣外,最外面再套上及脚裸的恰绅(意为长外套),恰姅多为线布面料制成,主要选用黑色、深绿色、深红色等深色系。恰洋的衣襟、袖口处皆绣有传统图案。天气炎热时,将恰绊脱去,穿着轻便的衬衣和坎肩。
哈萨克族男子根据不同的需求穿着不一样的衣服。例如骑马放牧时哈萨克男子会穿短款的外衣,下身穿着宽大的裤子,以方便各种马背活动,若穿着长度及脚課的恰洋则是很不方便的。长款的服饰多出现在重大场合,例如婚庆、佳节、表演等。
由于气候原因,哈萨克族男性冬季大多穿棉毛衣和毛裤,这些衣服多选用条绒、呢,材料。颜上多选咖啡、黑色、深蓝色系。冬季他们多穿皮衣、皮裤,一方面方便他们保暖,另一方面也方便他们骑马的活动。
哈萨克族的传统服饰和他们的生活一样多姿多彩,别具一格。尤其是哈萨克族女性服饰则是严格按照年龄段进行分类的。从哈萨克族女性的服饰装扮上就能够看出她们大致的年龄段、婚否以及家庭状况。女性的服饰多姿多彩,多为花色连衣裙外加小坎肩。选衣大多为、蓝、红,质为绸锻及各种屯纺织,常裝饰亮片、珠穂子等。
相比较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塔吉克族服饰的款式最为突出的要体现在他们的佩饰之上。塔吉克族的胸饰、头饰、发饰等都有作为护身符的功能,从原始的巫术作用发展到后来对物象的崇拜体现,配饰的造型将征也一定蕴含着某种特定的崇拜意识。
头饰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表现之一。《蛮书》曾记载少数民族头饰,曰;“妇人一切不施粉黛,贵者缓锦为裙懦,其上仍披锦方幅为饰。两股辫其发为。鬟上及儿,多缀真珠、今贝、瑟、號巧。”'塔吉克族服饰头重脚轻,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头饰多样、丰富、贵重。不仅増添了女性的姿色,显得炯娜多姿,楚楚动人,赋予了斑湘的色彩与生机,而且体现了塔吉克族崇拜太阳的观念,并成为这个民族极具特色的标志。
塔吉克族生活习俗中女子无论老幼都梳发辫。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身份在辫子的梳法和辫饰上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老年妇女只蓄一条发辫,发辫上一般不佩戴饰物,青年己婚女子按习俗要梳四条长发辫,在梳发辫时还要编入黑色辫饰,使辫子延长,延长的辫饰一般用黑线纺织而成,底端留有整齐的禦穗。
阿勒卡"是塔吉克妇女常佩戴的一种胸饰,造型为圆,材质一般为银。"阿勒卡"圆而薄,其大小也各不相同。通常为直径7-12厘米,圆也中部为一个直径约2厘米的圆孔和锥银硬铁丝短针,其一面饰有各种传统图案,另一面周围一圈镶有各色珠宝,底下带有圆形银色小链,材质一般为银,体积相对于脖饰品来说较为大些(图23)。在中间圆形象征太阳,周边一圈各色的珠宝像似太阳洒下的光辉,更湿庄重、神圣而美丽,体现了塔吉克族对饰品装饰美的独到理解与认知。
1.2丰富多彩的图案
新疆少数民族的特色图案主要运用在其包括“帽子、坎肩、披肩、枕头套、床单、餐单、窗帘、壁毯、腰带、壶套、连衣裙等用品上刺绣的各种花卉图案,藤本植物的枝蔓图案,枝叶造型构成的单线图案,以各种色线刺绣的‘十’字形、‘米’字形、‘工’字形几何图案”。其鲜明的图案色彩与造型传达出新疆少数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内涵。
在我国针对新疆少数民族的绘画方面,也有很多部分对新疆少数民族服饰图案当中进行了表达。

上幅作品当中,作者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服饰当中图案的了解,对画面当中人物的服装进行装饰,运用了新疆维吾尔族女性服饰当中最为常见的花朵、植物以及几何图案,对其进行表达。
维吾尔族的服饰当中拥有特殊的植物图案,服饰图案中的植物纹样主要包括:牡丹、莲花、葫芦、玉兰、菊花、梅花、佛手、兰花、瓜果、葡萄、桃[。由于不同少数民族人民自由奔放的性格,手艺精湛的绣娘们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对花卉等一些植物图案进行了想象和创作,同时将不同的花卉的结构和特点进行了拆分与解构,并且重组成为并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新的花卉。这样的创作与结合,是将不同的花朵的美好寓意融合在了一起,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深切盼望与殷切期许。

哈萨克族在游牧生活中接触到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最真实的状态。例如低头吃草的山羊的角、在草原奔腾的骏马的马蹄、天空中翱翔的老鹰的翅膀,都是哈萨克族图案艺术的源泉。他们从中进行学习、获得再将其进行升华为自己民族的元素。这些从大自然中直接获取的资源朴实无华却又极富有民族特殊性。从16世纪开始,新疆的哈萨克族逐渐开始对身边的动物展开崇拜,所以反应到服装作品当中,便出现了各种动物图案,清朝之后受满汉文化的影响,动物纹样开始多样化,例如:龙、凤、仙鹤、蝴蝶、喜鹊、鱼等。
1.3绚丽多彩的色彩
在中国民间美术的广博体系中,色彩不仅是艺术语言,还具有内涵丰富的象征意义。在民间,“色彩与自然、社会和人生诸方面的观念相关联并被加以比附,它所体现的文化意识是神圣的、合目的性的、善的,从而也是美的”。
新疆少数民族服饰当中的色彩观念不仅反映了该民族的审美意识,还反映了其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观念。一般来看,新疆大部分少数民族的男女服饰在颜色运用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男士服饰大多以黑、白和青色为主。黑、白两种颜色的运用所造成的视觉反差对比,给人们以朴素鲜明的感觉。女士服饰在颜色运用方面喜好以蓝、白和粉为主色。在色彩运用上,常以强烈对比的色彩搭配。塔塔尔族人在刺绣时多选取天蓝、绿、红等高纯度的颜色,与底色形成鲜明对比。在素雅的白色服饰中添加纯度较高的固有色增加了装饰性,显示出独特的审美情趣。以塔塔尔族为例,女性花帽色彩对比强烈,帽面多采用黑色、深绿色和红色金丝绒制作,并用乳白色或金色丝线绣以植物纹样等。
通常情况,新疆少数民族服饰的色彩均采用明度较高的颜色作为图案元素的设计用色,在背景颜色的选择上则选择了明度较低的深色。从而形成了深浅差异明显的层次对比,在突出了刺绣图案的同时也加强了视觉空间感受。而在中心牡丹花卉的色彩选用上均为纯度较高的饱和色彩,给人以艳丽、鲜明、强烈的视觉效果。另外在辅助图案的色彩选用上多以中性色与冷色为主,例如下图左边的紫色花卉、蓝色葡萄;下图右边的绿色树叶与黄色蝴蝶,通过小面积冷色与中性色的穿插与调和,加强了颜色对比,使得主体图案的形象更加鲜明,并在丰富画面色彩层次的同时起到了平衡视觉感受的效果。
作者对男性少数民族服饰色彩的选择大部分使用了黑色、白色,这一点就是少数民族服饰当中的色彩表现在绘画作品当中的运用情况,当前大部分对少数民族的绘画作品当中,基本都符合这一色彩运用规律。
色彩的选择最直接地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审美心理。五彩缤纷的服饰非常具体地表现了人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才能。在这一点上,维吾尔族对服饰色彩的审美心理也同样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一面。纵观维吾尔族服饰,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绚丽而悦目的色彩是构成维吾尔服饰美的一大突出特点。维吾尔人通过对各种色彩的巧妙运用,大大的增加了服饰的艺术感染力,使其更具有诱人的美感。他们追求的是鲜明、强烈、多层次的全颜色。比如,维吾尔族妇女的头巾颜色就异常丰富:有海棠红、荔枝红、绛红、蜜黄、九月菊、水仙穗子、广桔黄等红黄系列色。此外还有果绿,水蓝等。维吾尔妇女常用来制作筒裙的艾德莱斯绸,色彩绚丽,明快,常用翠绿、金黄、黄桃红、黑色等色。和田、洛浦诸地的艾特莱斯丝绸讲究黑白效果,虚实变化,色彩简洁明快,常白底黑花,或黑底白花,或红白、黑白兼配以小块金黄、宝蓝、草绿、桔红作点缀,使色彩变化多姿,造成一种色彩互补的审美效应。
哈萨克族服饰当中,对大自然的各种色彩进行借鉴。自然中包含着多有元素的形态,例如色彩、对比、线条、形态、对称等等。虽然自然形态一直处于变化当中,但是其进化总是保持着动态的和谐之美。人们在对自然地学习当中获得启发,同时也创造了美,这便是自然对于人类最大的启迪和帮助。“春来江水绿如蓝”、“映円荷花别样红”等等这样的美景皆出自大自然之手,而人类则通过模仿,学习这些色彩的搭配、点线面的运用、比例的调和。
哈萨克族牧民们的大部分生活都在高原山区地带,这些地区四季分明,鲜明而又浓艳的大自然的色彩给萨克族人民无限的启发,他们用红色来装饰链房和服饰。在茫茫白雪的冬季,一抹艳红色的屋顶既便于识别又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在色彩心理上来看,浓艳的服饰也可以起到御寒保暖和调节环境颜色的视觉作用。哈萨克人长期生活在草原及深山当中,与大亲密无间,聪慧的哈萨克人将大然的颜色运用到生活艺术的创作告中。他们的服饰如大然当巾的色彩搭配一般。山此知地理环境以及传统传文化成为彩响哈萨克族族服饰色彩和小心现的主耍因素。
塔吉克族服饰色彩作为物化的、精神的反映,在其形象化的过程中,变成了生命的意识和精神的寄托,具有色彩精神象征性,所表现出来的装饰色彩的生命意识,既符合装饰美的形式法则又符合色彩艺术的创造本质。一方面显示了服饰的审美性,另一方面承载人们思想意识的观念,色彩向生活方面深入的趋势,反映了人们的崇拜意识。人类的眼睛只是一件精微的"光学仪器",而某种色彩被认为是某种情绪、理念的征象,并非这种色彩本来就表示这种情绪与理念,而是化会意识给予的。先民对于色彩性质的确认和对色彩外?存在的关系的簡释,至为奇特,他们将色彩与自己崇拜意识联系在一起,编织成了一个迷幻的网,用色彩用去表达他们的崇拜意化相对于文字而言,色彩的述意更具有象征性、暗示性。在塔吉克族服饰色彩中,人们多用色彩鲜艳的颜色,形成强烈的对比,而红色和白色是极为常用的颜色,尤其是红色,在塔吉克族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颜色。
红色是人类早期使用频率最高的色彩,从远古时期,人们就开始有意识的使用红色。从物理特性来说,红色在光谱上处在首端,波长为最长,因此,具有很鲜明的感知形,但人类对于色彩的感知力,很大程度上是由经验联想取得的。塔吉克族人尚红,认为红色具有一种生命的、神圣的、使人兴奋的力量,是庄重、高贵、威严、醒目、吉祥的寓意。塔吉克族服饰图案中使用的红是一种纯度很商的红色,给人一种刺激、兴奋、温暖的感觉,这与塔吉克族人民豪放、坚强的性格特征相一致。"红"的物原是日、火,由这些物源衍生出的是权威、巧烈。塔吉克族人崇尚紅色,主要体现了对太阳的崇拜队及巧教中尚火因素的影响。
在塔吉克族服饰中,白色被常用在色彩中,如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衬衣,女子们常戴白色大方头巾,图案中常见的白色装饰,配饰中银材质的使用等。作为与红色一样富有吉样的色彩,被认为是纯洁的象征,塔吉克族人尚白一方面是因为信仰巧教的原因,另一方面则体现了对冰山的崇拜意识,是一种具有神为的象征。
2.新疆少数民族服饰在美术作品中的主要呈现方式
2.1以服饰轮廓为主要视觉元素的表现形式
当前对于新疆少数民族服饰方面进行表达的一种主要形式就是通过强调其轮廓,达到一种让整体画面的装饰性更强的效果。
以少数民族当中的维吾尔族为例,传统的维吾尔族服饰种类多样,色彩鲜艳、图案质朴、做工细致,有着清晰的演变规律。有些服饰款式,与新疆出土的服饰极为相似,从而体现了某个地区,某个民族文化的历史沉淀,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服饰文化特点,因此,民族服饰深深打下了其特有的文化烙印。
维吾尔族男女老少均爱戴帽子。“根据伊斯兰教教规的礼节,如果到室外头上不戴遮盖物,就是对天的亵渎。”长此以往,戴帽子就逐渐成了维吾尔族的一种民族习惯。在参加维吾尔族人的葬礼或喜庆等重大活动时,如果不戴帽子,会被认为对主人不尊重,不礼貌。“由于地区、职业和年龄的差异,维吾尔族的帽子也多种多样,所以帽子也是辨别维吾尔族人的籍贯、职业和年龄的重要根据。”维吾尔族人的帽子种类繁多,就传统分类可分为皮帽和花帽两种。皮帽主要是用动物毛皮制作而成,如羊皮、狐狸皮、兔皮、貂皮等,可以分为白吐马克、赛尔皮切吐马克、欧热吐马克、阿图什吐马克等。其中青年男子常戴由羊皮制作而成的白吐马克,南疆英吉沙县则流行戴高约20-30公分的黑色圆筒形羊羔皮帽,圆筒形高帽具有鲜明的民族帽冠特征。中老年男性以及宗教人士则戴塞尔皮切吐马克,这种帽子的形状和白吐马克相近,只是用貂皮或其它兽皮做成的。在牧区生活的维吾尔族人,常戴一种毛朝里,白板朝外且帽沿多镶黑边的皮帽。
2.1.1油画
哈孜·艾买提和克里木·纳斯尔丁都擅长对服饰的轮廓进行表现,弱化细节和图案。对上面两幅不同作家的作品可以看出,他们均习惯于背景处理较暗,突出维吾尔族青年的服装外轮廓,让其服装特性和深色背景形成反差,在做到上面几点的同时,对画面如色彩对比度、真实性等方面进行弱化,从而让画面当中的主要装饰性变强。
2.1.2国画
在使用国画这种方法表现少数民族服饰的轮廓的时候,注重了国画人物画的装饰性,强调色调的气氛和线条的流畅,它不受客观对象的固有限制,所以能够产生画家理想的视觉效果。中国画在设色时,常区别于西方油画那种从再现自然形态出发,借助科学研究成果力求忠实于自然物象,强调光、色、气、影及环境条件等复杂的变化。极具东方气质的中国画是讲究相对稳定的固有色,以固有色间的相互衬托、交替来反映服饰的轮廓,抒发自我情调为特色。
2.2以服饰图案为主要视觉元素的表现形式
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将少数民族服饰当中的图案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方法同样也能够让画面当中的装饰性大大增强。
2.2.1油画
阿布都克里木·纳斯尔丁的油画创作将油画的表现性和维吾尔图案艺术的装饰性有机融合在一起,画作带有明显的民族艺术的装饰效果。90年代以来,维吾尔族油画家买买提·艾依提的作品也开始有了新的变化,他更进一步有意识地从中国传统艺术中吸收艺术语言的营养,画面色彩的表现力更加强烈了,个人特色更为鲜明。与之前相比,作品由表现对生活的感受逐渐转向对个人精神和艺术本体语言的探索,画风更趋于激情、表现性和绘画性。从他的作品《剃头的人》、《故乡系列》中,前所未有的色彩表现力,加强了画面的整体感,可以看到他在油画本体语言表现力上的新探索。
通过上图作品可以看出,画整幅画面完全强调了少数民族服饰当中改的图案,从而让整幅画面看起来极具装饰性。
2.2.2国画
国画作品当中对新疆少数民族的服饰当中图案进行表现得时候,通常选择以主导色能形成画面大的色彩倾向,将图案当中改的各种元素作为点缀色彩,点缀色虽然面积小,却往往能成为画面的色彩中心,起到画面的点睛妙处。
比如崔谷平的《于田织女》工笔绘画作品中讲述新疆于田地区维吾尔族年轻女士民族服饰,头戴蓝色小帽,身穿于田连衣裙,连衣裙领口右边下面由图案纹样进行装饰,由上下排列以七条内直外曲为主带状纹饰,都以箭头为主的每一条带状纹饰来装饰,袖口和领口边都是以色彩多变表现绸边色彩,并且里面以绣有九条排列条款纹饰为呈扇面形,而宽边圆领口均绣有羊角纹和碎花纹,领中部有两条绳带颜色相同的衬衣为衬托出民族服饰不同特点图。下穿维吾尔族女士红色绣花裤图,脚穿棕色软底鞋图。
2.3以服饰结构为主要视觉元素的表现形式
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对服饰结构进行强调和表现,这种表现方法通常强调现实主义,同时或多或少的透露出写实主义的风格,这种绘画风格往往会对服饰当中的结构进行细致刻画,让服饰的装饰性和图案等因素弱化,从而强调其款式以及少数民族服装整体外形的特点。
比如龙清廉的《金秋夜话》就是这样,画面描述的是秋收劳作,夜间闲暇之时,年纪长着与中年男士畅谈的的景象,年纪长者头戴用黑绒丝所制的圆顶毛边皮帽,为了帽子所戴既舒服又美观细致,常常用水獭、旱獭,甚至是其他动物毛皮修饰帽子边缘,以显示在家庭的地位。身穿到臀部长衣型衬衫,这种男士衬衫在当地分为三种,一种为藏青色、黑色、白色。年长者腰间系有戴有印花的红色腰带,他们统称为“波塔”,起到束腰和口袋的作用,这种腰带一般选用黑、棕、蓝、黄等重颜色的丝绸和织布,根据各人的喜爱选用腰带长度大小不等,缠绕腰间圈数也没有规定,但是在缠绕时在腰间必要露出一角作为装饰。下身穿有维吾尔族传统的大裆裤,这种维吾尔族男士裤子腰间较宽,裤脚较小,大多以黑色、蓝色为主。脚穿维吾尔族传统夏季皮鞋,质地较软,便于携带。工笔绘画与年纪长者相比之下,中年轻者头戴辫针绣法的前后四瓣巴旦姆多帕男士花帽身穿藏蓝色竖领衬衫,身边放有浅蓝色,并绣有辫针绣法红色花边的腰巾,脚穿军用塑胶帆布鞋,他们坐在拖拉机上进行畅谈,画家有意将工笔绘画中的人物、拖拉机与现实中事物比例形成了差距,年纪长者与中年男士面对维吾尔族服饰中具有冲破传统思想意识,满场的谷仓,人物上方电灯,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后农民丰收的喜悦。
2.3.1油画
维吾尔女油画家卓然木·雅森的作品以90年代为界,形成不同的两种风貌。90年代之后,尤其是东渡日本留学后,创作风格逐渐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手法多样,色彩运用更为大胆丰富和主观,画面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她的很多作品都是富有维吾尔族乡土气息的同时又兼具现代意味,更注重内在丰富情感的表达及虚实相生的写意性,在他的这种绘画特色之下,他强调了少数民族服饰当中的结构,有意的忽略局部细节刻画,而着重于整体效果的烘托渲染,油画的表现力在她的画面中进一步得到提升。作为一名新疆的本土油画家,他的创作展现出新疆特有的民俗风情,留学后,她更多的将创作母题放在了于田文化上,展现出不一样的维吾尔族民俗风情。2005年创作的油画作品《于田人系列之二》已经明显的突破了民俗风情的表象而向文化深层挖掘。根据画面表现需要,运用了坦培拉技法、综合材料技法、黄金技法等,增强了画面的肌理效果和视觉感染力。
上图作品可以看出,画家并未进行十分细致深刻的刻画,但是对服饰结构的处理与把握十分到位,让整个画面立体感和写意性相互结合。
2.3.2国画
国画在表现少数民族服饰的结构性当中,通常会选择使用一些线条等内容进行表现,比如康书增,他的代表作品《假日》中,用笔劲健,行笔果断,整幅画面中画带有极强的装饰意味和图案化的美感,无论是线条还是画面装饰,都能很容易凸显出新疆少数民族服饰的结构特征和民族民间装饰艺术的样式。
总结
当前时代不断发展,新疆不同民族之间的服饰文化也随着当前人们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本文主要研究了新疆少数民族服饰在绘画作品当中的应用,希望能够在未来让更多的艺术工作者以此为鉴,创作出一批更加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陈玥,朱宇.少数民族服饰元素在当代绘画中的应用.艺术品鉴,2018(3X):17-18.
[2]张金香.新疆维吾尔族纹饰的形态特征与艺术特色.飞天,2012(2):55-56.
[3]崔名芳.黄胄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4]陆敬国.哈萨克族传统服饰特征及工艺成因探究[J].染整技术,2017,39(7)
[5]吴世宁.塔吉克族图案艺术与色彩情结——塔吉克族花帽与头饰艺术赏析[J].新疆大学学报
[6]萨迪尼江·买买提.民间美术元素对新疆油画创作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4.
[7]杨丽萍.新疆少数民族服饰在当代工笔画中的运用[D].新疆师范大学,2016.
[9]高盼盼.建国以来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经典油画作品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7.
[10]哈斯鲁.中国当代油画肖像画创作中的民族服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11]赵培智.赵培智油画作品[J].艺术评论,2017(02):45-48+44.
[12]陈辉.论靳尚谊油画艺术的民族化探索[D].曲阜师范大学,2010.
[13]张晶.新疆少数民族女性题材绘画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
[14]董可木.少数民族服装的艺术造型手法在当代油画艺术创作中的运用[J].贵州民族研究,2015(3):118-121.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7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