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旅游扶贫路径研究 ——以察布查尔县为例

伴随着改革开放,各省市经济都开始实现跨越式发展,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我国城乡贫困人口的数量仍然十分可观,扶贫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各省市必须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实现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开展乡村扶贫工作,务必全面落实精

  1.引言

  1.1研究背景

  xxxx以来,xxxxxxx从人民利益和幸福出发,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并要求“扶贫要做到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空喊口号”。旅游扶贫是当前以旅游开发项目带动贫困地区的生产,促进经济增长,帮助贫困居民快速致富的产业开发方式。通过旅游扶贫,可以有高效分配市场资源,节约资源成本,特别是社会成本。而且这几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今后仍将大力发展。旅游扶贫开发实际上是通过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形式,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这与我国大力发展旅游,大发发展地区经济的要求相符合。因此在有条件的贫困地区开展旅游,本质上符合我国地域经济结构和调整的客观要求,是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因此本文通过察布查尔县的资源的分析以及旅游扶贫发展的建议和方法,希望能为今后的旅游扶贫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1]

  1.2研究意义及目的

  当今社会,旅游业作为我中国第三产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作为现代服务业,具有开放度高、返贫率低、投入产出率高、关联性强、成效大等显著特点。荣国发展旅游业带动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是最近几年来旅游部门提出的创举,也是深入思考和总结后的结晶,他不仅为农民找到了一个脱贫致富的新方法,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找到了一个新的增长点。旅游扶贫作为扶贫的有效方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作为一项旅游经济活动,必须遵循旅游发展的内在规律。旅游扶贫的核心是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提高人的思想文化素质,实现脱贫致富。XX、专家、企业、社区群众必须齐心协力才能实现。通过针对性的提出决策建议,对察布查尔的旅游扶贫提供了理论性的建议。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消除贫困”即“反贫困”,一直是国家社会发展援助议程的核心。特别近年来国际社会一直致力于挖掘探索旅游业在消除贫困方面的潜力。存在决定意识,关于旅游扶贫问题的研究,也就是把发展旅游与反贫困问题直接相连,近年来在国际上的新议题尽管国外并不使用“旅游扶贫”一词,而称之为“有利于贫困人口的理由”即“PPT”。但是经过多年研究,西方专家学者、XX界、企业界在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中取得了相当的成果。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正式开始在落后的民族地区实施旅游扶贫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国内,从研究国内旅游扶贫方面的文献来看,旅游扶贫主要的研究集中在七方面:旅游扶贫的实际可行性、旅游扶贫发展模式、旅游扶贫的运行机制、旅游扶贫的能量效应、旅游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旅游扶贫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关于旅游扶贫的其他工作等下面针对其中较重要五项进行分析:
  (1)探究旅游扶贫模式。通过分析所选取的案例地的旅游资源类型和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旅游扶贫模式,还有部分学者从扶贫开发主体的角度探究当前旅游扶贫的新模式。
  (2)探究旅游扶贫的机制。旅游扶贫机制主要包括旅游发展机制、旅游模式开发运行机制、开发主体受益机制、开发动力机制等。
  (3)探究旅游扶贫的效应。探究的主题主要体现在在旅游扶贫的经济效应上,
  (4)探究旅游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目前,我国对于贫困对象筛选的标准太过于单一,容易xxxx;贫困不仅是缺乏物质,而是由于受教育水平低,无法准确描述核心需求。缺乏政治和经济参与机会;面临较大的潜在风险以及面临风险时较脆弱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需建立较为完善可行的贫困识别体系。
  (5)探究旅游扶贫与社区关系。主要从旅游扶贫内容、模式、作用出发,同时也有一些学者着重探讨社区参与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贫困个体和整体两个层面,通过与个体和群体利益相关的管理机制,准确的识别需要援助的对象,最终实现整个旅游行业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不断开发居民参与旅游扶贫行业发展全新路径,改善和完善社区扶贫单位的职能。建立和完善社区参与机制。
  通过相关的管理机制可以社区内的贫困人群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帮扶,实现社区内扶贫活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社区旅游扶贫单位的职能,帮助他们推进旅游扶贫工作进展;不断强化社区居民参与意识,拓展社区参与层次;提高社区组织素质,提高居民参与旅游活动能力;建立和完善社区参与机制;提升居民意识,扩大社区参与水平;提高社区组织质量,提升居民参与的能力
  当前,国内对旅游扶贫的研究取得了较为长足的进展,但不可否认的是,仍存在一定不足。我国学者对旅游扶贫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类似性和移植倾向。由于却反实证分析,学术界与旅游行业之间的沟通交流缺乏深度与广度。从实际情况来看,西部许多城镇对此项政策缺乏认识。在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缺少有效的措施和策略。目前,关注中国旅游扶贫的问题的树立和资料较少[2]

  2.察布查尔县基本概况

  2.1区位条件

  2.1.1地理位置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位于新疆西天山支脉乌孙山北麓,伊犁河以南,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隔河相望,西与哈萨克斯坦国接壤。
  2.1.2交通状况
  察布查尔县所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且交通较为便利,察布查尔县距伊宁机场进有15公里,距都拉塔口岸仅47公里,霍尔果斯口岸仅70公里,公路四通八达,以省道313线为主通道轴线的“四横四纵”的县域网,贯穿全境,237省道横穿南北,当前伊犁河特大桥和伊犁河三桥已建成通车。近年来,由于察布查尔地区旅游业的发展,XX在公共交通方便不断加大投入,使交通更加便利。

  2.2人口概况

  察布查尔县成立于1954年,是全国唯一一个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全县辖13个乡镇、1个国营农场、1个农村经济管理中心,总面积4485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20万,有锡伯、维吾尔、哈萨克、汉、蒙古等25个民族。

  2.3国民收入情况

  据2018年公布的察布查尔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察布查尔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52.49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0955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97元,增长8.3%,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2364元,增长8.0%。

  2.4旅游资源禀赋

  察布查尔风光宜人,有众多的自然风光景区及名胜古迹,察布查尔民族风情浓厚独特,“世界唯一,唯我独有”,“中国箭乡,锡伯家园”锡伯族文化独具特色。自2006年开始,察布查尔县陆续申报西迁节、弓箭制作技艺、锡伯族刺绣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伊犁旅游扶贫路径研究 ——以察布查尔县为例

  2.5目前旅游就业发展状况

  目前,察布查尔县各级领导班子已达成发展察布查尔县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的共识,县委XX将发展特色旅游产业作为县委工作的第一要务,紧抓落实,并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制定察布查尔县特色旅游发展规划,共规划包含以民俗风情园、靖远寺为中心的11个特色旅游项目,另外察布查尔县目前已形成自然人文相结合的布局。目前察布查尔县的旅游景区主要有六个:1、以琼博拉森林公园为中心的自然风景区。2.以白石峰为主的自然旅游区。3.伊犁河次生林旅游区。4.靖远地、民俗风情园。5.伊犁河金沙滩旅游区。6.努拉洪滑雪场。六大景区覆盖全县。当前察布查尔县的特色旅游文化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全县旅游类企业百余家、并建设星级酒店、宾馆十余家,旅游产品工厂5家以及大大小小的商店十余家,解决了全县近千人的就业问题[3]。

  3.察布查尔县扶贫旅游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旅游扶贫的方式及效果

  XX投资和外来资金的进入使察布查尔县的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察布查尔地区的农户借助旅游产业的兴旺实现了增收。数据显示,察布查尔县2017年旅游收入近2亿元,贫困人口数也大幅度减少。

  3.2旅游扶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察布查尔县特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第一,目前,察布查尔县人文旅游资源开发速度较自然旅游文化资源速度缓慢。第二,县内的景区,规模较小,且内部设备设施较简陋,档次较低,未形成高规模、高水准的旅游体系。第三,景区内文化娱乐设施投入少,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第四;察布查尔县特有的锡伯族文化开发不足,未形成影响力。第五,基础设施落后,景区内的道路交通情况不良,未给游客带来交通便利。第六,宣传不足。第七,未对景区自然景观的人文景观的修缮维护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完善的文物保护制度[4]。

  3.3旅游扶贫进展缓慢的原因

  近年来,察布查尔县的乡村旅游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察布查尔县当地的经济水平仍然不高,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也受到限制
  3.3.1自然原因
  察布查尔县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当地地处偏远,交通往返不便,另外,当地独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未得到良好的开发和维护,旅游人口增长不如预期,导致旅游扶贫工作进展缓慢。
  3.3.2社会原因
  察布查尔县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主要依靠于当地的产业政策,旅游业和扶贫事业主要是由XX进行主导,信息较为闭塞,外来投入资金较少,对扶贫事业来说,仅依靠输血的模式发展,只能起到短期效果,无法长期实施,许多贫困户创业积极性不高,主要依赖于XX援助,场次以往,不利于旅游扶贫事业的发展。
  3.3.3市场原因
  以家庭为单位的“农家乐”经营模式,对增收扶贫都有较好的效果,但当前还有部分居民无法通过经营小型实体经济的方式加入旅游扶贫路径中来,即便加入,效果也远达不到预期水平。经过走访调查发现主要是由于经营者不能及时了解国家级XX相关政策,对市场环境不敏感,另外,由于各“农家乐”等实体经济项目大多类似,竞争激烈,导致部分农户无竞争力,进而对扶贫工作造成了困难[5]。

  4.旅游扶贫发展建议

  4.1XX主导,提高XX管理能力

  打造以锡伯族特色旅游文化为支柱产业的发展路线,第一,察布查尔县XX在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人文旅游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大旅游产业,并做好旅游产业开发的短、中、长期规划。第二,确定察布查尔县特色旅游文化市场定位,第三,根据察布查尔县旅游现状,制定整体开发规范,分步实施,不断对当前的旅游景点和现有为旅游文化进入深度开发与挖掘,并做好生态人文资源保护等相关工作,察布查尔县XX应立足文化产业,不断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增加当地居民的人均收入,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4.2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察布查尔地区自然人文景区基础建设,增加景区周边道路建设,做到路路通,时时通,并做好路面硬化,保证外来车辆可安全及时的抵达旅游景区。其次,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可重点结合当地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一些独具特色且档次较高的娱乐设施,使旅游者在察布查尔县除欣赏当地特有的自然景观外,还能感受到浓郁的特色文化。

  4.3树立特色品牌

  锡伯族特色民俗是察布查尔县独有的旅游文化,也是察布查尔县无形的文化资产,明确了这一主题,就抓住了察布查尔县旅游产业的灵魂,在利用旅游扶贫的路上,察布查尔县要着重打造“锡伯族民族旅游文化”这一名片,并将其推向市场,在挖掘锡伯族民俗风情上,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将之打造成产业旅游新品牌。并组织专门成员,成立品牌小组,不断深入挖掘和开发锡伯族民俗故事,建立可以比肩世界的特有的文化旅游胜地。同时要开发新的宣传渠道,不断推广锡伯文化这一特色品牌产业。例如传统的锡伯族居民都擅长射箭,可在锡伯民俗景区设箭场,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如骑马射箭、竞射等[6]。

  4.4提高居民参与能力

  引导当地民众参与锡伯特色旅游文化建设中来,鼓励当地居民发展旅游特色产业,特别是引导当地居民开办“农家乐”等个体实体经济来接待游客。可通过让游客入住农家的方式体验察布查尔县特有的锡伯族民俗文化,品尝特色小吃,欣赏传统的音乐、舞蹈等等,试穿锡伯族特有的民族服饰,这样既可以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宣传民族风情。同时当地XX可以考虑在人流量较大的景区附近建立特色小吃街,其中主要以锡伯族的特色小吃为主,还可每天定时安排民族风情表演,充分展示锡伯族特有的传统文化、服饰配饰、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以吸引游客[7]。

  4.5优化旅游扶贫政策

  深入贯彻落实xxxx、各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把精准脱贫作为地方经济建设的基本战略,坚持XX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积极探索扶贫工作开发和乡村旅游有机融合的新途径、新方式,支持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大力开展乡村旅游事业创业就业,共享旅游发展的红利。实现贫困地区的稳步脱贫,支持景区周边,城郊有条件的地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重点工作包括:编制当地的旅游扶贫规划,将乡村旅游扶贫工作作为旅游规划的重点内容,编制《全县乡村旅游扶贫发展规划》,明确乡村旅游发展的西路、途径和措施。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将旅游扶贫事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加大重点旅游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点优化乡村道路、行人通道、停车场、标识标牌等,建设旅游地区公共服务和商贸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重点建设旅游服务中心,加强各村村容村貌的整治,改善水电、通信消防环境等基础条件,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条件。

  4.6加强旅游人才培训

  加强乡村旅游行政管理干部队伍、乡村旅游从业队伍建设,提升指导服务、管理经营、实用技能等方面的能力,有机结合当地学校的培训计划,以直接提升当地居民的服务水平和技能为核心,开展乡村旅游经营户、乡村旅游带头人、能工巧匠传承人,乡村旅游创客四类人才和乡村旅游导游,乡土文化讲解等各类实用人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促进乡村旅游发展[8]。

  4.7提高当地产品的知名度

  以察布查尔县为例,大力开发锡伯族特色文化产品。在开发手工艺品时,要重点突出锡伯族特有的传统文化,设计和生产有纪念意义并且档次高的产品,察布查尔县是新江南马鹿的饲养基地之一,与鹿相关的产品便是当地特有的文化商品,同时鹿制产品作为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产品,有很好的开发价值,在开发时,要重点注意在质量、包装上进行深层次的开发。

  4.8调整农业结构,改为观赏农业

  察布查尔县当地农业仍以传统农耕为主,经济体量较小,且由于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农业产量受影响较大。可在此基础上,重点开发观赏农业,吸引游客到田间地头观赏,并入住当地特有的民宿,通过观赏农业的方式,可有效带动当地旅游文化,促进农民增收[9]。

  总结

  旅游扶贫是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由于地区差异,各地区的旅游扶贫工作进展存在较明显的差别。在开展具体工作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深入挖掘当地的旅游资源,形成当地独特的旅游产业文化,加大品牌文化建设,提升当地品牌知名度,当地XX还要不断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游客舒适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旅游扶贫。

  参考文献:

  [1]黄国庆.国内旅游扶贫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2013.(13):73-74
  [2]王科红,赵慧玲.探索扶贫新机制,加快脱贫奔小康[J].伊犁州党校.2014(2):124-125
  [3]王秀兰.察布查尔县锡伯自治县扶贫开发模式创新的对策与思考[J].中共察布查尔县委党校.2011(01):99+101
  [4]孙珉玫.察布查尔县援疆扶贫工作实践与思考[J].中共察布查尔县委党校.2013(11):245-246
  [5]王秀兰.发展锡伯族民俗风情特色旅游的思考[J].中共察布查尔县委党校.2006(06):145-146.
  [6]海拉提·沙吾提.关于伊犁州缩小贫富差距问题的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8(04):78
  [7]周学梅.科学发展观视域扶贫差距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2011(04):167-168
  [8]马荣,李志忠.新疆察布查尔县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利用评价[J].新疆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2009(09):156-157
  [9]孙鑫,刘丹丽,何静.国内旅游扶贫研究主题对比—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J].南京大学.2018(01):267-268
  [10]侯桂芳.察布查尔县锡伯民俗风情旅游的思路与对策研究[J].中共察布查尔县委党校.2014(08):298-299
  [11]唐建兵.旅游扶贫效应研究[J].成都大学.2007(02):178
  [12]周歆红.关注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J].旅游学刊.2002(01):67+69

  致谢

  值此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对很多人怀抱着衷心的感激。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他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术知识、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以及宽容的待人风范使我获益颇多。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其次,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最后,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了我很多论文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灯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7341.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4月3日
Next 2022年4月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