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浪漫的运河、奇特的建筑、珍贵的艺术、璀璨的钻石,还有能够包容万物、心胸开阔的市民,荷兰的首都阿姆斯特丹实在是一个奇异的城市。17世纪老式古风的街道,两侧尽是树木的运河环绕在老城四周,却又拥有国际大都会的风范。市区道路多而不乱,秩序井然。以上城市特点使得阿姆斯特丹具有丰富的旅游价值。荷兰统计局相关资料显示,2017年,有近1700万游客蜂拥至阿姆斯特丹,这个数字到2020年预计将达到2000万。领略阿姆斯特丹最悠闲的方法就是散步,坐运河游船或者是骑自行车。阿姆斯特丹并不大,许多观光景点也都相当聚集,例如,可以从安妮之家(Anne Frank House),沿着王子运河(Prinsengracht),散步走到国立博物馆(Rijksmuseum)。即使是在最寻常的街道上漫步,都可以给游客无穷的灵感。当然也可以搭乘游船,漂流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欣赏这座城市迷人的水都风光。亦可租辆自行车,穿梭于城里上千座风韵犹存的桥梁上。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城市,非常可亲,即使是外来游客也能很自然地成为本地人,很快融入这个悠闲亲近的地方。本文综合游多多旅游网信息,整理出阿姆斯特丹运河带附近著名景点。
水坝广场(Dam Square)。
被称为阿姆斯特丹的心脏地带的水坝广场,是阿姆斯特丹历史的发祥地,是荷兰最具盛名的广场。广场上的战争慰灵碑,为纪念在两次大战中牺牲者而建。大约在1270年渔夫们在这里建立起了村落,这就是阿姆斯特丹的雏形。经过多年,大坝广场虽然不再是地理或行政上的中心,却是城内最理想的娱乐中心。每年在广场上都会举行不同主题的嘉年华会。
阿姆斯特丹杜莎夫人蜡像馆(Madame Tussaud Scenerama)。
该蜡像馆是久负盛名的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在全世界开的第一家分店,每年都开设不同主题的蜡像展览,别具一格。杜莎夫人蜡像馆阿姆斯特丹分馆,每个蜡像造型都栩栩如生,其高度、身形、发型甚至疤痕、皱纹均一模一样,犹如真人活现眼前。为求完美,雕塑师要为大部分名人取样,仔细度量其身高及体形,并拍摄逾200幅照片作参考。蜡像的头发更是按照取样时取得的名人头发样本,寻找类似发质的真人头发,以手工一丝一丝植入蜡像。
马海丽吊桥(Magere Brug)。
该吊桥是阿姆斯特河上唯一的木桥。桥长80公尺以上,是一条中央可不断放开关闭的吊桥。刚开始这座吊桥被称为步行者专用的狭窄桥梁,然而在1772年,被改建为拓宽两倍的二重式吊桥。这桥的桥名有双重含义:马海丽是建筑师之名,而在荷兰语是瘦小的意思,事实上这座桥瘦长的线条正是它有趣的个性。当时有一对姐妹坚持让这座木吊桥建造在她们居处的附近,而她们的姓氏也正好叫做马海丽。入夜后的马海丽吊桥比白天更漂亮,桥上华彩闪耀,波声灯影似幻亦真,相当引人入胜。
红灯区(Red Light District)。
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位于老城区,离中央车站步行约15分钟左右。从中央火车站步行约十分钟即可到达市区中心的水坝广场。从广场以东,在Oudezijds Voorburgwal和O.Z.Achterburgwal两条运河的两岸,与运河相交的有六、七条街道,十几个街块,即是所谓的红灯区。
1644年荷兰航海家发现了新西兰,将荷兰推向了海洋霸权的巅峰,也使阿姆斯特丹一举成为当时欧洲最热闹的海运贸易站,也是当时欧洲最富裕的城市。过往穿梭的商船,载来了成千上万的海员到岸消费,于是,运河旁的酒吧开始林立,海员寻欢的声色场所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逐渐演变而成现在的红灯区。荷兰XX有鉴于此,立法将色情营业合法管理和抽税。
国立博物馆(Rijksmuseum Amsterdam)。
该馆是荷兰最大的博物馆,每年吸引了逾百万的观光者。它坐落在绿意融融的花园之中,建筑外观十分典雅,一楼有传统工艺品展出如陶瓷器、玻璃艺品及银器等颇为可观。二楼收藏绘画作品,中央画廊的“荣誉廊”除了林布兰,还有几位荷兰黄金时期的著名画家,如维梅尔、詹斯汀及法兰斯哈尔斯的作品都在这儿展示。国立博物馆被看作是阿姆斯特丹的地标,拥有着无可匹敌的荷兰艺术典藏,从早期的宗教工艺品到文艺鼎盛时期的大师杰作,应有尽有。
梵高美术馆(Van Gogh Museum)。
梵高于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布兰邦(Brabant)的一个基督教牧师的家庭。梵高曾经接承父志试着作一位牧师,然而这并不是他的圣召。他将生命最后的十年用在艺术及绘画上,完成了将近800幅作品。梵高美术馆收藏着展现梵高一生各个阶段心境的大约200幅油画和550幅素描。同时还一并展示了梵高给西奥的数百封信件以及由他的朋友和同伴挑选出来的作品。这些艺术瑰宝成为了整个美术馆珍品典藏的核心。美术馆内还展出其它著名印象派画如,莫内、高更等人的精彩作品。
安妮之家(Anne Frank House)。
坐落于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的安妮之家是一处隐匿之所。每年有超过50万的游客,会前往安妮之家参观。二次大战时纳粹占领荷兰,当时这个犹太小女孩和她的家人就藏身在这个小地方。就在此地,安妮法兰克写出闻名于世的《安妮日记》。日记的原稿作为安妮之家永远的典藏向公众展示。
阿姆斯特丹历史博物馆(Amsterdam Museum)。
该馆前身是修道院及孤儿院,1975年才改设成博物馆,20间展览室中收藏有阿姆斯特丹13世纪以来的绘画、模型、手稿等历史文物。其中圣灵西亚修道院回廊中展示为数众多从运河古老的宅第山形屋上间楣浮雕,丰富有趣。
性爱博物馆(Sex Museum)。
荷兰是个相当自由开放的社会,而随性、自由、宽容更是阿姆斯特丹的城市写照。该博物馆坐落在阿姆斯特丹中央车站前的喧嚣大道上,招摇的口号却隐藏在窄小的门面里,常令观光客们失之交臂。这是全欧唯一以色情为主题的博物馆。
喜力啤酒博物馆(Heineken Museum)。如果你是一位喜欢喝啤酒的人,该馆一定会吸引你。喜力啤酒博物馆1988年以前是生产啤酒的工厂,参观后可无限量畅饮啤酒,是一项颇受游客欢迎的行程。
国家音乐厅(The Royal Concertgebouwplein)。
每年在这里举办的音乐会超过800场,观众超过84万人,是世界上演出最频繁的音乐厅之一。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也被誉为世界十大交响乐团之一。在这座世界顶级的音乐厅中还可以免费欣赏音乐会,每年从9月到次年6月,每周三的12:30都会举办大约30分钟的免费音乐会。小厅通常是室内乐,大厅是即将公演的公开排练,如果你能看到大厅的演出,那将是世界著名指挥家指挥的顶级乐团的演出。国家音乐厅以绝佳的音响效果在世界音乐界和建筑界独树一帜,与维也纳金色大厅和波士顿音乐厅并称为全球音响效果最佳的三大音乐厅。
阿姆斯特丹王宫(Royal Palace Amsterdam)。
该王宫位于阿姆斯特丹,是荷兰王国的四座王宫之一,根据国会法案由贝娅特丽克丝女王使用。这座王宫在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兴建时是阿姆斯特丹的市政厅,1655年7月20日揭幕,后来成为路易·波拿巴的荷兰王宫。它位于阿姆斯特丹市中心水坝广场的西侧,正对着战争纪念碑,毗邻新教堂。这幢古典主义的王宫位于大坝上,是17世纪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共有13568棵树桩支撑着这座建筑。有人曾从中取出过一根,检测其承重能力,结果表明,整幢房屋毫无下陷的危险。这些地桩均为1648到1655年间打入地下的原件,是建筑史上的八大奇迹之一。
尼德兰航海博物馆(Netherlands Maritime Museum)。
该博物馆位于昔日雄伟的港口区奥斯顿堡。游客可能在这里参观到船只模型、老船的某个组件、船上使用的工具和机器以及具有历史价值的航海图和地球仪。来到这里之后,一定要参观联合东印度公司一艘帆船的复制品——“阿姆斯特丹”号,甲板上重现着昔日的海员生活。在这座海军旧库房里,珍藏着荷兰和阿姆斯特丹航运史上几乎所有的重要物品,在这儿可以全面地了解荷兰航海时代的各种知识。
伦勃朗故居(Rembrandt House)。当画家伦勃朗从莱顿搬出来之后(1631年),就与艺术品商人亨德里克·维伦布霍一起住在安东尼布雷大街。他在这里认识了他的妻子萨斯基维,他经常为她画像。1635年,伦勃朗夫妇搬到当时的富人区新多伦大街。4年后,伦勃朗在犹太人区购买了一幢豪华的房舍,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都在这里度过,并且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变得一贫如洗。1660年,他不得不把这幢房子卖掉。然后,他又搬回了罗泽恩运河畔,其债主拍卖了他的财产,所以伦勃朗的故居里的陈设都不是原件。不过,这里的家具仍出自他所生活的时代。现在,他所有的版画(250件)作品都陈列在这里,其中还有大量以阿姆斯特丹及其郊区为主题的蚀刻版画。
阿姆斯特丹修女院(Amsterdam Convent)。
荷兰人把阿姆斯特丹那些信仰天主教的修女称为“Hartjestad”。该修女院在1346年的城市大火灾中被毁,后重建。在41座房屋里,如今共有105位阿姆斯特丹妇女居住。一位神甫负责照顾这些孤独的妇女,并在HoutenHuys一幢黑色古老的建筑(1470)内管理教堂广告代理处。在英语唱诗班附近,有一个为纪念该修女及其前辈而立的小型青铜纪念碑。17世纪时,31号房屋与32号房屋一起被用作教堂。修女院内另有一条小巷可通过历史博物馆
中央火车站(Central Station)。该车站建筑在三个人工岛屿上,共有8687根柱子支撑,与莱克斯博物馆的外形相似——因为这两座建筑都是由教堂建筑师佩特鲁斯·库伯尔设计的。这幢由红色砖石修建的大型建筑,从奠基到竣工共用了8年时间。1889年10月15日,火车站正式启用,其建筑风格为荷兰新歌特式。火车站是这座城市的中心,每天有1400多趟的火车抵达或离开这里。从这里出发,人们可以乘“Thalys”号花5个小时抵达巴黎,也可以乘EC城际快车前往科隆。
唐人街(Chinatown)。
在这里,华人杂货行、书刊音像店、中国手工饰品店铺、中旅社办事处、中文学校、华人团体会馆、中餐馆、酒店、小吃店不是相依而立就是隔河相望。华人开店多以勤俭角度办事,前面开店,后面为制作间或仓库,显得有些拥挤。阿姆斯特丹的唐人街虽不像西方别的街道那样注重橱窗设计,色彩协调,讲究气魄,但金色的中文大字招牌,大红大绿油漆的门面,却组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图案,使侨胞们引以自豪。据1995年底城市人口普查,阿姆斯特丹及其周围的卫星城聚居着近3万华人、华侨,他们多来自香港、广东、X、浙江,也有的来自印尼、苏里南、新加坡等地。目前活跃在唐人街上的是年轻一代。老一代华侨差不多已退休。他们有的还不会讲当地语言,与下一代在思想上有不小距离,他们喜欢独居,有自己的住宅、庭院,过着富裕的小康生活,而年轻人则喜爱离开父母住公寓。每逢中国传统节日,华人、华侨就会在唐人街的华人组织总部或中文学校欢聚一堂,组织的活动形式颇具中国色彩。
莱克斯博物馆(Lakes Museum)。该馆经过长达9年的修建,于1885年落成,这里可谓是王国的宝藏。第一层陈列的是一些关于国家成立、远洋航行、战争以及奥拉宁人的介绍和这些内容有关的珍贵历史资料。其他各层(共13个展厅)的展品均为17世纪的荷兰绘画,无论其数量还是内容都堪称荷兰博物馆之最。这些藏品最早可以追溯到荷兰第一个国王路易·拿破仑。
库勒慕勒美术馆(Kroller Muller Museum)。
该美术馆因珍藏大量的凡高作品而闻名世界。1908至1929年间,库勒慕勒美术馆的创办人—海伦·库勒慕勒夫人,收集了将近三百件凡高之作品,其中包含八十七件油画作品与将近两百件素描。除了凡高的作品外,库勒慕勒美术馆同时也珍藏许多世界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例如塞拉、毕加索、孟德律昂等等。长期展览的艺术作品包括20世纪的作品、当代艺术与回顾作品。库勒慕勒美术馆另一个著名的特色就是拥有全欧洲最大的雕塑公园。不同于一般的陈列方式,各式各样的雕塑作品都是散列于各个公园角落,每个作品并不只是呈现雕塑作品本身的概念,而是雕塑作品与周遭自然环境所共同创造意境、与欲传达的意念。
酒吧和咖啡馆(Bars and Cafes)。
酒吧是荷兰人夜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荷兰的上班族们下班后呼朋唤友去酒吧和咖啡馆聊天,互相交换工作上的意见,交流感情。体验阿姆斯特丹的夜晚,应该就去酒吧坐坐。而咖啡馆更是分布在阿姆斯特丹的大街小巷。棕色咖啡馆(Brown Cafes)因为随着岁月的流逝,墙壁和天花板都已经泛黄,在这里游客可以重温阿姆斯特丹的历史;富丽咖啡馆(Grand Cafes)则是和棕色咖啡馆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这类咖啡馆设计时髦,有着相当好的国际性氛围。在莱兹广场(Leidenplein),伦勃朗广场(Rembrandplein),达姆广场后面的Spui,Spuistraat和约丹区(Jordan)均有许多特色酒吧和咖啡店。
大麻馆(Coffee Shop)。在阿姆斯特丹,看见Coffee Shop字样的可别以为是咖啡店,这里是贩卖大麻的大麻馆。在荷兰,XX把大麻归纳为软毒品(soft drugs),可卡因,海洛因等则是硬毒品(hard drugs)。XX对前一种采取包容态度,可限量出售,贩卖后者则犯法,大麻馆也都帖上“禁止硬毒品”的标签。
赌场(Casino)。
荷兰人思想开放,在大多数国家明令禁止的吸毒。嫖娼在荷兰都是合法的,赌博也不例外。荷兰人的观点就是,这些人类陋习既然无法杜绝,不如立法,将其纳入正规化的管理,不但可以减少犯罪还可以增加税收。在荷兰两个赌钱地方是荷兰阿姆斯特丹娱乐场(Holland Casino Amsterdam)和荷兰史基普机场娱乐场(Holland Casino Schiphol Airport)。

库肯霍夫公园(Keukenhof)。库肯霍夫在荷兰文中是“厨房花园”的意思,它的名字是由“Keuken”(厨房)与“Hof”(花园)两个词组合而成的。因为在15世纪时,库肯霍夫公园所处的位置是一位女伯爵的狩猎场所,当时女伯爵经常去那里狩猎,并在后院种植了蔬菜、香草等用于烹调的植物,库肯霍夫便由此得名。该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郁金香公园,占地28公顷,数百种郁金香争奇斗艳,美轮美奂,人间仙境。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位于荷兰的库肯霍夫公园便是以郁金香闻名于世的。公园内郁金香的品种、数量、质量以及布置手法堪称世界之最,是任何公园和园艺博览会所不能比拟的。除了室外缤纷绚丽的花海,展览馆内也有各种各样的花展、花卉栽培的示范活动,以及绘画和摄影的展示。另外,主题花园的设计,更是园艺爱好者规划自家花园的灵感来源。当然也有特别为儿童设计的探险之旅、花园迷宫、牧场等活动。除了花卉之外,公园内还放养了30余种鸟类和小动物,水池中有天鹅在悠然游弋,草坪上有孔雀在轻盈漫步,树丛间有松鼠在欢快跳跃。此外,各种主题花园、展览馆内的多种花卉展览以及花卉栽培示范活动也吸引了众多的游人。还有特别为儿童设计的探险之旅、花园迷宫、牧场等令孩子们流连忘返。
桑斯安斯风车村(Zaanse Schans)。桑斯安斯是荷兰西北的北荷兰省赞代克市附近的一个小村庄,该村落有着“荷兰风车博物馆”美誉,收罗保存完好的荷兰古式风车和房屋,荷兰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从阿姆斯特丹往北15公里,便可看到Zaandam区的风车朝气蓬勃地转动著。桑斯安斯对观光客来说是一个开放空间式的博物馆,但对于17、18世纪的荷兰人而言,却是生活与工作的场所。250年前,在这片狭小的土地上,矗立着800多座风车。它们承担着各种工业任务。在五座风车中,有三座向游人开放。在这里可以看到荷兰人如何利用风车产生动力,碾磨制造颜料的木材。这里还有各式各样的小博物馆,例如乳酪工厂、蕾丝手工艺品店、木鞋工厂等等,相当有趣。桑斯安斯也是个骑单车旅游的好去处,游客可以沿著桑河绕行,既不会迷路,还可以一边欣赏田园风光。
爱士曼鲜花拍卖市场(Bloemenveiling Aalsmeer)。荷兰是全世界最大的植物、鲜花、球茎花出口国及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在爱士曼这个全世界最大的花卉拍卖市场,相当于一百二十五个足球场面积的场地中,有产品质量检验处、冷藏库、存放库、拍卖厅、发货厅。旅客可以籍由一条架高的参观长廊往下俯瞰这些有条不紊的活动,其中最吸引人目光的应该是供交易使用的十三个电子拍卖大钟和脚下像工蜂般勤快穿梭的工作人员与载花推车。清晨六点半,买卖商人在专用的席位通过电子讯息显示公开进行每笔交易,而一旦完成每笔交易(都是现金交易),包装、运载、通关、检疫一气呵成。这里的人最引以为傲的事莫过于每天清晨从爱士曼鲜花拍卖市场售出的鲜花和植物,当天晚上或第二天便会出现在欧美、加拿大及其他世界各地的花店中。
阿姆斯特丹号(Amsterdam)。
阿姆斯特丹人在XX的资助下,花了数年时间仿造了这艘“阿姆斯特丹”号,它是16世纪末用于与远东进行贸易的大型帆船之一,这些船被称为“东印度舵手”。这些大船飘洋过海,从印度、锡兰、中国、暹罗、日本和印度尼西亚运回大量商品,在阿姆斯特丹港口每年要举行四次拍卖会。由于商船可能会遭受台风或海盗的侵袭,因此每艘船都重得像战舰一样。新的“阿姆斯特丹”号是当年一艘东印度舵手的仿造品,原船于1749年在英格兰海岸线附近遭受侵扰而沉没。复制品现停放于荷兰航海博物馆特殊的码头内,在真甲板上可见到打捞起来的原船残骸。
阿提斯动物园(Artis Zoo)。
阿提斯动物园建于1838年,旨在阐述动物与自然、动物与人类关系,当时的一些建筑成为欧洲动物园最流行的模式。目前这里有900多种动物,排列成一条动物王国的长廊。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动物学博物馆在阿提斯设有展览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建园初期,普及科学知识和因势利导实施教育是那个时代建成的动物园的一大特点。近1300万件标本与实物向游人展示了生命的奥秘以及动物学的研究历史。大量的化石、模型、图片与影像资料向游人展示了地球自然环境的形成和生命的演化过程。
案例和启示
作为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荷兰阿姆斯特丹辛格运河带切实地完成了自己本身的工程水利功能,它还被赋予了自然和历史的观赏价值,成为了阿姆斯特丹独特的景点。阿姆斯特丹运河建设的成功经验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一、发挥XX在城市规划上的指导协调作用。
阿姆斯特丹运河的建造得益于市XX的统筹规划,体现了XX在城市规划方面的智慧。早在16、17世纪,阿姆斯特丹开始沿着市中心的辛格河,依次开发了绅士运河、皇帝运河和王子运河。到现代,荷兰形成了XX主导的系统化空间规划体系,其各级XX都要对所管辖的区域进行空间规划,规划一般由相应层级的XX部门制定,交付议会审议通过,具有法律定位。2008年4月,阿姆斯特丹开始2040年的城市远景规划制定行动,历时三年,2010年审批通过。远景规划形成了以下主要目标:扩展都市区,建设新的住宅区,完善区域公共交通体系,使城市生活与公共空间、绿地和水域亲近,鼓励多样化的商务活动,建设空港和海港,可持续且能适应气候变化和抵御洪水的城市等(朱源、任景明,2014:43)。运河城市水系的多功能性与系统性,决定了城市河流涉及市政、规划、土地、园林、水利、环保、交通、旅游、农业水产等多方面。城市水系的多功能性,注定要求强化部门管理的协同性。首先,城市中供水、排水、污水、节水以及与之相关的道路建设、园林景观建设等环节,不可能都纳入到一个部门来管理,而失去相互制约,这样有可能造成巨大的决策错误或者单一机械的治理方案。其次,我们必须系统地全面地来整合这些功能,统一进行规划,统一落实责任,要从多功能、复合性来制订规划和治理方案,分部门实施与管理。最后,要设立科学评价体系,合理评估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性,形成整体优化效果。河流治理与开发涉及很多部门,需要部门配合,区域联动,要有效的现代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形成规划、土地、环保、环卫、绿化、水利、市政、沿岸开发等多部门联动合作。除依靠行政手段外,更需要科学研究、市场化运作、公众参与、信息共享等来支撑。
二、采取有效管理措施最大程度保持原有运河的水利工程功能。
完善运河功能是运河城市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阿姆斯特丹的水利工程不仅强调修建围堤、海堤、水坝、泄洪之类的防洪排涝系统,其XX及水利工程师也十分注重水利管理,没有悉心管理,水利工程则不会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管理水利工程是一项系统的工作,荷兰XX已在全国建立了水量调度和水情预报中心,地方与地方之间,地方与中央之间,各流域之间,农、林、地质、交通、城建和气象部门之间的全面协调,形成了全国一个各方面覆盖且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系统。荷兰在水利研究、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研究水平非常高,值得我国学习。中国国内有许多运河,有的历经千年,由于缺乏有效的统一水利管理,河道几经变化,在交通、运输、防洪、排涝、灌溉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减弱。雨季来临,城市很容易发生内涝。我们可以学习阿姆斯特丹的运河治理经验,加大了运河集中整治力度,加固整修河堤,建设抽水机站,使得城市内部免收内涝之害,保证沿运地区的稻米种植、以及航道通航能力。
三、尽量保持运河以及沿岸历史文化古迹的“原汁原味”。
阿姆斯特丹XX在保护遗产有着自己的原则和理念,即将运河遗产完整地保留下来,不轻易对城市布局进行修整。同时,XX颁布相关法令,对运河遗产进行保护,其中包括文化遗产条例、住房条例、空间规划条例等。这些法令条例大部分都是针对保护运河沿岸建筑,要求不得轻易整改房屋建筑,包括其外形。从2006年开始,阿姆斯特丹市就着手为17世纪辛格运河环形区域积极争取世界遗产的地位。为了坚持世界遗产的真实性,放弃了重建运河带内古塔的修建计划,而且为了全方面地保护整个运河城市体系,拒绝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将运河带内一条不美观的街道剔除在外的要求。最终确定下来的城市运河保护范围起自绅士运河内侧一个街区,包括绅士运河、皇帝运河、王子运河外侧一个街区,并包含运河之间的街道和建筑。阿姆斯特丹运河两岸的建筑还有一个有趣的特点,就是住房东倒西歪。市XX并没有拆掉这些建筑,而是对旧房子进行修复,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他们认为拆掉这些建筑就意味着拆掉了历史,拆掉了文化,拆掉了艺术。这对国内运河城市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过去几十年,中国人在城建过程中,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遗迹弃之如履,这类例子比比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异地重建再好只是建筑,原地保护的才是文物。我们在古城建筑、街景的整体改造时,要注意保护文物周围的历史性环境,改造古城区内的街景,保持整体的和谐。在保持建筑风貌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持原住民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小心改造地下管网,翻修整治小街巷,在古城街巷逐步实施水、气、强弱电等管道改造工程。保持老城区居民生活方式,提升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运河城市应该保护水面,还河流以空间。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对城市水的出路有很好的考虑和安排。尽可能地保留城市内原有的河流、湖泊、洼地及排水通路。不得任意填埋和淤塞。在城市河道断面形态规划设计上,既要注重河流防洪排水的功能要求,又要体现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的要求,增加人们良好的亲水感和视觉的美感。
四、挖掘运河沿线故居内涵、开发与运河相关的文化活动。
阿姆斯特丹市XX还对运河沿岸的名人名园进行修复,吸引游客。比如最古老的木屋、安妮之家等。阿姆斯特丹XX为了宣传运河带,创立各式各样的大型活动来吸引国内外游客,如运河音乐节、阿姆斯特丹水上灯光节。王子运河水上音乐会于每年8月中在王子运河举行,是荷兰最大的音乐节。阿姆斯特丹水上灯光节是著名的欧洲五大灯光节之一。灯光节既有陆上展览,又有独特的水上展览。这一点对国内古运河城市也有借鉴意义。中国的大运河沿线人文历史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在古运河沿岸,名胜古迹众多。我们可以采取相似的做法,对古城文物古迹、名人故居、名人名园、古树名木、特色街巷,通过标牌、立碑等方法对其历史史实、文化特点和审美价值进行诠释,增强历史文化的可读性,唤起市民对古城历史的记忆,增强了外地游客对古城历史的认同感。同时,我们也可以开发历史建筑的利用价值,适当经营文化产品、艺术设计,成为富有特色的中高档享受型服务设施。通过改善公共空间环境,重新铺装道路,老字号商家店铺可以焕发光彩,既保留了古风古韵,又提升了经营品位。第三、城市河流的治理要结合城市景观规划,以水造景,把水景观融入城市景观,充分考虑城市河流沿岸居民和游人的活动需求及环境感受,以“绿”和“水”作为空间基质,构成景观开敞的亲水性人文活动空间,为市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富有情趣的水边环境。最后在开发新旅游城市和景点时,可以参考阿姆斯特丹旅游的宣传模式。利用文化活动吸引游客。比如国内扬州烟花三月旅游节,金湖荷花节、盱眙龙虾节、青岛啤酒节、傣族泼水节、潍坊风筝节以及各城市的音乐节都是有效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方法。
五、提倡绿色环保生活,减少环境污染。
阿姆斯特丹在上世纪80年代前,由于汽车数量迅速增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XX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开始着手解决骑行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加宽自行车道,并用红色柏油碎石铺设,提高辨识度,划定新的自行车专用道等。XX的措施收效明显,阿姆斯特丹形成了成熟完善的自行车系统。推广自行车的使用减少了机动交通基础设施维护开支,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量,提高了旅游发展效益和人民身体健康效益。“自行车文化”已成为阿姆斯特丹这座城市的标签,这种绿色出行方式十分值得我国学习。我国近年来雾霾天气频繁出现,给群众生活带来一系列困扰,这和阿姆斯特丹上世纪80年代的情况相似。各地XX在治理交通污染减少雾霾时,借鉴阿姆斯特丹的“自行车文化”。近两年来,共享单车的崛起迅速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我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骑自行车来完成短距离路程。此外,国内运河城市可以在城市外围构建绿色屏障,营造绿肺系统,在沿路、滨河、环城构建风光带。让百姓出门300-500米就有绿地和休闲空间,每一条河边都有步行林荫小道,让城市每个片区真正成为市民的小游园。
六、对旅游资源采取保护性开发,避免过度旅游。
阿姆斯特丹XX面对过度旅游问题,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如限制新酒店的建造、将邮轮停泊港口移出城市中心、减少开往市中心的车辆、公车禁停博物馆广场车站、禁止城市历史最悠久的地区开设只面向游客开放的商店、部分景点已开始鼓励网上购票以及限定游客的入门时间、大力推广阿姆斯特丹东边及周边城市的旅游路线以分散客流量。该市也正吸引游客在夏季高峰之外的时间来访,如在运河旁推出冬季圣诞节装饰。其中实行效力最大的是与Airbnb签署的协议,将阿姆斯特丹地区的房产出租时间由每年60天降至30天,并向房东收取额外的旅游税。以上对我国运河城市旅游开发都有着重要的启示。过度旅游会一方面会增加生态环境负担,令当地人丧失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还会威胁经济发展。国内景点此类案例不胜枚举。比如从云南旅游来看,开发商过度重视地产效益,地产开发程度偏重,与旅游资源及旅游产业的结合偏废,使得云南旅游地产陷入僵局。此外我国多数旅游景点管理体系不够健全,且执行管理能力不到位,很多景点接受的客流量都超出了承受范围。在“五一”、“国庆”、“中秋”、“元旦”等假日期间,大部分景区都处在超负荷阶段。景区内人满为患,景区环境出现一定程度的破坏,旅游质量也下降。有许多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景都遭受了程度不一的破坏。我国XX应学习阿姆斯特丹XX,制定有效政策,遏制景点过度开发,过度旅游,并且要求游客、景点管理人员和商家贯彻执行。
七、扩大与国内外运河名城的合作交流。
千百年来,世界运河城市在保护、开发、建设运河与城市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将吸收世界运河名城注重保护运河与城市历史文化的经验,把国内各运河城市建设成为在世界有一定知名度的历史名城。我们将学习世界运河名城加大运河开发利用、提升运河功能的方法,利用大运河的资源来更好地发展城市。我们将借鉴世界运河名城注重打造古朴风貌与现代特色相和谐的做法,建设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国内运河城市应扩大与国内外运河名城的合作交流。比如国内江苏省扬州市定期举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及运河名城市长论坛,与世界运河城市共同探讨运河保护利用与城市特色打造、运河开发与城市发展、城市建设与运河生态保护等话题,推动运河城市及其文化的发展。另外国内运河城市应该建立与运河城市定期合作交流机制,加强沟通,并愿意与世界各地各运河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建立定期互访交流机制和信息交流平台。我们应该倡导世界运河城市成立世界运河城市联盟,制定世界运河保护规范、标准和评价体系,倡导、督促世界运河的保护与开发。并通过定期交流、建立联盟网站、编印联盟刊物等形式,推进运河名城的交往合作与共同发展。一个典范就是“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的成立(英文译名:World Historic and Cultural Canal Cities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缩写为WCCO),该组织与2009年成立,目前组织住所和秘书处设在中国江苏省扬州市。是由世界各国运河城市和相关经济文化机构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其宗旨是:以运河为纽带,促进运河城市间经济文化交流,共享发展经验,推动互利合作,促进运河城市共同发展和繁荣。成立九年以来,该组织致力于共同探讨运河遗产保护利用之道,寻找运河文化促进城市发展之路,致力于推动世界运河城市增进友谊、加强合作、共同进步,已逐步成长为一家规范化、国际化、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间城市交流合作机构。截止2018年4月,该组织拥有来自国内外106名会员,有力地推动了国内外运河城市之间的交流。
八、加快城市旅游信息一体化建设。
阿姆斯特丹的信息化建设非常的成功。游客可以直接登录到该市的旅游信息网(www.amsterdam.info),主页面左上角有和旅游相关的十个主题的菜单,分别是旅游景点介绍、博物馆信息、住宿安排、宾馆介绍、餐厅介绍、交通信息、夜生活安排、节日活动、购物以及市区游览。游客点击进入后可以看到相关内容介绍,还提供了各个景区网页的链接。对于游客重点关注的住宿、餐饮和票务,该信息网站提供不仅提供了具体介绍,还提供网上直接预订的服务。值得一提的是该网站提供了英语、荷兰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法语、俄语、中文等七种语言服务,网站比较国际化。另外该网站一直都是在维护当中,所有的信息都是最新的。游客只要登录这一个网站就可以搜索到与旅游相关的所有的信息,可以根据网站信息定制个性化的旅游服务,节省大量用来搜索信息的时间和精力。阿姆斯特丹市这种旅游信息一体化提供方式值得我们国内旅游城市学习。我国旅游景区的信息化主要存在方面的问题。第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差。很多旅游景点甚至都没有自己独立的域名,只是在各类网站上链接了几个网页,只有最简单的景区介绍、图片等,不具备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的条件。第二、信息化维护能力差,景点网站内容跟新滞后。游客无法及时获悉景点的最新信息、无法与景区在网上进行交流。第三、缺乏电子商务功能。随着旅游大众化、出行散客化的趋势,游客往往在出行前在网络媒体上收集信息。而国内大部分景区都没有建立起商务功能,基本的网上预订都没有实现。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旅游企业管理者对旅游信息化认识不足,各级领导知识结构缺乏,对运营团队人才重视程度不够,各个景区区域意识过强等。为了适应互联网经济时代的要求,中国的旅游景区应该加大信息化建设。金翱迪(2015)认为旅游景区的信息化是指以云计算、基于位置的技术、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在旅游景区内构建起自动办公系统、监控系统、信息门户网站、电子检门票系统、电子导游系统、资源管理系统等,将信息技术与景区的管理、保护、发展、服务等工作紧密联系,既给游客提供了随时随地的便捷服务,又促进了景区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景区信息化系统的组成通常有六个部分:(1)电子门票,不同于传统的纸质门票,电子门票采用条形码、IC卡等新介质,采用计算机、验票机等智能设备取代人工检票,既能节省人力,又可以减少人为失误导致的漏票、逃票,同时实现对客流量等信息的收集与管理;(2)电子导游服务系统,即通过电子导游设备为旅客介绍景点情况,通常具有多国语言以供选择,因此一部电子导游讲解器可以满足不同国家游客的需求,相较于人工导游,效率和方便性都具有绝对的优势;(3)多媒体信息终端系统,也就是常见的触摸屏查询系统,只需要游客点击相应的选项,可以方便快捷的获得所需信息;(4)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它承担了网络支付、网络宣传、客户关系管理等一系列工作,通过这个平台,能够实现景区门票信息、餐饮、酒店、旅游线路等一条龙的查询和预定;(5)保安监控与调度指挥系统,借助计算机与监控软件、以摄像头为介质、在大屏幕对现场情况进行实时显示,在发生紧急事件的情况下,能及时发现、指挥以及疏散人群,最大程度保障了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6)计算机网络系统,它是信息化平台的中枢传输系统,以光缆为介质,相关的操作系统进行支持,建立起一个稳定、高效的网络平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已经离不开网络和信息科技。旅游景区的信息化建设是旅游业发展的最终方向和根本方法。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