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目前,中国国内商业银行负债比率仍居高不下。而按照2017的业绩来看非正常贷款比率已分别超过了1.74%。同时小企业主体的企业欠款比率也较高,中小企业主体无法及时履行义务,经常拖欠或者违约。仅在2018年上半年,全国就登记了二十余起债务违约案件,金额达到了170多亿元人民币。2014年第一次发生债券违约事件从那时起至现在,全国债券市场上共一百零五家市场主体所发布的二百四十二只债务违约,涉嫌违约的债务主体已达到了1945亿元。不良资产的巨大覆盖力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商业信用风险的长期影响也导致了金融贬值,这种趋势势在必行。企业不良资产证券化机制已经成为经济研究的重大课题,亟需为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从招商银行资产证券化的不良产品出发,运用文献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考察了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产品不良的状况以及招商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实际状况,总结了相关经验,并指出资金流动性、信用风险、业务发展机制方面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其他商业银行可根据实际业务需要进行采纳从而化解金融风险。

 关键词:招商银行;资产证券化;金融风险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X开始早期的资产处置以解决储蓄和贷款不协调,将长期应付贷款打包,然后一些公司为出售的贷款融资,并出行相关的循环证券。资产证券化方式在X一定程度上可以分为两种,资产支持证券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随着证券化的推进,重要机构特殊目的机构开始出现,随后逐渐发展为现在的形式。

由于我国早期金融水平较为落后,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崛起相对较晚。于2005年有几家银行才开始推出相应的证券,2008年的资产证券化因引发次贷危机而被耽搁,由于其流动性、保守性等原因被禁止到2012年,但在2014年它真正再次开启了资产证券化业务,从此此项业务才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开始,到2017年中国试图开启不良资产担保的业务。二零一四年第一次发生债券违约事件从那时起至现在,全国债券市场上共一百零五家市场主体所发布的二百四十二只债务违约,涉嫌违约的债务主体已达到了一千九百四十五亿元。不良资产的巨大覆盖力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商业信用风险的长期影响也导致了金融贬值,这种趋势势在必行。但不良资产证券化自2016年重新启动以来,如中国银行的“中誉一期”招商银行的“和萃一期”、江苏银行的“苏誉一期”等,各大商业银行相继试点也不断推进了该进程。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原则上,我国目前对于不良贷款证券化领域的研究成果相对落后,既未能形成完备的理论架构,也缺少理论支撑与技术创新,特别是与欧美等先进国家的金融市场比较。本文研究了当前相关证券化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基本原则,并探讨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优势和缺陷。通过对“和萃三期”项目的研究,本文总结了该项目的特点,其他商业银行可根据实际业务需要进行采纳从而化解金融风险。

2.意义

我们将不良资产转换为证券的做法只是试验性的,缺乏经验,本文的研究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是通过综合和分析来进行的。由于非生产性零售贷款不能根据条例成批转让,成功发行零售类不良贷款(ABS)为银行遵守监管要求和提供大规模开放式非生产性贷款开辟了渠道。因此通过对”和萃三期”等工程项目的研究,本文总结了该项目的优点,值得对同类型商业银行进一步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理论支撑与参考价值。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本节主要介绍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相关背景与研究意义,以便为之后的问题分析做好铺垫。

第二章为概述部分,主要介绍了的不良资产证券化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相关文献。

第三章就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制度和招商银行的资产证券化现状展开介绍。

第四章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主要剖析,主要从资金流动性、信用风险、业务发展机制及定价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五章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四)研究方法与拟创新之处

  1.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阅读国内外文献会为论文打好理论基础与论文思路。通过对文献的借阅、研究,和总结人们对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的认识和对科学的理解,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运用案例分析法、归纳法,从资金流动性、信用发展机制、资金流动性发面及定价方面分析并总结出的招商银行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他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案例,全面掌握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

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对某一项较为典型或者说较为有影响力的例子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本文则是以招商银行为案例对此探究。首先熟悉了商业银行在资产证券化等各领域的基本情况,招商银行既是我国境内外首家全部为企业所持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全国首家改革试点商业银行,通过对其资产证券化问题的研究分析总结出存在的机遇与挑战,以提出不良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创新之处

通过文献总结表明,由于中国资产证券化起步得比较晚,中国的资产证券化行业在真正意义上发展时期很短;所以,数据缺失也是造成相关研究不足的主要因素。

(1)随着数据充实度越来越高。以往文献研究对商业银行都是整体研究,而本文的创新点则是以某一银行为样本加以剖析处理。

(2)就当前我国在资产证券化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二零零八年停摆前的情况,重点分析了其理论、交易方式和风险防范,并未对2016年或一六年之后的重启情形做出具体剖析。本章将着重研究对中国自二零一六年再次修复资产证券化制度后的交易架构与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以发掘新产品缺陷并提供投资策略建议等。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一)不良资产证券化理论基础

  1.现金流分析理论

分析基础负债的预测未来现金流收益率,是资产证券化的关键。因为证券化负债需要在未来能够形成预测的固定资金流,而资金流的价格就决定着基本资产支持证券的价格。因为所有的未来成本,任何级别的基本有价证券的本金和利率支付方式都取决于基础资产的未来现金流。因此一般资本评估可选择未来现金流计算法,通过预计未来基础资产所能够利用的资本数量及其所能够回收的时间节点,根据相应的贴现率折算,从而计算出固定资产的现值;也可选择相对估值法,选择一个主要基础资本种类、数额、年限等和目标资本池价值差不多的加以对比,从而确认该资产池的价格。

2.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在企业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设计中,另一方面,在开始设立基本资产池的时期,往往会设定一些准则,通常是根据固定资产在未来价值可以形成稳定现金流的准则,甄选符合要求的能够实现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而后在这些基准之上,再通过不相关与劣性的匹配实现基础资产整合,以转换财务风险。即要尽可能地选择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原始债务,使得基础资产适当地离散,以减少与这些负债在未来价值上出现正相关性变动的可能性,并且通过在组合中合理匹配质量差异大的基础资产,以优良资产带动低劣负债,从而提升基础资产的整体处置效能。另一方面在实行股票定价的时候,综合考量基础资产的风险程度、未来市场收益率的可能变化,和与投资人所预期的风险收益率比等做出合理价格。

(二)资产证券化相关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

Yanni Wang,Xin Jin,Zichen Wang(2020)系统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信用资产证券化的状况、发展的需求与效益,及其所面临的风险、问题与挑战。并给出了具体的策略与举措,以进一步完善中国直接融资市场的短板,并推动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市场一体化,创造良好的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1]。Omneya Abdelsalam,Marwa Elnahass,Habib Ahmed,Julian Williams(2020)还考虑了资产证券化对双重银行制度中商业银行绩效和金融机构稳定性的影响[2]。通过比对二十一个国家的国际商业银行中的独特样本,表明参与资产证券化的国际商业银行通常经营风险更高,且财务稳定性更低[3]。

 2.国内文献

雷萧宁(2021)总结了资产证券化的有关文献、理论知识以及在互联网金融有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史、发展状况,以及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与网络金融资产证券化关系的探讨[4]。吴曼璐(2021)通过分析市场在基础资产、交易结构,以及投资风险等方面所出现的不同,以此指出了当前企业的固定资产证券化业务蓬勃发展方向[5]。高宇幔(2021)从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与对企业盈利水平负面影响二个维度开展,综合了境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分析了国内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状况[6]。雷萧宁(2021)则证明了中国蓬勃发展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将会负方向地负面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杜邦分析法,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得出资产证券化制度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平均收益率有负向影响、对净资产周转速率和权益乘数有正面影响,并剖析了可能的五种因素:缺乏市场经验、没有建立健全的经营发展制度、高质量的基础资本、没有形成大规模效应、流通市场还不成熟。敬志勇,以赵蓉(2021)为招商银行的具体例子,阐述了其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过程和特征,并进行时间序列回归分析提出了资产证券化行业的发展负向影响了招商银行收益水平,对中国商业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方向提出了针对性的引导建议[7]。安丛梅教授(2020)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了中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8]。该文从更微观的层次,对资产证券化服务的效果做出了实验解析[9];从政策和发起人的视角,分别给出了中国资产证券化行业未来的发展战略[10]。与王晓,李佳(2020)在研究资产证券化的企业的微观效果中,本文对样本银行的相关数据与指标进行了因子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信贷资产证券化行业的微观效果,对样本银行而言表现在安全、流动性与收益性三重要方面[11]。但就银行业的总体而言,信用风险却并不会因此降低,所以安全性效应也亟待改善。

 3.文献述评

到2012年,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开端。国内外资产安全的增长时间略有不同,但所有这些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这一问题[12]。商业银行是否通过为不良资产的证券化融资而增加了流动性,主要是在以下领域;将资产负债表中包含的不良资产从表外转移到表外,从而降低流动性风险,提高资本充足率;断开未履行的资产,是否会再生未履行的债权。虽然非履约资产的证券化可以转移风险,但分散与它们相关的风险是无法消除的,因为非履约资产总是存在的,而只是试图利用证券化转移风险价值,风险仍然从整个经济体系的角度来看[13]。

三、招商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总体发展情况

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进程从2006年开始起步,由东方和信达二个资产管理企业和建行合作推出了不良的资产证券化产品。2006年至2008年不良资产化进程在各方面和流程在一直被推进,中国也在不断去尝试开发该进程但2008年因不可抗力暂停业务[14]。不可抗力出现后,我国金融行业发展也因为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暂时搁置而经济发展压力增大。但2016年后我国在此方面的业务总结经验并经过整合再一次崛起[15]。如表3.1中显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逐年上升且幅度较大,同时不良贷款率也逐年攀升,商业银行所受资金的回笼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ab82d771dd87d5c9fa5ed6623233bad3

如图3.1所示,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组成类别来看,次级类、可疑类及损失类贷款逐年攀升,2020年次级类则达到10139亿元。次级类与可疑类贷款上升趋势较快,且未出现下降的信号,从零六到二零增长速度高达1.83倍。综合来看,2018到2020年虽然商业银行次级类贷款增速明显上升,到2020年商业银行次级贷款基本与商业银行可疑贷款持平[16]。损失类贷款稳年缓慢增长,企业损失级信贷上升强烈,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整个体量还没有形成重大提升,且各类企业间仍然存在者很大的流动性风险。

图3.1不良贷款组成类别

43efe490b76e12dbc2618df7961a0188  (二)招商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

招商银行”和萃三期”的交易架构主要是以抵押信贷债务结构为基础形式,是由招商银行负责通过与华润信托合作设立特殊目的信托,对未来变现的信贷实施整合分级、委派托付、承销上市等几个环节,联合组建而形成的运营模型。通过由负债管理企业设立特殊数目的信托人将各种负债打包组合,把各种负债能给的现金流归成某种证券产品的收益率后再出售给个人投资者的方法,将不确定变为了确定性,既将非法资产盘活,又给了个人投资者积极参与的机会[17]。但目前在中国并未有值得信任的评估组织,对不良资产涉事中小企业全凭资管有限公司的尽职调查报告,一旦评价不正确可能会对投资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18]。如表3.2所示,招商银行和萃项目一经开始资产池初始总额达到近二十五万,未偿本息余额总额为236235.85万元,说明该项目的再次崛起适当分担了金融压力并受到市场的欢迎。

933c2b903627b9391d2bb575294cafdb

如表3.3所示,此次的信托业务资产,大部分是由招商银行通过对公服务所形成的中小银行不良贷款负债,不良信用主体分为次级类信用、可疑类信用和经济损失类信用,从招商银行不良贷款组成类别来看,贷款笔数为210笔,次级类数额占比为87.71%,远远超过可疑类与损失类。具体情况如表3.3所示:

502141ede44268e760a5d55d92c5a175

 四、招商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

  (一)对资金流动性仍产生不利影响

  1.参与主体受限

当前,由于我国的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在银行间市场发售与流通,没有完全开放致使其项目参与者数量受到一定限制。投资人大多聚集在商业银行和证券等机构,个别投资人无法介入此类项目,这就意味着此类投资者无法参与进来会直接造成不良资产交易量少,流动性不足[19]。与此同时,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不良资产支持证券都是在银行间交易市场发售和流通的,投资者相对于国外来说比较单一,投资方式也因此受限。但外部个人投资人无法加入其中作为投资人,使中国银行与市场和证券交易隔离,削弱流动性[20]。

 2.加剧期限错配

通常情况下,招商银行客户的平均储蓄期限较短,往往为一至三年;但由于招商银行所开展的信贷经营期限一般较长且往往是在十年以上,这就产生了一种问题,期限错配问题,即资产端期限和资产端期限并不相符,主要体现为“短存长贷”。招商银行为了拥有更多的流动性强的资金去放贷,就进行了NPAS,这样可以使现金流不稳定、流动性较低的不良资产被转换为现金流稳定、流动性高的良好资产,但与此同时这就导致了它的期限错配,加剧了到期不匹配的风险[21]。

信贷收回率和收回时机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统一信用和中债信用在综合评价了负债池的资金流收回状况之后,也参考了招标银行业务历史信用卡及个人消费类不良信贷的收回状况,在综合考量负面影响负债回报的要素后,再针对外部环境和负债池特点做出了调整。由于该项目资产池所涉及的负债量巨大,且没有担保人和抵押物方,其现实收回贷款额度受债务人的主观因素负面影响很大,并且对资产池的实际经济资金流收回后果还需要依赖信贷服务部门的催收力量、以及催收时限的影响,并且由于宏观状况的不确定因素也会直接影响到现实的收回状况,所以对资产池不良贷款的现实回收率以及收回时限都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如果资产池的现实收回能力发生了问题,就可能会使得项目投资人的利息支付产生了障碍,从而导致项目融资风险[22]。

表4.1招商银行短中长期贷款占比

2dc23b1d7dd84934aa61e22b600005c1

通过对比表4.1的数据可以发现2016年到2020年招商银行的短期贷款占比始终小于中长期贷款占比,并且在2018年两个比值的最大差距将近15%。2018年以后短期贷款占比与中长期贷款占比差距逐步减小,在2020年两者之间的比例比率已经相当接近,这也表明了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整体的经济形式下行,导致银行的中长期贷款不能收回将导致招商银行发生流动性风险[23]。极低的换手率表明其投资者并不太接受此类投资方案,而近年来一级市也发展的很快,但流动性不足,整个投资市场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泡沫;分散来看主要是由于市场没有形成正确的交易氛围、市场规模较小无处施展,与融资期限存在错配关系。

 (二)债务人与第三方存在信用风险

  1.债务人信用风险

2019年10月,试点金融机构数量由最初的十八家扩大到了四十多家,从实际发展的角度考虑,由于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的主要发行者仍以国有大中型企业居多,由于国家大中型企业的资信情况很好,贷款违约经营风险也很小,所以主要发行者的信贷风险目前一直维持在一种非常低的水平[24]。而招商银行按照风险自留原则,需要保持其所发行的所有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的最低百分之五,所以尽管招行已经将所有不良信用全部真实出售,转移了所有相应债权的全部经营风险和利益,但实际上还是在收到着债务人信用风险的威胁。

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中基础资产的类型,也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所面对的债权人违约风险的严重程度。首先是基础资产的质地,因为入池资产均是招行的不良信用负债,所以相比于其他的信用资产支持证券,由于不良信用负债支持证券的入池资产质地较差,所以债权人发生违约的几率也较高,所以相应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也就处于了一种更高的水准[25]。同时基础资产的质地还受到了其集聚程度的影响,包括了基础资产笔数、债权人所处区域,以及业务的集聚程度等。

对贷款类别的不良资产支持债券来说,其最基本负债是企业个人信用卡的不良贷款,这完全属于贷款类负债,并没有以抵(质)押物作为第二回收来源的机会,现金流的回收能力也只能取决于债权人的偿还意愿与实力。加上目前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尚不健全,对个人信用的评价也存在不足,叠加各大商业银行的信用卡服务再过去多年处在上升期,导致在个人信用管理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形下盲目扩张给低资质的用户,这就使得相比于抵押型招商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制度的财政效应和低风险影响型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的债权人来说,信用卡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的债权人发生违约的几率更高,对现金流的处理方式也将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

图4.1资产支持证券类型

a71e5dd23b0557d3fc8b11cb53309bdb  如图4.1所示,2016年到2019年每年企业所需要保留并持有的信贷类不良资产中的证券是在持续增加的,使得企业所存在的信用类风险也在持续增加。最后,就招商银行所拥有的股票的总量来说,由图可以看出2018年商行自身所保留持有的累计证券总额也是4年来最高的,这是因为2018年招商银行所发行的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股票规模最高。但对所产生的信用风险的影响,更多地取决于商业银行所拥有的次级证券的规模。这主要由于,最优档资产支持证券公司贷款的清偿方式要大于次级档资产支持证券公司的资金结构和所产生的超额回报,所以次级档资产支持证券公司所具有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也要远高于最优档资产支持证券公司的信用风险。综上所说,风险自留政策的实施大大削弱了不良ABS转换损失这一关键的作用,部分信用风险仍保留在日本国内。通过从入池资产的质地和类别以及对次级档资支持股票的实际持有数量等这三方面加以研究,招商银行在近二年来所面对的信用风险在持续增加。

 2.第三方信用风险

第三者信用风险,则是指资产证券化流程中的SPV、中介服务机构、评估机构等因第三者金融机构发生违规事项而产生的经营风险,比如因第三者金融机构发生倒闭等情况。而鉴于不良ABS流程的复杂性,其参加的各方均是在业内技术实力较强的金融机构,不但具有成熟的硬件设施、丰富的人才储备,并且在同类行业中也已经累积了相当丰厚的技术经验,所以发生违规的几率也较少,但因为证券化流程中加入的第三方机构较多,所以不确定性也会有所增加。特别是在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的情形下,由于投资人无法很好地运用信息披露机制监督第三方机构是否尽职,这就导致了第三方金融机构违规事项出现的几率变得更高,因此按照目前招行内部所公开的消息,由于投资人并无法了解资产池内资金的催收情况,所以流动性支付帐户里的余额等信息也并没有及时公开。综上所述,由于招商银行现阶段的不良ABS流程中的第三方参与金融机构主要是专业金融机构,所以违规风险相对较少,但由于参与金融机构的数量较多以及信息披露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第三方机构信用风险比发起人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有所增加。

 (三)未形成较完善的业务发展机制

  1.信息披露

没有规范和便利化的信息披露形式,尤其是评估机构在对的规范化工作方面,做得还不足;一是在交易所市场和企业市场领域方面,相应的会计信息公开机制尚有待健全,且的架构也相对粗放,会计信息公开是原则性的,还不能精细到对主要天类负债的公开:三是在具体情况资料方面,主要天类负债按占比予以公开的方法,不利于投资人及时了解有关基础资产的信息。

资产池中基本资产信息揭示度不足,虽然在资产池中的资产筛选严格地依据国家标准来进行,作为信贷服务机构,商业银行也担负着催收信贷的职责。但商业银行并未采取相应措施,跟踪资金在进入资产池后的风险。也就是说,尽管具有一定数量质地较好的商业信用资产,但负债一经入池后,便会产生多样化的消极影响,并由此加大了负债违约和无法及时偿付的风险。在这种情形下,即便商业银行及时采用措施,处理也是相当麻烦的,因此负债池的总体现金流也将受到严重影响,并最终影响证券的偿还,从而产生了更大的商业信贷风险。

 2.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是指由于资产证券化流程中,各个层级和整条流程上的操作人员可能由于自身原因或者实施不当导致结果的失败所出现的经营风险。在同一个证券市场上不同的人实施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包括操作者的心理状态、不同的判断标准及操作技巧。招商银行身为引领人,与资本服务组织深入参加到了ABS的流程中。因为交易结构相对复杂,所以就对参加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水平以及相应的工作经验累积。工作人员力量的欠缺和业务的复杂化都会导致操作风险的上升。其次,内部业务流程的不合理和场外的突发事件,也可以造成操作风险的增加。

(四)定价不合理

融资产品的价值是否合理也是其能够获得投资人的关键因素,因为价值失衡的产品销售往往很难。在金融市场上久存,发行者必须为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人提供价格适当的产品。而因为目前中国不良资产证券化交易市场较小且仍然处在发展初级的阶段,资产证券化交易市场往往被各种人分割,而且成交规模也较小,所以二级市场发展的不健全也必定会产生危害第一级交易市场的标准价格,其计价基础一般是按照规定在同等评级、同样到期的商业银行与中短票据的收益率基础上,附加了包括流动性资金补贴与经营风险补贴等内容的利差补贴。定价方法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委托独立评估组织开展调查、SPV委托第三者独立金融机构开展调查、由潜在买方投标竞价等三类,三类定价方法虽然不尽相同,但均依靠金融中介或服务组织,由服务中介组织综合评价资产池的可回收现金流并由此定价,只是在中国的外部独立评估组织还很少。所以,对不良资产证券化制度实现合理价格,就必须培育国内外的金融服务中介组织。

 五、解决招商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对策

  (一)促进其二级市场的发展

资本市场是中国资产证券化行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石,国家XX将主动采取各项措施以健全市场主体。尽管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的蓬勃发展,但其总体远远逊色于发达经济体。比如X等先进国家就很早进行了资产证券化操作,再加上其市场经济发展的完善,导致国家在资产证券化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X发生次贷危机后,有关XX部门就积极着手调整XX机制,并建立了更加合理的政策措施,为国家成功推动资产证券化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招行将主动参考X在资产证券化方面所获得的经验,并主动采取相应的举措以规范金融市场健康发展。要做到这一步需要首先立足国情,必须明确相比发达国家,中国国内的证券交易、银行金融市场二者的相互联系程度偏低,且总体上未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体系。这也表明了就中国国内目前情况而言,国内要推动资产证券化发展客观存在着许多发展瓶颈性问题加之市场投资者的不足,将会定程度地削弱金融市场的参与度,从而削弱了资本证券的流动性,并促进了其二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二)加强内外部信用增级方式

中国目前采取的信贷增加额方式,全部是XX机构内部信贷增加额措施。为推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的发展,减少证券发行成本,要积极地创造提高证券公司信誉的新方式,就应该在券商产品设计时引入XX部门支持、保险公司支持等XX机构以外的信贷增加额措施手段。而根据中国当前国情,XX部门信贷也是中国社会知名度最大的信贷形式,在我国XX鼓励不良贷款证券化发展的当下,招行一定能够取得XX平台的保障,而一旦能够得到XX平台的帮助和保障,XX部门券商的信誉也将会获得明显提升,被社会广大的投资人所欢迎和认同,特别是对中小企业投资人,并由此焕发市场活力。也可采用保险公司贷款的方式增加证券公司客户资信等级,同时成为担保人的保险公司还可能作为证券公司的直接投资人,使得在给证券公司创造信贷增加额的同时,推动了更多金融机构加入不良贷款房地产证券化的流程中。

完整了信用评估管理体系,完备的资产评价方法建设。因为一般投资人往往在交易中处在信息劣势地位,更易出现风险和损失,所以唯有通过真正可靠的资信评估和价格评判可以使投资人作出正确的决策,但目前国内信用市场经济经济发展并不完整,且风险评价制度不完备,也缺少专门的信用评价公司。所以应该设立专门的资信评估机制,完善价值评定的方式,让资信评价机构在资信评估时有章可循,也可以依据有关数据资料进行真实正确的评估。首先可以增强信用评价主体的独立性,通过严禁与审计、评价机关和公司之间进行财政或业务上的联系,维护了信用评估主体的社会公信力。其次是要加大对基础负债评价方法的建设,健全有关负债池回收计量与价值评定的模式与办法,如在计算现金流回收时,添加一些影响债务人还款的主观风险指数,以增强评价计量结论的正确性。

 (三)规范银行自身业务流程

一方面,商业银行做好基础投资的评估管理工作。因为采用风险隔离制度,所以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安全性与原始发起人的信用情况并没有直接关系,而只与最基本的风险相关连。在国内市场中商业银行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并且相比于其他金融类型(如信托业、证券业)等,中国商业银行的运营情况较为平稳。但这也不是完全排除了商业银行中存在的不良资产和各类具有较高风险隐患的负债。因此,就需要我们主动建立证券化资产池,并维护资产池的合法性,以防止太多低质量资产、中高风险负债。简而言之即需要采取相应的举措,以提高证券化产品的效率。尽管零八年,X次贷危机主要和各主要方面的因素相关,但通过深入分析不难发觉这与其出现太多低品质的基础负债之间存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由于国家基础资产的质量水平过低,才造成了次贷经济危机的爆发。而这场经济危机不但使国家经济发展重大挫折,更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中国商业银行也应该深入汲取这一教训,在发展基础资产证券化业务时一定要采取相应的举措,以保证基础资本质量满足需求,并保证其在未来现金流的稳定性。商业银行在发展相关的银行业务时应防止盲目谋求最大化收益和过分注重资产流动性,而打包卖出大量低质资产。从一个层面上分析,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有可能形成撼动中国银行业,甚至整个金融发展方向的巨大危险。

另外,建立规范的SPV规范机制。规定SPV必须保持法定的主导地位,同时规定在房地产证券市场化过程中必须保证SPV与原始组织者等各参加主体之间不产生其他不必要的利益关系,并保持会计、财务管理、经营管理等各要素的独立性,从根源上降低其他实质业务活动对资产证券化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针对特殊目的组织,必须规定其经营只局限于资产证券化行业,以保证公正和独立性,并严禁其与其他利害关系方共同操作资产证券化。另外,它还必须具有基础融资资格,可对基础证券化资产实施转移、处置等相应操作,专业性也是SPV所必须达到的基本条件,并保证没有由于机构操作失误和其他方面的因素,而造成原创始人、基础股东权益损害的。限制如果SPV实施了破产行为,其作为基础上市投资证券公司的最初创始人,仅经营基础资产证券化业务,并必须明令禁止其与外界来往,以防止因为此类经营风险的产生,而危及基础资本。对碎产行动的控制,主要分为强制破产行为、自愿性破产行为,简而言之就是采取上述行之有效的手段防止SPV经营影响证券公司化制度生产。

 (四)定价技术还待提升

作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重要内容,定价难题始终困惑着中国学者以及有关组织单位。鉴于不良资产证券化往往隐藏着很大的风险且操作程序繁杂,在进行评估时具有相当的难度。因此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主要采取折价方式对资本池内的基础资产进行折价计量,但这一计价方式也面临着二大困难:一是过高价格将会影响产品对投资人的吸引力,二是过低价格将影响商业银行对不良资产的利用效益。此外,影响估值的重要原因还有:其一是在发行新证券项目的未来,现金情况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很难对现金流情况进行预估。其次,由于资本池内的财产多是信用抵质押物,且由于其种类、品质、规模、流动性等相关原因使得其变现的功能具有很大差别。最后,由于信用评估本身在不良资产证券化中的安全性评价中也具有难度较大的问题,同时由于评估领域发展较晚,总体技术水平还不高,以及有关不良资产的信息体系有待完善,对评估组织也不易掌控等原因,导致了业内一直未能建立具备公信力的评估组织。定价问题直接关乎着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是否顺利,也需要国内外专家学者与有关组织多多深入研究和实践。

招商银行自身并没有也事后的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对信贷收回的不作为,使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大量增加。其次,地方XX部门普遍出现了监督不严格、管理行为不规范等现象,在部分地方出现了强烈的计划经济思维和地方保护主义,XX严重干预了司法公正现象,在公司无法顺利经营发展的同时,地方商业银行也在XX重压之下不得不投放了大批信誉低劣的不良贷款,造成地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大量增加,在约束商业银行的同时也增加了经营风险。

 结论

目前,中国国内商业银行负债比率仍居高不下。而按照2017年的业绩来看非正常贷款比率已分别超过了1.74%。同时小企业主体的企业欠款比率也较高,中小企业主体无法及时履行义务,经常拖欠或者违约。仅在2018年上半年,全国就登记了二十余起债务违约案件,金额达到了一百七十多亿元人民币。2014年第一次发生债券违约事件从那时起至现在,全国债券市场上共一百零五家市场主体所发布的二百四十二只债务违约,涉嫌违约的债务主体已达到了一千九百四十五亿元。不良资产的巨大覆盖力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商业信用风险的长期影响也导致了金融贬值,这种趋势势在必行。企业不良资产证券化机制已经成为经济研究的重大课题,亟需为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文章就是由此相关背景入手,从招商银行公司所推出的“和翠三期”等不良资产证券化商品入手,剖析其成熟之处,并汇总相关的经验。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招商银行资产证券化的不良产品出发,运用文献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考察了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产品不良的状况以及招商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实际状况,总结了相关经验,并指出资金流动性、信用风险、业务发展机制方面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其他商业银行可根据实际业务需要进行采纳从而化解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Yanni Wang,Xin Jin,Zichen Wang.Research on credit asset securitiza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J].Academic Journal of Business&Management,2020,2(4).

[2]Omneya Abdelsalam,Marwa Elnahass,Habib Ahmed,Julian Williams.Asset securitizations and bank stability:Evidence from different banking systems[J].Global Finance Journal,2020,34(6).

[3]Katerina Ivanov,Julia Jiang.Does securitization escalate banks’sensitivity to systemic risk?[J].The Journal of Risk Finance,2020,21(1).

[4]雷萧宁.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研究浅析[J].商展经济,2021(20):50-52.

[5]吴曼璐.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合理水平研究[D].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2021.

[6]高宇幔.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法律缺陷及其完善[J].中国集体经济,2021(33):105-106.

[7]敬志勇,赵蓉.资产证券化对银行同业拆借的影响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21(15):11-12.

[8]安丛梅.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三性”——来自中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J].投资研究,2021,40(02):143-158.

[9]安丛梅.资产证券化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基于“去一”分析法的应用[J].金融监管研究,2021(05):1-15.

[10]安丛梅,张虹,马强.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来自中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J].金融论坛,2021,26(05):18-27.

[11]王晓,李佳.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异质性视角下的研究[J].金融论坛,2021,26(03):48-59.

[12]姜毓磊.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的战略思考[D].苏州大学,2017

[13]戴文桥.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其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21.

[14]李杰.资产证券化业务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D].山东大学,2021.

[15]陈思晓.我国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实践与改革发展研究[J].中国商论,2021(20):89-91.

[16]徐阳.基于财务报表视角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信用分析[J].债券,2021(10):36-41.

[17]邢佳騉.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业务模式与收益分析[J].中国物价,2021(10):71-74.

[18]曾丽雪,赵彬琰,余汛哲.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探析[J].商业文化,2021(19):74-75.

[19]王剑锋,周与琴,徐万肖.资产证券化中的差额支付承诺与市场有效性——基于交易成本与合约理论的分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1,41(07):59-74.

[20]苏明政,肖航.资产证券化与银行风险承担——影响机理与实证检验[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1(01):58-66.

[21]李程,卫晓露.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路径和效果研究[J].武汉金融,2020(12):20-30.

[22]王晓,王盼,李佳.我国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基于微观与宏观层面的经验考察[J].投资研究,2020,39(11):123-142.

[23]邢学艳,吕思聪,张羽,刘凯.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效应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20,36(17):138-142.

[24]吴庭,叶蜀君.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择机与风险自留研究[J].财贸研究,2020,31(06):59-67+84.

[25]李佳.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20(07):38-51.

招商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招商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18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79489.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11月18日
Next 2023年11月1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