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电影色彩的独特性研究

 摘要

在电影中,色彩是最为直接的表达方式。电影色彩除了视觉上的直观反映外还有着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内心情感的作用。同时它还承载着导演们内心的想法和对电影主题的隐喻。在国内众多的电影导演中,张艺谋无疑是将色彩研究到极致的人。他对电影视觉造型的追求,已经上升为他的电影艺术风格,色彩甚至成为一种象征符号,构成了独特的东方印象。本文以张艺谋两个不同时期的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和《影》为例,从色彩的角度探究其中深厚的美学内涵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电影色彩;张艺谋;大红灯笼高高挂;影;美学价值

1.电影色彩语言的特征

观赏者在观赏电影时,容易引起其注意的因素有许多,色彩因素便是其中之一。通过分析发现,色彩不单是一种媒介手段,能够对符号象征意义进行表达,也是一种导演在创作时十分重视的一项因素,有利于情感的抒发与视觉效果的展现。在电影中,色彩不但能够令观赏者在视觉上获得良好体验,还具备叙事功能。而导演在拍摄电影时,要想对场景美感进行展现,离不开对色彩的运用,要想对故事情境进行虚构,离不开对色彩的运用,要想设计独特的画面风格,令观赏者在观赏之时感受到电影创作的心理环境,也离不开对色彩的运用。能够发现,在荧幕造型中,和理性相比,形的重要性要大得多,通过充分运用色彩,不仅可以对荧幕中角色的心理以及情感进行表现,还可以增加画面的鲜活感。影片的色彩基调是指整个影片呈现出的色彩倾向和风格。每一部电影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基调,可以从影片一开始便给观众一种情绪导向。这一影片具有统一、和谐的基调,然而这一基调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出现各种改变。通常在创作电影时,都是按照电影场景要求以及具体剧情发展需要来进行色彩基调的明确,在对色彩基调进行明确之时,一般选择的主旋律色彩通常为一种或者几种颜色,借助色彩基调来对故事的走向进行推进。在电影创作里,可以利用色彩来表达电影角色的情绪,当人物内心心情出现变化时,实际世界的色彩在人物研究也会发挥变化。

  2.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运用

在张艺谋看来,色彩是电影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它是对电影主题思想的凝结。在观众看来,在欣赏张艺谋电影后,纵然忘却了电影情节以及人物的情况,单是对于电影里面出现过的场景都会有深刻的印象。在张艺谋电影中存在一个和其他导演执导的电影的不同之处,那就是色彩表现,由于其对色彩进行了出神入化的运用,获得了不错的效果,因此成为了许多导演的借鉴对象。通过观赏张艺谋电影能够发现,他经常会借助色彩来对主题思想进行表达,借助色彩来令观赏者对电影故事内涵以及情节形成充分了解,比如《影》等便是如此。

 2.1象征与隐喻

电影色彩艺术存在许多表现方式,作为意象美学的象征便是其中之一。这种象征性在张艺谋的电影中倍受青睐,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隐喻、象征,个人的主观意识强烈,是潜在深层的表达方式,更富哲理性。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意义更重要的是深层的象征性。张艺谋的电影色彩表意符码功能,取决于用色的表意在实践与空间的位置关系,即影片在不同时空给人的生理和心理感受,这是张艺谋电影中色彩的职能作用。在张艺谋的电影中,色彩除了在再现自然之外还承载着将现实纯化和强化的过程,是色彩给予了形体以灵魂。张艺谋的电影中,色彩是内心情感的外化体现,是精神世界的符号。

 2.2烘托主题与铺陈情节

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画面会表现出很多的个性,若是个性十分鲜明,此时便可以将其作为主色调,在电影中对其进行运用,通常主色调的选择会受到创作者风格以及习惯的影响,在影片情节的各个阶段,通常会出现不同的色调,而色调也能够对影片背景以及意义等向观众传递,令观众产生不同的感受。在影片中,色彩也能够成为叙事线索,具体而言,则是作为外化手段,来影响影片情节,同时被影片情节所影响,通常故事才开始,借助色彩,就能够知道故事后来的发展方向。另外,在对情节进行推动之时,色彩也能够发挥极大作用,究其缘由,则是因为色彩能够对人物精神世界以及性格等进行表达,从而形成完善、清晰的表意,令电影作品表意空间得到扩充。

 2.3张艺谋电影色彩的美学价值

张艺谋在电影创作过程中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不对以往的东西进行重复,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虽然张艺谋创作了许许多多,各种类型的作品,但是这些作品都存在不同的美学风格以及内容、意义,并不存在重复的作品。最开始,红色系列电影是张艺谋的创作重点,在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后,伴随着自身对电影创作产生新的理解,张艺谋开始尝试走纪实电影创作道路,其中出现了许多口碑来归纳后的作品,比如《秋菊打官司》便是其中之一,呈献给我们截然不同的纪实美学风格,《英雄》是张艺谋利用色彩来转换时空的一次尝试,再到2018年最新力作《影》,无不都是导演的求变之作。通过分析发现,这一作品在创作风格上并不同于张导演以往的作品,以往他的作品的视觉风格都以红色和绿色这类饱和色彩为主色,而在《影》这部影片中,他对自己的视觉谱系进行了创新,将水墨山水这一类视觉风格加入其中,通过新的手段来展示东方美学的可塑性以及多元化特点,他的电影视觉语言带给影片很多的美学价值

 3.《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色彩对于电影意蕴的表达

张艺谋导演早期的作品十分追求审美效果,希望借助相应的镜头语言体系比如隐喻性等来令我国电影格局发生变化,这也进一步提升了电影的视觉快感。借助象征手法,能够利用色彩对历史文化意蕴进行展现,《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一影片便是如此。在此部影片中,作为主要元素的色彩不仅能够进行气氛的渲染,还能够作为一种道具来对人物命运进行预示,其象征意蕴会令观众产生独特的体验。

 3.1绿和白——希望与苍凉

在此剧中,绿色这一红色的补色出现次数并不多,而绿色预示着希望,这也表明此剧预示的是在当时环境中希望越来越渺茫。唯有在最开始,在接亲队伍中曾出现过一抹新绿背影,纵然荧幕中表示此时属于夏季,但也显示出女主此时的生活存在着一丝希望,队伍往前行进,而女主却反向行走,和那抹新绿的距离越来越远。到后来,荧幕中也有绿出现,一个是出现在二太太身上的,一个是出现大太太焚香案几上的,前者为暗绿,后者为灰绿,尽管都是绿色,但再也不是希望的象征,而是阴险、虚伪、无望。在女主颂莲身上,出现频率较多的颜色中就有白色,最初的白色展现出女主的清远淡然,后来女主身上的白色则凸显出一种无奈之感。当然白色还出现在其他地方,比如老爷在大喜之日所穿的睡衣为白色,大少爷脖子上围过白色的围巾,以及冬季纷扬的大雪、白色幔帐等等。最初在女主身上的白色,表示着女主并未遭受礼教的压制和打击,此时她十分清远淡然,而她的命运则是一条未知的路。到了后来,由此女主醉酒时,大少爷原本想要交给女主一件信物,最终却并未送出,在这一场景中女主脖子上悬置的白色,让人联想到两人之间的可贵真情。当大少爷离开后,世界中就只剩下红色与黑色了。就像在最初的镜头中,当女主做出给人做妾的回复时,白色的窗纸,素色的衣服,晶莹的泪珠,都是对女主悲剧命运的预示。到了故事最后,有一个场景是三太太被捉奸,以往的三太太往往将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而在这一幕中,她被身着黑衣的人拦住、跟着,只有两条白裤腿展现在镜头中,然后她被堵住嘴,抬入只有黑暗的死人屋。最初三太太身上偶尔还有嫩绿色出现,这也显示着三太太心中藏有的希望就像着嫩绿一般充满生机,然而又是那么柔弱,最终陷于黑暗中,不复存在。其实不止三太太,还有很多人都是如此。而颂莲正是因为看到这一情景,才深受打击,导致精神失常。在黑夜中的院落中高高挂着红色的灯笼,女主穿着学生的装束,黑裙、白衣,在这里不辨方向,茫然走着,然而无论如何也无法走出这黑夜,这可怕的人间。在电影中正是借助色彩对比来对这一思想情感进行传达的。在电影中,还有一些对战败情形进行描述的戏份,为了展现出女主的惆怅和落寞,导演选择让女主穿上宽袖银缎夹袄以及白绸旗袍,置身于老规矩里,其挣扎是微弱的,其反抗是无力的,她最终在暗红与黑暗中被消灭。

3.2红和黑——点睛与张力

黑色、红色是此部影片出现频率最高的两种色彩。存在这两种颜色的场景具体而言:(1)夜晚,院落围墙与房屋都淹没在黑色中,而红灯笼却高高挂着,此时两类颜色形成鲜明比较;(2)影片标题为红色黑底形式;(3)各个屋子中的陈设细节,表现在镜头中的则主要是红色和黑色之间的纠缠与斗争。实际上,此影片的主角色便是红这一颜色,红色展现着喜庆的场面,烘托出古朴的气氛,同时也映照着残酷的结局。在影片中常常在黑夜中挂起的大红灯笼并未令人感到喜庆,而是一种无法抹去的压抑之感。(4)院落处于清灰天空之下,从院落院道走过,能够看到许多窗棂,窗棂为黑色,其中露出一些鲜红的呈现出灯笼形象的窗纸。尽管此细节并不像《英雄》影片中的高手对决一样,但也对导演美术道具功力进行了充分展现。有时候一种颜色,并非单单只是一种颜色,它还有深刻的寓意,其中有时还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比如在《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一影片中,红色灯笼除了令观众在视觉上获得审美体验以外,也是张导演在意蕴表达中运用频率较高的一种道具。具体而言,比如在新婚之夜这一片段中,女主被她的丈夫命令,让其将红灯照亮四姨太,好令她丈夫能够看清这位新姨太长什么样,当女主提起灯笼时,她的背后也有一盏灯亮着,此时就呈现出这样一种画面,在两盏红灯笼之间有一名面容姣好的女人。其中的主要颜色便是红色与黑色,实际上这里也表现了,大红灯笼掌握着女主的命运。在此部影片中,多次出现了相似的场景,比如在影片中的点灯,在影片中,点灯是将红色的灯笼都点亮悬挂起来,与此相对应的封灯,则是将灯笼都熄灭,当封灯时,会用黑色布幔将灯笼盖住,此时整个大院都会被淹没于黑暗中。当不断进行点灯、封灯操作时,也就是使得黑色和红色不断交替变换,这也预示着女主人公人生境遇的变化。在这座大院里,灯笼既映照着这些封建太太们的喜悦、愁怨,也映照着封建夫妻制度下女人的悲惨命运,此处,张艺谋导演正是借助符号性手段,借助红色这一民俗性十分浓厚的颜色来展现这一内容。在《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影片中,除了红色外,还有一个主角色,那就是黑色,黑色是封建制度的代表,同时有时悲剧命运的预示,此外它还起着对氛围进行渲染的作用。纵观整部剧,暗色调是其主色调,虽然在影片刚刚开始的部分有阳光出现,但是自此之后的故事背景却常常是黑暗、压抑的,这也凸显出大院中女人的命运是无望和痛苦的。其实现实生活中的乔家大院是一座灰瓦灰砖的大院,然而张艺谋导演却对其进行了处理,使我们从影片中观察这座大院时,进入眼中的只有红色与黑色。观众受到这些颜色的影响,感受到大院女人的痛苦和悲愁,在感情上形成强烈的共鸣。乔家大院的建设者是乔致庸,在建设这座大院后,他也立下家规,子孙禁止纳妾,纵然妻子无法诞下儿子,也不可将其休掉等等,其家风宽和、恭厚,院落处处透着儒学礼教思想,设计精美,材料考究,展现出一种庄严之气,使得电影中被践踏、被压抑的思想内涵得到了强化,在这种情况下,观赏了这部影片的人大部分都会对影片历史文化涵义进行思考。

  3.3黄和紫——过渡与隐藏

在《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影片中,还存在许多过渡戏份,这些戏份并不存在较强的冲突和矛盾,因此会出现一些比较宁静的场面,在这些场面中经常会出现紫色、黄色光。比如在影片中宁静的黄昏时期,夕阳落在乔家大院的屋顶上,整个画面宁静又美好。同时这些夕阳还落在女主的衣裙上,大少爷的身影上,笛声摇曳,两人之间的情愫也在这种环境下慢慢生成。然而这种美好是短暂的,是无法留住的,在大太太的一声呼喊下,镜头中又只剩下昏暗的无法给人带来希望的院落,然后慢慢地,一切又被黑暗所吞没。在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夕阳西下,女主和大少爷分别站在屋子的两边,两人并未说上一句话,只是对视了一眼便各自走开,慢慢的,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远。这种时刻对于女主而言是十分珍贵的,同时有时易逝的,就像她假装有孕后所穿的黄缎锦袍一样,虽然看上去灿烂辉煌,但却终归于梦幻泡影。通常人们都将紫色作为黄色的补色,这两类颜色在我国历史上都被认为是高贵的颜色,在二太太将头发剪去之前,几次出场都是穿着紫色的衣裳,她穿着紫色的衣裳去看望女主,展现出虚伪的一面。

 3.4艺术突破

通过分析能够发现,此影片的戏剧色彩是偏向于现实主义的,当其升华了她的符号语言后,整部影片的戏剧魅力便得到显著提升,虽然许多故事情节看着十分乏味、十分枯燥,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它的戏剧诱惑却又大大加强,从而令观众被强烈吸引到故事情节中。张艺谋拍摄的此部影片是改编自作家苏童的作品,然而在原著中并不存在点灯、封灯的内容,这可以说是张艺谋的创造。在影片中,主线有两个,一个是高挂的红灯笼,它是权利与欲望的象征;一个是青灰色高墙,它是囚禁和牢笼的象征。在各种视觉符号的交替下,《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影片的内涵变得十分厚重。而且除了一些生活符号被放大处理以外,导演也大胆运用了许多人物符号,以影片中的陈老爷为例,在此影片中,陈老也只有简单的极具对白,也没有露过脸,但是却有着很强的进场以及出场形式感,这不但未能削弱影片的戏剧魅力,还强化了它的色彩和主题。在对色彩进行巧妙运用后,观众的视觉会受到强烈冲击,很容易和影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而借助大院中的红灯笼,导演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腐朽充分展现在人们面前,同时也在故事情节里完美展现了色彩的作用以及意义。

 4.《影》的色彩对于电影意蕴的表达

在当今电影市场跨越、融合的多元化空间里附和时代价值观,像张艺谋等导演也在不断进行自我突破,在新的电影类型中不断尝试。以《影》为例,张导演在这部影片中完全颠覆了自己以往的电影风格,在创作这部影片时,不再使用各种饱满色彩,而是使用各种水墨丹青的场景来讲述故事,在影片中,人物的对白都十分简练,在叙事时也十分舒缓,能够看出,张导演在这部影片中在寻找一种可以将中国美展示出来的手段,比如使用水墨色彩来对中国画写意风格进行展现,在其中除了黑色以及白色之外,就只有一种颜色,那就是血色。观赏张导演的众多影片能够发现,以往他的作品的视觉风格都以红色和绿色这类饱和色彩为主色,而在《影》这部影片中,他对自己的视觉谱系进行了创新,将水墨山水这一类视觉风格加入其中,将电影颜色用得出神入化。

 4.1色彩上的独特性

电影色彩是电影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色彩、伦理的运用,张艺谋导演在《影》中投注了许多心血和想法。以往他的作品的视觉风格都以红色和绿色这类饱和色彩为主色,对于华丽的风格十分青睐,《影》将看似简单、沉闷的黑白灰色调,然而其质感却展现出灵活、灵动的特点,整部影片的风格是中华传统的水墨风格,其中也存在一些激动人心的打斗场面。《影》是工笔描绘出的飘逸,带着一种轻盈感,在影片开始,其主色调便由三种颜色构成,即灰色、白色、黑色,这种搭配听上去好像十分单调,但是呈现出的效果却是很令人惊喜的。尽管在影片中,角色的脸上存在一些鲜明的颜色,然而整体来看,影片主要还是前面的三种颜色,尤其是在背景环境深处,慢慢进入无色状态。但是这并不是说影片为黑白片,他只是利用低彩度手段对影片的色彩度进行了下调,使得影片在色彩上出现了大量留白,水墨画风格更加突出。从三种主要的颜色上来看,加入灰色,能够加强黑白的对比,展现出更加清晰的层次感,而水墨画的风格使整部影片形成庄重典雅之感,极具艺术性。

 4.2色彩风格的创新

通过对张艺谋执导的众多影片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其存在两个重要特征,一是色彩声放;二是影像构图。在创作《影》之时,张艺谋充分运用了色彩因素,虽然放弃对夸张绚烂、艳丽丰富的色彩的选用,只有黑白灰,但却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如果说张艺谋导演之前的电影,通常都是先明确电影的内容以及主题以后再选取色彩的,那么在创作《影》时,则和以往的情况不同,是先对色彩基调进行了明确,也就是利用前面提到的三种色彩来作为影片的主色调,然后再对故事主题以及内容进行组织的。如果观看这部电影能够发现,其在表达内容时是通过水墨晕染效果来表达的,借助各种色调来告诉人们这样一个事实:世上之事,并非只有黑白二色。除了色彩先行这一特征外,此部影片还具备一个特征,那就是思想先行,在这部影片中,主角并非什么大人物,而是一个小人物,他没有显赫的地位,只是拥有显赫地位的人的影子,作为像微尘一样活着的主角而言,黑白二色与他的故事正好合适,因为不管是他的地位,还是他的记忆,不管是他的以前,还是他的往后,都不清晰,都像水墨一样呈现为晕染状态。通过对张艺谋众多电影进行分析能够发现,该导演的大部分电影作品中的对白都不冗长,很多时候并不会用语言来讲故事,而是借助色彩来讲故事,从而令观众产生独特的视觉体验。在张导演的电影作品里,色彩不仅具备造型功能,而且还属于一种视觉语言,能够展现出艺术真实。以《影》为例,在《影》中,经常出现太极图比武场,其色彩基调为黑白两色。另外,色彩也能够隐喻人物关系,运用色彩化表达手段表达个体生命意识。这些动作场面和太极图符号进行充分配合,其主要特点为简约、慢动作,在影片中的几场比武里,主题为以柔克刚,虽然打斗节奏很快,但在对这些打斗进行处理之时,都使用了慢镜头,在这种表演方式下,沛伞的灵动,大刀的刚猛,飘逸的发丝,不断掉落飞溅的雨滴,在荧幕中这些形成十分鲜明的比较。此影片的高潮片段有两个,首先是小艾、子虞合奏;其次是杨苍、影子对战,在影片中用许多篇幅对这两个场景进行了演绎,不但剧情引人入胜,视觉、听觉体验也十分别致,很容易让人被影片吸引。能够发现,在张艺谋电影作品里,其对色彩的运用和自身艺术汉阳以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在处理色彩时,既需要考虑到其是否和现实世界的情况相符,还需要考虑是否能够将色彩的象征意义展现出来,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将电影色彩语言使用到电影这一体裁中。《影》借助历史权谋故事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展现了他们的独特命运,同时借助影子这一角色,通过他的觉醒来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揭示;以主公沛良为了政治需要用妹妹青萍去和亲,来反思人格的自私。通过对《影》这一影片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它和普通的构建情感色彩化并不相同,借助黑色和白色这两种色彩,它展现出一幅动人的水墨画图卷,并且对影片各个人物的感觉以及经验世界进行了描写,其中生命伦理诉求以及道德意识是影片的关注重点。

 4.3《影》是张艺谋电影风格的自我超越

张艺谋拍摄了许多优秀的影片,大部分影片在色彩运用上都十分巧妙,能够令观赏者产生十分奇妙的体验,尤其是在这位导演的电影中,通常都会借助色彩来外化人物的灵魂以及情感,这位导演在色彩思想化方面做了许多次尝试,《影》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品。在这部影片中,主人公是影子,影子曾经向小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是谁。而小艾对此的回答是:你,即你。能够发现,在《影》这部影片里,导演对于水墨画视觉效果十分重视,这也是张艺谋所追求的,他希望借助这一呈现形式来展现各类人物的命运。以往张艺谋的作品的视觉风格都以红色和绿色这类饱和色彩为主色,对于华丽的风格十分青睐,他觉得这类色彩能够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观众的目光,而在《影》这部影片中完全颠覆了自己以往的电影风格,在创作这部影片时,不再使用各种饱满色彩,而是使用各种水墨丹青的场景来讲述故事,而是使用水墨色彩来对中国画写意风格进行展现,他对自己的视觉谱系进行了创新,将水墨山水这一类视觉风格加入其中,将电影颜色用得出神入化,这一影片不再像以往一样对西方观众进行迎合,而是张艺谋对自己艺术道路的审视,是借助中国故事来对人文问题的探讨,这也为我国电影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5.张艺谋电影色彩对中国电影视觉艺术的影响

在我国电影视觉艺术上,张艺谋色彩艺术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能够发现,张艺谋在执导电影时,其诉求独特,影像风格别具一格,为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极大力量,他的作品都是导演的求变之作,做到了不同美学风格的呈现,也对中国电影的审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电影的视觉语言上的开拓更更多的电影美学观念新思维。在研究如何对影片进行多层次阐述时,张艺谋的电影执导手段能够提供有益参考,其在电影作品中展现的视觉语言所给予电影的美学内涵和美学价值是意义重大的。

参考文献

[1]许寰马兴《浅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色彩艺术》

[2]王瑜《张艺谋电影色彩的意义和美学价值》

[3]孙立《试论张艺谋电影中色彩的意蕴传达》

[4]陈立人《张艺谋镜头下色彩语言的审美演变——兼论〈影〉的突破与创新》

[5]李曼嘉《〈影〉的水墨光影——浅析张艺谋电影色彩》

[6]沈一倩《张艺谋电影色彩审美研究》

[7]高军军《张艺谋电影中色彩运用的美学研究》

 致谢

直到论文的完成,才真正意识到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也抛弃了许多。大学的教育让我学会了从更多方面去思考一件事情,论文写作的过程十分漫长也很枯燥,由于自己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浅陋,往往一个很简单的概念都得翻阅好多资料才能理解。老师针对我提出的问题以及论文中所出现的不规范之处,都及时回复,解开了我在论文写作时的许多疑惑。虽然这次论文选题有点仓促,但我却很享受论文写作这个过程。非常感谢我的导师,在这次论文中老师孜孜不倦的学者态度令我钦佩不已,值得我去敬仰和学习。

张艺谋电影色彩的独特性研究

张艺谋电影色彩的独特性研究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24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80940.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11月24日
Next 2023年11月24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