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论文选取了苏州市W实验幼儿园的中班幼儿这一对象,通过文献查阅和调查两个手段,探寻了中班亲子游戏的现状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首先简要阐述了亲子游戏的概念及价值,随后提出了中班亲子游戏的具体开展情况,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出了大量的数据,总结出了三大问题——即思想行动难以统一、父亲角色的缺位以及一元化的亲子游戏模式。最后针对上述三大问题阐述了改善优化的策略,建议目前苏州W实验幼儿园需要积极鼓励父母参与到亲子游戏的活动中来,同时也需要开展一些一家三口都能够参与的亲子活动和亲子游戏,作为幼儿园同样也需要丰富原有的亲子游戏模式,使得家长乐于参加、孩子充满兴趣,希望能够促使苏州市W实验幼儿园中班亲子游戏活动的开展方式越来越好。
关键词:中班幼儿;W实验幼儿园;亲子游戏;父亲角色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家庭教育是学前教育阶段最不可缺失的一环,相较于传统的学前教育理论,当前更加认可的是一种家园共育的教育体系。认为幼儿园需要负责理论知识的系统化讲授,而家庭教育则需要带给幼儿更多的示范和影响性作用,这种影响必然是潜移默化的,更会从深层次去揭发幼儿的情感体验,丰富他们的情感认知,所以在当前的幼儿园内部开设更多的亲子活动和亲子游戏就显得尤为有必要了。但是结合实际的走访观察所得,却可以发现幼儿园在开设亲子游戏的时候,并不是那么的一帆风顺,往往会遇到不小的阻碍,甚至幼儿园自身所选取的亲子游戏种类与内容都是无法有效基因发幼儿及其家长参与兴趣的。文章从对苏州市W实验幼儿园的切实观察出发,深切的了解到了当前中班亲子游戏的现状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
(二)研究意义
论文的研究意义可以从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两方面着手进行论述。
从理论意义上来看的话,当前学术界对于亲子游戏的开展状况研究文献相对来说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却很少有学术专家能够从中班幼儿的角度切入,能够将亲子游戏的开设主体固定在中班幼儿这一对象之上,论文另辟蹊径选取了中班幼儿,探寻了中班幼儿亲子活动的开设现状及具体对策,为学术界的相关文献丰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从现实意义上来看的话,论文的选题本身就是着眼于对现实情况的一次思考,是从对苏州市W实验幼儿园的切实观察中得出的一个问题。通过研究苏州市W实验幼儿园中班幼儿的亲子游戏开展情况,能够了解到普遍存在的幼儿园亲子活动开展问题,并且寻找其解决策略,不仅能够解决当前苏州市W实验幼儿园的亲子游戏开展问题,更可以为国内数以万计的幼儿园亲子游戏开展之路指明方向。
(三)研究现状
张水英(2019)认为,亲子游戏是家长与孩子间的亲情纽带之一。是一种以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为载体的教育方法、也是小朋友们认知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合适的、有益的亲子游戏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想象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马兴博(2019)认为,想要扭转当前父亲角色在亲子游戏当中的缺位现状,那么就必须为一个家庭当中的父亲母亲和孩子拟定不同的角色,并且要求他们必须参与到整个游戏当中来,最好的办法就是选取一些必须要通过三个人的通力合作才可以完成的游戏,并且在这个游戏当中每个人的角色都具有不可替代性,父亲母亲和孩子的角色功能性将会被大大的凸显出来,那么就可以尽可能的避免父亲角色的主观缺位。
Ku Byungmo(2019)认为,亲子游戏是一种独属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游戏形式,由于X家庭结构上更多体现出母亲的家庭职能和父亲的经济职能,所以在学前教育环节中亲子游戏的父亲角色缺位是十分严重的。
(四)研究方法
论文首先使用的文献查阅法就是一种通过大量收集相关文献来获得学术资料的研究方法,笔者进入到了学校的图书馆,并登录了中国知网这一学术网站,检索与中班亲子游戏相关的期刊论文,了解到学术界对于这方面的一般性看法,以及学者专家们所提出的成熟建议。
其次是调查研究法,由苏州市w实验幼儿园中班家长填写,问题内容包括基本家庭情况、陪伴幼儿的时间、闲暇时是否会进行亲子游戏、选择哪些种类亲子游戏、对于亲子游戏的观点与态度、影响亲子游戏开展的因素等,以半结构式问题为主。发放对象为126名幼儿园中班家长,共发放问卷126份,回收问卷126份,回收率为100%。
二、亲子游戏的概念及价值
(一)亲子游戏的概念
亲子游戏是家庭内父母(包括血亲关系的亲生父母与拟血亲关系的继父母与养父母)与孩子之间,以亲子情感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活动,是亲子之间交往的重要形式[张水英.浅谈幼儿园如何开展亲子游戏活动[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九).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465-466.]。
(二)亲子游戏的价值
对幼儿的成长来说,甚至是对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来说,亲子游戏的价值都是不言而喻的,通过亲子游戏不仅可以使得幼儿丰富自己的情感认知和感觉认知,同时还能够促使幼儿的大脑发育,使其健康成长。
同时,在亲子游戏的过程当中,可以使得幼儿的脑海中开始建立起最初步的人际交往关系认知,这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来说也是十分有益的,尤其是在与父母进行合作,或与其他小朋友进行活动的时候,这种交往关系将变得更加成熟。
最后,亲子游戏是一种成人与幼儿的游戏,而父母与幼儿共同的游戏为主,对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情构建来说也是十分关键的,同样也可以在亲子游戏的过程当中促使幼儿的个性逐渐趋于完善。
三、中班亲子游戏的现状调查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到当前中班幼儿亲子游戏的开展情况,笔者深入走访了苏州市W实验幼儿园,对该幼儿园的三个中班进行了详细的观察与调研,并将最后的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表现,方便一目了然地进行对比。
(一)思想与行动难以统一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到当前中班幼儿家长对于亲子游戏的看法,以及他们在亲子游戏当中的参与情况,笔者进行了相应的访谈,与问卷调查结合实际的调查结果绘制了表1和表2,可以发现在这两个表格当中,数据之间的对比与矛盾是十分明显的,这种矛盾主要局限在绝大部分的幼儿家长均认为,亲子游戏对幼儿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却很少有家长能够将这种重要性付诸于行动,回馈到参与比例上来看的话,很少有家长能够保证自己每一次都参与到亲子游戏当中来。
根据表1可知,当前中班幼儿家长对亲子游戏的看法呈现出倒金字塔的趋势,72%的家长认为亲子游戏是非常重要的,10%的家长认为比较重要,16%的家长认为不太重要,仅有2%的家长认为亲子游戏是完全不重要的,通过这个数据能够发现当前中班幼儿的家长认知水平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但是这种思想意识却没有被反应到行动领域去。
结合表2数据可以发现,中班幼儿家长在参与亲子游戏情况的时候,往往显得不那么乐观了,8%的家长表示自己每次都会参与到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和亲子游戏当中去,32%的家长表示自己经常性的参加,50%的家长表示,偶尔一次才参加,10%的家长表示自己从未参与过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游戏。
两组数据的明显对比能够让我们看到,目前中班幼儿家长在对待亲子游戏活动的时候,呈现出了较为强烈的思想与行动不统一问题。
(二)父亲角色的缺位
在笔者的被观察对象,也就是苏州市W实验幼儿园当中共存在三个中班,为此笔者选取了对比实验的方法,分别在三周时间内对三个中班的教师提出了请求,要求他们分别开设亲子游戏。通过对A、B、C三个中班亲子游戏父母参与程度的调查,可以发现当前父亲角色在中班亲子游戏中呈现出明显的缺位情况。结合数据可知,目前A中班开设亲子游戏时,母亲参与度达到了68%,B中班为70%,C中班为65%;而父亲的参与度,A、B、C三个中班都基本徘徊在20%~25%左右。
对于每一名幼儿来说,他们的成长都只有一次,他们的成长都具有不可逆性,而幼儿时期接受到的外来情感作用和活动体验,都会对他们未来的一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中班阶段面对这样可爱的孩子们开设亲子游戏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使他们拥有更多的机会与自己的父母相处,产生情感的碰撞,丰富他们的社会认知能力,但是在亲子游戏的开设过程当中,却可以发现事与愿违,父亲角色的缺位导致很多孩子在亲子游戏中无法感受到自己父亲角色的存在。而这不仅仅体现在亲子游戏当中,父亲角色的缺位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父亲角色,整个家庭教育和幼儿成长过程当中的缺位。
(三)一元化的亲子游戏模式
通过实际的走访调查可以发现,2019年度上下两个学期当中,苏州市W实验幼儿园共开设了20次中班亲子游戏,而在游戏项目的选择上,却没有秉承着多样化的原则,反而是选取了一些比较陈旧和老套的游戏,无法有效地激发幼儿和家长们的参与兴趣,甚至有很多游戏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园内学习过程当中都可以通过区域活动独立完成。这样的游戏对幼儿来说是缺乏新鲜感的,更是无法有效提高幼儿认知水平、增进亲子关系的。
结合具体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在20次中班幼儿的亲子游戏活动当中,共举办了3次推大球的活动,5次两人三足的活动,2次你画我猜的活动,4次数字抱团的活动,3次投球入筐的活动,3次拼图的活动。这6项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相同之处,那么就是简单好操作,而且规则大家都比较熟悉,并且不太容易发生安全问题。出于这方面的切实考虑,苏州市W实验幼儿园才会较多的选取这6项游戏作为主要的亲子游戏项目,但是却忽视了多元化的亲子游戏项目能够为幼儿成长和活动开展的有效助推作用。
图1苏州市W实验幼儿园推大球游戏
图2苏州市W实验幼儿园你画我猜游戏
四、中班亲子游戏的优化策略
(一)鼓励父母切实参与到亲子游戏中来
一方面,幼儿园需要继续增强家长对亲子活动的认识与看法,使得他们能够真正的从思想上认可亲子活动对幼儿成长所带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对于家长来说,只有从思想上真正的认可,并且意识到这项活动的重要性,才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亲子游戏当中来,才能够和孩子一起享受成长和游戏的过程。一般来说,建议W实验幼儿园可以通过板报宣传、资料发放进行思想教育,同时也可以充分地利用当前的网络媒介进行传播,可以在官方微博、官方微信或者是在各个班级自行组建的微信交流群当中进行传播,通过这种方式使家长对亲子活动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另一方面,幼儿园自身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善,传统幼儿园那一套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幼儿的发展需求,也无法跟上学前教育理论快速更新的步伐,目前需要打破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壁垒,真正的实现开放式的教学,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结合幼儿特点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并且将这种原则实施到亲子游戏的开展环节当中去,通过课内外的相结合,使得幼儿园与家长能够通力合作,为幼儿的成长奠定基础,并促使幼儿能够在亲子游戏活动中获得成长的机会。
最后一方面,想要真正的保证,每一名家长都更多的参与到中班亲子活动当中来,那么就少不了相应的制度约束,通过要求和任务型的方式使得家长逐渐的参与到亲子游戏当中来,并且逐步形成习惯,这样也可以使得幼儿园的管理逐渐趋于科学性和规范性。而这不仅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也需要在其中融入一定的激励政策,充分给予那些积极参与的家长精神与物质的奖励,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家长参与亲子游戏的积极性,使参与度能够大幅度增强。举例来说,可以为家长的亲子游戏参与情况制定一个集点卡,每学期开设固定次数的亲子游戏,如开设10次,那么家长如果能够集满10个点,就可以兑换一些自制玩具等。
(二)组织一家三口都能参与的亲子游戏
想要扭转当前父亲角色在亲子游戏当中的缺位现状,那么就必须为一个家庭当中的父亲母亲和孩子拟定不同的角色,并且要求他们必须参与到整个游戏当中来,最好的办法就是选取一些必须要通过三个人的通力合作才可以完成的游戏,并且在这个游戏当中每个人的角色都具有不可替代性,父亲母亲和孩子的角色功能性将会被大大的凸显出来,那么就可以尽可能的避免父亲角色的主观缺位。因为在这种游戏当中,一旦父亲角色的缺位,整个游戏将不复存在,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亲子游戏,满足孩子的需求和愿望,父亲将会更主动的参与到亲子游戏当中来,发挥自己的作用,扮演好自己的父亲角色。
建议苏州市W实验幼儿园目前可以开设蒙眼投球的游戏,在这个游戏当中,父亲母亲和孩子都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父亲所扮演的是力量型选手,他被蒙起了自己的双眼,背着孩子,而母亲扮演的是敏捷型选手,抱着篮筐可以左右移动,却不能够前后移动;孩子所扮演的是享受者的角色,他趴在父亲的后背上负责向母亲手中的篮筐投球,并且给父亲下达指令,要求父亲向左、向右或向前、向后走。能够发现在这样的游戏活动当中,父亲母亲和孩子三者缺一不可,一旦某个角色的缺失,整个游戏自然也就无法建立起来,而这种游戏可以很好的发挥父母与孩子的角色特点,使得孩子能够与父亲母亲产生深度的交流,并很好地弥补了传统亲子游戏当中父亲缺位的问题。
(三)幼儿园要丰富原有的亲子游戏模式
新鲜感能够激励个体不断的参与其中,对于亲子游戏来说同样如此,在实际的走访调查中能够发现许多中班幼儿乃至于他们的家长对于亲子游戏的态度就是过于陈旧和死板,他们不愿意参与亲子游戏的主要原因也在于此,认为亲子游戏实在是太过于无聊了,这样的游戏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就可以和孩子也同组织,完全没有必要进入到幼儿园这个特殊环境当中进行,所以笔者建议当前幼儿园需要丰富原有的亲子活动模式,形成吸引力,令亲子游戏的参与度和效果大幅增强。
首先,亲子游戏需要摆脱传统的刻板印象,不能够总是以一种竞技体育类的形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可以选取一些春游和秋游的机会作为亲子旅游游戏,带领孩子和家长去乡下采摘水果,参观茶厂和钓鱼等等,或者是去近郊的公园游玩,去市区的博物馆进行参观、欣赏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及与亲子情感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亲子游戏的目的在于使亲子有机会相处,这一原则必须要被牢记。
其次,亲子游戏的形式需要多种多样,根据教学活动可以设置一些亲子游戏,例如可以选取美食一条街的角色,把美食节作为情景背景,鼓励亲子在美食节当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重阳节的时候可以开展孝顺父母的主题游戏,让孩子们寻找四散藏在幼儿园内的卡片,卡片当中写着捶腿、洗脚、擦脸、捏背等等的要求,孩子找到哪个卡片就需要和自己的父母做出对应的举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学前教育领域,不应当忽视亲子游戏对于幼儿成长所带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价值,而是需要切实的认识到亲子游戏为幼儿成长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切实改善传统亲子游戏当中刻板和单一的模式,通过丰富多样的组织形式来吸引幼儿与家长的兴趣,并尽可能的弥补父亲角色的缺位,令亲子游戏真正助力幼儿的成长,真正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与社会认知。
参考文献
[1]张水英.浅谈幼儿园如何开展亲子游戏活动[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九).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465-466.
[2]马兴博.问题与对策:幼儿园亲子游戏的理性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28-29.
[3]任婷.关于幼儿园亲子游戏开展的思考[J].学周刊,2019(26):182-183.
[4]吴雨珍.家长有效参与幼儿园亲子创造性游戏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9):4.
[5]周明燕.父亲参与幼儿园亲子游戏的现状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8.
[6]曾欣.幼儿家庭亲子游戏开展的现状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8.
[7]王秀丽.幼儿亲子游戏现状调查分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1):65-68.
[8]许鲁闽,刘颖华.幼儿园亲子游戏中父亲参与情况调查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7,36(04):96-99.
[9]吴丽丽.幼儿家庭亲子游戏的现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
[10]田会玲.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有效开展亲子游戏[J].甘肃教育,2016(11):69.
[11]Ku Byungmo,Heinonen Gregory Alexander,MacDonald Megan,Hatfield Bridget.An inquiry into how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interact with their children in a motor skill-based play setting.[J].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2019,94.
致谢
直到论文的完成,才真正意识到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也抛弃了许多。大学的教育让我学会了从更多方面去思考一件事情,论文写作的过程十分漫长也很枯燥,由于自己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浅陋,往往一个很简单的概念都得翻阅好多资料才能理解。老师针对我提出的问题以及论文中所出现的不规范之处,都及时回复,解开了我在论文写作时的许多疑惑。虽然这次论文选题有点仓促,但我却很享受论文写作这个过程。非常感谢我的导师,在这次论文中老师孜孜不倦的学者态度令我钦佩不已,值得我去敬仰和学习。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81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