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三言二拍”是明清时期著名短篇白话小说合集,其中描写的人物形形色色,描写内容包罗万象,涵盖面广、刻画细致。这些鲜活的形象生动的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最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与社会大环境。明清社会环境较为宽松,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更为丰富,也更多的出现在了文学作品中,明清小说中对于女性的描写越来越多。
本文以“三言二拍”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的职业女性按照职业进行分类梳理,进而通过对这些样本人物的分析来探究其在文中所起到的作用和传统闺阁女性的区别以及两类群体的生活交叉和命运对比。最后以不同品性中的代表人物进行具体分析,来探究职业女性在故事内容上传递信息、守护爱情以及触发主要故事情节的作用和主旨上深化教化意义及女性意识崛起的作用。
关键词:三言二拍;职业女性;文学功能;女性意识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1.社会经济背景
明清时期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入中国,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原本自给自足的男耕女织因为出现了大量剩余产品而被打破,市场和买卖更多地深入到了市民阶层。其中布匹等纺织产品尤为畅销,因为主要负责纺织工作的多是家中妇女,所以女性创造了较之前更为丰富的劳动价值,在社会经济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为家庭带来财富,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也随之提升,女性逐渐获得了更多的社会关注,女性也走上了更大的舞台。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以“士农工商”为等级划分的传统观念和“重农抑商”的统治政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对于经商的心理不再抵触,甚至将一部分的精力专门投入到商品生产和交易上,商人也聚焦在江南一带进行商业活动。在这样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下,封建礼教对于女性的束缚逐渐减少,越来越多的女性不仅被囿于织布机前,而是陆续在职场上崭露头角,在社会上扮演起了更多的角色。同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也带动了文学的繁荣传播。越来越多的职业女性形象也出现在了话本小说等文学作品里,“三言二拍”中对于职业女性的描写就尤为丰富。这些凭借劳动得以生存的女性大多家庭条件并不富裕,这就意味着她们并没有接受过多的教育,相比整天学习礼仪的小姐而言,更容易接受需要抛头露面的工作和生活。而且职业女性通常走街串巷、交际面广,这样的生活方式也和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2.社会文化背景
明清时期社会矛盾较为复杂,社会不够安定,封建礼教对于思想的禁锢也因为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的迅速发展而有所松动。知识分子在看到了士族结党营私等现状后开始反思,他们不再着重在书中描写王侯将相、英雄传奇等大人物,也不再只将目光集中于对统治者的歌功颂德。而是更多的注意到了底层的小人物,职业女性作为市民阶层必不可少的一类人物群体,自然也更多的出现在了文学作品中。
3.个人因素
传统思想延续已经延续了上千年,对中国人的影响早已根深蒂固,那么这些职业女性的和礼教要求相悖的生活方式,通常是不被社会赞颂和认可的。她们这样的选择通常并非自愿,其中的大多数是因为父母不能够继续为自己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或丈夫过世、被夫家所舍弃,也有一部分是受人诱拐,被逼无奈只能凭借自己的技能或者身体进行生存。这样的生活背景意味着她们更加迫切的需要一份职业来维持基本的生计,加上社会环境的相对宽松,职业女性的出现成为了一种必然,职业女性更多的出现在小说话本中也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4.作者的创作理念
“三言二拍”这五本小说是根据社会传闻、宋代话本、历史故事等整理、改编、创作而成的,作者在创作时为了使故事情节足够连贯合理,必不可少的要加入职业女性这一类连接闺阁和社会纽带的角色形象。而且二位作者并不只是简单为了吸引读者眼球进行创作,他们创作的同时在小说中融入了具有教化意义的内涵,企图引导读者弃恶扬善、劝善惩恶。所以在描写负面形象时,大多时候会给他们安排一个不圆满的结尾,以期告诫读者善恶有报。他们着眼于现实生活,用最通俗的故事,告诫读者人生的道理,希望读者可以从如此贴近自己生活的故事中反思自己、勉励自己。
同时他们的创作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当朝统治者,在社会生活如此动荡的时代,统治者更加欢迎带有教化功能的作品来规劝市民群众。这五部小说既通俗又带有教育意义,通俗的文笔使得市民阶层同样可以进行阅读,教化功能又极大程度迎合了统治者的心理,受众群体可谓从上到下,其覆盖面之广,影响力之深远,十分具有研究意义。
1.2研究内容及文献综述
1.研究内容
“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短篇小说合集,其中包括冯梦龙根据话本小说整理改编而成的《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创作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这五本作品里分别包含四十个章节,在二百个小故事里,两位作者大多刻画的是小人物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涵盖了很多种角色,两位作者通过描写形形色色角色的生活轨迹来展现当时人们生活的状况和社会环境,其中不乏大量职业女性角色,其中有命运悲惨的风尘女子,有巧舌如簧的媒婆,又有机灵乖巧的丫鬟养娘等。本文通过对“三言二拍”中职业女性的研究来探究明清小说中职业女性的生存概况社会功用以及在作品中起到的文学作用。
我们现在对于职业女性的认知通常是经济独立、思想独立的职场女性群体,她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生活来源。本文论述的职业女性为区别于传统闺阁女子,凭借自己的劳动技能生存,或出卖肉体换取物质生存基础的女性群体。
2.文献综述
目前对于明清小说中的职业女性形象研究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成果:刘桂秋在《明清小说中的“三姑六婆”》(文史知识,2006)简单介绍了这六种职业女性的定义以及社会活动;高万年和黄宁《<红楼梦>中的丫鬟形象和思想内蕴》(天中学刊,2005)描写了《红楼梦》中丫鬟的生活与命运以及贾府对待丫鬟的态度,揭示了丫鬟的生存环境;现在对于“三言二拍”的各种角度研究也有一些成果,但是并不全面,基本都是侧重于某一个职业,比如闫静《“三言”“二拍”尼姑形象研究》(河南大学,2014)主要把“三言二拍”中尼姑形象进行总结归类,并且探索了尼姑形象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及其文学功能;宋少琴《市民文化视角下的“三言二拍”媒妁群体研究》(湖北大学,2019)主要把书中的媒妁形象进行功能分类,以媒妁这一群像为切入点较为总结的探讨了媒妁形象描写的思想认识价值以及当时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婚姻媒妁观念;严明和沈美红《闺阁内的爱情导师——“三言二拍”中婆子、丫环、尼姑的角色分析》(明清小说研究,2006)主要把书中的婆子、丫环、尼姑这三种女性角色列举出来并总结每一类角色在小说中起到的特定作用,探究说明其在小说中的作用;林梦如《“三言”“二拍”之风尘女子形象研究》(青岛大学,2006)主要研究了书中的各类风尘女子的真实处境,用真正关注女性的视角去探索她们的生存状态,从中体会出冯梦龙和凌濛初的个人思想和女性观;朱全福《论“三言”、“二拍”中的媒婆形象》(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对媒婆形象作出主要概括,总结了这类角色的特点及其在小说叙事中的功能性作用。
综上所述,“三言二拍”中职业女性的研究整体偏于专题化,大多数文献都是仅着眼于某一类职业,或者研究职业女性的语言风格、形成原因等微观方面,研究局限于职业女性本身,并没有和其他群体进行对比。本文将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继续补充完善“三言二拍”中涉及到的所有职业女性的形象全面梳理及作用分析,并和传统闺阁女性进行对比分析。
第2章“三言二拍”中职业女性分类
“三言二拍”这五本小说中塑造了千千万万个底层人物形象,全方位多角度的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社会风貌,其中有关职业女性的描写更是其中一大亮点,下面将所有依靠自己能力生存的女性形象按照职业进行分类梳理并列出表格如下:
2.1尼姑形象
书名章节名称尼姑人物形象及品性
《醒世恒言》卷十五赫大卿遗恨鸳鸯绦非空庵女童(负面)、东院空照(负面)、西院静真(负面),极乐庵庵主了缘(负面)
《醒世恒言》卷十九白玉娘忍苦成夫白玉娘(正面)、昙花庵老尼(正面)
《警世通言》卷十一苏知县罗衫再合茅庵老尼(正面)
《警世通言》卷二十九宿香庭张浩遇莺莺香火院慧寂(正面)
《喻世明言》卷四闲云庵阮三偿冤债闲云庵王守长(负面)
《喻世明言》卷二十三张舜美灯宵得丽女乾明寺尼姑(正面)、大慈庵尼姑(正面)
《初刻拍案惊奇》卷六酒下酒赵尼媪迷花,机中机贾秀才报怨静乐院慧澄(负面)、观音庵赵尼姑(负面)、观音庵老尼(负面)、本空(负面)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李公佐巧解梦中言,谢小娥智擒船上盗妙果寺净悟(中性)、谢小娥(正面)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七顾阿秀喜舍檀那物,崔俊辰巧会芙蓉屏慧圆(正面)、尼姑庵院主(正面)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四闻人生野战翠浮庵,静观尼昼锦黄沙弄功德庵王尼姑(负面)、翠浮庵观主(负面)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权学士权认远乡姑,白孺人白嫁亲生女月波庵妙通师父(正面)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一许察院感梦擒兽,王氏子因风获道尼姑庵静真(负面)
尼姑这一形象在书中出现了十二章,人物涉及二十三位,其中十位以正面形象出现,剩下的人物利用寺庵之便和香客勾结、荒淫无道,更有甚者谋财害命,可见作者在刻画尼姑这一形象时对宗教女性的态度。
2.2道姑形象
书名章节名称道姑人物形象及品性
《醒世恒言》卷二十二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殷道姑(中性)
《警世通言》卷十一苏知县罗衫再合慈湖观音庵郑道姑(正面)
《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店肆代偿钱,十一娘云冈纵谭侠赵道姑(中性)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李克让竟达空函,刘元普双生贵子清真观道姑(中性)
道姑形象在书中出现了四章,人物涉及四位,同样是以中性或负面形象出现的,作者在对待道姑这一形象的态度是和尼姑类似的。
2.3卦姑形象
书名章节名称卦姑人物形象及品性
《喻世明言》卷十九杨谦之客舫遇侠僧李氏(中性)
卦姑形象在书中只出现了一次,但也是以中性形象出现。卦姑主要是指较为擅长算卦并借此获得生活来源的群体。
前三类职业女性都属于宗教女性形象,当时社会较为动荡,宗教思想也比较盛行,但文学作家为了迎合统治者维持社会安定的政治目的,一般宗教女性会以负面形象出现的频率更高,“三言二拍”这几部作品中也遵循了这样的政治理念,在我们上述样本中,超过半数的宗教女性都是以负面形象出现的。她们荒淫无道、作恶多端,为世人所唾弃。
2.4媒婆形象
书名章节名称媒婆人物形象及品性
《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张六嫂(中性)
《醒世恒言》卷十四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王婆(王百会)(中性)
《醒世恒言》卷十七张孝基陈留认舅媒人(中性)
《醒世恒言》卷二十张廷秀逃生救父媒人(中性)
《醒世恒言》卷三十六蔡瑞虹忍辱报仇媒人(中性)
《警世通言》卷十三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媒婆两个(张媒、李媒)(正面)
《警世通言》卷十四一窿鬼癞道人除怪王婆(中性)、陈干娘(中性)
《警世通言》卷十六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张媒(负面)、李媒(负面)
《警世通言》卷二十计押番金鳗产祸媒人(中性)
《警世通言》卷二十四玉堂春落难逢夫巷口王婆(中性)
《警世通言》卷二十六唐解元一笑姻缘媒婆(中性)
《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张七嫂(中性)、薛婆(负面)
《喻世明言》卷四闲云庵阮三偿冤债官媒婆(中性)
《喻世明言》卷十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王婆(中性)
《喻世明言》卷二十二木棉庵郑虎臣抱冤媒婆(中性)
《喻世明言》卷二十八李秀卿义结黄贞女媒妪(中性)
《喻世明言》卷二十九月明和尚度柳翠王妈妈(中性)
《喻世明言》卷三十三张古老种瓜娶文女张媒人(中性)、李媒人(中性)
《喻世明言》卷三十五简贴僧巧骗皇甫妻姑姑(正面)
《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宣徽院仕女秋千会,清安寺夫妇笑啼缘媒婆(中性)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韩秀才乘乱聘娇妻,吴太守怜才主姻簿王媒婆(中性)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李克让竟达空函,刘元普双生贵子薛婆(中性)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何道士因术成奸,周经历因奸破贼李媒人(中性)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六廊僧迨招魔,黑衣盗奸生杀媒妁(中性)
《二刻拍案惊奇》卷六李将军错认舅,刘氏女诡从夫媒妈(中性)
《二刻拍案惊奇》卷九莽儿郎惊散新莺燕,㑇梅香认合玉蟾蜍媒婆(中性)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韩侍郎婢作夫人,顾提控掾居郎署媒婆(中性)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老姥(中性)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一许察院感梦擒兽,王氏子因风获道媒人(中性)
不论现代还是明清时期,婚姻都是在描写人民生活时无法绕过的一件大事,“三言二拍”中媒婆出现的数量高达三十篇,人物涉及三十四个,这就足以看出媒婆这一形象的重要性。其中大多数媒婆形象都是以中性或负面形象出现的,她们具有相同的恶劣品性:擅长用言语颠倒黑白、贪图钱财。只有《喻世明言》中的第三十五卷《简贴僧巧骗皇甫妻》里的媒婆姑姑展现出的是正面形象。
2.5卖婆形象
书名章节名称卖婆人物形象及品性
《醒世恒言》卷十六陆五汉硬留合色鞋卖花粉的陆婆(中性)
《警世通言》卷六俞仲举题诗遇上皇卓文君(正面)、孙婆(中性)
《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珠子的薛婆(负面)
《喻世明言》卷五穷马周遭际卖鎚媪王媪(正面)
《喻世明言》卷三十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候兴老婆(负面)
《喻世明言》卷三十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宋五嫂(中性)
卖婆形象在书中出现六章,人物涉及七位,卖婆主要以走街串巷贩卖商品得以生存的群体。其中只有两位以正面形象出现,剩下的人物通过贩卖东西深入内院,收取好处哄骗小姐夫人,虽然对故事情节起到了主要推动作用,但本质不是善良的。
2.6牙婆形象
书名章节名称牙婆人物形象及品性
《醒世恒言》卷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李牙婆(中性)、张牙婆(中性)
《醒世恒言》卷十九白玉娘忍苦成夫牙婆(中性)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姚滴珠避羞惹羞,郑月娥将错就错王婆(负面)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张溜儿熟布迷魂局,陆慧娘立决到头缘拐子婆(负面)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九通闺闼坚心灯火,闹囹圄捷报旗铃杨老妈(中性)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六东廊僧迨招魔,黑衣盗奸生杀奶娘(中性)
《二刻拍案惊奇》卷五襄敏公元宵失子,十三郎五岁朝天婆子(中性)
《二刻拍案惊奇》卷九莽儿郎惊散新莺燕,㑇梅香认合玉蟾蜍牙婆(中性)
《二刻拍案惊奇》卷九莽儿郎惊散新莺燕,㑇梅香认合玉蟾蜍侍女龙香(中性)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满少卿饥附饱飏,焦文姬生仇死报牙婆(中性)
牙婆形象在书中出现十章,人物涉及十一位,其中无正面形象。
牙婆和卖婆这两种形象的本质都是贩卖,只不过牙婆贩卖的是人口,而卖婆贩卖的是物品,书中出现的一部分牙婆形象就是通过到深闺大院贩卖商品,从而和小姐夫人接触并和泼皮无赖合作,诱拐或诱奸处于深闺的小姐夫人等。但也有一些卖婆是安分守己的,在书中出现只为了起到使故事情节连贯的作用。
2.7师婆形象
书名章节名称师婆人物形象及品性
《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感神媒张德容遇虎,凑吉日裴越客乘龙女巫(正面)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九乔氏天师禳旱魃,秉诚县令召甘霖夏巫(中性)、女巫郭塞璞(负面)
师婆形象在书中出现两章,人物涉及三位,这类群体主要以巫术获得生存保障。在书中涉及的数量虽少,但这三人在各自的故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8虔婆形象
书名章节名称虔婆人物形象及品性
《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王九妈(中性)、刘四妈(中性)
《醒世恒言》卷三十六蔡瑞虹忍辱报仇王乐户(中性)
《警世通言》卷二十四玉堂春落难逢夫紫禁城酒店老鸨(中性)
《警世通言》卷三十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赵大妈(中性)
《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坊司杜妈妈(中性)
《喻世明言》卷三新桥市韩五卖春情胖妇人(中性)
《喻世明言》卷十二众名妓春风吊柳七老鸨(中性)
《喻世明言》卷十七单符郎全州佳偶杨乐户(中性)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姚滴珠避羞惹羞,郑月娥将错就错王嬷嬷(中性)、郑妈妈(中性)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何道士因术成奸,周经历因奸破贼赵大妈(中性)、沈婆(中性)
《二刻拍案惊奇》卷七吕使君情媾宦家妻,吴大守义配儒家女鞑婆(中性)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两错认莫大姐私,再成交杨二郎正本临清渡口驿前乐户魏妈妈(中性)
虔婆形象在书中出现十二章,人物涉及十五位,均以中性形象出现。虔婆这一形象基本是和风尘女子在同一章节出现,在一些章节中,作者通过虔婆的口,介绍了本章节主要风尘女子的由来,同时为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做好铺垫,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类群体。书中出现的十五个虔婆,全部是带有职业色彩的中性形象,她们并没有故意加害于人,但她们的职业特性就是贪图钱财、趋炎附势的,作者虽然没有过多抹黑,但是对这一类人物形象也是持批判的态度。
2.9稳婆形象
书名章节名称稳婆人物形象及品性
《警世通言》卷二十计押番金鳗产祸收生婆(中性)
《警世通言》卷三十六皂角林大王假形茶坊的点茶婆婆(正面)
《喻世明言》卷九裴晋公义还原配稳婆(中性)
《喻世明言》卷二十一临安里钱婆留发迹王婆(正面)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李克让竟达空函,刘元普双生贵子收生婆(中性)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四闻人生野战翠浮庵,静观尼昼锦黄沙弄稳婆(中性)
稳婆形象出现在书中六章,人物涉及六位,其中无明显负面形象。虽然稳婆出现的数量不多,但生育是任何时代都无法绕过的一件人生大事,所以稳婆可以说是自古以来必不可少的一类职业,她们在“三言二拍”中多数以心地善良、技术过硬的形象出现,没有给文章情节带来太大的波折和起伏。
2.10药婆形象
书名章节名称药婆人物形象及品性
《醒世恒言》卷十四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王婆(王百会)(中性)
从数量上来说,药婆是出现次数最少的一类职业,由于医师郎中等行业并没有太大的性别限制,所以人们更加相信男性郎中,药婆这类女性医师的形象出现的就比较少了,这和当时社会中女子的地位之低是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的。
2.11风尘女子形象
书名章节名称风尘女子人物形象及品性
《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莘瑶琴(王美娘)(中性)
《醒世恒言》卷十六陆五汉硬留合色鞋娇娇(中性)、倩倩(中性)
《醒世恒言》卷三十一郑节使立功神臂功行首王倩(中性)
《醒世恒言》卷三十六蔡瑞虹忍辱报仇王乐户家粉头(中性)
《醒世恒言》卷三十二黄秀才徼灵玉马坠扬州妓女薛琼琼(中性)
《醒世恒言》卷三十九汪大尹火焚宝莲寺张媚姐(中性)、李婉儿(中性)
《警世通言》卷十钱舍人题诗燕子楼关盼盼(正面)
《警世通言》卷二十四玉堂春落难逢夫翠香(正面)、翠红(正面)、玉堂春(正面)
《警世通言》卷三十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赵春儿(正面)
《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正面)
《警世通言》卷三十四玉娇鸾百年长恨廿二娘(正面)
《喻世明言》卷三新桥市韩五卖春情金奴(负面)
《喻世明言》卷十二众名妓春风吊柳七陈师师(正面)、赵香香(正面)、徐冬冬(正面)、谢玉英(正面)、余杭县官妓(正面)、月仙(正面)
《喻世明言》卷十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王英(中性)、阎行首(中性)
《喻世明言》卷十七单符郎全州佳偶杨玉(正面)、李英(正面)
《喻世明言》卷二十九月明和尚度柳翠吴红莲(负面)、柳翠柳行首(中性)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姚滴珠避羞惹羞,郑月娥将错就错郑月娥(中性)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五赵司户千里遗音,苏小娟一诗正果苏盼奴(正面)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何道士因术成奸,周经历因奸破贼王赛儿(负面)、陈娇(负面)、黎玉(负面)、张小小(负面)、郑翩翩(负面)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小道人一着绕天下,女棋童两局注终身行首谢天香(中性)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青楼市探人踪,红花场假鬼闹刘金(中性)、张赛(中性)、郭师师(中性)、王丢儿(中性)、汤兴哥(中性)
《二刻拍案惊奇》卷七吕使君情媾宦家妻,吴大守义配儒家女行首(中性)、薛倩(中性)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硬勘案大儒争闲气,甘受刑侠女著芳名严蕊(中性)、赵娟(中性)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赵县君乔送黄柑,吴宣教干偿白镪丁惜惜(中性)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一许察院感梦擒兽,王氏子因风获道夭夭(中性)、蓁蓁(中性)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两错认莫大姐私,再成交杨二郎正本莫大姐(中性)
风尘女子形象在书中出现二十六章,人物涉及四十九位,其中十五位以正面形象出现,这类人物形象也是相对出现较多的职业,因为妇女的地位低下,而且并没有太多的技能养活自己,有一些走投无路的年轻貌美女子或主动或被迫从事了以色侍人的行业。这个群体也是我们在研究明清时期职业女性绝对不可以忽视的一类人物形象。
2.12婢女形象
书名章节婢女人物形象及品性
《醒世恒言》卷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月香的养娘(正面)、贾家当值和厨下丫头(中性)
《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王九妈家的丫鬟(中性)
《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高赞家的丫鬟(中性)
《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孙寡妇家的养娘(中性)、刘家丫鬟(中性)
《醒世恒言》卷十一苏小妹三难新郎苏家丫鬟(中性)
《醒世恒言》卷十三勘皮靴单证二郎神韩家养娘(中性)、蔡太师家养娘(中性)
《醒世恒言》卷十四闹樊楼多情周胜仙迎儿(中性)、奶子(中性)
《醒世恒言》卷十九白玉娘忍苦成夫白玉娘(正面)
《醒世恒言》卷二十张廷秀逃生救父王元外家众丫鬟(中性)、邵家丫鬟(中性)、张家养娘(正面)
《醒世恒言》卷二十三金海陵纵欲亡身厨娘(中性)、婢女(中性)、乌带家侍婢(中性)
《醒世恒言》卷二十五独孤生归途闹梦丫鬟翠翘(中性)
《醒世恒言》卷二十七李玉英狱中诉冤李家养娘(中性)、奶子(中性)
《醒世恒言》卷二十八吴衙内邻舟赴约贺家丫鬟(中性)
《醒世恒言》卷二十九卢太学诗酒傲公侯卢家丫鬟(中性)
《醒世恒言》卷三十一郑节使立功神臂功青衣(中性)
《醒世恒言》卷三十二黄秀才徼灵玉马坠侍婢(中性)、丫鬟养娘(中性)
《醒世恒言》卷三十六蔡瑞虹忍辱报仇蔡家丫环(中性)
《警世通言》卷六俞仲举题诗遇上皇卓家侍女(中性)、春儿(中性)
《警世通言》卷八崔待诏生死冤家秀秀养娘(中性)
《警世通言》卷九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宫女(中性)
《警世通言》卷十钱舍人题诗燕子楼侍女(中性)
《警世通言》卷十一苏知县罗衫再合朱婆(中性)、厨房丫头(中性)
《警世通言》卷十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杏(中性)
《警世通言》卷十六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养娘(中性)
《警世通言》卷十九崔衙内白鹞招妖奴婢(中性)
《警世通言》卷二十四玉堂春落难逢夫紫禁城酒店丫头(中性)、沈家仆僮养娘(中性)
《警世通言》卷二十五桂员外途穷忏悔严家女使(中性)、孙家养娘(中性)、桂家养娘(中性)
《警世通言》卷二十六唐解元一笑姻缘春媚(中性)、夏清(中性)、秋香(中性)、冬瑞(中性)、众丫鬟(中性)
《警世通言》卷二十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丫鬟青青(负面)
《警世通言》卷二十九宿香庭张浩遇莺莺小鬟(中性)
《警世通言》卷三十金明池吴清逢爱爱迎儿(中性)
《警世通言》卷三十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翠叶(中性)
《警世通言》卷三十四玉娇鸾百年长恨侍儿明霞(中性)
《警世通言》卷三十五况太守断死孩儿秀姑(中性)
《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晴云(正面)、暖雪(正面)、针线娘(中性)
《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孟家管家婆(中性)、丫鬟(中性)、养娘(中性)
《喻世明言》卷四闲云庵阮三偿冤债碧云(中性)
《喻世明言》卷六葛令公生遣弄珠儿申家丫鬟养娘(中性)
《喻世明言》卷十滕大尹鬼断家私倪家丫鬟(中性)、使女(中性)
《喻世明言》卷十二众名妓春风吊柳七陈师师的侍儿(中性)
《喻世明言》卷十九杨谦之客舫遇侠僧李氏的媳妇(中性)、丫鬟(中性)
《喻世明言》卷二十二木棉庵郑虎臣报冤陈家丫鬟(中性)
《喻世明言》卷二十三张舜美灯宵得丽女侍儿小英(中性)
《喻世明言》卷二十八李秀卿义结黄贞女祝家丫鬟(中性)
《喻世明言》卷二十九月明和尚度柳翠丫鬟(中性)
《喻世明言》卷三十七梁武帝累修极乐黄员外家养娘(中性)、梅香(中性)、如翠(中性)
《喻世明言》卷三十八任孝子烈性为神春梅(中性)、使女(中性)
《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感神媚张德容遇虎,凑吉日裴越客乘龙张家众养娘(中性)
《初刻拍案惊奇》卷六酒下酒赵尼媪迷花,机中机贾秀才报怨春花(中性)、巫娘子家丫头(中性)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陶家翁大雨留宾,蒋震卿片言得妇曹氏的奶娘(中性)、蒋家丫鬟(中性)、拾翠(中性)、养娘(中性)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西山观设箓度亡魂,开封府备棺追活命吴家丫鬟(中性)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丹客半黍九还,富翁千金一笑春云(中性)、秋月(中性)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李公佐巧解梦中言,谢小娥智擒船上盗丫鬟(中性)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李克让竟达空函,刘元普双生贵子兰孙小姐的丫鬟(中性)、奶子(中性)、女婢(中性)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盐官邑老魔魅色,会骸山大士诛邪仇家丫鬟(中性)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九通闺闼坚心灯火,闹囹圄捷报旗铃蜚英(中性)、妈妈(中性)、养娘(中性)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二乔兑换胡子宣淫,显报施卧师入定艳雪(中性)、卿云(中性)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六廊僧迨招魔,黑衣盗奸生杀奶子(中性)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七屈突仲任酷杀众生,郓州司马冥全内侄乳婆(中性)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占家财狠婿妒侄,延亲脉孝女藏儿丫头小梅(中性)
《二刻拍案惊奇》卷五襄敏公元宵失子,十三郎五岁朝天宗王家丫鬟(中性)
《二刻拍案惊奇》卷九莽儿郎惊散新莺燕,㑇梅香认合玉蟾蜍侍女龙香(中性)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赵五虎合计挑家衅,莫大郎立地散神奸双荷(中性)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满少卿饥附饱飏,焦文姬生仇死报青箱(中性)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赵县君乔送黄柑,吴宣教干偿白镪丫鬟(中性)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韩侍郎婢作夫人,顾提控掾居郎署丫鬟(中性)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丫鬟(中性)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甄监生浪吞秘药,春花婢误泄风情春花(中性)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四任君用恣乐深闺,杨太尉戏宫馆客丫鬟(中性)、如霞(中性)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七叠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显灵侍女无数(中性)
婢女形象在书中出现六十八章,人物涉及众多,几乎全部以中性形象出现。根据以上统计梳理,我们可以看出婢女这一类人物数量最多,说明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社会等级仍然的十分森严的,即使有一些篇目并没有提到婢女这一群像,但是其也只是在文中隐去,并不是不存在的。而且婢女的生活环境要较其他职业女性稍小一些,更多的还是围绕着内院的小姐和夫人进行展开,她们有的在文中并未被过多提及,只是一笔带过;有的则是小姐爱情的促成者、守护者以及连接式人物。她们通常是小姐夫人的代言人,因为小姐和夫人受到封建礼节枷锁的压制,不能够随意进出街头巷尾,但当他们需要和外界往来时,婢女这一群体就是她们和外界的沟通纽带,这一群像也在明清社会生活以及“三言二拍”这几部作品中的各个故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3章职业女性在小说中的作用分析
3.1在内容上
3.1.1深闺与外界的信息传递者
虽然明清时期社会环境较为宽松,一些自由的观念逐渐传入中国,但是由于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深闺大院里的小姐夫人还是不能自由出入的。所以这些职业女性就成为了深闺内院和外面广阔世界的消息传递者,她们负责帮助小姐夫人们跑腿,传递必要信息,在文中促进了故事情节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警世通言》中第二十九卷《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中两人一次偶然见面后互通心意,但无奈内院高墙阻挡,二人只能通过书信往来交流,香火院的老尼慧寂在其中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
“自此香闺密意,书幌幽怀,皆托寂私传……寂于袖中取彩笺小柬,告浩曰:‘莺莺寄君,切勿外启!’……经数日,忽慧寂来告曰:‘莺莺致意,其父守官河朔,来日挈家登程,愿君莫忘旧好。候回日,当议秦晋之礼。’”[(明)冯梦龙.警世通言[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3年,第350-353页.]
其中张崔二人前期的联系都是通过慧寂进行的,慧寂在其中就起到了消息传递的作用,她利用自己的女性身份出入深闺内院,将内院的闺阁小姐莺莺和张浩联系起来,促进故事情节发展。
3.1.2故事主要情节的引发者
在三言二拍中的很多个故事里,传统女性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宅居深闺内院,所以深闺和外界联系并不紧密。在这些故事中大多是职业女性收受好处或为了自己的利益,一面同人交涉以期有利可图,一面利用自己的女性身份出入深闺内院,游说动摇夫人小姐的心理,促进故事的产生及发展。作为故事主要情节的引发者,这些职业女性在书中通常是以负面形象出现的,虽然她们为谋私利害夫人小姐罔顾纲常道德,最终作者安排的结局也大都以惨淡收场,但在这一部分中职业女性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卷《姚滴珠避羞惹羞郑月娥将错就错》中王婆起到了引发故事主要情节的作用,姚滴珠作为传统闺阁女子的一份子,起初受到媒人哄骗嫁到了潘家,生活不够幸福,后因不堪公婆羞辱以及丈夫常年在外,本意想回娘家等丈夫回来,但途中受到王婆及其同伙的哄骗,被王婆卖给徽州商人吴大郎做外室,家里得不到滴珠的消息,进而引发姚乙错将郑月娥认成妹妹的情节。在整个故事中,王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诱拐滴珠入娼的情节中,汪锡也进行了游说,但因为他是男子,所以滴珠对其略有防备,等到王婆出面说服她时,滴珠的态度前后转变很大,可见职业女性在这一关键情节的作用之大。
3.1.3爱情的守护者
作为闺阁里的年轻女性,婚姻是小姐们人生中的头等大事,恰逢当时社会条件较为宽松,供大家取乐解闷的话本也描写了许多私奔的故事来歌颂自由爱情,久而久之这些年轻女性便试图冲破封建礼教以及传统家庭的束缚,她们不愿等待自己的婚姻被安排甚至被交易,希望能够主动寻求爱情和爱人。但她们势单力薄,仅仅凭借自己的能力是没办法和自己心仪的男性进行交流的,陪伴在她们身边的丫鬟就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些丫鬟从小作为玩伴和小姐们一起长大,感情深厚。她们又同样年轻,对未来充满了美好希冀,在小姐找到心目中的良人后,丫鬟们便大多选择守护小姐们的爱情。她们帮助传递信息,帮助隐瞒行踪,帮助出谋划策,这些人是爱情的守护者,同时也是新思想的守卫者。
《二刻拍案惊奇》中第九卷《莽儿郎惊散新莺燕诌梅香认合玉蟾蜍》里侍女龙香就起到了守护小姐爱情的作用。凤来仪在花园中见到杨素梅后一见钟情,央求侍女帮忙在其中传递信息,素梅也经常打发丫鬟和凤生往来,“又时长打发龙香,只以采花为名,到花园中探听他来踪去迹……凤生写完,付与龙香。龙香收在袖里,走回家去。”[(明)冯梦龙.二刻拍案惊奇[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3年,第128-129页.]龙香在其中帮忙打掩护,同时传递二人情谊,素梅小姐的婢女和好朋友、爱情的守护者,更是新思想的守卫者。
3.2在文章主旨上
3.2.1深化教化意义
当时社会环境较为动荡,士大夫学子们除了希望建功立业,更多的会希望自己的文章作品可以稳定社会,具有教化意义。所以他们在写作时大多遵循着善有善报、因果循环的主旨。在章节故事中使坏作恶的小人物大多会受到惩罚,正义的主角最终也都会得到圆满结局。文人大夫企图通过这样的故事来警醒世人,不要作恶多端,规劝民众一心向善。
《二刻拍案惊奇》中第十二卷《硬勘案大儒争闲气甘受刑侠女著芳名》唐太守和朱熹以及陈亮三人因为一些口舌纠纷产生矛盾,连累和唐太守交好的名妓严蕊,严蕊被诬陷与唐通奸并百般拷打,但“谁知严蕊苗条般的身躯,却是铁石般的性子。随你朝打暮骂,千棰百拷,只说,‘循分供唱,吟诗侑酒是有的,曾无一毫他事。’”[(明)冯梦龙.二刻拍案惊奇[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3年,第178页.]最终岳霖上任后替严蕊脱了伎籍洗清冤屈,并将她嫁给宗室,最终幸福圆满,“却是宗室自娶严蕊之后,深为得意,竟不续婚。一根一蒂,立了妇名,享用到底,也是严蕊心正直之报也。”[(明)冯梦龙.二刻拍案惊奇[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3年,第181页.]作者通过这样的故事告诫百姓,一心向善才能圆圆满满,哪怕是被诬陷也会洗清冤屈。通过设置严蕊这样一个身份低微又刚正不阿的形象,起到了教化规劝作用,深化教化主旨。
3.2.2促进女性意识进步
这些职业女性往往不遵守封建社会对于传统女性的要求,她们迫于生计在处理问题上会另辟蹊径,正是由于她们的出格行为和思想,冲击了女性三从四德的枷锁,这类群体的设置,有利于促进女性意识的进步和崛起,使故事内容意韵深远。
《初刻拍案惊奇》中第二十九卷《通闺闼坚心灯火,闹囹圄捷报旗铃》中卖花粉的杨老妈虽然不像丫鬟一样能够随时陪伴在夫人小姐之间,但她也同样起到了爱情守护的作用。张幼谦和罗惜惜二人自幼相识、感情深厚,杨老妈先是替张家去罗家说媒提亲,后又在亲事受到阻碍时,帮助张罗二人私下沟通联系,“杨老妈见了银子……把卖花为由,竟到罗家,走进惜惜房中……杨妈妈谢别了惜惜出来,一五一十,走来对张幼谦说了。”[(明)冯梦龙.拍案惊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397-398页.]最终二人冲破重重障碍结为连理。杨老妈帮助张罗二人互通情意的行为在当时社会看来是十分具有反叛意义的,正是这些职业女性冲破传统囹圄的做法,帮助女性意识的崛起,这些职业女性不仅仅是为生活打拼的群体,更是新思想的践行者,十分具有研究意义。
第4章个案分析
4.1《张舜美灯宵得丽女》中乾明寺尼姑、大慈庵尼姑的形象分析(正面形象)
《喻世明言》中第二十三卷《张舜美灯宵得丽女》中的两个尼姑形象作为连接男女主人公爱情的线索角色,在文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作者对这二人着墨不多,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引入本章节故事内容的部分中,作者讲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乾明寺尼姑不仅帮助男女主人公成就美好姻缘,而且还将故事中女主人公平时送给她的钱财一并赠与二人,以作私奔的路费。从中可以看出该乾明寺尼姑不但乐于助人、愿成人之美,而且不贪图钱财,善良正直,是作为一个完全正面的形象出现的:
“老尼曰:‘汝能远涉江湖,变更姓名于千里之外,可得尽终世之情也。’女与生俯首受计。老尼遂取出黄白一包,付生曰:‘此乃小娘子平日所寄,今送还官人,以为路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年,第263页.]
在张舜美的故事中也同样有一个链接男女主人公爱情的尼姑形象,这个大慈庵尼姑在发现离家出走的素香时,仔细询问她的由来后变将其收留在大慈庵中,足以看出该尼姑的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尼师闻之,愀然曰:‘老身在施主家,渡江归迟,天谴到此亭中与娘子相遇,真是前缘。娘子肯从我否?’素香曰:‘妾身回视家乡,千山万水,得蒙提契’”[(明)冯梦龙.喻世明言[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年,第268页.]
并在后文张舜美路过大慈庵时,换茶时看见素香躲在后面偷看,听了素香的解释以及和张舜美的爱情故事后,并没有急于让二人相见。而是先询问张舜美是否婚配,在得到其仍旧挂念素香且并未另娶的答案后,才引二人团聚:
“尼师忽入换茶,素香乃具道其由。尼师出问曰:‘相公莫非越州张秀才乎?’舜美骇然曰:‘仆与吾师素昧平生,何缘垂识?’尼师又问曰:‘曾娶妻否?’舜美簌簌泪下,乃应曰:‘曾有妻刘氏素香……终身亦誓不再娶也。’师遂呼女子出见,两个抱头恸哭。”[(明)冯梦龙.喻世明言[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年,第269页.]
故事中两个尼姑都为主人公的爱情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并且没有挟恩图报,也没有趁机索要钱财,是十分正派的两个尼姑形象,而且大慈庵尼姑不仅善良还十分有智慧,她没有急着让素香和丈夫相认,害怕素香的丈夫另娶他人,想见也是徒增烦恼,先是打探了张舜美的婚配情况及心意,在得到想要的答案后才引二人想见,善良又不乏智慧,在故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她,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是没办法继续展开的。
4.2《酒下酒赵尼媪迷花,机中机贾秀才报怨》中静乐院主慧澄和赵尼姑的形象分析(负面形象)
《初刻拍案惊奇》中第六卷《酒下酒赵尼媪迷花,机中机贾秀才报怨》中的两个尼姑形象和我们刚才分析的两个尼姑大不相同,她们不仅贪财,还为了不义之财做一些淫秽的勾当,拐骗良家妇女和淫徒通奸,是十足的恶人形象。
在引入本章节故事内容的部分中,尼姑慧澄收受了滕生的好处,利用自己尼姑的身份自由出入后院,假意给狄娘子看一袋上乘的珠子,编造卖珠子的人需要买官急需用钱的故事,降低狄娘子的警惕心,设计要交易的两人想见,引诱狄娘子和滕生通奸,逼良家妇女做淫乱之事。
在赵尼姑的故事中,尼姑同样扮演了一个恶人形象,赵尼姑收取了谎子卜良的好处,借关心巫娘子和丈夫的子嗣问题,和巫娘子拉近距离,并趁机说出自己有一卷十分灵验的《白衣经》,邀请巫娘子到自己庵中进行诵读祈福。并在给巫娘子的糕点中加了酒和迷药,使无赖卜良成功得手。从糕点的制作中便可以看出赵尼姑的恶毒:
“你道这糕为何这等利害?元来赵尼姑晓得巫娘子不吃酒,特地对付下这个糕。乃是将糯米磨成细粉,把酒浆和匀,烘得极干;再研细了,又下酒浆。如此两三度,搅入一两样不按君臣的药末,饎起成糕。一见了热水,药力、酒力俱发作起来,就是做酒的酵头一般。”[(明)冯梦龙.拍案惊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80页.]
赵尼姑不仅在糕点中费了如此心思,还为了确保计划万无一失,故意不给巫娘子拿吃食,等到巫娘子饿的忍受不住再拿出准备好的糕点,如此万全的计策只为了拉巫娘子下水、自己获得无赖卜良贿赂的钱财,可见此人心思之歹毒。
最后赵尼姑、徒弟本空以及无赖卜良都被贾秀才和巫娘子夫妻二人设计杀死,赵尼姑等人作恶多端,最终的结局可谓罪有应得。作者这样的安排告诫读者善恶有报,以赵尼姑等人的下流行径和惨死后果警示世人。
4.3《卖油郎独占花魁》中刘四妈的形象分析(中性形象)
《醒世恒言》中第三卷《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三个主要女性形象是比较典型的风尘女子和虔婆形象,其中关于刘四妈的描写不算很多,但她在文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本章节的灵魂人物。
刘四妈作为虔婆,常年和粉头打交道,所以深知美娘的想法及顾虑,结合美娘的被拐身世及现状进行分析,抓住她已经梳弄的事实,掌握了她企图做良家妇女的心理,从而进行成功游说。
她很清楚美娘的心理顾虑,也明白她对于从心里接受做粉头的抗拒,但她在美娘询问自己的来意之后,还是直接说是为了“贺侄女梳弄之喜”。在美娘说出自己的想法之后,她从王九妈的教养以及美娘的出路两方面入手,先是说了王九妈在她身上的花费以及待她与其他粉头的区别,在情感上进行软化。然后从美娘最在意的层面——“从良”来入手:在听到美娘谈到希望从良时,刘四妈非但没有急着反驳,还表示了赞同,并将从良一事分为八种情况和美娘仔细分析:
“刘四妈道:‘有个真从良,有个假从良,有个苦从良,有个乐从良,有个趁好的从良,有个没奈何的从良,有个了从良,有个不了的从良。我儿耐心听我分说。’”[(明)冯梦龙.醒世恒言[M].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25页.]
通过刘四妈的具体解释,美娘明白了从良的不同情况,明白了有些从良情况非但不能解脱,反倒陷入新的泥淖。出身清白的瑶琴必定不愿才出了王九妈家这个虎穴,又入了不良夫婿的狼坑。所以当她心理防线开始松动,并向刘四妈耐心请教该如何选择才能更好的从良时,刘四妈趁机说出让她心甘情愿的做粉头,这样不仅能给王九妈带来收入,同时也可以让美娘在不同人之间物色夫婿——即从良人选,而且还给美娘以日后帮忙说媒好模好样嫁人的口头承诺,使美娘彻底接受目前的处境。这一番谈话解决了王九妈目前的一大难题,对于刘四妈这番劝解,书中其他人物的态度也是称赞的,书中有这样的记载:
“后来西湖上子弟们又有支《挂枝》,单说那刘四妈说词一节:刘四妈,你的嘴舌儿好不利害!便是女随何,雌陆贾,不信有这大才。说着长,道着短,全没些破败。就是醉梦里,被你说得醒;就是聪明的,被你说得呆;好个烈性的姑姑,也被你说得他心地改。”[(明)冯梦龙.醒世恒言[M].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27页.]
在美娘和秦重情深义重想要就此从良时,美娘又找到刘四妈来寻求帮助。当美娘拿出十两金子时,“刘四妈看见这金子,笑得眼没缝儿”,可以看出刘四妈作为虔婆,本质上是贪财的。但她收了钱财便想办法去说服王九妈,可以看出她虽然爱财但是讲诚信的。在说服王九妈同意美娘赎身的过程中,刘四妈也展示出了高超的辩论技能以及对人心理的精准把握。她先从王九妈的心事——近来美娘和吴公子的冲突入手,指出了吴公子的权势和美娘的性气二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王九妈只想依靠粉头赚钱,并不想招惹权贵公子争夺报复,刘四妈将后果稍加夸大,立刻动摇其继续留下美娘的想法:
“就是吴八公子这一个风波,吓杀人的,万一失差,却不连本送了?官宦人家,和他打官司不成?只索忍气吞声。今日还亏这你家时运高,太平没事,一个霹雳空中过去了。倘然山高水低,悔之无及。妹子闻得吴八公子不怀好意,还要到你家索闹。侄女的气性又不好,不肯奉承人。第一是这件,乃是个惹祸之本。”[(明)冯梦龙.醒世恒言[M].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42页.]
通过这样的分析,王九妈自己便说出想将美娘卖出去的话,并请刘四妈帮忙说和赎金等事宜。并在同意了王九妈的请求之后故意问美娘现在在哪里,以打消王九妈怀疑她和美娘联合起来算计赎身这件事。刘四妈深谙人性说话又滴水不漏,这两次游说都可以展示出她极高的职业素养。
在美娘为自己赎身时,刘四妈作为中间人在场见证,看到美娘拿出的赎金时,虽然感到震惊但并没有趁火打劫,而且在王九妈动摇时还帮忙劝解,让美娘成功赎身。从这段情节中可以看出刘四妈虽然贪财,但为人还算正义,收了美娘的钱财便帮助美娘把事情调节好。
作者并没有把刘四妈塑造成单一的好人或者恶人。她和王九妈一样做养粉头赚钱的勾当,作为虔婆她洞察人心能言善辩,几次在王九妈和美娘之间游说时展现了极高的职业素养。虽然她贪图钱财,在看到美娘给的十两黄金之后笑得看不见眼睛,但她同时有原则、讲道义,看到美娘拿出的万金财物时,只是感叹美娘要比自家的粉头更能赚钱,并没有因为金额过大而进行勒索或者临时起了歹心。作者仅仅通过三个情节的描写塑造,便将刘四妈的形象刻画的十分丰满立体,跃然纸上,是“三言二拍”中十分典型的一个中性形象。
第5章职业女性和传统闺阁女性命运对比
5.1职业女性的共性
“三言二拍”这几部小说中的职业女性虽然各自的人生经历和性格都大不相同,但作为和传统社会给女性安排好的身份地位相悖的一个群体,这部分人还是具有一些共同特点的:
1.走街串巷、交际面广。她们中的大多数都因为生存困难,不能像传统闺阁女性一样深居简出,需要多方面和人打交道,才能有机会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或者技能以换取物质生存。
《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玉堂春落难逢夫》中皮氏和赵昂互相爱慕后,赵昂找媒婆时是这样描写的,“赵昂访知巷口做歇家的王婆,在沈家走动识熟,且是利口,善与做媒说合。乃将白银二十两,贿赂王婆,央她通脚。”[(明)冯梦龙.警世通言[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3年,第279页.]从这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婆是经常走街串巷的,而且知名度高,业务能力好,所以交际面十分广。
同样在《醒世恒言》第十四卷《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周胜仙在见到了范二郎后得了相思病,因为家里没有男性,不方便出去请医生,此时丫鬟迎儿提到了王婆,“隔一家有个王婆,何不请来看小娘子?他唤作王百会,与人收生,作针线,做媒人,又会与人看脉,知人病轻重。邻里家有些些事都浼他。”[(明)冯梦龙.醒世恒言[M].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173页.]从丫鬟迎儿这段描述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王婆的业务面之广、经常走街串巷,同时也可以看到小姐生病时迎儿可以马上想到王婆,这说明丫鬟平时和外面的交际也要比家里的夫人和小姐更多。不论这些女性从事什么职业,和人交际都是十分必要的,她们的生存方式决定了生活方式,经常走街串巷、交际面广是她们的一大共性。
2.善于出谋划策、处事圆滑。她们有着独特的处世哲学,由于常年游走,见到和经历的事情要比一般女子更多,生活经验更加丰富。在遇到一些生活问题时,职业女性更善于出谋划策,并且由于职业原因,需要经常和人打交道,久而久之处事极为圆滑。
《醒世恒言》第十六卷《陆五汉硬留合色鞋》中张荩因为爱慕潘寿儿,但因为潘家将女儿看顾的十分严谨,不知如何和潘寿儿交好。所以他找到了陆婆,在张荩只说到有事相求,但并未表明是什么事情时,陆婆是这样说的:“不是老身夸口,凭你天大样疑难事体,经着老身,一了百当。大爷有甚事,只管分付来,包在我身上与你完成。”[(明)冯梦龙.醒世恒言[M].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204页.]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陆婆对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十分自信的。
在后面的故事情节中,陆婆通过卖花和潘寿儿成功对话,并拿出当日的那只鞋子取得了寿儿的信任,又给二人想出了夜间相会的周全计策,
“寿儿连忙问道:‘有何计策?’陆婆道:‘你夜间早些睡了,等爹妈上来照过,然后起来,只听下边咳嗽为号,把几匹布接长垂下楼来,待他从布上攀缘而上。到五更十分,原如此而下。就是往来百年,也没有那个知觉。’”[(明)冯梦龙.醒世恒言[M].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207页.]
虽然后面在操作的时候因为陆婆儿子的好色,使计划出现了偏差,但陆婆的计谋是十分精妙的,从这足以看出她的智慧。她们的职业影响了性格,由于当时社会条件下女性的社会地位依旧低下,更遑论抛头露面的女子。日常能接触到的每一个人基本都是职业女性得罪不起的,所以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意味着她们必须更加精通为人处世这一方面,所以善于出谋划策、处事圆滑是当时职业女性的又一大共性。
3.能说会道、深谙交际之道。这些职业女性因为需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其中有很多权贵公子,这样的生存环境让她们不得不善于交际,她们除了要凭借技艺,还需要巧嘴的配合来获得工作机会,能说会道可以说是职业女性们的基本技能。
《喻世明言》中第一卷《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的薛婆就是其中的典型人物。薛婆在收受了陈大郎的好处后,以卖珠子和蒋家上下接触,因为她伶牙俐齿,经常和丫鬟们插科打诨,借此拉进自己与三巧儿之间的关系,“一般甜言软语,三巧儿遂与她成了至交,时刻少她不得。”[(明)冯梦龙.喻世明言[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年,第13页.]相熟之后又用言语松动三巧儿的内心,“这婆子或时装醉诈疯起来,到说起自家少年时偷汉的许多情事,去勾动那妇人的春心。害得那妇人娇滴滴一副嫩脸,红了又白,白了又红。婆子已知妇人心活,只是那话儿不好启齿。”[(明)冯梦龙.喻世明言[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年,第14页.]又以自己女婿朱八朝奉纳女儿做小的事例暗示三巧儿丈夫在外面久不归家,极有可能又结识了心仪的女子,以心疼三巧儿的角度来离间夫妻二人之间的情义,又同三巧儿吃酒使其意乱情迷,偷偷让陈大郎代替自己和三巧儿同榻,最终二人奸计得逞。
在引诱三巧儿的过程中,薛婆基本上都是通过言语来进行松动她意志的,从初步与蒋家上下相熟、再到留宿蒋家、和丫鬟及夫人一同吃酒到最后完成奸计,每一步薛婆都凭借着自己对人心的把握以及极其高超的语言能力完成。这些职业女性的技能有限,但因为常年跟人打交道深谙人性,也就更加擅长与人打交道,她们除却自己的职业技能并没有太多的东西傍身,所以能言善辩成了她们很重要的武器之一,在我看来,能说会道、深谙交际之道这一特点也是职业女性身上不可以被忽视的一大共同特征。
5.2传统闺阁女性的共性
相比职业女性的多样化,传统闺阁女性的共性显得更为单一,也更让大家熟悉。和我们印象中的一样,传统闺阁女性通常深受儒家传统思想以及宋明理学的禁锢和约。她们从小被要求不允许抛头露面,而且通常都具有东方女性独有的含蓄和纤弱美:外在举止大方、内在含蓄典雅。由于女性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很低,传统礼教对她们的要求又更多的是服从,长此以往,在这样的文化和环境熏陶下,传统女性更多养成的是依附性人格。
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束缚不仅造成我国古代闺阁女性的模式化现象,也表达了当时社会条件下人们对于家庭的理想追求,即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所以小说中美满的家庭塑造一般都是女性在家里管理内院,不过多抛头露面,和职业女性有很大的区别。
5.3两类人物生活轨迹及命运的对比分析
虽然职业女性和传统闺阁女性的生活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传统闺阁女子一般在后院深居简出,并不出门与人交际;而职业女性则走街串巷,抛头露面以维持生计。这两个女性群体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她们的生活轨迹及命运归宿也大不相同。但由于职业女性的本质还是女性,所以她们在走街串巷的同时,还可以进入后院深闺,为闺阁小姐提供服务,两个群体的生活经常会出现交叉部分。
例如媒婆这一职业,需要和传统闺阁女子是她们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她们通过和夫人小姐交涉,以此判断女方对于婚姻的态度,并通过促成双方婚姻拿到报酬,完成属于自己的工作任务,在工作的过程中,媒婆通常会多次进入女方家中和小姐夫人等介绍婚配对象的基本状况,为小姐夫人提供信息服务。
在《喻世明言》第一卷《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就有媒人和王家家眷交涉的情节,在兴哥看中王家女儿后,两次央求媒人去王家说媒才成功娶到心仪的女子,这两次说媒沟通的过程,正是作为职业女性的媒婆与身为传统闺阁女性的王家女眷生活交叉的部分,如果没有这部分的情节设置,后文故事情节也将无法继续开展下去。
还有婢女这一类职业女性,她们和闺阁女性的生活交叉是最多的,有一部分婢女是作为小姐的玩伴养在家中的,和小姐的成长轨迹可以说是基本相同,她们幼时是小姐的玩伴、青春时期是小姐的心事倾听者,同时也是小姐爱情的促成者或牺牲者,除了贴身婢女这一部分联系十分紧密的人员之外,其他的婢女也都是围绕着内院生活工作,她们是和闺阁女子生活交叉部分最多的,所以这一类群体也十分重要。
类似的还有卖婆、药婆、稳婆、牙婆等等一系列人物形象,她们或多或少都会和内院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和交叉,对小说情节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
传统闺阁女性的后续命运出路及生活轨迹是深闺内院,她们作为父家以及夫家的附属品存在,负责打理家庭内务,前途命运是模式化的;而职业女性的命运轨迹则大不相同,她们的命运轨迹相对来说则有着更多种结果:有的仍旧秉持着封建礼教的教诲,最终选择良人出嫁,由职业女性转变为传统闺阁女性、也有的职业女性因为作恶多端,在故事最终吃到苦果,这样的结局通常是作者遵循着善恶有报的原则进行安排的、也有一部分职业女性并没有作恶,而是十分具有职业道德,在故事的最后没有交代她们的后续生活,将她们在故事最后隐去。
总之,相对于传统闺阁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的模式化安排,职业女性的命运轨迹有更多可能性,这要靠作者的安排及故事因果来决定。
第6章结语
通过对“三言二拍”中职业女性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社会条件下的女性生存环境、作者及社会对于职业女性的态度和看法。相较于模式化的传统女性,这些职业女性更具有自主意识,她们或是为生计奔波,或是为钱财出谋划策,都是通过自己的付出获得财富,虽然很大一部分形象在故事中的手段不正当,但也是女性突破传统礼教枷锁束缚的一大进步。同时她们在每一个故事中都起到了对故事情节这样或那样的推动作用,是故事中的灵魂人物,如果没有这些人物承接上下情节,那么书中很多部分就会缺少连贯性和合理性,职业女性这一群体不论是从小说本身还是对当时女性的认识上,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十分具有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冯梦龙,凌濛初.三言二拍[M].京华出版社,2011.
[2]严明,沈美红.闺阁内的爱情导师——“三言二拍”中婆子、丫环、尼姑的角色分析[J].明清小说研究,2006(01):88-101.
[3]杨成靖.近十年以来“三言”“二拍”研究综述[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
[4]朱全福.论“三言”、“二拍”中的媒婆形象[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5]张姗姗.配角的力量——论“三言”、“二拍”中的媒婆[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
[6]张淑敏.论“三言”中风尘女性形象[J].青年文学家,2017(23):80.
[7]张倓.论“三言”中风尘女子的正面形象[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2):60-63.
[8]张博阳,蔡萍.“三言二拍”牙婆形象负面化探析[J].唐山学院学报,2021.
[9]林梦如.“三言”“二拍”之风尘女子形象研究[D].青岛大学,2006.
[10]刘霞.“三言”“二拍”小说中婢女形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
[11]邢文.论明代商业文化对小说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0.
[12]程虹.“三言”“二拍”中的媒妁形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13]闫静.“三言”“二拍”尼姑形象研究[D].河南大学,2014.
[14]何进.“三言”、“二拍”中的僧尼形象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6.
[15]鲍卓.新世纪女性职场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16]宋少琴.市民文化视角下的“三言二拍”媒妁群体研究[D].湖北大学,2019.
[17]李文芳.“三言二拍”中的“三姑六婆”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21.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83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