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红色文化对于旅游产业影响的调查

 摘要

重庆,简称“渝”,别称山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xxx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重庆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国家物流枢纽,西部大开发重要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以及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既以江城、雾都、桥都著称,又以山城扬名,也是旅游胜地。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重庆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在文字记载的3000余年中,曾三为国都,四次筑城,史称“巴渝”;重庆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着重要角色,抗战时期为国民XX陪都。重庆作为旅游胜地的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胜地。

 关键词:红色旅游;调查;旅游产业

引言

重庆具有许多中国xxx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纪念地、标志物。承载着许多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人们旅游参观纪念地,缅怀先烈,其为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国xxx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为了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早在“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央便决定将红色旅游内容进行拓展,将1840年以来170多年之间的中国近现代历史时期,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奋勇抗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充分显示伟大民族精神的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和重要人物事迹的历史文化遗存,有选择地纳入红色旅游范围。整个“十三五”期间,红色旅游出游人数保持稳定增长,在全国国内旅游市场中维持在11%以上的市场份额。到“十三五”末,具备条件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景点,基本实现三级及以上公路便捷连接周边国省干线公路或城市,与周边路网共同形成便捷、安全、可靠的红色旅游公路网络。2020年12月17日,2020年我国红色旅游出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十四五”文化旅游和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突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升红色旅游发展水平,推进红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推出一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举办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组织红色研学旅行活动。创新红色旅游展陈方式,开展红色旅游宣传推广,提升红色旅游发展活力。

红色旅游依托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势,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而文化价值方面,旅游参观者能够学习到革命历史,这在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的熏陶下,游客们的心灵得到洗礼和净化。对于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甚至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相较于传统的度假类旅游形式,红色旅游所具有的文化传承教育的功能是不可比拟的,其“寓教于乐”的属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是一条将精神财富转化为社会财富,最终造福于社会的良性循环之路。在国家XX的大力支持下,红色旅游拥有雄厚的物质、政策作为支撑,越来越多的学者也积极投身于红色旅游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多先进的理论成果,而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爱国主义与革命精神学习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同期需求也不断的扩大,足见红色旅游未来的发展前景光明。1.3重庆红色旅游资源介绍

重庆红色旅游资源分布集中,数量众多,种类丰富。最具代表性的是以“红岩精神”为内涵的红岩革命纪念馆、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等,其余资源则主要为红军抗日革命根据地。下面将以重庆解放碑为例探讨重庆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重庆“解放碑”——红色“打卡”圣抗战胜利纪功碑暨人民解放纪念碑,又名“抗战胜利纪功碑”、“人民解放纪念碑”,简称“解放碑”。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商业步行街中心地带,是抗战胜利的精神象征,是中国唯一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碑。

抗战胜利纪功碑暨人民解放纪念碑于1946年10月31日动工,1947年8月落成。1950年10月1日,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xx刘伯承为“人民解放纪念碑”题写碑名。该碑正面向北偏东,为八面柱体盔顶钢筋混凝土结构,碑通高27.5米,边长2.55米,碑内连地下共八层,设有旋梯达于碑顶,碑顶向街口的四面装有自鸣钟,碑台周围为花圃,总占地面积62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642平方米。

该处是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象征,也是重庆解放及重庆市的象征,抗战胜利纪功碑暨人民解放纪念碑经历了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建设等不同的历史阶段,与重庆的城市发展、社会变革紧密相连,也与重庆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与现实利用价值。

第一,解放碑原为抗战胜利纪功碑,从历史渊源上来看,它是全国唯一的一座纪念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主题碑,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抵御外族入侵取得第一次全面胜利的历史见证。这对于铭记中华民族抗战历史,凸显重庆在抗战时的地位有重要意义。

第二,解放碑是中国人民在中国xxx领导下,经过长期奋斗,流血牺牲终于翻身解放的胜利象征,具有划时代意义。人民解放纪念碑是刘邓大军解放大西南后,在重庆主政时所修造,它是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过渡的产物,是无产阶级革命在重庆取得胜利的见证,也是缅怀为新中国诞生而牺牲的革命志士的一种方式。

第三,解放碑是重庆城市发展的缩影,同时也蕴藏着重庆城市发展的巨大能量与希望。2000年9月,被重庆市人民XX公布为直辖后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xxx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5月18日,解放碑入选“重庆十大文化符号”。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2020年11月18日,当选“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抗战时期的解放碑是激励和动员民众的“精神堡垒”,新中国成立后,解放碑则一直都是重庆市建设与发展的中心。特别是在直辖之后,重庆将解放碑附近改造成了中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并使之逐步发展为重庆乃至西部的金融中心。解放碑已成为重庆市的地标性建筑,是重庆的城市象征。

二、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本次实践,以调查大众对重庆红色旅游的了解成都为实践主题,了解普通群众对弘扬红色文化的看法、对红色文化的热爱程度。

通过调查大众对重庆革命和战争时期留下的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能够了解红色文化在民众的渗透程度,有利于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中国革命的发展与现状,加强民众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增大民众对红色文化活动的参与度。

三、调查方法设计

  (一)调查问卷

问卷具体内容如下:

重庆红色旅游了解情况

第一题:您的性别?:【单选题】*

¡男性

¡女性

第二题:您的政治面貌为?:【单选题】*

¡群众

¡团员

¡党员

第三题:请选择您居住的城市:【填空题】*

第四题:您了解革命旅游资源吗?:【单选题】*

¡了解,并且会去参观

¡了解,但没有兴趣参观

¡不了解,但有兴趣,如有机会会去参观

¡不了解,并不关心

¡其他

第五题:您获取重庆红色旅游景点的信息主要来源是哪些?【多选题】*

o互联网

o电视广播

o旅行社

o报纸杂志

o其他

第六题:以下重庆红色景点您去过哪些?:【多选题】*

o渣滓洞

o白公馆

o周公馆

o新华日报旧址

o桂圆

o刘伯承同志纪念馆

o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o聂荣臻元帅故居

o城口苏维埃XXX纪念公园

o都没去过

第七题:您参加重庆红色旅游景点的目的是什么?:【多选题】*

o缅怀先烈

o欣赏风景

o激励自己

o教育后人

o学习精神

o满足消费

o其他

第八题:您认为重庆红色旅游景点有哪些特点?:【多选题】*

o悠久的革命历史

o浓厚的人文气息

o伟大的历史人物

o优美的景区风景

第九题:红色旅游资源多以展览馆,纪念馆的形式向游客开放,您认为这种游览方式:【单选题】*

¡过于单调

¡还可以接受

¡很不错

第十题:您去过其他省份的红色旅游景点吗:【单选题】*

¡去过五处以上

¡去过三处以上

¡去过一至两处

¡从未去过

第十一题:您认为当地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对您的爱国主义的培养有影响吗?:【单选题】*

¡没什么影响

¡一般般,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有很大的影响,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很大的提高

第十二题:您会被什么样的红色旅游资源所吸引?:【填空题】*

第十三题:您对如何建设红色旅游景点有何建议?:【填空题】*

问卷内容设计

首先,我们对问卷内容进行详细的解析,阐释我的问卷设计思路。

问卷1-3题,首先确认调查对象的性别,政治面貌和居住城市。设计这三个问题的目的是,确定本课题的调查对象的特征并将调查对象进行群体划分:问题一划分男性女性;问题二划分为群众,团员,党员;问题三调查调查对象的居住城市。划分调查对象的目的是,根据不同受访对象的基础相关特征,推导出具有该特征的人群对重庆红色旅游的了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问卷1-3题为后续数据统计工作提供了划分指标,有利于细化影响普及程度的因素分析。

问卷4-5题,分别通过询问调查对象对于重庆红色旅游资源的了解程度和获取重庆红色资源的信息来源方式。但是,这一部分所得的了解程度较为宽泛和空洞,需要进一步了解不同调查对象与重庆红色文化的精神接触才能得出文化在大众的普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问卷6-9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前一个问题的延伸,都是考察调查对象对于重庆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相对于前几个问题,更加具体,更加形象地了解调查对象对于重庆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包括是否去过重庆的某些红色旅游景点,去红色旅游景点的目的,以及自我感受重庆旅游景点的独有特点。

问卷10-13题,主要问题便是第十一个问题,您认为通过参观红色文化旅游景点是否会对您的爱国主义产生影响。本次实践便是重庆的红色文化是否对当地人或者仅仅是参观旅游的产生影响。

回收问卷,问题十一升华问卷内容。

  四、调查结果分析

鉴于调查对象的综合性,不仅要对原本问卷结果进行占比分析,还要对问卷选项的数据上进行整合分析,这样才能得出具有普适性的结论。

1.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共354人参与,性别上,男性占比46.89%,共166人;女性占比53.11%,共188人。政治面貌上,群众占比35.31%,共125人;团员占比37.85%,共134人;党员占比26.84%,共95人,调查群体基本涵盖各个性别与政治面貌。

2.被调查者对重庆红色旅游的了解程度与消费状况。

信息获取渠道较为单一。从调查结果看,通过互联网的有299人,通过电视广播的有160人,通过旅行社的94人、报纸杂志的89人,其他渠道的91人;分别占被调查总量的84.46%、45.25%、26.55%、25.14%、25.71%。随着旅游信息在网络的广泛传播,大多数被调查者多通过流媒体的渠道接触有关重庆红色旅游景点的信息,而传统的旅游推广形式:旅行社,占比却仅有26.55%。在信息时代,旅行社与其他传统渠道应齐头并进,加强宣传与口碑效应。

旅游宣传与实际参与没有形成高效转化。被调查者在可供选择的红色景点选项中选择自己实际去过的景点。渣滓洞164人,白公馆139人,周公馆90人,新华日报旧址67人,桂园40人,刘伯承同志纪念馆63人,聂荣臻元帅纪念馆51人,聂荣臻元帅故居35人、城口苏维埃XXX纪念公园23人,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105人,分别占比46.33%,39.27%,25.42%,18.93%,11.3%,17.8%,14.41%,9.89%,6.5%。而一个红色景点都没有去过的人共143人,占比高达40.4%。可以看出,虽然超半数的被调查者有实际参与红色旅游,但也有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被调查者没有参与、部分非热门红色景点人气惨淡的情况。旅游宣传与实际参与没有过强的转化。可以看出红色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的开发,需要发展更多不同类型的红色旅游产品满足多样化的文化旅游需求。

将红色文化旅游作为学习革命文化、传承革命精神和陶冶情操的手段。在参加重庆红色旅游景点的目的选择中,第一位“缅怀先烈”共274人,占比77.4%;第二位“学习精神”共230人,占比64.97%;第三位“教育后人”共181人,占比51.13%。63.28%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地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对自己的爱国情感有很大的提高。86.72%的被调查者认为红色旅游是学习革命精神,传承革命精神的有力方式。可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通过红色旅游的方式已经成为学习革命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

对红色旅游活动的需求趋向多样化。对于重庆红色旅游景点举办什么样的活动选项中,放映抗战电影、举办红色艺术文化节、安排专人讲解、红色历史体验四个选项分别占比44.07%、56.78%、61.86%、66.67%,各个选项都有一定数目的支持者,而占比最高的红色历史体验,更表明人民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已经不单纯满足于传统的观影、展览馆讲解,他们更愿意亲身参与进有关活动中去。对于重庆红色旅游存在不足的选择中,36.72%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资源单调”;38.98%的被调查者认为“缺乏自己可参加的活动”。除去传统的节假日、交通因素,旅游资源单调和低参与度成为制约重庆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可见传统的红色旅游景点应切实满足游客需求,,创新红色旅游活动形式,增大游客参与的程度,给予游客更强的历史代入感。

  五、调查结果总结

重庆在大部分的人眼里是一个网红城市,然而重庆的丰富红色历史和优秀红色文化底蕴并不被大部分人所熟知,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宣传拥有特色的红色文化能够吸引更多游客的同时丰富城市底蕴和城市内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到通过红色旅游的方式已经成为学习革命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也是带动整个城市旅游业的关键要素,只有发扬,研究红色文化和讲好红色地区故事,结合地区特色和区域优势,常态化区域宣传,系统化区域文化建设,充分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才能把客人请进来,把文化传出去。与此同时,更要注重打造都市形象,提升市民精神面貌,让市民真正了解并热爱自己的城市也是一个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有力手段。

 六、调查建议与思考

著名作家王开岭在《古典之殇》中说过:“世界变得太快,眼花缭乱,来不及驻留,来不及回味,来不及告别或回头再看一眼。一眨眼工夫,无数事物只剩下背影,成了往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不得不承认的是,红色文化正在不断被人们淡忘。重庆走过了历史的峥嵘岁月,遭受过文化的流失,也在新时代感受到了现代化步伐中,那深埋于心底的人文情怀和文化认同。我们呼吁相关人员将红色旅游文化的保护继续下去,争取利用优秀红色文化资源,构建优秀红色文化传承体系;同时,我们也希望每一位关注到本调查的人们把红色文化留在心中,把烈士们的精神传承下去。文化留在人们的眼里,留在人们的心中,这便是一抹文化的曙光。

重庆红色文化对于旅游产业影响的调查

重庆红色文化对于旅游产业影响的调查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28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87091.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12月25日
Next 2023年12月2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