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众传媒在我国不断得到发展。大众传媒为了追求利益制造出繁荣的娱乐文化市场,弱化了教育、引导功能,突出了其娱乐功能。近几年来,泛娱乐主义思潮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电影、电视剧、文学作品以及社交媒体均有体现。大众传媒过度娱乐化就像腐蚀剂,会降低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扭曲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以及模糊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因此,为减少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需要国家、高校、媒体以及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共同努力,使大学生成为理性的媒介消费者。
【关键词】大众传媒;泛娱乐化;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2014年10月15日,xxxxxxxx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强调:“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注释:
xxxx.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4-10-15.]XXX文化传播中,大众传媒作为主要的载体,应充分发挥传播正能量的作用,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众传媒为了追求商业利益,泛娱乐化现象日间增多,渐渐凸显。部分媒体为了增加点击率,吸引广大网民的注意力而发布一些低俗不堪的内容,致使无原则的娱乐内容逐渐占据人们的精神世界。
二.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表现
所谓“泛娱乐化”,指的是“一股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为核心,以现代媒介(电视、戏剧、网络、电影等)为主要载体,以内容浅薄空洞甚至不惜以粗鄙搞怪、噱头包装、戏谑的方式,通过‘戏剧化’的滥情表演,试图放松人们的紧张神经,从而达到快感的思潮。”[吕绍纲.“泛娱乐化”为何屡禁不止[EB/OL].http://www.people.com.cn/,2007-04-16.]近几年来,泛娱乐主义在社会兴风作浪并逐渐传播蔓延,在电视电影行业表现特别突出,目前也逐渐延展至文学领域和其他新旧媒体传播平台,泛娱乐的毒已经涔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人们的精神世界也渐渐被污染。
1.新闻报道中的泛娱乐化现象
新闻报道娱乐化是指很多新闻媒体为了娱乐大众,迎合大众娱乐需求而忽视新闻事件本身的真实性。
新闻报道中的泛娱乐化现象主要表现为软新闻和硬新闻的娱乐化。首先,软新闻的娱乐化。软新闻一般指不注重时效性,人情味、趣味性较强且文章的风格比较轻松的新闻。互联网技术发展让很多新闻传播途径越来越多,网络传播的力量也日渐强大,新闻媒体为了能够占有市场份额,就无下限地通过一些娱乐报道博取众人眼球。然而,新闻媒介中的“标题党”无处不在。很多媒体无法第一时间取得新闻事件的第一手资料,大多数媒体报道的都是二手信息,转载别的媒体新闻报道,内容没有新意,只能通过标题吸引众人注意。标题吸引网友的眼球,使得弄虚作假、望文生义的“标题党”类新闻随处可见。除此之外,当各类新闻相撞时,媒体报道时选择的内容倾向性明显。当娱乐类新闻与其他种类新闻相撞时,媒体在报道时更多选择比较有趣味的娱乐新闻。
其次,硬新闻的娱乐化。硬新闻一般指国家通过官方渠道发布,题材的选取严肃、注重时效性的公众信息或公众事件。起初是软新闻喜欢夸大事件,制造娱乐,后来硬新闻信息报道也开始散发出娱乐的气息。一方面,一些媒体总是想方设法让正式报到的新闻事件娱乐化,引导这些新闻主体往大众娱乐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硬新闻如果在报道时候增加娱乐元素,那么新闻本身的严肃性就会减弱,增强了娱乐性质,使得硬新闻媒体的社会正面形象被影响,传播的新闻价值已经不具备主流价值特征。
2.文学作品中的泛娱乐化现象
“文学作品的泛娱乐化指的是文学作品在创作、改编的过程中只注重直观的感官刺激,语言苍白无力,文字粗鄙挑逗,作品恶搞戏谑的过度娱乐化现象。”[韩语.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9.]泛娱乐化背景下,文学作品也开始落入俗套,为了刺激读者的感官也不顾文学主体思想的正面性,而是通过低俗的表现形式来娱乐大众。这种娱乐化的文学作品虽然能够短时间内能够迎来很多粉丝,读者也在精神上得到一丝满足,但是这种行为使读者放弃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沉迷于泛娱乐化的环境中。
文学作品中的泛娱乐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很多经典文学作品改编拍成电视和电影供大众观看,很多电影制片顺从大众的娱乐心理而不惜把这些经典文学作品喜剧化,过分浮夸的恶搞行为让文学作品最初的主题思想被歪曲。例如电影《摇滚三国》就是恶搞的典型代表,把三个历史人物张飞、刘备、关羽整成桃源乐队,其中在影视中张飞是吉他手、刘备是贝斯手、关羽是鼓手。影视中还出现了很多网络热词,有些历史人物也被以恶搞的方式在影片中呈现。在影视中,对文学作品进行改编、恶搞,会使没有读过原著直接观看影视作品的观众不能正确接收其传达的思想和精神。其二,近几年网络上各种表情包层见跌出,鲁迅、杜甫等前人被恶搞。例如,“鲁迅、杜甫三连”的表情包屡见不鲜,课本上诗人李白的形象成为网友们恶搞的素材。这种过分改编行为已经颠覆了人们对这些历史名人的看法,损伤了这些名人的形象,和文学作品塑造的角色大相径庭,违背作品的初衷。其三,随着网络的发展,在网络媒体中也出现了泛娱乐化的网络小说。例如在《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中,李白的形象变成了当街砍人,混社会的古惑仔;电影《西游之诸神再战》人物和题材取自于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电影违背文学作品的主题,直接歪曲了作品的师徒四人形象,连正儿八经的唐僧也被塑造成为好色疯癫的形象。虽然文学中有的娱乐功能不可否认,但当它陷入“泛娱乐化”中,就会扭曲其娱乐功能,让文学作品的灵魂丢失,最终陷入“娱乐至死”的囧境。
3.影视作品中的泛娱乐化现象
泛娱乐化现象如猛虎下山,在影视作品随处可见。当下,在很多电影、电视剧作品中出现剧情相似、题材本质相同、表现方式单一等现象。还有一些影视作品为追求所谓的收视率,用各种“狗血”的剧情和演员阵容吸引观众。影视作品中偶像剧重颜值轻演技、重娱乐效应轻主流价值情况比比皆是,很多“小鲜肉”频繁抢占电视电影屏幕,不惜制造丑闻上热搜,目的都是为了宣传影视作品;有的历史剧不注重历史本身,而是以编剧的想法随意篡改、过度戏说,把低俗当成是大众,严重影响了历史的严肃性、客观性;谍战片则离不开男女主的感情纠纷。现在的影视作品大多表现出明显的搞笑倾向,为了搞笑而搞笑,胡乱改编。不管是偶像剧、历史剧还是谍战片,都穿插着娱乐搞笑的元素博取大众的注意,增加播放量,这种娱乐搞笑元素越低俗越赢得人心,所以很多电视电影制作商就无下限地恶搞,使得部分影视作品失去了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虽然这些影视作品给观众带来一时的放松、娱乐效果,但不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健康的舆论氛围。
4.社交媒体中的泛娱乐化现象
网络技术的发展,媒体传播新闻和宣传渠道增多,微博、微信和抖音平台的火热程度甚至可以掩盖主流媒体,取代报刊,这些社交媒体的出现,加剧了泛娱乐化现象,具体表现在:热搜的新闻都是围绕娱乐性人物进行。每天打开微博或者微信,扑面而来的新闻大多数都是八卦明星的私生活,讨论明星的发型设计、服装衣着、感情婚姻生活等,受众每天接受的信息十有八九都是娱乐信息或者娱乐相关的主题。明星成为大众关注的重点群体,人们关注他们的生活动态,而忽视了别的主流媒体新闻,造成了新闻信息推送严重失衡。其次,微信公众号注册的媒体越来越多,小程序也多种多样。有的为了博得眼球,增加关注度,求得转发,各种标题都有,标题下面的内容更是虚假、低俗。小程序中也出现各种虚假、色情、恶搞等广告,盖过它所要传递的正能量。最后,抖音等短视频app虽然会拓宽大学生的视野,使大学生获得短暂的愉悦,但是抖音视频中同质化、零散的知识和大量歪曲的价值观念会让人们的思想受到污染,毒害大学生的思想和灵魂。
三.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当前,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降低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扭曲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模糊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等方面。
1.传播内容低俗,降低了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日益发展的大众传媒,为人们提供了多样的信息。但同时信息繁杂,会出现一些低俗夸张的内容,这些信息会对大学生的审美能力造成消极影响。
首先,弱化大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一些媒体为了追求利益、阅读量和转发量,进行恶意炒作,各种网络“神剧”、“神曲”、娱乐八卦层出不穷。“这些信息虽然满足了大众寻找刺激与好奇心、娱乐身心的心理需求,但是在与此同时大众媒体也将通俗变成了庸俗与低俗,制造了大量的垃圾信息。而这些垃圾信息的共同特点都是以满足受众的一时视觉享受与精神快感为目的,缺乏精英文化所具备文化内涵,只能给人短暂的感官享受,而无法给人真正的精神享受”[李政林,大众传媒泛娱乐化背景下大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2017(10):39-44.]。在大学生审美过程中,仅仅通过感性来判断美、观察美,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审美感受力。
其次,扭曲了大学生的审美观。很多媒体为了娱乐效果更加显著,在泛娱乐化背景下不惜一切代价制造和主流价值观念相悖的娱乐行为,把自身的媒体责任抛之脑后,报道内容低俗没有营养。很多不符合事实的事情被媒体制造出来,并且被大众大量转发从而引发热评,各种网络谣言混淆人们的视听。在泛娱乐化时代,大学生容易丧失自己的判断力,在审美中容易盲目跟风,将各种恶搞的视频、“网红”的炒作当做一种美,大学生在接收这些内容时,没有自己进行思考和判断,从而进一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审美判断力。
最后,降低大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受到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影响,大众媒体为了追求利益,传播各种具有相同诱导力的内容,时间久了就会让大众潜移默化地接受同一审美模式,即使这种模式和主流价值相悖,受众也觉得习以为常,特别是大学生,在这种同质化的信息影响下,在日积月累也逐渐认为媒体创造的审美是正确的。在泛娱乐化大环境的影响下,大众的审美表现出盲目的跟随所谓的潮流,没有吸取众人的审美精髓,没有自己的审美判断能力,总是想着跟随大众审美观念,让自身的审美创造力受到限制。
2.商业广告充斥,扭曲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
近几年,在文化传播的众多渠道中,商业广告成为一种重要的渠道。广告文化虽然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但有些广告也会对受众产生消极的影响。一方面,商业广告充斥,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观,使得一部分学生追求奢侈的生活。一些商业广告为了获取利润,以侵犯、诱导等手段推销产品,大多数表现出追求物质享受的导向。而部分大学生自身缺乏对商业广告的辨别能力,容易被商业广告所迷惑,无法形成正确、理性的消费观,将超前消费当做一种“时尚”。
另一方面,校园贷、裸贷广告在校园内充斥。大学生由于经济能力有限,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就会陷入泥潭。据调查发现,利用校园贷等方式超前消费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城镇,家庭条件相对较差,家里给的生活费有限,来到学校后受到不同消费观念的影响,自身形成了不良的消费习惯。一部分大学生因此有了攀比心理、消费欲望,他们就会把消费欲望转化为实际行动,如购买品牌手机,相机,名牌包包,高档化妆品等,而他们的经济能力有限,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就会陷入校园贷的泥潭。甚至有的大学生因此放弃学业、触碰法律、家破人亡。
3.舆论导向错误,模糊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大众媒体发展较快,为舆论的传播发展提供了渠道和载体,如:论坛、微博、各种直播软件等。这些新媒体“便利”了广大公众,公众在这些传播媒体中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因此在新媒体中形成舆论以及舆论的传播也从单一模式走向多样化的模式。作为公共话语空间,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人、信息混杂,很难分辨信息的真假,一些消极的、错误的、扭曲事实的言论可能随时地误导大学生,出现传播谣言、侵犯别人隐私、恶意诽谤他人等网络失范行为。舆论传播过程中,大学生由于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受多数人舆论意见的影响,当意见不同时经常会出现一边倒的现象,舆论导向的错误,将会影响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养成。大学生的自制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限,在接受舆论信息时欠缺道德判断力,道德自制力薄弱,容易相信舆论传播中的言行,最终影响道德行为。与此同时,大众传媒开放,呈现出的价值观多元化,传统的价值观容易被舆论传播的各种信息颠覆甚至解构。对于舆论信息,大学生缺乏明确的道德评判标准,最终会模糊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
四.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影响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析
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目前已经涔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且这种现象的影响逐渐加深,大学生的思想会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应该要认清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给社会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应该及时遏制那些歪曲人们思想,污染人们精神的娱乐信息,通过科学引导,让这些娱乐新闻逐渐走向正轨。
1.健全完善传媒市场的法律法规
当前,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发展的趋势很好。但是,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所欠缺,如果仅仅从道德层面和政策性的禁令来进行约束,泛娱乐化的传播很难从根本上控制。所以,需要加强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首先,完善大众传媒的相关法律法规。我国目前在大众传媒方面的法律法规有所欠缺,相关的传媒法律仍然不健全。所以,当前我们可以根据我国国情,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娱乐新闻法律规定,形成完善的体系,为实现大众传媒的长远发展,完善大众传媒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系统的新闻传媒方面的法律。针对媒体违法违规的传播行为,国家相关部门要协调多个部门,运用多种手段,做好惩治、防范等相关工作,让泛娱乐化失去发展的空间。在系统的新闻传媒法律的制约下,形成一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法制环境,引导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
其次,完善传媒评估体系。当前我国传媒虽然由国家统一管理运作,但是盈亏自理。目前收视率越高、点击率越大、播放量越多就会增加传媒企业的收入,传媒努力的方向就是为了获得多的关注,这会对大众传媒的泛娱乐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媒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低俗的文化流出,忽视了其内容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因此,XX应该尽快完善传媒行业现有的盈利模式和评估体系,打破原有的量化标准,加快建立更多合理的标准,如传播正能量和主流价值、观众的反馈、对社会的影响等,营造良好的传媒氛围,使大众传媒的发展与大学生的发展相一致。
2.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发展,使得一些不良价值观广泛传播,大学生在形成主流价值观的过程中就无形地受到这些不良价值观的影响。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场所,面对大众传媒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高校应发挥主动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抵御泛娱乐化带来的不良影响。高校要引导学生掌握、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并使得他们从内心认同;同时对泛娱乐化中存在的不良价值观进行剖析和批判,保证大学生不被表象迷惑并深陷其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大学生进行对比,从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提升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3.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校园文化是高校高等教育的必然产物,是一种特定存在的文化的产物,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具有示范、导向、凝聚、创造等方面的教育功能。”[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在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来创新校园活动,使得校园文化发挥育人功能的同时又带有娱乐因素,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高校应该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减少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影响。xxxxxxxx在谈及文艺作品时曾强调,“文艺是制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xxxx.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EB/OL].http://culture.people.com.cn/BIG5/n/2014/1016/c87423-2584402.html,2015-10-16.]高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在举办各种校园活动时,如迎新晚会、跨年晚会、毕业晚会等活动时,可设置一个选项,即让学生自由选择表演形式呈现优秀的文艺作品,从而使大学生感受优秀文艺作品的熏陶。
4.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伯克汉姆指出,“受众媒介素养不仅仅只是一种功能性的素养,还应当是一种能力。一种具有批判性、社会性的能力。”[王君.大众传媒娱乐化的伦理反思[D].东北师范大学,2014.]所以,有效应对泛娱乐化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可以从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入手,高校应把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落实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
大学生由于缺乏媒介素养教育,辨别信息的能力较弱,很容易受泛娱乐主义思潮的影响。因此,高校很有必要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使大学生成为理性的媒介消费者。高校课程可以增加媒介素养内容,让课程处于开放状态,让别的专业学生可以作为选修课程来学习,也可以开设一些媒介素养为主体的座谈会和专题演讲,让除新闻专业外的其他专业也能更深入、更全面地掌握媒介领域的相关知识。高校可以利用校园媒体,让更多大学生参与到校园媒体中,如校园广播站、校园主持、在微信公众号选取和推送正能量的内容、制作相关网络产品等,通过让学生在实践中慢慢认清媒体传播的性质,增强媒体信息真实性的判断能力,提高传媒信息的辨识度,让大众传媒的正面能量深入大学生的生活,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袁军.媒介素养教育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毛艳.网络媒体泛娱乐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广西几所高校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18.
[5]郑玮.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少年人生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6]关萍.普通高等院校课堂教学“泛娱乐化”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17.
[7]邹彬.电视泛娱乐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及对策[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2.
[8]韩语.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倾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9.
[9]蔡太芝.社交媒体泛娱乐化倾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18.
[10]李雪,冯子妍,李沫函.浅析当代传媒的泛娱乐化[J].文化产业,2019(05):20-22.
[11]张粉.泛娱乐化思潮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探析[J].知行铜仁,2019(03):6-9.
[12]刘涵宇.浅析社会传媒的泛娱乐化[J].民营科技,2018(12):3-19.
[13]牛瑞.浅谈泛娱乐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价值引领工作的开展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8(26):23-25.
[14]罗国华.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应对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1):1-2.
[15]白鸽.论大众传播媒介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J].新西部,2017(09):129.
[16]卢杨.“泛娱乐化”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2016(02):20.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8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