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由于世界各国在金融经济方面的开放程度逐渐提高,进一步促进了金融制度的创新与完善。虽然近些年我国的银行业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但在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不足与缺陷,尤其是中间业务环节。为了推动我国银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必须重视中间业务的开展情况,制定相应措施来提高服务质量与填补缺陷。
本次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环节。在展开研究的初期阶段,先对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进而从中发现隐藏的不足与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最后提出一些有助于中间业务发展的可行策略。其次,转换研究角度,把中国农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同类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在解决措施方面,应该先完善顶层设计。由于商业银行具有比较明显的社会性,国家与地方XX应该制定政策来扶持银行业的发展,并减少对银行中间业务环节的过度监管,但在法律层面应完善相应的监督约束条例。此外,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首先应该为自身的长远发展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提高银行在中间业务环节当中的服务质量,使银行整体的业务水平都得到保障。不但要深化经营体制与手段的改革创新,而且还应建立科学的定价策略与标准,从而加快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当今,金融行业处于创新经营阶段,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下,国内的银行业面临着各种挑战:宏观环境日趋复杂。其表现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世界和我国经济在巨大的分歧中开启了我国经济新一轮的发展。全球复苏过程中的经济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层次多样、矛盾交织的,这进一步地加剧了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国内已经步入转型升级的经济发展阶段,市场与各行业都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既有时代赋予的机遇也有随之而来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必须主动调整内部的经营结构与业务水平,增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的发展。因此,这些环境的不确定性要求银行具备更强的应对和驾驭能力。
国内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始于上世纪80年代,但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颁布后才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从那时起,中国的中间业务迅速发展,“质”与“量”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全面覆盖了中国人民银行划分的9类中间业务。但是,在银行的发展过程中,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已经对银行整体继续向前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因此,解决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战略方法已然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
1.1.2研究意义
尽管国内的商业银行在整体上的发展态势较好,但产生于中间业务环节的问题也需要及时解决。比如:中间业务的产品出现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不利于增强银行品牌的辨识度;运营方向不明确,缺乏系统的管理方法;缺乏专业复合型人才。上述问题的存在,都会对中间业务环节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甚至会阻碍银行整体的发展。本次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国内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环节,先对中间环节整体的经营业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然后深入分析背后隐藏的问题与原因,并得出相应的改善意见。期望研究的结论能丰富相关的理论体系,为国内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1.2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构

1.2.1研究内容
近些年来国内在金融制度改革方面投放了大量精力,商业银行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想要通过中间业务来取得一定的先发优势,因此提高了对中间业务的重视程度。在本次研究的初期阶段,首先通过文献资料的渠道了解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从中发现隐藏的问题并开展深入分析和研究。
其次,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在整体上拥有较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也有较多阻碍发展的隐藏因素。根据参考文献和网络信息,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必要性,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最后,中国农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晚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商业银行,其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所以,本文结合当前的金融环境和实际情况,把中国农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与研究,整合得出一些可行性的改善意见,给商业银行未来的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1.2.2文章结构
基于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向,行文的结构大概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对全文进行概括,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等,让读者可以对全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框架有大体了解。
第二部分:概述国内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方面的整体情况。先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概念与类别进行简介,并概括关于中间业务的特征,然后简单分析中间业务对银行整体发展所能起到的作用。
第三部分:列举并分析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方面隐藏的问题。首先把研究的范围从国内扩大到国外,整合银行业在中间业务方面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国内商业银行的特点,深入分析其中的问题与背后的原因。
第四部分:为国内的商业银行如何更好发展中间业务提出建设性意见。首先从中国农业银行的角度出发,在不同的研究角度给出改善意见,然后外延到同类的其它银行业主体之中。

  1.3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研究方法
在研究的初期阶段,主要采取的是文献研究法,尽可能全面的查阅与本次研究课题相关的理论文献,整合当中可供借鉴的研究思路,期望从中得出自己研究的创新角度。此外,还借助实地调研法、模型分析法等作为辅助的研究方法。
1.3.2创新点
(1)在现有的资料文献中,把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数量虽然不少,但是,在现实经济社会中,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分析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缺陷时应加以区分更有助于有利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以中国农业银行为对象提出今后发展的建议性策略。

  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概述

  2.1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2.1.1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定义
国内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其实是银行借贷业务的变种,主要业务种类包括代理支付、代收、承诺、担保等,都属于接受客户委托的第三方金融类服务。由于商业银行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例如,先进技术、业务水平、资金规模与专业人才等,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化的服务与产品。从本质上来说,银行的中间业务是除了银行资产负债业务以外的第三种业务。中间业务收入一般是指国外银行的非利息收入。[1]
2.1.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分类
中国人民银行在2002年就下发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暂行实施规则》,并且在附件上明确了银行中间业务的含义与类别,其中,主要有九种不同类型的中间业务:
(1)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2)银行卡业务。(3)代理类中间业务。(4)担保类中间业务。(5)承诺类中间业务。(6)交易类中间业务。(7)基金托管业务。(8)咨询顾问类业务。(9)其他类中间业务。
2.1.3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特点
(1)自由度较大
相比于银行一直以来开展的借贷业务,中间业务存在明显的差别,它受到金融监管的严重制约。一般来说,银行的中间业务不会受到明确的时空限制,开展业务的条件只需参与交易的主体取得共识,通过签署相关文件协议即可完成交易活动。
(2)透明度差
由于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不属于借贷业务,其过程中产生的资金流动不会被记录在财务报表中。这对于银行的外部投资者来说,无法通过相关的财务信息来判断银行实际的经营状况;正因为信息透明度降低,如果银行内部隐藏了较大的风险与问题,市场与监管机构也无法及时察觉并提出整改意见。[2]
(3)风险分散
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环节可能会与多个业务部门产生关联,例如,财会、借贷、技术部门等。虽然这样能够分散整体的经营风险,但也会因为责任主体不明确而导致管理难度加大,带来更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
(4)高杠杆作用
高杠杆主要应用在银行的金融类衍生业务中,例如,外汇交易、期货、股票等业务类型。这类业务通常需要借助高倍杠杆来换取更大的经济收益。[3]

  2.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意义

2.2.1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意义
商业银行通过开展中间业务能获取的正面作用整合如下:
(1)提高银行的市场竞争力。由于市场上的同类主体增多,客户在选择的过程中会更加注重银行提供的产品与业务能力,也更加关注服务水平高的银行,能不能满足客户需要成为其是否选择银行的主要标准。同时,银行也更倾向于信用与资金状况较好的客户。
(2)达到客户的理财要求。国内整体的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也进一步促进了金融与银行业的发展,在客户的个人资产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也会选择到银行来办理存储或购买理财产品等业务,这为银行完善个人业务提供了机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使银行与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之间展开更加紧密的合作。目前,客户在金融方面的需求更加多样化,而且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制度,各类金融机构必须展开紧密合作才可能达到客户的全部需求。加强合作也有助于整合各方优势与资源,减少经营的成本支出,增强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4)随着我国金融开放的范围与深度都得到拓宽,国外银行业已经逐渐进入到中国市场,本土的商业银行想要提高竞争力就必须重视中间业务环节,取得银行业未来发展的先发优势。

  3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3.1研究状况综述

3.1.1国内研究状况
辛光中[4](2007)在《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提出,很多情况下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都需要不同的业务部门共同配合。为了促使银行的中间业务继续完善和发展,首先应该创新中间业务的经营模式,并为其制定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明确责任主体与业务方向。
崔百胜[5](2008)撰写的《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析和策略研究》提出,由于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范围较广且类型多样,为了方便管理和加强业务的竞争力,可以整合中间业务的多个产品与环节,创新和改变业务的结构与发展战略,为其打造多种优质的业务组合。
郑荣年、牛慕鸿[6](2007)以14家商业银行数据为研究对象,朱卫东、陈龙[7](2013)为了研究国内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特点与经营规模之间的关系,把1997-2011年期间的16家银行的经营数据作为基础,建立了一个面板数据分析模型。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的结论:中间业务规模和财务风险之间属于正相关的关系,而与员工数量、净收入、资金规模等呈现负相关的关系。
徐美田[8](2008)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概况,得出要改变现状必须重视中间业务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提高人力和技术资源支持。
郭娜[9](2011)从商业银行盈利方式的角度分析我国上市银行转型方向,认为可以使中间业务的范围拓宽,更加深入地开展中间业务,使中间业务的营收渠道增加,从而提高中间业务的经济收益;此外,还可以整合银行的多项经营业务,如传统业务、代理业务、个人业务、新兴业务等,按照比较均衡的比例进行资源分配,共同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
张正华(2011)编撰的《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国外银行的做法》一文中,指出,由于国外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方面拥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国内的商业银行也可以予以借鉴与参考。首先,必须转变对中间业务的旧观念,即中间业务并不是传统借贷业务的附属品。其次,应该拓宽银行中间业务的营收渠道。借鉴于X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其中大多数的营收利润都来自于托管业务、债券业务、信用卡业务、保险业务和手续费等收入渠道,拥有比较多样化的经济收入途径。[4]
3.1.2国外研究状况
Pennacchi[10](1998)的规避监管税收效应理论和以E.J.Kan(1978)[11]为代表的管制规避理论研究,在社会与学术界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前一个理论的提出背景是由于资金流动性较弱与现金的持有成本较高,商业银行通过发展中间业务不仅不受资本充足率管理限制还可以减少成本,中间业务成为资产负债业务的替代工具。凯恩的管制规避理论认为金融监管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获利,金融机构为追求更大的利益,在业务、产品等方面进行创新来规避监管。
Rogers和Sinkey[12](1999)指出,银行的整体规模也会对中间业务的开展产生相应影响,专业人才与技术支持也都是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要素,而这些条件在大型商业银行中普遍存在。大型银行通过规模效应获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效益。大型商业银行在发展非利息业务方面具有更多的优势。
McAndrewsJames.J.[13](1990)指出,商业银行需要同时承担两个主要的压力来源,即大型企业与货币市场,为了减少面临的压力,可以通过开展表外业务来达到目的,与此同时,银行对此类业务的依赖程度也会得到明显增加。
“投资不足”理论的提出者ChristopherJames[14](1989)指出,比较于银行的存储业务,中间业务拥有其独特优势,即存款的准备金利率较低。而且还有给银行带来以下的积极作用:增强银行在行业当中的竞争力,使银行的营收渠道得到拓宽,改善银行原本的资产结构。
Rogers[15](1998)同时建立了两个分析模型,其中一个包含了中间业务在内,另外一个则没有包含,但在这两个模型中都使用X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获取的收益与利润率作为研究变量。最后的研究结果显示,如果在计算银行的经营利润率时,不加入中间业务的环节,则有可能会使银行实际的利润率被低估。
3.1.3研究状况评述
从当前已有的研究状况看,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创新,国内的主要商业银行已经逐渐意识到开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但是银行的部分管理者受限于经验、观念与制度等,并没有及时对中间业务进行有效整改,无法与时代发展的趋势与速度相匹配,甚至对中间业务的实际情况都知之甚少,对资产负债业务都不太清楚。他们认为资产负债业务比中间业务更为重要,中间业务仍然被视为传统存贷款的扩张展示。其中,有些银行更具自身实际情况,首先为自己找到了准确的市场定位,并锁定了一些潜在的客户群体;部分商业银行主要在服务与产品方面进行创新,为不同类型的客户制定了具体的营销策略,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国内的大多数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时间较短,都缺乏相应的经验,而且还受限于传统的观念与业务类型,致使银行的中间业务仍然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而且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可能阻碍银行未来的长足发展,因此,对于不足的地方要予以改善。中国农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晚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商业银行,其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所以,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以中国农业银行为对象提出相关建议性策略。

  3.2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3.2.1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金融监管不到位
由于国内的金融与银行业发展时间较短,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甚至会出现一些不符合规定的行为。此外,负责银行监督管理的有关机构或和部门也没有切实履行职责,与此相关的法律规定也较为缺失,总而言之,我国的金融监管途径比较单一且约束能力不足。目前,国内的金融发展状况整体向好发展,但也存在较多的同质化竞争现象,上级部门与监管机构由于缺乏明确的职能目标,彼此之间也没有展开良好的合作,致使行业乱象难以得到解决。我国虽然已经设立金融管理系统,但当中的各职能部门的权责不明确,缺乏良好的合作与沟通。因此,在实际的监管过程中,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与需要弥补的缺陷。
(2)产品缺乏创新
从1980年以来,国内的主要商业银行就已经开设了部分中间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央行的九项主要业务类型都涉及到中间业务环节,但是,单独来看每一项业务,仍然没有形成比较全面的业务体系,尤其是部分传统类型的中间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商业银行已发展出500多种中间业务。但是不仅在数量上,而且质量也低于发达国家。[16]在这500多个品种中,60%集中在代收代付、结算结汇、信用承诺等劳务型业务上。
(3)风险控制能力不足
当下,如何对国内商业银行进行有效管理依然是一个关键问题。其中的主要问题包括责任主体不明确、约束和限制作用不明显、缺乏独立有效的监管机构等。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对银行与金融业展开有效的风险管控,正是由于无法准确预测风险级别、提前做好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重视意识较弱等原因。目前,仅仅只能对一些比较明显的较大风险进行预判,仍然无法建立一个比较全面的风险管控系统,用来抵御银行内外部产生的不确定性风险。[17]
(4)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由于银行的中间业务与多个行业领域都有关联,必须具备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不但需要有较高的业务能力,还应该能提高银行的中间业务水平,引领创新和发展。此外,要对财务管理和营销有所涉猎,因为优秀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导致了国内中间业务大部分还集中在传统中间业务方面。虽然银行的中间业务拥有较强的营收能力与高附加值,但是这部分至今仍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发展速度较慢。此外,我国商业银行掌握的尖端技术较少,特别是处在落后地区的银行,这些银行主体的专业人才较少,而且更加看重日常经营的成本开支,高科技设备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致使一些需要借助科技支持的业务较难展开。总体来说,在处理业务过程中的人工要素仍然占据较大比例,致使服务质量与效率都比较低。人才缺乏、科技支撑不足,使得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融合的新兴业务难以开展,最终导致这些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所带来的利润无法享受。
(5)业务品种单一,开展的范围小
尽管最近几年国内的主要商业银行都投放了较多精力到产品创新研发方面,但是,银行的中间业务在经营范围与产品类型方面仍然存在较多不足。根据调查结果得知,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开设的中间业务类型如下:结算、转账、代理与银行卡等业务,都属于比较基础与成本、技术较低的类型。经过粗略统计只有420个种类,而且产品与业务的创新不足,不具备较强的吸引力。主要的商业银行应该致力于开发更多优质的产品与提高技术含量,例如,资产评估、个人理财、信用调查、期货交易、信息咨询等,然而在目前这个阶段内,此类业务类型的开展数量较少,而且也是一些比较基本的业务类型,如托管、债券期权交易、顾问咨询等中间业务。[18]

  4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

  4.1加强监管,优化部门

有关部门要以有关法律法规为标准,明确职责,对银行实行统一监管,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一些不正当的行为应该大力打击。当有关部门发现银行以低价出售其中间业务时,应处以罚款,并警告银行不要纵容不公平的市场竞争。中国人民银行作为监管银行,应积极协调和管理各金融机构之间的不正当竞争,最大限度地消除市场上的违法违规行为。

  4.2加大产品创新研发力度

目前,很多商业银行积极开展中间业务,众多中间业务中产品创新尤为重要。中间进行多样化设计可以带来其自身的吸引力及竞争力,由此而将中间业务的范围扩大。若有更多的增加市场效益,本国各家商业银行需要仔细研究市场的各类需要,然后设计出具有市场效益的产品。在各种产品极其应用中,应该体现出一定的创新型,比如对产品的流动性、抗风险能力等需要特别体现出来,同时将其本质工具的特点发挥出来,例如价格浮动利率存、元气利率等之间更好的关联起来。除此之外,还应该重点设计支付系统,做好其效率的研究及测试,使得其能够更方便运用于各类电子设备。另外,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广泛被应用与金融服务中,也能够更好的提升产品服务的质量。通过自动柜员机、自动银行、网络银行等,若能够更多研究柜台业务的具体实践性,运用各种技术及方法,将现有各种传统可复制性流程友好的实现在客户的现实生活场景中,使其能够不需要太多户外空间及时间的消耗,就能方便的在各种环境下安全完成,那将会大大提高客户的使用积极性,拓展业务数量及提高服务的质量。尽管其中一些仍然是传统的中间业务,一方面,他们可以提高当前的收入,另一方面,他们可以扩大中介的影响企业和消费者的信息访问,在宣传和推广中发挥作用,并为新的中介业务的发展奠定基础。另外,各种中间业务流程未来会更多从低级形态的处理工序中脱离出来,更多的实现于金融市场的各类活动中,以此产生出更大的价值,及更大的市场占有率。

  4.3树立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各类资产负债业务操作将其实现到各种不同的中间业务上,能够影响到商业银行长远战略的设计及实现,因此这类业务的分析应该具备长远视角,不能只顾及短期利益。在各种新的发展要求下,商业银行需要充分实现中间盈利的能力,以此规划设计好地风险,控制好成本,将业务效益及时发挥出来,精简及重新设计好中间的环节衔接性。一般说,中间业务范围较广泛,一方面能够更好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另外一方面还能够使得同类业务被拉动,由此而言,不同的商业银行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同政策性银行、基金公司或者保险公司等进行各类合作,深度开发业务潜力,以此更好将传统业务中不能被运用好的各类资源,充分调动起来,以此实现效率的提高。在更多方面实现各类横向及纵向合作共赢的机会,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努力的目标,以此来促进业务的持续向好发展。
在银行的各类收入中,中间业务成绩总是相对较客观,因其能更好实现中间合作的过程中,将各类风险更好的分散,以此来推动资产负债业务的全面发展,带动整体业务的收入实现能力。若更好的实现中间业务效能,就得站在战略的高度,以此总看发展的脉络规律,细化每类业务的运作特点,由此能够实现其发展规划中的每个重要节点,以此方式带动整体的效益优化,同时规避不需要及不能创收的环节,还要将中间实现能力中的各类环节点更为有序的衔接起来,创建必要的配套设备,以此打通资源的瓶颈,实现整体战略上的宏观目标。
能够将中间业务以战略视角来对待,以此能够更好的带动各类中间环节的实现能力及相关条件的实现机会,对于提高技术能力及实践应用的深度是具有很好的环境基础的,同时关注人才的培养及发展,对于未来长期效应及短期实现的结合是很有好处的。

  4.4建立多层次的风险防控体系

在银行内部,职能和权力应该分开,各司其职,互相监督。由专业部门负责中间业务的管理,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对中间业务进行统筹安排计划,把风险降到最低。各部门各有所职,权责统一,相互配合。建立和完善信息交换系统,提供有效的信息交流方式,减少沟通阻碍,降低沟通成本,以达到降低信息交换失真的作用,信息可以得到快速有效的处理,保证信息在不同层级和部门之间的流动。在发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不能只顾追求利润,要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市场信用风险。创建一套内部配套的中间业务防控系统,确定各业务流程的风险系数,并有目的性地采取防范措施。

  4.5加快中间业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劳动密集型业务,涉及金融、法律、统计等学科。因此,需要研究这些方面的高素质人才。一方面,在当前发展的形势下,能够做好对相关员工的安排及规划,并不断帮助其能够学习相关业务及法规方面的重点要求,同时加大对于高新人才的引入操作,维持银行业务的新生力,注重在不同的业务中各类人才的搭配及培养,资本市场、保险业务或者商业银行重要业务创新等不同的人才,同时引进人才也要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才能有效扩宽发展人才的空间。为商业银行的长久发展提供牢靠的人力资源保障。只有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商业银行才能在新兴的中间业务中获得更高的利润。

  4.6拓宽中间业务产品的服务领域

挑选最合理的时间,来设置其具有管控能力的金融公司。很多商业银行及不同的金融机构都在慢慢建立自己的管控公司,设计相对健全的业务结构,以此不但能够使得各类子公司能够具有很好的资源背景,同时做到相互共享及提高,由而能够更好的将各类子公司业务能力更好的发挥出来,实现不同业务的交叉处理能力,最终使得业务的范围更为广阔及具有竞争力,主要得易于将不同的分担业务的优势发挥出来,减少了各自的不足。
能够极高网络业务布局及处理能力,将传统的卡类业务与互联网理财能力共同发挥出来。如今,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各类网络交易的增加,网上银行成为大众更为接受的一种新方式。由其低成本,安全性有保证,手续相对精简等各种不同的优势,使得其在客户心目中成为新技术业务的首选。四大行中的农业银行虽然相对来说,其网络应用发展较慢,而且知名度也不及其他各类银行,但是也能够逐渐在网络、手机及电话业务中形成自有的业务特点。这个过程必须做好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线上建设力度,由此做好各类渠道扩展及融合,由此获得其独有的服务能力,同时更多引用不同的卡类新业务,逐步开发其理财项目,以此来提高及优化业务环境,使得客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同时注重传统业务中各类手续费用的繁杂性处理,以此在新产品中减少这些环节,控制相关成本的开销,提高了客户的体验感。最终实现各类中间业务服务的内容及领域拓展。

  结语

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不断向前发展,银行间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使得主要业务来源的中间业务区域变成大多数银行的新盈利区。多年来,各种中间业务的不断增多,使得银行自身的发展能力不断提高,总体的营收有很大的改观。然而,很多商业银行因为更多被传统性思想所约束,发展步伐较为缓慢,因此中间业务能力相较于外资商业银行还有一段差距,主要表现为产品品种较为简单,功能较为单一,有时候还会因为缺乏准确定位而使得产品市场性较差,业内相对的符合人才较少,因此在设计实现及渠道管理中都存在不同的问题,这些原因都使得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受到局限。但是就长远发展来说,中间业务必将成为各类上银行重点竞争的领域,也是各类商业银行竞争于同类企业的重要砝码。
所以全面整顿和完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成为当务之急。我国商业银行要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这是保障自身长远发展的永动力。

  参考文献

[1]李会书.邯郸建行个人中间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11.
[2]施新华.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
[3]杜方超.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管理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3):250251
[4]苏娜.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
[5]崔百胜.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析和策略研究[J].浙江金融.2008(05):2930
[6]郑荣年,牛慕鸿.中国银行业非利息业务与银行特征关系研究[J].金融研究,2007(09):129137.
[7]朱卫东,陈龙中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影响因素比较分析[J].金融论坛,2013(07):3439.
[8]徐美田.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2008(05):5152.
[9]郭娜.中国上市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研究:方向与路径[J].农村金融研究,2011(07):4347.
[10]PennachiG.G..LoanSalesandtheCostofBankCapital[J].JournalofFinance,1998,43(2).
[11]E. J. Kane., “Getting along without regulation Q:testing the Standard view of deposit-ratecomatition during the Wildcard experience”, Journal of Finance,1978 (33).
[12]Rogers K., Sinkey Jr. F. J.. An Analysis of Nontraditional Activities at US CommercialBanks[J]. 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9, 8(1).
[13]McAndrew J. J. How Will Third District Banks Fare in the 1990[J. BusinessReview, 1990(4).
[14]James C. 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 and the Underinvestment Problem inBank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 & Finance, 1989, 4(2).
[15]Rogers. An Empirical Study of Tukish Commercial Banks[J] journal of Banking andFinance.1998(11) .
[16]陈彦超.浅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J].商情.2009.26.
[17]马卿,朱东洋就,杨晓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09,(12):157160
[18]音提扎尔·托合塔什.新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商情,2012(38):22.
[19]屈波.金融创新风险形成的原因与特征[J].中国证券期货,2009(06):5051.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466.html,

Like (1)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1月22日
Next 2022年1月2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