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日益加深,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们越来越向往美好生活,临终关怀也得到人们的关注。临终关怀符合当前我国的发展状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向往美好的生活,这使其对生存的质量和死亡的质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文献及期刊研究,了解临终关怀的发展现状及历程。通过查阅文献可知国外临终关怀较我国发展早,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实施临终关怀受到多方面的阻力,据研究发现:国外的临终关怀费用由医疗保险提供,本人不需要承担大额的费用,也减轻了个人的经济负担,但由于有专业机构进行支付,也造成了其过度治疗而浪费医疗资源的问题。我国临终关怀护理开始时间比较晚,且我国临终关怀机构大都呈多元化的办医格局,分布也及其不均匀,还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我国临终关怀发展不成熟,发展阻力大。所以,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借鉴国外较成熟的临终关怀会给我国带来一定的机遇及启发。
关键词:老年人;临终关怀;护理
1绪论
1.1研究背景
研究分析发现,2018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达到2.49亿人,占我国的总人口比重的17.9%,2019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65周岁及其以上人口达到1760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2.6%。就目前这个数据来看,我国的人口问题已经十分严峻,已经发展成为社会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要努力解决当下的这个问题。而发展临终关怀是当前最有必要的,临终关怀能解决当下这个严峻的问题,能解决当前养老困难的问题。现下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问题矛盾,导致家庭子女赡养老人的压力越来越重。子女工作之于还要承担照顾孩子和老人的责任,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养老问题的产生。虽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由于受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老人依然期盼子女养老,这老龄化严峻的情况下,养老问题不得不重视。其次,对于老人来说,其身体机能本来就下降了,延长其生命的治疗会对其身体及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而以延长其生命的治疗又会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费和浪费。所以,临终关怀的发展是结合当前国情的需要。临终关怀的发展总共衍生了三个阶段——概念引入的研究阶段,大力普及宣扬阶段到最终的学术研究与应用实践阶段。当前临终关怀虽然发展比较缓慢,但经过努力正逐渐发展起来,也渐渐被了解和接受,会被大众所熟知。由于临终关怀的当前需要,其内容也在医院开展起来,开始重视医护人员的临终关怀培训。临终关怀机构最初在我国。目前我国多个省份也相继引入了临终关怀,临终关怀机构目前已增加到100多家,上千名专业从事临终关怀护理事业的从业人员为临终关怀的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我国老龄化背景下,临终关怀的出现给我国解决了一大难题,它不仅能使老年临终患者在临终阶段得到很好的照护,满足其生理需求,同时也能减轻一点其家属的精神压力。我国临终关怀护理的发展速度与日趋严重的老龄化相比远远迟缓很多。但与此同时,对于临终关怀护理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国由于受传统“孝”文化观念的影响,未能正确面对死亡观,不能接受对临终着放弃治疗,对于临终关怀护理的出现,有很大一部分人无法理解;在目前,我国老年临终关怀队伍不够强大,无法支撑老年临终关怀护理的发展需要;而XX的相关政策也不够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未明确。发展临终关怀护理应从现存的这些问题着手,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如可以加强宣传伦理死亡教育以及安乐死等等,加深公众的观念,让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应培养专业的护理人才,满足当前所需,扩大临终关怀主力军规模,最后,国家应加强法律制度建设,给予企业发展临终关怀的动力,吸引各社会的人才加入临终关怀这个强大队伍。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本文基于当前老龄化的状态,予以研究老年临终关怀护理的发展,以了解老年临终关怀的相关内容以及当前的政策;再结合国内外临终关怀护理的发展,分析我国当前发展临终关怀护理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1.2.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临终关怀护理能满足当前我国老龄化的需求,减轻社会的压力,能解决老年人的照护问题,为其子女减轻精神压力,也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能给予老年人安慰,满足其自我意愿。临终关怀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同时能够给予家属安慰。但我国目前的临终关怀服务发展未成熟,临终关怀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发展的阶段。在当前我国老龄化严峻的形式下,把老龄化与临终关怀联系起来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临终关怀护理与当前老龄化发展现状的问题,了解当前我国发展临终关怀存在的不足,希望能改善我国临终关怀许多理论研究不足的现状。
(2)实践意义
实施临终关怀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但实践的结果最终会与理论不谋而合,临终患者往往身心会及其痛苦,其会因为年老或疾病而遭受巨大的折磨,而临终关怀的理念就是从患者的意愿出发,尽量减轻其身心的痛苦。由于我国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患病的比例也会有所增加,而往往慢性病就占据了大多数。慢性病病程长,不易康复,给老年人的身体及心理都带来了的沉重的折磨,也给家庭增加了心理负担,而目前由于政策问题,独生子女占据了大多数,在此情况下,子女照顾老人的负担就越来越重,也占据了很多公共资源。由此可见,实施老年临终关怀护理是当前形式所迫,也是必要。
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较高,人们也开始慢慢追求有质量及健康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都希望能生活如意,在临终时也能安然,没有痛苦的离开,不希望家人为自己的离开而感到痛苦,而这也正是临终关怀的内容。
1.3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研究思路
本文通过目前老龄化现状以及当前临终关怀护理的发展来分析当前临终关怀发展状况,通过对国内外临终关怀的发展对比,找出我国现存的问题,由当前的发展现状了分析当前的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吸收和借鉴国外好的发展成果,以为我国发展临终关怀提供经验,解决当前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往年关于临终关怀的文献期刊研究,来梳理和总结本文的理论概念与专业知识,通过对文献期刊的分析和总结,了解临终关怀护理的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找出发展临终关怀护理之法。我将在论文老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认真完成论文书写。
1.3.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文献及报刊等,了解当前临终关怀发展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分析国外临终关怀现存的优势,对我国临终关怀护理的相关开展以及政策的分析研究,找出我国临终关怀护理发展缓慢的原因及阻力,借鉴其优势,发展我国临终关怀护理。
(2)比较研究法
通过对文献及报刊论文等的研究及分析国外的临终关怀护理,将国外临终关怀的发展与我国进行相比较,找出我国的不足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得出我国发展缓慢以及发展困难的原因,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当前国情发展的临终关怀道路。
1.4研究创新和不足
首先,创新方面有:分析角度不同,该研究将老龄化与临终关怀护理结合起来,分析了当下发展临终关怀的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文从临终关怀发展的现状出发,结合当前我国老龄化的社会问题,突出体现了发展临终关怀的重要性。通过研究文献以及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解当前形势下人们对临终关怀的接受度以及如何看待临终关怀,总结出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问题解决的原因。实行可行对策,实现将临终关怀带到群众中来,通过宣传,呼吁,使大众能接受并改观对临终关怀的态度。
其次,研究观点,通过大量的阅读文献分析,以往文献及论文中分析比较单一,普及不够。在我看来,就目前我国老龄化的形式来说,临终关怀护理普遍发展是必要的,并且临终关怀应做到管理规范化。本文主要体现了目前我国临终关怀发展的现状,希望国家能对老年临终关怀护理加之重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鉴于本人知识储备有限,文章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本文以研究老年临终关怀护理的研究进展为线,通过文献及期刊的阅读,突出了较多老年临终关怀发展方面的问题,全文整体以总结性为主,可能会存在词性不当,缺乏严谨性等问题;对于老年临终关怀护理的开展也存在一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想法比较单一化。
2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hospicecare)并不是治愈疾病,而是专注于在患者即将要逝世前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尽其所能减轻疾病的症状,缓解病人的痛苦,延缓疾病的发展进程。主要是医护人员对由于重大疾病离逝世只有几个月的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方面的多角度的护理关怀照护,以控制病人疾病的症状,缓解其身心的痛苦,保护其自尊,提高生存质量,较大程度的减缓疾病疼痛或减轻心理压力的一种专业的医疗护理办法。
世界现代临终关怀运动开始于英国,1967年7月英国女医生Dr.Dame Cicely Saunders博士在伦敦创建了世界第一家现代临终关怀医院——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Saint Christopher’s Hospice)。她被誉为“点燃临终关怀运动灯塔的人”(15)。
现行的临终关怀在生理上帮助临终者减轻身体上的痛苦,而生理需求是最基础的需求。首先是满足其最基础的需求,其次才追求其它高层次的需求。
总结以上分析,“临终关怀”是出现较频繁的专业名词,社会对其的关注度也比较高。在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及资料之后,临终关怀被定义为:临终关怀是对患病或其它情况导致无法被治愈的患者实行临终关怀护理照护,使病人能有尊严的离开。
2.2理论基础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一种激励理论,可以将其分为5个级别,根据人一生的不同经历和需要分为不同等级,从高到低分别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安全(工作保障)以及生理(食物和衣服)的需要构成了五种需求的金字塔,成了一个人完整生存需求的所有内容。其中生理和安全是最基础的需要,人类只有在最基础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其他跟高层次的需要。图2.1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完整表现。
图2.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3国内外老年临终关怀护理进展
3.1国外老年临终关怀护理进展
3.1.1英国老年人的临终关怀的发展
国外的老年临终关怀开始的时间比较早,临终关怀一词最初就起源于英国,临终关怀服务最早就是在英国发展起来的,其具有比较扎实的文化基础以及公众参与。英国十分注重发展临终关怀教育,医学生接受临终关怀的教育也比较早,护理院校中也积极的开展临终关怀课程。据统计,英国的三分之一的人口都以各种方式接触过临终关怀,通过公众参加临终关怀活动,最终使公众可以从临终者那里获得对生命的新认识,从而使公众的接受程度会更高。英国的临终关怀发展离不开基督教,英国临终关怀的创始人桑德斯信仰基督教。在桑德斯看来,照护和实行临终关怀是上帝对临终者的爱。英国人的理念是,只要是对临终者有好处的,都可以使用姑息护理,而且还能报销费用。英国临终关怀政策较为完善,于2004年首先提出将2005年10月8日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临终关怀及舒缓治疗日,其临终关怀主要是以慈善为主。而在X,临终关怀已经发展比较成熟并走上了制度化道路,多数临终关怀护理由医疗保险提供,为临终关怀提供了保障。
3.1.2X老年人的临终关怀的发展
1974年,X成立了首家公立的临终关怀医院,由此,X的临终关怀服务也开始发展起来。X临终关怀服务的对象比较广泛,包括成年病人,儿童以及囚犯等等,这也是X临终关怀的独特之处。X总统里根宣布:1982年10月7日—14日作为国家临终日。国会也在医疗保险计划(为老年人的卫生保健计划)中加入临终关怀的内容,为X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社会的发展让临终关怀服务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才几年的时间,临终关怀服务机构已发展到正规的非营利和营利机构,发展非常迅速。
老龄化也促进了X临终关怀护理的发展,其临终关怀的数量以百分之七的速度在增长。X也跟英国一样拥有自己独特的一套体系。X主要以居家照护为主,没有专门的临终关怀机构。X的医疗保险计划,医疗援助等是他们向贫困者提供卫生保健的计划。X的临终关怀已经逐渐走向成熟。
3.2国内临终关怀护理进展
我国临终关怀起步较晚,最初可到1982年,香港九龙圣母医院首先提出了临终关怀服务。1988年7月,天津医学院(现天津医科大学)在黄天中博士的资助下,成立了中国内地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机构,标志着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真正意义上的起步。崔以泰主任被誉为“中国临终关怀之父”。1988年10月,在上海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机构型临终关怀医院—南汇护理院(现为上海浦东新区老年医院)。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已逐步跻身于世界临终关怀研究与实践的行列之中。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正在朝着教育普及化、理论深入化、实施适宜化以及管理规范化方面进展。2006年4月中国生命关怀协会正式成立,这是一个全国性的社会团体,以协助XX推进临终关怀的发展,实施标准的规范化管理,推进临终关怀朝着更系统化发展。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进入了新时期。
我国的临终关怀机构主要表现为从沿海向内陆地区有着明显递减的趋势。在经济发达和国际贸易交往频繁的地区,临终关怀机构的数量明显较多于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尤其以香港、X、北京、天津、广州等地最为明显。从当前来看,关注临终关怀服务的志愿者较少,大都以医务人员为主,而且医务人员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临终关怀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只是按照临床上的经验来从事临终关怀护理,这不但没有减轻老年临终病人的痛苦,反而会增加其身体、家庭以及经济上的包袱,反而遭到病人以及家属的埋怨,还造成了护理效果不好的现象。所以我国的临终关怀不仅缺少政策政策,还缺乏专业人士的支持。我国也因人口众多的原因,医疗费用大部分由患者自己承担,而大部分人又没有多余的资金承担,导致临终关怀在我国的发展受到限制。
就目前我国老龄化情况来看,发展临终关怀护理服务已刻不容缓。我国目前也已将临终关怀纳入教育之中,培养专科临终关怀护理人才。与此同时,当前的医疗体系改革也为临终关怀提供了前提条件,社区医护人员也为社区开展临终关怀提供了支持。由此得知,我国临终关怀护理也开始慢慢得到发展。但是与国外的水平相比,我们与他们和存在不小的差距,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结语
就目前来看,临终关怀已经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绩,但临终关怀是一个比较长远及艰难的事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临终关怀的兴起并非偶然,而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它实际上体现了对临终病人及大多数人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虽然它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发展也比较缓慢,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临终关怀护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众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其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临终关怀护理事业会越来越好。而作为医务人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大力提倡和推广临终关怀护理,提升自己的专科临终关怀护理专业知识和技术。
参考文献
[1]王苏华.我国老年临终关怀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20.
[2]黄俊.我国临终关怀现状及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20年1月第36卷第2期J Mod Med Health,January2020,VOL.36,No.2.
[3]唐咏:《临终关怀与社会治理创新》,《社会工作与管理》2018年第4期.
[4]Imhof SL,Kaskie B,Wyatt MG.Finding the way to a betterdeath:an evaluation of palliative care referral tools.[J]Ger-ontol Nurs.2007 Jun;33(6):40-9.[5]刘蛲.“临终关怀”需要关怀[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3-20.
[6]David J Casarett MD,MA.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 Volume 25,Issue 4,April 2003,Pages S6-S13.
[7]Dr,Saunders.Hospice care at the end of life.[J].Clinics in geriatric44 medicine,2004,20(4):753-765.
[8]申先捷.上海市老年人临终关怀服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09.
[9]蒋乾坤.中年癌症晚期患者及家属心理反应和临终关怀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第4期:87-88.
[10]汤忠萍.医务社工介入临终关怀服务的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11]武源源.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路径研究—基于上海市c机构的实践探索[D].华东理工大学,2019-12-30.
[12]苏永刚:《“健康中国”视域下的临终关怀》,《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年第3期.[13]周正珍.我国老年患者临终关怀的现状和研究进展[J].中国民康学,2016年第8期:71-78.
[14]谢和成.临终关怀的伦理困境及对策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年第2期:277-279.
[15]刘海瑛.临终关怀的研究新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年第16卷第33期ChinJ Mod Nurs,November2010,VolI6,No.33.
[16]肖水源,王玮,阳燕,中国临终关怀现状及其发展前景述评[J].2008(021)002.
致谢
时光匆匆流去,转瞬间,大学时光已差不多接近尾声,经过大学的学习,让我收获满满,不光学到了知识,认识了同学朋友,更有难舍的师生情,回首大学期间的日子,心中充满着感激和眷恋,。
首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是她让我明白如何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本科生,经过实习之后,必须要学会独立。在选题到定稿的时候,完全属于一窍不通的状态,完全不知道然后选题,更不知道自己写什么,但在此过程中,我的老师耐心的教导我,让我对毕业论文逐渐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对老师的精心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外,我还要感谢身边的朋友,因为有你们,我才没有那么孤独,是你们给我的大学生活带来了温暖。最后,感谢我的父母以及亲人对我的帮助,支持我完成学业,一直鼓励我,让我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转眼我们也将踏上新的征程,希望我们能永葆初心,继续前行。为成为最好的自己奋斗加油。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4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