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现如今大多数人都处于一个亚健康的状态,从而容易引发各种类型的疾病,比如说高血压与糖尿病,高胆固醇,甚至普通的感冒咳嗽,即便现今针对这些疾病的成药及其制剂的研发和应用日益广泛,其疗效得到一定的肯定,但也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方法:本文通过调查研究,进一步分析,希望可以得出各类不良反应的防范与救治。结果:很多患者因为嫌麻烦或为追求经济实惠,往往在不咨询执业药师和医师的情况下便自行到普通百姓药店自行购买,自以为能控制住痛处便可以,殊不知由于往往由于这种行为,导致关于药品不合理或不规范使用而引起不良反应的事例比比皆是,更屡见报端,严重的甚至导致死亡。结论: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使人们在面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过程中实施防范与救治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药品滥用;不良反应;防范;救治
1.前言
关于使用药品后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其指的是针对合格药品以正确的使用量与用法进行使用后,在无关乎药目方面所出现的无关或者是意外类型的有害反应。国外在药理领域当中的著名学家古德曼与吉利曼在这一名为<药物治疗学基础>的知道书中明确提出:“关于各种不同种类的药物,不论其在治疗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其均会在个别人的体内产生一种不良反应,可以将其称为患者必须为接受现代医学所提供的治疗方面付出相应的代价。
从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药物的确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治疗人体的伤痛,使人们从中受益,另一方面,它又会给人体带来不适,引发各种不良反应,甚至危及人的生命,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TO所公布的相关报告,关于全球死亡的具体总数,其中有奖金七分之一的患者是因为对药品的不合理使用而死亡的,也可以被理解为药物对人体的这种毒副类型的作用。其实,人们对药物功能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认识的过程,我们的先人早有“神农尝百草”以及药物配伍“七情,“十八反”等研究理论,至今国内外各级XX及组织更加关注规范合理用药,出台了相关的法规和条例,同时要求临床医师密切观察药品不良反应,加强合理用药意识和执行力。
关于现如今在对药品进行合理使用方面的基本相关要素,便是将当今的药物与疾病方面的这些系统性理论与有关知识作为基础,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药物进行安全与有效,以及适当与经济的使用,尽管有相当一部分人都知道这个“是药三分毒”的大道理,但依然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并缺少实际操作技能,药物进入人体后,不仅受到人体遗传因素药物代谢酶系的调控,直接影响到药物代谢过程和血药浓度的动态变化,与此同时,其还和个人的具体性别与年龄,以及生活所处的环境,饮食方面的具体习惯,自身的生物钟等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我们对各类疾病的认识逐渐加深,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成为公认的治疗策略,传统的成药提取成分,经典的化学药物,全新的生物制剂都在疾病的治疗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如何选择联合治疗方案,平衡使用新药和老药,化学药和中药,使治理效果最大化,是当前医药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当然也是共同期盼的理想结果,而对于随之所带来的这部分不良反应,其是潜在的,正常的和不可预知的,但可规避和减少,我们再追求药物治疗的最大获益的同时,可以尽量避免不良反应,从而达到药物治疗的理想境界。
正是因为人们在追求生活质量,医疗健康和保健质量的同时,还有现今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索赔尚无法规可依的空白和敏感时期,若我们可以主动预防和规范,从而减少这类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不是一个上上之选么?
2.药物不良反应的概述
2.1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
由卫生部于2011年七月初颁布并实施的这篇名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督管理办法》的相关报告中明确规定:关于药品方面所产生的这种不良反应,其指的是针对合格药品以正确的使用量与用法进行使用后,在无关乎药目方面所出现的无关或者是意外类型的有害反应。关于使用药品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其包含药品本身所具有的副作用,服用后所造成的这种后遗效应与三致效应以及首剂效应,服用药品后所出现的这种过敏性的反应,毒性的反应,继发反应,撤药反应等。
2.2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2.2.1药物因素
①药理作用
有相当一部分的药物在进行实际的应用之后,因为其在药理方面所具有的相关作用,能引发出一些不良的反应,比如说:长期针对这种皮质类型的激素进行大量的使用,会导致人体内的毛细血管变性进而引发出血,甚至在人体表面的皮肤,以及各个黏膜位置处出现瘀斑和淤点,与此同时,还会导致肾上腺皮质方面的有关功能进入亢进的状态。
②药物的杂质和污染
生产过程中,使药物污染,或有时药物本身带有的伴随产物无法被完全分离出来,进而引发不良的反应。
③药物剂量和相互作用
比如说倘若服用药品的量过大的化,便会引发这种中毒类型的反应,严重时可致人死亡。又是针对药品进行联合服用的具体过程中,因为服用药物相互之间所存在的作用,也会引发一些不良的反应。比如说同时服用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与抗凝血药华法林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药物,可能会引发出血。
2.2.2机体因素
①性别
部分药物存在性别差异,通常女性群体相较于男性群体要多一些,比如说因为服用氯霉素而导致这种粒细胞缺乏的症状,这种症状男女的具体比例为一比三,而关于因为服用氯霉素所导致的这种再生障碍性类型的贫血症状,这种症状男女的具体比例为一比二。
②年龄
老年人不同于成人,倘若其体内血浆蛋白的实际浓度降低的话,其和相关药物之间在结合方面的相关能力也会随之降低,而对于小儿这部分群体来说,其在对这种有着中枢抑制功能的药品,以及能够对人体内的酸碱平衡与水盐代谢造成一定影响方面的有关药物均比较敏感,因此其所引发的各种不良反应的实际比例均有所差异。
2.2.3给药方法
其给药途径,间隔,速度,配伍,减药或停药均会导致不同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3药物不良反应的防范
回顾往年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逐年增多,质量逐年提高(见表1),现今对于药品的不良反应的防范与救治方法已经刻不容缓了。
表11998年~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数量及年增长率[张浩,许韩师.肾脏风湿免疫性疾病专辑[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9月1日(9).]
3.1合理用药
我们在购买药品后,在服用药品时,为尽量避免因为服用药品而引发不良的反应,务必进行合理性的用药。在1987年,WHO针对合理用药方面的相关标准进行了提出:①关于处方所开出来的药物,应该是适宜患者服用的药物。②在合适的期间之内,以大众普遍可以支付的实际价格来保障对药物的供应。③针对具体的处方进行正确的调剂。④在了解适宜的准确剂量,以及正确的服用方法与具体的疗程之后,再对处方中的有关药物进行服用。⑤保证药物本身的质量足够有效且安全。
3.2勿滥用药物,减少联合用药的品种和数量
国外研究显示:服用药品的种类和数量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当针对五种以下及包含五种种类的药品进行共同服用时,因为服用药品在不良反应方面的具体引发率小于等于百分之四,当共同服用五种至十种不同种类的药品时,因为服用药品在不良反应方面的具体引发率小于等于百分之十。促胃肠动力药甲氧氯普胺与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联合应用可加重椎体外系反应。
3.3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法,严格控制给药间隔和持续时间,防止蓄积性中毒
现如今国际上的WHO极力倡导“倘若能够口服的话,则不进行注射形式的给药,倘若能进行肌内形式的注射,便不进行静脉形式的注射给药”。关于对药物进行吸收的具体吸收率,生物对药物进行利用的具体利用度,血浆达到峰值时所需要经历的具体时间,血浆的具体浓度与半衰期上相比,口服形式的药剂与注射形式的药剂等各个方面,其在给药方面的具体途径也各不相同,要求严格按照具体的药品展开相应的辩证分析。除此之外,关于这种静脉形式的注射,其能够对患者自身心脏的负荷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在以下几个方面均有着一定的关联:①药物治疗所获得的实际效果。②药物本身所具有的稳定性。③当部分药物在滴速过快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过敏反应与毒性反应,甚至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4规避特殊人群的用药
3.4.1妊娠期早期及哺乳期妇女
关于作为胚胎器官脏器的一个分化阶段,妊娠的初期阶段(指的是妊娠开始时的三个月期间内)最容易受到母体所服用药品方面带来的影响,从而导致孕妇体内的胎儿出现畸形,出现异常的形态。除此之外,当乳母服用药物之后,其药物中的成分往往会进入到乳汁中,但是其具体的量较少,仅为母体摄取药物量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因此其还不至于升至危害哺乳儿的层面,但是仍旧有一部分少量的药品在乳汁分泌或者是排泄量方面均较大,因此母亲在服药的期间之内,仍旧需要多多考虑体内的哺乳儿。
3.4.2婴幼儿
因为新生儿体内的这种酶系统尚未足够完备与成熟,某些药物中仅能够分泌出少量的代谢酶并且其具体的活性不符合相关的标准,比如说这种氧化类型的作用与还原类型的作用等在生化方面的具体反应能力较弱,药物在代谢方面的实际速度较为缓慢,进而使得血浆的半衰期得以被延长。因为儿童自身在代谢与生理方面处于快速变化的不稳定阶段,因为难免会对部分药物出现较为特殊化的反应。
3.5提前用药预防
因为人们无意识或者缺乏相关知识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可能发生,我们可以提前用药预防,关于临床上所使用的各种不同类别的抗微管药,比如说这种紫杉烷,当其中这种特别的溶媒Cremophor-EL发生溶解时,便会引发一种超敏类型的反应,为更好地对这种过敏反应进行预防,须严格按照常规对这种糖皮质激素,以及组胺H2受体阻滞剂与抗组胺药这三种药物进行相应的预处理。
3.6对易致过敏的药品,必须做皮肤试验
关于这种氨基糖类型的链霉素,这种β内酰胺的存在于抗生素当中的青霉素,氨基糖苷类的链霉素,以及生物方面的有关制品等各种不同种类的药品,在对这些药品进行给药后,极其容易造成过敏反应,或者是出现这种过敏性休克的症状。因此在对这些药品进行注射给药之前,需要对被注射者的皮肤进行预试验,试验后观察15~20分钟,以确定阳性或阴性反应。
4药品不良反应的救治
药品在发挥药效的同时,伴随而来的可能的不良反应也是我们所应该重视并解决的。在预防失败,而发生不良反应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救治呢?我们必须立刻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依据情况立即对症治疗,并且结合实际的状况对患者进行停药,或者是适当地减少用药量,亦或是替代或继续对其进行治疗,如有必要则需立即将其送至医院进行抢救。
(1)关于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应当让其卧床多加休息,并且做好保暖方面的工作,时时刻刻针对患者个人生命体征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
(2)对昏迷患者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以预防肺炎和压疮。
(3)关于出现中毒性类型的高热时,必须对其进行物理形式的降温,倘若不存在禁忌的相关症状,则可以尝试同时对氯丙嗪进行使用,以此来达到降温的目的。
(4)提倡健康生活方式与护理:①适当的运动有利于骨骼的健壮发展,每天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适当地且持续性的运动。②力争做到烟酒不沾,尽可能的少饮入咖啡,尽可能的减少对镇静与催眠药的服用。③经常补钙与经常晒太阳,多吃一些蔬果。
致谢
本文主要数据由广州百和堂大药房和广州新图书馆提供,在我即将完成论文之际,我要向曾经给予我支持和鼓励的同事们与老师表以衷心的感谢。
感谢在我实习期间里的药店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他们在我写论文时给我提供一些资料宝贵的意见。
最后,我要向仔细审阅我的论文与给我的论文提出指导性意见的教师们表以最衷心的感谢。
注释
[1]张浩,许韩师.肾脏风湿免疫性疾病专辑[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9月1日(9).
参考文献
[1]张青梅苏育敏;如何判断药品的不良反应?[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1).
[2]程景民,于荣,裴保香,基本药物不良反应与禁忌2012版,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2(3).
[3]武振华;;合理用药的关键措施[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7期(3)
[4]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祝建材;正确认识药品的不良反应[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3).
[5]HaubenMZhouXE.Quantitiativemethodsnpharmacovigilancefocusonsignaldetection[J].DrugSafety,2003,26(3)-159-186.
[6]BateA.Baysesianconfidencepropagationneutalnetwork[J].Drugsafcty,2007,3017623-625(3).
[7]管媛媛;梁毅;葛卫红;;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相关文献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06年05期(4).
[8]孔红;;药师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年12期(5).
[9]张浩许韩师,肾脏风湿免疫性疾病专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
[10]张石革朱建明,药品不良反应救治与防范,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6).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1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