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文献分析(2009-2019)

【摘要】了解2009年至2019年我国不合理用药相关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情况,一方面可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另一方面可以了解截止目前不合理用药存在的原因,这对于研究者研究者研究该领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文献计量法对所检索的部分文章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合理用药发文量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少,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情况和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中所起的作用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研究热点,该领域作者的合作形式过于单一。为进一步改善国内不合理用药情况,须从科研和实际工作两方面采取措施,对于科研人员应当进一步关注如何发挥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丰富作者之间的合作方式,而对于实际工作中应当提高患者对于不合理用药的认识。

【关键词】合理用药;文献计量分析;核心期刊;可视化图谱

1引 言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高科技也飞速发展,保证了人民有较好的就医条件。但是随着慢性病病人的数量持续增加,患者的自我用药比例逐渐上升以及药品种类越来越多等原因,不合理用药现象越来越多,用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这种普遍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直接影响着医疗安全和质量[1-2]

目前,国内关于合理用药的研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多的,但多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目前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干预措施进行分析,鲜有研究者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研究,尤其是文献计量学分析法。因此本次论文拟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于文献进行分析。定性分析主要是为了了解目前我国不合理用药存在的原因,从而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定量分析主要采用文献计量学法,并结合可视化技术对2009年至2019年国内合理用药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为今后的研究及该领域的合理用药管理提供参考。

1.2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合理用药的现象越来越频繁。但是,这种频繁不合理使用药品的现象直接影响了我国的医疗安全质量。 因此,如何促进合理用药是保证医疗机构质量的关键措施。 合理用药不仅可以提高用药效果,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用药成本。

近年来,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将人们对信息的搜集、整理、传播与应用引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本次论文选取的是中国知网的核心期刊文献,不仅具有权威性和信服力,而且基本囊括了合理用药领域的高质量文章。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已有文献多采用的是定性分析的方法,主要以经验为主,对于计量分析的文献并不多,大多为回顾性研究。本次论文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既克服了定性分析的主观臆断性,又保留了定量分析的客观真实性。同时,将文献计量学和信息可视化技术结合对我国目前关于合理用药文献进行分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发现该领域存在的不足、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并预测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了理论基础。

1.3研究内容

(1)通过文献资料法,定性分析从2009年截至2019年12月12日,我国合理用药相关科研状况,尤其是核心期刊中的文章,可以反映我国合理用药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

(2)考虑到互联网的信息纷繁复杂以及科研人员学术水平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本次研究还采用了文献计量学分析法,对近十年来合理用药相关研究论文的科研成果进行总结,为该领域科研工作者提供便利。

1.4研究设计

1.4.1技术路线

合理用药文献分析(2009-2019)

  图1 技术路线图

  1.4.2 研究方法

1.4.2.1文献资料法

文献资料法作为一种定性了解本学科发展情况以及合理用药的相关研究的方法已被大量文章运用。本次论文仔细阅读了节选自中国知网的3011篇论文,对其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得到相关结果。为了更好地完成论文,我还阅读了邱俊平的《文献计量学》等相关书籍,已大致了解了文献计量学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本次论文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1.4.2.2 文献计量法

文献计量法不仅主要是利用数学和统计学两种方法,同时结合其他数据挖掘方法对文献的特征进行分析,包括文献的各种外部特征,比如文献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定量特点等,具体来说就是研究文献的作者单位、出版年份、发文机构等基本元素。从过去的定性评价改为定量评价,更加注重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研究,进而探索学科间的结构构成、内在特征和发展规律。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对2009-2019年发表在CNKI的文章进行统计分析与该主题有关的期刊来源和各期刊的发文情况、作者情况、机构情况等。

1.4.2.3信息可视化技术

信息可视化技术使用计算机和图形处理技术,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且它在数据分析和探索数据的固有规律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本文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和分析文献,其被广泛定义为捕捉逻辑上和一致组织的知识体的概念[8]。领域分析被认为是发现隐藏在大量信息中的含义和追踪发展前沿的一种有利的科学计量方法[9,10]。CiteSpace通过系统地创建各种可访问的图,在映射知识域方面非常强大[8]。因此,我们利用CiteSpace 来分析合理用药的文献。本研究采用了两种文献计量技术:(i)寻求作者共现、国家共现和机构共现的合著者分析;(ii)处理关键字或术语以分析词共现的合著词分析;以前类似性质的研究已经推荐了这些技术[9]

1.5数据来源与处理

1.5.1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CNKI中文核心期刊和 很基本上涵盖了以“合理用药”为主题研究的高质量期刊文献。进入数据库主页面后选择“高级检索”,检索策略为:主题(AU)=“合理用药”或者篇名=“合理用药”,检索的时间段为“2009-2019年”,期刊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最终获得5042条记录,剔除不符合条件记录最终获得3011条记录。

1.5.2数据处理

1.5.2.1 文献计量数据处理

使用NoteExpress软件分析和汇总信息,例如期刊来源,作者和单位,区域分布,资金来源和数量。

1.5.2.2 可视化分析数据处理

由于CiteSpace软件不支持CNKI数据的直接分析,因此在导入数据后进行参数设置前需要进行数据转换。 具体设置为:时间范围选择“ 2009至2019”,时区选择“ 1 year”,节点类型选择“Author”,“institution”和“key words”,并将阈值设置为“ TOP = 50 ”,对于其他术语,则选择默认值。

2合理用药概述

2.1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的内容很多。有效、安全、适当、经济是合理用药的关键。

从药物本身和患者来说,合理用药即特定的疾病应当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且该药适合得该病的患者。

从药物的剂量来说,患者自觉症状严重时,也不可任意加量。

从服药时间来看,患者的用药时间应当平均分配,并且与休息时间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如果患者一天服四次药,则应当尽可能6小时服用一次。服用抗感染药物更加应该注意药物间隔。且并不是说一天中的任何时间服药都是可以接受的。例如,不应该在每天晚上服用降压药、利尿药和降糖药,不然会引起夜间过度的药物作用,从而导致危险并且不易被发现。另外有的药物需要饭前服用,有的适合饭后服用,这都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尽量咨询药剂师或者医师。

从治疗目标来看,作为患者,应当积极面对由于医疗水平限制所不能达到药物的最佳效果而只能起到缓解作用的现状,尽量是药物达到现实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效果。

一些医疗机构也就合理用药采取了一些措施。医疗卫生部门出台有关合理用药的法律法规,规范医疗机构的用药行为,使得合理用药有章可循,并加强慢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定期组织合理用药讲座、培训,提高临床医师的业务能力,从患者,临床药师,医师入手,三者协作,减少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发生。

2.2不合理用药

不合利用药的定义主要取决于药物的主体,因此我们把不合理用药定义分为广义不合理用药和狭义不合理用药。狭义不合理用药仅指医疗过程中的不合理用药。广义不合利用药则包括处方药、配药和医疗过程中的不合理用药,以及家庭中不合理用药的行为[3]。其中,不合理用药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从药品的种类来看,该群体用药特点为联合用药,药品品种复杂,这种复杂性会导致患者依从性降低,自我用药比例上升。老年人对用药知识只有最基本的了解,更加容易相信所谓的“偏方”与“秘方”。网络信息流通,从网络上获取用药的相关信息后可能会导致自我用药比例上升。药品种类的增多,病谱的扩增,药品企业为了利益而研发新药或是治疗效果达不到要求和有新的突破。其中,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预防用药不当,给药剂量、时间、途径不当、药物配伍不当、溶媒不当、联合用药不当等问题是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归因于各种新药层出不穷,临床医师知识有限,药师执行力不足,患者未严格按照遗嘱服用药物等。

3 研究过程与分析

3.1合理用药的研究现状总体概述

通过文献中关注的研究主题和研究类型,可以分析研究热点的实际情况,领域方向以及学科或项目的实际需求。关于不同主题和研究类型的数据差异的统计,可以真实客观地反映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在该主题领域投入的资源,从而使我们能够在该主题领域取得进一步的进展。本次研究通过对中国知网库中的中文核心期刊进行高级检索,并将检索时间限定为2009-2019,经过筛选最终获得3011篇文献。不同期刊的载文量如图2所示,3011篇研究对象的总体趋势如图3所示。

合理用药文献分析(2009-2019)

  图2 合理用药相关文章载文量分析(部分)

合理用药文献分析(2009-2019)

  图3 研究对象总体趋势分析折线图

  由图2和图3可知,2009-2019年间共64种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过合理用药相关论文。发文量排名比较靠前的期刊分别是中国药房、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中国药学杂志,中国现代应用药学等,其中中国药房和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的载文量较其他均高很多。由于该分析结果是采用中国知网的可视化数据分析,因此只能选择前200篇文献进行分析。在所选择的前200篇文献中,分别有85篇和51篇来自中国药房和中国药学杂志,占所选文章总数的一半以上。从发表的时间来看,2009年至2019年的发文呈现波量浪式波动。在所检索的3011篇文章中,有410篇为2011年发表,但是近年来合理用药相关文献发文量逐渐减少且基金项目没有显著增长,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各类期刊对于该版面有所删减,另外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该领域一线人员的态度和兴趣在减退。

3.2 合理用药研究中基金课题刊登情况分析

3.2.1 合理用药基金资助项目情况分析

在所统计的十年来,3011篇合理用药相关研究论文,获得基金支持的有257篇,占达8.53%,连四分之一都不到。

表1 基金项目年份分布表

年份 1项 2项 合计 总发量 百分比
2009 14 7 21 283 7.42%
2010 7 2 9 378 2.38%
2011 14 7 21 410 5.12%
2012 22 3 25 257 9.73%
2013 14 7 21 219 9.59%
2014 36 12 48 156 30.77%
2015 2 13 15 357 4.20%
2016 15 7 22 293 7.51%
2017 4 7 11 200 5.50%
2018 28 6 34 229 14.85%
2019 23 7 30 229 13.10%
合计 179 78 257 3011 — —

如上表1所示,在得到科研基金资助的257篇相关文献中,一项基金资助的论文179篇,两项基金资助的78篇,分别占基金总数的30.35%和69.65%。文章中获得资金支持的项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论文成果的研究价值和学术价值。但是,也不能简单的凭借基金支持项目的数量来评判两篇论文的优劣。从上表数据来看,2009年至2019年间有关合理用药的文献在各个核心期刊中的立项项目不是很稳定,比如2014年获得基金的发文量较其他年份高,可达48篇,占该年发文总数的30.77% ,而2010基金论文发文量仅为9篇,占该年发文总数的2.38% ,从整体来看的话,近两年合理用药类文章立项出现一定的增长,但是发文量可能并没有上升或者下降趋势,可见尽管资金正在倾向于该领域的研究。但是可能由于研究者的兴趣或者版面的删减,发文量似乎并未得到一定回缓。

3.2.2 合理用药相关研究基金项目类型分析

表2 基金项目类型

基金项目 文献篇数 比例 顺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20 46.69% 1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27 10.51% 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21 8.17% 3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12 4.67% 4
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 9 3.50% 5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研究基金 8 3.11% 6
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8 3.11% 6
北京自然科学基金 7 2.72% 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7 2.72% 7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7 2.72% 7
世界卫生组织资助计划 7 2.72% 7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7 2.72% 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6 2.33% 8
X中华医学基金会基金 6 2.33% 8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课题 5 1.95% 9
合计 257 100%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9年至2019年,中国核心期刊刊登的合理用药相关文献的基金主要有15种类型。15种基金类型中,以国家自然基金支持较多,四川省科研课题最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排名第二,占发文总数的10.5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基金支持排名第三,占比8.14%。

3.3 合理用药研究层次分析

表 3 合理用药研究层次分布

研究层次 发文篇数 比例 顺位
基础与应用研究项目(自科) 2478 82.30% 1
工程技术(自科) 373 12.39% 2
行业技术指导(自科) 110 3.65% 3
基础研究(社科) 27 0.90% 4
政策研究(自科) 12 0.40% 5
行业指导(社科) 5 0.17% 6
政策研究(社科) 2 0.07% 7
高等教育 2 0.07% 7
专业实用技术(自科) 1 0.03% 8
职业指导(社科) 1 0.03% 8
合计 3011 100.00%

表3为合理用药相关研究的研究层次情况。从表3的研究层次分布中我们可以发现,研究者对于合理用药相关的论文研究涉及的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类,也有社会科学类,在所检索到的3011篇合理用药研究论文中有2478篇论文为自然科学类中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主要是对于药物作用本身的一些研究,相较于自然科学类文章,社会科学类尤其少。

3.4 合理用药研究论文作者发文量分析

表4 合理用药研究论文作者发文量分布

作者 发文篇数 作者所属机构
张冰 33 北京中医药大学
张晓朦 21 北京中医药大学
尹文强 17 潍坊医学院
雷招宝 16 丰城市人民医学院
林志健 16 北京中医药大学
谢雁鸣 16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
金锐 15 北京世纪坛医院
甄建存 15 北京积水潭医院
孙路路 13 北京世纪坛医院
陈钟鸣 13 潍坊医学院
王宇光 13 北京中医药大学
姜玲 13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崔雪丹 11 潍坊医学院
刘丽宏 1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孙言才 10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管晖 10 潍坊医学院
史天璐 10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张伶俐 10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按照相关理论知识的记载[10],“核心作者”是目前论文作者数量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该参数反映的是该领域的骨干力量,他们推动着学术创新的发展,是提升学科影响力和学术期刊竞争力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本次研究对对高频作者进行发文量的统计,以期得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方向,结果见表4。当前用于筛选核心作者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普赖斯定律(),是最高产作者发文数,m为核心作者最低产发表论文数[10]

由表4可知,在所检索的2009年至2019年的文献中,发文量最多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张冰教授,发文量达33篇,其次是张晓朦。根据公式进行计算得到核心作者群人数应该为40人,上表4仅选择了发文量超过或者等于10篇的核心作者情况。

4 2009年-2019年合理用药研究论文的可视化分析

使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分析2009年至2019年与合理用药有关论文的作者,机构和关键词可进一步了解该领域的合作情况和合理用药研究热点的演变和前沿。本文将从中国知网导出的题录格式为Refworks的3011条文献记录导入CiteSpace软件。 由于该软件不可以直接分析来源于中国知网的文献,因此设置参数前应该先进行数据转换。调整好参数便进行相关分析。

4.1 作者分布及合作情况

通过作者之间的合作情况我们可以对该领域类作者的合作模式有进一步的了解,核心作者作为学科类的带头人,是如何开展工作,对于促进该学科发展有一定作用。由图4作者可视化图谱可知,该图谱共有712个节点,即2009年至2019年发表合理用药的核心作者共有712名;1082条连线且网络密度为0.0043。节点间连线粗细可以看出各个作者之间的合作情况,据此总结出3个较大的科研团队,分别是以尹文强为核心,由陈钟鸣、管晖等组成的合作团队;以沈爱宗为核心,刘玲玲、史天路、孙言才等组成的合作团队;以孙路路为核心,王宇光、金锐组成的合作团队。

合理用药文献分析(2009-2019)

  图4 作者合作可视化图谱

  4.2 机构分布及合作情况

如图5的机构合作可视化图谱共有313个节点,即313家机构曾经发表过合理用药相关文章;有160条连线。节点的大小代表了该机构发文量大小,从图中可知,潍坊医学院管理学院节点最大,即潍坊医学院的发文量在所有发文机构中首位。从各个区域来看,北京市的发文量较其他地区多些,有十二所机构。从机构的性质看,大多为医学院校,少数我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再从机构的合作来看,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院为核心的合作网最大,合作机构主要来自北京和南京地区,如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第二院等。发文量较高的潍坊医学院管理学院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定中心多为独立发文,其余发文量较高的机构多是医学院校与其附属医院的合作,如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以及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药剂科和北京积水潭医院等;从机构间连线的粗细程度来看,同一地区机构间连线较粗,跨地区机构间连线较细。

合理用药文献分析(2009-2019)

  图5 机构合作可视化图

  4.3 研究热点

关键词是学术论文核心内容的高度凝练,对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某学科的发展动态及热点问题[11]。图6即为合理用药的关键词共线可视化图谱,该结果表明该图谱共有251个节点,567条连线,且网络密度为0.0181。该图谱的特点为:①十字代表关键词,其大小即该关键词出现次数。②连线粗细说明词与词之间的关联性。考虑到本研究的主题是“合理用药”,所以统计高频词汇时应当剔除“合理用药”这个关键词,对剩下关键词进行统计发现“抗菌药物”和“抗菌药物应用”、“ADR”和“药品不良反应”以及“不良反应”、“住院患者”和“住院病人”、“合理使用”和“合理应用”等三类关键词意思雷同,因此本次研究又将其分别合并为同一个关键词进行频次统计,最终共获得频次在100以上的关键词为11个,分别是“抗菌药物”“药品不反应”、“临床药师”、“住院患者”、“合理应用”、“药学服务”、“围手术期”、“处方点评”、 “临床应用”、“重要注射剂”、“药品说明书”,结果见表5。再结合图6的可视化图谱发现,抗菌药物出现频次最高,为869次。通过分类汇总得到四类研究热点,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比如“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中药”、“抗生素”“用药的频度”;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关注对象,包括“儿童”、“住院患者”、“门诊患者”;不合理用药造成的药品不良反应;针对不合理用药采取的对策或者合理用药需要做到的措施,比如“药学服务”、“药学监护”“临床药师”。

合理用药文献分析(2009-2019)

  图6 关键词共线可视化图谱

  表5 高频关键词词频统计情况(部分)

高频关键词 频次
抗菌药物或抗菌药物应用 869
ADR(药品不良反应、不良反应) 673
临床药师 329
住院患者或住院病人 230
合理使用或合理应用 202
药学服务 171
围手术期 158
处方点评 138
临床应用 132
重要注射剂 116
药品说明书 107

5 合理用药文献的定性分析

5.1 不合理用药存在的原因分析

通过阅读检索到的研究文献并进行汇总分析,可以发现目前造成不合理用药存在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12-13]:(1)医师因素(2)药师因素(3)患者因素。陈晓兰等人[12-13]指出医生不合理用药主要是因为医生对关于药物的知识有限,并且新药更新速度加快,他们对于新药信息掌握不及时等。药师存在不合理用药的话主要有三种原因:首先是药师的审查责任未落实到位所导致的原本对于药物知识就掌握不足的患者不能合理用药,其次是责任心不强导致的配药错误等,第三个原因是发药时未能与患者好好沟通等。从患者方面来说,他们作为药物的使用者,对于药物未能合理使用主要表现在其年龄太大或者太小而没能很好的遵循医嘱,对于老年人来说,还可能出现盲目相信广告等。当然造成不合理用药的因素可能还有药物生产环节的监管不力等。

5.2 不合理用药现象分析

黄庄霖等[14]人指出目前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有(1)过失、错误、盲目用药(2)对药物不良反应认识不足(3)抗菌药物的滥用(4)联合用药不合理四种情况。其医生并未在用药指征下正确用药,而是凭借自己的习惯以及预防性用药思维进行给药。其次,当前医疗环境影响,比如医患关系紧张情况,医生通常会选择使用高级别、进口抗菌药物来替代低级别药物,从而达到避免不必要患纠纷目的。另外随着疾病的复杂性和症状多样性,在临床上往往仅依靠一种药物来实现好的治疗效果也不太容易。为此,通常会采用药物联用来实现有效治疗,但是在应用过程中由于医生对于药物的相互作用不清便会出现不合理用药现象。

6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合理用药相关论文的发文量近两年区域稳定甚至有所下降且基金类论文偏少。

2009-2019年间共64种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过合理用药相关论文。共发表合理用药论3011篇,从发文时间来看,2011年发文量最多,为410篇,此后发文量没有太大波动甚至有所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该类期刊版面有所删减或者该领域研究者兴趣的改变导致的。另外,从基金数据来看,2009年至2019年间有关合理用药的文献在各个核心期刊中的立项项目不是很稳定,比如2014年获得基金的发文量较其他年份高,可达48篇,占该年发文总数的30.77% ,而2010基金论文发文量仅为9篇,占该年发文总数的2.38% ,从整体来看的话,近两年合理用药类文章立项出现一定的增长,但是发文量可能并没有上升或者下降趋势。可见,尽管近年来随着2014年基金的支持力度加大依旧未能改变该领域专家的兴趣,从而未能改变发文量稳定甚至下降的趋势。

6.1.2合理用药相关领域研究内容丰富多彩

合理用药研究范围广阔,随着药品种类的不断增加以及相关制度的不完善,不合理用药现象越来越严重,对于不合理用药产生的原因以及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形式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通过信息可视化技术对2009年至2019年的文献进行关键词可视化谱图绘制,我们发现,目前合理用药领域的研究热点还是比较丰富的,主要的研究热点是“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药师”“住院患者”等。

6.1.3合理用药相关领域合作趋势不断加强

在这一领域的作者之间已经形成了多核心和多群体的研究模式。 大多数作者是机构和团队之间的内部合作,合作方式比较单一。 尽管与区域机构的合作是主流,但跨区域合作已初具规模。

6.2研究建议

6.2.1开发多种合作模式

多人团队及跨领域、跨机构、跨地区合作是高质量论文产生的基本条件[15]。一个科学问题的提出绝不仅仅是一种思想的自我作用,而是多种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因此,我们需要不同的机构之间的交叉融合发展。整合不同机构的研究资源,包括优势学科和设备的差异是科研合作必经之路。

6.2.2合理用药研究应该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积极解决用药问题,响应服务对象的需求

导致不合理用药的因素很多,但是临床药师在促进合理用药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尽管近几年临床药师数量出现大幅度上升,但其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全,工作模式还在摸索当中,因此更多的研究应该偏向于如何进一步明确临床药师的法律地位和作用。

6.2.3 多方位多手段对不合理用药采取干预措施

通过对不合理用药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不合理用药存在的原因可归结为三个方面的原因,即医师自身由于对于药物知识的局限性导致的不合理用药、药师或责任未到位所引起的患者未能合理用药等以及患者因为年龄太小或者太大所引起的不合理用药针。针对不合理用药原因的多方面,涉及药物的机构应当从多方面制定策略、采取措施对不合理用药综合干预。

参考文献

[1]辛红霞,朱雅静,任梦,刘伟.我国高血压合理用药文献研究计量学分析[J].药学实践杂志,2019,37(05):453-459.

[2]武明芬,史卫忠,赵志刚.国内常用合理用药软件的综合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39(10):991-995.

[3]胡彦君,钟良才,李柏群.医院中药制剂发展模式、合理用药及研究方向探讨[J].药物评价研究,2019,42(05):1020-1026.

[4]田志平. 小金丸用药分析及对本院合理用药的思考[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5]李旭,于军.老年人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07):1789-1791.

[6]刘思帅. 2008-2017年中文类体育核心期刊中竞技健美操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D].

[7]陈忠海, 董一超. 统计分析法与文献计量法在档案学研究中的应用分析[J]. 北京档案, 2017(3).

[8]Chen C . CiteSpace: A Practical Guide for Mapping Scientific Literature[M]. 2016.

[9]J. Song, H. Zhang, W. Dong, A review of emerging trends in global PPP research: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Scientometrics 107 (3) (2016) 1111–1147.

[10] B. Hjørland, H. Albrechtsen, Toward a new horizon in information science: domain-analysis, J. Assoc. Inf. Sci. Technol. 46 (6) (1995) 400–425.

[11]李静, 刘海砚, 杨瑞杰,等. 基于论文中高频关键词的GIS领域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J]. 测绘工程, 2017(08):74-79.

[12]陈晓兰, 陈维中, 朱建喜,等. 我院2199条不合理用药医嘱分析[J]. 中国药房, 2015(26):45-47.

[13]田丽娟, 于培明. 我国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 中国药房, 2005, 16(16):1204-1206.

[14]吴心怡. 临床不合理用药现状及对策[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3, 025(004):442-444.

[15]曹亚男. 临床护理科研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图谱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9.

合理用药文献分析(2009-2019)

合理用药文献分析(2009-2019)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2月8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2471.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12月26日
Next 2023年5月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