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手球规则的日趋完善,全国手球向“快速多变”为中心的方向、力量型与技巧型相结合的综合型方向发展。手球运动作为一项快速、激烈、连续、对抗性强的技能主导类的同场对抗性项目。手球比赛中进攻方式和防守成功率是左右比赛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于手球比赛进攻特征研究显得十分必要。第13届全运会男子手球比赛于2017年在天津市举行,比赛结果为江苏队、山东队、北京队、广东队4支球。位于前4名。本届全运会不仅能反映当今全国男子手球运动的进攻特征,更凸现前4名比赛中的比赛制胜因素。因此,加强对第13届全国运动会比赛优秀的球队进攻特征进行分析,可以为我国男子手球运动更好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借鉴。
关键词:第十三届全运会男子手球进攻特征
前言
手球运动是一项以体能以及技能为主导的团队球类竞技性项目,需要团队之间形成良好的配合,熟练的技术只是基础,良好的体力、强大的心理、周密的战术、密切的合作都是一名优秀的手球运动员需要具备的条件。通过观看第十三届全运会男子手球比赛的全部录像可以发现,江苏队一直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实力雄厚,坐稳头把交椅。广东队、山东队以及北京队也打出了高质量的比赛,紧跟江苏队的脚步。想要了解国内一流男子手球队伍之间的攻防技术差异,针对打进第十三届全运会四强的队伍进行分析,系统的研究每支队伍的攻防技术指标,吸取对手的优点弥补自身不足的地方,全面提高手球竞技水平。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男子手球比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进攻战术与以往有些不同:大部分球队主要以快攻、底线和突破的方式创造得分,边锋几乎没有发生变化;普通球队减少了远射的出手次数,但一有机会仍然还是首要进攻方式,顶级强队都会配备相应的射手。经过队对第13届全国运动会比赛四强球队的分析后,分别总结出各个球队的进攻特点,对比球队之间的交手数据,分析各支球队的弱项与强项,针对不足的地方挖掘深层原因,提出改进方案,推动手球运动向前发展。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第十三届全运会男子手球前四名队伍,江苏队、山东队、北京队、广东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这篇论文主要是通过文献资料法进行分析研究,而研究的内容主要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来自我校图书馆有关于手球方面的书籍,另一部分则来自于中国知网以及万方数据库有关手球运动的电子期刊,从近20年以来手球运动的发展趋势、训练方式、战术体系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阅读这些资料,对其进行总结分析,对手球运动进行彻底的了解,得出自己的论点以及论据。
1.2.2对比分析法
对四支队伍的年龄、形态指标、攻防能力、受罚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揭示4支队伍队在各方面存在的差距。
1.2.3逻辑分析法
通过在研究过程中获得数据及现有理论,采用归纳、综合等思维形式进行逻辑分析,对事物矛盾的变化,系统的结构、层次、功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1.2.4录像观察法
比赛视频是宝贵的研究资料,对分析目标的比赛录像进行反复观看,总结记录各支球队的比赛数据,分析各个队伍的战术体系,尤其是要加强对球队攻防阶段的研究,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得出结论。
2结果与分析
2.1四强球队运动员基本情况特征分析
8月28日,第十三届全运会男子手球决赛在天津师范大学体育馆举行。江苏队以23:13力克山东队获得金牌,实现了在该项目上的全运会“三连冠”。江苏男子手球队成立于2002年8月,是一支非常年轻的队伍。成立15年来,先后获得过第十一届、十二届全运会冠军,连续多年获得年度最高水平比赛冠军,拥有“小国家队”的美誉。
2.2四强球队进攻阶段总体特征分析
2.2.1四强球队进攻技术射门情况
手球比赛的竞技性非常强,这也是近些年来受到观众喜爱的一个原因。手球运动员不仅仅需要拥有强健的体魄作为支撑,还需要优良的战术执行能力,球员要具有良好的空间位置感,相互默契配合,打出高质量的比赛。由表1可知,江苏队命中率最高,广东队、山东队和北京队射门命中率相差不多。
2.2.2远射技术运用情况
在手球这项运动当中,9米线也被称为任意线,任意线以外的射门因为距离较远被叫做远距离射门。具有远射能力的球员往往带来巨大的威胁,出其不意的远射经常会转化成得分,拥有非常大的牵制力,会吸引防守队员进行围剿,给队友创造出空位的机会,进而转化成得分。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显示,江苏队在这个系列赛中远射的次数最多,达到了115次,共计命中64次,是唯一一支命中率超过半数的球队。广东队在这个系列赛中远射出手次数达到了91次,命中38次,命中率略低于江苏队41.8%。山东队在整个系列赛中远射次数是四支队伍中最少的,只有86次,命中30次,命中率也是最低只有34.9%。北京队在赠个系列赛当中远射次数仅次于江苏队达到了106次,命中42次,命中率为39.6%。数据表明,只有北京和江苏两支队伍远射次数超过了100次,显然江苏队的远射质量更高,更具有威胁性,其他三支球队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2.2.3近射技术运用情况
近距离射门顾名思义射门距离较近,通常在距离球门6米左右的射门都被叫做近距离射门。对比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知道,江苏队在该位置一共出手99次得到了74分,命中率74.7%,而广东队在该位置出手82次得到了59分,命中率72%。虽然两支队伍在该位置都打出了高质量的进攻,但是江苏队队明显更占据优势,出手次数更多,得到的分数更高,而且成共限制了竞争对手的进攻。山东队77次射门命中53次,命中率68.8%,北京队91次射门命中54次,命中率59.3%,相较来看,北京队射门次数虽多,但命中率过低。
2.2.4边射技术运用情况
在手球这项竞技体育当中,边锋通常在场地的边缘,活动的范围有限,很难攻破高大守门员把守的球门。根据表4可知,北京队的边锋射门命中率最高,山东队边射次数虽多,但命中率较低。
2.2.5快攻技术运用情况
现代手球运动员身体素质更好,跑动速度更快,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攻门,也就是我们大家所说的快攻,更具有观赏性。分析手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可以得出,快攻已经是成为比赛中主要的一种得分手段。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显示,四支队伍快攻的质量有着较大的差距,整个系列赛江苏队一共出现了97次快攻的机会得到了77分,得分转化率较高达到了79.4%,是快攻质量最高的一支队伍,其次是山东队。北京队快攻次数是四支球队中最少的,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2.6突破技术运用情况
手球是一项快速、激烈、连续、对抗性强的技能主导类的同场对抗性项目。突破能力是每一名运动员都需要具备的能力,在竞技比赛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得分手段。犀利快速的突破往往能够撕裂对手的防线,能够吸引更多防守球员的注意力,很容易给队友制造空挡,转化为得分。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显示,命中率最高的是北京队87.5%,命中率最差的是山东队71.1%。但从出手次数和得分比例上的数据可以发现,4支队伍中江苏队得分较少,突破次数较少。
2.2.7任意球技术运用情况
任意球射门指的是在比赛过程中,防守队员在任意线附近用非正当手段破坏了进攻队员得分机会,由进攻队员在任意线附近掷任意球。通过本场比赛数据分析看出,江苏队在比赛中任意球出手8次命中7次,命中率87.5%,而山东队任意球射门比北京队稍差点。命中率最高的是北京队,28次任意球命中25次,而广东队的命中率是最低的。
2.2.87m球技术运用情况
手球比赛进行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会被判罚7m球的情况:(1)队员或官员在球场上违反运动规则扰乱对方的进攻,干扰了对方明显的进球;(2)比赛最后30s防守队员违反运动规则阻止对手发球。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显示,广东队和山东队的7m球质量较高,得分率要优于另外两支队伍。
将每场比赛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得出:江苏队在四支队伍中攻破对手大门次数最多(253),平均每场比赛可以得到31.625分,总体命中率保持在较高水准,达到了68.9%。以外围的远射、近射以及快攻为主要的得分手段。但是边锋出手次数很少,也较难攻破对方大门,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突破的质量很高但是机会太少,突破能力也是一个弱项。山东队的总体命中率能够达到62.4%,以近射、边射、快攻和突破为主要的得分手段,山东队是所有球队中突破能力最强的一个,突破次数达到了45;外围远射质量较差,平均每场比赛只有3.75个;平均每场比赛助攻次数8.25次,分享球的能力出色。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四强球队在进行快攻的过程更加注重团队协作,如何使球以最短的时间传递到进攻球员的手中需要球员之间相互配合、灵活跑位,是影响着快攻质量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3.1.2四强球队在阵地进攻阶段获得球中中场开球、对手守门员封挡球和拼抢球犯规获得球方式次数均低于对手,并且中场开球获得球方式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
3.1.3本次系列赛进攻方式越来越丰富,四强的队伍以底线,突破进攻为主要得分手段,江苏队底线、突破质量最高。
3.1.4四强球队在外围远射的次数较多,质量也较高,江苏队远射更胜一筹。
3.1.5快攻战术是本次系列赛的一大亮点,也是未来球队主要进攻手段之一。
3.2建议
3.2.1国内强队应当注重攻守兼备,攻防转换速度要快,能攻的出去,退的回来,攻防的整体性要强。要注重进攻快速、连续,保持对抗性强的情况下可以做到得分能力强,进一步丰富攻击手段,技战术运用在合理的基础上简洁高效。
3.2.2各个位置实力应当均衡安排,得分比例均衡,尤其要注重外围远射,快速反击要犀利。防守中整体性和攻击性要提升强度,攻转守速度应当加快,集体回防速度也要适当提速,还要保证动作合理,在限制对手得分、外围封挡、及守门员扑救方面要多加注意。
3.2.4教练员应从选材入手,提高选材的科学性,用科学的检测方法多层次筛选优秀苗子,要根据不同位置需要,采用个体训练原则,提高各位置的竞技能力,体现多点进攻态势,采用内、外线结合的立体式打法。
参考文献
[1]周庆祥,穆广才,童月炯,刘济.初探手球比赛中的“多打少”和“少打多”[J].安徽体育科技,1991(03):22-26.
[2]周庆祥,穆广才,童月炯,刘济.试析手球的短传快攻——兼谈我国短传快攻的对策[J].安徽体育科技,1991(02):9-14.
[3]周庆祥,童月炯,刘济.从亚运会手球比赛看中国队的不足[J].体育科研,1991(02):19-21.
[4]杨树源.浅析手球比赛中进攻的四个阶段[A].甘肃省体育科学学会、甘肃省体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科研》1991年第1期(总第41期)[C].甘肃省体育科学学会、甘肃省体育科学研究院:甘肃省体育科学学会,1990:1.
[5]穆广才,雷钊,李光佳.对我国手球裁判技术的研究——第11届亚运会中外裁判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1990(04):23-29.
[6]李兰.对我国女子手球远射技术的初步探讨[J].安徽体育科技,1990(03):32-36.
[7]陈广兰.从对安徽省女子手球运动员月经情况的调查,谈训练安排上的一点意见[J].安徽体育科技,1990(01):41-49.
[8]顾维军.手球比赛规则系列问题(选登)[J].安徽体育科技,1990(01):78-81.
[9]王安泰,秦剑秋.我国女子手球中射技术亟待提高[J].体育科研,1990(01):33-36.
[10]王霞.中学应该大力开展手球运动[J].体育教学,1989(03):42-43.
[11]于中迅.手球传球的教学与训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9(02):44-46.
[12]熊纪发.应重视手球任意球战术的运用[J].体育科研,1988(01):16-18.
[13]徐学廉.混合防守在手球比赛中的运用[J].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02):199-203.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