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

  摘要

小说的内容是通过小说语言来表达的,小说成熟的语言造就小说的艺术性。本文以张爱玲小说内容作为研究基础,结合小说的语言特征来论证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主要体现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语言风格。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张爱玲小说中传统与现代交融、古今交汇的语言风格来论证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第二部分讲述张爱玲小说语言艺术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语言艺术;传统与现代融合

  绪论

张爱玲在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夏志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对张爱玲大为赞赏,并大篇幅介绍了张爱玲的成就,港台旅美作家更是称之为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1942年张爱玲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1943年凭借《沉香屑第一炉香》在文坛崭露头角[1]同年又相继发表了《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心经》、《倾城之恋》等佳作,1944年又发表了《红玫瑰与白玫瑰》、《传奇》等作品让张爱玲在文坛大放异彩。1995年伴随张爱玲的辞世,海内外学者对“张学”的研究越来越热,张爱玲小说被广泛研究,小说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而张爱玲小说语言以独特的风采被后世大为赞赏,许多海内外学者就从心理、社会、哲学角度广泛研究了张爱玲小说。张爱玲善用细腻的描写、全面的角度对人物的心理、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绘,且小说语言处处体现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元素,因而形成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语言风格。张爱玲在小说语言运用上已经相当有高度,本文从张爱玲小说中西交融的语言风格来探究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总体来说张爱玲小说既有传统的色彩也有现代的气息。

  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语言风格

语言是一门艺术,小说语言是小说艺术的展现形式,张爱玲小说语言的艺术性离不开张爱玲对语言技巧的雕琢。张爱玲从小接受的传统教育并且对旧式小说非常喜爱,这就铸就了张爱玲善用语言营造的传统氛围;张爱玲处在一个现代社会的大环境下,再加上张爱玲从小接触到西方的东西并对此十分好奇,后因战乱赴香港大学学习,期间张爱玲接触到了西方作品且十分喜欢作家毛姆等,以及对西方心理学等的学习使张爱玲在小说语言的把握上处处体现现代气息。这两种语言风格共同构成张爱玲小说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语言特色。

  (一)传统词汇与现代语汇并存

何立伟说“语言大师成熟的风格首先是他们成熟的语言[2]”,语言是由词汇构成,张爱玲在作品语言中善用《红楼梦中》的词汇、文言词汇、古典词汇,也正是这些传统词汇使张爱玲小说语言有了浓厚的传统味道。张爱玲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从小接受较为完整的传统教育,且为一个守旧的知识分子,父亲从小教她古诗等古典文学,1924年张爱玲开始接受私塾教育,1928年张爱玲开始读《三国演义》、《西游记》、《七侠五义》等古典名著,1933年开始与父亲一起写旧诗。“张爱玲在这种传统的框架里长大,可以说传统已经融入张爱玲的骨髓,在小说创作中张爱玲也从容的表达出自己对传统看法,使小说语言充分折射出传统韵味[3]”。张爱玲在小时候就表现出对西方世界的着迷。1939年赴香港上大学,她接触到了西方的作家、西方的小说、西方的思想,并且十分喜欢毛姆等作家,也因战乱原因西方思想涌入中国,这些原因促使张爱玲在小说语言上汲取了西方元素,又表现出小说语言的现代性,综合来看张爱玲小说语言具有传统与现代融合的风格。
传统对张爱玲的影响非常深远,张爱玲在小说语言上也受传统因素的影响,从容的使用传统词汇来为小说增添传统韵味。张爱玲从小接受传统教育,并非常喜爱《红楼梦》,而在自己的小说中张爱玲也能灵活的应用“红楼”词汇,来增添作品语言的魅力。如《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浪蹄子[4]”、“水晶心肝玻璃人[5]”、“雏凤清于老凤声[6]”、“破落户[7]”等都是《红楼梦》中的用法。张爱玲酷爱《红楼梦》,且从小读《红楼梦》,对于红楼梦张爱玲有自己的理解,于是在小说创作中自然的使用了“红楼”的词汇。《红楼梦》属于传统小说,张爱玲在小说词汇上钟爱‘红楼’词汇,这正是作家骨子里传统性的折射,以及作家面对传统的表现与看法,也是小说语言传统性体现。还有一些古典辞藻出现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如《茉莉香片》中的“屏风”、《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桃花扇[8]”、《金锁记》中“翠竹帘子[9]”;还有在《倾城之恋》中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10]”。这些古典词汇得益于张爱玲从小对传统文学的学习以及张爱玲父亲对张爱玲“传统式”的教育,张爱玲有了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在小说创作中古典用语达到信手拈来程度,这种古典词汇的使用既使张爱玲小说语言富有传统文学的美感,又让张爱玲小说在语言风格上上独具传统韵味。文言的使用是传统性的典型标志,文言词汇在张爱玲小说中频繁出现,充分折射传统韵味。如《留情》中说郭凤“不甚理会”中的“甚”在许多作品中都有出现,还有“于”、“颇”等词汇也在许多作品均有出现。新文化运动前人们普遍用文言表达,新文化运动提倡使用白话文,白话的使用就是现代性的标志,而在张爱玲小说中传统的文言词汇依旧存在,这是张爱玲对面对传统的反应,也是小说语言传统性的典型标志。
除了传统词汇外,张爱玲在作品语言中自然将现代词语融入。张爱玲生活在现在社会,对你现代思想及生活有了真切的感受,受现代环境的影响,张爱玲在小说语言的拿捏上自然融入现代语汇,使小说语言极具现代性。。电影、电车、跳舞等都是是社会现代社会的标志词,张爱玲的小说中经常出现这类型现代词语。如《倾城之恋》中“他要看电影,就为着懒的跟我们应酬[11]”、“听见姓范的吩咐汽车夫上舞场去[12]”、“他哪知道哪一个饭店有跳舞,哪一个饭店没有跳舞[13]”,《茉莉香片》中的“他顶恨在公共汽车上碰见熟人[14]”,还有《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生不由己地立即跳上公共汽车回公寓所来[15]”,看电影、跳舞、舞场、电车、公共汽车等都是现代性的标志,张爱玲在作品语言中自然融入这些现代词语,在其他作品中电影、舞场、电车等现代词语也频频出现,也正是这些现代词汇让作品自然的向人们展示了现代社会这个大环境。也正是用了这些富有现代标志的语汇,让张爱玲小说你语言风格在传统韵味的基础上又融进了现代性,语言是由词汇构成的,传统词汇与现代语汇的自由游走,让张爱玲小说语言风格体现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特点。
张爱玲在小说语言中喜欢用传统词汇,也善于融入现代词汇,将传统与现代糅合,实现小说语言的传统与现代交融。这是张爱玲运用语言的艺术性体现,也是张爱玲小说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传统氛围与现代气息融合

小说可以通过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也可以通过语言来营造氛围。张爱玲正是通过通俗的语言来营造传统的氛围,使小说中的传统人物与形象匹配,突出“传统”的特点,这也是张爱玲运用语言的高潮之处。当然,如果张爱玲小说的语言风格仅仅是传统味道浓厚,那也不足以称之为运用语言的高手,现代社会的气息在张爱玲小说的语言中也是随处可见,使人时时感受现代气息,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高就高在传统与现代的自然融合,叫读者处处见到“传统”的影子,又时时感受现代的气息。
小说的语言是展开作品的外在形式,张爱玲通过对“传统”人物的服饰、屋舍、日常、行为、语言的描绘形式来营造传统的氛围,将这些小人物置身于“传统”的框架中,处处突出“传统”味道。如《倾城之恋》中“我们用的是老钟[16]”、“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17]”、“胡琴咿咿呀呀的拉着[18]”、“外面胡琴继续拉下去[19]”、“四爷一个人躲在那里拉胡琴[20]”、“像你三妈,像我,都是大户人家的小姐[21]”。还如《半生缘》中“尤其是翠芝这一类的小姐们,永远生活在一个小圈子里,唯一的出路就是找一个地位相等的人家,嫁过去做少奶奶[22]”、“翠芝脚上穿着一双簇新的藕色缎子夹金线绣花鞋[23]”、“就是穿一件蓝布大褂,也要比别人讲究些[24]”。再如《金锁记》中“她把两手抄在青莲色旧抽夹袄里,下面系着绿裤子[25]”、描述姜季泽“脑后拖一根三股油松大辫[26]”、“穿一根竹根青窄袖长袍,酱紫芝麻地一字襟珠扣小坎肩[27]”等等句句营造出“传统”的氛围,让“旧中国”的味道活跃在小说当中,也让张爱玲笔下的普通民众“活”了起来,不得不说张爱玲运用语言已经相当娴熟,仅仅通过简单通俗的描写就将当时普通民众对传统的固守以及在现代社会下浓郁的传统氛围表达的淋漓尽致。《倾城之恋》中用到老钟、胡琴、走了板、大户人家之类的字眼,字字体现“传统”,句句营造“旧中国”风味,突出了白公馆这个旧式家庭体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对传统的固守与执着,这样的语言不仅仅起到了塑造人物、描绘环境的作用,更是突出了传统味道,让小说的语言风格多了“传统”味儿。
张爱玲运用语言更加高潮之处就在于除了“传统”味儿,小说语言更是处处流露“现代”气息,现代那个大环境在张爱玲小说语言中也是随处可见,比如看电影、跳舞等已将成为普通民众娱乐的方式,电车也已经走向小市民阶层,再比如对女孩的教育也已经深入到了传统家庭中。《倾城之恋》中“我们先去看电影的”、“跳舞跳的不错吧、跳了一次,还跳第二次,第三次[28]”。《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却分了一半人开留声机跳舞[29]”、薇龙说“明年夏天就能够毕业了,回上海,换学堂[30]”。《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礼拜六晚上,一晚跑几个舞场[31]”。《金锁记》中“姜家大方三房里的儿女都进了洋学堂读书[32],只得把长安送到沪范女中”,现代社会下,现代的娱乐方式已经涌入普通民众的生活里,这是属于现代社会的消遣方式,对于女子的教育虽在作品并没有过多言语的表现,但简单的几句话就说出女子教育已经非常盛行,在作品语言中,仅仅几个词汇就将现代社会的大环境描绘出来了,让现代气息随处可见。这就是张爱玲应用语言的过人之处,一方面自然营造传统氛围,另一方面又灵活涌现现代气息,使作品处处“传统”,又不失“现代”感。
张爱玲用过人的语言艺术去诠释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让作品语言自然流露出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风格。小说字字描绘传统,句句营造传统氛围,让传统角色自然而不突兀的登场,使传统人物的想法、做法、语言等符合传统而又贴近真实。这些一个个的传统人物不仅仅处处寻找着传统的框架,又时时处在现代的环境,于是每个人物既传统又现代,他们时时矛盾着、纠结着、痛苦着。张爱玲正是运用高潮的语言技巧完美表达了这种矛盾与痛苦,让传统与现代自然流转与语言当中。

  (三)传统套路与现代声音同在

小说的展开方式有多种多样,而张爱玲小说的语言风格突出了传统套路的特点,张爱玲用传统套路的方式塑造了传统角色,让“传统”自然出现,当然又时时响起“现代”声音,句句说到传统人物,却句句流露出对女性的关注、对普通民众命运的思考。这是张爱玲小说永恒的价值,也是张爱玲小说语言的风格的独到之处。
张爱玲小说的开场语具有传统的风格,类似传统小说的楔子,这样的开头语仅是小说准备呈现精彩内容的第一部分,作品语言的魅力还远远不止这一点,传统小说在叙述过程中,主要以第三人称出现,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去陈述小说的内容,这就让传统人物客观真实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张爱玲正是用了这种传统小说的表述方式让小说的语言风格具有传统套路的色彩,让小说语言在传统韵味的基础上有了传统的框架。如作品《倾城之恋》的开头“上海为了节省天光,将所有的时钟都拨快了一小时,然而白公馆[33]……”,《金锁记》的开头“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34]”,《茉莉香片》的开头“我给您沏的这一壶茉莉香片,也许是太苦了一点,我将要说给您听的一段香港传奇,恐怕也是一样的苦——香港是一个华美的但是悲哀的城[35]”。《倾城之恋》的开头有传统小说的影子,点明时间、地点、环境,让一个传统的白公馆在人眼前显现,《金锁记》也一样,使用开头语介绍地点上海,时间三十年前的晚上,一下子把读者的思维拉向当时上海的一个晚上,《茉莉香片》更是用了说书的方式,道明时间地点为战前香港,以及悲苦的主题,这种方式在《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中也是相同的用法,这种说书式的讲述属于传统小说的开场方式,让小说的语言具有传统套路的色彩。《金锁记》中,张爱正文从小双、凤萧的角度展开,从她们二人的对话当中渐渐出现曹七巧的影子,再到后则是从兰仙、姜云泽、玳珍、姜季泽、曹七巧七巧的哥嫂、长安、长白、芝寿、童世舫等多人角度对这篇小说展开,从不同人的视角中挖掘出曹七巧的人性扭曲、以及社会变革时人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时的痛苦与悲哀。《金锁记》是张爱玲应用传统的语言表达形式来表达的,让人们从多个视角去彻底的了解曹七巧这个人物,也让人们对普通小民众有了深刻的思考,传统的第三人称表达形式是一种客观呈现的方式,让“传统”真真切切的展露在读者面前,不得不说这样的语言形式能更真实的再现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也更加突出了小说的语言风格中的传统味儿。《沉香屑第一炉香》也是这种客观角度展开,将葛薇龙的形象跃然与作品之中,在张爱玲作品中这样贯穿全文的表达风格是惯用的技巧,由此可见张爱玲将传统的表达方式应用的相当熟练。这是张爱玲运用语言的高潮之处,也是引人入胜的地方。当然这些传统风格的运用都是为了营造传统的氛围,突出传统角色的方法,作者表达传统想法的手段,这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是张爱玲使用语言技巧的过人表现。
如果你认为张爱玲小说语言只为写传统而“传统”,那么你就错了,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虽字字句句在说传统,但每字每句都流露出现代的声音。所谓现代声音就是张爱玲小说中流露出的对女性的关注、对传统的反抗,以及对普通民众命运的思考,这种现代声音在张爱玲小说中虽没有直接表露,但也正是张爱玲应用语言的高潮之处,就像“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一样,虽不明说,但引发的思考确是现代声音,而这声音就是永恒的价值。如在作品《倾城之恋》时,张爱用第一人称表达方式进行,全局以白流苏的视角展开全局,让人们听到了白流苏的声音,就是这种表述方式让人们看到了当时女性的矛盾与痛苦,比如流苏恍惚间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她独自站在人行道上,瞪着眼看人,人也瞪着眼看她……人人都关在了他们自己的小世界里,她撞破了头也撞不进去[36]”,这是白流苏内心矛盾与痛苦的表现,也是白流苏绝望的源头、更是是白流苏反抗命运的折射。从女性角度出发,让女性的声音出现在人们面前,并把反抗“旧中国”的一面书写出来,更把小人物的痛苦与矛盾表达的淋漓尽致,白流苏不算是彻底的现代人,但白流苏身上所涌现出的反抗与追求是作者对女性的关注,也是一个个“传统人物”面对现代传统而做出的挣扎,这就是现代的声音。《金锁记》中姜季泽表白曹七巧,而曹七巧将其赶走后又矛盾“今天完全是她的错。他不是个好人,她又不是不知道。她要他,就得装糊涂吧,就得容忍他的坏[37]”、“她为什么要戳穿他?人生在世,还不就那么一回事?归根究底,什么是真的,什么事假的?[38]”这一段直接性的心理表达将曹七巧的懊悔、不甘、矛盾、难过描写的直接又真实,从曹七巧的内心出发让人们对曹七巧这个人物形象又多了一层认识,这种正面直接表达的语言形式新颖独到,让读者从“曹七巧”去了解曹七巧,是一种从女性角度出发的作品,句句流露出曹七巧的痛苦与矛盾,七巧一方面想要像传统女子用自己的牺牲来换取谋生的手段,另一方面又想得到爱情与性欲的满足,二者不能齐全的时候,曹七巧自然而然的痛苦与纠结,张爱玲作品多以女性为主题,《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等都是以女性为主题,而这些主人工多以悲剧结尾,除了《倾城之恋》以圆满结尾,其它作品均已悲剧收场,这是作者对人物命运的思考,也是作者对传统与现代的看法,面对现代生活,固守传统而丧失本性是导致悲剧的源头,这是作品中流露的现代声音,也是张爱玲小说语言的魅力所在,更是小说永恒的价值。
传统的表述,传统的角色,看似描绘传统,实则流露的却是现代的声音与思考,这是张爱玲小说运用语言的胜人之处。正是这样的表述让小说的语言风格具有传统套路的味道,又发出现代的声音,使小说语言风格具有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特色。

  二、张爱玲小说语言艺术的意义与价值

小说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语言的把握达到一定的高度,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写作风格,才能肯定一个作家的写作水平及应用水平,张爱玲在小说中能将语言把玩达到如此高度,自然离不开张爱玲对传统语言和现代语言的深刻研究与领悟。“张爱玲用独到的语言写下种种体验与感受[39]”张爱玲又禀赋异能,张爱玲从小所接受的文化教育使得张爱玲具有颇高的才情,对于古典小说的喜爱与研究又使张爱玲在写作过程中有了过人的高度,张爱玲父亲对于张爱玲的指引与点拨也是张爱玲对文学有了独到的认知和难得的领悟。“张爱玲小说具有的传统色彩不仅仅是从词汇中表现出来的,更有一种传统的韵味在其中[40]”张爱玲是一个天才,就连张爱玲自己也说“除了发挥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41]”,所以张爱玲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过人之处,比如绘画、钢琴、英文学习等等,就连参加伦敦大学考试也是体现出天才的气质,以第一名或得入学资格。张爱玲从小封闭的生活环境又为其敏感的思维、苍凉的人生体会提供了条件,张爱玲因为这样悲凉的童年而养成了一种敏感、内敛、沉静甚至是沉默的性格特点。这使得张爱玲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拥有敏感的思维、对人生也有了独到的理解。张爱玲在心理敏感期非但得不到家人的爱反而自尊屡屡受到打击,这使张爱玲有了难以释怀而又抑郁的人生体会。这使得张爱玲对传统的拿捏更加稳、准,张爱玲能够随意营造传统氛围多是由于这种经验与经历。“张爱玲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42]”张爱玲在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和香港大学的学习当中获得了成长,无论是写作还是张爱玲个人都得到了新的成长,于是张爱玲的写作更加成熟。张爱玲的小说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更是意义还未过去的内容[43]”,张爱玲小说的语言是有声有色的、也是形象逼真的、可触可感的、更是时代与传统的结合。张爱玲用冷酷敏感的笔触描绘生活的真实,张爱玲小说在语言表达上有了独特的风格。而这种自成一体的语言风格离不开张爱玲从小生活的那种封闭的状态、敏感内敛的性格,以及对生活独特的感受、张爱玲所具有的天才异能外加张爱玲从小所接受的传统教育让张爱玲拥有了扎实的文学功底,有了才女的潜质,所以在小说语言的把握上张爱玲总是得心应手。“语言是小说的载体,张爱玲与其他文学家的语言风格大不相同[44]”在小说的语言形式上张爱玲更是吸纳并创新了传统的语言表现形式,“西方的现代文学精神又使张爱玲小说具有现代性[45]”,张爱玲借用传统的语言形式表达了现代思想,从传统人物中流露出现代的气息,而作品独到的描写与叙述角度是作者对女性的关注、对小市民阶层的关注、以及对传统的反抗,这种现代的声音,以及引发人们思考的永恒话题与价值。

  总结

张爱玲是一个当之无愧的语言大师,独特的经历与异于常人的天赋造就了张爱玲运用语言的超高技能。传统小说及“现代主义对张爱玲影响很大[46]”,本文通过张爱玲小说语言风格虽具有的传统词汇与现代语汇并存、传统氛围与现代气息融合、传统套路与现代声音同在三个特点论证了张爱玲小说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语言艺术,并结合张爱玲的个人经历、教育经历论述了张爱玲小说语言艺术的价值与意义,突出张爱玲运用语言的高潮之处就在于张爱玲能用说“传统”的方式“围绕其‘现代性’体验[47]”,引发具有现代意义的思考,给文学宝库留下宝贵的财富,尤其在运用语言技巧上给我们留下永恒的价值,“也让张爱玲小说语言独具魅力[48]”。

  参考文献

[1]石晓蕊.“张爱玲现象”的当代接受[D].辽宁大学,2011:6
[2]周魏.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征[D].湖南师范大学,2014:1
[3]肖佩华.论张爱玲小说的市井意识[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98
[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张爱玲.传奇[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166,170,174,171,29,95,136,124,124,125,147,42,117,117,117,122,122,125,84,89,89,125,175,171,32,102,117,84,147,120,119,119
[22],[23],[24]张爱玲.半生缘[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60,63,65
[39]高旻晨.张爱玲小说语言的欧化与传统[D].山东大学,2016:27.
[40]杨国凤.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从叙事学角度看《倾城之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03):58-60.
[41]赵为民.梦里多少半生缘——《传奇》与《红楼梦》比较谈[J].红楼梦学刊,1991,(03):278.
[44]贾荟册.张爱玲小说语言的形成要素分析[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92.
[42]孙雅琦.现代与传统的冲突与融合——张爱玲小说中不彻底的现代性[J].群文天地,2011,(06):54.
[43]刘艳.论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性[J].绥化学院学报,2011,(05):120.
[45]阮晶金.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张爱玲与白先勇短篇小说艺术特色比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05):14.
[46]李霞.张爱玲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D].青岛大学,2005:35.
[47]魏华.张爱玲小说语言的“现代元素”[J].巢湖学院学报,2012,(02):81.
[48]叶莉.论张爱玲小说的冲突及其张力[D].华中师范大学,2013:37.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732.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2月14日
Next 2022年2月14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