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足球的各种技术的操作与运用都需要身体的高度配合,因此身体的协调性在这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次的协调性训练对小学生足球技术的影响研究,提高各位教练对学生身体的协调性的训练,并且在训练的过程中提高的学生的身体素质,本次研究通过贵阳市南明区第三小学5-6年级的100名学生,均衡的将学生分为训练组A与传统组B,训练组A的开始部分进行专门的身体协调性训练,传统组B进行传统的热身活动,训练跟踪学生的足球传接球技术,绕杆射门技术以及转身射门的数据进行对比。通过为期4周的训练跟踪对比的数据可知,两种的训练方法都有一定程度的进步,但训练组A在以上三种技术测试前后的进步幅度都比传统组B进步幅度较大。因此,各位广大的教练与任课教师在足球训练中应该相应的注重身体的协调性训练,从而来提高学生的足球技术并且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熟练连贯的操作出足球技术的动作,同时教练在训练过程中制定训练强度时还应注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应制定过重的训练强度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协调性训练;训练跟踪;足球技术
1前言
1.1选题目的
协调性是具备良好技术熟练程度的基础,有助于控制,调节和掌握运动的精准度。人体只要处于运动状态,身体协调性就存在,走路、跑步和跳等一切运动都存在着一定的协调性。身体协调性的好坏对技术动作完成和操作的流畅度有一定的影响。在足球训练中传接球、运球、过人、绕杆、射门等技术都是需要身体的协调性来配合的。同时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减少训练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的机率,有效地进行安全性的训练,来达到训练的目的。通过本次的研究协调性训练对小学生足球技术是否有影响,让各位教练注重协调性训练,并且在训练的过程中提高的学生的身体素质。
1.2选题意义
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来看,协调性是足球运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人体通过协调身体各方面的思维与动作,使人体在进行踢球时动作流畅且不受到损伤。足球训练中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随之的身体协调性也相应地要提高,才能更好地完成足球训练的动作与要求。足球训练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身体协调性,在结束部分的拉伸过程中身体的协调性好坏程度影响着学生训练带来的肌肉疲劳的缓解程度。综上所述,足球训练过程中身体的协调性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是足球运动的运动前提。查阅文章可知校园足球的发展现状研究,关于足球技术能力的运用以及关于足球赛事发展的研究远远高于足球的协调性训练的研究。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让广大的教练员及体育教师在训练当中更加地注重协调性训练。
2文献综述
2.1国内研究现状
通过兰晓巍的《少儿足球运动员专项协调性训练的研究》可知在《中国知网》的数据库及其它数据库检索了相关足球的论文达93195篇,但检索到题名为足球协调性训练的文章数量十分有限,尤其是相关于足球专项协调性训练的文章更是屈指可数,这充分表明了协调性训练到目前为止并未得到大多数教练员及体育教师的重视。孙伟恺在《悬吊训练对少儿足球专项协调性的影响研究》中提到,现有的协调性训练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少儿足球专项协调性,但加入悬吊训练的协调性训练的效果更为显著。选取的悬吊训练手段能够有效提高少儿足球专项协调性,选取的协调性测试指标(即因变量)是有效的。潘炯在《协调性练习在足球教学中的重要性》中小学足球训练当中的协调性涉及多个方面,需要身体与精神高度配合,既保证身体的灵活,还要在意识方面有着敏捷的头脑,较为重视身体与心理实现良好的协调与配合。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运动协调能力,就可以较好地应对运动训练当中的各种突发情况,在实际的足球竞技运动当中发挥自身的优势。由此可见,从国内的科研文章中运用的研究方法我国的对足球协调性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足球教练员在训练时应当将专项协调性训练与足球训练相结合,来提高学生各方面协调能力来达到增进技术能力的效果。
2.2国外研究现状
Arday(1992)“对7-10岁的少年儿童做了12个项目的测验,测定了少年儿童空间定向能力、节奏感、反应、平衡以及运动变向能力”童空间定向能力、节奏感、反应、平衡以及运动变向能力。Angnlo-Kinzler(1986)根据自己对协调能力的认识,“提出了5种协调能力的观点:即运动感知分辨、空间定向、反应、平衡以及节奏”力的观点。不难发现,目前关于协调性训练的,并且是足球专项训练的研究文献是少之又少。全面有系统的论述很少,研究的深入性不够。由此可见,协调性训练并未得到各位教练员的广泛重视,青少年时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3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研究对象
贵阳市南明区第三小学足球队5-6年级的100名学生。将乐第三小学是本人的母校,校足球队教练也是我的足球启蒙老师。2017年,学校进行了二期的扩建,百年老校尽展新姿,成为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综合性学校。
3.2研究方法
3.2.1文献资料法
本人通过中国知网,学校图书馆,新闻报道、微博以及其他网站,查询关于足球训练中身体协调性训练的相关著作,作为本次研究的基础。
3.2.2访谈法
本论文通过对贵阳市南明区第三小学学校足球任课教练、足球队的学生、足球队的家长进行关于协调性训练对足球技术影响的一对一访谈。设定关于协调性训练的问题进行提问、收集、归纳以及分析资料。
3.2.3训练跟踪法
(1)训练分组情况
贵阳市南明区第三小学足球队5-6年级的100名学生进行平均分组。将学生的年龄、身高、体重以及训练时间等信息进行统计均匀分为两组——训练组A与传统组B,本次研究将把两组的情况平均分配,为保证实验研究的结果准确减少学生年龄、身高、体重以及训练时间的信息带来的实验误差。如表3-1所示:
由表3-1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年龄、身高、体重以及训练时间的信息差距不显著对本次研究的影响较小。
(2)训练基本方案
训练跟踪时间:2021年12月31日-2022年1月30日,总共时间长达30天;训练跟踪地点:贵阳市南明区第三小学;训练跟踪对象:贵阳市南明区第三小学5-6年级的100名学生;训练跟踪内容:通过训练组A在训练时间、训练频率以及训练强度是一样的,唯有开始训练前的准备部分的热身与传统组B的内容不同。训练组A进行的是专门的协调性项目练习,传统组B进行正常的热身运动。通过两组的数据对比分析,来判定协调性训练对足球技术掌握的影响。训练跟踪时间与频率:周一至周五每天放学傍晚训练一个半小时,周六早晨7:00~8:30训练时长为一个半个小时,下午3:30~5:00训练时长为一个半小时,周日休息,每次的协调性训练安排在训练课热身运动的部分。训练跟踪的负荷量与负荷强度: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负荷强度保持在中低水平,不适宜安排过高的训练强度。
(3)训练方法实践
1.训练组A训练情况:
开始部分:训练时间20分钟,周一至周三进行无球练习:围绕足球场慢跑2圈;各种的花样跳绳;肩绕环法(相反方向);根据口令进行跳跃运动(前后跳与左右跳),同时接着进行口令与运作相反的跳跃运动;区域内反方向跑动;移动中闪躲练习;各种追踪练习;各种推拉练习;运用各种绳梯练习等。周四至周六进行有球练习:围绕足球场慢跑2圈;脚尖点球练习;脚内侧钟摆练习;高级较低踩球练习;脚底横拨练习;交替推拉练习;钟摆单车练习;脚底拉球踩单车练习;V字推拉练习;脚内侧脚外侧交替拨球练习;双脚交替内切外拨练习;两次推球双脚交替内切外拨练习;三次脚底拉球练习;交替剪刀脚练习;交替拉球脚背停球练习等。主要任务:提高测试学生的协调性基本部分:45分钟,进行传接球练习衔接到行进间的传接球练习;带球转身射门练习;带球绕杆练习;小型比赛练习等。主要任务:加强学生的足球技术并且证明本次研究的协调性训练对这些技术的影响。结束部分:25分钟,进行核心力量的练习(例如:平板支撑、卷腹练习、深蹲练习、侧身臂支撑练习、超人练习等);各种大腿肌肉的拉伸练习;各种小腿肌肉拉伸的练习;两分钟的意念放松。主要任务:放松身体的紧张程度,缓解身体的肌肉酸痛,让第二天的训练能够轻松完成。
2.传统组B训练情况:
开始部分:时间为20分钟。训练内容:星期一到星期三无球练习,围绕操场慢跑2圈;腰部运动;弓步压腿运动;手腕脚踝运动;前踢腿跑步运动;行进扩胸运动;外摆腿跑步运动;内摆腿跑步运动;侧身退跑运动;行进间后踢腿运动;蹲跳捡拾运动;弯腿纵跳俯卧撑快跑运动;静态拉伸肌肉练习等。周四至周六有球练习,围绕足球场跑2圈,原地持球跳跃及弓步拉练习;左右脚绕球练习;快速往返带球练习(距离50m,来回往返2次);静态拉伸练习。训练组A与传统组B都要同时进行无球有球训练,但传统组进行传统的热身运动,保证了本次跟踪研究的有效性和对比性。主要任务:确保学生充分热身,减少运动损伤,并且与训练组A形成对比。基本部分:45分钟,进行传接球练习进升至跑动中的传接球练习;带球转身射门练习;带球绕杆练习;战术练习;小型比赛练习等。(与训练组A的完全相同,并且同时训练)主要任务:与训练组A形成对比证实协调性训练对足球技术掌握的影响。结束部分:25分钟,进行核心力量的练习(例如:平板支撑、卷腹练习、深蹲练习、侧身臂支撑练习、超人练习等);各种大腿肌肉的拉伸练习;各种小腿肌肉拉伸的练习;两分钟的意念放松。
(4)技术测试的评判标准
1.足球传接球的评判标准:
15×15m的正方形区域,在一方对边线上放置挡板,在45秒的时间内,测试的学生站在区域内,将球击中其中一边的挡板,球反弹回来时带球转身并击向另一边的挡板,记录球撞击挡板的次数。(注:当测试学生没带球转身,该球不算入成绩)训练组A与传统组B两边同时进行测试,降低本次研究的数据误差。如图3-1所示:
图3-1传接球示意图
2.足球绕杆射门的评判标准:
十一人制足球场上距离罚球线上中点20米处设置起点A,测试的学生可以站在起点A的延长线上(不能过线),起点A距离第一标志杆4米,标杆与标杆之间的距离为2米,设置5个标志杆,第五个标志杆距离罚球区线4米,(标志杆高不低于1.5米)测试的学生需在罚球区前完成射门,射门不成功的不计入成绩,同时测试的学生若是把标志杆撞倒或者漏杆则成绩无效每个测试学生可以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记录。训练组A与传统组B同时进行测试,记录测试学生完成射门的时间。如图3-2所示:
3.带球转身射门
在长4.5米,宽4.5米的区域内,分设A、B、C、D、四个点,在距离A/B线8米处设置足球门一个。进行两次第一次测试:学生带球,当球越过起点线A/B时开始计时,队员必须带球越过C/D线,然后带球返回A/B线,之后再返回C/D线,最后带球越过A/B线时用脚把球踩停,计时停止。学生在一次测试中需完成三个不同转身动作,左右脚不限。第二次测试:学生带球,当球越过起点线A/B时开始计时,队员必须带球越过C/D线,然后带球返回A/B线,之后再返回C/D线,在ABCD区域内完成射门。球越过球门线(或底线)停表。学生在第二次测试中需完成三个不同转身动作,左右脚不限。每人测试一组(一组为2次),2次成绩相加为本人总成绩。
注:若球员在测试中出现球没有越过A/B或C/D线,测试结束时没有用脚在A/B线外将球踩停,射门时没在射门区域内完成动作,或摔倒、绊倒、滑倒等其他事故,可重测,两次测试均未通过,则该项测试失败。如图3-3所示:
图3-3转身射门示意图
4结果分析
4.1协调性训练对传接球技术的影响
身体的协调性是一切运动的物质基础,要是基础部分没发展好就像无根之水,无本之木。足球有各个部位的传球就有各个部位的停球,就单单脚部的传接球就分很多地方。身体的协调性在传接球技术中就显得尤其的重要,要是身体不能协调地进行传接球,一方面,对传接球所要达到的标准就会有所偏差,将球踢向别处,不能按自己所瞄准的方向进行;另一方面,从形体外观上来看,身体不协调踢球的话会很僵硬不灵活并且看起来会有点笨拙,从而就会显得不是很美观。因此,想要以上两个方面能较好地发挥那么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就是必要的。在比赛过程中最主要依靠的还是传接球配合,比赛过程中情况是比训练时激烈很多的,当人身体的协调性不足以帮助自己完成技术的操作那么身体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将身体的协调性训练好也是为能在赛场上大放异彩做准备。在本次的跟踪训练中学生足球传接球技术掌握的程度是本次研究的方向之一。在通过时长为4周的跟踪训练中获得了按照足球传接球的评判标准进行测试的训练组A与传统组B两组的训练前与训练后的数据对比。
(注:失误率是失误的次数除以总击球次数的百分比,每组的失误率是每个学生的失误率相加除以人数)
由表4-1可以看到,训练组A训练前小组的平均失误率为3.32%,训练后为2.98%,它们之间的差值为0.34,传统组B的训练前小组的平均失误率为3.29%,训练后3.09%,它们之间的差值为0.30,训练组A与传统组B经过4周的训练传接球技术都有一定的进步,在失误率上来看训练组A的失误率差值比传统组B的差值高,从而看出训练组A的传接球技术进步程度明显传统组B的大。
(注:平均击球数是每个测试学生成功击球数相加再除以每组的人数)
根据表4-2可知,训练组A训练前小组的平均击球数为10.46个,训练后为15.26个,它们之间的差值为5.20,进步程度是显著的,传统组B的训练前小组的平均击球数为10.56个,训练后15.08个,它们之间的差值为4.52,进步程度相对于训练组A就有点小了。从训练组A与传统组B在最终的击球数成绩上来看,它们之间的差值相比是较大的,在测试过程中训练组A对传接球技术的掌握显而易见统组B就更熟练与运用。通过以上的数据可知,协调性训练对足球传接球技术的影响还是较为显著的,两组在通知为期4周的对比训练,传接球技术上都有提高,但训练组A的提高幅度明显比传统组B提高幅度大。训练组A通过为期4周的协调性训练对传接球技术的掌握与运用就相对于传统组B更加有效。通过本次跟踪训练获得的数据可知,专门性的协调性训练相对于传统式训练对足球传接球技术成绩的提高更为显著。
4.2协调性训练对绕杆射门的影响
足球的绕杆射门这门技术要求学生支撑脚微曲,击球脚的脚尖勾起(翘起),身体的重心应先向你所要去的方向改变,随后可以用脚的脚内侧、脚外侧、脚背正面、脚背外侧去触击球,使球在自己的可控范围内,击完球后身体应相应的跟随球的前进方向跟进,可以左右脚交替进行也可重复一只脚进行,但双脚交替进行对身体的协调性的运用更大。击球时应注意击球力度适度,保持绕杆测试时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当绕弯最后一个标志杆时要求学生队球门方向的判断要准确,不然射门失败成绩则为无效。由此可见,绕杆射门这项技术的复杂性,想要攻克这项技术的复杂性,就应该相应的提高身体的协调性来以维持身体的平衡使之更好的将动作要求操作出来。身体的协调性在这项技术中起到重要作用,例如:保持身体的平衡;对身体重心与脚部动作的协调工作;协调身体注意力的分配工作等。在通过本次的跟踪训练为期4周的训练中对绕杆射门这项技术的训练,参与测试的学生在绕杆射门这项技术中的成绩都相应的有所提高。在训练跟踪前两组的成绩是相近的,可以说是不分上下,但通过跟踪训练后,训练组A的成绩提高程度远远超过了传统组B成绩。
由表4-3可知,训练组A在训练前的绕杆射门时间范围为11.01-11.20s,经过协调性训练后时间范围为10.21-10.51s,训练跟踪前后的差值在1.20-0.96s之间,训练组A经过专项的协调性训练后进步幅度是较大的;传统组B在训练前绕杆射门的时间范围为11.10-11.29s,经过训练跟踪后的时间范围在10.39-10.62s之间,训练前后的差值在0.71-0.67s,传统组B在经过训练后绕杆射门的时间也是有在提高的。从他们之间的差值来看训练组A成绩的提高范围更大,由此可分析出,身体的协调性训练对足球绕杆射门这项技术是有积极地作用。
4.3协调性训练对转身射门技术的影响
足球的转身射门技术对运动员的要求甚高,身体的协调性方面;运动中大脑的思考;思维与操作的配合等方面都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而身体的协调性是达到这最后目标的物质基础。转身射门这项技术测试要求学生再有一定速度的情况下,能够制动的停下与转身,并且需要做出不同的转身动作,还需要眼观八方观察自己的位置——什么时候停下;什么时候需要转身;什么时候射门。可想而知,在这项技术中提高身体的协调性是多么的重要,能在至关重要的时刻发挥作用,从而让自己与球门的距离就更进一步。本次研究通过为期4周的跟踪对比训练的实验进行对足球转身射门技术的提高,参与实验的两组测试学生的这项技术都有一定幅度大的提高。训练时训练组A与传统组B的训练开始部分是不相同的与之形成对比,是研究数据得到了保证。
(注:失误率为测试学生失误的次数除以测试总次数的百分比)
由表4-4可知,训练组A在训练前转身射门的失误率为38%,经过专项的协调性训练,测试学生的失误率降为30%,前后之间的差值达到了8%,进步的程度是很可观的;传统组B在训练前的失误率为39%与训练组A的失误率相差的并不是很大,经过训练后失误率为33%,训练前后的差值为6%。根据以上数据可知,参与测试的两组学生在转身射门技术的失误率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注:成绩是每组的平均数值)
由表4-5可知,训练组A在训练前的时间范围为17.83s,在经过为期4周的训练后时间范围提高到17.28s,训练前后的时间差距为0,55s;同时传统组B也有进步,训练前的时间范围是17.78s,经过传统型训练时间范围提升到17.29s,训练前后的差距为0.49s。参与测试的学生都有进步,但显而易见的训练组A比传统组B别的进步程度更大,这也能够说明专项的身体协调性训练对转身射门这项技术是有很大程度上帮助。本次研究通过学生训练前后的传接球技术,绕杆射门技术以及转身射门技术的变化,从而来分析训练跟踪因素对小学生足球技术的影响效果。综上所述,通过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对足球技术是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再进行足球训练时都应相应的加入一些关于身体协调性的练习。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1.1训练跟踪数据的结论总结
通过为期4周的训练跟踪训练组A与传统组B的传接球技术测试,绕杆射门技术以及转身射门技术的数据可分析出:两种训练方式都能让以上三种技术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进行专门的协调性训练比传统式训练对传接球技术,绕杆射门技术以及转身射门技术等的提升更为有效。
5.1.2训练总结
进行专门协调性训练的学生在这为期4周的训练中相对于传统式训练的学生发生运动损伤机率也相应的有所降低,因此,身体的协调性训练对减少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到运动损伤的机率也是起着积极的作用。
5.1.3整体总结
训练组A的测试学生在测试与平时训练时足球技术的操作比传统组B的测试学生更为熟练与连贯,同时,在训练的小型比赛中训练组A比传统组B对技术的车操作也更自信。
5.2建议
5.2.1提高技术的建议
各位教练与任课老师在足球训练中应提高对身体协调性训练的重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法与训练手段,逐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且加强学生的足球技术操作能力,毕竟增强学生体质是作为广大教练与老师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根本目
5.2.2最佳发展期的建议
由于青少年儿童的神经系统正处于发展阶段,易于接受外部刺激。因此协调性训练对于青少年儿童的发展也特别有利。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得益于这种暂时性的“接受”,最好对青少年运动员(8-12岁)进行单独的和综合性的协调训练。当青少年步人快速成长期(11-14岁)时,正面临着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四肢增长,协调性下降。因此,在这个年龄段,协调性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5.2.3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建议
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水平,在进行训练时各位教练与任课老师不应该采取高强度的训练,要让学生能有适当的休息时间,不能过度疲劳,不然会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身体发展不能够正常的发展。达到训练目标固然重要,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才是最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兰晓巍.少儿足球运动员专项协调性训练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
[2]孙伟恺.悬吊训练对少儿足球专项协调性的影响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20.
[3]潘炯.协调性练习在足球教学中的重要性[J].亚太教育,2019(12):161.DOI:10.16550/j.cnki.2095-9214.2019.12.134.
[4]高洋,易双双.协调性练习在小学足球训练中的作用探析[J].长江丛刊,2018,39(23).
[5]张向阳.灵敏和协调性训练对学习足球技术的影响[J].运动,2013,5(7).[6]王影.协调性练习在小学足球训练中的作用初探[J].考试周刊,2018,26(97).
[7]王轶.协调性练习在小学足球训练中的作用与应用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8,33(24).
[8]盘潭送.论协调性练习在青少年足球训练中的作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8,40(4).
[9]解鑫,董新风,李亚.浅谈足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及训练方法.黑龙江科技信息.
[10]魏元杰.浅谈灵敏和协调性训练对学习足球技术的影响.考试周刊,2017(60).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9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