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Gunay Aliyeva(2015)等学者认为,教育旅游是以学习实践为根本目的的旅行,并为了达到目标而离开常住地的一种旅行。Ritchie BW(2003)认为,教育旅游针对各年级学生,各年级学生应以“学习”为主要目标,并通过教育旅游从而积累一定的学习经验。Samah AA(2013)认为,教育旅游属于旅游活动的一种类型,学生 为了获取更多不同于书本的知识而去到户外的旅行。Bhuiyan MAH(2010)认为,当地的组织能够影响教育旅游的开展,其中影响因素不仅包括目的地、游览活动、计划团队,还包括教材、老师和学校课程以及媒体介质等。 David Williams(2014)认为,自由时间是影响团队休闲旅行的因素。国外研究学者David Williams(2014)认为,学校被学生体验和团体氛围以及文化差异等因素决定是否愿意旅行。Lana Tashlai(2014)从游客的情感角度出发,认为孤单一人是由环境氛围引起的游客的不适,冷淡等情感问题也会影响研学旅行的实施效果。Rohmi MYG(2012)认为影响旅游目的地选择的五个主要因素被认为是旅行成、本当地文化和自然资源、目的地名声,安全保障和公共环境。 作为旅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一些研究者也对研学旅行市场进行了一些研究。Md.Anowar、Hossain、Bhuiyana(2010)其他学者研究了儿童教育与森林保护之间的关系,并确定了教师,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应在研究中发挥的作用。Cormelia和Petroman(2015)通过分析乡村教育旅游活动对游客的教育意义,为建立新的教育产品提供了具体步骤。 (二)国内研究现状 朱立新(2014)认为,研学旅行是专门针对研学和涉及研学的特殊旅行。丁云超(2014)认为,学生是进行研学之旅是为了突破书本和课堂的有限性,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它具有探索性、实践性的特点。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一司司长提出,通过在课堂上老师辅导或带领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实践,共同讨论,形成总结课外研学旅行后的报告来实现研学旅行的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和完成课程目标。王燕平(2016)认为,研学旅行是现代旅游的一种新形式。它是一种以知识增长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具体表现形式是旅游者按照具体路线开展旅游活动,可分为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知识体验、户外拓展等。 国内研究员陈飞(2009)认为,政策支持、项目规划、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影响研学旅行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日本游学旅游的研究分析,曹晶晶(2011)认为,游学旅游包括四大因素:政府及有关部门、游学研究协会、新闻媒体和游学产品。其中,政府及有关部门主要发挥为游学旅游提供政策保障的作用,研究协会的作用是提供监督和指导,新闻媒体主要为研学旅行的对象提供相关信息,研学旅行的载体是研学旅行产品。 李东河(2016)等在对合肥市初中学校的学生及其家长的研究中,发现青少年在选择研学旅行的过程中,更注重研学旅行的效果,另一方面,安全因素是家长必须考虑的因素。夏克军(2017)认为,影响研学旅行的关键因素是研究结果,旅途中的安全性,资源保障和分配,现场教育和旅游市场。陈光春(2017)认为,影响研究旅行的三个主要因素是旅行安全性,有效性评估和资源分配。 也有一些学者对旅行产品和一些管理策略进行了研究。朱金林(2004)正在详细分析研学旅行市场,并对中国研学旅行产品的发展提出建议。邓铭彦等(2004)将青年游学旅游与遗产保护相结合,认为在遗产地开展游学旅游活动是可行的,并就遗产地开展游学旅游活动提出了若干措施。根据大学生留学市场的特点,周艳春(2011)提出了“企业+大学+银行联盟” 的合作模式,发展大学生留学旅游。云艳红(2016)分析了西安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对策。 如果查看有关红色研学旅行的相关文献,会发现2016年“研学旅行”的概念已被定义。总结41处与红色主题有关,主要研究以下方面: (1)红色研学旅行的理论研究。陈如平(2016)探讨了红色研学旅行将是新一代的教育模式,实现学生立德树人的成长目标需要结合当地独有的红色资源。高海生(2018)对红色研学旅行的概念、方式、介质和影响等方面的内涵进行可探讨。吴涛(2017)为了解释红色研学旅行的含义和特征,在大学进行红色研究和旅行研究活动。让学生展示红色研学旅行的理想和政治功能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有效途径。 (2)红色研学旅行的课程开发。张新刚(2010)抗日英雄李仁峰的旅行课程在山东省第一中级中学开展。蔡颖(2011)认为红色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因素受研学优势、意义的影响。黄亚宇(2012)提出了“互联网+调查/调查旅行”的模型,主要通过在线和离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红色调查和调查旅行活动,并基于湖南省丰富的红色资源将其介绍给了大学,使其开设成为大学中独特的课程。王丽丽(2015)将延安红色资源与研学旅行课程相结合来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郑珊珊、黄恩亮(2018)证明开展研学课程活动的可行性,以成都市南坪实验小学4~6岁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课程相关政策和课程产品供需两方面进行研究。 (3)红色研学旅行基地建设方面。杨秀珍(2018)红色研学旅行的实施,我们必须从基础建设,基础服务和基础建设要素的理论入手。李倩、黄小雅(2016)研究成都市红岩基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孙倩(2018)利用满意度调查。过对陕西、河北、河南三地初中生对基地的研学满意度提出红色研学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与红色研学旅行相关的研究迄今为止还较少。到2016最早界定了“红色研学旅行”,仅有41项与红色主题的相关研究。其中,2016年是2篇,2017年是7篇,2018年是18篇,2019年是4篇。其中2018年国家和各省市纷纷出台相关文件使得红色研学的研究明显增多,出台的政策明确的红色研学对象为红色研学的追随者提供了明确性,并表明我国红色研学旅行的研究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目前,没有系统地提出红色研学旅行需求和发展对策,存在教育学意义上的理论研究薄弱的问题,使得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相结合。事实上老师在学校已给中小学生在课堂上传授相关历史知识和英雄事迹,但讲授毕竟过于无形化,此时如果能与红色研学旅行产品相结合,将会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提高学生想要探索的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红色研学效果。 |
课题研究目的:
(1)根据大别山红色研学旅行产品的基本情况,通过实地考察得出大别山红色研学旅行产品存在知名度不高、课程设计性不强、线路缺少、基地特色不足等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2)综合分析并对大别山的红色研学产品提出加大宣传、设计特色课程、开发精品线路、完善基地培育等产品优化策略,解决大别山红色研学产品存在的问题。 |
课题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介绍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分析大别山红色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现状 第三部分:大别山红色研学旅行产品存在问题 第四部分:大别山红色研学旅行产品优化策略 第五部分:研究结论与不足 |
课题研究计划:
1、学生选题,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 2022.12.10-2022.12.20 2、收集、整理资料和数据,完成开题报告 2022.12.21-2023.3.4 3、分析资料,处理数据,撰写论文初稿,论文修改、定稿 2023.3.5-2023.5.15 4、评阅和答辩 2023.5.15-2023.5.20 5、毕业论文质量分析和总结,资料整理装订 2023.5.21-2023.6.1 |
主要参考文献:
[1]徐春燕.在研学旅行中传承红色基因——《遵义红色研学旅行教程》编纂顺利推进[J].当代贵州,2019(15):68. [2]刘丽.普通高中研学旅行课程化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9. [3]杨鹏.小学研学旅行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 [4]黄思华.研学旅行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8):54. [5]Mouratidis K,Ettema D, Næss P. Urban form, travel behavior, and travel satisfaction[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policy and practice, 2019(19): 306-320. [6]胡果.研学旅行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教学与管理,2019(36):9-11. [7]吴芳,杨业祥,江红霞,王英.红色研学旅行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9(29):133-134. [8]杨懿.大别山地区研学旅游发展探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6(04):30-31. [9]秦潇潇.大别山地区红色研学旅行初探[J].吕梁学院学报,2019(03):63-67. [10]王贝贝.大别山红色教育课程资源研究[D].信用:信阳师范学院,2017. [11]李先跃.研学旅行研究综述及探讨[J].高教学刊,2018(24):191-193. |
[12]杨果林.红色文化:新时代青年信仰、信念、信心的奠基石——以大别山红色文化为例[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36(04):6-9.
[13]陈翠,陈丽军.大别山红色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开发[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9,5(02):134-143. [14]彭晶,孔海棠.青少年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皖西地区为例[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2):95-98. [15]李晓梅.研学旅行我们在行动——萍乡市莲花县城厢小学研学旅行活动[J].江西教育,2019(08):83. [16]孙文茂,刘艳如.红色旅游景区开展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研究——以济宁羊山景区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9(06):125-126. [17]覃雅兰.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8(11):141-146. [18]张瀛月.中学生红色研学旅行参与及满意度的实证研究[D].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8. |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11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