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来源
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1985年我国提出建立国家地质公园构想,2000年9月21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发[2000]77号批准符合要求的国家地质公园。2010年9月5日xxx令580号于2011年1月1日实行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现行有效。2019年末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旅游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52.1%,但到2021年前三季度又恢复到19年同期的58.5%,同时旅游业发展各要素并未减少。证实了我国旅游业发展弹性,即使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也并未就此停下脚步, 继续发展旅游业,优化旅游业中的其他相关要素也十分重要。地质公园与其他景区不同的一点是它可以向大众展示在漫长历史河流中地壳xx变化所遗留下来的产物,若不经阐释犹如囫囵吞枣,使用旅游解说能使游客领略其中意义。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活动,旅游的目的也是多重的。在调查中61.03%的游客目的是观光游览,同时也有48.28%和41.03%的游客为了科普学习和科学调研而来,表明游客在科普基地游览的过程中,不单单满足于科普教育,还需要休闲观光和科学知识相结合。由于游客需求多元化,也因解说是景区资源、景区管理者和游客之间沟通、管理的有效手段,促使景区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完善旅游解说系统。 |
二、课题研究现状
(一)关于解说系统的研究 张明珠(2008)等学者总结整理了国外研究旅游解说系统的发展阶段:60至70年代是形成期,仅停留对概念的描述;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是媒介期,开始寻求沟通媒介效果;80年代是名正期,开始进行解说系统评价;90年代后 是初熟期,更多成熟理论的应用,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偏向沟通探讨。 我国的旅游解说系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步萌芽阶段(1999-2005),探索阶段(2006-2010),迅速发展阶段(2011至今)。最早主要是吴必虎(1999)等学者研究了解说功能的六个板块:一是基本信息及导向服务;二是帮助旅游者了解欣赏目的地资源价值;三是增强设施保护和资源;四鼓励游客加入景区管理;五提供多方对话途径;六教育功能,使其对之有一定的文化认同感。到了探索阶段,研究者的研究开始从游客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评估并提出相应建议。到了迅速发展阶段,解说不再局限于电视、报刊以及导游讲解等,更多追求的是数字化讲解。韩亮(2004)在研究中将数字化语音录入系统中,提出研制一种新型的智能无线电子解说系统,从而达到解说效果。根据其景区解说系统的性质特点有不同的分类,周飞飞(2006)以地质公园为对象研究分析环境解说,并将解说分为自导式、向导式解说。通过建立完善自导式解说和向导式解说同时也有益于游客来访时的体验质量。唐鸣镝(2006)对自导式解说的定义为由书面材料,图形符号或是语音等没有生命体的设施设备。相反,向导式解说被认为是有生命体征的引导解说过程。 (二)关于解说受众的研究 本课题在研究关岭化石群地质公园旅游解说系统优化时,解说受众起决定性作用,即是在解说的过程中,明确游客类别,根据其需求优化旅游解说系统。李建欣(2000)根据旅游的体验新奇与熟悉程度把游客分为四类;苏勤(2005)等学者依据游客态度、行为等相关依据将旅游者分为严格、一般、组织性生态旅游者;任姚鹏(2017)根据人群特性,基于人群分类属性,聚类中心,分类综合为旅游解说业的发展提供更进一步的基础。郭皓(2014)借用Lawton和Weaver的分类观点,以四种不同的基点对旅游者进行了分类:国籍不同、旅游目的地、组织形式。胡卫伟(2012)等学者也对旅游者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研究中首次提出E旅游者的全新概念,Entertainment(娱乐型)、Education(教育型)、Escapist(逃逸型)、Esthetic(审美型)、Empathy(移情型)、Exploration(探索性)。这也为即将要研究的关岭化石群地质公园提供了许多的基础指导。 |
三、课题的目标和意义
我国旅游解说系统研究较晚,截止目前,旅游解说系统研究未完全跟上旅游业发展步调,相关研究处在解说系统设计、功能内涵等方面,对于游客解说需求及对景区解说满意度等研究相对较少。笔者将借鉴以前学者研究的内容对解说系统影响因素体系进行构建,通过实地游客调查,得出各指标对解说满意度的影响数值,建立健全景区解说系统,以游客满意度为指标的理论探索。 贵州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既是科普教育基地亦是AAAA级风景区,基于游客需求不断优化升级解说系统,以样本地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以找寻完善完备旅游解说系统具体方案。本文基于游客满意度,对景区的解说系统进行实证研究,其令游客满意的地方对国内同类型的旅游景区可推广,强化游客与社会群体对当地旅游业管理的理解支持,同时加强游客与社会群体对当地旅游保护区管理认知,推动生态旅游景区旅游解说体系完善,从而促进旅游景区的良好运行。 |
四、课题主要内容
地质公园以地质遗迹景观为主的旅游景区,集聚观光游览、科普教育、文化体验等功能。由于旅游资源丰富,游客难以靠自身认知理解其中的价值内涵,需借助辅助手段,于是旅游解说成了景区与游客之间沟通的重要中介体,也是提升旅游体验的重要手段。旅游解说系统涵盖讲解员、解说受众、解说信息、解说媒介和景区管理五方面,本文基于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理论及实践研究,以贵州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游客对景区解说满意度分析,探索该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现存不足,寻求建立健全该景区旅游解说系统具体方案。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能够为我国旅游解说系统的完善提供理论实践意义,证实景区解说有着重要的地位。 |
五、课题进度安排
1、学生选题,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 2022.12.10-2022.12.20 2、收集、整理资料和数据,完成开题报告 2022.12.21-2023.3.4 3、分析资料,处理数据,撰写论文初稿,论文修改、定稿 2023.3.5-2023.5.15 4、评阅和答辩 2023.5.15-2023.5.20 5、毕业论文质量分析和总结,资料整理装订 2023.5.21-2023.6.1 |
六、主要参考文献
[1]段强.xxx旅游经济思想与当代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02):20-24. [2]张明珠,卢松,刘彭和,祝小迁.国内外旅游解说系统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8(01):91-96. [3]吴必虎,金华荏,张丽.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和管理[J].旅游学刊,1999(01):44-46. [4]韩亮. 基于嵌入式的数字化语音录放系统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4. [5]周飞飞. 环境解说,地质公园的另一扇门[N]. 地质勘查导报,2006-08-03(004). [6]唐鸣镝.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J].旅游学刊,2006(01):64-68. [7]李建欣.论旅游者的四种类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02):43-47. [8]苏勤,曹有挥,张宏霞,吴萍.旅游者动机与行为类型研究——以世界遗产地西递为例[J].人文地理,2005(04):82-86. [9]任姚鹏.基于聚类分析的永济市旅游人群分类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7(29):52-55. [10]郭皓.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4(03):64-65. [11]胡卫伟,郑向敏.E旅游者分类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05):120-124. [12]陈安泽. 国家地质公园概论[C]//.飞天山丹霞地貌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21-32. [13]Ham S H. A perspective on the evolution of interpretive research[Z]. Talwan, U. S and Aust-ralia International Sympooium on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and Eco-tourism, 2002. [14]骈丽军. 安阳殷墟遗址旅游解说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15]赵罡,王星,苏雪,王生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三个理论的研究概述[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07):60-62. |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11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