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审计工作中机械化重复程序也逐渐被像人工智能这样的信息技术所取代。人工智能在提高审计效率、改善审计效果等方面有其优势,但现有技术也使其还存在一些局限。这就要求审计人员紧跟人工智能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掌握必要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从而积极应对人工智能给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由于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了会计、审计机关一次全新的、彻底的“工业革命”,其海量的数据、冗长的数据结构、看似毫无规律可循的内部数据关联性,给经营决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由于非结构性数据与结构性数据的结合,也使得经营决策的深度和广度上上升到了一个水平。同时,也为会计、审计的理论完善、技术创新,提供了条件,也在研究方法上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引入大数据、数据资产和数据挖掘概念,就变得势在必行了。在大数据、大数据资产和数据挖掘的背景下,如何将传统会计、审计与之相结合,并发挥大数据的优势,为会计预测、经营决策、审计目标提供数据支撑;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够高效的获取有用信息;以及如何能够在大数据时代转变会计审计职能,大数据时代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大数据时代对企业审计的影响,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人工智能;大数据;审计工作
一.引言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等被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人们将“感觉——记忆——思维”整个流程称作是“智慧”,人类的语言以及各种社会行为就是人类智慧的产物,通过现代技术将人类的语言及行为进行表达的过程称作“能力”,智慧和能力的综合体就是“智能”。智能通常具备以下几种特征:第一,感知能力,是智能活动形成的基础,具备感知能力才能感受外部世界的千变万化,并从中捕捉信息;第二,记忆与思维能力,能将外部信息储存起来,并通过思维能力计算、评估、分析、联想已获得的信息,并做出合理的决策;第三,具备适应能力与学习能力,与周围的环境产生联系,并从中学习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适应多变的环境;第四,具备行为决策能力,外部信息发生变化时,及时做出反应,并做出相应的决策。智能化系统或智能系统一般都具备以上几个特征。
(二)研究背景
在缺乏互联网和计算机的时代,手工处理信息成为所有公司内部信息的基本方式,公司财务人员根据一定的要求对财务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同时,手工方式也是审计的基本处理方式。1970年以来,信息技术进入发展高峰阶段,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等互联网平台逐渐普及,传统审计工作一向以公允、真实性为准则,但是,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传统审计工作产生的深刻影响,严重影响了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实体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等。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知识的传播速度增快,大规模的“虚拟企业”此消彼长,做决策的速度更快,商业交易发生的速度也增快,而传统会计行业仍以人工记录、处理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加工,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传统会计业造成冲击,导致传统会计核算空间出现模糊状况,主体界限也更加模糊,难以分辨,尤其是传统会计实体假设受到更大的冲击,由于传统审计行业离不开会计信息,所以,也必将受到影响。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逐渐普及,会计电算化也随之发展起来,人们逐渐重视信息技术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部分企业开始运用计算机获取所需的数据,并在审计过程运用计算机技术协助处理数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升级和数据库技术的产生及运用,企业信息系统从孤立的系统发展成全面、完整的信息系统,包括企业的认识、财务、生产、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现代财务系统由单机版升级成多机版和互联网版,业界人士更加关注信息技术在审计领域的运用。某个企业率先运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开展企业审计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审计工作效率,使企业比同行其他企业获得更高利润。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为企业传统的审计工作提供发展空间,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审计工作的运用有利于使企业审计业务的范围扩大,也有利于企业开发适合本企业需要的现代审计模式及流程,有利于高效管理企业审计项目。
二、信息技术对现代审计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对现代审计产生的显性转变
1.计算机输入和输出设备代替了手工记录
人工取证、人工核对财务报表和人工填写是传统审计工作中的信息处理过程,通常采用逆差或顺差的方式核查会计分类账、会计凭证、财务报表、日记账等,通过核查后,确认这些会计信息是否能真实体现企业的财务状况。这样的工作流程非常繁琐,细节较多,有出现人工误差的风险,从而导致审计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不同于传统方式,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在企业审计工作的情况下,计算机运用二进制为每个审计科目设置单独代码,使计算机更易识别,提高录入、输出的效率,计算机根据指定将会计信息储存起来待审,这样,有利减少人为误差,促进审计会计工作效率的提升。
2.计算机文档代替了纸质日记账和分类账
就传统审计而言,分类账或日记账已经记录完毕后发现错误,更正错误是比较繁琐的工作环节,直接在纸质账面上修改会使账本的真实性遭到质疑。同时,传统的审计工作的凭证均是纸质资料,出现损坏或记录会由于时间长久变得不清晰的情况时有发生,阻碍了审计人员取证和查阅等工作环节。采用信息技术开展审计工作,计算机能储存电子文档替代纸质文档,如果出现错误,在授权的情况下可进行修改,电子文档的保密性更强,而且能长久保存、不易丢失或受损,同时,审计人员也能随时核查。
3.电算化审计代替了手工审计
个人主观因素对传统审计工作过程的各环节具有一定影响,审计结果也将与真实情况存在一定差距。计算机审计依赖信息技术的支持,通过信息技术将手工账簿运用电子文档替代,海量数据均能储存在计算机内存里,可以根据审计工作的要求改进应用程序,不受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借助计算机技术的电算化审计能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使审计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4.网络通信和电子邮件代替了传统的邮寄
通过传统邮寄方式传播会计数据资料面临丢失、被掉包的风险,最终会使审计结果不准确的情况,但是,在信息技术时代,采用电子邮件等互联网技术传达会计数据,高效、快捷,而且有效防止外部因素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互联网具有黑客攻击的风险,因此,应对信息质量加强监管,确保计算机审计的安全性。传统的审计工作通常会有固定形式的定期报告,但是,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报告的样式更加丰富。由于传统审计工作涉及的范围广,工作任务重,且较为繁琐,通常每年只有两次报告,即年中报告和年终报告。计算机审计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能迅速制定不同形式的审计报告,而且可以向社会公开企业各个阶段的审计结果,使企业的审计情况被更多社会大众了解,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影响力。
(二)信息技术对现代审计的隐性影响
信息技术在审计行业的广泛运用,使现代审计行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光明。但是,这些变化都是具体的,能被人们观察到的,事实上,信息技术在现代审计行业的运用还产生了很多潜移默化的作用。
1.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因为信息技术在审计行业的运用,使审计业务范围更广泛,审计业务更加丰富,审计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审计人员应具备判断计算机风险的能力,同时,具备技术性审计能力运行计算机信息系统,使获得审计结果更加准确。所以,审计工作从业者不但要掌握必要的审计知识,还应及时了解前沿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知识,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具备实施计算机审计的能力,使审计工作尽快实现智能化。
2.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有效全面控制审计风险
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审计过程,使审计对象出现虚拟化的特点,出现了隐秘性较强的审计证据和无形的审计过程,从某种层面上看,现代审计工作变得难以验证。计算机技术为审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互联网技术具有脆弱性的缺点,导致信息xxxx的可能性提高了,使信息的可信度降低,最终,将使审计工作面临巨大风险。因此,应提高计算机审计技术,目前,出现了“电子函证”、“审计黑匣子”和“系统克隆”等新兴计算机技术,根据需要通过研发先进的计算机审计技术,加快建立计算机审计制度,并从法律层面保障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对审计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报告进行审核,确保各类信息的真实性,防止信息xxxx,确保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3.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审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产生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审计理论更加丰富,包含部分信息技术、信息经济学和电子商务的有关知识,理论知识间的交叉知识增多。通过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审计过程中,审计机关等单位在互联网上建立起信息共享的数据库,而且,在审计理论领域的研究出现了更多成果,丰富了审计理论,使审计理论更加完整、更加全面。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为当代审计工作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为当代审计工作的发展提供方向,而且,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优化、升级,审计工作也不断突破。
三.大数据时代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一)对审计管理方面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第一,使审计组织的结构趋于合理化。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审计方式从现场审计转变成非现场审计,审计结构趋于扁平化,与此同时,为了确保数据的正常调用及信息技术的顺利使用,成立了审计技术支持队伍,为审计组织提供技术协助。如果审计结构继续朝着这个趋势发展,数据将逐渐成为审计结构的核心,建立固定的审计结构,促进审计机构运行效率的提升。第二,使审计管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升。首先,为审计业务计划提供大量信息,建立审计问题库和疑点库等数据库,根据数据分析,对审计风险做出判断,为审计工作设定合理的任务,提出科学的审计进度,采用信息化方式追踪审计工作的进度,同时,制定完整的审计计划。其次,加强审计质量的监管力度,将审计方案、报告、底稿等文件存储到计算机上,借助审计数据管理平台进行审核,确认,使审计工作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
(二)对审计技术方面的影响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得审计技术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普遍包含下面几点内容:其一,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信息分析需构建云计算系统。当今时代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海量数据,如若采取以往的审计技术,那么是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任务量,所以,必须尽量体现出云计算的自身价值,主动构建相应平台,对海量数据进行采集、归纳、梳理与研究,提高审计活动的处理速度。其二,在大数据环境下,在实施审计工作时必须使用NOSQL技术。针对原有的审计活动而言,在保存信息时普遍采用的是ACM系统,与其相对应的是SQL编程语言,它需要对所有保存数据的字符与类别等加以设定,而且信息形式有着静态化特征。然而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审计工作者需要处理的数据众多,动态特征十分显著,并且无法保存到ACM系统中,换言之SQL已然无法达到审计工作的需要。所以,在大数据环境下使用NOSQL技术,可以尽量确保对海量数据的保存与应用。
(三)对审计人员的影响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需具有真实性与完整性。换言之,必须有专门的工作者来评估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而审计从业者能够担任这种工作。必须是数学或统计学领域的专业人士,方能对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加以判断,这是由于他们有着较高的数据分析水平与评价水平。审计从业者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必须坚持公正的理念,保证海量信息的安全性,在对海量数据实施审计之时,需选择合理的工具加以研究,确保数据和审计结论的真实性。他们的工作必须以市场当作主导,进而满足数据在真实性与完整性的需要。
(四)对审计概念的影响
在原有审计形式下,审计抽样在条件与技术上受到一定约束,无法实现对所有数据的采集与研究,其发展历程较为短暂。但是统计抽样自身也有着一系列不足,其效果主要是由随机性抽样所决定。不过,如若想要实现绝对随机性是具有较高难度的,假设其中存在任何偏差,那么研究结果就会存在较大差异。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有着较高的完整性,审计从业者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能够实现跨领域、跨企业的进行数据收集,进而由抽样形式朝着整体形式方向进行发展。伴随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整体审计形式对审计对象有关的全部数据加以研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出现风险的可能性。
(五)对审计效率的影响
在原有审计形式下,审计工作会受到时空的约束。首先,从时间方面来看,受到回函的期限有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在对公司内部人员进行咨询之时,极易受到员工上班时间的约束,造成审计活动无法自由推进。其次,从地点方面来看,总公司与分公司所处地理位置不一样,还有和企业往来的客户住在较远的地区,均不利于审计活动的顺利推进。
但是,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审计工作已经打破时空的约束。全部数据均能够利用云端平台进行存储,无论何时何地,审计工作者都能利用自身权限查询被审计公司数据和往来客户的成交数据,与此同时,审计工作者也能够扩大自身范围,在期中对被审计公司加以审查,进而提升了审计的可靠性。在大数据环境下进行审计工作,不只是减少了所需投入时间,还提升了审计效率与质量。
四.大数据时代对企业审计的影响
(一)大数据时代对传统企业审计组织模式创新提出了挑战
在公司审计过程中,大数据时期的4V特点非常显著。以我国某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直到2014年底,该公司有着全资与控股子公司600多家、参股公司300多家,其业务范围包括下面几种类型;当时营业收益已达到万亿元,还是属于全球五百强企业。该公司已经建立了覆盖全部分公司的ERP平台、资金管理、合约管理、材料采购、生产经营等一系列软件,数据规模已达到100T。因为经营规模、分公司、电子数据众多,原本分散式的审计形式很难体现出自身效果。必须对审计形式进行创新,才可以解决资金缺乏的问题,符合大数据时期的发展需求。
(二)大数据时代对企业审计思维革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回顾公司审计发展历程,自从十九世纪之后,不管是社会审计、内部审计还是国家审计,当面对海量数据之时,人类基本使用抽样分析法。现阶段,某些国企的分公司遍布各地,从县区到乡镇地区。公司经营规模较大,板块分散化,产业链较长。为了确保审计的覆盖范围,原有审计思维会按照初期调研的结论,从不同板块中选定不同区域的公司进行审计工作。从面选点实施抽样工作,之后按照各个地区的审计结论对整体结果进行判断。统计抽样自身原本就有着一系列问题,其效果主要是由随机性抽样所决定,不能有效发现其中存在的缺陷,面临着较高的审计问题。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从业者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能够实现跨领域、跨企业的数据收集,审计从业者可以对数据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研究,进而使用和审计对象有关的全部数据,让审计从业者能够构建总体审计的思维形式,提高审计效果,防范其中面临的风险。
(三)大数据时代拓展了企业审计成果综合应用的空间
现阶段,公司审计结果是审计报告与移交给其他机构的案件线索。案件线索只是对有关问题进行事后监督的呈现方法,在出具的报告中尽管对某些制度、发展空间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梳理,也指出了改善意见,不过普遍还是对已发生问题的揭示。在大数据技术在审计工作中大规模使用的背景下,审计结果除了出具报告之外,还能够尽量使用数据库、联机研究、数据发掘等手段,将分散保存在各大平台中的数据相互关联,而且使用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完成对政策落实情况的有效评价,进而得到更具客观性的结果,提高信息使用者与被审计公司的认可度,进而提高审计效率。
五.审计工作适应智能化时代新常态的对策
(一)创新企业审计组织方式,探索“数据+审计”的结合
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工作者对数据的完全掌握、充分挖掘与技术的普及使用,会使当前审计工作的组织形式发生巨大变化,有效提高审计效率。审计角度从判断“单业务条线风险”朝着使用整合数据“全方位辨别风险”方向进行变化,其范围也从“抽样审计”朝着“全量审计”方向进行变化,工作模式也从“现场+非现场”朝着“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进行发展。这就需要项目组织形式从项目作为导向朝着数据作为导向方向进行发展,能够安排业务人才组建数据分析小组集中研究和公司相关的全部数据,使用“全数据”的分析法,尽量扩大审计工作的覆盖范围,提高审计效率、提升审计深度,达到精准打击,完整体现问题的目的。另外,审计部分也应跟随审计一体化步伐,增强“信息平台建设+专家经验线上实时分享+特定审计服务外部购买”的一体化发展力度,以更好地为审计组织形式创新提供软件与硬件方面的基础。
(二)加快审计人才职业化建设,为审计思维革新提供人才支撑
为了符合大数据时代下审计工作的新常态,审计部门必须构建数据分析人员职业化培育体系,研究对于专业技术有着严格需求的岗位实施聘任制招录,利用招聘、审计部门统一培训、结合学校培育等方法,让一些审计专业人才了解计算机科学、数理统计学、图形设计学、人机交互学等方面的理论,拥有较强的数据统计水平,能够实现对数据的精准提炼,以及数据的可视化等各项能力,逐渐发展成审计领域的“数据科学家”。将他们变成专门的数据分析小组,这是对大项目进行审计的先锋人员。与此同时,逐渐健全针对干部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分级、分岗位培训机制,加大线上平台的开发力度,提高审计案例教学的宣传剃度,这是为了更好地壮大审计团队,为审计思维改革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促进审计成果转化与应用,充分发挥企业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目前审计结果的使用给予了一定的基础,审计从业者必须注重审计结果的转化和使用。其一,大数据技术将相同问题分成各种类别加以应用,从各个视角加以整合,进而符合各个层次的要求。其二,利用对有着共性、普遍性问题的深入研究,发现问题和数据之间存在的联系,对于审计成果采用理论化方式进行存储,利用大数据技术使研究问题更具规律性,这是为了更好地让审计工作者推测与预估问题的演变方向,并且加以预警。其三,使审计工作者和审计结果、被审计对象和问题建立一定关系,而且录入到相关平台中,这是为了更好地按照目标与重点进行岗位安排,对于主要单位加以审查,提升审计速度,尽量体现出企业审计在国家治理过程中起到的关键效用。
(四)完善审计管理的模式,创新审计的方法和技术
计算机审计的实践与理论分析互相配合,缺一不可,理论是确保实践的重要动力,理论分析明确了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审计工具的推出、审计方法的创新、审计人员的培育等一系列阻碍审计进步的要素都依托理论的分析得以完备,我国在推动计算机审计发展之时,也必须颁布对应的审计规定与原则,确保计算机审计的规范发展,保证其独立性、公平性与可靠性,推动其朝着制度化方向进行发展,进而提升其审计质量。
(五)加大审计人员的培养力度积极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审计人员
计算机审计作为一种要求参与者拥有各学科的专业理论,刘家义审计长在上世纪末期就意识到了其对将来审计行业发展的关键性,正式对全国各地制定人才培育规划,当前湖北省每年最少会开办2期审计署计算机中级水平培训班,而且将各地区通过考试数量当作定量考评的主要标准,这是为了确保全省的计算机审计水平。在公务员录用标准中,一些审计部门从原本的只录用会计专业人员朝着录用计算机类人员方向进行发展。现阶段,各大学校尽管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提出了一定规定,不过并未开设相关课程,必须增快打造大量综合型人员,使国内审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重视这类人员培育之时,还必须培育有着复合性理论结构的软件开发人才,在开设的计算机课程中融入会计与审计方面的理论,这是为了让计算机类学生也进入到审计队伍中,逐渐变成专业人才,这属于一个完整的人才培育方案,同样地,也反映了目前高校课程开设没有那么细化,并没有基于市场需求情况,存在缺少前瞻性的现象。
(六)对未来审计方式的展望
伴随着计算机审计行业的兴起与发展,计算机技术的迅速进行与普及使用,让人们步入了网络经济时期。构建在计算机上的电子商务有着低费用、高效率的优势,引领大量公司积极开发自身网站,发展电子广告、电子支付结算、移动银行、线上咨询等业务,这是为了扩大自身贸易渠道,得到更多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环境下又出现了大量虚拟组织,这是互联网经济中经营主体的重要构成部分。各类公司的业务活动和数据载体均会被当作是审计对象。所以,网络交易审计、线上支付审计、网站审计和虚拟公司的审计就是计算机审计的主要对象,逐渐扩大了这一领域的范围。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伴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使以往审计工作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会与严峻的挑战。在对审计理论进行探索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新方式与新理念,推动审计理论日益完善与丰富。在智能化环境下,使原有审计方法发生了变化,不再受到时空的约束,对审计公司普遍采取非现场审计方法,将来的审计会朝着以数据为核心方向进行发展,从而提升审计效率,而且能够利用数据实现对面临风险的评价与研究,确保审计质量,使审计环节不断变少,减少了投入时间,也提升了审计速度和质量。在大数据时代下,这些数据有着较强的全面性,不过对其安全性与严谨性有着更加严格的需求,提高数据保密性,而且尽量降低存储难度,不过也使风险不断增加,极易影响审计结论,因此,需要加强对信息的管理力度。必须借助NOSQL技术实现海量信息的保存与应用。审计角度从判断“单业务条线风险”朝着使用整合数据“全方位辨别风险”方向进行变化,其范围也从“抽样审计”朝着“全量审计”方向进行变化,工作模式也从“现场+非现场”朝着“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进行发展,对审计工作者有着更加严格的需求,必须对其中面临的审计风险加以衡量,尽快了解新理论,不断提升自身整体能力与素养。
(二)不足和展望
现阶段,国内大数据技术和工具并未发展成熟,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存在一定差距,对海量数据的保存和处理技术仍然存在一系列缺陷。因此,在大数据审计研究上还需要进一步努力,不管是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还是财力资源上均必须加大支持力度。在审计过程中必须广泛使用大数据技术,而且构建相应的分析模型,与此同时,在大量数据中可以迅速发掘有价值的信息,掌握其中的问题,找到审计证据,在真正意义上做到通过大数据技术解决审计过程中难题时,大数据审计才算是落到实处,同样地,让目前审计工作朝着战略方向进行转变。
参考文献
[1]姜巍,马建光.大数据的概念、特征及其应用[J].国防科技,2013,(2):10-13.
[2]维克托•迈克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2013:20-22.
[3]邱杰,邱俊.中国会计信息化两大数据标准比较研究[J].会计之友,2012(19):53-55.
[4]许金叶,许琳.构建会计大数据分析性企业[J].会计之友,2013(24):97-100.
[5]邓德胜,张卫枚,张亚连,我国企业环境管理会计实施现状及其对策——基于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1期,第55-58.
[6]毛华扬,杨洁.让管理会计信息化插上大数据翅膀[N].中国会计报,2014(4):11.
[7]程平,杨周南,周欢.云会计下会计信息安全探析[J].会计之友,2013(26):28-31.
[8]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爆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6-34.
[9]曾刚.积极关注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及发展-基于货币金融理论视角[J].银行家,2012(11):11-13.
[10]程学旗,李国杰.大数据研究: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大数据的研究现状与科学思考.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6):647-657.
[11]冯芷艳,郭迅华,曾大军.大数据背景下商务管理研究若干前沿课题.管理科学学报,2013(1):2-9.
[12]秦荣生.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审计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2014(11).
[13]马志娟,梁思源.大数据背景下XX环境责任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路径研究[J].审计研究,2015(9).
[14]陈伟,大数据环境下的电子数据审计:机遇、挑战与方法[J].中国内部审计,2016(1).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