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体育是高校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高校体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健康人才和为国家培养专业运动人才的重任。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体育的框架与内容已不符合时代潮流其短板越来越明显,因此对高校体育的改革势在必行。高校体育改革应深入贯彻落实全民体育,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及其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教学。我校作为一所传统的师范院校最大的特点就是女生多,应抓住这一特点合理有效的开设体育课程。瑜伽作为一种时尚的健身项目其最大特点就是强身健体,舒缓身心调节,调节女性生理健康。随着我国开放的进一步推进,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瑜伽的受欢迎程度越来越高,瑜伽之风吹遍全国,各种瑜伽馆和瑜伽培训机构遍地都是,瑜伽已经成为一种健康产业,专业的瑜伽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普通高校开展瑜伽课也有利于大学生今后的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因此,我校开设开设瑜伽课程已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关键词:瑜伽课程;可行性;策略
前言
瑜伽起源于五千年前的南亚大陆[2],由当时的印度高僧所创立,古瑜伽追求的是人神合一,对自我的不断探索,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瑜伽非但没有没落,反而以其自身独特的魅力愈发的繁荣,瑜伽作为一种健身术有其自身独特的的特点,返璞归真是瑜伽所倡导的理念,瑜伽能够带人进入到优美的情境当中去,瑜伽能够使人在心灵的陶冶和身体的锻炼间寻找到平衡点;瑜伽可以调控身体的内部系统,从而改进整个人的健康状况[3];瑜伽的练习能使人拥有一个良好的状态;通过瑜伽能够拓展人脉,可以结识很多新好友。现代瑜伽主要是指欧美发达国家所流行的瑜伽,它是以印度瑜伽为基础,根据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所改进的瑜伽,今天传播最为广泛的瑜伽流派是哈他瑜伽,这种瑜伽流派主要强调的是瑜伽练习的姿势和呼吸。上个世纪90年代瑜伽风靡欧美各国,并在21世纪初引入我国,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经济活力的提高,瑜伽之风愈吹愈烈,瑜伽开始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中,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追捧–尤其是年轻人[4]。作为时代的弄潮儿——当代大学生更是把瑜伽看作是追求时尚,满足健美之道。瑜伽不会带给你令人羡慕的强壮的肌肉[5],但是会带给你一种能量,这种能量源自于你的体内,能够为你的生活注入生生不息的活力,这种能量能够带给你快乐,让你开心永存,青春永驻,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和改变你的思想、观念[6]。瑜伽作为一种充满独特魅力的体育项目,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严谨性、科学性、逻辑性。这种帮助我们调节身心的运动,同时兼具有体育和美育两种功能,瑜伽自身所带有的时尚性,符合在校大学生追求时尚、健康的心理,因此深众多年轻人,尤其是在校女大学生的喜爱。17世纪,神秘的东方文化进入欧罗巴大陆,瑜伽作为东方文化的一种也随即在西方国家传播,19世纪末,瑜伽开始传入X[7]。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瑜伽开始流行起来,如今,瑜伽已经成为西方时尚界的宠儿,瑜伽之风席卷欧美各大城市。现代瑜伽于上个世纪末传入我国,进入新世纪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其中还要感谢一个人——张惠兰(中国瑜伽之母),正是由于张惠兰的不懈努力,瑜伽才开始走进千家万户,逐渐深入人心。随着近些年来我国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产业结构的重新洗牌,对健康产业的支持、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社会上又掀起了一股瑜伽热,并且不断在升温,各种瑜伽馆,瑜伽培训机构数量不断增加,瑜伽的影响力日渐突出。受经济和其他因素的制约,瑜伽在我省起步较晚,发展较为缓慢,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些高校已率先开设了瑜伽课程,如浙江大学[8]、中山大学、广东金融学院等。相比那些经济发达的地区,我省高校的瑜伽起步较晚,高校瑜伽教学尚处于萌芽阶段,经过走访调查发现,在河南省所有的高校当中,开展瑜伽教学的只有郑州师范一所高校,并且还是专业课,不面向所有学生。目前,许多高校都已经开设了瑜伽课程,新《纲要》的实施为普通高校开设瑜伽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基于瑜伽本身的特点、功效,新的教学理念的要求以及我校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对河南师范大学开设瑜伽课程进行可行性和必要性的论证。
我校开设瑜伽课程的可行性
2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2.1问卷调查法
随机抽取我校外国语学院、旅游学院、商学院、政管学院、数学院五个学各52名学生,共260名,采用走访调查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对这5个学院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60份,收回254份,有效问卷250份,回收率为97.7%。
2.2实地调查法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我省郑州、新乡等地高校,访问高校师生,获得了河南省和新乡市高校瑜伽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充分而准确的了解我省高校瑜伽课程开设的情况。
2.3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年来我国有关瑜伽方面的书籍和期刊,充分了解瑜伽的健身原理,运动机制,对女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以及发展现状和趋势,奠定了研究的理论基础。
2.4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校学生对瑜伽非常了解的人数为88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32.5%;对瑜伽了解的学生为96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38.4%;对瑜伽不太了解的人数为40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16%;对瑜伽不了解的人数为26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10.4%,通过分析表格能够得出瑜伽在大学生这一群体当中有很好的基础,我校大部分学生对于瑜伽这一运动还是比较了解的,多数同学或多或少的以各种形式接触过瑜伽,不了解的学生仅占少数,他们希望通过练习瑜伽,从而更好的了解瑜伽.

从表2中可以看出我校学生非常学瑜伽的人数为178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71.2%;持一般态度的为55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22%;不想学习瑜伽的学生人数为17人,仅占总人数的6.8%,由此可以得出我校学生对学习瑜伽的兴趣非常浓厚,大多数同学表现出想学习瑜伽的浓厚兴趣;

从表3中可以看出认为开设瑜伽课程能够丰富教学内容的有68人,占总人数比例的27.2%;认为将来开设瑜伽课程有必要列入公共体育课的有135人,占总人数比例的54%;认为开设瑜伽课程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就业的有47人,占总人数比例的18.8%,由此可以得出,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我校有必要增开公共瑜伽课,一半的学生认为学校将来的瑜伽课程应作为公共选修课,他们认为瑜伽作为一种技能,掌握这种技能对他们今后的就业与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从表4中可以看出对我校开设瑜伽课程持非常期待态度的学生有185人,占总人数的74%;一般期待态度的学生为50人,占总人数的20%;持无所谓态度的有15人,占总人数的6%,因此由表可以得出我校大多数学生对我校开设瑜伽课程持积极的态度,大多数学生非常期待我校开设瑜伽课程。

从表5中可以看出我校学生中经常练习瑜伽的有75人,占总人数的30%;偶尔从事瑜伽练习的有120人,占总人数的48%;从来没有进行过瑜伽练习的有22人,占总人数的22%,由此可以得出瑜伽在我校学生中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的。

从图6中可以看想通过练习瑜伽达到塑形目的的学生有98人,占总人数的39.2%;想通过瑜伽达到减肥目的的学生有79人,占总人数的的31.6%;想通过练习瑜伽达到健身目的的学生有56人,占总人数的22.4%;想通过练习瑜伽达到其他目的的学生有17人,占总人数的6.8%,由此可以得出大部分人学习瑜伽的目的主要是强身健体、塑造良好的体形,调查对象当中练习过瑜伽的同学表示,练习瑜伽对他们的帮助和改变非常大;

3.1我校开设瑜伽课程的可行性
3.1.1我校开设瑜伽课程的群众基础
我校作为一所传统的师范类院校,女生多男生少是我校最大的特色之一,学校日常的教学活动和课程安排必须基于我校这一实际而特殊的情况来开展,在我校开设瑜伽课程能够提升我校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增强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时我校作为一所刚刚纳入省部共建的高校来说,瑜伽课程作为一门特色课程能够很好的提升我校的形象,增强我校的综合实力。另一方面我校大学生对瑜伽认识深刻,学习瑜伽的热情很高、兴趣浓厚,参与瑜伽练习的人数较多,很大一部分学生想要用瑜伽来增强体质,改善自己的体形,提高已有的思想观念。
3.1.2我校增开瑜伽课程所具备的硬件设施
瑜伽课程开设所需要的硬件设备非常简单,瑜伽并不像其他的健身活动那样,需要的器械种类非常多,瑜伽只需要几十平米的安静场地,几十块垫子,一台能放音乐的音响就可以了。以我校目前所具有的硬件设施水平,绝对可以满足开设瑜伽课程的要求。
3.1.3我校开设瑜伽课程所具备的软件条件
所谓的软件条件主要是指师资力量,虽然,我校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瑜伽教师,缺乏专业的人员,但是瑜伽作为体育的一种,与其他体育项目有很多相通之处,特别是与体操、健美操和体育舞蹈,因此,体育教师,尤其是健美操教师和体育舞蹈教师,完全可以加以利用成为瑜伽教师,这些老师自身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只要加以培训,完全有能力承担好瑜伽教学的工作,都可以成为优秀的瑜伽教练。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瑜伽自身的特点和功效,以及瑜伽自身的理念,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追求时尚美的心态高度契合,因此在我校增开瑜伽课程有利于促进我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
4.1.2我校开设瑜伽课程完全是可行的:(1)我校已有的硬件设施完全能够满足开设瑜伽课程的需要,我校已有的体操房和舞蹈教室可以满足几十人的班级授课,同时又能保障一年四季不受天气的影响开设瑜伽课程,另外我校的大型空余场地也非常多,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瑜伽授课;(2)我校已具有增开瑜伽课的软条件:我校体育专业作为省重点专业,拥有一批优秀的体育教师,其中就包括许多自身条件非常优秀的体操和体育舞蹈教师,这些教师只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训就可以胜任这份工作,成为优秀的瑜伽教练。
4.1.3我校开设瑜伽课程是必然的,也是势在必行的。(1)我校作为为一所传统的师范院校,最大的特色就是女生多,促进女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我校工作的重点,瑜伽作为一种健身运动,其最大特点就是调节女性生理健康[9],舒缓身心,培养良好的精神状态,因此开设瑜伽课程对推动我校工作是十分有利的;(2)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我校学生对于开设瑜伽课程的反应是十分积极的,多数同学希望参与到瑜伽这项运动中来,并通过这项运动来改变和提高自己。所以,我校开展瑜伽课程是必须的。
4.2建议
4.2.1课程方面:(1)把瑜伽课程列入我校公共体育课当中,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加入到其中,体验瑜伽带来的快乐;(2)把瑜伽列为体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质量的专业瑜伽人才,增强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竞争力;(3)制定明确、统一的课程标准,以此作为瑜伽教学的依据;(4)课程难度符合学生自身的能力现状,根据选修课和必修课来制定不同的课程内容。
4.2.2教学方面:(1)教学内容要符合现代瑜伽发展的趋势,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内容应该具有前瞻性;(2)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评价多元化,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加大对瑜伽教师培训的投入力度,不定期的邀请瑜伽专家开展讲座,组织教师参观专业的瑜伽教学,不断提高教师进行瑜伽教学的能力,培养一批优秀的专业型瑜伽教师。
4.2.3发展渠道与趋势;采取以学校为主体,社会为依托的模式。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10],加强学校瑜伽与社会瑜伽的交流与合作,组织教师出去参观学习,邀请社会上的瑜伽培训师来校讲学,建立与瑜伽企业的合作机制,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这些企业所需的专业型瑜伽人才,促进学生更好的就业,改善就业情况。
4.2.4硬件设施:学校应加大对瑜伽教学所需的硬件设施的投入,不断改影响善瑜伽教学的外部环境,做好瑜伽基础的物质保障,促进瑜伽教学的不断提高,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孔洁.高校开设瑜伽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10):193-194+3.
[2]黄彩华,廖建媚.瑜伽的起源与特点[J].辽宁体育科技,2004,(05):33.
[3]赵文红.高校开设瑜伽课的可行性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04):78-79..
[4]刘敏.广东省高校瑜伽课程开展的影响因素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06):119-123.
[5]张茜.高校开设瑜伽选修课程的可行性研究——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J].继续医学教育,2016,(01):49-50.
[6]赵玲.探索高校瑜伽体育课教学[J].科技展望,2016,(17):336.
[7]于伽,瑜伽在X的发展[N].于伽的博客,2011-11-09
[8]教育热图,组图:别人家的大学!浙大开设水上瑜伽课[N].南方网,2016-07-17.
[9]刘珊杉.瑜伽训练在女大学生全面成长中的作用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6,(01):53-54.
[10]王琪,明泽雨,林森虎.高校健身瑜伽运动的开展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05):119-120.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