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蓬勃发展,手机APP市场也日趋繁荣。手机APP不仅充当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工具,还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生活伴侣。学习、交际、娱乐等是当代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机APP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方便,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本文的研究在于了解陕西大学生使用APP的状况,结合问卷调查,分析其利弊,提出相对应的措施。最后,本文旨在为陕西大学生使用手机APP,陕西高校及XX对大学生的管理提供一些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陕西大学生;APP;社交软件
绪论
在迈向Web3.0时代,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移动终端的便捷化,各种手机APP层出不穷。从人们获取资讯到日常出行,亦或被用来娱乐消遣到当做精神伴侣,手机APP起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手机APP是英文手机APPlication的简称,APP指的是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比较著名的应用商店有苹果的AppStore,谷歌的GooglePlayStore,安智市场,还有黑莓用户的BlackBerryAppWorld,微软的Marketplace等。2016年8月1日,《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开始全面实施,APP注册用户开始实行实名制。[1]据CNNIC《第39次全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6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0%。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的使用率均出现下降,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2]手机网民的增多,手机APP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陕西大学生是手机网民的一部分,并且作为青年群体的成员,在手机APP的使用过程中有其独特的特点。然而,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手机APP的广泛使用既给陕西大学生带来方便和愉悦,同时,过于沉溺于手机的“拟像世界”中带来的弊端也不可忽视。鲍德里亚看来,我们生活在一个新的社会中,真实与不真实的界限本身已经消除了,技术、媒体和小消费文化掌控我们生活的全部,我们已经不可逆转地从现代不如后现代社会或者说是拟像社会。[3]本文以问卷调查为基础,从手机APP的不同功能、对陕西大学生的影响等角度对陕西大学生手机APP的使用进行分析,旨在为大学生,大学、XX等相关部门的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陕西大学生手机APP使用状况调查基本情况
此次问卷调查共有26个问题,分为六部分:概况、学习、娱乐、社交、对社会热点关注度、其他。调查方式包括问卷星网上投放和纸质版问卷随机发放。此次问卷调查共205份,男生数量为64人,女生数量为141人。月生活费为1000元以下有40人,1000-1500元有92人,1500-2000元有35人,2000以上有38人。其中文科专业为138人,理科为67人,其他为14人。陕西地区本科学校共有39所,在陕北、关中、陕南的分布情况分布分别为:2所、125所、2所。此次问卷调查中,学校地区在陕北、关中、陕南分别为58、129、18人,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28%、63%、9%。,因此该问卷调查的大学分布地区比较合理。
笔者最初想通过问卷的设置,分析陕西大学生使用手机APP的好处与弊端,并对显露出的问题由此采取一些措施。在问卷设计时,就问卷的问题设置,多次询问了指导老师。最初有一些问题设置,例如“上课偷玩手机吗”“平时关注什么类型事件”等,但老师建议问题设置应紧紧和主题相关,于是将问题进行修改。
二、陕西大学生手机APP使用状况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使用手机APP整体情况
此次问卷通过在陕西地区问卷的随机发放,推断陕西大学生整体手机APP运用情况。
1.从问卷的调查结果来看,陕西大学生使用手机APP的原因多数为注重其实用性,参与问卷调查的同学中,有161位选择了“实用性”,部分学生会根据手机APP应用商店的排名、是否免费来选择手机APP,都各为15人,而手机软件的大小并不是陕西大学生选择手机APP的主要原因。并且手机APP的良好界面、有无广告也是一部分陕西大学生选择的原因。如图2:
根据施拉姆的或然选择率公式[4],可以得出,人们在获取信息时,倾向选择轻易就获得报偿但付出努力更小的手机APP。同样,人们在选择手机手机APP时,也会选择最易于操作的,不需花费或者花费较少的手机手机APP。
2.关于“陕西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手机APP”,社交类手机APP占据第一位,其次是网购类手机APP,再是影音播放类、浏览器等。如图3: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息发展,人们的社交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移动设备都可以进行即时通讯。因此,社交手机APP作为现在重要网络社交工具,使人们实现了随时随处与人进行沟通。然而,过度使用社交手机APP也会引发一定的问题,例如会产生社交媒体依赖症。媒介依赖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一种新的媒介在社会中站稳脚跟后,人就会与媒介之间形成一种依赖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双向性质,但相互依赖中较强的一方是媒介,它们主要从传播内容方面控制着人。[5]因此,陕西大学生在面对手机APP中的社交、网购等软件应该保持清醒,不应过分依赖,要保持适度原则。相反,可以使用其他有益于身心的手机手机APP,例如图书阅读类、健身健康类、生活常识类手机手机APP。
(二)使用手机APP学习的情况
关于陕西大学生使用手机APP学习的类型,“考试类手机APP”占据首位,如图4。但是,男生和女生之间对英语学习类手机APP的使用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如图5,男生中使用英语学习人数为23%,女生则为54%。
说明在大学期间,手机APP的使用对陕西大学生的四六级考试、普通话考试、考研、考驾照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部分同学使用课程表类手机手机APP,查询电子课程表非常方便。另外,“英语学习”选项位于第二位,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同学可以使用视频类、听说读写类等不同的手机APP。图4说明了女陕西大学生在学习英语这方面更注重使用相关手机APP,从而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因此陕西男大学生应多运用学习英语类手机APP,对英语的听说读写和考试有一定的帮助。
就专业来讲,不少陕西大学生使用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手机APP,调查结果显示,108位同学手机中有自己相关专业手机APP,89位同学无自己相关专业手机APP。说明不少陕西大学生在使用手机APP时,也选择利于自身专业学习的手机APP。学习过程中需要收集资料,其中多数同学选择通过搜索引擎来收集,选择去图书馆查资料的人屈指可数
这个结果说明,如今陕西大学生十分依赖对搜索引擎的使用,在需要查资料时,往往最先想到的就是搜索已经存在于互联网中的信息,多数学生却忽视了去图书馆查询书籍、报刊等纸质资料。纵然,多媒体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但在自媒体时代,人人拥有麦克风,把关人难以把控网上的信息,不少冗余的信息出现在网上,甚至有误的信息也随处可见。假若陕西大学生不能自主思考,错把假信息当做有用信息处理,那么后果得不偿失。另外,查询纸质资料既可以锻炼动手能力,也可以培养思考意识,而不是仅仅照搬他人经验。
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关于“学习过程中是否可以控制自己不看微信”的问题,90位同学选择“偶尔可以”,68位同学选择“可以”,其余47位同学选择“不可以”。如今,微信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通过微信聊天、交友、刷朋友圈等,都成为不少人必做的事情。可是对陕西大学生来讲,无论是在上课期间还是正常休息时间,都不该沉溺于微信中。这个调查结果说明一部分陕西大学生缺少自控力。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养和自控能力是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新媒体,避免影响学习、生活的主要解决方法。[6]
在问到“如果学校有一款学生手机APP,有考试和假期时间、查询成绩、饭卡余额、就业信息等功能,是否会下载时”,有186位同学选择了“会”,19位同学选择“不会”。该问题调查结果说明,多数同学愿意并期待校园内有这样一款手机APP。同时,不少校园内缺乏这样便捷的手机APP,校园内创立此类手机APP也利于学校管理,利于学生更加编辑地获取校内信息。
(三)使用手机APP娱乐的情况
在选择“手机中的视频手机APP类型”时,综合类视频手机APP占据最高,为170人,其次是垂直视频,为48人,短视频为39人,游戏直播类手机APP为30人,手机中无视频类手机APP为16人。如图7:
除了综合腾讯、优酷等类综合视频的使用率比较高,A站、B站等垂直视频排列第二位,近年来短视频、游戏直播等平台的兴起,陕西大学生作为选择新鲜事物的主体之一,也会选择手机APP来观看。据CNNIC《第39次全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占网民总体的47.1%。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随着视频直播门槛的降低和交互方式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种传播形式,直播队伍逐步扩大,也预示着全民直播时代终将到来[7]。另外,近年来兴起的弹幕也让更多的陕西大学生选择A站、B站等手机APP,除此之外,在如今互联网时代,自己上传视频供大家分享也成为流行的趋势。
对于“使用频率最高娱乐手机APP”,选择购物的为124人,占最大的比例,为60%,选择游戏的为53人,占总人数的26%
根据问卷调查得出,如今陕西大学生使用娱乐手机APP最主要的目的是进行购物。更多的人为了节约时间,选择在网上购物。网上购物十分灵活,并且购物模式的优势也很明显的。加上陕西大学生接触网络的频率很高,所以陕西大学生通过手机APP进行网上购物和支付也很遍及。
陕西大学生关于“日均通过手机APP娱乐时间”的回答,3小时以上位98人,占总人数的48%,2到3小时为45人,为总人数的22.3%,1到2小时为43人,1小时以下人数仅为8.6%,为总人数的21.4%。如图9:
毋庸置疑,使用手机APP可以给陕西大学生带来很大的方便,可以带来娱乐、学习、社交等多方面的好处,但是,结合调查结果,多数陕西大学生日均通过手机APP娱乐超过3小时,适度的通过手机娱乐可以放松,但是,过度娱乐不利于陕西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陕西大学生的自控能力弱,许多学生无法控制自己在上课时期不看手机,久而久之,许多陕西大学生会形成较严重的“手机依赖症”。
在问到“是否使用手机APP查询娱乐场所、餐厅打折优惠或预”,179人选择“是”,占到总人数的87%,只有23人选择“否”。由此可以得到,陕西大学生通过手机APP可以减少一定的开支,并且有节约开支的想法。而且饿了么、美团、百度外卖等团购手机APP深受陕西大学生的青睐,小到订餐,大到外出住宿、旅行,都可以使用这些手机APP来进行选购,既十分方便,又有很多有优惠。
(四)使用手机APP社交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可以得出,使用社交手机APP的情况。使用微信的人数为201人,占总人数的98。1%,使用微博为165人,占总人数的82.6%,使用其他软件的为26人,占总人数的13.4%,,使用陌陌软件的人数只有10人,为总人数的4.9%。
随着智能手机的遍及使用,微信已经成为普遍应用的手机软件,改变了原先的人际交往方式。陕西大学生作为主要的运用群体,影响更是深远。而作为大范围即时资讯公开性分享动态的微博,也备受青睐,使用频率排名第二。在移动互联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手机社交软件不断发展。在未来,手机社交软件应既注意速度又要注重深度,并根据不同受众需求做出不同内容,发挥手机多媒体功能的优势。
关于与“社交软件中网友见面吗”,回答偶尔的同学为23人,从不见面的为52人,经常见面的为5人。社交类通讯手机APP随着智能机的普及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方面,而通讯时有关通讯内容的安全性问题却极少得到关注。在使用社交类手机APP时,不仅可能遭遇隐私泄露等问题,还存在线上到线下的接触从而发生的安全隐患问题,陕西大学生应该提高警惕意识,不轻易约见网友。
关于“使用直播、微信、微博等手机APP赚钱吗”的回答,其中43位同学回答赚过,占据了总人数的21%。除此之外,生活费在1000-1500的同学使用手机APP赚过钱占据首位
根据上述,此次问卷调查月生活费在1000-1500之间的人数最多,结合此结果,可以得出,多数陕西大学生通过手机APP赚钱,说明没有收入来源的陕西大学生,可以利用手机APP赚钱,有一定的金钱意识。陕西大学生通过手机APP赚钱也可以锻炼我们的创新能力和增加一定的社会经验。
关于使用社交手机APP主要目的,大部分陕西大学生选择的是聊天,除此之外,陕西大学生可以通过社交手机APP进行交友、分享信息、获取信息、观看视频等,如图12:
随着4G技术和智能手机发展,手机用户使用机社交软件进行交流,获得了全新的体验,例如实时发送语音、文字、图片等,和进行音频、视频聊天。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可得,当人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都得到满足的时候,便会寻求更高的精神需求。因此陕西大学生在使用手机APP时,聊天、获取更多的信息是满足自身更高的精神需求。除此之外,部分陕西大学生也使用社交手机APP进行交友,或者分享信息等。
(五)陕西大学生对社会热点关注度
不同陕西大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对手机新闻客户端得选择也有所不同,门户网站占据首位为130人,是总人数的63%,整合媒体为53,26%
手机新闻客户端不仅可以让陕西大学生阅读即时资讯,还可以供用户转发、分享,新浪、网易、搜狐等门户网是陕西大学生选择率最高的新闻客户端,说明了陕西大学生在选择手机新闻客户端时倾向于选择门户网站。而手机中没有新闻客户端的陕西大学生为43人,占总人数的20%,也说明了一部分陕西大学生较少关注社会热点事件。作为传统媒体,在陕西大学生的选择中的比最小,为19%。
关于“每周使用新闻客户端频率”,其中3次以上的陕西大学生为99人,占据48%,1-2次为61,占据30%,不使用的为45人,占据22%。该结果说明多数学生关心社会事件,关注新闻,但是每周使用新闻客户端1-2次和不使用新闻客户端的同学也比较多。另外,“对微博或新闻客户端里社会热点事件参与互动吗?”,有144位同学选择“偶尔回答”,从不评论的同学为52人,每看必评的同学为5人。如今,每当社会热点事件发生,就会通过自媒体和传统媒体大量传播,但是在事件的真相还不明的时候,带有倾向性的言论会干扰社会正常的秩序,造成舆论一边倒的情况。对于陕西大学生对新闻事件的评论,可以得出,规范陕西大学生的言论对整个舆论环境有很大的好处。
关于“陕西大学生平时主要关注什么类型新闻信息”,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娱乐新闻”这一选项,占据了79%,其次为“时政新闻”,占据了总人数的46.3%,再次是“民生新闻”,为总人数的20.4%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男生和女生所主要关注的新闻有所不同。男生中,关注娱乐新闻的人数为34,为男生总人数的52.1%,关注时政新闻的人为33人,占男生总人数的52.7%,关注民生新闻的人数为9,占男生总人数的14.3%,关注体育新闻的人数为20,占男生总人数的31.6%,关注科教新闻的人数为8,占男生总人数的13%。相比较,女生中,关注时政新闻的占44%,民生新闻的占23.2%,体育新闻的只有1%,科教新闻的占7.5%。
因此可以得出,男生所关注的新闻总体来看比较多样化,所关注时政新闻、体育新闻、国际新闻、科教新闻都要比女生的比例高,而女生主要关注娱乐新闻、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较多,体育和科教类新闻所占比例比较小。
(六)使用手机APP消费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使用蚂蚁花呗人数共为95人,不使用为110人,同时结合所填问卷同学的月生活费,得出月生活费在1000元以下的同学,选择“使用”选项为32.5%,月生活费1000-1500元为49.1%,月生活费1500-2000元为51.3%,月生活费为2000元以上为51%。
另外,不同地区间陕西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借呗、或者京东白条也有一定的差异。在陕北地区,使用人数为19人,占陕北总人数的33%。在关中地区,使用人数为69人,占关中总人数的53%。在陕南地区,使用人数为7人,占陕南总人数的39%。可以得出,关中地区高校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的比例最高,然后是陕南地区,最后是陕北地区。说明关中地区的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而陕南地区的大学生较弱,再次是陕北的大学生。蚂蚁花呗是蚂蚁金服推出的一款消费信贷产品,申请开通后,将获得500-50000元不等的消费额度。用户在消费时,可以预支蚂蚁花呗的额度,消费后再付款。但是,部分大学生应警惕花呗、借呗等背后隐藏的风险,避免不顾自身消费能力一味先消费、后付款的不良后果。
“是否在手机APP使用中点开推送广告链接”,其中有26人选择会,占总人数的13.4%,179人选择不会,占总人数的87.2%。说明,大多数陕西大学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意识。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十分有限,广告所投放的目标消费群体不一定为大学生,因此,也能说明多数陕西大学生不轻易点开手机APP中投放的广告。关于“你愿意为手机APP支付金额”的问题,选择“不愿意”的为大多数,有109人,占总人数的53%。其次是愿意消费1-3元,40人,占总人数的20%。再是5元以上,29人,占总人数14%。最后是3-5元,27人,占总人数13%。如图17:
结果表明,大多数陕西大学生不愿意为手机APP支付,一方面,和陕西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说明应用市场中多数免费的手机手机APP已经能够满足多数陕西大学生的需求,不需要再多付钱来买手机APP。
三、APP的问题与反思
(一)加强自控能力
陕西大学生在使用手机APP时,应保持良好的自控能力。在学习方面,大学生应多应用视频课堂、阅读器、笔记类APP,男生应多注重英语的学习。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搜集资料,不能过度依赖搜索引擎,可以多查询纸质版的书籍、报刊等资料。否则,自己的思考能力就会衰弱,一味接受自己想看到的知识,也会令自己陷入信息茧房。如今,网络技术发达和网络信息激增,我们能够在海量的信息中随意选择我们所关心的话题。长期处于过度的自主选择中,沉浸在个人日报的满足中,失去了解不同事物的能力和接触机会。[8]在娱乐方面,通过问卷可得,多数调查者每天通过手机APP娱乐时间过久,因此,陕西大学生应该合理安排时间,并且应理性运用手机,避免整日沉浸在手机APP中。X社会学家E·卡茨提出“使用与满足”理论,他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一个“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9]。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陕西大学生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自身不同层次的需求。陕西大学生在使用手机APP时应提高自控力,避免接触不良网络信息,才有益于身心发展。同时,陕西大学生还应该加强各种综合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媒介素养。
(二)社交安全隐患
在社交方面,依据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被调查者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意识。但也有一些调查者经常见网友,这类同学应该谨慎一些,提高自身安全隐患意识,避免见网友产生的不良后果。陕西大学生中多数人运用手机社交APP聊天,还有获取信息等。如今,手机社交APP不计其数,不同社交软件中的内容也无法轻易辨别好坏。尽管陕西大学生应用手机社交APP的比例很高,然而,也该提高辨别意识,避免一味读取冗余、不利信息。根据调查结果,一些大学生选择手机社交APP进行赚钱。如今代购、微商、代取快递等业务兴起,很大一部分就通过社交软件进行,但这些业务是否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业。社会兼职负担过重大学生应合理安排自己时间,避免花过多时间在社交APP上。
(三)均衡关注热点
关于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度,多数填写问卷调查者选择了娱乐新闻,对此,陕西大学生应注意避免只关注娱乐新闻,该适当地关注其他类型的新闻。尼尔·波兹曼认为,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10]。过分沉溺于娱乐信息中有很大的弊端,一方面,不利于自己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也无利于整个网络传播环境的发展。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APP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以此开阔眼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因此,陕西大学生应该避免自己成为娱乐的附庸,要积极思考,涉猎多种社会知识,而不仅仅限制于娱乐信息中。
(四)建设智慧校园
从校园角度来讲,根据调查结果,大多数陕西大学生都愿意下载一款集考试和假期时间、查询成绩、饭卡余额、就业信息等功能的学生手机APP。因此,陕西各大学可以结合调查问卷结果推出一款这样的学生手机APP,让大学生更便捷掌握信息,也有利于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另外,也可以增加大学生的认同感。关于部分大学生难于控制自己学习或者上课期间看微信,学校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一方面,加强宣传力度,呼吁陕西大学积极学习,抵制不良诱惑,或者在校园教室内、楼道、图书馆等张贴海报、示意牌,提醒学生专心学习。另一方面,还可以采取部分强制措施,上课期间禁止使用手机规定等。陕西各高校可以加强智慧校园的建设,智慧校园系统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校园内各类资源的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将校务管理过程的优化协调。[11]
(五)加大监管力度
新媒体时代下,XX对新媒体的运用大力增加,同时,XX对手机APP的管理也至关重要。首先,要依法管理新媒体,颁布和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互联网基础资源管理、信息传播规范、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做出规定。其次,积极倡导行业自律和公众监督。由XX相关部门根据法定职责,依法维护公民权益、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最后,合理运用技术手段遏制违法信息传播。网络管理要有法可依。[12]还可以将手机APP设置年龄分层,按照不同的手机APP划分不同的受众。另外,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要遵守《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并且坚守一定的道德底线,创造良好的移动互联网环境。
结语
大学生使用手机APP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陕西大学生使用手机APP的整体情况也呈现较良好趋势。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需要大学生的共同努力和奋斗。时代在进步,大学生也该不断学习、突破自我。陕西大学生更要永无止境的提高媒介素养,正确使用手机APP,克服手机APP中自身所存在的弊端。
当下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校园是新的建设理念,陕西各高校应该实现对传统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融入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同时加强对对校园手机APP的建设。另外,陕西各高校和XX等管理部门也要明确自身责任,监督并帮助改善手机APP市场,从而创造有利于大学生使用手机APP的媒介环境。
总之,手机APP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共同维护手机APP市场良好发展利于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APP,也有利于实现手机APP自身价值。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7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