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雾霾对印象派绘画的影响

  摘要

当今社会,雾霾日趋严重,困扰着人们的生活。而在十九世纪的时候,因为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欧洲出现过比现在更加严重的雾霾,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伦敦雾霾事件”。雾霾天气对于绘画界的影响是非常深的,因为在雾中所有的物体没有了准确的轮廓,也没有了分明的颜色,全部的色彩彼此交融在一起,印象派绘画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和对印象派的研究,发现印象派作为西方绘画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他们反对传统绘画理念,坚持描绘自己所见。而在雾霾之中,所有的东西都看不清的时候,印象派画家依照自己的理念把一幅幅作品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这种颠覆传统的作画方式为后世艺术的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

  关键词:雾霾;印象派;莫奈;变革

  引言

在西方绘画史上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流派,它颠覆了绘画在人们心中留下的根深蒂固的理念,并且为后世绘画的演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个流派就是印象派。但是,在印象派成立的时候,传统艺术已经给人留下了千篇一律的印象,这使画家们感到厌倦,正是由于这种影响,致使绘画从政治和宗教等联系中分离出来,其宗旨不再被用来体现出题材本身的涵义,而更注重去表现人们对物体的外观留下的第一印象。它根据当时自然科学上的光学理论成果,即色彩是在光的照射下形成的,在不同的客观条件下,如时间、环境、季节等的影响下,受到不同的光的支配,同一个物体产生的色彩都不一样。并且当时摄影技术面世,人们对于肖像画不再那么着迷,于是画家们结伴外出寻找灵感,然而当时的雾霾对画家视觉的影响很大,并且印象派画家们主要依靠对于一个场景中产生的瞬间印象作画,需要很快的在画布上完成一幅作品,所以他们的画作不再有严谨的轮廓线,色彩运用上也变得丰富大胆。印象派的画家们跟以前的那些画派都不一样,他们打破了人们对绘画的固定认识,挣脱了传统艺术的枷锁,勇敢的探索艺术的形式和技巧。

印象派不同于其他传统画作,它不仅是在绘画的色彩上进行了变革,并且在审美追求、绘画题材、构图和塑造技法等各个方面都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其中雾霾对于视觉上的影响在印象派里占了很大的比重。印象派对艺术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深入地了解印象派及雾霾在其中产生的作用,寻找西方绘画演变历程的脉络,是本篇文章的目的所在。

  一、印象派的起源

  (一)什么是印象派

印象派绘画也被称为印象主义,开始于十九世纪的法国,是西方绘画史上的一种艺术流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当时克劳德·莫奈所绘制了一幅油画——《日出·印象》却受到一位记者的嘲讽而得名。印象派的鼎盛时期是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其影响了整个欧洲的艺术,并且传播到了世界各处,逐渐成为了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美术流派。[1]

在十九世纪后半期的法国,有着一群青年画家,他们继承与发扬了法国现实主义前辈画家库尔贝的观念——即“让艺术面向当代生活”,使得自己的绘画作品不再固定于一些被人们所熟知的艺术题材,并且脱离了传统绘画格局的束缚,画家们开始注重于把自然生动的感官放在第一位置上,认真观察在不同光线下自然景色中色彩的冷暖变化,以寻求对画面空间、结构与位置的经营。他们的作品因为不同于正统的官方艺术家固有、传统的形式和技巧,从而受到了官方艺术家的抨击,长期被排斥在官方艺术沙龙以外,尽管他们的作品对于后世来说有着非常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但是在当时的时代,他们受尽了攻击和谩骂,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才终于被人们逐渐的理解、支持。这些人就是印象派的画家们

  (二)雾霾中的《日出·印象》

在普法战争期间,克劳德·莫奈为躲避战争来到了伦敦,这时候的莫奈绘画技法已经很成熟了,并且对大雾中的景色起了一定的兴趣。到了伦敦之后,这里的大雾天气刺激了他的画瘾,他在此处学会了如何去表现隐藏在烟雾中的景物,并且画了许多的写生作品。1872年,在一个清晨,画家莫奈绘制了一幅闻名于后世的作品。这幅画描绘了法国勒福尔港口一个多雾早晨的景象:海水被染成淡紫色,天空被各种色块晕染成微红,水的波浪由厚薄、长短不一的笔触绘就,三只摇曳的小船在薄涂的色点中显得朦胧模糊,船上人影依稀可见,还有远处的吊车、建筑等等都隐约可见[2]。画家把从一个窗口上看到的这一印象收入到画布之上如此大胆的用凌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这在绘画界是史无前例的,这幅作品震撼了画坛。1874年,克劳德·莫奈等人以“无名艺术家”的名义展开了一次艺术沙龙,其中,《日出·印象》就在展出之列。而当时艺术界还处在新古典主义的影响之下,人们对于绘画的审美还是以学院派为主流,一些艺术评论家看到这幅画之后对此大肆批评,觉得这幅作品反胃、怪诞、而且不堪入目,并且认为这幅画还没有完成,只是一幅初稿,还用这幅画的标题来嘲讽以莫奈为首的艺术家们为“印象派”,于是印象派就因此而得名。

  二、雾霾下的视觉革

  (一)传统绘画理念

19世纪,在中产阶级的兴起的影响下,法国渐渐地成为了购买艺术品最大的市场。当时的社会在急剧的变革之下资产阶级迅速兴起,一些企业家追求者某种艺术上的文化诉求。巴黎以它的大银行、大百货商场、大工厂和新闻、电报成为欧洲最豪华时髦的都市。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新古典主义成为了法国画坛的主流学派,其在题材、形式和风格上都继承了古希腊罗马艺术,尤其是把古典雕刻当作范本,特别注重素描中严谨的造型,重视理性而非感性,并且十分注意油画创作技巧方面的地道性,于是逐渐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画面给人一种古朴、典雅且庄重的感觉。温克尔曼曾给予过新古典主义绘画非常高的评价:“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说到新古典主义,不得不提的一个画家就是大卫,他完全能够代表整个法国艺术的教育体系。大卫在其一生中都严格遵循着古希腊罗马艺术的风格,所作的画也都是题材宏大、风格严谨。大卫在画室里曾经培养了许多有名的学生,但是严格遵守老师画风的却是不多,大部分都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新古典主义开拓出了新的领域。也有一些人不是他的学生,但是在新古典主义的号召之下,充当着新古典主义画派的生力军。

安格尔是新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位大师,他出生在法国南部的蒙托邦,他的父亲是装饰雕刻家和画家,所以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安格尔从小就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3]。他17岁进入大卫的画室,埋头学艺。1840年,安格尔因创作《土耳其宫女和奴婢》等作品一举成名,之后就载誉回国,受到了法国XX的热情款待,后来,他被选为皇家美术学院的院士,并且在巴黎设置了一间画室,从此,安格尔确立了他在法国画坛的牢固地位。安格尔非常崇拜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他对古典主义法则的理解尤为深刻,不仅推崇理性、崇尚自然,在当时更是采取了一种为了艺术而艺术的理念来反对浪漫主义美术。安格尔的作品深刻地体现了线条的表现性作用,不仅色彩柔和,而且技艺精湛。他既保留了传统的技术又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不过他一直没有跳出新古典主义的影响,画风严谨细腻从他的肖像画中看得出来。新古典主义的肖像画一般都把人物刻画的高贵典雅,安格尔在此基础上又表现的极为华丽。他对画中的各种物体的质感表现都很有兴趣,包括具体细节的刻画,所画的细节充分但是又不喧宾夺主,妥帖儿的服从整体效果,创造成华丽而富有音乐感的画面。

印象派初诞生的时候就是在以安格尔为代表的学院派统领之下,当时的人们对于画作的理解也处在新古典主义的影响之下,对于印象派的粗糙的画风完全不予以承认,大肆批评。印象派在夹缝之中求生存,最终才被大家所认可。这也是传统绘画的诟病之处。

  (三)雾霾对视觉的影响

在19世纪中叶,英国伦敦因工业革命的高速发展,产生了很严重的雾霾,但是当时的伦敦民众并不知道雾霾是什么,更不知道雾霾的严重性,只是将其当成了一种大雾天气,伦敦也因此被称为“雾都伦敦”。

印象派代表画家莫奈曾经在伦敦住过很长一段时间,在这里也完成了非常多的画作,如《伦敦国会大厦》系列。在这里莫奈对于雾气中的景色有着超乎常人的兴趣。伦敦得雾霾使得所有的景色都变得模糊,物体看不到明显的边界线,可以说是没有了轮廓,物体颜色的区分在雾中也变得不明显,像是所有的颜色都融合在了一起,再加上大雾天气下所有的东西都被雾气所笼罩,使一个场景中有了一个统一的大色调。莫奈就是被这种大雾中的景象深深地迷住了,他画的《伦敦国会大厦》系列共有十几幅作品。莫奈特别喜欢画这种系列画,对同一个景物在不同的时间观察会有不一样的色彩感觉。这源自于他喜欢在室外写生,而不是待在画室里花费很长的时间去细致的描绘一个物体。这种以瞬间的印象迅速的在画布上画出来的画自然谈不上细腻,尤其在雾霾中又看不清物体的轮廓,更加看不清物体的颜色,所以他的画作没有严谨的造型,笔触也显得粗犷。这对于当时的审美理念来说是一种变革,但是人们并不会去轻易的接受它,不断地给予批判,觉得这就是一幅没有完成的草稿。但莫奈不为所动,坚持画自己在室外写生时看到的,那种雾气中朦胧感、光与色的交融而产生的丰富又多变的颜色使他痴迷于此。这些都与当时的主流思想相悖。

  三、雾霾中的印象派对绘画的变革

  (一)雾霾中的创作灵感

有人说过,是雾霾成就了莫奈。这句话虽然有失偏颇,但是也有一定的事实根据。在当时雾霾弥漫整个伦敦的情况之下,莫奈坚持在室外写生创作,从无法辨别物体具体轮廓、更加没有平时明亮的色彩的景色中寻求着一种崭新的“世界”。

在最初的时候,莫奈前往伦敦是为了能够躲避普法战争,但是在前往伦敦之前,莫奈就表现出了对雾气的兴趣,雾气所表现出来的光影的变换和空气中色彩的交融都让他深深的沉迷其中。就如同1877年莫奈作的《圣拉扎尔火车站》。当时的莫奈为了作画要求关闭火车站将近10分钟,就是为了要保留住火车喷发出来的烟雾。在那之后,他又创作了《诺曼底火车到达》,这幅画也是描绘火车中的滚滚浓烟,你仿佛可以从中听到火车的阵阵轰鸣声。从此,莫奈对于在雾霾中作画充满了激情。

到了伦敦之后,莫奈走遍了伦敦的每一个角落,寻求着那种令他着迷、深陷其中不可自拔的美。在此期间,他为伦敦雾霾中的国会大厦作画接近20幅。有时候伦敦天气放晴,甚至于天气晴朗的时候就会感到特别失望。在普法战争结束后,莫奈回到巴黎,但是他忘不掉伦敦大雾带给他的激情澎湃,于是有多次往返伦敦,只为寻求那一瞬间的感动,把它凝聚在画布上,仿佛这就是当时他的毕生追求一样。

在伦敦作画经历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那之后莫奈的画作色彩繁杂、丰富,给人们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美感。从他晚年时起画的《睡莲》系列可以看得出来雾霾在莫奈的心中稳稳地扎下了根,并且生长的枝繁叶茂。

  (二)雾霾中前进的印象派

印象派在其发展中,代表人物莫奈以《日出印象》奠定了印象派的杰出地位,但是一个画派的发展绝不仅仅是由一个人可以概括的。19世纪80年代,是印象派飞速发展的年代,在这段时期内,这些并不被人认同的画家坚持着自己的理念,开了一次次的画展,从最开始的少数人逐渐崭露头角,并在20世纪初期发展到了非常大的规模。

印象派画家在绘画上致力于摆脱传统古典油画的窠臼,在描绘现实上走出新的一步。在那松丹白露的巴比松可以说是印象派的前身,他们绘画的题材多事身边的风景或者人物,在光线、色彩、结构上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尤其是在光学的支持下,由印象派产生了色彩学。印象派崇尚写生,而写生时更是希望用笔触和色彩描绘瞬间的景色,形成永恒。印象派的不断发展,必然产生了分歧,主要有重光和色彩,也有重造型与素描的。而从这两类风格迥异的印象派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无论是人物还是背景,都有一种朦胧感。

尤其在色彩上,笔触之间融合的非常自然,就如同眯着眼看世界,所看到的边界线都被模糊,事物之间没有了明显的分界线。这些,不得不说,得力于当时的工业改革,大量工业废气导致了很多地方都有不断的雾,而这时的印象派画家,他们正在致力与创新,或者说寻找更美的场景,经常外景写生,在雾中看景,亮处朦胧,暗处也是亮的。由光学产生的色彩学在画面上的运用也让画面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大量的画家仍然通过描绘自然中的雾来使自己的画面陷入一种独特的美感,一种生动的,令人难忘的美。印象派画家坚持外景写生,不得不说是一种难得的创举,直到今天,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仍然是人们喜爱的作品。

  (三)雾霾中的印象派改变了传统绘画格局

安格尔曾认为“绘画中最重要的是线条,是线条形成的清晰坚实的轮廓,形是一切的基础和条件”,他用这句话不断地告诫着自己的学生[4]。然而以莫奈为首的印象派的画家们却完全突破了这种美学观念,他们的绘画不再被束缚在形上,而更加体现在情感的表达。阿纳森的《西方艺术现代史》中曾这样描述的:“在印象主义看来,自然中的物体并不是有明确的轮廓线而彼此孤立分开的。他们想通过光谱式的色彩来认识这个可见的世界,由此说明物体之间的空间也像为一体本身一样,实际上是有色的间隔,他们企图摧毁存在于三维空间中的三维实体”[5]。印象派的画作不再有严谨的轮廓线和完整的物体轮廓,他们在画布上融入自己的感情,不再使用明确的明暗关系,而是使用颜色的冷暖来塑造物体。印象派抛弃了古典绘画中非常严谨的轮廓造型,反而使用了明快的色彩,这是一种绘画上的变革。

19世纪中叶在欧洲兴起的现实主义的艺术革命是从题材开始的,画家们开始反对传统的绘画题材,倡导亲自去观察、体验,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描绘在画布上[6]。印象派画家最初继承了现实主义的观点,走出画室,于室外把自己真实看到的东西再现到画布之上,打破了新古典绘画关于题材的传统。

印象派拓展了画家们的视野,生活中常见的风景都是他们的作画对象,草垛、池塘、大烟筒等都是可以记录在画布上的。莫奈的以干草垛作为题材的作品就有24幅,其他的印象派画家如西斯莱、毕沙罗等都是在乡野村落间寻找属于自己的灵感。总而言之所有暴露于阳光之下的风景都成为他们的绘画对象。

  四、印象派绘画对中国油画的影响

  (一)中国油画早期的绘画理念

印象派作为现代油画的开端,其影响遍布了全世界,在印象派之后的诸多绘画流派都深受其启发。在中国刚开始真正研究油画的时候,正值社会动荡,政治局面异常紧张。印象派绘画理念就是在那个时候由一些留学生带回到中国。但是当时的人们并不能突然地接受一种外来文化,所以那个时候人们都是对此敬而远之,不接受,但也不排斥。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艺术家有了更多的机会走出国门,观察学习西方的艺术。印象派作为一个影响最大最广的艺术流派,很自然的走入中国艺术家们的眼中。常识上我们一直把印象派当作是光的革命,总是把印象派的色彩当作主体去探讨,学习。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这种理念很片面,虽然印象派对光和色彩应用的变化是史无前例的,但是印象派的变革,其实是对传统艺术的一种变革,它改变了一种绘画格局,将人们从僵硬的艺术观念中解放出来。而在印象派流入中国之前,国内油画也是以传统油画为主的,所以当时印象派带来的视觉震撼是无以伦比的,人们在接受了这种绘画之后,为了融入国际中去,为了和世界接轨,盲目的模仿印象派,仿照其光感、色彩运用等进行创作绘画。完全不理会印象派的绘画理念,觉得这就是一种色彩运用上的改革,用的色彩多就好。这影响了很多的人,也是那个时代大部分人的统一想法。

  (二)印象派开启了中国现代油画

中国油画的发展是从近代开始的,早期的中国油画一直在学习、模仿。从20世纪30到40年代开始,国内学者相继赶赴西方学习,带回了很多思想潮流。那时候西方艺术已经步入到现代绘画当中,各种艺术流派纷纷出现,呈百家争鸣之势。国内的艺术家们对各种绘画流派的研究也慢慢地深入,借鉴其中精华不断地发展自己的理念,也慢慢地呈现出大国气势,在世界油画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近代中国绘画在发展上已经进入了低迷期,最后的封建王朝下艺术发展遭到了巨大的压抑,西方绘画的涌入,无论是新古典写实还是印象派,都在中国画上面有着巨大的影响。油画,作为一种外来的画种,近代画家一直致力于将油画中国化,一代代画家远赴海外,学习他们的绘画理念,印象派作为西方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对中国油画的意识形态,表现方式都有着很大的启发。

西学为用,中学为体,以中国传统笔墨融入油画中国化的探索中印象派重意境、重色彩、重光线的特点和中国传统写意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当代油画家在进行艺术创作当中,立足于中国当代文化,在油画的画面语言上,印象派的表现手法对于当代油画是一种启发,尤其是当代中国油画的印象主义,无论是对都市文化下人们内心的压抑,亦或对个人情绪的表现,印象派中色彩的鲜艳绚丽和光线的表达技巧对中国当代油画的创作有着很大的作用。

  总结

在西方艺术史上,很多年以来的绘画理念都是宏大的主题、对比明确的明暗关系。自欧洲工业革命开始雾霾笼罩了风景,让画家们望眼欲穿,印象派在这个时候悄然诞生,尤其是莫奈,观察到了雾霾中的景象。物体不再有具体的型也没有了以往的颜色,所有的色彩在雾霾中彼此交融,汇聚在一起。这样的景象让莫奈深陷其中不可自拔。印象派本就是继承了现实主义的观点,在室外写生,描绘真实所见,以对一个景色瞬间的印象加入个人的情感作画,这种颠覆传统的作画方式在西方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现代艺术的出现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志蔚.印象派绘画的视觉革命[J].文艺争鸣,2010,(16):108-110

[2]李怀鹏.印象画派的历史发展及审美特征,2001,(03)

[3]陆虹宇.新古典主义绘画大师——安格尔[J].美术大观,2013,(12):50.

[4]苏燕.视觉文化的革命——论印象派绘画对古典绘画创作与审美法则的突破[J].文艺评论,2014,(03):116-118.

[5]张博.浅析科学光学、色彩规律对后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当代小说,2008

[6]纪元.印象派绘画的题材重塑.美术教育研究,2014,(23):45-45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8163.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6月8日
Next 2022年6月9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