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陈淳书画的艺术特色

  摘要

陈淳,在中国绘画领域是一名全能的艺术大师。他在书法绘画中的造诣颇深,深刻的启迪和影响着对明代画坛。当然,他生活的环境、生平的经历带动他画风的转变都是值得我们探索的。特别是他泼墨大写意花鸟和狂草艺术的成就更为突出。

在我国艺术史中,书画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各朝各代都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陈淳在明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陈淳的初步了解,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来进行书写,生平、师承、书法成就、绘画特征以及他书画对明代艺术流派和后人的影响。在通过对陈淳生平经历以及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来引出他成就的原因和中晚年时期分格的转变,对后世绘画做出的巨大贡献。陈淳还开启了文人画花鸟画的新局面。也为当代继承和发扬中国书画艺术的优秀传统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陈淳;书画特色;影响

  前言

陈淳,出生于明代时期一个官宦文士的大家庭中,深受家人文化的影响陶冶,从小喜好书画,对于诗、书、画研究颇深,是明代有名的全能才子。当时明代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迅速,文化繁荣,使得形成了大量书画大家,陈淳在此期间的成就也是非常显赫。但每个人的人生发展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家中父亲不幸逝世的消息,给一向幸福无忧的陈淳带来了严重而沉痛的的打击,他无法接受父亲逝世的事实,不愿去面对现实,在这种悲痛交加的情况下,他离开了自己的住所,开始归隐的生活。从次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首先是性格上的转变,可以说是由之前的一个文雅的儒生转变成饮酒作乐、不顾世人眼光、放荡不羁的才子,其次是书法艺术上的转变,之前的行草用笔比较严谨,笔触顿挫有制,后来的行草用笔中侧锋的并用,使书法充满飞动豪逸的气息。最后是花鸟画的转变,在花鸟画的学习中受沈周的影响较大,由之前的写意花鸟转变为自己在中晚期开创的泼墨大写意的文人花鸟画。另外他对山水画也有成就,晚年的陈淳,艺术成就非凡,在明代书画发展上占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在后人的眼里也称得上是耀眼的艺术巨星。

  一、陈淳的生平及时代背景

陈淳(1482-1544),明代画家,书法家,字道复,又字复甫,号白羊山人,今江苏人,不论书法绘画,还是诗文,无不精妙,他的行书放纵流动,笔法之间,字迹之间的连带正是他行书最大的特别之处,草书更是惟妙惟肖,收放自如,意气风发,在明代书画史上是“吴门画派”中的一份子,在绘画领域,他的大写意花鸟画更是一展风采,把中国的文人画花鸟画得进程推到了一个鼎盛的时代,是大写意花鸟画得巨大贡献者,与徐渭并称“白羊青藤”共创大写意花鸟。

陈淳书画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第一,背景家庭背景的影响:当时,陈淳生在官宦文人世家,他的祖父,精通于古文词和诗赋,并且家中也收集了大量的书画,自幼对书画耳儒目染,其父亲陈玥,是当时朝廷大臣,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由于个人的志向与朝廷政治不同,即道不同而不相为谋,便辞官回乡,从此以务农为主。早年的陈淳就开始与父亲的好友文徵明学习书画,他个人的聪明才智与较高的天赋,家庭文化的修养,正是造就了他在书画艺术方面极高的造诣。第二,社会背景的影响:明代晚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繁荣,造就了书法绘画艺术领域的学派得兴盛,吴门画派就是典型的代表,而陈淳在吴门画派中享有一定的地位,他书画的突破与创新,为后来艺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陈淳的师承关系

陈淳在书画的学习中取得的成就主要是他有一位优秀的引路人,他的老师文徵明老先生。对他书法的形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在他花鸟画,山水画的发展中,他的导师不仅仅只有文徵明,还吸取了其他书法大家前辈的所长,特别是沈周对他花鸟画影响极大。

  (一)书法上的师承

陈淳是书法史上的全能人才,在明代的社会地位也算是享有盛誉,不论篆楷亦或者行草,都有一定的成就,他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造诣,也不是没有原因。首先,陈淳他个人的天赋还有努力,早年,经常学习临摹大师的作品,取其精华。其次,自幼家庭环境的熏陶是前提,社会书画艺术潮流的影响是纽带,明代中晚期经济条件的基础,正是诸多因素基于一身,才给他书画发展创造了大好时机。最后,最重要还是后天的习得,文徵明是陈淳人生的启蒙导师,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文徵明不单单影响了陈淳的绘画,书法方面的影响更胜一筹。

陈淳书法各体之中均能都体现出文徵明的风格,由此看来,文徵明对他书法上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和过个人的临摹学习和老师的授受的经验,对书法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突破。不拘泥于常理之中,变化多端,楷书的书写中还带着一股行书笔法意味。然而,文徵明对陈淳书法发展中影响最大的,是行书,早年的陈淳把行楷作为主要的书法学习,在继承中发展自己,在发展的过程中创新,才使得行书为他晚年狂草技法的提升和笔法的成熟做了铺垫。在草书的发展中,陈淳更为敬佩的是祝允明,他们有共同的特点,取法上,有一种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敢于追求自我的精神。风格上,有一种烂漫天真,出神入化,豪放洒脱的个性。

  (二)绘画上的师承

陈淳师承关系图如下:

沈周—-文徵明—陈淳—徐渭

陈淳在山水画的发展中,对他画风影响最大的其实是沈周,沈周的学生是文徵明,文徵明的学生是陈淳,他们之间的师承关系的原因,促使他们书画之间的共同特点是必然的趋势。但事实上在花鸟画的发展中,沈周影响最大。陈淳主要学习沈周的生龙活虎的笔墨用法,注重推陈出新,不在拘束传统花鸟画的勾线和赋彩,对于花鸟画艳丽的风格也给予了转变。这也是影响陈淳大写意花鸟风格转变的特点之一。从师于文徵明,文徵明主要善画山水,当然花鸟画也很突出,文徵明虽然是陈淳的老师,但是,在绘画创作题材和风格上,却大有不同,文徵明作画比较严谨于形的表现,笔墨意蕴的技法上也受自己风格特点的限制,控制在局限范围之内。而陈淳主要画花卉,比如牡丹,菊花,笔法松动,造型松弛,完美的将笔墨与造型融为一体。与陈淳一起创新发展泼墨大写意花鸟画的重要人物还有另一位大家,即徐渭。

  三、陈淳—明代书法史的全才

明代中期之所以有众多的书画家即艺术人员的出现,主要是明中期是一个盛世,经济发展迅速带动百姓生活,政治清明带动了文化的繁荣,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学习气氛自然就变得强烈,自然而然也就兴起了一股艺术的潮流,闲来之时便作画,使得出现了大量的艺术品,

在自己生活的地方,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潮流,这股相似潮流的文人画家们,根据画风形成一个派别,即后人称之为“吴门画派”主要的领袖代表有徐有贞,沈周和吴宽等人。其后又出现了“吴四家”即祝允明、文徵明、陈淳、王宠四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的书法风格在明代中期的画坛上揭起了一股风潮。

  (一)书法上的特点

陈淳书法个体兼善,草书则是他中晚期书法风格的最大特点转变,主要的原因是陈淳晚年经历了家庭的变故,早年生活在官宦文人世家,生活环境条件优越,早期人生都是父亲给他计划安排,但父亲的突然逝世,对他造成了很严重的打击,性格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此不再过问世事,饮酒作乐,变得颓废,也是因为这诸多的原因,使他的书法风格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厌尘俗,读书玩古,高人胜士。

1、瘦劲而顿挫的行书

身为明代中期吴门书法派的坚强后盾,显而易见,陈淳为后人所留下的书法非常显著,他的行书总体苍劲有力,有顿有挫,字体清秀,巧妙的把握了字里行间的位置、字体、大小不一,井然有序,有较强的节奏感,给人一种运动之觉,娴熟的技法神采飞扬,又像给字体赋予了一种生命力。

2、灵动而肆意的草书

草书是陈淳中晚年书法风格的大转变,书法上能透漏出他性格的变化,原本是一个儒雅的文人才子,到后来的成为一个放荡不羁,不受束缚的逸士,陈淳草书虚实结合,苍劲狂肆,用笔拙重老辣,粗重厚实。既有文徵明的文雅与豁然,又具备了文允明肆意豪放的笔法,并且擅长用软豪短峰来提字去,来表现提按顿挫的微妙变化与他的魅力之处。陈淳书法结构大多都以正势为标准内容简洁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对于造型的掌握恰当好处,“笔不周而意周”应用在他的草书之中一点也不为过。

  (二)书法的成就

陈淳不仅在绘画史上有较高的艺术成就,他的书法更是独秀一枝,他一生的书法作品有很多,行书主要的代表作有《湖石花卉善面》《行书册诗》等作品。陈淳在书法上最大的贡献还属草书,他将文徵明与各位书法前辈的精华为我所用,完美的有机结合在他的狂草书法之中,随着年纪的增长,书法中的线条用笔都好像告诉人们他后半生所经历的坎坷生活与不幸的遭遇。他草书书扇面风格的作品《五言诗扇面》,最具有代表性的草书作品还有《杜甫秋兴八首》(局部)《草诗书》,《草书千字文册》等。

影响范围最广的要属他的《草书千字文册》是陈淳书法以行草成就最高,是明代晚期的一位狂草巨匠,早期行草用笔精细,而晚期则率性纵横,《草书千文字》突出了他晚年的作品特点:这幅作品现馆藏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晚期的他书法真称得上笔走龙蛇,注重整体的构图,字数间的排列,墨色的浓重凸显出笔画的粗重,粗细结合的笔画,相呼应,用笔的意蕴来彰显出内容的中心思想,看似毫无法则,实确法则都运用在其中。

陈淳与王宠都是明代书画家。王宠,今江西苏州人,他的出生恰恰与陈淳相反,王宠出生低微,其父虽然从商,但家庭生活并不景气,而且幼时母亲就过世,这对他的形成高瞻远睹性格造成很大的影响,当然对书法艺术也是有一定的影响。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与陈淳成为好友,关系虽好,但是书法风格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例如:陈淳的《写生诗卷》这幅作品是陈淳五十五的作品,传说这是他饮酒后即兴致大发而书写的作品。这幅作品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构图,每行仅有一到三字,笔法放荡不羁,字体大小不一,运笔提顿扭转,左右倾斜,或节制或奔放,宛若酒醉后的狂舞,线条肆意中带着旋律,杂而不乱。王宠的草书《李白诗卷》是王宠三十五岁时所写,主要记载了李白的诗赋,诗境深远,极力的抒发了个人的情感,此时的王宠,对于书法也有了一定的领悟,行笔从容自在,线条流畅,笔势飞动虚实结合。此作堪称为他的精华之作,现如今还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四、陈淳花鸟画的特征

书发和绘画有着相同的意味和情趣都是通过笔墨来表达艺术家们的性格和抒发他们的情感,它们共同讲究画面构图造型和用笔墨技法的表现。陈淳绘画主要表现在,元人为法的特点是他作画时的主要原则,然后通过写生用笔墨晕染来表现花叶,笔墨间的运转尽在掌握之中。带动了后人对泼墨大写意花鸟的重新认识,激起了人们对他绘画风格的学习气氛,在明代也称的上是一股热潮。他泼墨写意花鸟画中集聚了谢赫“六法”的审美追求,影响着后人对于花鸟画的应用。

  (一)笔墨技法的表现

在艺术领域,书画本就同源,书法的用笔必然牵引着绘画的用笔。而一幅作品的表现力主要是墨色的应用,这种笔墨技法的结合正是他绘画的风格体现。陈淳个人的作品以简练的形象,早期画风保守,受其老师的影响,比较拘谨。例如他的《红梅水仙扇面》可以突出他早年的绘画特征:这幅作品是陈淳三十五岁前所画,此作品在扇面形纸上表现,以淡墨为背景,画面内容简单,构图严谨,笔法规律,内容单一,充分证明了早期陈淳笔墨技法的表现中规中矩,但后半生的发展完全确突破了前半生的风格特点,与徐渭二人共同把泼墨大写意花鸟推向了绘画史的舞台。

陈淳主要在笔墨上的贡献是“泼墨”还运用钩花点叶和水墨点染得方法来进行绘画,他的表现技法繁而不杂,洒脱畅快,奔放淋漓,有足够的能力驾驭笔法的峰回路转,即有单纯的水墨间的晕染,又有粗狂豪迈之情,兼有写实写意相结合的风格特点。主要是吸收了文徵明严谨的画法与沈周没骨的绘画风格的结合,来利用自己个性的性格特征来进一步创新,独立开创自己的风格。陈淳作品《花鸟图》这是陈淳写生的一幅写生作品,通过墨的干枯与湿浓淡相结合掌握墨色之间微妙的变化,用单纯的墨来总结自然界中的景色,掩盖了绚丽多彩的外面形色的世界,这幅作品反映了他对于人生的看法。笔法纯朴干练,把文人墨趣的花卉灵动的表现出来,他主张“以行写神”更注重“以神写行”诗画的相结合,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受。

  (二)笔墨色彩的意蕴

陈淳,徐渭二人在画史上被尊称为“白羊青藤”,笔墨大写意的表现与文人画的特点是他们共同之处,陈淳笔下的花卉笔墨技法风情万种,他对于笔墨色彩技法的应用掌握在鼓掌之中。陈淳对于色彩的理解是通过墨色,特别是“淡墨”来控制整个画面的结构,造型。而不是单靠行体来表现大自然赋予它本来的生命,简单的随类赋彩。用墨色的浓淡程度来抒发个人的心情。而徐渭在作品上强烈表达自己的主观色彩,他的写意花卉作品,运笔如飞,墨色表现畅快淋漓,笔法虽未到位,但形体却神似,他在用笔上注重讲究一个“气”字用墨上讲究一个气韵,来彰显他笔墨色彩的高潮。厌尘俗,读书玩古,高人胜士。

他的《洛阳春色图》也称得上是一幅巨作:这幅作品是陈淳五十七岁时所画,晚年的他绘画功底也算是达到了顶峰,此幅作品绘画的主要内容是湖石牡丹,色彩墨法并用,湖石应用了干枯的笔,勾皴的技法,,花卉应用了没骨写意。恰当的将线条,色,笔法,水墨统一于同一位置,这种成熟老练的技法,正是对陈淳晚期绘画特点的高度总结和评价。

  (三)构图的“闲,散”

陈淳对于美幅作品的构图十分注重,掌握位置的经营,讲究画面留白的问题。如他的构图《合欢葵图》卷:现馆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合欢葵这幅作品中,陈淳发挥出自己构图特点,即留白,整幅作品把三分之二的地方留白,利用这大片的留白去衬托主题,突出的合欢葵。陈淳巧妙地把这枝合欢葵置在整幅画面的靠右三分之一处,寥寥几笔,合欢葵笔直而出,枝叶向左,似乎在故意流露出向左边大片空白传达自己情意的,在画面的上方,垂下几片叶子,又好像在向这枝合欢葵招手,右边为了整个画面的和谐又画了一枝舒展的叶子,整幅画面的构图“散”而不“闲”全局构图看似简单,事实上几片合欢葵的叶子丰富了整个画面的情意,清秀文雅,不失大体。整个画面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类似于此的构图在陈淳的绘画中随处可见。

陈淳喜欢画长卷,他的花卉作品几乎是用长卷的形式来表现的。他的花卉长卷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有类属与概念类型,就好比把相同花卉不同的品种表现在同一幅作品中,但是它们之间还有一定的呼应。如《花果图》卷的表现形式。二是,间隔性,不同花卉之间留白具有一定的距离,这也突出了他绘画的特点如《花卉图》中就有所体现。三是,绘画以诗相隔,画的中间穿插着诗句,例如馆藏在故宫博物馆的《黑花钓艇图》卷。以上的几点及作品也证明了他构图“散”的特点。

  五、陈淳书画对明代画家及后代画家的影响

陈淳将自己的一身奉献于整个画坛,勤学苦练,专注研究,勇于创新,使我,深刻的感受到,一个伟大的书画家想要有突出的贡献,需要多大的努力和付出,他的一幅作品不单单是给于我们的审美感受,更多是能从中感受到他的个性,画风的转变及艺术特点。在描绘每一幅作品时,都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情感,陈淳对明代画家及后人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一)对明代画家的影响

陈淳是吴门画派的新一代的代表人,他的一生无论书法还是花鸟,山水都有他自己独特的面貌,一边继承吴门画派前辈的优秀文化,另一边又不甘于学习他们固有的画风,正如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要有自己的主观想法,敢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他的这种绘画思想一直贯彻到晚年时期,正是这样的原因,他的书画从“文”到“野”的转变对当时的画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花鸟画,后来的画家敢从自己的绘画风格中走出来。

  (二)对后代画家的影响

陈淳天性机灵,对于水墨有种唯我独尊的灵性,早年对前辈书法大家的临摹,从师文徵明,学技于沈周。中年个人对书画的揣摩钻研,晚年的遭遇使其文人水墨大写意花鸟形态成熟,并提出了“行,影”的水墨理论,明代画坛上是无人能与其并称的。而后人往往对泼墨大写意花鸟画的认定,确常常把他与徐渭并称,他们具有开山之立派的功劳。在诗文题书的画中,近代艺术大家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对陈淳的贡献也是赞不绝口,十分敬佩。

后代艺术家们对于陈淳绘画时的新气息,新活力也有了很大的效仿,这种新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它的朴实性,主要说的是对于色彩的应运,不在追求之前华丽的颜色,而是把重点放在笔墨之中,使后人对花鸟画的审美发生了转变,当然这种从华丽到朴实的转变是花鸟画发展的必然结果。他的创作主题主要追求于大自然的和谐美,而不是刻意的去塑造某个他所喜欢的东西,这也充分的体现了尊重自然的思想境地,把自己的情怀用花鸟符号表现出来。第二,笔墨对后代画家产生的影响和笔墨间的抒发表达功能。中国历史上从事书画的名人数不胜数,陈淳的传统绘画作品在在传统绘画中是一个具有研究价值的画家,在画坛上也是享有一定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周清.陈淳花鸟画大写意风格与其书法艺术的相关性初探[D].西安美术学院,2012。

[2]孔六庆.淡墨逸“散”——论陈淳的大写意花鸟画[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3):8-13。

[3]刘君艳.浅析中国花鸟画的师承关系对美术教育的影响[J].才智,2014(5):277-277。

[4]崔榕祯.沈周、文征明花鸟画的表现题材和笔墨对我创作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3.

[5]李远娜,《陈淳<合花葵花>卷考论》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

[12]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6]王方呈.吴门书派草书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6.

[7]李悦.“白阳青藤”的笔墨精神[J].美术教育研究,2015,(12):16.

[8]陈葆真,《陈淳研究》,“台北故宫”丛刊编辑委员会,1966年5月第一版。

[9]周积寅,《吴门画派研究》,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年6月版。

[10]朱爱娣,《陈淳书法研究》,南京学院,2005年。

[11]李远娜,《陈淳<合花葵花>卷考论》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

[12]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12]]王方呈.吴门书派草书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6.

[13]中国艺术精神[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徐复观,2007

[14]陈淳[M].吉林美术出版社,萧平著,1996

[15]论书法与写意花鸟画的关系[D].郭喜斌.新疆师范大学2015

[16]浅论写意花鸟画之气韵[D].刘蓉.山西大学2015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8470.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6月10日
Next 2022年6月10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