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风景油画的灵魂就是色彩艺术。
从当前油画风景艺术发展中,我们可以明确的知道,色彩在风景油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风景油画发展的数百年时间里,色彩是其重要的表现手段,它承载在每一位画家的思想和感情,连通着画者与观者的内心世界。画家们只有将色彩与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才会使其作品产生意境。本篇论文从油画风景的意境以及意境表现的因素,联系到色彩艺术的情感表达,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利用色彩语言中的情感艺术来达到油画创作的情感造景,其中色彩的情感表达是本次研究的重点。现代油画风景创作中,存在着一些“复制克隆”式创作,不会注入情感,内心没有感触,盲目的绘画只会让作品黯然失色。如何更好的运用色彩表达画家的情感是现今油画风景创作中所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风景油画,意境,色彩,再现表现,情感
引言
在风景油画创作之中,画者将看到的景与物作为创作的灵感来源,使用具体地创作工具进行艺术创作,其中绚烂多彩、生动有趣的色彩艺术,为油画风景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在早期西方的油画艺术作品当中,风景只是被当作简单的装饰出现在人物画里,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十六世纪、十七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艺术家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对绘画艺术的认识不在有局限性,以自然界中的风景作为艺术创作主体,在西方绘画艺术舞台上受到了热烈地欢迎。油画风景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开始萌芽和发展。
油画风景讲究“造境”,是画家对大自然中的客观景物进行细致入微的解读分析,然后融入画家自己的情感、审美、情趣等进而通过色彩艺术的表现方式呈现出画家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在不同的绘画历史时期中,以及各种艺术风格的绘画流派中,色彩艺术都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章油画风景的意境美
1.1什么是意境
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思想范畴,是艺术创作的主要灵魂,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创作与批评中出现过,近代美学家王国维在其诸多著作中也提到,以“意”胜的“有我之境”、以“境”胜的“无我之境”,王国维的诸多意境论述,使“意境”成为中国美术史上最具有理论价值的美学研究范畴。[1]在油画创作中,只有将情感和景色融合,绘景抒情,达到情感共鸣,才会产生意境。艺术家只有亲身感受大自然才会有情、有感、有想、才能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意境美的产生依赖与情感的产生,情感的产生依赖与对景物的深刻认识。
风景油画追求意境美,对意境表现的好坏成为衡量作品成败的重要因素,要完成一幅意境优美的作品,画者要掌握好构图与意境的统一、色彩与意境的协调、虚实关系的处理等等,更要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修养、情景交融的能力和领悟造化的素养。[2]
1.2油画风景中意境的表达因素
在油画创作中,无论是临摹还是写生,画者都会对要创作的景物产生感情之后开始构图,用色彩进行表现,从而产成意境。色彩是油画风景意境美表达的重要因素之一。
列宾认为“颜色对于我们乃是表现我们的思想的武器,我们的色彩不是漂亮的色块,它应当表现我们的情绪,心灵,应当象音乐中的和声一样引起观众的共鸣”。[3]我们用深红、大红、朱红、紫色去表现高兴欢快,用白色、黑色、蓝色表现悲痛伤心。这些不同的色彩都会表达出绘画者不同的感情变化,由此可见色彩在油画风景的意境表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色彩能让人们产生各种奇思妙想,色彩的正确运用能给人带来美感。一幅具有意境的油画风景作品,可以不受到外在客观事物的影响和束缚,将个人的情感通过色彩转换画面,利用色彩来描绘与自己情感相符合的色调。就像梵高所说的:“‘艺术是人被加到自然中去’色彩本身固有的‘力’是有着强大力量并且发挥着主要作用的油画之所以能产生丰富的表现力是离不开主观色彩所具有的表现作用和象征意味的。”[4]
第二章色彩对油画风景的再现与表现
2.1西方油画风景中色彩的再现与表现
在传统绘画中,画者只注重事物的固有色,写实地绘制出景物的形色。其本意在于客观地再现出原有景物颜色,侧重于景物具体固有色的表现,在这种观念下所创造出来的绘画色彩形式被称为“再现性色彩”。[5]在西方美术史上,色彩艺术的表达方式都有着相当长的发展演变。我们可以从几个重要的绘画时期了解到当时传统油画风景色彩的再现性发展。
就西方美术史论,文艺复兴时期,以“人文主义”为核心,鼓励追求现实生活、解放思想、追求个性,为整个艺术界带来了科学指导。在科学思想—-自然景物的客观再现思想的影响下,威尼斯画派画家乔尔乔奈在《暴风雨》(图一)这一风景油画中采用写实手法描绘,将大自然中的景物客观地再现出来原有颜色,深沉阴灰的天空、被乌云遮盖的树木,画家力求表现出在遥远天边暴风雨的来临和眼前小河流水,林木寂静的祥和形成的丰富画面感和协调氛围……,通过对自然界的亲身感受,用色彩的再现性几乎还原了这风云突变的大自然场景。17世纪初,风景油画开始发展。大批的从事油画风景创作的画家出现了,他们运用现实写实主义手法,描绘出他们看到的自然景观,在色彩应用上也如实的反映出自然景观的原有面孔。法国画家柯罗,提倡在自然界中创作,强调真实,认真地刻画出景物的原有景象。在《梦特芳丹的回忆》(图二)这幅作品中,描绘的是晴晨太阳刚刚升起的场景,枝繁叶茂的大树,绿色的树叶郁郁葱葱,树下的人们仿
(图一)(图二)
佛在采摘什么,远处的湖水若隐若现,银白色的云彩、青绿色的树荫使整幅作品充满生机,画面与自然是如此接近。柯罗运用写实手法,再现了这清晨宁静中带有欢快的场景,充满了诗情画意。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随着油画风景艺术的逐渐成熟,色彩的表达从客观真实表现演变为主观真实表现。
在油画风景的历史发展里,许多画者都对色彩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从中世纪到18世纪,艺术家们一直在探索应用色彩,但是,运用的色彩很单调,没有变化,远景上的色彩非常接近近景中的色彩,这些油画作品没有色彩之间的对照只有浓淡的对照。直到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光与色的关系“世界上所有颜色都是由光产生的,而不是依赖于我们的想象力……”这一理论的提出,在西方绘画历史上起到了启蒙作用,艺术家们打破了传统绘画色彩的认识,第一次将色彩和光联系在一起,并且将其引用到绘画艺术当中。顺应了历史艺术发展的潮流,十九世纪印象主义画派产生。他们将油画色彩从传统意义上的固有色绘画观念中解放出来,将光色关系同绘画艺术相融合,让我们看到了在光的作用下,自然景物的各种色彩变化。莫奈被称为色彩的发现者,其习作《干草堆》(图三)捕捉瞬间光的效果,体现了在不同时间下的光照产生的色彩变化。从此之后,他将个人的感受和对光色的理解应用到绘画之中,认真地摸索光与色的关系,开拓出了一
(图三)(图四)
条新的油画风景道路。
表现性色彩是根据光与色的关系描绘自然物象发展到表现纯粹色感,由对自然色彩做出精致的客观描绘转向主观的表现。[6]表现性色彩具有了一定的象征意义和画家的个性情感。作品画面色彩的应用不再是单一而是富有了一定的情绪情感变化,画家个性的、主观的、甚至是潜在内心世界的心理变化都在作品画面里得到的展现,占据了主导作用。画家们不再是单纯地描绘自然界中景物的原有色,而是根据自己对画面的情感的追求进行色彩再创新,以表现画家内心变化和情感变化,为作品赋予灵魂,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
梵高曾说过“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7]如他的作品《向日葵》(图四)。画面里,简单有力的向日葵根茎,使整幅画面具有一种紧张的压抑感,同时在画面中向外流淌着某种轻松、和谐、优雅的旋律。此时的向日葵不再是普通的自然花卉而是一首歌颂生命力的乐曲。
以马蒂斯、弗拉曼克、德兰为代表的野兽画派,在绘画创作中深受印象画派的绘画理念影响,用浓重鲜艳的色彩来描绘景与物。他们的作品洋溢着活力和灵动感觉,用鲜亮的颜色,热情奔放的笔触进行创作,强调色彩在创作中的表现和美感。在西方油画风景艺术成就中,不论哪些时期、哪些画派,均有一大批艺术家们用他们的双眼,双手去感受和探索自然事物中的色彩,为后来的现代风景油画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2中国油画风景中色彩的再现与表现
2.2.1中国油画风景的发展面貌
众所周知,油画是西方画种,传入我国后,受到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融合了传统的绘画理念,逐渐发展起来。20世纪的中国油画,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沉淀,将油画这一“舶来品”成功地融入到了中国绘画艺术当中,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翻开了重要篇章。
油画艺术在中国迅速发展,受到欧美风雨影响,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并且茁壮成长,中国绘画艺术和西方绘画艺术开始了相互交流、相互沟通,逐渐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绘画风格。以徐悲鸿为主要代表的崇尚欧洲传统写实油画风格,他们维护油画写实传统在本国的完整复制和继承发展,着重以现实生活为创作内容,描绘具体的情节,反映时代背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二是以林风眠,刘海粟为主推崇欧洲现代绘画风格,他们着力于现代艺术发展,积极的吸收西方不同流派的绘画观念,力求对中国油画进行发展、创新。他们通过对自然景物色彩的丰富应用,轻松随意的笔触,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作品画面感强,艺术形式感强。这两种绘画观念对中国后来的现代绘画艺术提供了实践基础。
中国当代油画艺术不断地成长,逐渐产生了不同风格的画派。以艾轩、杨飞云、王沂东为代表的“写实画派”,描绘西藏山水、人物、借景抒情巧妙地把画家的情感同风景结合在一起。在乡土写实主义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充满生命力的道路。杨云飞、王沂东,都向人们展示出了日常生活的艺术美,情、景、人、物都蕴藏了丰富的生活与艺术气息。他们热爱写实绘画,认真对待生活与艺术,为中国油画做出了努力,在绘画手法上追求创新,以地域文化体悟,承载画家们的思想感情。以刘文西为代表人物的“黄土画派”,虽然多是人物创作,但在油画风景创作当中也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油画艺术在中国经历了百年变化,从艺术和生活两方面来讲,油画艺术已经贴近现实生活,能够反映政治生活和文化理想。画家们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属于中国风景油画的发展道路,通过色彩的表现性,将中国传统绘画手段与现代写实手法融合,来实现中国风景油画艺术的辉煌。
2.2.2中国油画风景中色彩的再现与表现
色彩的再现和表现在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已有很长的历史。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提升,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许多画家们在油画创作道路中产生了强烈的自我主观意识和现代主义绘画理念,并且开始追求更加自由和随意的艺术创作。
这个时期的中国油画艺术,开始更多的学习和探索色彩艺术,在运用方法上也变得多样化,不再拘泥于单一的色彩绘画,而是大胆的实践探索,形成了真实、自然、纯粹的中国油画艺术。在世界艺术领域,中西方画家对色彩的再现和表现及其运用都是举世瞩目的,中国油画中色彩所表现的情感与生活中的点滴事物都紧密地联系着,如同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民族之间的联系一样。[8]油画风景以色彩为主要的表现手段,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而且通过色彩向人们传达画家们的内心活动变化
第三章油画风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什么是情感?
通常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是人们在社会实践生活中产生的感情,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过程或心理状态。[9]
在油画创作中,画者往往需要借助自然景物来宣泄自己的情感,不同时间段的情绪变化,在油画创作中运用的色彩也是不同。梵高认为绘画色彩是“为了表现人的炽热的情感”,色彩是情感表现的主要方法,色彩是为情感而存在的。[10]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在客观世界中通过各式各样的方法影响着我们,色彩的感情取决于人的主观性质和些许个人因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生物、化学过程。画家常常在风景油画创作中,用色彩表达思想和抒发感情,明亮热烈的色彩能给人带来快乐、兴奋的感觉,冷漠暗淡的颜色给人带来恐怖、悲哀的感觉,为了更有效地运用颜色,我们应该深入研究色彩的情感艺术。
3.1冷色调下的情感表达
冷色调通常指“蓝色、绿色、蓝紫、蓝绿”等颜色,冷色调在油画艺术运用中时常会给人一种沉重、忧郁、压抑的情感。通过冷色调可以让人的内心情感与画家产生共鸣,在以冷色调为主的油画风景作品中会给人带来一丝丝的哀痛、忧伤、冷清和悲凉。十九世纪俄罗斯画家克拉姆斯柯依的油画《月夜》(图五),画家把一切景物都统一在蓝绿的色调中,画面给人以月色照耀下的夜晚的宁静和幽深感觉,皎洁的月光从树林的缝隙中照射过来,映照在穿着白色衣裙的少女身上,增添了沉思少女的忧郁而感伤的情调。这幅作品中克拉姆斯柯依通过冷色调展现出一个在农奴制摧残下溺水自尽的少女,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显现于湖边的一
(图五)(图六)
个极为哀伤的形象。正是因为克拉姆斯柯依深刻的理解色彩与情感的关系,牢牢地把握住了月光下环境气氛的渲染,使整个画面富有浓郁的抒情性。
冷色调在油画创作中运用的非常广泛,无论对于任何自然事物的描绘,只要将其色彩转换为冷色调,就会给人带不同的情感变化。著名西班牙画家埃尔·格列柯的作品《托莱多风景》(图六),画面中教堂的尖塔、楼房、桥梁完全变了位置和造型,被天空涌动的乌云紧紧笼罩着,仿佛要把整个建筑物倾翻,整个画面的冷色调子给人一种压抑、沉闷的感觉。在阴暗天空的银光映射下,小城仿佛发出了蓝色的光芒,整幅作品画充满了神秘气息,令人心悸。通过油画风景作品中的冷色调表现,可以更加直观的让人们体会到画家对于生活的反抗不满和内心情感的压抑。
3.2暖色调下的情感表达
在油画风景作品中,温暖柔和的色彩常常会给人一种阳光向上、热情奔放、积极乐观、活泼愉快的心里感觉。其中,大红色、、深红色、黄色、橘色、粉色、绿色等等颜色是油画风景创作中常常用到的颜色,这些颜色能够表现出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畅想。像德拉克罗瓦所说的“众所周知,黄色、橙色和红色引起和使人联想到快乐和富有。”[11]在众多风景油画作品中,很多画家都是通过暖色调的搭配,为人们展示一种积极向上、激情澎湃的情绪。
《草地上的午餐》(图七)是莫奈早期油画风景作品,画家采用温暖鲜艳的颜色和生动流畅地笔触直接描绘了在大自然阳光的照耀下,人们在户外绿色的草地上的景象,斑驳的阳光透过树林之间的缝隙,洒满在少女的长裙上,透明鲜亮的色彩给人以快乐热情,自由自在的情景。暖色调的颜色对于画面多变性有着促进作用,温暖的色彩会触碰到人们内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追求,向人们彰显出积极客观的状态。画家运用色彩艺术去表现感情,犹如雕刻家用石头和立体形表现情感是一样的,“素描赋予本质以形体,色彩赋予本质以生命”狄德罗说道。[12]情感是多变的,色彩也是多变的。希施金《阳光照耀下的松林》(图八),在这幅风景画作品中,暖色调微妙的颜色变化丰富了整个画面使其表现得生动而自然,他把俄罗斯北国温暖的阳光表现得十分准确,自由潇洒的笔触使得画面耀然生辉、金色温暖的阳光、相互依偎的松树、自由舒展的枝叶、林中的阴影都使人感到格外的亲切,舒服和自然。
3.3大块色彩对比下的情感表达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第一感觉是视觉,而对视觉产生最大影响的便是色彩 。[13]色彩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色彩所占比例的大小,对人情绪的变化都会产生不一样的作用。在风景油画创作中,画家们经常会使用大面积的色块进行对比来表现自然景物,抒发自我情感。法国画家马蒂斯,大胆使用鲜亮颜色,在《红色中的和谐》(图九)这幅作品中,马蒂斯大胆的使用红色,大面积的色块分割了整个空间,以大块红作为整幅作品的基础色调,把所有事物全都描绘在这块红色之上,
(图七)(图八)
(图九)
窗外小块的蓝绿色与其形成鲜明的对比,淡淡的黄色和橙色,间接地缓和了红色、绿色与蓝色的强烈对比,使作品画面柔和了许多。这幅作品所用的色彩极其有限,并且都是大块的纯色运用,完美的色块组合,使画面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表达了画家热情奔放的情感世界。马蒂斯曾说:“色彩从来不是数量问题而是选择问题……色彩的泛滥造成了色的无力,然而色彩只有经过精心安排只有符合艺术家的强烈情感它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14]
在油画艺术界,有许多画家都会选择运用大色块进行对比。梵高,后印象派画家的代表人之一,他的油画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其中《麦田上的乌鸦》(图十)就是通过运用大块色对比来进行创作。梵高主要运用了蓝色、黄色和黑色,呈现出简单明了的意象,表现出了他当时压抑的情感。画面中大块金黄色的麦田,散发着浓浓的忧郁感;乌云密布的天空,向麦田无情地压来,叫人仿佛透不过气来,空气也仿佛凝固了。成群的乌鸦,向麦田飞去,更增加了不安感和反抗感。大块颜色的运用并没有使整个作品感到单调,反而增加了不安和激奋情感。这幅作品高度表现出了梵高的复杂的内心活动,痛苦和挣扎。
在众多风景作品中,大块颜色的对比往往能反映出画家内心的孤寂和空旷,或者是画家对生活的美好追求。人们可以用大块的冷色调来表现内心的孤寂,也可以用大块的暖色来表现内心的欢乐,两者互相存在。
(图十)
3.4不同时代背景下色彩的情感表达
油画艺术起源于西方,日新月异,经历了许多沧桑巨变,油画色彩也从古典主义发展到印象主义、现代主义色彩。不同时期下的人们对于油画艺术的热爱之情只增不减,而在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影响下,创作的油画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时代气息。例如古典主义色彩油画,受到当时宗教思想的影响,创作的内容都是以神话,宗教为题材,这些油画作品都是为宗教服务,除此之外,还有一小部分画家展现出了社会底层人们艰苦的生活状态,这些油画作品通过对色彩的合理运用,向人们呈现出一种忧伤、哀痛、麻木、神圣、崇拜的情感体验。在这个时期的油画色彩表达的情感都是以这些为主。再例如,印象主义时期的油画色彩,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提倡人权、自由、解放思想束缚。因此,更多的艺术家们走出画室,体会大自然的原始美感,运用光和色彩的结合,开创了一条崭新的油画色彩道路,使风景油画更有灵气和生机,艺术家们开始重视自我内心情绪表达,他们选择鲜艳的色彩和明亮温和的颜色进行搭配,继而展现出对未来生活的极大热情和内心积极向上的情感。
到了现代主义艺术时期,艺术家们已经摆脱传统封建社会的思想枷锁,将色彩的情感表现发挥到了更大的空间,更加重视个人情感。画家们根据色彩的情感效应,在油画作品中营造出一种积极快乐、热情追求、内心孤独、人生坎坷的艺术氛围。
3.5色彩的情在景的融合
色彩,是光学效应下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自身没有任何情感,但是,我们可以在油画风景中感受到它的情感,这是因为画者在创作时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色彩上,与色彩产生共鸣,赋予色彩情感的存在,运用色彩艺术描绘出自然景物,激发出人们心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达到了情与景的融合。正如黑格尔所说:“在绘画里单凭着色就可以作出很大的成就,这是人们所料想不到的……最富于感性的以及最赋予精神性的东西就都在这种色彩变化中完全表现出来。”[15]一幅油画风景作品是否具有艺术价值和情感价值,色彩和意境的表达至关重要。也就是说,创作一幅优秀的、高质量、高品质的风景油画,不光要有丰富的颜色,还要有真实的情感存在,丰富的色彩和真实的情感完美交融后的风景油画作品才会有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油画风景艺术的发展中,有许多著名的风景画作品都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种色彩的情和景融合所带来的和谐之美。法国风景画家克洛德·洛兰《风景与舞者》(图十一),画面中粗壮高大的树木直耸云霄,温暖的阳光穿过繁茂的枝叶铺撒在绿色的草地上,草地上忙碌的人们一片欢歌载舞,几只牛羊安静的觅食,一静一动,使整个画面充满生命的活力。波光粼粼的湖面一直延伸到天边,阳光撒在人们的身上,使他们的形象光彩夺目,深远辽阔的画面,散发着勃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的遐想。色彩不在是客观的物理现象而是画者抒发内心情感的一种表现手段,它融入了画者内心最真挚的感情和对未来的美好的祈愿。英国画家约翰·康斯太勃尔的作品《干草车》(图十二),画家用丰富多彩的颜色真实地描绘出了生动美丽的田园风光,葱绿的树梢、绿色的草地、远处的小河以及一辆正在涉水而过的干草车,被金色阳光沐浴着的农家房屋和天空中滚动的白色云彩,一切是如此自然、真实,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画面中的景色自然悠闲、如梦如幻,散发着故乡的气息,表现出了画家对故乡的无限喜爱之情,“我生来就是为了描绘更幸福的大地——我的古老的英格兰”约翰·康斯太勃尔说道。[16]正是出于对故乡的热爱,他才会创作出这样充满感情的作品。
(图十一)(图十二)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思想感情的日益复杂化、感性化。用色彩表现情感也逐渐成为风景油画创作中重要的表现手段。在风景油画创作中,画家们越来越注重个人主观情感的表达,受到其情感作用的色彩也呈现出丰富多变的局面,间接地影响着色彩情感在油画风景创作中的表现及运用,因此我们要了解更多地色彩感情,在以后的油画风景创作中能够更好的应用。
总而言之,色彩在油画风景创作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油画创作者应该充分的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提高自己对色彩艺术认知,在自己的油画作品中挖掘色彩与情感之间的联系,研究油画风景中色彩的情景交融,研究色彩赋予我们绘画的活力,将色彩转变成为有感情的色彩艺术,在未来的油画创作中更好地把握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张石森、刘慕.世界美术全鉴—西方风景绘画艺术[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5.
[2]周正.绘画色彩学概要[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3]金晶[1]马雯娟[2].康定斯基的艺术教育思想及其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启示.[M]学前教育研究,2009
[4]刘淳.西方油画名作100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5]韩武杰.浅谈王国维的境界说.[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6]彭锦南丽萍.激情背后的理性――论梵高的绘画语言.[J]池州学院学报,2011
[7]王立民.风景油画中的表现性语言.[R]《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2
[8]原春鸣.《论绘画色彩语言》.[R]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
[9]陈芳.莫奈绘画色彩情感表达.[J]大舞台美术,2012
[10]张秀英.中国书画装裱及其美学内涵.[J]中原文物1993,
[11]郝志刚.试析近现代油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J]美术教育研究,2013
[12]冯志才.《色彩的意义――对绘画色彩语言的再认识》
[13]郁沅.情景交融三类型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2007
[14]朱建华.情感体验是美术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目标.[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15]张小进.论油画风景的意境美.[J]美术教育研究.2014
[16]周长江.解读色彩[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17]陈姝蒙.浅谈色彩因素在油画表现形式中的作用.[J]美与时代(下)2013
[18]黄怡争.知觉力的建立—艺术设计色彩之精神传达课程探讨.[M]《艺术科技》2013
[19]先锋.让人忍不住想亲近你的色彩.[M]知识经济2006
[20]李章惠.论色彩的解放.[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
[21]程杰.浅析油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R]《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
[22]王新.自然——《见与不见读图时代的视觉教养》.[J]东吴学术2015,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8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