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文化因为独有的文化元素,越来越受到许多中外著名设计师的高度重视。而传统水墨由于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视觉传达方式,更加受到设计师的热捧,许多设计师通过对水墨元素的研究和解读,将水墨设计融入设计中,呈现出一种具有传统特色的新的设计潮流。在这其中,水墨艺术也得到了发展。而水墨元素不仅仅为现代招贴设计提供了新素材,更完美的诠释了中国人对传统绘画一种审美方式。本文通过对传统水墨的发展历程及水墨元素中的视觉特质,结合案例分析总结了水墨元素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关键词:水墨元素;意象特质;艺术表达;现代招贴设计
前言
随着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设计本土化成为当今设计行业谈论的热门话题之一,一些设计师开始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解读,试图将传统文化元素同现代设计理念融为一体,设计出兼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和现代感的设计作品。在这其中,传统水墨元素由于其独特的视觉表达形式和意象传达,更是受到许多设计师的热捧。现代招贴设计将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水墨元素与现代招贴设计相结合,吸收传统水墨画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将现代招贴设计以传统风格重新演绎。
一、传统水墨画的概述
水墨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民族风格。作为传统绘画的的典型代表之一,传统水墨画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后,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同时,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绘画语言体系,在中国传统绘画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水墨画,从字面上讲就是用水和墨创作的画,它不仅仅只是传统的绘画形式之一,在更多时候,大多数人将其视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将其称之为“国画”或者“中国画”。最基本的水墨画仅用水与墨完成。与西方写实的绘画不同,中国传统水墨画并不会拘泥事物的外在轮廓线,水墨画更多时候用来体现绘画者精神风貌和品格,达到“托物言志”的效果。更加注重“以神写神”。
根据史料记载,传统水墨画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早期的水墨画主要是用来画人物的;到隋唐时期,水墨画有了新的发展;开始占据绘画的主体地位,在宋元明清时,水墨画发展到顶。其中,东晋时期顾恺之和戴逵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们对水墨画的的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之后,水墨画慢慢得到发展;到唐代时,涌现出许多杰出的画家,出现了南北画派之分,北派有被称为“画圣”的吴道子,及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其中吴道子的笔法因为变化多端、豪迈奔放,被人称其线条为“吴带当风”,吴道子的画用色相对偏向于淡雅、简约,在当时有“吴装”之称,他首创的“白描画法”,对后世绘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南派主要以王维为首,王维创“破墨”画法,以诗人的的学识发挥画家的气质,将诗与绘画相结合,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是水墨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传统绘画和古典美学的一个重大进展。到五代时期的徐熙以和黄筌,水墨画的发展得到进一步完善。其中徐熙作画注重用墨,用笔潇洒,不拘泥于精勾细描;此后,水墨画的发展进入繁荣阶段,宋代时期的李成、董源、巨然以及范宽,元代的黄公望、吴镇、倪瓒以及王蒙,清代水墨画代表“四王”(王原祁、王鉴、王荤以及王时敏),等等。
到了近代,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受西方绘画的影响,一些画家开始进行绘画改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家就是徐悲鸿,徐悲鸿善于画马,(图2奔马图)(图3群马)他画马,是以真马为原型,从不画马缰绳,马的体态均匀,偏瘦,腿脚相对较长,看起来十分矫健,成为独树一帜的画马大师。同时他主张发展“改良中国画”,主张现实主义,强调将西方绘画中光影结构素描等技法融入到国画中,并强调作品要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在当时一起很大的反响,对水墨画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图一奔马图)
(图二群马图)
二、传统水墨元素的设计语言
(一)水墨元素在现代招贴中的视觉表达
传统水墨在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沉淀与积累。其线条,用笔。画面留白绘画材料等构成的视觉符号已经成为海报独特的设计元素。水墨画的主要视觉特征可以概括为以形写神,畅神达意;以线造型,笔精墨妙;以虚带实,虚实相生;以大观小,散点透视。
1.以形写神,畅神达意
传统水墨画不同于一般写实画,并不只满足于事物的“形似”,而要求其“神似”,即神韵。关于这点,东晋画家顾恺之很早就提出了“以形写神”的这一原则。相传他画的人物重来不画眼睛,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道:“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①。(阿堵在这里指“眼睛”)。这句话表明绘画是要表达人物的的精神世界,而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对象的美丑,使其“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中国传统水墨注重通过画来传达画家的心理特征,换言之,也就是所谓的“托物言志”。
画家为了让作品更加的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于是开始将物体的外形夸张化,抽象化。当代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曾说过“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水墨画讲究不能简单地以像与不像作为评判好会的标准,那样太过于表面化,太像或者太不像都不好,要在像与不像之间寻求平衡点。而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公益招贴部分大都是希望通过传达作品更深层次的意义,这点与传统水墨都是存在一定的共性。因此,设计师可以借鉴水墨画的意象表达方式来进行创作。
2.以线造型,笔精墨妙
线条作为水墨画的绘画基础。与西方绘画着重物体的光影、体积和色彩的运用的不同,中国水墨画讲究的就是点、线和水墨的融合。水墨画的表现手法以线为主。线条运用的是否精妙,是人们评价一幅画好坏的一个重要准则之一。
水墨画讲究“笔精墨妙”,用笔要求“用力”,讲究笔力、笔法和气韵。用色主要讲究“墨分五色”(即焦、浓、重、淡、清)。而传统水墨的表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各不相同的。,水墨画因为描绘对象的不同,变现形式也各有差异。其中用笔和用墨也是十分讲究,要求一笔下去,笔法和用墨一气呵成。一笔到底,笔止墨停。同样,在招贴设计中,也可以借鉴水墨的用色原则和线条运用,提升画面整体性。
3.虚实相结合,实中有虚,虚中有实
由于特殊的文化背景,水墨画的形成和发展是与中国的哲学思想是是存在很大关系的,可以说,水墨艺术中的很多原则和思想都包含了浓厚哲学色彩,其中的“天人合一”、“虚实”、“稠密”“计白当黑”等思想就体现了道家的哲学。老子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②。应用到水墨画中大概就是作画要虚实相结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夏圭的《溪山清远图》就是运用了画面大面积的留白,虚实结合,半边实境,半边虚境。还有如齐白石大师画虾,他的画中,背景中并不画水,而一片空白,但这并不影响他画的完整性,而是给人留有想象的空间,“似水非水”,比画面直接画水更让人身临其境。由此可见,“留白”在水墨画中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了留白,水墨画也就失去了色彩和灵魂。同样的,在招贴设计中,画面的“留白”也是十分必要的,画面太“满”也是不利于画面的整体布局。适当“留白”,可以给人想象的余地。
4.以大观小,散点透视
跟西方绘画采用焦点透视法不同的是,中国传统绘画有自己独有的观察事物的方式,中国画在绘画过程中并不受视线的约束,采用的是散点透视法。画家观察事物不用专门寻找一个特定的焦点,可以在很小画纸上。呈现出千里之间的不同景色。就像是在空中俯视大地一般。所以说,在水墨画中,画家处理空间的手段也是十分高超。而招贴设计中,有时也需要处理空间,这点跟水墨画的处理方式是一样的。
(二)、水墨元素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意象传达
传统水墨在经过历代画家不断的发展更新,已经形成独有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韵味融入到招贴设计中。为现代招贴设计的发展提供注入了新的血液,使作品更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其中,道家文化对水墨艺术的影响尤为重要,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他所提倡的“以行写神”“气韵生动”“迁想妙得”等美学思想,是水墨画创作的基本原则,而水墨画中关于黑白的运用,正如同庄子说的“瞻彼阕者,虚室生白”②,水墨画上的意境,并不是虚无的。道家的这些观点,影响了历代画家的审美观,为水墨画提供了哲学上的依据,使水墨画更加富有人文精神。
同时与西方绘画相比,水墨画由于其特有的语言艺术,能够以简单的表现方式传达出丰富的文化内涵,超越绘画本身,将绘画者的情感传达给其他人,而将传统水墨的这一语言表达艺术融入到现代招贴设计中,既赋予了招贴设计的传统文化特色,又增加了宣传传统文化的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水平的提高,设计师将更多的目光投向环境保护和认识生命。水墨元素中的意向表达使招贴设计脱离表面,富有人文主义情怀,为现代招贴设计的的发展提过了新的表达方式,同时也赋予了水墨艺术新的时代的意义。如靳埭强先生的《自在》海报系列,蕴涵了靳埭强先生对的人生哲理,让观者可以从画面字里行间设计者想要表达的人生态度。
三、传统水墨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招贴设计”按字面意思,可以解读为“为引起人注意而进行张贴的设计”,在英语中指展示于公共场所的告示(Placard displayed in a public place)。招贴设计不同于其他广告设计,属于户外广告,可以粘贴于各个户外场所,虽然招贴传播速度无法与其它传播媒介相媲美,但是它在特定领域的地位是无法被撼动的。而传统水墨元素凭借自身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文化内涵,受到设计行业的青睐,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许多著名设计大师,他们通过对水墨元素的独特见解,将水墨元素融入到自身的设计作品中。如香港著名设计大师靳埭强先生,他的设计主要以水墨元素为主,设计的《汉字》系列海报(如图三)、香港现代中国艺术家联展海(如图四)和澳门回归海报(如图五)等就极具水墨元素特色。
(图三《汉字》系列)
(图四香港联展海报)
(图五澳门回归海报)
《汉字》系列主题海报以水墨画常用器物和水墨笔触相结合的形式,分别展示出“字与笔”、“字与纸”、“字与砚,”、“字与墨”的主题。海报画面运用传统水墨元素的中“留白”,及虚实相结合的视觉表达手法,其中实为水墨元素中极具传统文化符号的“文房四宝”,虚为书法的笔触。在视觉上水墨字迹呈现出现代招贴中“黑白灰”的设计要素,但因为水墨固有的意境之美与器物相结合,使得其突破了虚的层面,实现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中国自古讲究“书画一体”,即说是字又像画,毛笔蘸水墨晕染开,生成山水画意境之美。笔触所经之地,水分浸透,给人一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感觉,符合水墨画中在似与不似之间徘徊之感。尤其配合画面大量的留白,更体现出传统水墨画的飘逸之美感。
《香港现代中国艺术家联展海报》借助了道家的太极图这一古老的图案,它体现了道家阴阳平衡的思想,是一个典型的对比图像,太极左右回旋成为方向对比,阴阳处于上下对比的位置,在设计中,干笔的笔触效果和水墨的混合效果形成了肌理的对比。将展示画廊的商标作为海报中的印章,与图案一大一小形成对比:太极图形与海报背景的余白都是空间上的对比,字体的大小粗细则产生了视觉上的轻重对比。各种水墨关系元素和视觉的对比,使设计在富有时代感的同时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澳门回归主题海报中靳埭强先生更是运用水墨艺术中“留白”这一特征,画面大面积留白,且十分简单,只是用水墨简单勾画出两个“9”字,画面中两个“9”相互镶嵌,即“回归”的隐喻,中间以一瓣花瓣飘落下来,意落叶归根,落在两个数字组成的回字上,而莲花是澳门的象征,整个画面简单却又又给人影响深刻。
靳埭强先生的海报大多都采用了水墨画“大面积的留白”和“写意”这种典型构图方法和表达方式。不管是从笔触到肌理再到用墨色的运用,更是给人画面感,契合古人“运墨而五色俱”的观点。
结论
传统水墨元素经过漫长的发展积淀,在中西文化相互冲撞与融合、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相互对峙与统一的时代背景下,已经融入到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中,即使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它依旧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在现代招贴设计中延续发展。而现代招贴设计作为传播文化的一种手段,更应该立志于传播传统文化为己任,以自身之力传播本民族文化。这是作为一位生活在当代的设计者对水墨表现形式的探寻,是表达生活感悟、自省以及思考的方式。但是在运用水墨元素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况,不能为了专门增加传统水墨元素而忽视了设计本身的目的,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不会有真正的内涵,只是徒有其表罢了。
参考文献
[1]吴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领域的应用探析[J].长江丛刊.2016(16)
[2]杨蕾.中国水墨画中的水墨元素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上).2010(08)
[3]何军.水墨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审美意象[J].丝绸之路.2010(06)
[4]黄洁.中国传统美学观对现代招贴设计的影响[J].成功(教育).2007(11)
[5]王巧星.传统文化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4(18)
[6]高东影.平面设计中的水墨元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7]靳埭强.视觉传达设计实践[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8]寇元勋.中国水墨画源流·审美·表现[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9]刘明凤.探析中国当代平面设计对本土语言的“借鉴”与“融合”[J].艺术科技.2016(03)
[10]马海元.水墨元素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以靳埭强作品为例[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6(03)
[11]崔成雨.水墨之象与水墨人物画演进历程试探[J].艺术·生活.2005(01)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