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乡村旅游发展及演进机制研究

摘要

旅游业发展越来越成熟的今天,游客的需求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人们更倾向于去山间田地去享受悠然自得,轻松愉悦的乡村生活。陕西是拥有山水风光和历史文化景观的地方。是开发乡村旅游的最佳选择。本课题通过查找相关文献,现场调研,来总结其发展,模拟其演进机制。对陕西乡村旅游发展环境进行整理分析。促进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

在对陕西乡村旅游发展及演进机制的理论基础上,以袁家村为例进行实际演绎分析。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加直观的理解陕西乡村旅游的演进机制。

关键字:陕西省;乡村旅游;演变机制

一、绪论

(一)背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陶渊明在田园生活中体验的真谛,寥寥数字写出了南山迷人的傍晚之景,同时表达出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默默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通过描写山间田园风光,表现出大诗人王维对于隐居终南山和辋川闲适生活的向往与喜爱。近年来,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现代都市的人们也逐渐从城市走向田园生活。陕西省作为农业大省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并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就,以袁家村,马嵬驿,周至水街等为首的典型代表,推动陕西省乡村旅游特色发展以及品牌化建设。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首先对乡村旅游有简单的认识,其次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方法来分析陕西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存在优点和缺点,通过分析具体个例袁家村,更加形象直观的理解陕西乡村旅游的演进变化。

2、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主要搜集及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总结陕西乡村旅游发展的整体状况和特征。

(2)归纳演绎法:从对大量相关文献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演绎,得出相关演变规律。

(3)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关的匹配起来而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的竞争决策分析模型[1]。陕西乡村旅游发展处于蓬勃向上阶段,通对陕西乡村旅游陕西乡村旅游发展环境的优势、劣势、机会与挑战的分析,有助于其更有针对性的发展。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1、研究意义

陕西乡村旅游的发展开始逐渐迈向成熟,发展资源丰富,至少有50%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所以通过对陕西乡村旅游发展及演进机制的研究,总结成功的案例经验,让更多的乡村得到新的启发与激励。

2、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深化了对于陕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演进机制的研究,丰富了陕西乡村旅游发展及演进机制的理论研究。

(2)实践价值:对其他地区的乡村旅游开发和发展创新方面提供参考。

二、乡村旅游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

乡村旅游的英文是RuralTourism,也有一些国家称之为Agritourism、VillageTourism、GreenTourism和FarmTourism,译法不同主要是由于各个国家对于乡村旅游的界定角度不一致,导致对于乡村旅游概念及内涵的理解有所不同,观点如下:

EdwardInsekeep认为乡村旅游是一种与传统的乡村有关的旅游形式,参加这种旅游的游客能学到乡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知识,村民可以从这种旅游中直接受益[2],本概念的核心为农民在其中获利。

欧洲联盟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其中“乡村性(rurality)”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3]。

刘德谦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息、观光、体验以及学习等的旅游活动[4]。

(二)相关概念的辨析

1、乡村旅游与农家乐

我们通常所指的农家乐即狭义的农家乐从购买者的角度来讲它是指游客在农家田园寻求乐趣体验与城市生活不同的乡村意味[17]。农家乐为游客提供了闲适的休息环境,是现代乡村旅游的一部分。

2、乡村旅游与农业旅游

农业旅游是指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18]。农业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载体,提供了丰富、优质和特殊的旅游资源。

(三)乡村旅游的基本特征

1、乡村性

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基本特征。何景明指出乡村性是由以下几个特征构成的:地域辽阔,人口密度较小,居民点的人口规模较小;土地利用类型以农业用地和林业用地等自然用地为主,建筑物的面积较小;具有传统的社会文体特征等[18]。

2、分散的时空性

众所周知农业具有季节性,因而乡村生活也表现出了一年四季所特有的生产和生活规律,人们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内种植和收获各种农产品,同时由于农业生产受大气和土壤等条件的影响较大[6]。中国的乡村旅游资源具有空间地域特征以及不同气候的季节特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气候,有着不一样的乡村特征,以及表现出了各具特色的民风和民俗。

3、参与的主体行为

乡村旅游是一种复合形式,它介于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之间,这种独特的旅游新形式改变了传统的旅游方式[7]。乡村旅游鼓励游客参与到乡村体验活动之中,回归田园生活,享受生活的恬静与自然,加之乡村旅游互联网化,通过互联网平台为游客提供方便,同时乡村旅游为游客多种多样的特色乡村旅游体验产品,如温泉养生、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等供游客选择,保证不同层次的游客都能找到满意的乡村旅游体验。

4、高品位的文化层次

民俗是一种极具文化特色独特文化形式,其中包括有民间舞蹈艺术、民俗产品,婚丧嫁娶礼仪文化、各类节庆活动等,这种在特定区域所形成的“古、始、真、土”具有城镇无可比拟的贴近自然的优势,为游客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提供了优越的条件[8]。乡村文化是一种不可复制的文化,它是经过时代的演进,通过劳动人民的智慧演进而来,具有高品质的文化层次性。

5、可持续旅游发展

在日益发展迅速的今天,随着全球气候转暖、恶劣天气的增多,发展可持续旅游是刻不容缓的战略目标。开发乡村旅游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利益,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9]。通过将现代高科技及互联网与乡村旅游结合,发展绿色乡村旅游。

三陕西乡村旅游的环境分析

(一)陕西乡村旅游资源赋存

陕西旅游资源富集多样,秦岭作为我国南北方的重要分水岭,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陕北位于黄土高原带,有着独特的黄土文化,即便是在陕北也有着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的文化差异。如榆林道情唢呐为民俗特色,延安有著名的腰鼓,信天游。红色革命根据地文化、土窑洞、黄土峁文化、剪纸文化皆为其特有的旅游资源。关中地区于渭河平原之上,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五市及杨凌示范区,号称“八百里秦川”拥有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资源。以华山、太白山、秦岭、黄河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以及历史人文景观非常丰富,位于陕西腹地交通网络及其便利,是开发乡村旅游产业的不二之选。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咸阳被誉为中国金字塔;宝鸡是炎帝故里,拥有佛骨舍利的法门寺;铜川有西北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照金镇、药王山。陕南于秦岭巴山之间,中间有汉江穿流而过,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安康为十大全国宜居城市,商洛素有“秦楚风韵”之称,汉中为大熊猫的宝地,汉朝的发祥地。

(二)陕西乡村旅游的经济依托

年份201320142016(上半年)

增速(%)119.77

从图中可以看出陕西经济增速总体是逐年减缓的。目前制约陕西经济发展的总共有6个问题。一是新的支撑动力尚未形成;二是重点区域发展比较困难;三是投资减弱,市场的需求量不足,企业不愿意投资;四是工业发展减弱,五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趋于缓慢;六是区域财政风险压力在逐渐增大。

(三)陕西乡村旅游的政策支撑

陕西乡村旅游发展迅猛,就目前为止已经打造了200多个特色旅游古镇以及乡村旅游示范村,解决了农民就业难,就业远的问题。陕西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成功超越其他地区,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跃居全国第二。2016年,xxxx一号文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旅游。此外,陕西省旅游局提出了陕西省扶贫五年计划,帮助贫困村镇致富脱贫。同时可以使陕西乡村旅游遍地开花,提高旅游地吸引力。

2013年国家习xxxx提出发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国际环境下提出该意见,体现出国家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视。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有很大的优势,同时通过发展交通带动西安周边城市、乡镇的旅游业的发展。陕西省旅游局在2016年12月21日确定了汉唐帝陵旅游观光体验带。同时促进咸阳周边乡村的发展。

(四)陕西乡村旅游的发展挑战

1、同质化严重

在日益发展迅速的今天,高楼大厦由城市内向周边乡村城镇扩展越来越多,城市居民开始逃离这种环境格局,乡村旅游作为后起之秀,吸引着游客追忆乡愁,绿色呼吸,放松身心。乡村旅游以无门票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通过发展其他体验型旅游产品吸引游客消费。乡村旅游发展越来越火,越来越多的企业仿效袁家村等成功的例子。所以出现了很多“袁家村”,令很多游客出现审美疲劳,丧失了游玩体验的心情。这种企业盲目跟风投资模仿,换汤不换药,往往导致同质化现象的出现。

2、假日人多,平时人少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产品,就是袁家村和马嵬驿也无法做到人潮涌动,更何况是一些距离较远、知名度尚不够高的乡村旅游景点。所以很多乡村旅游景点无法避免假日人多,平时人少的窘境。

四、陕西乡村旅游演进机制研究

(一)陕西乡村旅游发展演进机制的理论基础

1、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地生命周期最早是由德国学者克里斯特勒提出的。目前被大多数认同的是加拿大学者巴特勒提出的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巴特勒在《旅游地生命周期概述》一文中,借用产品生命周期模式来描述旅游地的演迸过程,他提出的旅游地的演化要经过6个阶段: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19]。 分析各阶段的特点可以有效的根据不同的阶段采取相应的营销、改进、和创新策略去发挥乡村旅游产品的最大增收效益。

2、产业结构理论

在社会产业的发展中,因为收入和工作环境的差异,导致了劳动力的不断流动。从克拉克的产业结构理论中我们可以得出,这种差异可以从不同国家发展层次和发展阶段中得到证明和分析。也就是说,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高的国家,农业劳动力在所有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越小,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所占比重相对越大;反之,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低的国家,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越大,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所占的比重越小。[10]。因此,从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来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1]。

3、可持续发展

在1984年人们首次完整的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15]。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类在漫长发展中所总结出来了经验,是人类对于不断向大自然索取,而不计后果的反思,通过对在永无休止开发和过度利用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和爆发的自然灾害。人们开始认识到自己过去所犯的错误,未来选择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990年温哥华全球旅游发展大会提出《旅游持续发展行动战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等在西班牙共同召开了旅游可持续发展世界会议,通过了《可持续发展宪章》和《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定为:“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当前需要,在保持文化完整性、基本的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和生命维持系统的同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美学的需要。”[12]

我省乡村旅游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目前乡村旅游开发多存在重经济利益而轻环境和社会利益的问题,从而引发了乡村同质化加重、环境质量下降、传统文化遗失等。运用新型可持续发展理念来提高农村经济的增长速度,为陕西乡村旅游注入新动力。

(二)陕西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

1、景区依托型

景区依托型是在环景区周边,依托著名景区或成熟景区的效应来发展乡村旅游的模式。景区周边的乡村依据其特殊优势,根据客源市场的需求和发展特点,开发有特色的能吸引游客眼球的创新乡村旅游体验产品,去调动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商洛依据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其中和朱家湾村、太子坪村等是典型的景区依托发展模式,他们借助柞水溶洞、金丝峡等著名景区,因为这些景区位置离城市较为偏远,附近村庄根据游客的需求起初提供可“食”的农家乐,随着游客需求层次的提升,村民开始提供不同层次、不同标准的民俗以及其他娱乐的设施,来弥补景区的空缺,让游客不虚此行!

2、历史文化依托型

古村镇旅游是目前非常火的旅游热点,古老的村庄和城镇,以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古朴的建筑遗迹和朴实风特点受到游客青睐。开发古村镇的重要前提就是保护先行,以党家村为例,把党家村当作景区去打造,同时对其进行保护,维护历史文化的遗存。现在的党家村依旧古香古色,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的游客。

3、城市依托型

城市依托性顾名思义,依托城市良好的区位,在城市周边形成居民休闲、娱乐、放松的环城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如秦岭山一带形成的上王村等农家乐在西安城区边上,景色幽美,交通便利,附近还有温泉水疗使其迅速成为市民周末及小长假出行放松的首选目的地。

4、民俗依托型

乡村旅游根据民俗文化的特殊性,开发不同类型的体验型旅游产品,满足游客求新求异的心理,同时游客可以继承和发扬旅乡村特有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术等的乡村旅游模式。如延安市安塞区以腰鼓、民歌和剪纸文明于海内外。气势磅礴的腰鼓走向了国际化,曾去往多个国家表演;安塞剪纸凝聚着农民艺术家的智慧与心灵手巧;陕北民歌因其来自黄土高原,高亢嘹亮的歌声唱出了陕北情及红色革命的胜利的激情。

5、科技依托型

当代科技在我们生产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等地的科技所引导的现代农业建设和乡村旅游科技化发展为我省的乡村旅游提供了新的借鉴,近年来,我国的国家科技园建设的启动,促进了我省科技园区建设。杨凌,作为高科技农业的领跑着,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创新产业、现代农业发展以及特色农业发展等方面去得了显著的成效。第二十一届杨凌农高会提出“让杨凌科技之花开满丝路之畔”的重要战略,杨凌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个重要的农业城市。

6、产业依托型

产业依托型根据其农业发展特点,将农业和旅游相结合开发乡间田园体验型旅游产品。让游客来参与在其中,享受乡村庄园自给自足的新体验。并且带动第三产业包括特色农产品销售,餐饮等,将自然农业景观和产品体验吸引游客目光。以户县葡萄采摘节为例,户县已经举办了六届草堂葡萄旅游采摘节,每一届都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体验,游客们可以走进葡萄庄园自助采摘,享受自助采摘的乐趣,很多家长也会带着自己的孩子来体验生活,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同时游客们也可以欣赏到户县田园风光的舒适幽静。除此之外游客们还可以品尝农家饭及自酿葡萄美酒,深度体验农家闲适淡雅的生活。除此之外还有樱桃、草莓采摘等丰富的体验活动。

7、回归自然型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敬畏着大自然,迷恋着大自然,因为人本是自然之物,由于现代生活的发展,人们更愿意亲近风景优美,山清水秀,宁静祥和的大自然,脚踩泥泞的山路,呼吸着森林中清新的空气。根据旅游市场需求渴望回归自然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深受游客青睐。,人们更加的愿意亲近大自然,自然风景可以使人们远离城市的喧嚣,根据旅游市场渴望回归自然地需求所开发的乡村旅游模式,深受旅游者的喜爱。陕南佛坪是一个拥有万亩花海的山茱萸,这里还可以看到野生大熊猫,山野里原始自然,生机勃发的珍惜动植物与幽美的秦岭山水,可以真正使游客去除城市只浮躁与压力,回归一个天然本真的自我。

五陕西乡村旅游的演进个案研究-以袁家村为例

(一)演进的动力机制

在改革开放后,土地制度的改革使大量劳动力失去生活来源去寻找新的工作,增加生活来源。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开始产生旅游动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和三农问题中,XX发现发展乡村旅游是解决农村发展的良药。现在全国旅游业发展的火热,各类旅游企业争相投资发展,一些旅游企业在面对传统旅游项目开发的激烈竞争,投资机会逐渐减少,其迫切的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城镇居民、农民、旅游企业和XX四个不同需求共同形成乡村旅游的动力系统结构[5]。

袁家村位于咸阳市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昭陵所在地九嵕山下,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非常便利,即使对于宝鸡,渭南等地,或者山西省,河南省等地的游客也很方便。

上世纪70年代贫困村

改革开放初期蓬勃发展

1993年大力发展农工贸

上世纪的袁家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在改革开放初期,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成就了经济强盛的袁家村,1993年成立袁家农工商联合总公司。发展迅速,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楷模。尤其进入本世纪初,袁家村看准了乡村旅游这类处于升值期的旅游项目,2007年投资1500万元,占地110亩建成了集娱乐、观光、休闲、餐饮于一体的关中印象体验地,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地[13]。

2007年礼泉县先后投资了5100万元,决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最终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关中印象体验地。

2011年,袁家村建成了以“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关中古镇综合体验空间。另外袁家村投资了3500万元建起了关中戏楼,唤起了人们浓浓的乡愁并且传承保护了关中传统戏曲。以及建设了20亩柿林停车场,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

(二)经营模式的演进

2007年袁家村发展乡村旅游,建起了独具魅力关中民居建筑,其中包括仿古小吃街,供游客观赏休憩的亭台楼阁以及其他的文化设施。另外将传统关中农村的民俗文化,如磨房、醋坊、酒坊等关中农村民俗文化融入集各类特色小吃、民居及传统手工艺为一体的民俗街,展现了淳朴地道的关中农村民俗文化。

2012年,袁家村根据市场的需求在公共硬件方面进行了改造,丰富乡村旅游的体验项目,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在借鉴国内外有特色的景区经验的基础之上,投资新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酒吧、客栈、咖啡馆、游戏娱乐广场等,达到了“传统”与“时尚”相结合,吸引了更多游客,并且使游客的停留时间加长,创造出了更多的效益。

现在的袁家村与时俱进,进入“互联网+”时代,无线WIFI全覆盖、电子支付全覆盖,首先做到了智慧旅游。并将袁家村特色美食一条街中部分小吃在西安、咸阳的黄金地段打造出城市中的“袁家村”方便近距离的游客对于美食的需求。

(三)空间布局的演变

1.发展历程:农家乐小吃街古村落景区

现在的袁家村景区是以农家乐为起点经营的。2005年,在农家乐经营良好的情况下,村委为农户的升级买单,鼓励农民进行农家乐升级,很快,附近百米长的小吃街落成。紧接着商户主动投资,将袁家村从一条小吃街升级为一个“关中印象体验地”。

2.同类项目:一直被模仿,从没被超越

袁家村运用新战略将自己经营的优质品牌,在西安、咸阳等地开店,多一种方式来达到高额的经营收入。

3、目前袁家村的整体布局

袁家村旅游区依据资源类别、地理方位、市场潜能,构成一大环(旅游区大环线)、多小环(若干绕村小环线)、三纵(昭陵大道、袁家大道、大唐御道)、四横(秦琼大道、花果大道、嵕山大道、御果大道)连点的线路网络和九宫割格局[14]。

(四)发展的创新机制

袁家村在全国乡村旅游品牌中已经属于佼佼者了,但在其快速发展的背后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客源市场单一

根据近几年的数据调查,袁家村吸引的主要客源是西安、咸阳、宝鸡等地的客源,以及临近的省份。且大多以自驾游为主,时间主要集中在在周末,小长假。中青年旅游者较多。

2.产品缺乏特色

袁家村旅游产品单一,重游率低。观光型旅游产品过多,游客参与度偏低,容易出现审美疲劳。在“食”、“购、“游”等方面,足以满足游客在观赏购物方面的需求,但在“住”、“行”、“游”非常薄弱,无法满足游客求新、求异的体验需求。

3.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当前袁家村的基础设施同火热的旅游发展不适应,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低下,无法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尤其在节假日,其接待能力属于严重超负荷运转,表现为、交通、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条件。管理及服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4.袁家村的创新发展展望

(1)利用各种媒介平台,加大对于袁家村的品牌宣传,吸引海内外的游客;进一步的深入挖掘品牌的文化内涵,打造精美旅游产品,提高旅游地的重游率;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整体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2)要有创新、有参与、有互动,在乡村,不但有老年人,还要有年轻人;不但有年轻人,还要有新生力量。

(3)着重发展特色民宿,民宿旅游的未来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乡村由于其特有的风土人情,建筑特色,通过民宿的方式让游客可以切身体验到当地风土人情,同时别具一格的民宿也可以自成景点吸引游客。据统计,截止2016年1月,我国大陆客栈民宿总数达42658家,从2012年民俗从业者不到10万到2016年增至近90万人。由此可见我国发展民俗旅游势在必行。

六、结论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陕西乡村旅游发展一直处于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尤其在最近几年以袁家村、马嵬驿为代表的乡村旅游走在全国的前列,使得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个人来学习。到2015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14294.5万人次,旅游收入158.9亿,使得陕西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就被关注,存在的问题也迅速被剖析,为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发展增添了新动力。通过学习先进的经营模式,也要学会找准市场需求,开发更加有地域特色的全域乡村旅游。

在国家大力倡导旅游经济的环境下,只要我们找准时机,抓住机遇,利用陕西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相信陕西的乡村旅游业的未来将会发展越来越好,最后期待有更美,更好,更强,更特色的陕西乡村旅游,来引领潮流。

参考文献

[1]付业勤,郑向敏,刘纬华.县域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发展模式与保障体系—以海南保亭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13,4(3):466-473

[2]张利民.乡村旅游开发刍议[J].商业研究,2003,(272):173.

[3]ReichelA,LowengartO,MilmanA.RuraltourisminIsrael:servicequalityandorientation[J].TourismManagement,2000,21(5):451-459

[4]刘德谦.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旅游学刊,2006,21(3):12-19.

[5]高梅芳.玉溪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07.

[6]Kasterholz.Segmentingtourisminruralareas.ThecaseofnorthandcentralPotugal,JournalofTravelResearch,1999,37(4):353-363.

[7]高欣娜.北京乡村旅游市场新需求研究[D].石家庄:河北农业大学,2007.

[8]邹统钎.旅游规划与开发[M].广东: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243.

[9]陈梅.乡村旅游规划核心内容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08.

[10]范子文.观光、休闲农业的主要形式[J].世界农业,1998(1):50-51.

[11]温芳.农家乐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12]何婉.浅议我国乡村旅游的深度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06,4-7.

[13]杨柳.陕西礼泉“袁家村”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3.

[14]王迪.旅游产业导向下的乡村空间艺术创造研究—以礼泉袁家村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46-47

[15]张源.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产品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16]杨妮.体验视角下西安市乡村旅游产品升级策略研究[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33.

[17]钟先丽.关于发展江西农家乐旅游的探讨[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2010,(03):264-266.

[18]张玉.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农业旅游开发协调模式与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3.

[19]杨乾.非优型民俗村旅游趋优发展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9.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30070.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6月20日
Next 2022年6月20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