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以罗伯特弗兰克《X人》为例的研究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不断提升,人们在普遍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开始相继追求精神层面的提升。多元化的艺术形式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陆续萌芽,进而成长为多种不同的流派、以及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抽象风格和写实风格的艺术作品都在各自领域凭借不同优势吸纳了一定基数的受众群体。这些作品有的将灵感放大,基于抽象艺术留给观众无垠的想象空间,有的则对生活周遭的人或事物进行了高度还原和记录,以来作品中的真实性唤起观众的共鸣。这些作品各有所长,艺术意蕴也存在差异性,印证了“艺术存在多面性”这一说法。

纪实摄影作为一种客观的记录艺术,其作品素材往往来源于生活,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或自然界中的真实情况,换言之,真实性是纪实摄影作品中最能引起观众共鸣的优势之一。也正是由于纪实摄影作品体现出了生活中的真实性,这种类型作品才彰显出了它的意义。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网络、信息等因素的影响下,现代艺术对于纪实摄影真实性的界定逐渐模糊,这影响了纪实摄影艺术的本质。因此,现代社会中纪实摄影仍应重在真实,不应夹杂有偏激、不公平的个人情感,还原事物的本貌,才能保证纪实摄影的真实性,凸显纪实摄影的艺术价值。

本文以X摄影大师罗伯特弗兰克的经典纪实摄影作品《X人》为剖析对象,采用文献调查法、比较法、总结归纳法等方法。首先对纪实摄影理论进行了概述,包括纪实摄影概念以及中西方纪实摄影发展沿革。其次对纪实摄影审美形式以及审美内容进行了归纳,包括对审美形式的特殊性、真,善,悲剧的审美、以及对唯美主义的批判。最后以《X人》为例,对该作品的艺术意蕴以及传递思想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纪实摄影;审美形式;艺术意蕴;真实性

引言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纪实摄影作品的真实性保持着高度的信任,认为纪实摄影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景都是具备极强的客观性的[1]。纪实摄影作品就像是生活中一隅的拓片,好的纪实摄影作品不仅通过真实记录呈现出浓厚的精神意蕴,同时也富有厚重的物质承载。而这些优势都是建立在纪实摄影作品真实性的基础上的。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纪实摄影对人们的影响力在逐渐提升,人们对于纪实摄影作品中真实性的理解和表达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尤其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趋势下,影像信息的传播途径趋于多元,传播速度加快,使得很多纪实摄影作品的真实性大打折扣,进而引发了人们对于纪实摄影真实性的信任危机。至此,纪实摄影出现了真实性缺失,其属性与本质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在这种环境下,纪实摄影作品的创作者以及欣赏者们,都应该明确纪实摄影作品的概念,调查纪实摄影的发展历程,并对纪实摄影的审美形式与审美内容有充分的了解。从纪实摄影的经典作品入手,探究这些经典作品中传递出的历史地位、艺术意蕴、以及主旨思想。这样才能形成对纪实摄影作品正确的审美观。艺术行业中资本以及网络信息元素的注入,使本该纯净的艺术行业平添了一丝浮躁,也让受众中出现了一些不了解艺术本质的所谓的“鉴赏者”[2]。人们不能阻止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不能规避资本对于艺术领域的介入,但却可以通过了解艺术形式与艺术本质来传承其精神内核,最大程度保留住艺术的本味。

因此,本文以X摄影大师罗伯特弗兰克的经典纪实摄影作品《X人》为赏析对象,运用文献调查法、对比法、归纳总结法,对该作品中传递的艺术思想与美学意蕴进行赏析。本文一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纪实摄影的理论概述,包括学术上对纪实摄影及其作品的概念界定,以及中西方纪实摄影的发展沿革;第二部分为纪实摄影作品的审美形式以及审美内容,主要归纳了纪实摄影审美形式的特殊之处、纪实摄影对于真,善,悲剧等元素的呈现方式和审美理解、以及纪实摄影作品对于“唯美主义”的批判;第三部分为X摄影大师罗伯特弗兰克经典纪实摄影作品《X人》的艺术赏析,包括《X人》纪实摄影作品的历史地位、艺术意蕴、以及传递思想。最后总结文章所得。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发现,罗伯特弗兰克的《X人》之所以被称为其代表作之一,是因为作品中对于“个人”以及“社会”、“心像”以及“物象”、“美”以及“丑”有着独特的理解,这三组看似站在对立面的抽象元素,在罗伯特弗兰克的《X人》中得到了和谐的诠释,而这些诠释的背后,是罗伯特弗兰克对于真相(像)的追求,这种追求自然不做作,不是对真实性的刻意记录,但却让这组摄影作品中的内容无比真实,引起了一众观赏者们的广泛共鸣。罗伯特弗兰克的《X人》广泛启发了纪实摄影创作者们的艺术灵感和创作思维,“心像”代替“物像”的摄影手法,是人类精神精彩的一跃,其所带来的艺术启迪是不可被预言的[3]。从罗伯特弗兰克之后的X摄影也能够看出,罗伯特的《X人》长久地影响了X纪实摄影界,在他之后相继出现了盖里温诺格兰德、李弗里德兰德、斯蒂芬肖尔、以及埃里克索斯等摄影大师,在他们的作品中,依稀能够看见当年罗伯特弗兰克《X人》的影子,但也包含了不同程度的艺术创新。他们不是罗伯特的模仿者,而是罗伯特艺术思想的传承和发扬者。

1纪实摄影理论概述

1.1纪实摄影的概念、类别及特征

纪实摄影是一种以记录真实生活为主的摄影方式。常言道:“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样的说法非常适用于纪实摄影[4]。纪实摄影的素材是来源于真实生活的,所见,即所摄。正因如此,纪实摄影作品通常具有记录以及保存历史的功能,其价值来源于所摄年代——当摄影师按下快门的一刻,这个年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周遭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人们的衣着审美都被定格在这一瞬间[5]。换言之,从艺术角度来说,纪实摄影是反映真实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从历史价值角度来说,纪实摄影是历史年代与社会人文等现状独一无二的见证。

按照信息量、主题、以及摄影动机,纪实摄影共可详细划分为九种类型,下表1.1为纪实摄影的分类方法及类别:

纪实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以罗伯特弗兰克《X人》为例的研究

如上表1.1所示,纪实摄影按照摄影作品的信息量、作品主题、以及摄影动机可以详细分为9种不同的纪实摄影类别。其中,按照摄影作品的信息量可以分为新闻摄影、报道/专题摄影、以及电影型纪实摄影。新闻摄影类的纪实摄影也被称为“小品”类纪实摄影,通常用较为夸张的摄影手法,作品视觉冲击力是这类纪实摄影的特色,一张照片中往往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6]。罗伯特卡帕于1936年拍摄的作品《共和军战士之死》就是典型的新闻类纪实摄影作品,如下图1.1所示:

纪实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以罗伯特弗兰克《X人》为例的研究

报道/专题摄影作品中视觉冲击力低于新闻报道摄影作品,是比较贴近日常生活的摄影形式。摄影者不需要用单独的一张照片来反映主题。这种类别的纪实摄影作品会用统一风格的多组照片来反映主题,多张照片串联起来形成对真实内容的记录。《中国故事》作品集中就收录了当代摄影师近200组纪实摄影作品,拍摄周期长且拍摄视角也较为统一[10]。如果把新闻类纪实摄影比作“小品”型,则可以用“电视剧”来比喻报道/专题类摄影作品。下图1.2为《中国故事》纪实摄影作品集截图:

纪实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以罗伯特弗兰克《X人》为例的研究

“电影”型纪实摄影作品的篇幅长度则介于新闻摄影与报道/专题摄影两者之间,每组作品中照片之间的逻辑性是不强的,但围绕的主题确实相对统一的[11]。艾尔弗雷德的《埃塞俄比亚士兵的脚》是比较典型的“电影”型纪实作品之一,如下图1.3所示:

纪实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以罗伯特弗兰克《X人》为例的研究

按照摄影作品主题分类,可以将纪实摄影分为重大事件类、百姓生活类、以及社会风景类三种,其中重大事件类多拍摄当前比较重要的、影响力较大的事件,代表性作品如《汶川大地震》;百姓生活类拍摄生活中平淡的细节,柴米油盐、喜怒哀乐、民俗风情、人间烟火等等,代表性作品如《卖艺的孩子》;社会风景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关联,记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代表性作品如《红色佛国·色达》。

纪实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以罗伯特弗兰克《X人》为例的研究

纪实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以罗伯特弗兰克《X人》为例的研究

纪实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以罗伯特弗兰克《X人》为例的研究

按摄影动机分类可以将纪实摄影分为社会纪实、文化记述、以及纪实人文三类。其中社会纪实类纪实摄影主要反映社会问题,主题多为疾病、饥饿、战争、贫困等,代表作品如解海龙的《希望工程》[12];文化记述类重点关注文化遗存以及传统民俗等主题,代表作品如陈锦的《四川茶铺》;纪实人文的拍摄主题为人与生活,揭示了人性本质,体现了人文关怀,代表作品如王福春的《火车上的中国人》[13]。

纪实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以罗伯特弗兰克《X人》为例的研究

图1.8《四川茶铺》作品截图

纪实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以罗伯特弗兰克《X人》为例的研究

1.2中西方纪实摄影的发展沿革

纪实摄影(documentaryphotography)中,纪实一词来源于拉丁文中的“docere”,汉译意为“教学、指导”,而西方纪实摄影早期的概念真是通过记录真是情况而达到教导人们的目的。纪实摄影这一概念最早是由1935年X经济学家罗伊斯特莱克提出的,这一概念虽由这位经济学家提出,但至今学术界对于纪实摄影都没有一个明确却公开的定义。单就摄影而言,最早使用“纪实”一词的是20世纪初法国摄影家欧仁阿特热[14]。

发展至1940年,每股纪实摄影师多萝西娅兰格对西方纪实摄影艺术界定了简单概念,她认为,纪实摄影是反映时下生活,用作品为未来辅以实证的艺术作品。纪实作品反映的不仅是人和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记录了人类和自然范围内的活动、事件等。不仅是对人类行为以及自然元素的揭示,同时也是对上述内容的描述与复刻。这样看来,称早期的西方纪实摄影为人文自然的“拓片”是比较贴切的[15]。

1985年,X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生斯蒂芬妮就西方纪实摄影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影响了当时西方纪实摄影的参与爱好者们。他认为,纪实摄影的参与者可以是专业工作者,也完全可以使广泛的业余爱好者[16]。作品是对人们生活碎片的抓取,不需刻意寻找背景,只需一双追求真实的眼睛,和一瞬间的灵感。从后来的《X人》、《裸奔者》、《被打捞的小猫》等经典作品中都可以看出,纪实摄影作品确实可被称得上为“瞬间的永恒”。

相比西方,中国纪实摄影艺术的发展起步较晚。1984年,我国著名摄影人王惠敏首次提出纪实摄影这一概念,被刊登在了《国际摄影》杂志中。这一词汇在流行拿来主义的20世纪80年代很快被传播开来,并开始被广泛使用。我国纪实摄影作品于当时萌芽,并迅速爆发,进入成长期。截至今天,我国出现了许多热爱纪实摄影以及将纪实摄影作为毕生事业的摄影人们,他们秉承着人道主义精神,用自身的善良作为加持,靠着顽强的毅力与献身精神深入纪实摄影领域,抓取了无数优秀的、反映我国现实的作品。

2纪实摄影的审美形式与审美内容

2.1纪实摄影审美形式的特殊性

纪实摄影作品的审美形式是特殊的,这种艺术作品有着多元化的创作内容,山川江河、花鸟鱼虫、人间烟火、世间百态,都可以成为摄影创作者们镜头下的元素。创作者将这些物象完整且真实地呈现出来,给人自然的美感与快意。正因如此,纪实摄影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体,此为纪实摄影显性表象与潜在意蕴的统一,也是纪实摄影审美形式最为特殊的地方之一。代表作品如《开国大典》,如下图2.1所示:

纪实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以罗伯特弗兰克《X人》为例的研究

上图2.1中,创作者的摄影内容为我国开国领袖的集体形象,照片为1949年我国开国大典上领导人们庄严肃穆的群像。只要经历了那个时期的人们,看到这张照片都会热血沸腾,思绪回到1949年那个秋天,为我国从开国至今经历的发展变化而激动不已。唤起共鸣,是纪实摄影显性表象与潜在意蕴高度统一的审美目的。

瞬间与永恒的结合,是纪实摄影审美形式的另一特殊之处。通过欣赏大量经典纪实摄影作品可以发现,很多优秀的纪实摄影作品都是在一瞬间被记录下来的。在作品真实性的加持下,这些作品经过了多年的沉淀,呈现出的历史意义浓厚且质朴,但焕发出的生命力是历久弥新的[16]。典型作品如X摄影师JohnMoore的《巴基斯坦前xxxx遇刺身亡》,如下图2.2所示:

纪实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以罗伯特弗兰克《X人》为例的研究

上图2.2中表现的审美形式就在于瞬间与永恒的转换,在巴基斯坦前xxxx遇刺的一瞬间,冲天的火光、人们四下逃窜的的混乱场面,被永久的记录在了作品当中。

2.2纪实摄影对真、善、悲剧的审美

纪实摄影对生活、自然、事件的记录都源于真实性,纵观大多数优秀的纪实摄影作品可以看出,摄影师镜头下的内容多侧重真、善、悲剧等元素。在真实性的加持下,纪实摄影作品想反映出的内容依然是向真、善、悲剧方向延伸。如下图2.3、2.4、2.5所示:

纪实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以罗伯特弗兰克《X人》为例的研究

纪实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以罗伯特弗兰克《X人》为例的研究

纪实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以罗伯特弗兰克《X人》为例的研究

2.3纪实摄影对唯美主义的批判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除了经历幸福、团圆、成功之外,或多或少都会经历冲突、战争、悲剧、荒灾、斗争。比起悲剧,人们往往更向往美好的事物[17]。纪实摄影秉承记录真实的原则,不刻意倾向美好或丑恶,但也丝毫不吝啬赞美与鄙夷。再次过程中,纪实摄影更倾向揭露真实生活,把社会中隐藏的缺陷与不足完整地记录下来。人们周遭的社会阴暗面、环境缺陷、以及底层生活的挣扎,都是纪实摄影完整记录下来的内容。镜头背后的创作者们对于社会的反思,将纪实摄影放置在了唯美、讴歌主义的对立面,形成了纪实摄影对于唯美、讴歌主义的对抗与批判。

3作品《X人》的艺术意蕴与传递思想

3.1纪实摄影作品《X人》的历史地位

纪实摄影艺术史上评价罗伯特弗兰克为“伟大的旗手”,生于1924年瑞士苏黎士的他,23岁就来到X纽约定居。罗伯特起先从事时装摄影,当时纽约人们绚丽的生活表象吸引了罗伯特,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罗伯特看透了时装界的虚浮,透过纽约居民华丽的生活状态表象,看到了纽约居民大量的生活阴暗面。1958年,罗伯特从旅拍过程中拍摄的20000余张底片中挑选出83张具有代表性的纪实摄影作品,编辑成为一本摄影集,命名为《X人》。《X人》纪实摄影集的问世,震惊了当时X摄影艺术界。直至今天,在X的摄影艺术界中仍存在对《X人》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一种声音认为,《X人》是对于X人民形象的恶意抹黑,而另一种声音认为,《X人》真实地反映出了X人民当时的生活状态,《X人》是当代纪实摄影中的“圣经”[18]。

虽然人们对于弗兰克《X人》的评价存在两极分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弗兰克作品中所强调的“见人所不见”的摄影观念,影响了而后的众多摄影师,弗兰克也成为了西方纪实摄影历史中,实至名归的“纪实摄影教父”。

纪实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以罗伯特弗兰克《X人》为例的研究

3.2纪实摄影作品《X人》的艺术意蕴

弗兰克的《X人》,是当代纪实摄影的“起点”,从弗兰克开始,西方纪实摄影对于镜头下内容的审美由“理性的记录”转变为“不加辩驳的冷静”,对于镜头真实性的追求更加苛刻,作品所传递出来的艺术意蕴更加丰富。通过欣赏《X人》摄影集中共83张摄影作品,可以发现,弗兰克《X人》中呈现出的艺术意蕴可以详细划分为个人与社会的关联,以及心像与物像的关联[19]。

个人与社会的关联方面,《X人》中的作品多以单人的人像刻画入手,反映出当时X社会的环境现状。如下图3.2所示:

纪实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以罗伯特弗兰克《X人》为例的研究

从上图3.2中可以看出,照片中一位黑人妇女怀抱着一位白人小孩,两色人种一黑一白,一老一幼,在构图上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弗兰克镜头底下的画面由两个普通的纽约市民开始向种族环境延伸——照片中的黑人妇女神态平静,甚至带有一丝忧郁,白人孩子表情呆滞、迷茫,眼中看不出普通幼儿所具备的天真与好奇。似乎在弗兰克的镜头下,当黑人与白人同框时,人们的表情并不快乐,而是平淡且忧伤,眼中看不到乐观和希望。这体现出了弗兰克对于纪实摄影审美的追求,在种族差异的大环境下,不一味地相信XXX所提出的“人种平等”,反而通过对黑白人种在镜头下的真实神态,质疑所谓的“人种平等”,这是弗兰克镜头下纪实摄影作品对“唯美主义”的批判,这种推翻式的独特审美,带给观众共鸣和深思空间,堪称伟大的“时代拓片”。

心像与物像的关联方面,弗兰克用真实的镜头,从物像延伸到心像,通过对纽约人们真实生活的记录,慢慢走向人们的内心。相比之下,心像更像是人类的“柏拉图洞穴”,物像则是心像的“影子”,观赏者在欣赏照片之余,能看到那个时代中的自己在人潮之中的缩影。如下图17所示:

纪实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以罗伯特弗兰克《X人》为例的研究

从上图3.3中的画面可以看出,作品中的“物像”主要为X开国元勋、首任总统华盛顿,X首位共和党籍总统林肯,以及X国旗。仔细品味这张照片的构图,不难发现其中深意:其一,华盛顿是X第一认总统,而林肯则是X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作为制定《X宪法》取代《联邦条例》的第一人,华盛顿统一了X,对抗了分裂与倾轧,作为影响X的100位人物的第一名,林肯将X塑造成了南北战争的胜利者。两位总统都各自推动了X的发展,成就了X的国际地位[20];其二,华盛顿虽将毕生投入到了反抗分裂倾轧的事业当中,但最终人没有实现黑人奴隶制的废除,而林肯通过不懈努力,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带领X人实现了人种的基本平等,从华盛顿到林肯,X种族战争取得了质的成果;其三,华盛顿在赢得连任后,不再谋求第三个任期,最终在自己的山庄去世,林肯在维护了人种平等后,却没有等到连任,最终在当选总统的第二年被暗杀。上述三点是弗兰克《X人》纪实摄影作品透过“物像”进入“心像”的审美体现——两位总统与国旗的物像,却能引人深思,想起了时代的变化,将观众引入历史的思潮中,难以平静。

3.3纪实摄影作品《X人》的传递思想

弗兰克的《X人》作品中,传递的思想主要为人们关于真像(像)的理解与反思。人类,是自我设限的,这是思维的谜语。这个谜语的社会功效在于,不仅人的身体是纷争的,思想也应该是纷争的:在纷争中陷于充实。而这个充实的本身,就是一个假象。在这样的假象中,人类是否能够识别表面的假象,看到真相。这才是弗兰克《X人》纪实摄影作品想要表达的深意。

纪实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以罗伯特弗兰克《X人》为例的研究

图3.5《X人》作品中黑人男子用摩托载白人女子

从上图3.4、3.5中就能看出,弗兰克在《X人》摄影作品集中,常常抓取一些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元素(如黑人、百人两色人种),或是抓取一些细节元素(如老人手中的刊物封面印有“AWAKE”字样)。这是弗兰克在创作过程中的用心之处。在图18中,老人衣着考究,神态坚毅,手中持有的报刊封面上赫然印有“AWAKE”字样,汉译为“苏醒、唤醒”。这是当时的X人最喜欢的词汇,唤醒、苏醒是X人对国家持续崛起的希冀,也是X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奋斗目标。然而,当时真实的X环境是否可以用“AWAKE”来形容?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个形容词仍然不准确的。在图19中,又是黑人与白人同框的照片元素抓取,照片中的黑人与白人神情平淡,没有过多的身体接触。这样我们可以大胆猜测他们的关系,摩托车上白人女子并没与环抱黑人男子,从二人之间的神态来看,也并没有过多亲密的情绪,显然,二人为情侣关系的可能性较低,甚至二人很可能是陌生的。表面上看,黑人白人同框,平等的坐在一辆摩托上,但是照片深层次传递给人们的信息却不止如此——可能黑人男子与白人女子只是萍水相逢,处于利益或其他可能性,两人出现在同一辆摩托上。弗兰克用这样的构图方式告诉观众:表面与实际存在差异。呼吁人们对假象进行识别、以及对真相多加探索,才是纪实摄影作品追求的艺术目的所在。

结论

综上所示,本文以摄影大师罗伯特弗兰克的《X人》为研究对象,结合纪实摄影艺术的发展与特征,分析了《X人》作品中的艺术意蕴与思想传递。纪实摄影,贵在真实,但同时也要传递艺术意蕴和隐含思想,摄影师应该成为观众的“眼睛”,要帮助更多的人看清社会现实,但又不在认清阴暗现实后放弃追求光明的希望。

《X人》纪实摄影作品集共83张照片,多注重细节与视觉冲击力,将长久困扰X人民的“种族”、“自由”、“苏醒”、“希望”等词汇贯之以镜头,让作品成为了时代的拓片。作品中充满了人像与物像、个体与社会、美与丑的关联,同时也蕴含了无比深刻的思想内涵。

参考文献

[1]王汉辰,王传东编著.新闻与纪实摄影[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2]潘世国著.古城龙泉纪实摄影作品[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8.

[3]朱金平.社会的表情:朱金平纪实摄影作品集[M].北京:长城出版社.2018.

[4]陈斌荣著.见证陈斌荣新闻纪实摄影作品[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7.

[5]宋靖著.中国纪实摄影家成长实录中[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7.

[6]崔月江著.记忆崔月江纪实摄影作品集[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7.

[7](美)艾略特·厄威特著;王雨辰译.艾略特·厄威特的纽约纪实摄影大师[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7.

[8]李谊民著.平凡生活李谊民纪实摄影作品集[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5.

[9]刘桂林著.凝视之旅刘桂林纪实摄影[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4.

[10]林路编著.大师的纪实摄影[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11]王勇.纪实影像的反馈与无“诉求”的社会风景[N].中国摄影报,2019-11-19(003).

[12].BindingPerceptions:ImagesofKoreainJapaneseColonialDocumentaryPhotography[J].THEREVIEWOFKOREANSTUDIES,2019,22(1).

[13]徐崇德.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现新民俗[N].中国摄影报,2019-11-15(009).

[14]万旻.浅谈纪实摄影中客观性与人文性的融合[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21):78-79.

[15]唐辉吉.工业摄影的个性表达[N].中国摄影报,2019-11-01(009).

[16]邱俊.纪实摄影的社会价值与思考[J].大众文艺,2019(20):161-163.

[17].节日里的民俗摄影攻略[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9(10):66-67.

[18]刘进军.从孙明经视觉文献片看民俗摄影之美[N].中国摄影报,2019-10-18(009).

[19]JenniferGood.TheImpossiblePhotograph:BlurandDomesticViolence[J].Routledge,2019,12(4).

[20]MeghanL.E.Kirkwood.LandasNaturalResource:RepresentationsofMininginContemporarySouthAfricanLandscapePhotography[J].Routledge,2019,12(4).

纪实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以罗伯特弗兰克《X人》为例的研究

纪实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以罗伯特弗兰克《美国人》为例的研究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2年7月9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35747.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7月1日
Next 2022年7月1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