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浏阳市田径运动水平在湖南省曾处于前列,但近年运动成绩有所下滑。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对湖南省浏阳市部分高中田径代表队员的损伤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浏阳市部分高中田径代表队员运动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有利于防止运动损伤,使运动损伤减少到最低,而且有助于教练员按时,按量完成训练计划,训练任务,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促进田径运动的健康发展。在研究中得出以下结论:
(1)浏阳市部分高中田径运动代表队员运动损伤的性质呈现出明显的项目特点。竞走类的项目主要是慢性损伤,跑步类、投掷类、跳跃类的项目是急性损伤与急性转慢性损伤,全能类项目运动员运动损伤均体现出急性、慢性、急性转慢性的特点。运动损伤的类型方面,竞走类项目主要的损伤是拉伤、扭伤、骨膜炎。跑步类项目主要是拉伤、扭伤、骨膜炎、擦伤。投掷类项目损伤主要是扭伤、拉伤、骨膜炎。跳跃类项目主要损伤是拉伤、擦伤、扭伤。全能类项目主要损伤是拉伤、扭伤、擦伤、挫伤。
(2)浏阳市部分高中田径运动代表队员运动损伤发生的时段呈现出一定的特点。竞走类、跑步类、投掷类、跳跃类项目更易在训练的后段发生损伤。全能类项目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均易发生运动损伤。夏季和冬季青少年运动员更易发生损伤。
(3)竞走类项目损伤的主要部位是腰、膝、小腿、髋部。跑步类项目运动损伤发生部位主要是腰、膝、踝、大腿。跳跃类项目运动损伤发生的部位主要是腰、膝、踝、大腿,特别是膝伤明显。投掷了项目运动损伤发生的部位主要是腰、膝、髋,腰伤占得比例最大。全能类项目由于包含的项目较多,其损伤的部位也呈现了多样性,其中腰、踝、大腿运动损伤最为明显。
根据上述研究,本人提出了加强思想教育,加强技术练习,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内容及运动负荷,重视做好准备活动和课后放松,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重视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及易伤部位训练,加强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医务监护等预防措施
关键词:运动损伤;损伤原因;预防措施;田径运动目录
1前言
1.2选题目的及意义
1.2.1选题目的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对湖南省浏阳市部分高中田径代表队员的损伤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浏阳市部分高中田径代表队员运动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便于防止运动损伤,促使损伤不断减少,此外便于教练员按时,保证质量的结束训练计划,完成任务,提升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加快此类运动的长久发展。
1.2.2意义
田径运动损伤会阻碍运动员日常训练计划与竞赛活动,也许会导致运动员运动生涯的缩短或者毁灭。根据分析可知国内基层高中(比如浏阳市)田径代表队员运动损伤状况,研究导致田径运动受伤的根源对于全年防范运动损伤具有关键价值。开展田径代表队员运动损伤的防范活动不只可以全面确保运动员的身体素养,对此后得到良好比赛成绩也有关键功能。
1.2.3国内外有关运动员损伤现状的研究
普通人群中,下肢损伤也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在X估计平均每年下肢损伤的患者多达三百万。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显示,下肢损伤的发生率占全部创伤的30%一60%。虽然多数人通过治疗可以康复,但仍有20%一40%的患者会转为慢性下肢病或伤残。从解剖学上来讲,下肢可以分为盆骨、髋关节、大腿、膝、小腿、脚踝和足。由此可见,下肢损伤范围较广,部位较多,结构复杂,加上对其解剖、生理功能及病理改变的认识,目前尚不完全,因此给预防、治疗和康复带来一定的困难。韦伟忠在对田径运动员损伤的调查分析中发现,不同项目损伤部位和百分比是不同的:短跑中,大腿后侧损伤占46.8%,踝关节损伤占24%,原因是大腿后侧肌群和踝关节的力量、柔韧性差;在跳跃中,踝关节损伤占43.9%,腰部损伤占22.8%,原因是踝关节和腰部力量差;在投掷中,肘关节损伤高达50.4%,肩部损伤占25.3%,原因是投掷动作不正确和躯干、上肢力量及柔韧性差。此外,作者在叙述中也提出:北京市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主要汇聚在膝、大腿、小腿等,损伤类型一般是肌肉受伤、韧带受伤、疲劳性骨膜炎、挫伤。此部分分析对于地区田径训练有相应的引导价值。由此可以看出在田径项目发生的损伤中下肢的运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首先,下肢的负担量大,在剧烈运动的情况下,下肢会承受大于自身体重倍数的负重量。另外任何运动项目都少不了下肢的运动,特别是跑跳运动,跑动时下肢肌肉在完成快速而有力的后蹬、前摆、落地、支撑等动作过程中,需要有很好的伸展性、弹性和力量。总之,由于下肢是人体运动的主要部位,几乎在所有运动训练中都要来承受较大的负荷,所以下肢受伤率较高。本文会从不同的部位去调查分析,旨在找出不同部位的损伤原因,找出其中的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努力做到尽量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课题以浏阳市部分高中田径代表队员为对象。从浏阳市一中、浏阳市二中、浏阳市三中、浏阳市四中、浏阳市五中、浏阳市六中、浏阳市八中、浏阳市九中、浏阳市田家炳中学共计九所学校在学校访问了180名田径代表队员。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学院图书馆的有关中学生课余训练、运动解剖学、社会学、运动训练学等相关书籍、并查阅了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中有关学校课余训练的论文百余篇,对收集到的信息加以归纳总结。其中关键词“运动损伤”文献10193篇;“损伤原因”文献3842篇;“预防措施”文献40821篇;“田径运动”文献10117篇。研究资料比较丰富,研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2.2访谈法
利用2018年浏阳市中学生运动会召开为契机,走访浏阳市部分中学,对浏阳市知名田径教练员进行深入细致的访问调查,就论文研究的相关问题以及浏阳市部分高中田径代表队运动损伤的问题,广泛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其中体育教师5人,访谈方式主要为实地走访和电子邮件以及电话访谈。访谈提纲如下:
1.您认为现在的青少年竞赛体制需要改革吗?
2.您认为田径训练过程中最容易受伤的部位是哪里?
3.田径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多发时段是什么季节?
4.怎样的训练方法能最大力度的避免运动损伤?
5.影响高中田径代表队员成绩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2.3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论文的研究需要,查阅了大量有关于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与运用方面的问卷设计资料,遵循问卷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经过不断的与导师进行探讨、交换意见、撰写和修改,设计出了田径代表队员问卷、体育教师访谈提纲,并将初稿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归纳总结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后反复修改,最终定稿,同时进行问卷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2.2.3.1问卷设计
根据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目的,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吸取部分专家、指导老师意见的基础上,按照社会科学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了浏阳市部分高中田径代表队员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问卷(见附件),对目前浏阳市部分高中田径代表队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2.2.3.2问卷发放与回收
在发放问卷之前,作者详细跟每一位问卷填写者说明了填写要求,并详细解释了填写的目的,作者共发放问卷180份,并逐一对每一份调查问卷进行了跟踪,对每一个填表体育工作者进行了必要的解释,回收问卷172份,回收率98%;有效问卷170份,有效率98.68%。
2.2.3.3问卷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将学生问卷和教练员问卷发放给浏阳市15位有十年以上田径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对普通问卷的效度进行打分(专家情况见表2.2)。其中,学生问卷内容效度平均得分8.56,结构效度平均得分8.64,教练员问卷内容效度平均得分8.45,结构效度平均得分8.53(见表2.3、表2.4)。

问卷的信度:问卷信度检验采用了重测信度法,对浏阳市第八中学和第九中学的31名田径运动员和15名教练员先进行了小范围调查,两轮问卷时间间隔为两个星期,问卷收回后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两轮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其学生问卷信度系数R=0.76,P<0.01,教练员问卷信度系数R=0.78,P<0.01。
2.2.4数据统计法
首先,运用EXCEL软件包对秩序册与成绩单以及调查问卷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其次,运用肯德尔和谐系数的公式对最后一轮专家问卷进行一致性检验,用肯德尔和谐系数公式求三级指标体系的信度系数,由于本研究专家问卷是采用无相同等级的排序方式进行调整,所以一致性检验公式采用W=12S/K2(N3-N)。W为和谐系数,S为各项指标等级之和的离差平方和,S=∑Ri2-(∑Ri)2/N,K为被调查专家人数,N为评价指标的个数,一级指标的信度系数均处于0.8以上。用卡方公式X2=K(N-1)W进行显著性检验,计算出X2,经查表与显著性水平为0.01的值比较,经卡方检验结果达到显著水平。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浏阳市部分高校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
3.1.1浏阳市部分高中及田径代表队员基本情况介绍
运动员是竞技体育成绩的重要载体,田径运动长久稳定发展需要充足的运动员当做保障,但是在竞赛得到良好成绩是此类人群的最后目标,体育大省需要良好竞技成绩的支持,
作为体育省市的关键构成方面,有“田径之乡”称号的浏阳市也是如此。

上表可以看出每个高中的田径代表队员一般都在20个左右,高一比例最高,高二高三的比例差不多。
3.1.2浏阳市部分高中田径代表队员田径运动中常见的损伤及其部位分布
依照田径教学活动和资料研究,受伤种类一般是肌肉拉伤、擦伤、挫伤、砸伤(设备)、关节扭伤、骨折等。受伤位置一般是大腿、小腿后群肌肉和韧带、跟腱、踝关节、膝关节、足跟、肩关节、肘关节、手指关节、头面部、裆部等多个部位。在现实教育中相对普遍的损伤和分布状况可参考表格所示。

3.2运动损伤的性质

伤是长久局部压力过高,超过身体所可以承担的范围;慢性转急性损伤则是急性损伤初期并未开展高效的、科学的处置导致的。从表格中信息可知,田径运动中竞走类相关运动一般是慢性损伤,占据综合人数的76.5%。跑步类活动中运动损伤性质是急性以及慢性损伤,主要占据82.3%、47.6%。投掷类项目重要的运动损伤性质是急性与慢性损伤,主要占据87.9%、51.6%。跳跃类竞赛重要的运动损伤性质还是急性与慢性损伤,主要占据79.6%、68.7%。全能类活动急性、慢性、急性转慢性主要占据43.6%、40.5%、58.6%。从上述信息中午我们就能知道多种项目出现运动损伤的性质有显著的特点。从运动训练学层面进行研究,竞走项目是明显的长时间耐力项目,因为长久反复做出相同的动作,会导致慢性伤害。其中跑步类与投掷类活动和运动员的肌肉持续收缩能力、高速力量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其急性损伤出现的比值高。全能类项目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力量、速度、耐力等素养都是关键部分。其运动损伤的出现在三种性质上都占据很高的比值。
3.1.4 运动损伤的多发时间段与多发时期
根据表3.4与3.5中我们就能知道:多个项目出现运动损伤都表现出时段性与季节性特征。竞走类运动损伤一般出现在训练的中、后段,主要占据36.5%、82.3%,尤其是训练后段会出现损伤。在季节上竞走类项目春、夏、冬季都容易出现损伤。跑步类活动的损伤一般出现在训练后段,占据总数的67.6%,训练前、中段也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运动损伤出现概率一般是22.3%、32.8%。在季节上跑步类项目春、夏、冬季都容易出现运动损伤。投掷类活动在训练前、中、后不同时期都会出现损伤。跳跃类活动损伤一般出现在训练中、后段,比值主要是30.8%、38.7%。在季节上跳跃类活动夏、冬季都容易出现损伤。全能类项目在三个时段出现损伤的比值是43.6%、40.5%、32.6%。在季节差异上春、夏、秋、冬季都容易出现损伤。
基于运动生理学肌肉特性观点与训练时期身体机能变动特征可知,训练时期,筹备时期的科学性、运动员的身心情况对于出现在训练前期的运动损伤具有显著作用,其中训练中期因为强度不断提高,运动员身心逐渐承担过高的负荷,容易出现运动损伤。训练后期出现运动损伤一般和疲劳情况有关。在季节上,春季因为气温开始提高,运动员也逐渐筹备竞赛,训练强度的提高需要层层渐进。夏季运动员通常都开始进

根据表3.6内相关信息可知,在运动损伤出现原因中位于前列的是:对运动损伤的防范观念和思想观念的原因;专项技术因素;准备不充足;不良的天气因素场地、器材、保护措施、服装等的影响;运动量过大。在训练时期运动员对本身情况需要有大致了解和判定,假如出现显著不适或者疲劳感觉需要和教练员及时交流。场地设备使用不合理也是导致受伤的关键原因,基于运动员实际运动情况、技术情况科学使用有关器械,就是教练需要重视的部分。在训练时期教练员有时候需要进行保护与辅助,预防运动员在器械使用时期发生问题。技术动作不正确造成的运动损伤提醒我们:运动员主要技术需要持续健全与提升,在学习的时候不断改善自身不正确的动作。此外,全新技术的学习与了解需要放在运动员身心情况俱佳的时期,防止在身心疲劳以及较差状态下学习全新技术。准备活动为日常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日常活动中需要格外关注。在冬季准备活动时期运动员需要关注衣服与具体的活动时间。各个专项都具备固稳定的动作模式,具有相应的发力肌群,长久超负荷训练会造成少数肌肉群或者关节承担过高压力,造成运动损伤的出现。
3.2.1准备活动的原因
准备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在比赛之前的前提上,利用众多培训,持续提升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度,强化相关器官体系的活动,避免身体机能惰性,促使身体可以有计划的从相对静止状态转变到紧张状态,进而减少身体对运动的适应时间,促使日常运动在最初就可以出最佳效率。在进行准备活动的时候,身体发热,强化呼吸与血液循环功能,降低肌肉、韧带粘滞性,提高弹性以及延伸性,促使关节活动范围增加,因此就可以高效防止损伤的出现。否则,不进行准备活动,肌肉过硬,相应的条件反射并未复原,因此就会造成损伤。准备活动内容和教学训练的主要内容无法全面融合、运动量过多或最初用力过猛,效率高,违背稳步发展的规则,也会出现损伤。
3.2.2专项技术的原因
不正确的动作技术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由于其违反身体主要结构以及运作时期的力学理论。比如背越式跳高时期,运动员一般会出现将起跳足过早外旋,导致外侧弓负荷增加,造成趾骨之间韧带受伤;投掷标枪时,转肩翻肘不充分,导致肩关节外移,产生肩外投枪,造成肩和肘关节受伤;三级跳远中,腾空之后,人体并未掌控均衡局面,在落地的时候并未依照技术使用合适的部位落地,导致膝关节与腰部受伤;loom跑冲刺时,不断维持高速度状态,过于凸显撞线导致身体太过前移,进而导致身体无法平衡,造成跌伤。技术动作不正确,导致身体多个部位无法高效搭配,在结束动作时无法全面精准的配合,因此动作中会出现众多不应该出现的动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动作技术的全面完成。上述全部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关键因素。
3.2.3对运动损伤的预防意识及思想意识的原因
对防范田径运动损伤的了解不充分。在日常训练时期,教练与运动员并未加深防范损伤的观念,在有关预防举措上也出现问题,在运动损伤与自我维护观念上运动员并未得到全面教育。其是导致田径运动损伤的关键原因。
3.2.4运动量过大
训练运动量以及强度规划不合理。在并未全面思考运动员生理特征与身体情况而开展超负荷活动,也许就会导致运动员承担过于沉重的负荷量,尤其是对第一次开展训练、身体素质不高的运动增加高强度训练,如此不只无法提升技术水平,此外甚至会导致伤害问题。
3.2.5身体素质较差
田径项目对训练者力量、效率、耐力以及敏锐等素养标准较高。上述素养不高,主要体现在肌肉力量与弹性不高,反应迟缓,关节灵活性以及平稳性较低,当前身体适应水平不高,所以会出现受伤。比如股四头肌力量较差会导致髌骨劳损;肩关节四周肌肉力量缺失以及柔韧性不好会导致肩关节受伤;踝关节力量不高,会导致其扭伤或内外侧韧带拉伤。
3.2.6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睡眠缺乏、患病受伤、大病初愈、疲劳以及太过疲劳的时候,会造成运动员力量、动作精准度以及协调功能的显著弱化,警觉性以及注意力降低。机体反应迟缓,乃至运动能力很高的运动员,在疲劳的时候开展训练活动,一般熟练的动作也许也会导致明显损伤。运动员心理状态,和此类损伤的出现有紧密的关系。比如心情不好、积极性较差,对教学、训练或竞赛缺少自主性以及积极性,思想不集中,在上述情况下训练,容易出现伤害事故。此外情绪焦躁,只关注结果,自信缺失,胆小怯懦,赛前太过紧张,比赛时期太过激动,和在进行重要比赛或遇到实力强劲对手的时候,由于处于独特的心理状态,损伤出现的概率随之提高。
3.2.7不良的天气因素场地、器材、保护措施、服装等的影响
场地不平平整,出现碎石物体;跑道过硬、;沙坑太硬或沙坑边缘太高,踏跳板和地面不平整;跳高垫子链接处出现缝隙或不平整;铅球、铁饼、标枪的重量和运动人员的年纪、性别不符合等都是导致伤害的关键因素。另外,运动时服装不搭配,鞋子太大或太小,或穿皮鞋、无弹力的裤子奔跑、跳跃、投活动也容易造成损伤。此外,恶劣天气不利于训练员情绪,无法发挥正常水平,继而导致受伤。高温潮湿会导致疲劳以及中暑或由于不断出汗,降低身体内部的体水盐代谢而发造成抽筋与虚脱;寒冷温度下,肌肉、肌腱和韧带弹力和延展性均会下降,肌肉粘滞性随之提高,导致关节活动性降低,最终导致肌肉与韧带伤害;扬沙或大雾天气因为光线缺少和可见度不高,不利于查看四周情况,兴奋性下降,也会造成损伤。
3.3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措施
3.3.1加强思想教育
田径是相对简单的运动,在教学、训练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强化此运动的相关教育,让学生全面了解到预防运动伤害的关键性。需要将安全教育当做备课的关键部分,强化运动员的组织性、凝聚性、身体安全性观念,帮助此类人群养成健康习惯。
3.3.2加强技术练习
错误的动作极易引起运动损伤,所以加强技术练习尤为重要。在田径运动教学和训练中,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师应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去体验、去锻炼,并在体育训练中得到实证、完善和优化。其运动技术教学的优化结构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模拟情境,建立技术表象。第二步:调整练习,规范动作要求。第三步:归纳总结,巩固技术动作。
3.3.3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内容及运动负荷
在长久运动负荷下,有时候会导致运动系统受到劳损,所以,教练需要全面依照运动训练原理以及训练方式,之后依照运动员年纪、性别、健康情况、训练水平以及多种项目内容,来科学筹划运动负荷,对特殊问题要区格外关注,训练的时候需要稳步向前。
3.3.4重视做好准备活动和课后放松
教练与运动员需要持续强化对准备活动的认知与培训。在正式训练之前的准备活动是确保后续运动的重要基础,必须在运动之前做好充足、科学的准备活动,才可以全面避免运动时期出现损伤。准备活动需要依照运动项目情况、人员个人情况以及气候环境等开展科学筹划。刺激肌肉以及神经兴奋,提升关节活动性、让心脏功能维持在最佳情况,如此才可以避免运动时期出现损害。
3.3.5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科学训练不只表示训练方式合理,此外也需要凸显科学的训练内容以及负荷。青少年目前位于身体成长的重要时期,符合此类人群的成长规律以及承受能力的训练负荷才可以全面加快运动员成绩的提高,不然就无法得到最佳效果。教练员与体育教师需要科学安排详细的训练环节,解决负荷量与强度之间的冲突,依照学生特征选择合适的方式。
3.3.6重视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及易伤部位训练,加强自我保护能力
避免运动伤害的高效方式是持续强化易伤部位相对较弱部位的练习与提升自我保护水平,教练在训练的时候需要依照运动项目特征对易伤部位强化训练,需要让运动员了解运动时期的自我保护的科学技巧。
3.3.7加强医务监护
训练的时候需要强化医务监管,为运动员创建个人信息案,按时体检,禁止运动员带伤运动,确保他们良好的饮食睡眠,依照医生意见与学生个人信息修订科学的训练计划,避免运动员发生过度训练导致损伤。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1)浏阳市部分高中田径运动代表队员运动损伤的性质表现出明显特征。竞走类活动一般属于慢性损伤,跑步类、投掷类、跳跃类的活动则是急性和急性转慢性损伤。全能类项目运动损伤都表现出三类特征。运动损伤的种类上,竞走类项目通常损伤为拉伤、扭伤、骨膜炎。跑步类活动一般是拉伤、扭伤、骨膜炎、擦伤。投掷类活动一般是扭伤、拉伤、骨膜炎。跳跃类活动一般是拉伤、擦伤、扭伤。全能类活动一般是拉伤、扭伤、擦伤、挫伤。
(2)浏阳市少数高中田径运动代表人员运动损伤出现的时段表现出相应的规律。竞走类、跑步类、投掷类、跳跃类活动容易在训练后期出现损伤。全能类活动在所有训练时期都容易出现损伤。夏季与冬季运动员容易出现损伤。
(3)损伤部位上竞走类活动一般位于腰、膝、小腿、髋部。跑步类运动损伤出现部位一般是腰、膝、踝、大腿。跳跃类运动损伤出现的地方一般是腰、膝、踝、大腿,尤其是膝伤最突出。投掷类运动损伤出现在腰、吸、髋,腰伤所占比值最高。全能类活动因为涵盖项目很多,其损伤部位也表现出多元性,此处腰、踝、大腿损伤最突出。
4.2建议
(1)建议此后分析重点放在田径运动员体能培训以及损伤后功能复原训练上,把分析结果全面使用到日常训练活动中。
(2)各种田径运动项目损伤出现的因素、机制有所差异,持续强化对专项运动损伤防范与诊治的分析。
(3)在教练员培训时期,持续关注运动损伤防范与主要处理方式的培育。
参考文献
[1]谢小龙.田径运动中肌肉损伤原因的再认识[J].武术研究,2017,2(08):137-139.
[2]周星秀.长沙市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社会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3]潘凤.田径竞赛规则与田径运动发展之间的关系[D].山西大学,2016.
[4]叶绿,王斌,马红宇,吴敏,董良山.运动员倦怠的概念、理论模型及研究展望[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42(01):83-88+95.
[5]潘玉梅.田径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J].田径,2015(10):56-58.[6]何建忠.等速肌力训练在膝关节康复治疗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04):116-117.
[7]刘金宝.青少年田径运动损伤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34(04):69-72.
[8]张竹琴.中学生田径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分析[J].考试周刊,2015(29):116+175.
[9]张舒畅.体能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其康复手段[J].现代教育科学,2014(12):178+54.
[10]谢贞义.成都市部分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损伤情况及影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11]陈沙沙.保定市区中学业余田径教练员训练工作现状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2.
[12]范永辉.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河南省高校田径运动开展现状的分析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
[13]木塔力甫•买提尼亚孜.田径运动中的损伤及其预防[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03):232-233.
[14]欧阳金花.田径运动训练中损伤的成因及预防[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4):90-91.
[15]樊玲.田径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昌吉学院学报,2005(03):85-87.
[16]雷启慧.中学田径训练损伤原因及预防[J].田径,2003(09):26-27.
[17]陈真,姚鸿恩,李宗珊,王玺,刘建军.北京市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患病率调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02):78-80.
[18]何建平.田径运动中肌肉损伤原因的再认识[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01):60-61.
[19]王敏.大学课外田径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J].阴山学刊,2001(06):91-92.
[20]丁玉山.浅析中小学田径课余训练的基础地位[J].中国学校体育,2001(05):38-39.
[21]金宏宝.运动损伤的基本原因及预防的原则[J].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2000(04):97-99.
[22]丁启文.课余田径训练亟待解决的问题[J].田径,1998(10):35-36.
[23]于广智.北京市田径运动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运动员损伤的调查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6.
[24]李海峰.常州市业余体校田径运动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6.
[25]刘仿娅.中学田径训练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79-80.
[26]周学兵、陈剑锋、陈波.苏州市普通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3):92-94.
[27]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6).
[28]何庆.大连市某运动学校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功能动作筛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
[29]王长浩.河北省业余体校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与预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30]庄建国.对我国少年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的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02(01):46.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3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