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诗乐结合的音乐画面畅想与演奏技巧分

中文摘要: 钢琴套曲《四季》,副题性格描绘十二幅是柴科夫斯基为数不多的诗与曲完美结合的钢琴作品中,最具代表性和艺术价值的一部钢琴套曲,更是标题性音乐的代表作。 一八七五年,圣彼得堡杂志《小说家》的编者请柴可夫斯基每月为该杂志写一首与该月份有

  中文摘要:钢琴套曲《四季》,副题“性格描绘十二幅”是柴科夫斯基为数不多的诗与曲完美结合的钢琴作品中,最具代表性和艺术价值的一部钢琴套曲,更是标题性音乐的代表作。
  一八七五年,圣彼得堡杂志《小说家》的编者请柴可夫斯基每月为该杂志写一首与该月份有关的钢琴曲。柴可夫斯基嘱咐他的男仆,到了每月某日提醒他做这件事。每逢应该写这样一首钢琴曲那天,柴可夫斯基就坐下来创作,根据不同的作家和诗人为一年中每月所创作的诗歌,用十二首附有标题的独立小曲描写了一年中每个月的性格。作品中每首小曲的音乐形象都与月刊逐月发表的十二首诗篇相呼应,而这些诗篇又与十二个月的季节特点相关联。这种标题性音乐使得音乐与文学完美结合,不仅强调了音乐的文学性与描绘性,而且更好的显示了音乐与生活的关联。
  本文着重论述了通过对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国内外不同版本演奏录音的仔细聆听结合基本的谱面分析,对十二个月每一首诗乐结合的小曲中所展现的音乐画面进行积极充分的畅想与描述,以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为基础浅析了柴科夫斯基《四季》的演奏技巧。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四季》钢琴套;曲音乐画面畅想;演奏技巧
  前言
  钢琴套曲《四季》是由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分别附有独立标题,诗乐结合的十二首钢琴曲组成的套曲。
  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像是一部音乐日记,虽然每首乐曲规模较小,但是柴可夫斯基以春的生机、夏的浓郁、秋的柔和、冬的瑰丽为抒情背景,以四个季节中的十二个月份为小节点,贴近人民生活极为细腻的描绘了俄罗斯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民的生活。
  本文着重于描述对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诗乐结合的音乐画面的畅想,在这个过程中同时结合自身对音乐的认识与理解浅析该作品的演奏技巧。

  一、俄罗斯音乐之魂——柴可夫斯基

  (一)柴可夫斯基生平简介

  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于1840年5月7日出生在乌拉尔河西岸一个名叫沃特金斯克的矿业小镇上。柴可夫斯基虽然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偏远小镇,并且整个童年时光也都在小镇上度过,但是他的家却一点也不失美丽,还充满了和谐温暖的氛围。儿时的家坐落在美丽的乌拉尔河畔,每当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推开小窗,微风徐徐,迎面扑来,湖面上波光粼粼,映射着夕阳的余晖,不远处时不时的传来婉转动听的歌声,这一切动人美好的景象都深深的留在柴可夫斯基的脑海中。柴可夫斯基的父亲从事矿业行业,是一位矿业工程师,因此他的童年时代并不拮据,享受着优越的中等贵族生活,由于他的母亲亚历山德拉•安德列叶夫娜会弹奏一些简单的钢琴小曲,喜爱哼唱民谣,父亲也会吹奏乐器长笛,因此童年时期柴可夫斯基便受到了音乐的熏陶,可以说是他的母亲把他带进了美妙的音乐世界,柴可夫斯基平日里虽然性格及其敏感、脆弱,但是对于音乐却显露出了极大的兴趣。在他八岁之前,家中特意为他聘请了专门的私人钢琴老师。柴可夫斯基从小就表现出了敏感、忧郁、脆弱的性格特征,根据他的家庭教师芳妮•裘尔巴赫的回忆中说道:“他非常的敏感,所以我必须小心翼翼的对待他,一点点小事就会深深伤了他的心,他就好像是瓷器一样脆弱,对于他,根本就不会存在处罚这样的事情,对于其他孩子来说根本就不当回事的责备和批评,对他而言会
  难过大半天。”虽然柴可夫斯基在儿时就对学习音乐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且也得到了父母的支持与鼓励,但是由于当时职业音乐家的社会地位并不高且十分低下,因此父母并不希望他把当音乐当作职业。所以,在柴可夫斯基十岁的时候,被父亲送往圣彼得堡的法学院进行系统的法律学习。由于他对音乐学习具有极大的热情与兴趣,因此在圣彼得堡长达7年的法律学习期间,他对于音乐的学习一点都没有因此而减退,他经常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钢琴,参加文艺活动,并且常常去欣赏舒伯特、莫扎特、韦伯等人的音乐作品,还时不时的进行即兴演奏,这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对音乐学习的决心。
  1859年柴可夫斯基从圣彼得堡法学院毕业后,顺利的进入了司法部门任职,成为了一名九等的文官。虽然已经从事法律事业,但是柴可夫斯基却从未放弃对音乐的学习,因为工作的原因,使他有机会得以去很多城市,其中包括柏林、伦敦、巴黎等,借着这种机会他观赏到了很多当地的音乐会、歌剧等多种形式的音乐表演,见识了民风民俗,扩宽了眼界。
  1861年,在俄国音乐协会的赞助下开办了一个音乐讲习班,于是柴可夫斯基便去了这个音乐讲习班学习。一年后,由于司法部的工作与学习音乐之间的矛盾,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柴可夫斯基便在稳定且拥有一定收入的法律事业与经济无保障且地位低微的音乐事业中,源于对音乐极大的热,不顾家人的反对和当时即将面临破产的家庭,可以说不顾一切的放弃了他学习了七年的法律事业,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进入俄国第一所高等音乐学校——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开始了进行系统的音乐学习的道路。。
  1865年,柴可夫斯基以优异的成绩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根据席勒的作品改编的康塔塔《欢乐颂》这一清唱剧作为毕业作品,获得了所有参加考试的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并授予他了银质奖章。
  同年应尼古拉•鲁宾斯坦之邀,柴可夫斯基进入了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
  1871年,柴可夫斯基第一次举行了个人音乐会,这次音乐会邀请到了各界名流的出席,其中也包括作家屠格涅夫。
  柴可夫斯基作为十九世纪伟大的作曲家,他一生的创作涉及多个领域,作品颇多,主要作品有钢琴曲:钢琴套曲《四季》(1876年)、《g小调第一交响曲》(1866年)、《c小调第二交响曲》(1872年)、《D大调第三交响曲》(1875年)、《f小调第四交响曲》(1878年)、《e小调第五交响曲》(1888年)、《b小调第六交响曲》(1893年)、《曼弗雷德交响曲》(1885年),芭蕾舞剧:《天鹅湖》(1876年)、
  《睡美人》(1889年)、《胡桃夹子》(1892年),歌剧:叶普盖尼•奥涅金(1879年)、黑桃皇后(1891年),管弦乐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1869年)、《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1874年)、《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78年)、《1812序曲》(1880年)、《弦乐小夜曲》(1880年)、《意大利随想曲》(1880年)、《哈姆雷特幻想序曲》(1888年)、《第三钢琴协奏曲》(1880年)。

  (二)柴可夫斯基所处历史时代

  柴可夫斯基生活在19世纪初期,这一时期正处于沙皇的统治下,俄罗斯人民没有一点点公民权利,被农奴制度重重压迫着,思想被束缚。俄国对于文化的态度处于封建压迫式管理,严格限制外来文化与思想的发展,加上当时实行的农奴制又极大的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落后的经济严重危害了社会的发展,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加重人民的苦难。生活在沙皇统治下最黑暗的时代,艺术家的作品往往都带着伤感的悲剧性情节,除了音乐作品以外,在其他个个领域包括文学,美术等层面的作品也都极大的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黑暗,描绘出了人民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当时柴可夫斯基作为一个保守王朝的拥护者的同时,又深深感受到了因为俄国政治的腐败与黑暗带给人民的痛苦,在这种极其矛盾的思想压力下,他开始重新思考祖国的前途、人生的意义。他热爱祖国,关心俄国人民的命运,但又看不到俄国社会的出路,他把这种生活里最真实的感受融入到了创作中,这一思想成了他日后音乐创作道路上的基本思想倾向,他的作品虽然不直接选取政治生活、社会冲突等作为创作题材,但却通过自己对时代的悲剧性感受,深刻表现出了对于光明与美好的向往与追求以及自己对于人生意义的理解,为俄国音乐文化和世界音乐文化做出了宝贵贡献。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有其独特的风格,早期的音乐作品主要表现出了对于欢乐和光明追求的信心,而后期的音乐作品则更倾向于表现戏剧性与悲剧性,他的作品带有浓厚的名族特色。他戏习惯于采用
  民族音乐所特有的的个性,来塑造深刻、动人、鲜明的音乐旋律,强烈的民主精神和民族意识影响着他全部的创作思想,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华丽又抒情,并且还带有管弦乐得色彩。他善于利用音乐形象来描绘生活中各种心理和感情状态的发展与演变,因为他主张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和情感基础上的音乐美,所以他的作品大多都是引用民间素材,反映人民生活,强调个人真实的亲身感受,极具主观意识,注重抒发情感,擅长心理变化的刻画,他认为只要触及不到内心就不可能有音乐作品产生,他的作品以通俗易懂,旋律优美而著称,同时又不乏深刻性,他的音乐作品是俄罗斯美丽的自然风光与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二、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诗乐结合的音乐画面畅想

  钢琴套曲《四季》创作与1875年,当时的柴可夫斯基年仅35岁,是一位刚刚崭露头角的作曲家。圣彼得堡杂志《小说家》的编者邀请他,每月为该杂志写一首与该月份相关联的钢琴曲。于是,柴可夫斯基便嘱咐他的男仆,到了每个月的某一天就提醒他做这件事。每当应该写这样一首钢琴曲的那天,柴可夫斯基就坐下来创作,根据不同的作家和诗人为一年中每个月份所创作的诗歌,以附有标题的独立小曲的形式描写了一年中每个月的特点。柴可夫斯基最初只创作了十首短曲,其中有很多以劳动为题材的乐曲,赞美了俄罗斯劳动人民的质朴和勤劳。例如七月的《割草人之歌》、八月的《收获》、九月的《行猎》。但是在写六月和十一月的时候因为没有创作灵感所以当时就没有及时创作,而放在了一边。后来他用乐曲《船歌》代替了六月,用乐曲《在马车上》作为十一月,这两曲在十二个月都短曲都发表后反倒还成为了最受人们喜爱,最为流行的两首作品。钢琴套曲《四季》中每首小曲的音乐形象都与月刊逐月发表的十二首诗篇相呼应,而这些诗篇又与十二个月的季节特点相关联。其中,三月、四月、五月、十月是对俄罗斯四季分明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描绘,一月、二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一月、十二月则是对俄罗斯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一首首精致的小曲仿佛清晰的画卷一般映入了听众的眼帘。在《四季》的创作中,柴可夫斯基大量引用了具有俄罗斯民族特色的音乐元素,把极具名族特色的旋律、节奏、音调等运用到了作品
  中,通过跌岩起伏、色彩浓郁、悠长委婉而富有抒情性的旋律,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不仅生动而又形象的描绘了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劳动的场景,还对俄罗斯美丽的自然风光,动物、植物以及人民欢庆节日的场景都进行了描绘,展示出了俄罗斯浓郁的名族风情,弘扬了俄罗斯的名族精神。他的作品通过建立在的生活和情感基础上的个人真实的亲身感受,贴近人民的真实生活,运用极富描写性的表现手法,以淳朴、简单易懂的表达方式,激起了每个听众内心的共鸣,即激发了人们强烈的内心共鸣同时又带给了人们艺术的熏染,正因为这样才使得钢琴组曲《四季》具有了重大的影响力,流传至今。下面,我将从日常生活,自然风光,劳动场景这三个大的方面为起点,以十二首小曲为例,分别去一一细论这三个大的方面;

  (一)日常生活——音乐画面畅想

  钢琴套曲《四季》中,一月、二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一月、十二月都是对俄罗斯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的描写。
  《一月(January)—(Bythefireside)壁炉旁》,是根据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的诗《幻想者》:“在那宁静安逸的角落,已经笼罩着朦胧的夜色,壁炉里的微火即将熄灭,蜡烛的幽光还在摇曳闪耀”而作。
  该作品为A大调,四三拍的节奏,速度为Moderator中板,音乐表现出的情绪为忧郁和幻想,缓慢、单调的节奏和阴沉、微弱的旋律,把人带入了孤寂而又愁苦的寒冬之夜。
  该乐曲节奏不太快,使用了大量的琶音给人以朦胧,模糊的感觉,形象的描绘了那种夜色笼罩下一切似乎看的清又看不清的感觉,造成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感觉同时又烘托出了安静的氛围,例如(谱例1)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诗乐结合的音乐画面畅想与演奏技巧分
  乐句中简洁、巧妙的跳音的运用,仿佛是蜡烛顶端小小烛苗上的火焰,因为微风的缘故,上下摇曳不定,微微跳跃着,忽闪忽闪的静静地散发出了幽弱的烛光,例如(谱例2)
  乐曲中的力度表现主要以弱为主,但是时不时的会有中强和强的转变,强弱变化转换的较为频繁,但是幅度却不是很大,仿佛壁炉里的微火,即将要熄灭,但是却又没有熄灭,刚刚看似以要熄灭,顿时却又在缓缓燃烧,例如(谱例3)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诗乐结合的音乐画面畅想与演奏技巧分
  整个乐曲呈现给人了一副寒冷冬季的夜晚,屋外寒风凛冽,冷风呼啸,房屋被朦胧的夜色笼罩着,屋内宁静、温暖而又安逸,柴可夫斯基一人安静的坐在角落,倚着座椅,看着壁炉里的微火即将熄灭,蜡烛的微光在夜色中摇曳闪耀,一切都是那么安静,那么朦胧,烛火的微光看似以要熄灭,虽然微弱,但还在静静的散发着闪闪光辉的画面。整个音乐画面带给人一种压抑、阴郁以及低沉的感觉,恰如其分的体现出了柴可夫斯基多愁善感,性格内向,忧郁、矛盾而又焦虑的心理特征。作品也更深层次的表达出了生活在沙皇统治下,俄国人民
  的思想被束缚,没有一点公民权利,被农奴制度重重压迫着,朦胧的月色恰如皇权制度的腐败与黑暗,一切都是那么朦胧,带给人一丝压抑感,微弱而又摇曳不定的烛火,好似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快要熄灭的炉火又好似追求光明的力量与信心,时而强大时而渺茫,一切都是那么摇摆不定,那么朦胧,充满了未知。
  《二月(February)—(Carnival)狂欢节》,是根据瓦捷姆斯基的诗集《在异乡的谢祭肉》:“在欢腾的狂欢节,酒筵多么丰盛……”而作。二月《狂欢节》又被称为“谢肉祭”是俄罗斯民间所独有的节日,俄罗斯人民对该节日特别重视,其盛大程度相当于中国的春节,在那一天人们摆开宴席,开怀畅饮,载歌载舞,尽情狂欢,
  以这样的形式来感谢上帝赐予人们的一切。
  该作品为D大调,四二拍的节奏,速度为Allegrogiusto中板,音乐表现出了充满活力,狂欢、高兴、热烈的情绪,运用俄罗斯舞曲节奏的主题,以欢快的节奏和跳跃的旋律,很好的烘托出了节日的气氛,把听众带入了欢腾而又热烈的狂欢氛围中。
  该乐曲节奏较快,使用了大量粗狂的旋律和跳跃性的节奏给人以热烈、欢快的感觉,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节日里人民高涨的热情和轻松愉快的心情,极妙的烘托出了节日里热闹欢腾的氛围,例如(谱例4)
  乐曲中以八分节奏型和十六分节奏型为主,又加入了许多短小和轻快的跳音的处理,使整个旋律明朗、轻快,机具律动感,清晰的展现了俄罗斯人民轻快的舞步,和载歌载舞的愉悦场景,例如(谱例5)
  在乐曲的结尾处,通过三次逐渐递进式的弱音处理宣告节日即将
  结束的画面,在第一百六十七小节一个音都没有出现以空拍延长的形式来表现出了音乐以到达尾声,先前狂欢热烈庆祝节日的街道也逐渐恢复了平静,在最后两小节却突然音色转强以和弦的形式结尾,这样的音乐表达形式很自然的向听众宣告了狂欢节结束,曲终人散的画面,最后的强人处理又把人拉回了对节日欢快而又热烈画面的回忆,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例如(谱例6)
  整个乐曲呈现给人了一种,俄罗斯所特有的狂欢节时人民的欢庆节日时那种热闹愉快的画面,透过欢快的音乐旋律听众仿佛清晰的看到了在这传统节日里,人们聚集一堂,男女老少浓妆艳抹、披红挂绿,举杯欢庆、载歌载舞,畅所欲言,感谢上帝赐予人民这美好的一切,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欢快的节奏和跳跃的旋律仿佛切身感受到了朴实、豪爽的俄罗斯人民轻快的舞步,让听众深刻感受到了浓郁的俄罗斯风情。
  《六月(June)—(Barcarolle)船歌》是根据阿•普列谢耶夫
  的诗集《歌曲》中的:“走到岸边——那里的波浪啊,将涌来亲吻你的双脚,神秘而忧郁的星辰,将在我们头上闪耀。”而作。这首作品是钢琴套曲《四季》中流传较广的一首曲目之一,表现出了在战争年代中,俄罗斯大地依然可以找到这样美丽的景象,以及俄罗斯人民对自己国家美丽大地的热爱,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该作品节奏较为舒缓,匀称而略有起伏的伴奏仿佛微微荡漾的水波,让同种感受到了初夏夜晚,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小船儿轻轻轻轻飘荡的画面。
  该作品为g小调,四四拍的节奏,速度为Andantecantabile如歌的小行板,曲风舒缓悠闲,生动的描绘出了波光粼粼的湖面小船微微飘荡的画面。
  乐曲以弱起开头,速度较为缓慢加上低音部分起伏不大的伴奏,很好的营造出了一幅,初夏时分湖面上微波荡漾的美丽景象,例如(谱例12)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诗乐结合的音乐画面畅想与演奏技巧分
  六月《船歌》作为《四季》中最受欢迎、广为流传的曲目之一,完美的运用了舒缓的伴奏声部,抒情的旋律,优美的旋律描写出了俄罗斯大地美丽的初夏时节微风徐徐的夜晚,天空中挂满了闪耀的星辰,天空下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小船在随着水波微微荡漾,给人一种舒适、静谧感,音乐意境格外优雅,整首音乐透露出了一种的恬静感和掺杂其中的一丝丝忧郁感。
  《十一月(November)—(Troika)在马车上》是根据涅克拉夫诗集《雪橇》中的;“别再忧愁的向大道上看,也别匆忙的把马车追赶。快让那些抑郁和苦恼,永远从你心头消散……”而作。
  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灵感也不是随时呼之即来的,《十一月——在马车上》与《六月——船歌》一样,即将到了约定的交稿日期时柴
  可夫斯基依然没有灵感,于是就选择了一首曾经以作好的作品《在马车上》来作为十一月向杂志《小说家》交稿。不料,后来《十一月——在马车上》还成了《四季》十二首小曲中最为人们所喜爱而广为流传的作品中的一首。
  该作品为E大调,四四拍的节奏,速度为Allerromoderato中速的快板。作品采用了响亮的和弦伴奏和双手八度齐奏的旋律,仿佛是正在赶马的英俊的俄罗斯小伙,一边赶马一边愉快的哼唱着俄罗斯民歌。
  乐曲中,右手部分采用了小二度倚音的装饰,左手部分采用八分节奏的跳音,使音乐轻松、活泼,仿佛是马儿在白茫茫的雪原上自由自在的奔跑,雪橇上的铃铛叮铃叮铃一路洒下愉悦、欢快的铃声,使旋律充满了生气,例如(谱例17)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诗乐结合的音乐画面畅想与演奏技巧分
  这首乐曲呈现给人了一幅在白雪皑皑的俄罗斯广阔大地上,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雪花飞舞,马车夫驾着马车在雪原上飞驰的画面。马蹄踏在积雪上沙沙作响,雪橇上的铃声与马夫愉快的歌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活泼、欢快的气氛。
  《十二月(December)—(Christmas)圣诞节》是根据茹科夫
  斯基叙事曲中的《斯维特兰娜》中的;“圣诞佳节夜晚,姑娘快把命算。脱下脚下靴子,扔在大门之前……”而作。
  该作品为f小调,在第八十八小节由先前的f小调转为了E大调,四三拍的节奏,速度为Tempodivalse圆舞曲的速度。该乐曲充满了活泼、欢快的情绪,栩栩如生的描绘出了诗歌中在圣诞节里姑娘诙谐的形象。
  乐曲中,高声部与中音声部相互配合,表现出了一唱一和的线条旋律,仿佛是亲切的问候,使整个音乐充满了幸福感,例如(谱例18)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诗乐结合的音乐画面畅想与演奏技巧分
  该乐曲是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的最后一首,乐曲描绘了圣诞节时人们欢庆节日的画面,也栩栩如生的描绘出了诗歌中在圣诞节里小姑娘诙谐的形象,反映出了姑娘希望快乐的生活的愿望,其实是通过姑娘的愿望也展现出了俄罗斯人民对快乐、自由、幸福的生活的憧憬与向往,整首作品圆舞曲式的旋律带给人了一种欢乐,幸福的感受。

  (二)自然风光——音乐画面畅想

  钢琴套曲《四季》中,三月、四月、五月、十月是对俄罗斯四季分明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描绘。
  《三月(March)—(Songofthelark)云雀之歌》,是选自马伊科夫的诗集《在露天》中的诗篇“田野里鲜花摇晃”:“鲜花在田野上随风摇晃,到处一片明媚的阳光。春日的云雀在尽情鸣啭,蔚蓝的天空回荡着动听的歌唱……”而作。
  该作品为g小调,四二拍的节奏,速度为Andantinoespressivo行板,音乐表现出了明媚、柔和的情绪,活跃而富有表情的旋律,将听众带入了灿烂、愉悦、风光无限好的春日里。
  该乐曲以弱音开头,低音部分多以和声音程构成,音区变化较小,以富有表情的小行板向前进行着,仿佛春日里徐徐的微风,充满了明媚、柔和的情绪,例如(谱例7)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诗乐结合的音乐画面畅想与演奏技巧分
  乐曲中较多的使用了十六分音符与三十二分音符的跳音演奏形式,还使用了六十四分音符的三连音,巧妙地运用这些音型节奏生动的刻画出了春日里云雀轻巧的在枝头雀跃与那欢乐的叫声,例如(谱例8)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诗乐结合的音乐画面畅想与演奏技巧分
  整个乐曲呈现给人了一副生机机勃勃,风光无限美好的春日画面。仿佛看得到蔚蓝天空下,田野里绿草悠悠、鲜花遍地开放,微风徐徐,遍野的花儿随着徐徐微风轻轻摆动,到处洒满了明媚而又柔和的阳光,云雀在枝头叽叽喳喳唱个不停,好像是在歌颂俄罗斯大地无比美丽的春日风光。
  《四月(April)—(Snowdrop)松雪草》是根据马伊科夫的诗集《在露天》中“春天”的诗篇:“淡青、鲜嫩的松雪草啊!初春残雪偎在你身旁。……往昔的忧愁苦恼,只剩下最后几滴泪珠儿还在流淌,来日的幸福,将给你带来新颖的幻想……”而作。
  该作品为bB大调,八六拍的节奏,速度为Allegrettoconmoto
  eunpocorubato适度的小快板,乐曲旋律较为优美,清新,自由舒缓又带有热情的音调,形象的描绘出了鲜嫩的松雪草的形象。
  乐曲以自由、舒缓的主旋律起头,左手部分高音区的和弦演奏使得柔和、舒缓的主旋律带有了热情的元素,仿佛是描绘出了早春时节松雪草的柔美与鲜嫩,左手部分充满热情的音调好像是松雪草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对生存的热爱,例如(谱例9)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诗乐结合的音乐画面畅想与演奏技巧分
  整个乐曲形象而又生动的描述了寒冷的冬天刚刚过去,美丽的春天虽已来临,但是草地上还有冬日里留下的残雪,最草生长的报春使者松雪草,不畏严寒勇敢而又坚强的生长着,欣欣向荣的像人们宣告着春天的到来,表现出了柴可夫斯基对俄罗斯的松雪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勇敢、不畏惧严寒的精神的赞美。从侧面反映出了俄罗斯人民如松雪草一般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五月(May)—(Whitenights)白夜》是选择阿•费特的诗集《大自然》中“又是五月的夜”中的“多么美妙的夜晚,幸福笼罩着一切,谢谢你,夜半亲爱的故乡!从冰冻的王国,从风雪的王国,你的五月飞奔而来,她是多么新鲜清爽”,主部以充满甜美、幽静之情的琶音开头,中部转换为游戏似的适度的小快板,最后又回到了琶音上,突出了整首乐曲甜美、幽静的风格。整首乐曲,旋律起伏委婉,
  带有较强的歌唱性与抒情性,充满了真挚的赞叹之情。
  该作品为G大调,八九拍的节奏,速度为Andantino小行板,旋律较为舒缓、宁静,向听众展现了一副夜幕降临是那种温和宁静的画面。
  乐曲以一个多小节的琶音起头后,连接着优美的旋律,演奏力度为弱,音调舒缓、和谐,仿佛置身于俄罗斯大地五月时美丽的夜晚,给人一种舒适、静谧感,例如(谱例10)
  乐曲中时不时还伴有跳音的处理,仿佛是俄罗斯宁静的夜空中,时而一闪一闪的小星星,让人充满了无限的幻想,例如(谱例11)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诗乐结合的音乐画面畅想与演奏技巧分
  整首乐曲呈现给人了一副俄罗斯大地五月时静谧的夜晚,星空中有一闪一闪的星星,一切都被这种宁静而又充满梦幻的氛围所笼罩,给人带来了一种宁静、安逸、舒适感。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对家乡俄罗斯大地无限美好的自然景观的热爱。
  《十月(October)—(Autumnsong)秋之歌》是选自《歌曲随笔》中托尔斯泰的诗集《晚秋花园凋谢凄凉》:“晚秋之园凋零凄凉,枯黄落叶随风飘荡……”而作。
  该作品为d小调,四四拍的节奏,速度为Andantedolorosoemoltocantabile悲伤的行板。整首乐曲极富思想性,主旋律以线条性的单音为主,充满了抒情性与歌唱性,透过对冷风瑟瑟,木黄叶落,万物凋零,一派萧瑟的秋季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出了内心深处对于现实生活的感伤。
  整首乐曲音乐色彩悲情、凄凉,看似在描写自然景色,秋的萧瑟,实则是在借景抒情,抒发出了内心对于战争中受伤的俄罗斯人民的安抚与内心的沉重和凄凉、悲伤之情。
  乐曲的结束部,音乐越来越弱,越来越慢,仿佛是在深深的叹息,不断的感叹感慨,例如(谱例16)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诗乐结合的音乐画面畅想与演奏技巧分
  整首乐曲带给人一种悲伤、冰冷、凄凉,又有些抑郁的感觉。运
  用以单音为主的旋律性线条,描绘出了秋天那种秋风瑟瑟,树叶凌乱,凄凉片片,到处弥漫着无奈,伤感,凄凉的景色。透过秋天这种萧瑟的景象,整首作品很好的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反映出了柴科夫斯基对现实的感慨,也体现出了柴科夫斯基性格里的那种悲观与抑郁的特点。

  (三)劳动场景——音乐画面畅想

  钢琴套曲《四季》中七月、八月、九月则是对美丽的俄罗斯大地上,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辛勤忙碌的劳动画面的描绘。
  《七月(July)—(songofthereapers)割草者之歌》该作品是根据阿•柯尔佐夫的诗集《割草者》中的:“肩膀动起来呦!手臂挥起来呦!让晌午的熏风,迎面吹过来呦!”而作。
  该作品为bE大调,四四拍的节奏,速度为Allegromoderatoconmoto流动的中速度的快板。整首作品力度较强,以音程与和弦为主,运用了较多的跳音的演奏处理,极具旋律性。曲风高昂、热情,充满了活泼积极的特征。
  这首乐曲描绘了一副俄罗斯农民劳动时的场景,虽然是炎炎夏日,烈日当头,当时在广袤的草原上,勤劳而又朴实的俄罗斯农民,毫无烦恼,一边哼着小曲一边在草原上割草的劳动画面,赞美了俄罗斯劳动人民那种质朴、率真、乐观而又勤劳的美好品质。
  《八月(August)—(Harvest)收获》该作品是根据阿•柯尔佐夫的诗集《收获》中的:“家家户户收秋粮,高高的裸麦倒在地上,成捆的麦子垛成山,夜半牛车搬运忙。”而作。
  该作品为b小调,八六拍的节奏,速度为Allegrovivace活泼的小快板。该乐曲伴奏声部多以跳音音型为基础,节奏较为欢快,展现给听众了一幅俄罗斯劳动人民欢庆丰收,带着愉快的心情,忙碌的收获庄稼的画面。
  整首作品曲风欢快活泼,流露出了一种俄罗斯人民喜获丰收时那种无比激动的愉悦之情,音型带有舞曲的性质,低音区左手部分以跳音的演奏方式为基础,很好的表现出了俄罗斯劳动人民在田间收割粮食时内心的喜悦之情,例如(谱例13)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诗乐结合的音乐画面畅想与演奏技巧分
  整首乐曲活灵活现的把勤劳、朴实的俄罗斯劳动人民在经过先前一番辛勤劳作后,在八月这个最为忙绿的收获季节里,不辞辛劳,带着喜悦的心情,在田间挥汗如雨的收割着粮食的画面呈现在了听众的眼前。
  《九月(September)—(Thehunting)狩猎》该作品选自普希金的诗集《胡林》中的第一段:“出发时刻号角响,成群猎犬以整装,晨光初照齐上马,骏马奔跳欲沱江……”而作。
  该作品为G大调,四四拍的节奏,速度为Allegronontroppo不很快,整首乐曲演奏力度较强,以八分节奏型为主,极少的出现单音的旋律,大多以音程与和弦为主,很好的描绘出了狩猎队伍的浩荡场面与狩猎者英姿飒爽的威武形象。
  乐曲中高音部分运用了整齐的八分节奏型,左手部分也是整齐的八分节奏型,前两小节与后两小节分别相同,力度为渐强,放佛是狩猎前早已整齐排列的马儿们以迫不及待的想要向前奔腾,例如(谱例14)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诗乐结合的音乐画面畅想与演奏技巧分
  乐曲中出现了八分节奏型的单音,并加以跳音的演奏处理,演奏力度为弱,放佛是浩浩荡荡的狩猎队伍中轻轻吹响的号角声,例如(谱例15)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诗乐结合的音乐画面畅想与演奏技巧分
  整首乐曲形象的呈现给人了一幅一切准备就绪,猎人们个个劲头满满,兴高采烈的准备出发狩猎的画面。透过音乐听众仿佛可以看到在九月的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柔和的金色阳光洒满了大地,骏马们整齐排列,仿佛随时会健步奔腾,成群的猎狗们吠叫着放佛早已迫不及待,猎人们将一切准备就绪,跨上马背,吹响号角,骑着马匹奔驰在广阔、茂密的深林中兴致勃勃的狩猎的欢快场景。

  三、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演奏技巧分析

  (一)触键方式的运用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想要很好的演奏《四季》,用美妙悦耳的音乐表达出《四季》所描绘的音乐意境,就与手指的触键方式与方法有着直接关系。
  1、手指指尖触键松紧度的运用
  从放松的指尖到相对牢固紧张的指尖,每一种不同的指尖状态触键都会带来不同的音响效果。比如在演奏《一月——壁炉旁》时就要以放松、柔和的指尖状态触键,来表现出音乐中柔和的旋律线条与丰富细腻的情感,在演奏《九月——猎歌》时就要以牢固、坚硬的指尖触键,这样才能奏出浑厚激烈感。
  2、手指指尖触键面积的运用
  指尖不同的触键面积会带来不同的音响效果,触键面积大致可分为指尖较直立和指尖较平坦两种方式,在弹奏清晰、颗粒性强的乐句时可采用指尖较直立的触键方式以减小指尖对琴键的触键面积而达到简洁、干净、音音清晰明了的音响效果。在弹奏歌唱性的连音句时,可用手指肉垫较厚的指面触键,来突出音乐的歌唱性、连贯性,旋律的线条性。
  3、手指指尖离键不同高度的运用
  手指指尖离键不同的高度也是会造成不同的音响效果,手指指尖离键高度越高,力度也就越大,音色也更清晰,颗粒性更强,比如《二月——狂欢节》在弹奏时指尖的离键高度就要高,清晰,较强的音响效果来表现狂欢的热烈场面和人们愉悦、明朗的心情。手指指尖离键高度越低,力度越小,音色越为柔和、朦胧,比如《一月——壁炉旁》就需要指尖的离键速度不能太高,来表现那种朦胧又有些抑郁的感情。

  (二)音色的强弱变化

  《四季》中每首小曲在音色上都有很多不同的强弱变化,只有了解了这些强弱变化,运用不同的力度和触键方式才能弹奏出完美的音响效果,更好的诠释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弹奏较强的音响效果时,仅仅通过指尖是做不到的,因此,要带动腰部力量通过背部、双肩、双臂、手腕、手指的瞬间传送来完成。
  在弹奏较弱的音响效果是要做到声音实在,弱而不虚,并不是内无力而声音弱,是要做到内部依然有利,只是运用不同的触键方式对力度进行一个很好的把控。

  (三)踏板的标记与运用

  钢琴套曲《四季》中共十二首小曲,每首小曲中都有大量踏板的使用,由此可见对演奏钢琴套曲《四季》而言踏板是必不可缺的一部分。踏板的运用也是演奏钢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用大钢琴家鲁宾斯坦非常精辟的话来说:“踏板是钢琴的灵魂”。因此,使用踏板,不仅仅是一种脚上的技巧,它也直接关系到演奏出来的音乐是否是“有灵魂的”。
  在《四季》中有一些地方的踏板标记是相互分割开的、不连贯的,比如《十一月——在马车上》的踏板标记就是不连贯的、分割开的,这个时候就要求在换踏板时,恰恰是手指正在弹奏新的旋律音时,必须听到了干净的旋律声音之后,才可以踩下踏板,例如(图示1)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诗乐结合的音乐画面畅想与演奏技巧分
  有的地方踏板记号是连贯的,比如《六月——船歌》中就使用了大量这种连贯性的踏板,这个时候只有我们很好的处理好踏板的运用才可以突显出那种湖面一望无际、波光粼粼的音乐情景。这时就要求演奏者必须把踏板换的很及时,通过踏板来帮助演奏者在手指演奏还不能做到使旋律线条达到很连贯的地步时,这种踏板的用法,可以使旋律和和声都能达到比较连贯,比较好的效果,例如(图示2)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诗乐结合的音乐画面畅想与演奏技巧分
  因此,演凑着在演奏《四季》时对于踏板的运用不但要学会使用的方法,还要细心地用耳朵去听,正真的让踏板烘托出音乐的效果。

  结语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被称为俄罗斯音乐之魂,钢琴套曲《四季》细致、生动、形象的描绘了美丽的俄罗斯大地一年四季的变化,万物的生长,人民热闹愉快的欢庆传统节日,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在田间劳作,俄罗斯人民日常生活的画面。表现出了柴科夫斯基对美丽的俄罗斯大地的热爱,对人民生活的关心,以及俄罗斯人民对现实生活不屈不挠的态度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了俄罗斯人民热情、善良,勤劳、质朴的优秀品质。
  通过对钢琴套曲《四季》十二首小曲所描绘的音乐画面的畅想,使我对《四季》有了更广泛的认识与理解,根据自己的理解简析了如何运用基本的演奏技巧来更好的弹奏《四季》,表现《四季》中所描绘的美丽画面与细腻的情感。
  柴科夫斯基用钢琴套曲《四季》描绘出了俄罗斯的社会,人民生活,自然风光,反映出了他对社会的关注,人民的关心。可以这样说,通过对抒情大师,俄罗斯音乐之魂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的研究,对今后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学习做出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屏国.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的演奏与教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04.01
  [2].世元.《柴可夫斯基:俄罗斯音乐抒情大师》[M]1998.10第一版
  [3].勒.波利亚科娃著陈锦译《柴可夫斯基的四季》[M]科学之友(B版)1957.06第一版
  [4].张洪模编著.《柴可夫斯基》[M]花山文学出版社.1998
  [5].毛宇宽.《俄罗斯音乐之魂——柴可夫斯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第一版
  [6].郭瑛译.《柴可夫斯基传》[M]北屏文艺出版社.1998.10
  [7].赵晓声.《钢琴演奏之道》[M]世界图书出版社.1997.07
  [8].万昭.《柴可夫斯基童年生活及对创作的影响》[J].中国音乐学1998.01
  [9].郭华.影响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风格的因素[J].社科纵横2010.11
  [10].刘瑞.论柴可夫斯基音乐中的民族情怀与悲剧性[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01
  [11].张斌斌.浅析柴可夫斯基音乐作品创作中的民族性[J].音乐百家2011.01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3701.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0年1月19日
Next 2020年2月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