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这个缤纷绚丽的时代,音乐的形式也是多种化、多样化。在本世纪初,在外国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国内的音乐形式不太乐观,甚至可以说是举步艰难。在这时带有着“中国风”的通俗音乐的出世,由于曲调跟传统音乐大有不同,与外国rap、摇滚等音乐风格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通俗音乐的出世,成了当时人们最喜欢的一种音乐风格,轻松易懂的歌词以及欢快富有节奏感的语调,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也逐渐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俗音乐的出世,可以说是为中国音乐发展开辟出了一种新道路,作曲家们往往在注重歌曲思想的同时,加入了自身的创造性以及情感,对于社会基层人员的生活实状也有着具体反应,多样化的歌词,反映着社会人们的生活现状,让人们的精神情感有所寄托,从而真正的喜爱上通俗音乐。通俗音乐的出现,不仅仅是音乐歌坛的一项发展,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内心深处的真实写照,将他们所不能言语的事情,用歌词表达了出来,因此深受群众喜爱[1]。
通俗音乐的发展从五十年代到如今,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毫不改变的是音乐都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以及人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虽然歌词不同,但歌曲形式以及感情方面都是符合现阶段人们的生存环境,之所以流行于群体,就是因为通俗
音乐有着大众化且民族性的特征,更加贴近于现阶段人们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通俗歌曲;歌曲词语;发展;使用特点
引言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生活文化等方面的飞速发展,中国通俗歌曲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时代的发展要求通俗歌曲具有更加强有力的表现力,促使通俗歌曲的创作逐渐进入了比较多元化的XXX,并且不同时代的通俗歌曲也各自都表现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趋势[2]。本次论述主要采用搜集歌词语料库的方式,将不同年代的歌曲进行搜集和分类整理,然后再进行比较,通过列举、描述和对比的方法,对二十世纪各个年代的通俗歌曲用词特点进行整体分析,比较各个年代的用词变化、特点以及相似之处。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通俗歌曲在国内起源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个年代的歌曲歌词通俗易懂,但是其中也含有一些格调不高并且内容庸俗的歌曲;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通俗歌曲变得亲切上口,并且具有婉转动人的旋律,由于词语多采用口语化语句,因此比较适合群众演唱;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歌曲歌词则开始与现代摇滚进行结合,变得慷慨激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的通俗歌曲大多都是优美抒情,比较具有生活气息,歌词非常通俗易懂,便于流传和传唱[3]。
一、通俗歌曲的基本知识
(一)通俗歌曲概念
通俗歌曲又称之为流行歌曲,主要是指通俗易懂、易学易唱并且易于流传的具有大众化的、鲜明时代特性的歌曲。此外,通俗歌曲有人认为是歌谣俚曲,也就是原始时代就已经存在的一种通俗歌曲,但是本文所说的通俗歌曲则主要是指我国二十世纪以后产生的流行歌曲,其产生于车水马龙并且灯红酒绿的社会环境当中。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与生活观念的改变,通俗歌曲逐渐向着大众化、平民化并且娱乐化的方向转变。
通俗歌曲的发源地在英国伦敦,其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1240年,但是通俗歌曲出现在媒体当中是在1855年,但是真正流行起来则是在X。但是中国的流行歌曲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进入中国,大多产生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等大城市[4]。这个时候的通俗歌曲大多都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渗透有自由、平等、博爱、科学并且民主的理念,在这种新思潮的影响之下,中国的通俗歌曲得到了发展和壮大。
(二)不同时期通俗歌曲的发展
二十世纪通俗歌曲传入中国以来,通俗歌曲的歌词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也在不断推陈出新,逐步成为人们的精神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歌词中的语言艺术,也在不断反映着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歌曲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之下,爱情歌曲和抒情歌曲得到了发展。《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那就是我》等歌曲层出不穷,歌词极为贴近生活并且感人至深,为新的社会生活增添幸福和欢乐的氛围。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刮起了一阵“西北风”,港台风逐渐被替代,因此这个时期中国的通俗歌曲产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众传媒逐渐成为通俗歌曲的传播方式,传播方式和传播范围更加广阔,因此港台通俗歌曲迎来了新的起点,“四大天王”的火爆,让港台歌曲到了新的高潮。与此同时,九十年代大陆通俗歌曲也开始遍地开花。毛宁的《涛声依旧》、戴军的《阿莲》韦唯的《爱的奉献》等歌曲风靡全国[5]。这些歌曲歌词不仅组成了我国当代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深刻地展示了不同阶段文学观念的不同变革。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歌词越来越诗情画意,让人更多地陷入无尽的想象当中。例如2002年沙宝亮的《暗香》歌词越来越具有是个性,不仅延续了歌词贴近生活、
通俗易懂的特点,还在此基础生变得更加诗意盎然[6]。现如今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再加上通俗歌曲比较通俗易懂,受众群体广泛,因此通俗歌曲在音乐圈中将会拥有独特的地位。
二、通俗歌曲词语特点的相关研究
所谓通俗音乐(通俗音乐),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即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音乐。它的商品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通俗歌曲就慢慢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以很快的速度席卷了整个中国,以强烈的时代感、民俗性、张扬的个性深受广大群体的喜爱,而自然的歌唱语言成为大众最喜爱的演唱形式之一,为中国的通俗音乐发展,推波助澜[7]。
(一)富有强烈的时代感
通俗音乐,俗称通俗音乐,是从生活中得到灵感而创作,在20世纪80年代,以周杰伦、王力宏、胡彦斌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歌手将欧美风格歌曲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了一种新的音乐形式,打造了一场中国风的盛宴[8]。由于通俗音乐起源于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因此更符合社会光大群体的审美观念,以及贴近群众所追寻的艺术性与创造性。
中国的音乐种类多种多样,通俗音乐之所以受群众喜爱,是因为它与我国一些严肃庄重以及少数民族的音乐相比,曲调更为简单、轻松,更容易被现代的人们接受,正是因为这一原因,通俗音乐便具有了广泛的欣赏群众。
(二)各个年代的歌曲知识搜集
1949-1959年是一个火红的年代,一个狂飙突进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一切都成为我们父辈脑海里抹不去的印记。那时,雄壮激昂的进行曲是时代的主旋律,因此,纯净的音符也染上了鲜明的政治色彩。这时期流行的歌曲绝少儿女情怀,多是抒发对祖国、领袖、英雄、生活的热爱,《我的祖国》、《歌唱祖国》、《浏阳河》、《克拉玛依之歌》、《新疆好》、《草原之夜》、一支支歌唱社会主义、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歌曲,唱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美援朝,保家为国,使《英雄赞歌》、《我是一个兵》等“兵歌”广泛流传。为了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9]。《九九艳阳天》、《敖包相会》等部分爱情歌曲纷纷登场,它们穿着“新民歌”的袍子,体现一种革命浪漫主义精神,为当时的少男少女深深喜爱。这时期的著名歌唱家,如贾世骏、马玉涛、王昆、郭兰英、胡松华等,均是通过广播电台向听众传播他们精心修饰的歌声,可以说,所有的声音都经过了官方的认可,这些激情高昂的“红色歌曲”,虽历经时代长河的洗刷,但其鲜明的时代特色、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所透出乐观精神和豪迈气概,使其永葆青春……
六十年代这是一个黑暗的年代,经过这个不同寻常的10年的人都会觉得这个年代难以言说,一场狂热的运动、一声拭血的口号或是一种关于饥饿的回忆。六十年代的词汇:向雷锋同志学习/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反对修正主义/备战、备荒、为人民/以阶级斗争为纲/横扫一切牛鬼蛇神/革命无罪,造反有理/踢开党委闹革命/革命委员会好 这一期间的歌曲多数都是歌颂社会主义,歌颂毛xxxx,歌颂xxx,典型的歌曲有《毛xxxx的话儿记心上》《唱支山歌给党听》《大海航行靠舵手》等。
1970-1980年,70年代初期,歌曲的创作已稍有转机,抒情歌曲的创作受到欢迎,题材和手法也见多样。如《我爱北京天安门》、《我爱这蓝色的海洋》、《北京颂歌》、《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北京颂歌》等。1976年,冬天过后醒来的是一个红彤彤的年代。施光南心中流尚出欢快的《祝酒歌》旋律,堪称为亿万人民倾情的胜利之歌;而抒情歌曲迎来了一个伟大的复兴――这是历史变化、进步的一个折射,从该角度看,这场复兴的确是伟大的。它的力量足可融化十年的坚冰,吹散徘徊不去的乌云。《太阳岛上》、《妹妹找哥泪花流》、《乡恋》、《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开始响彻神州。尤其是李谷一,她运用了“气声”演唱,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但也更加加强了它的吸引力与震撼力。
1980-1989是中国通俗音乐创作最为动荡也最为繁荣的10年。80年代初期,谷建芬、铁源、付林、施光南等大批作曲家,以及乔羽、王健、晓光等词作家的先后介入,标志着我国通俗音乐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他们以良好的艺术素养、丰富的生活感受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使作品呈现出强烈的民族风格,渗透出明显的文化意识,体现出对通俗音乐艺术化的苦心示索,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可喜成绩[10]。《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小草》《我爱你,塞北的雪》《在希望的田野上》等80年代早期作品,那充满欢乐和阳光的音符像雪后的泉水一样四外流淌,滋润着“八十年代的新一辈”的心灵,使人感到可爱的祖国充满希望。80年代中期郭峰以《让世界充满爱》为赌注一大批作品将艺术触角伸向人生、社会、历史,敞开心扉,提示人性,内涵丰富,从而使通俗音乐得到广泛、真正的认同,并被得到官方正式命名“通俗歌曲”。
九十年代是中国飞速发展、开放的年代,港台、国外的音乐开始涌入,内地的通俗音乐也趋于成熟。九十年代的音乐就太多了,能成为时代代表的我想有《小芳》《笑脸》《涛声依旧》《新鸳鸯蝴蝶梦》《酒干倘卖无》《狼》《一场游戏一场梦》《星星点灯》等等。
(三)比较通俗歌曲歌词之间的差异和变化
各个时代时的音乐风格都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在五十年代初期,为抗战而创造出的激情轩昂的爱国歌曲《我的祖国》、《草原之夜》、《歌唱祖国》等一系列社会颜色丰富的抗战歌曲成为了祖父辈人们难以忘怀的声音[11]。在战场上的嘶吼声、在行军路上的歌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典礼上,五十年代的歌曲,可以说是见证了新中国成立的一点一滴;与五十年代的音乐相比,六十年代的歌曲少了些许战争,多了些许赞叹,从写作手法上,六十年代的歌曲更富有民众性,虽不再那么慷慨激昂,但是歌词内容也依旧鼓舞人心。六十年代,一个黑暗的年代,每一首歌曲都代表着挨饿群体的回忆,那时的人们以及学生,向雷锋学习,对抗反xxx主义,也不忘歌颂社会主义,歌颂毛xxxx,歌颂xxx,《毛xxxx的话儿记心上》等歌曲,就是为歌颂毛xxxx以及共产XXX英明引导下而写。
七十年代的歌曲与六十年代的歌曲相比较,就多出了其他感情色彩,抒情曲的出现倍受人们欢迎,随着欢快而又简单的《祝酒歌》旋律的出现,中国的抒情音乐也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祝酒歌》也被堪称为亿万人民倾情的胜利之歌,抒情音乐也随之复兴而起[12]。它富有的浓厚情感,表达了当时人们的心理活动,阐述出他们内心的真实写照,因此被受欢迎。
八十年代的音乐相对于七十年代的音乐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折,也是音乐动荡最为繁荣的一个年代,多个作词家的介入,使歌词变得流行起来,简单、易懂、易于演唱,成为了当时最受人们欢迎的一种音乐风格,那时的音乐风格阳光向上,充满欢乐,歌曲中透漏着祖国发展充满着希望,歌词上变得更加简单易懂,从而使音乐逐渐走向通俗音乐,使通俗音乐得到认可[13]。九十年代,可以说是不同于以上的年代,九十年代的中国,经济贸易、军事国防飞速发展,时代也变得开放起来,国外的优良音乐文化也传入到祖国大陆当中,国内的通俗音乐再结合上国外的音乐文化,各种优美动听的旋律层出不穷,rap、摇滚等音乐元素的出现,更加使通俗音乐更加流行,愉快的节奏,富有快感的节拍,深得祖国开放时的心意,人们的思想也变得开放起来,真正的将通俗音乐转变成了耳熟能详的通俗音乐。
三、分析不同世纪不同年代通俗歌曲词语使用特点和发展
(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关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通俗歌曲歌词使用特点,我搜集了以下十首通俗歌曲,分别是《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故乡的云》《弯弯的月亮》《大海》《精忠报国》《何日君再来》《我们都是好孩子》《最初的梦想》《水手》《北国之春》。在《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中“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城市乡村处处曾光辉”都采用了叠词,而在“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则是采用了量词来表示发生的事件的总量。在《故乡的云》当中“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归来却空空的行囊”,这些都采用了叠词,与此同时这首歌词中还使用了拟声词,例如“归来吧归来呦”。
《弯弯的月亮》“啊啊啊啊,哪里就闪耀着翠绿的星星,哪里有碧灵鸟飞过”当中不仅采用了语气词,还使用了排比的手法。《大海》中“如果大海能够,换回曾经的爱,就让我用一生等待”中不仅采用了时间副词“曾经”,还是用了“一”这一个量词,该首歌词中还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精忠报国》当中“枪林弹雨来临的时候,请抓住抓住我的手”采用了ABAB的写法,与此同时“三千疆土辽阔锦绣”则是采用了量词。《何日君再来》“殷勤频致语,牢牢抚君杯”则明显是采用了叠词。《我们都是好孩子》中“相信爱,可以永远啊”采用了“啊”这一语气词,而“我们都是好孩子,最最可爱的孩子“则是采用了叠词。《最初的梦想》”我想我的思念是一种病,久久不能痊愈“采用了”九九“这一叠词,与此同时该首歌曲中还运用了英文歌词”stepbystep”和”daybyday”。《水手》中“苦涩的沙,吹痛脸庞的感觉,像父亲的责骂,母亲的哭泣”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而“总是幻想海洋尽头,总是以为勇敢,总是一副弱不经风的感觉”则是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寻寻觅觅寻不到“则是采用了叠词。《北国之春》中“仲夏夜里绵绵细雨,聆听那秋虫它轻轻在呢喃”采用了两个不同的叠词。
(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关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通俗歌曲歌词使用特点,我搜集了以下十首通俗歌曲,分别是《漫步人生路》《涛声依旧》《囚鸟》《忘忧草》《天花乱坠》《马路天使》《你的眼神》《女人花》《月亮代表我的心》《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在《漫步人生路》当中“愉快悲哀,在身边转又转”和“让疾风,吹呀吹”采用了ABA,使歌词变得押韵并朗朗上口,与此同时还是用了“呀”这一叹词。《涛声依旧》“落鸟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雪”则是采用了古诗词当中描绘事物的词语,“一张旧床票,一段真情,一盏渔火,”则是大量采用了“一”这一量词。而结尾的“能否登上你的客船,能否登上你的客船”则是采用了重复。《囚鸟》“冷冷的看着你说谎的样子”采用了叠词,而“是什么让你这样迷恋这样的放肆”则是采用了疑问的手法。《忘忧草》“狠狠面对人生每次寒冷,依依不舍的爱过的人,往往有缘没有份”采用了叠词,而“谁把谁真的当真,谁为谁心疼,是唯一谁的人”则是采用了三个连续的疑问句。《天花乱坠》中“你说我我说他他说你,你问我我问她她问你”则是采用了顶针的写作手法,“天花乱坠是是非非,我随便说说”则是采用了叠词。《马路天使》“天涯呀海角,觅呀觅知音”“郎呀咱们俩是一条心,哎呀哎呀”则是采用了多个语气词。《你的眼神》中“啊有情天地,我满心欢喜”则是采用了“啊”这一叹词。《女人花》中“朝朝与暮暮,我切切地等候”采用了叠词,而在“啊,堪折直需折”中则是采用了“啊”这一叹词。《月亮代表我的心》当中采用了“Ohyeah”等英文的语气助词,与此同时,轻轻的一个吻,深深的一段情则是采用了叠词。《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中采用了大量的数词“一二三四五六七,于此同时采用三句式让歌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噢,一二三四五六七“中还用到了”噢“这一叹词。
(三)二十一世纪零零年代
关于21世纪00年代通俗歌曲词语使用特点和发展,我搜集了以下10首歌,即:《迷人的危险》、《要嫁就嫁灰太狼》、《一定要爱你》、《凌晨两点半》、《天使的翅膀》、《想起》、《2002年的第一场雪》、《月亮之上》、《北京欢迎你》、《荷塘月色》。其中,《迷人的危险》这首歌中,“为什么最迷人的危险,为什么爱会让人变残缺,为什么那么痛”反复使用“为什么”,加强语气和情感,加深印象。《要嫁就嫁灰太狼》这首歌中,“你是我唯一,不离又不弃,又敬又互爱”使用了数词、叠韵词。《一定要爱你》这首歌中,“爱到牛郎织女为我们点头,爱到花儿绽放鸟儿成群把我们环绕,爱到每道彩虹映出你的美”,采用了排比的手法,将感情抒发的淋漓尽致。《凌晨两点半》这首歌中,“我老了好几十年,我们的世界,就在那一天”,通过数词略语。《天使的翅膀》这首歌中,“像天使的翅膀”,天使两个字母为双声词,有叠韵的效果。《想起》这首歌中,“泪水化成雨下满天”,借助比喻的修辞手法,根据联想表达对另一种事物的情感,增强了感染力。《2002年的第一场雪》这首歌中,“是你的红唇粘住我的一切,是你的体贴让我再次热烈。是你的万种柔情融化冰雪,是你的甜言蜜语改变季节”,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月亮之上》这首歌中,“东边牧马西边放羊,热辣辣的情歌就唱到了天亮”的“热辣辣”为ABB句式,采用叠词。《北京欢迎你》这首歌中,“北京欢迎你,在太阳下分享呼吸,在黄土地刷新成绩”,采用借代,整体押韵的手法。《荷塘雨色》这首歌中,“荷塘呀荷塘,你慢慢慢慢唱哟,月光呀月光,你慢慢慢慢听哟,鱼儿呀鱼儿,你慢慢慢慢游哟”,其中在词的构造方面进行研究,为ABAB句式,且采用了排比的手法,整体押韵。
(四)二十一世纪一零年代
关于21世纪10年代通俗歌曲词语使用特点和发展,我搜集了以下10首歌,即:《我们没有在一起》、《如果这就是爱情》、《这,就是爱》、《素颜》、《小星星》、《小苹果》、《我们不一样》、《远走高飞》、《卡路里》、《学猫叫》。其中,《我们没有在一起》这首歌中,“那条路走呀走呀走呀总要回家,两只手握著晃呀晃呀舍不得放,你不知道吧后来后来我都在想”,使用了ABABAB式,且使用了叹词“呀”。《如果这就是爱情》这首歌中,“如果你听到这里,如果你依然放弃,那这就是爱情,我难以抗拒,如果这就是爱情,本来就不公平,你不需要讲理,我可以离去,如果我成全了你……”采用了排比的手法。《这,就是爱》这首歌中,“可能回忆掉进了大海,可能有些往事回不来,可能岁月会偷走等待”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押韵。《素颜》这首歌中,“搞来搞去好像也就这样,不如花点时间想想”,这首歌用了ABAB式。《小星星》这首歌中,“像你心忐忑不定”,忐忑为双声词,有叠韵的效果。《小苹果》这首歌中,“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怎么爱你都不嫌多,红红的小脸儿温暖我的心窝,点亮我生命的火,火火火火火”,歌词押韵,首句一韵,剩余部分一韵,其在语音形式上富有变化;在音律层面,给人以层层变幻的体验和新鲜奇妙的感觉。《我们不一样》这首歌中,“太多太多不容易”在词性构型方面为ABAB式。《远走高飞》这首歌中,“我一路看过千山和万水,我的脚踏遍天南和地北”通过双声词叠韵,千山万水,天南地北,富有感情色彩。《卡路里》这首歌中,“魔镜魔镜看看我我的锁骨在哪里,美丽,我要美丽,我要变成万人迷”歌词构词为ABAB式,且多次出现“魔镜、美丽”,反复使用。《学猫叫》这首歌中,“我们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喵喵”,多次出现“喵”,选择拟声词,整体押韵,使歌曲更具有感染力。
综上所述,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通俗歌曲常常会采用叠词;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通俗歌曲当中,常常会采用叹词来表达和加深歌词中表达的情感;在二一世纪零零年代的通俗歌曲当中,常常使用数词及修辞手法,以此来更好地表达感情。在二一世纪一零年代的通俗歌曲当中,常常会采用排比,双声词押韵的手法,是歌曲整体押韵,更富有感染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俗音乐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大有所变,从一开始的《歌唱祖国》到六十年代的《毛xxxx的话儿记心上》到七十年代的《祝酒歌》再到八十年代的,九十年代,二十世纪,通俗音乐的发展一直都是向上的,一直都贴近于当时人们所生活的社会[18]。外国文化的出现,使通俗音乐迈出了历史性的一大步,使人们能够在愉悦身心的同时,铭记着一些歌曲中所出现的事物,歌曲歌词更加充满情感且简单易懂,更加符合于现阶段人们的精神世界,因此通俗音乐的发展是源远流长的,特点也是跟随着时代的变化,每个时代,都拥有着每个时代独一无二的音乐特点。
致谢
本论文是在刘思思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经过刘老师认真负责的指导,我顺利完成了该论文的撰写。进入大学的这四年以来,感谢刘老师的耐心教导与悉心培养,教会了我认真勤奋、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并在学习和生活中提供我帮助。在此,对刘思思老师表达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感谢班主任、任课老师,四年来对我的关心和照顾。此外,感谢我的室友,给予我四年温馨快乐的时光,让我的大学生活丰富有趣。最后谢谢我的家人在身后对我的支持与鼓励,帮助我完成四年本科的学习生活。
最后,感谢西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部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研究平台,我在这学到了质朴坚韧的黄土地精神,相信这会让我在今后的人生中走的更远。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39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