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北京,一个繁华而忙碌的城市,每天都有人来,也每天都有人离开。北漂,一个简单的名词,却包含和承载着太多人太过丰富的情绪,有爱有恨,也有喜有悲,有愤怒,更有无奈……
随着新媒体技术在当前时代的蓬勃发展,微电影以制作周期短,时效性强,贴近大众生活点,方便观看,且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次毕业设计作品将通过微电影的表现手法来塑造影片中的人物和在她身上发生的故事,以此来展示北漂青年最真实的生活,进而让受众更容易了解北漂青年群体的烦恼以及现状,从而打破受众对北漂青年群体的固有印象,让受众能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北漂青年群体。最后通过分析部分北漂青年的生活,去总结出在微电影剧本写作当中如何突出人物心理的方法。
关键词:青年;北京;微电影
引言
人才集聚在国内外都是一个很常见的事情。
在国内,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而且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也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城市,它包容着各种各样的文化。所以,每年都有大量的人选择来到北京进行工作和生活。而在国外,大家也同样愿意往首都或者发展前景好的城市工作和生活,比如X青年愿意去纽约和洛杉矶进行工作,韩国青年愿意去首尔发展,日本青年愿意去东京进行工作和生活,德国青年愿意去柏林工作等等。而在国外,每年选择去往大城市进行工作和生活的人数也在持续增长中。
人才集聚的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的,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愿意去往大城市进行发展,去工作和生活。无论是在国内环境下还是在国际大环境下,人才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它影响着企业、城市甚至整块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才更是提升创新能力,提高地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随着这个现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和微电影愿意去反应这个现象。
在国内,以北漂青年为题材的影视作品有很多,比如《我在北京挺好的》《奋斗》《北京爱情故事》《北京女子图鉴》《北漂爱情故事》《蚁族的奋斗》《蜗居》等等。而且微电影也有很多,比如《北漂女孩》《浮云》《追》《味道》《老家来信》等等。
在国外,大家也愿意往首都或者发展前景好的城市工作和生活,比如X青年愿意去纽约和洛杉矶进行工作,韩国青年愿意去首尔发展,日本青年愿意去东京进行工作和生活,德国青年愿意去柏林工作等等。在国外,每年去往大城市发展的人数也在持续增长中。而在国外,这样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很多,比如《破产姐妹》《东京女子图鉴》《东京男子图鉴》《丑女贝蒂》《小丑梦摇篮》《重版出来》《未生》《校阅女孩河野悦子》《宽松世代又如何》《上车,走吧》《穿Prada的女王》等等。而且微电影也有很多,比如《EnterFaith》《moving》《学会飞翔》等等。
1创作综述
1.1创作背景
北漂群体[[[]林路.摄影艺术二十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又称北漂一族,是特指来自除了北京地区以外的,不是北京户口的,户口来自外地的或者外国的,正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人们或者打算在北京长期工作和生活的人们。北漂群体一般有此类特征,刚来北京的时候很少有自己的长期居住场所或地点,他们经常需要搬来搬去,一般会给人一种漂乎不定居无定所的感觉,其自己本身也因很多原因而不能对于北京有更多的认同感和融入感,因此得名北漂群体。
在经济发展的近几年中,时代变化发展日新月异,北漂青年的基数也在逐年增加,渐渐从谋生活的少数人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团体。在逐年发展壮大的北漂群体中,28岁以下的青年人占了绝大部分,与其他北漂不同的是,这部分人年龄较低,学历相对来说也比较高,对生活的追求也相对较高,这就使其具有了一般的北漂团体所不具有的一些其他特性,在其生活和工作中无处不体现着流动性的特点。在目前互联网XXX环境的影响下,拥有新观念新式生活态度的北漂年轻团体也在身体力行的谋求着新生活方式的改革和变新。
每年毕业生的人数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现在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北京作为首都,是很多人心中就业的首选。在北京,机会多,接触的世面大,这是每年应届毕业生选择在北京的主要原因。
从去年大四开始,我突然意识到毕业已经离我很近了。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开始关注就业问题,开始关注北漂青年这个群体,因为未来我很有可能成为他们之间的一员。本次毕业设计希望可以通过拍摄这次的微电影来告诉大家北漂青年的真实生活,同时也为自己的未来做一个规划。
1.2作品意义
人才集聚无论是在国内环境还是在国际大环境下都是一个很常见的事情。它的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的,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愿意去往大城市进行发展,去工作和生活。人才是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它影响着企业、城市甚至整块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才更是提升创新能力,提高地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随着这个现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和微电影愿意去反应这个现象。
微电影以制作周期短,时效性强,贴近大众生活点,方便观看,且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次毕业设计作品是通过微电影的表现手法来塑造影片中的人物和在她身上发生的故事。该作品想要通过简短的5分半钟时间来讲述在首都北京工作和生活的女主人公在经历过挫折和困难之后坚定自己的选择而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的故事。作品将镜头对准在北漂生活中的某个普通人,用最普通人的故事映射到众多在首都北京不懈奋斗的年轻人,每个普通人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熠熠生辉。通过影片希望能够让年轻人停下脚步思考方向,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必羡慕他人。正值青春年华的年轻人,无论遇到多少挫折,只要能坚持自己所热爱的,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得到自己的理想人生。
1.3作品内容介绍
北京,是一个繁华而忙碌的城市。北漂青年们在这个繁华的大都市里忙忙碌碌的生活,大多带着自己小小的梦想和抱负,默默把那些与生俱来的负面情绪隐藏起来。在别人眼里他们也许是家里或者村里的骄傲,但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其实北漂一点都不容易,每天数不清的工作,一开始并不丰厚的工资,租房的困难……北漂,听起来只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却包含和承载着太多人太过丰富的情绪,有爱有恨,也有喜有悲,有愤怒,更有无奈。
北漂群体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而且每年来北漂的流动人口还在增长中,每年都有很多人怀揣着梦想来北漂。但其实北漂的生活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好过。但是我相信大部分北漂青年还是从这段经历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后悔是他们大部分北漂青年的心态。临近毕业的我们也面临着这样的选择,是否要选择北漂,北漂意味着有更多的选择和更与国际接轨的环境,但却意味着要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和亲近的家人朋友,这其实并不是一个能轻易下决定的选择。
本次毕业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北漂青年中普通的一份子,也就是女主人公的故事来向大家展示北漂青年最真实的生活。本次毕业设计讲述了在全家人的牵挂下,女主人公只剩前往北京,为了自己的梦想和未来打拼和奋斗的故事。在影片的一开头,女主人公在上班过马路的途中,偶然发现旁边过马路的女孩像极了当时独自一人来北京闯荡的自己,她不禁陷入了回忆中……一年前,她孤身一人来到北京,只身寻找工作,就连找房子也是自己一人完成。但经过她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找到了自己心仪的住处,也拿到了心仪工作的offer。但是却想不到工作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和美好,上班每天都很忙,忙到没时间吃饭,没时间换衣服,每天都在工作。女主人公感觉到很疲惫,疲惫到想放弃,但是她靠自己的毅力坚持了下来。然而在她最累的时候,女孩的妈妈给她发来了消息,询问她的近况并给她打来了电话。女孩瞬间有了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甚至在晚上做梦都梦见了妈妈在家跟自己聊天的场景。第二天,女主人公接着充满活力的去上班,她发现今天又是新的一天,还是那么充满希望。
1.4作品形式
微电影有制作周期短,时效性强,贴近大众生活点,方便观看,且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等优点,所以本次毕业设计作品选择通过用微电影的表现手法来塑造影片中的人物和在女主人公身上发生的故事。本次毕业设计通过分析部分北漂青年的生活,去总结出在微电影剧本写作当中如何突出人物心理的方法。
在作品中,主要采用了第一视角的拍摄手法,通过片段回忆和片段拼接的闪回来进行故事的叙述,通过合理的拍摄手法来进行首尾呼应的故事展现。在该作品的拍摄过程中,摄像机的机位摆放位置、拍摄手法的运用、拍摄方式以及演员的挑选和演绎等都通过不同的方面来阐述和诠释了作品的意义和核心价值。在作品的后期剪辑中,心理蒙太奇的使用很完美的与分阶段的配乐相融合,更加进一步阐述了影片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这也是该作品的特新特点所在。
2创作依据
2.1采用多元分立式叙事模式演绎故事情节
传统的电影多为娓娓道来的情节铺排技法,而微电影更多应用基于多元分立的跳跃式叙事模式,使得微电影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更加灵动地进行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叙事表达。观众在观看后能够感受到情节紧凑,虽然是微电影但有看电影大片的感受,这源于在拍摄时为了能够凸显出传统大电影的叙事优势而加快了叙事节奏,引入了多元分立式叙事模式来演式叙事模式来演绎跌宕起伏的情节内容。而在本作品当中,通过多元分立式叙述模式,将火车站的场景,在出租屋里的场景以及在工作中的状态等多个镜头联合起来。从多角度出发,描绘了北漂女孩儿的追梦之路的艰难过程,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主题。
2.2利用心理蒙太奇烘托人物心理
在微电影作品中,经常会通过心理蒙太奇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使其更加立体形象,更加饱满具有真实性。心理蒙太奇一般是通过镜头拼接或者通过声画的有机结合来进行展现。通过镜头语言来直接生动地展现人物内心的心理活动和精神层次。心理蒙太奇的呈现手法具有非常强烈的主观色彩,最大限度的使观众带入人物角色,感受人物心理,心理蒙太奇多使用声画的跳跃性和画面的不连贯性来展示,通过跳跃的故事情节来展现强烈的人物情绪。本次毕业设计以女主人公第一视角为主,第三视角为辅,呈现了她在北京的真实生活。运用心理蒙太奇的手法介绍了女孩在京时遇到的很多问题,诸如求职,住房和父母的不理解等等。在故事的最后,我们用一个描写中年女人说话的镜头,来体现主人公想回家和想家人的心情。
图1利用心理蒙太奇烘托人物心理
2.3选择适当的剪辑手法保证整片节奏
后期剪辑在微电影制作中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比重,为了保证故事的连贯性和情节的合理性。适当的剪辑手法是一部微电影成功的基础和靠山。将现有的视频素材进行二次加工,将拍摄好的段落和镜头加以裁剪和剪辑,赋予单一镜头新的生命活力和语言魅力。将单一片段拼接为新的故事情节是给予了镜头的二次生命。
在剪辑过程中,不同镜头的组接会向观众传递不同的人物情绪和人物心理,能够梗概故事情节,使观众能够对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故事情节进行最大限度的理解,并感同身受。
首先要把握镜头的方向感。在进行剪辑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镜头的方向感,尽可能地坚持“轴线规则”进行剪辑。轴线原则,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虚拟的直线。一般来说,越轴前所拍画面与越轴后所拍画面无法进行组接。如果硬行组接的话,就将发生视觉接受上的混乱。因此在具体制作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确定剪辑素材,避免出现类似空间错乱的情况。在本作品当中,开头女主人公在与帽衫女孩相遇并回头看她的时候,运用了轴线原则,具体如图2所示。
图2轴线原则
巧妙运用分剪和插接镜头。一个内容连续意义完整的镜头分为两个以上的镜头使用的剪辑方法叫分剪,而将分剪的镜头按照一定的逻辑编辑在一起,形成新的镜头序列的剪辑方法则叫插接。在本作品当中,分剪的运用具体如图三所示。当镜头被多次剪开使用的时候,应将插入动作的时空计算进去,绝对不能一个镜头一分为两半直接拉开接入另一个镜头。因此,应及时将多余的内容舍弃,保证时空的真实感。我们观看的电影和电视剧,都是由许多个前期拍摄拍摄镜头剪辑而成,每一组镜头间的衔接都是需要后期剪辑的,并不是一气呵成的画面。微电影亦是如此,由无数个拍摄镜头构成,经过后期剪辑,最终才能呈现完整的出来。
图3分剪镜头
音乐和音效的作用。正如世界电影大师黑泽明曾说:“声音对影像的强化作用不是加法,而是乘法。”所以一部好的微电影当然不能缺少音乐和音效。恰当的旋律和画面的结合,内心所产生的联想远比一幅画面所唤起的联想更为丰富和生动。音乐更具抽象性,但是它给人的却不是抽象的概念,每个观众根据自己的体验、志趣和爱好去展开联想,通过联想丰富画面,使人身临其境。使之更富有表现力。所以声音不是画面的陪衬,它是作品内涵的最佳补充,是作品文化的强大推动力。
图4音乐的插入
2.4利用声画分离强化影片氛围
画面能够传达思想的精华,声音是思想的完美解析,二者相辅相成也缺一不可,在如今影视艺术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对位”手法也逐渐出现,视频通常讲究声画合一,而在“对位”手法的表现下,画面更加灵活多样,构成了更加丰富的声画蒙太奇。
声画不同步成为了现在视频表现的一种新的变现手法,不一样的呈现能够吸引观众的观赏兴趣,加强观赏性,更加深刻的表达影片内容和主题思想。在本次毕业设计当中,由于整体采用后期配音,所以声画分离的地方有很多,比如在主人公梦见妈妈在家中唠叨自己这一段剧情中,在画面上只能看见妈妈在说却听不见妈妈在说什么,而在声音上并不是妈妈唠叨的内容,而是主人公自己的声音,这可以侧面烘托出主人公的思乡之情,强化了影片整体的氛围。
3创作过程
3.1前期准备阶段
在微电影的制作过程当中,前期准备是非常重要的,是像地基一样的存在。而我本次毕业设计作品的前期准备阶段包括查看大量的同类微电影及影视作品寻找灵感创意,捋顺思路,同时确定自己的拍摄主题,理清人物设定,明确微电影背后所要讲的内容和微电影意义,并拟写分镜头脚本。最后需要组建团队并确定演员和拍摄场景,进行拍摄地点的实地考察,准备拍摄所需器材,确保拍摄的可行性,尽量不与脚本预计的场景出现偏差。
图5拍摄地点的实地考察
3.2视频拍摄阶段
微电影创作的第二阶段就是视频拍摄阶段。我本次毕业设计作品的视频拍摄阶段包括制定拍摄行程,对拍摄日程拍摄进度要有一个宏观的计划制定,然后联系演员到拍摄场地进行拍摄。并合理利用天气、场景、光线等自然条件以及构图、光圈、快门等技术条件来辅助镜头语言,实现拍摄目的和拍摄意义。
图6视频拍摄阶段
3.3后期剪辑阶段
在微电影创作当中,后期剪辑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后期剪辑阶段包括筛选可用的拍摄素材,并按照写好的脚本来剪辑影片。恰当的处理好运动镜头的剪辑是剪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每个正在运动着的镜头都有它独特的节奏,或快或慢,而且对镜头的长短、数量、顺序等进行有规律的,有韵致的安排所形成的节奏,可以给影片带来新的空间感受和视觉效果。但是如果不恰当的使用运动镜头,会对影片的节奏进行干扰,严重的话甚至会对故事的主题发展产生矛盾。为了使得其空间完整性[[[]于东东.艺术摄影[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1]]得到保障,在剪辑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所有可用镜头的亮度和色彩是否保持一致,镜头的走向是否是遵循了轴向原则,推拉摇移的镜头是否有起幅和落幅,同一个景别的两个镜头是否组接在一起了等等。要最大限度地增强剧情的节奏性,使故事的情节更加连贯和饱满,以满足观众的心理节奏变化和视觉自然体验,使观众能在微电影中得到启发与共鸣。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大部分北漂青年会从这段经历中收获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学会一些自己想要学到的一些技能。其次人才集聚的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的,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愿意去往大城市进行发展,去工作和生活。然后从传播角度上看,微电影更加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大众的传播性强。微电影的出现给平民阶层带来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能让观众在碎片化的时间得到心灵的释放。最后,从社会发展角度上看,本次毕业设计作品可以激发他们的向上心和进取心,督促他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更高的建树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青年人之于国家是未来基柱和栋梁,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希望能够通过此作品增强他们对未来的信心,也希望他们能够从这个作品中获得更多的慰藉和理解也希望能够此作品能够激励年轻人在在未来祖国发展建设洪流中能够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成为中国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崔兆倩.浅析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J].新闻爱好者.2012(04)
[2]张高伟.论微电影的叙事艺术[J].美与时代(下).2011(07)
[3]杨雅雯.后现代语境下的微电影研究[D].湖南大学2013
[4]李荣荣.传播学视域中的微电影叙事策略探究[J].东南传播.2011(12)
[5]王长武.微电影的传播特征与市场前景展望[J].中国电影市场.2011(09)
[6]王安权,汪庆华.微电影定义研究综述[J].青年文学家.2013(23)
[7]陈日红.微电影与文化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8]刘璐.论电影音乐对人物情绪的营造[D].天津师范大学2013
[9]周晶.“治愈系”电影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10]张妮.微电影的传播分析[D].湖北大学2013
[11]尹翠.新媒体时代中国电影的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13
[12]周安华.电影艺术理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13]闫喜英.宫崎骏动漫电影视听语言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14]宋瑞.青春主题微电影的社会文化价值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4
[15]汲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京味电影[D].山东师范大学2010
[16]刘宽新.数码影像专业锐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17]史林平,钟山.构图决定一切[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18]于东东.艺术摄影[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1
[19]苏盛鑫.人像摄影用光实战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20]林路.摄影艺术二十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21]雷茂奎.摄影文化与摄影家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22]吴诗中.创意摄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致谢
四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在本次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很多人都给了我支持与鼓励,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但首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闻晓彤老师和杜洪宇老师,多次在我的毕业设计方面给了我宝贵的建议。其次,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给与我支持与鼓励。同时也感谢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做毕业设计的环境。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41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