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潮绣是一门潮汕地区具有特色的传统手工艺。从古至今它的应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笔者通过讲述潮绣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在传媒时代下它的应变与坚守,并且在品牌设计中的研究与探索。潮绣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始于唐宋、盛于明清,但是地域性过于局限,应用也过于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潮绣的应用逐渐的广泛,但依然存在着过于传统并且知名度不高。因此本文主要围绕“潮绣元素的应用和视频广告相结合体现品牌特性”进行分析,围绕这一主题,笔者进行了思考与调研分析。通过探索将潮绣元素的应用赋予品牌化,使潮绣更能够被人们所了解。同时也可使潮绣得以更好的发展与创新,实现它的最大价值。
关键词:潮绣 品牌特性 视频广告 品牌化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在传媒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对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影响,这些影响中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如今,潮汕传统文化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有一些传统文化并没有根据时代而做出新的创新与改变,以至于部分传统文化渐渐的消失。而有一些传统文化适应了时代的应变,却又完全丧失了原本的本该保留的根本。因此,在这样的传媒时代下,潮汕传统文化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它所要应变的新东西和坚守原本东西确实值得去深思。
潮汕传统文化-潮绣作为传统手工艺不仅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潮绣与广绣合称为粤绣,与苏绣、蜀绣、湘绣并称,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它以富有立体感的垫高绣法、浓烈的地方色彩、金融相配的刺绣特点傲然于中国众多的流派中,并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地区特色和风格。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潮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5月20 日入选名录),在如今传媒时代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潮绣文化产品出现了适应时代的应变于坚守的难题。所以,针对这样的问题,以及目前潮绣的发展现状,了解潮绣的主要内容,研究以往到现在的表现形式或者内容上有没有新的变化。提出以创意短视频跟视觉摄影海报设计形式呈现,通过对画面构图、色彩搭配等设计,通过创意短视频跟视觉摄影海报设计表达,以更加新颖的形式将传统文化的变化更加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
通过创意性、启发性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潮绣的应变与坚守。用特别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去让观众更能够主动想了解传统文化的变化。同时在传达变化的过程中依然保留着文化最本质的东西,也可让观众对其文化更深入的了解。因为在当前时代下,传媒的传播形式多式多样。所以以创意短视频或者纪录片,将传统文化与创意结合一起,通过较强的画面对比。来呈现更直观的内容,这也是增加观众主动了解文化最为直接的方式,同时也让观众对潮绣这一传统文化更感兴趣。
1.3研究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后,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步伐的加快,日渐机械化的今天,机绣、电脑绣等机器逐渐代替传统手工艺。在此情况下,潮绣工艺精致繁复,完成时耗时耗力耗工的无非就是首当其冲。逐渐面临了以下几大难题难题:一,鉴于潮绣行业的特殊性,它对业内人士的要求非常高。培养成本过高,时间过长并且回报低,因此造成了业内人士极度缺乏。二,年轻一代由于对潮绣的认识只存在传统工艺认识而不愿学习并且对本土文化的归属感较低,因为导致熟练潮绣工艺出现老龄化情况,甚至出现人才断层以致面临技艺失传的情况。三: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在潮绣的发展历程中,绣师只注重技艺的的提升从而忽略了对潮绣的推广,导致潮汕人民对本土潮绣文化了解过少。
1.4课题主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主要通过研究潮绣的演变历史及其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潮绣在产品应用上的改变,以及不同时期的产物和设计上的的改变。让更多潮汕人民对本土文化有更多的认同感,以及通过不同文化产品的引领潮绣的传承与发展。
1.5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分析阶段、调查资料整理阶段、总结反思阶段。通过以上主要的五个步骤通过短视频形式来完成传媒时代潮汕传统文化的应变与坚守的课题研究。
第二章 潮汕传统文化-潮绣的相关概述分析
2.1潮绣的特点
潮绣属于广东刺绣,潮州刺绣(潮绣)与广州刺绣(广绣)总称粤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潮绣始于唐代,形成风格于明、清,流传于国内及东南亚一带。潮绣既是民间艺术品又是实用欣赏品。它融汇了潮州木雕、潮彩、潮州木偶等民间工艺,形成了丰满浮凸有起伏而多变化,有条理而不紊乱,色彩富丽,组织细密。丰富多彩的总体风格,给人以高贵典雅、热闹欢乐的艺术效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艺术特色。
图2.1康惠芳潮绣作品《岁朝清供》 图片来源于网络
2.2潮绣的特征
2.2.1潮绣的工艺特征
潮绣以“齐、光、 匀、薄、顺、密”为标准要求,以“起线不毛、用针不 坡、不压线、不背线、密而厚和薄不漏”为绣制原则。强调表现象形、质感、勒线。针法变化多样,针脚匀称整齐。针针见针脚。形状层次分明,纹理清晰,使物象活灵活现。
2.2.2潮绣的材料特征
潮绣常用的材料有金线、银线(仅金银线便有进口金银线、正金银线、冲金银线三种)花线、各色绒线、纱线(用于点缀)、棉絮、纸钉、绸、缎等。
图2.2.2潮绣花线 图片来源于《潮绣》书籍
2.2.3潮绣的技法特征
潮绣的技法灵活多变,随表现物象的需要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归纳起来有:“铺”、“垫”、“钉”“贴”、“缀”
图2.2.3.1潮绣技法 图片来源于《潮绣》书籍 图2.2.3.2潮绣技法 图片来源于《潮绣》书籍
图2.2.3.3潮绣技法 图片来源于《潮绣》书籍 图2.2.3.4潮绣技法 图片来源于《潮绣》书籍
2.2.4潮绣的色彩特征
潮绣的色彩雅丽,特别注重阴阳色调的变化。潮州刺绣多用金、银、黑、红、绿等色,给人以热情、欢乐、明朗、温暖、朴实等感受。其色彩由深到浅,在视觉上体现出色彩强度的变化并且潮绣鲜明的用色与潮汕地区的区域色彩息息相关。
图2.2.4潮绣作品 图片来源于《潮绣》书籍
2.3潮绣的产品历史演变
潮绣历史悠久,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在南宋时期,潮绣的日用品广泛的运用。 到了明代时期,潮绣进一步发展并且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潮绣也形成了专业性的生产区域,其中包括明代织绵官袍,绣有孔雀、牡丹、衣、鞋、帽、被、枕及手帕等潮绣在当时已普及民间。等到了清初,潮绣的名声大振,刺绣广泛应用于各种厅堂、佛庙、婚丧喜庆的陈设和日用衣饰(花袖、花裙)上,并逐渐形成了色彩艳丽、构图富有装饰趣味的风格。但尽管如此潮绣将近50%都是当作祭祀用品,大概30%用于观赏 艺术品,剩余的 20% 则是用于服装装饰,并且这种产品结构在市场上留存多年,结构变动不大。传统的潮绣定 制品和藏品仍占据潮绣市场的绝大部分。直至2000年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市场的变化, 潮绣文化才开始大量应用于服饰。特别是到近几年来,传统潮绣的艺术与现代服饰进行了结合,将潮绣立体垫高应用到了婚纱晚礼服中,以独特的浮雕效果呈现。从剪裁到针法,创新传承了潮绣的技艺。
图2.3潮绣作品 图片来源于《潮绣》书籍图2.3.1潮绣作品 图片来源于《潮绣》书籍
图2.3.2潮绣晚礼服 图片来源于网络
2.4潮绣的设计美学在产品中的运用分析
潮绣在纹样、色彩、构图等方面的设计,既要求有变化,有要求统一。在纹样上主要体现在点、线、面的运用。潮绣本身就为线在织物上的结果,所以通过以线成面构成形体。这样体现了刺绣产品的饱满均匀和惟妙惟肖的物象。并且又以钉针、打籽针等针法作为点对产品的点缀,使其潮绣在外观形态上更具有细腻质感和集中力感。色彩上主要是大色块对比,线的用色对比比较鲜明,华美艳丽,主要于本土地方特色文化息息相关。构图上多在于作品的节奏与比例上,潮绣产品多以图案密满,层次分明,因此在刺绣的过程线条的粗细均衡,线条繁而不乱的组合规律具有多样性,潮绣遵循一定的组合规律进行创作。
图2.4 潮绣 图片来源于网络图2.4.1 潮绣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三章 品牌视频广告领域的实践探索
3.1潮绣元素在服饰上的应用
从服饰设计角度上看, 舒适感与美感是服饰设计 最为重要的两大因素。不管是潮绣工艺,还是潮绣所涵盖的主题而言,均体现着祥和,安康的人文气息。 潮绣 所使用的材料绝大部分均来源于纺织类, 符合现代服饰的设计理念。 因此, 现代服饰与传统潮绣工艺相结 合,将极大地推动潮绣技艺的发展与传承,亦可推进时 尚服饰领域新一轮视觉与美感变革地掀起。潮绣的传承与发展道路漫漫,唯有将其技艺进行创新,方可让潮绣可持续发展。潮绣艺术历经几代人的传承, 其技艺特色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与人生活水平提高而进一步得到了弘扬与发展。 将传统的潮绣工艺广泛运用到婚纱晚礼服,到现代服饰作品,使其更具生命力,拓宽消费市场,以便更好地促使潮绣的传承与发展, 为潮绣行业的生存与发展开辟了新的发展前景。
3.2以摄影方式进行潮绣服饰品牌化作品概述及展示
笔者的这次作品主要以潮绣主要工具“针”、“线”作为主要元素。同时也传递出“坚守传统、应变时代”的主题。设计出一个关于潮绣的广告品牌。它主要是基于潮绣元素,以比较新颖、年轻化的风格,将潮绣元素的产品进行品牌化,通过符合现今潮流的视频和平面作品方式呈现给观众。使得传统手工艺潮绣不再古板传统而是符合年轻时尚的审美。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实现了潮绣服饰产品的商业品牌化又使这门传统手工艺得以年轻化,并且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在品牌logo形象上设计以潮州的“潮”字作为艺术设计,主要通过线与线形成面结合成大气的方形字体。给人一种具有韵味的历史文化感觉。logo左边部分设计主要提取潮绣作品中常使用到的纹理-连续兰纹作为“潮”字三点水,右边部分融入了潮绣最主要的工具“针”通过与线条缠绕结合形成“月”字,这里也与是潮绣针法之一“打子针”的系线方式。同时也通过一条弯曲的曲线贯穿整个文字,体现了潮绣作品的复杂与严谨性。logo下半部分是“chaozhou stitchwork潮绣”的文字造型,采用文字与图形相互融合形成一整体。logo原型所使用的色彩是金色,与潮绣最出名的钉金绣所使用到的线一样颜色。整个logo通过传统造型与现代文字的设计手法,展现潮绣深厚的文化底蕴。
图3.2 潮绣品牌logo
在平面设计上,笔者进行了将潮绣元素和品牌设计相互结合,通过提取主logo的线条形成的辅助图形(例图3.2.1)与潮绣产品,人物写真相结合做出了4张平面海报。海报主要展示潮绣服饰产品,可用于户外宣传。海报中间上半部分主要是以平面模特服装展示和相应具有代表性的潮绣手工艺品作为圆形背景。在这里模特所选择的服装分别是手工艺-潮绣抽纱(例图3.2.2);机绣-潮绣旗袍(例图3.2.3);机绣-潮绣旗袍(例图3.2.4);手工艺-潮绣旗袍(例图3.2.5)中间下半部分主要以logo和文字为主,以“坚守传统,应变时代”主题文案与潮绣的简单介绍组成,简单的说明文案和设计理念为背景衬托海报主题。边框为logo的辅助图形,画面的以居中对称竖构图,使其看起来简单大气。背景颜色主要以服装潮绣主颜色的相近色为主,并为其增加杂色颗粒感,使得整体风格更加具有时代感。海报整体的设计既体现时尚年轻感,又简单明了的展示潮绣文化。目的是让观众对潮绣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不是认为太过于古板从而抗拒它。
图3.2.4 机绣-潮绣旗袍+潮绣作品 图3.2.5手工艺-潮绣旗袍+潮绣作品
在视频创作上,首先是以潮绣文化背景及产品展示应用为构思设想,确定了主题以后,便开始收集相关的资料,以及确定表现风格。一开始老师建议以MG动画形式呈现,但是关于这一块潮绣服
饰产品实现起来相对比较困难,因此再多次与指导老师的讨论意见下,决定采用实景拍摄。随后根据主题思想与拍摄风格的确定后,便完成分镜脚本。同时为了实现更好的效果,我们也采访到潮绣手工艺传承人陈老师。在她的帮助下,本来想把单独的服饰产品展示换成了棚拍模特展示,这样更具有视觉效果。短片开头以潮州各个标志性建筑及出名的传统手工艺-陶瓷、木雕作为引入(例图3.2.6-3.2.9),既体现了潮州这座古城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体现出潮绣传统文化的并存与多样性。
图3.2.8 潮州手工艺-嵌瓷
接着以潮绣传统手工艺传承人出现,画面展示的潮绣的两种不同的技法以及各自的代表作品(例图3.2.9潮绣衍生品种-抽纱;例图3.2.10潮绣-钉金绣)
一针一线演绎的不仅仅是手工艺,更是反映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通过快速剪切的剪辑手法将更过的产品展现出来(例图3.2.10-3.2.13)
图3.2.10 -3.2.13 潮绣产品展现
也因为单单只是展示产品会导致短片太过于枯燥无味,因此采用棚拍方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潮绣服饰(例图3.2.14潮绣手工艺-抽纱、例图3.2.15潮绣手工艺-旗袍、例图3.2.15潮绣机绣-旗袍)上身模特进行展示,通过前后的对比使得整个短片起伏比较明显,使观众能够有更好的观感体验。
最后画面以主题“坚守传统,应变时代”文案与人物排版结合的画面,作为结束与前面进入潮绣服饰产品展示画面相呼应(例图3.2.17-3.2.18)
整个短片前面通过对潮绣文化流传至今氛围的渲染,后面以潮绣作品不同的呈现方式,形成了呼应。画面主要以纯净的背景为主,模特着装展示潮绣服饰,简约大方,符合时代的审美感。同时也结合文字体现出:坚守传统,顺应时代的主题。笔者旨在将画面和品牌调性相互结合,给观众留下传统手工艺不再是古板单一,它也可以年轻、时尚,从而起到品牌推广的效果。
结语当今社会发展迅猛,在视觉符号设计上也是一直在不断的朝向新的方向发展,笔者希望潮绣传统文化的元素可以和品牌相互结合发展起来,不再是一种小众的方式进行传播,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潮绣元素可以在设计领域得到充分的应用,潮绣传统文化艺术的起源本身就是满足人们对生活更好的需求。因此潮绣可以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创意品牌,产出更有个性、更有 创意和更具时尚感的潮绣文化创意产品,改变传统文化只能传统 发展的刻板印象。例如,在前期知名度上,可以将潮绣元素融入顺应时代的潮流。更能博得青少年的眼球,培养 青少年对潮绣的兴趣。同时可将一些针法技艺通过动画技术展现出来,让青少年自主学习潮绣工艺,这也不失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可以将人们心底的言语传达到其他人的视觉里,同时也使得潮绣工艺进一步发展,让这么艺术得以继承。
参考文献
[1].林珊宇;袁赛南;黎 俊;黄泓志.濒危的非遗——潮绣在礼服中的应用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04).
[2].李培杭;赵树淼;罗浩新;江文清;陈淑冰;马大卫.潮绣文化产品现状对其品牌营销战略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9(05).
[3].许美娟.现代服饰引领潮绣的传承与发展[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08).
[4].傅燕霞;翟进坚;颜文颖;袁宇炫.拾遗计划之潮绣的传承与发展[J].中国民族博览.2019(03).
[5].邱俞皓.浅析潮绣艺术的形式美表达[J].美与时代(上).2019(12).
[6].杨润桂;陈刚;许娜.XXX背景下潮汕地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现代经营(经营版).2019(09).
[7].孙红英.传媒数字化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发展路径[J]. 新闻战线.2015(01).
[8].左笑.新媒体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途径探究[J].大众文艺.2017(02).
[9].杨利娟.传媒时代严歌苓文学创作的应变与坚守[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9(15).
[10].于洋.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媒体艺术创作路径研究[J].戏剧之家.2019(06).
[11].鲁芮.优秀传统文化在新媒体艺术创作中的传承创新[J].新媒体研究.2019(02)
[12].刘天园;梁红海.运用新媒体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路径研究 [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04).
[13].彭欣.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承的现实困境与创新策略[J].江西社会科学.2014(12).
[14].刘德龙.坚守与变通——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中的几个关系[J].民俗研究.2013(01).
[15].许南燕.论“非遗”文化潮汕嵌瓷的三大传承脉络与发展[J].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05).
致谢
四年大学时光过的很快,很感激这次作品参与拍摄的朋友,同时也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给我了鼓舞和灵感意见,以及致谢大学时光里教过我的老师们,在大学时期很多老师给我了鼓励和鼓舞,在设计和视频创作上都得到了一定的肯定,感谢老师一路上的帮助和教学,在未来的日子里一定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劳动工作者,再次致谢各位老师的辛勤工作。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9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