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是一个资本主义社会也是一个关系本位社会,当代大学生求职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大学生求职问题也日益严重,引起了学校、家庭、社会高度关注。大学生诚信缺失是社会诚信危机的反映,大学生求职诚信缺失又是大学生失信行为在择业求职过程的具体体现,关系的运用与影响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大学生求职这一相对微观的领域也不例外。
大学生求职就业问题,是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而产生的,因此在考虑我国大学求职就业问题提出的历程时,就必须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为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清楚地知道,我国大学生求职就业这一问题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的演变历程
关键词:大学生;求职渠道;求职结果;影响
第一章前言
1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和大学生求职就业机制的转变,大学生求职就业难已是摆在大学生、家庭和XX面前一个残酷而客观的事实,大学生毕业后在劳动力市场面临着激烈的求职竞争。
那么在大学生求职中,何种因素决定着其求职成功与否呢?己有的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人力资本己成为决定大学生求职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尽管如此社会资本仍起着巨大的作用,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社会资本的作用还远远超过了人力资本的作用。中国社会调查所通过问卷调查发现,53%的学生和家长认为能力与关系相比,后者对求职的影响更重要,24%的毕业生表示与自己喜爱的工作无缘,是因为自己没有关系,从而得出社会资本是造成大学生求职的壁垒的结论川。云南教科院的一项研究显示,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和职业层次越高的家庭,其子女的求职就业率越高。北京师范大学一项针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研究也显示,社会资本水平高的大学生求职信心更强,他们付出的努力相对较少,而落实工作的概率相对较高
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期,劳动力市场远未
发育成熟,而同时“中国是一个关系本位国家”〔4〕,中国人历来重视“关系”关系的运用与作用渗透到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大学生求职这一相对微观的领域也不例外。大学生花多长时间与多少成本进行求职、求职渠道选择如何、求职成功与否、起薪怎样,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大学生的社会资本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在大学生求职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和关系本位的中国,就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的积极影响这个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对促进大学生求职就业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1.2研究意义
大学生求职作为社会流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大学生及家长和XX都感兴趣
的一个问题,迫切需要相关研究者做更多、更深入和更细致的研究。这是因为求职不仅对于大学生个人和家庭非常重要—在现代社会,“饭碗”的获得已成为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前提;而且求职就业对于国家而言同样非常重要—比较充分的求职就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保证,是各国XX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因此本文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本文的理论意义表现为:第一,将形成社会资本的社会关系视为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结构性因素,为研究大学生求职提供了一个微观社会结构的视角;第二,由于社会资本和“特殊主义”规则在正式制度和“普遍主义”规则缺位或不完善的社会转型期发挥着替代的作用,正确评估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我国劳动力市场正式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普遍主义”规则的最终确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求职行为缺失的成因分析
大学生求职诚信缺失产生的原因很多,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包括信用体系不完善、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学校诚信教育的弱化以及家庭诚信教育存在缺陷等。主观因素则主要指大学生诚信价值取向存在偏差、诚信意志不
坚定、诚信道德失范等。
2.1大学生信用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大学生存在求职诚信缺失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学生信用体系不健全,守信大学生得不到求职就业机会,失信的大学生却得到求职就业机会。一是失信登记不全。有的学校处于大学生求职就业率考虑,对部分违纪的学生行为不一记录在案,有的即使记录了,但在大学生临毕业时注消掉,很难真实反映大学生在校情况。二是诚信评价机制和惩罚机制的缺乏。经济学理论认为,诚信的普遍缺失是因为不诚信的成本过低和追求诚信的利润过低造成的。大学生签完求职就业协议之后,大学生都多数一走了之,与母校很少联系。学校即使想追究其违约责任,但没有一个可靠的联络方式,大学生因此逃脱了违约责任。大学生在整个求职失信过程中付出代价很小,成本很低。失信的大学生没受到必要的惩罚,没有受到有力的制约,诚信的大学生却被视为傻子,这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求职诚信缺失行为。所以,缺乏大学生信用程度的评估机制,缺乏对诚信的缺失进行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是造成大学生求职就业不诚信的重要原因。
2.2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大学生求职诚信行为缺失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它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传统因素和现代因素同时并存,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念、制度安排等异质性因素必然在同一时空碰撞和统一,对于被推到风口浪尖的大学生来说,这样的过程无疑是痛苦而新奇的,也容易产生各种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可以从转型时期的社会环境因素中寻找大学生求职诚信行为缺失产生的源头。
2.2.1信观的负面影响
统道德伦理观念是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与以血缘为纽带、以家庭为基本社会单位、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农业社会相适应的,其适用范围局限于熟人之间。人们在进行经济往来时,主要依靠双方的道德良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履行自己的义务。
“熟人社会”里,不仅人们生活的圈子狭小,交往频繁,彼此熟知,彼此间的信息是对称的,而且伦理规范也已经习俗化和生活化,因此,社会信用度很高,人们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可是,当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单位走向市场,从家庭走向社区,在我们变得越来越现代的同时,精神却变得越来越贫乏。传统文化的断层导致了人们普遍性的存在孤独,加上制度承诺的乏力,进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普遍的不信任。社会信用赖以生成和维系的人格认同、社会认同与文化认同的道德基础不见了。更危险的是,简单地缺乏理智地否定传统,盲目地追求或移植异域的被冠之以“现代的”伦理价值取向,势必会造成一种畸形的伦理价值观。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深受传统“差序格局”诚信观影响,为大学生求职诚信设置了巨大障碍。
2.2.2.社会诚信缺失客观存在
社会失诚信失范必然对大学生求职造成不良影响。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庭顿关于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化伴随着风险的观点己经得到了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验证。即在现代化起飞的时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是进入社会结构错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我国社会转型正面临关键的临界点,即进入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时期,也就是社会失调时期
2.3大学生求职诚信缺失主要表现
2.3.1简历注水
大学毕业生要谋取一份理想工作,制作一份简历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在竞争激烈的招聘会上,一份精美简历的作用至关重要,关系到能否取得面试机会,能否被录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大学生为了能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引起用人单位的重视,在履历中“掺水”。一些学生为迎合用人单位提出的具有工作经验要求,本没有什么工作经历,却包装成有经验者,故意编造各种各样的实践经历;本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却硬为自己加上众多的学生干部头衔,
甚至出现一个班有多位班长的怪事。清华同方资源部一名负责招聘的同志在一校园招聘会上,发现某大学一个班30人,竟然冒出了16个班长,剩下的也全
部都是班干部。
2.3.2伪造证书
荣誉证书、等级证书最能反映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情况,许多用人单位也据此来了解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于是,一些大学生就抓住用人单位这种心理,把他人的等级证书、奖学金证书、优秀学生干部奖状等,利用复印机改头换面,转眼就成了自己的奋斗成果,堂而皇之地交给用人单位。当应届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用人单位刁'发现此人求职时所提供的证书和成绩与学校转来的档案不符,存在xxxx现象。
2.3.3面试虚夸
面试是用人单位选择求职者去留的关键环节。通过面试,用人单位可以更多地了解求职者的信息和资料,考察求职者的业务水平、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生在面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成为理所当然的事。但是一些学生在面试过程中,不是实事求是的回答考官的问题,而是不切实际,自我吹嘘,夸大自己的能力,说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很强、计算机操作熟练、专业水平很高等等。有的学生侥幸过关,有的学生则在用人单位现场测试中,当场露馅,狼狈不堪。
第三章大学生求职的实现途径
大学生求职诚信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诚信认知的提高、情感的陶冶、意志的锻炼、行为的形成,是个体素质、家庭生活、学校教育和社会活动等多方合力的结果。因此,要实现大学生求职诚信就必须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入手,通过各方共同努力、通力合作,构建和谐求职环境,塑造求职诚信大学生。
3.1学生信用体系建设
目前,大学生中存在求职诚信缺失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学生信用体系不健全。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完善合理的信用体系有效遏制各种弄虚作假行为,弘扬求职诚信美德。
3.1.1大学生诚信制度
(l)建立诚信记录制度。诚信记录是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记载,主要包括勤工助学真实情况、国家助学贷款履约情况、考试守纪情况、借款还贷情况、遵守校规校纪情况、求职就业自荐情况等。如果某大学生在毕业生就业自荐书中,改写考试成绩,自封学生干部、中共党员等,用人单位到校一核实,就会发现与实际情况不一致。信用记录如实记载大学生的信用情况,是个人信用的真实反映。信用记录具有严肃性和公正性,不能因为某个大学生某次奖励而抹去他的不良记录,也不能因为某个大学生一贯表现差而隐去某些良好的记录。诚信记录可以适当地对大学生开放。通过申请并获得批准后,大学生可以查阅自己或他人的诚信情况,对有争议的记录可以请求有关部门核实,以保证记录的真实性。为了警告那些严重失信者,必要时可以对外公布其诚信记录。
(2)建立诚信承诺制度。常言道:一诺值千金,大学生的诚信诺言就是要把讲诚信的宣言外化,做到外诚于人,向全学校甚至向社会表达自己诚实守信的意愿。目前有部分学校大学生举行诚信宣誓仪式,将个人诚信意愿昭示于众,自觉接受社会、学校的监督。部分学校试行无人监考制度,凭学生个人信用,激发个人的诚信情感,自觉维护个人尊严。
2.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
诚信档案是大学生个人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伴随大学生的一生。在高
校中,要引入社会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建立大学生的诚信档案。①完整的诚信档案应该包括大学生基本情况、经济情况、品行记录、信用历史等方面。通过诚信档案将学生纳入社会诚信体系,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3.2优化社会诚信环境
人是社会环境的创造者,同时又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人与社会环境矛盾的运动推动着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大学生求职诚信培育离不开社会环境的优化。这一方面是因为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大学生求职诚信品格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另一方面,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求职诚信培育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3.2.1完善社会信用立法。
道德律的是心,法律律的是行。法律是在让人们趋利避害一个基本理性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准则。马克思讲过,为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他可以冒杀头的危险,可以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为了使诚信道德能够更加深入人心,并能真正成为社会道德行为的基本准则,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加快诚信制度的相关立法,健全和完善相关法规,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2004年xxxx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把“诚实守信”明确为XX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之一,以对XX行为进行规范。XXX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要求时强调:“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XX、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诚信成为一项重要法律原则,奉为“帝王条款”,强调法律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讲究信用、烙守诺言、诚实不欺,要求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维护自己的权利,追求自己的利益。
3.2.2完善大学生信用立法。
把诚信建立在坚实可靠的法制基础上,用法律、制度规范大学生信用,把诚信作为全体大学生统一的、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让欺诈、虚假、欺骗没有容身之处。只有建立大学生共同意志的行为规范,形成按规则办事的风气,严惩不诚信行为,使“诚信”问题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使不诚信的欺诈行为没有存在的根基,只有这样,培养大学生求职诚信才有保障。
3.2.3完善信用惩罚机制。
信用管理体系完善的国家基本上设立了对不守信用者而采取的严厉的信用惩罚机制。比如,根据X的法律,消费者的不良一记录将被载入不良记录档案,包括个人身份证号码、护照号码、手纹等信息,而且这个信息将被允许保留7年。在信用体系完善的国家,一个人的信用一旦被破坏掉,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为此就有可能而断送了事业的发展和生活的便利。我国目前失信问题比较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失信者惩罚缺乏力度,缺乏威慑力。求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时,大学生不可避免地产生投机心理,逐渐地滋生求职不诚信行为。有的不诚信行为是可以慢慢引导的,有的不诚信行为则必须纳入惩诫的范畴,予以强制规范,使大学生因畏惧恶的惩罚而自觉取向诚信,否则就会造成更大的不诚信。
第四章学生求职难问题的解决措施
4.1政策方面
4.1.1建立合理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劳动力市场政策有两方面含义:一是促进劳动力市场发育方面的XX政策,例如维护市场秩序、制定交易规则、促进公平竞争的政策等;二是为弥补市场机制缺陷,促进资源优化分配而对交易过程实施人为干预的政策,如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在社会收入水平提高和社会求职就业岗位增加之间选择调整的政策等。XX政策的根本职能在于排除供求双方不能顺畅实现交易的障碍。中国目前的毕业生求职就业难现状与劳动力市场分割密切相关。在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中,由于额外工作转换成本的存在,使得大学毕业生的保留工资上升,同时,单位的用人成本也由于某些制度安排而被提高,从而导致其劳动力雇佣量少于市场均衡时的最优量,这些都增加了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就业难度。户籍制度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制度障碍之一。
户籍制度直接关系到毕业生求职就业的地区选择。长期以来,中国高校招生一直实行户口、档案转入学校管理的制度。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带动教育体制改革,实现招生与求职就业分离后,大学生毕业时的户口逐渐成为制约求职就业的瓶颈问题。因此,必须按照求职就业市场化的要求加快大学毕业生求职就业制度改革,打破对大学毕业生户籍的限制,促进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流向。从而保证毕业生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和效率,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4.1.2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和边远地区求职就业
如果能够通过某些优惠政策吸引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和农村求职就业的话,就会产生两个效应:一是促进当地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从而减轻甚至是消除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地区性差距,扩大大学生的择业范围,从而提高其求职就业概率;二是这些地区出现技术进步后,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将会增加,大学毕业生需求不足的问题将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各地区各部门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XX宏观调控力度,切实做好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求职就业工作,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求职就业的长效机制。此外,很多地方XX也要为大学生下基层求职就业制定了优惠政策。例如上海市近期规定上海市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凡志愿服务西部1年以上(含1年),每生每年可获得奖励5000元,奖励年限最长为2年,也就是说,志愿服务西部1年以上,每生最多可获奖励1万元。
4.2.3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和创办经济实体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求职就业岗位。为此,XX应给予大力的政策扶持。在税收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XX还要设立大学生创业担保基金,为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小额贷款担保;对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有关部门要简化审批手续,减免登记类、管理类、证照类的各种行政性收费;对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专门的创业培训,进行开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论证、跟踪辅导等服务,增强其创业能力。创业激励与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创造更多的求职就业机会,而且也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加入了创业者的行列。
第五章建议与研究展望
本章分别从XX、学校和大学生本身的三个角度对改善大学生求职就业提出相应的建议;最后,在指出本文局限的同时,就以后的研究作出一些设想与展望。
大学生社会资本在数量上与质量上普遍不高,家庭是大学生社会资本的主要来源,家庭背景是决定社会资本数量多少与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大学生社会资本数量不多,大多数的调查对象的潜在帮助者保持在1一3人的规模之内,整个社会网络规模的分布基本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大学生社会资本质量不高,家庭是大学生社会资本的主要来源;先赋性因素是影响大学生社会资本的数量与质量最的主要因素,大学生的政治资本和人力资本因素对其的社会资本在数量和质量上基本没有影响,而在个人的先赋性因素中,家庭背景又是决定社会资本数量多少与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改善大学生求职就业现状的儿点建议
解决求职就业问题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全社会范围内增加求职就业机会,实现全面充分求职就业。这不是本文的主题。二是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求职过程及其社会资本的研究涉及的是这个主题。如果求职机制合理,则会限制不合理的配置,减少人才浪费,降低结构性失业的比率,这也是十分重要的解决求职就业问题方法。综合考虑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本文的研究结论,特提出以下三条不太成熟的建议。
2.1XX逐步完善劳动力市场
中国是一个关系本位社会,这在短时间甚至在长时间内都是不可能改变的事
实,要消除社会资本给大学生求职就业带来的不公平,我们只能尽可能逐步完善劳动力市场,以消除社会资本发生作用的作用空间。因为一般说来,大学生社会资本只有在以下两个方面的条件独立存在或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一能运作:一个方面就是社会信息量大而且复杂,社会成员对于所有信息不可能完全掌握或者不可能很容易完全掌握;第二个方面是就是社会竞争的实际存在。对于第一个方面来说,大学生个体掌握的信息越不完全,社会资本运作的空间也就越大。若大学生本人能够以比较低的成本或比较简单的方式掌握非常完全的求职就业信息,那么社会资本就失去了或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在求职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空间。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在于发挥市场经济体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作用。这就要求: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培养一个机构健全、运行规范、范围周到、监督有力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提高劳动力服务机构的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程度。
2.2大学生夯实人力资本的同时积累社会资本
人力资本是决定大学生求职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发展各方面的能力,积极夯实自己的人力资本,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
加强社会交往。大学生要拓展社会资本,不要依赖于学校或各种组织,还要独立地走向社会,在实践中探索扩大社会资本。如到社会上兼职,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充分利用实习机会等等,在积累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同时,可以弥补大学生自身缺少社会联系的缺陷,提高大学生求职就业社会资本的维护系数。
参考文献
〔1李慧勤.高校毕业生择业行为与意愿[Z〕.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论文「Cj,201
〔2郑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一个社会资本的视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3李春秋,贾淑斌,王保江.诚信助你成功仁M〕.广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2005.
〔4徐国栋.诚实信用原则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
〔5康志杰,胡军.诚信传统意义与现代价值[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6郑大俊,孙其昂.大学生诚信教育读本[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7付敏红.大学毕业生违约现象的社会学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3).52一53.
〔8彭岳鹏,刘佩珑.论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制度的构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77一79.
〔9〕张鹏,郑印.大学生诚信现状及原因分析「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4).46一47.
〔10正冬.论社会诚信「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14一18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4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