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风日下的手机市场如今已经风光不在,尤其是受到三星、苹果、HTC等国外品牌的冲击,国内手机市场逐渐向集中品牌、分散消费群体、智能化的方向偏移。而小米手机的崛起可谓是给沉寂已久的国内手机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创下几秒钟内几十万台机器被抢购一空的盛况,可以说在中国手机业界书写了一段难以被复制的神话。本文将从营销推广的角度,分析小米手机公司从公司创立、研发、产品推广等各个环节所采取的提升品牌竞争力的手段和措施,其中侧重研究在全媒体推广方面所获得的优势,以期能够对竞争力战略研究提供相关补充性研究帮助。
关键词:全媒体;市场竞争;营销推广;宣传

一、小米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历程概述
“小米”让人产生亲切感,在老总雷军的眼里,小米是他的第二个孩子。曾经为金山软件的的CEO直至董事长,2010年4月,雷军从师弟李华兵那里了解到有一个德国的团队要做一款独立的手机硬件,而雷军对此十分看重,成立了小米工作室,也就是小米科技的前身。后来,小米又得到了谷歌、微软、北京科技大学的业界达人鼎力加盟,更给小米平台的搭建作出了十分厚实的基础。2010年底开始,小米推出首个内侧,到如今,小米2代的推出,期间,小米经历了飞速的成长过程。甚至得到了天使投资人及风险投资morningside、启明的巨额投资,市值约40亿美元。
二、如何在低迷的手机熊市赢得主动
小米手机的成功再次印证了中国手机市场的强大潜力,并不是手机市场进入了熊市,而是缺乏对市场的强有力分析和对消费者购买心理的洞察。小米手机恰恰把这两点做得非常好,从品牌名称到产品,全部走物美价廉的中国心理路线,一下子就抓住了中国消费者的眼球。
相对于一些洋品牌,像三星、苹果、HTC来说,小米的外观设计的确不能得到满分,但是他的设计也的确融入了自己的风格,那就是简约、实用。的确,把人们对手机的需求从追求时尚拉回到实用,是一次十分大胆的尝试。德国的团队在策划方面的确做了不少的功夫,德国人重实用的精神也在产品当中得到了十分准确的展现。三星、苹果手机的外形的确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操作上的心理满足感,而且在系统上,苹果手机的IOS操纵系统也十分便捷和完备,应该说直至如今也没有那一款产品能和其相媲美,但从价格上来说,现在能达到它那个水平的也屈指可数,45千的价格,对于上班族来说一笔不小的开销,而小米却抓住了这一点,大作物美价廉的文章,以1299元的价格打开了中国人对于高端智能机望而生畏的心理大门,从1299到1499,小米只做价格最低,产品最划算。而从性价比来看,小米也的确下足了本钱,国内首款双核操作手机,4英寸大屏,基于安卓操作系统的MIUI操作系统,前置200万像素,后置800万像素,夫复何求?这一款手机基本上已经满足了用户对智能机所有的功能需求,而他的价格的确已经触底,让人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过来,而经过实践证明,小米的操作系统也的确比较实用,能够为广大的用户所接受。
在风波诡谲的手机市场,竞争已经不可避免,并且竞争的激烈程度难以预料,各大手机生产商纷纷推出新一代的产品,尤其的苹果,前段时间推出IPHONE5,IPAD4等一系列产品,让人应接不暇,国内产品如不想法接招,势必会被蚕食殆尽。而小米科技让我们看到了国内手机的春天,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品牌的潜在实力,争取市场主动,还应该在营销策划及产品的研发上多下功夫,同时也应该对产品的后期推广和服务更加关注,毕竟,用户的体验感才是最直接的市场需求。
三、企业竞争力剖析
(一)过硬的产品技术
“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会发光”,如果放在产品品质方面来说的话仍然受用,毕竟只有产品的质量提高了,消费者才愿意为之买单。为什么苹果手机价格高,但仍在仍在国内市场挣个盆满钵盈?根本原因一是苹果手机的推广已经逐渐在国内形成了一股苹果热,而苹果手机就质量来说也明显较其他手机高出许多。
(二)市场信息的全面掌控
有了过硬的产品,还要把好消费者的“脉”,得知道什么样的产品是消费者最需要的,是眼下最流行的,消费者最买单的。只有真正找准了这些市场信息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小米手机看重的是消费者对物美价廉产品的认同,而且对智能机的需求也并不是非苹果不选的买菜心理,因此找准了切入点,获得了成功。
(三)有效的推广渠道
有了适销对路的产品,还得进行“吆喝”,这下就得换成“酒香也怕巷子深”了。好产品得有好的的推广,就像一部好的电影,如果不进行前期宣传,估计等播出那天都没人知道这部电影是干什么的。对于产品来说也是这样,如果没有好推广渠道,不会制造噱头,那么再好的产品也得放到仓库里等待淘汰。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之选。小米手机正是选择了利用全媒体这一大趋势的宣传方式才能收获如今的成就。
(四)完善的服务体系架构
好的服务体系是产品能够站稳市场的支撑。海尔的品牌建立依托的正是好的的售后服务,消费者买了产品的同时是买了一家企业的文化,那么企业的文化如何体现出来,就是通过售后服务,好的服务能让消费者感受到一种心理平衡,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在心理产生对产品的认同,自然而然就会对品牌的树立起到正作用力。
四、全媒体推广的优势
所谓的全媒体最早提出是在2007年,而形成影响力是在北京奥运会之后,随着奥运盛事在北京的召开,国际化的体育赛事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全新的文化理念,更带来先进的科技。全媒体顾名思义是对各种媒体的一种大融合和大发展。如今的媒体可以笼统的分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报刊等,而新兴媒体如网络。全媒体是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统一和融合,使之达到功能发挥最大化的目的。
利用全媒体推广的优势显而易见。首先,全媒体拥有十分广泛的推广平台,可以通过电视、电影、报纸、广播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推广宣传。其次,宣传方式多元化。全媒体中包含各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从声、光、电、画等各种方式可以对产品进行多层次的描述。再者,渠道广泛。报纸、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已经深入人心,尤其是手机终端的全覆盖,让人们随时随地可以接受到来自全世界的信息。
五、小米公司如何有效利用全媒体提升竞争力
(一)加强前期宣传
前期宣传是产品整体宣传的重要一环,做好前期宣传是好的开始,全媒体时代,前期的宣传更加必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产品更新的速度也在加快,一个新的产品的诞生对于人们来说要有适应和接受的过程,这就需要产品进行前期宣传。
小米手机的前期宣传并没有十分铺张,而更多地是采取了一种全新的理念,把人们对手机的浮躁需求逐渐淡化,为全新理念的植入做好铺垫。因为小米的理念做的是简约,实用。而从简到繁,人们的经历过程一时间还很难改变,因此小米的前期宣传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利用网站、微博等新兴媒介进行大范围推广
产品一经推出实用,小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对于庞大的中国市场,成功的产品决不能只局限在一小块区域。这时候,全媒体的功能就可以大显身手了,利用网络,小米建立了自己的订购网站,并且在微博上实时更新有关产品的各种研发信息。并且十分讨巧的是,小米采取了限量抢购的策略,分几轮进行产品订购。第一轮发放10万台,第二轮发放5万台,而订购网站也会适时出现订购情况,充分调动起来了消费者的购买欲。很多人都对小米的火爆销售场面感到震惊,抱着万分激动的心情购买小米,并为能够抢购成功而感到万分自豪。其实,真正的购买情况,之后小米的后台能看到,我们都无法掌握,但利用限量抢购的营销策略并配合网站同步推出的确不失为一种成功的销售典范。
(三)不断完善的网站推广平台
随着小米的巨大成功,铺天盖地的小米宣传如约而至,人们仿佛约好了一样在饭前便后讨论着关于小米的各种信息。而不论是采取何种推广方式,小米科技发现,都不如网站推广来的更加方便,更加有效。并且在全媒体中,网络也是比不可少兼容性最为强大的一部分,如今小米的网站不仅在随时发布限量订购信息,还在实时推广诸如手机壳,移动电源、挂件、音箱等配件。可以说建立起来一个网站推广平台,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是十分成功的。并且这种做法也是由成功案例的,国外的品牌推广大都采取这种形式,网络购物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人们对于全媒体的适应能力也在逐渐增强,市场的细分化越来越明显,通过网站推广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更加重要的是他的推广效果也是其他方式所不能替代的。
六、总结
从小米公司所取得的成功来看,并不是国内的手机市场已经进入严冬,而是当竞争进入白热化的时候,生产商往往把劲都使在如何让自己的产品更加低廉,而不顾消费的需求,生产出的产品强加给消费者,不是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最后走向灭亡。而从小米的手机成功,我们看到,真正的营销和竞争力的产生,首先必须依托强大的技术和产品支撑,其次,必须要有良好的市场信息管控以及分析,生产出最为适销对路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产品需求,然后再产品推广过程中充分利用全媒体时代的便利,实时更新产品动态,并利用网络进行大范围的产品推广,提高消费者的关注度,形成潜在市场,逐渐形成消费者的购买力。
消费者的购买力和企业的竞争力是成正相关关系的,只有产品有市场,企业才有竞争力,这是一条最根本的守则。而结合眼下的市场,利用全媒体来作为一块敲门砖,不失为一条最佳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金福子,崔松虎.R&D投资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23)
[2]董丹红.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及提升路径[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7(02)
[3]王志阳.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05)
[4]陈俊宁.提高我国大型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2)
[5]刘朝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政策探索[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6]陈本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面临问题及对策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7]黄志锋.浅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平台的构建[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5(04)
[8]企业竞争力提升的6个门径[J].企业导报.2006(10)
[9]高薇.以企业文化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05)
[10]林慧.供应链整合管理构建企业竞争力[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1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4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