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是世界产茶大国,也是绿茶出口的主要出口国,面对世界目前主流偏向红茶的饮茶习惯与其他红茶出口国的兴起,我国茶叶面临茶叶出口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出口竞争力也有所减弱。根据我国目前茶叶出口的现状,本文将分析影响我国茶叶出口的因素,找出差距与提出相关建议。
本文通过CMS模型分析,利用联合国数据对我国茶叶出口影响因素,分析得出市场需求效应与地区机构效应对我国茶叶出口呈现积极促进作用,而出口竞争力效应根据不同地区显示出两种相反的作用力。
根据测算结果分析我国茶叶出口的优势与劣势,发现我国对茶叶出口贸易有不断跟进出台利好政策但是目前我国茶叶出口面对的技术壁垒与绿色壁垒大大限制了我国的茶叶出口,对品牌的建立与茶园的管理方面也有待改善。
本文通过以上分析提出了四项促进我国茶叶出口发展的建议,其中包括茶叶品牌的细分定位、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出口产品多元化等。
关键词:茶叶出口;影响因素;CMS模型
一、引言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茶叶凭借自己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全球人们的喜爱,由于其天然、健康的特点符合现代人养生的生活特性,以致茶逐渐成为仅次于水的世界性饮品。茶叶起源于我国,从古至今都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特色与重要经济产物,不论是在文化方面饱含中华民族的特色,更是在中国在国际贸易往来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的茶叶逐渐登上了世界的舞台,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与认可。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我国传统的出口农产品也有茶叶的一席之地,其出口量、生产量在世界舞台上占据较大份额,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统计,中国茶园的面积分布广泛,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分别涵盖X省、西藏自治区、海南岛和山东省,一共囊括了21个省967个县[1]。茶叶产量也不断增加,2019年生产了279.34万吨,比去年多了17.74万吨。同年,中国的茶叶总出口量达到36.7万吨,位列世界第二茶叶出口大国。此外,中国茶叶出口国家及地区的数量高达128个,每年进口中国茶叶过万吨的国家多达12个。
近年来我国的茶叶产业正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时期,然而由于茶叶产业的兴起,世界各国对茶叶需求量的增加带动了世界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随着各国茶叶出口贸易数量增多,国际上绿色壁垒越来越严格,中国茶叶最大的进口国摩洛哥近年也加强了对中国茶叶进口的质量把控,导致中国茶叶出口的竞争优势逐渐在减弱。由于愈来愈多的国家参与茶叶的贸易中,茶叶出口的市场格局、商品结构也出现了变化,对我国的茶叶出口竞争力也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参考资料与数据支持,基于国际出口贸易相关理论对近年茶叶出口的相关数据分析我国目前的茶叶出口,对影响我国茶叶出口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我国在茶叶出口现存问题,为进一步增加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巩固我国茶叶出口世界地位提出建议仅供参考。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从茶叶出口竞争力方面来说,冷杨与陈富桥(2016)为研究影响我国茶叶的出口因素,利用CMS模型做出实证分析,他们认为中国自进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的茶叶市场在不断的拓展且主要出口国家及地区相对集中且稳定,他们利用CMS模型计算出自2001年起全球对绿茶的需求量激增而我国是绿茶出口的优势国,因此商品结构对我国茶叶出口起到较明显的作用。而由于绿色壁垒导致我国茶叶超标批次数量激增,严重影响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力[1]。
从我国出口竞争优势方面来说,李焱与李铭军(2018)利用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国际市场占有率(IMS),基于灰色关联度计算出中国茶叶国际市场占有率与世界茶叶出口的关联度排名世界第三且IMS值在近10年间不断上升,我国的茶叶优势竞争指数对世界茶叶出口总量影响显著[2]。
在绿色壁垒方面来说,张璐(2019)认为在绿色壁垒下,我国茶叶出口价格被打压造成我国茶叶出口市场波动较大,且各国更加重视了茶叶进口的品质提高入境的检验标准后,中国的茶叶产品也需更新茶叶监测设备,导致我国茶叶出口成本增加,削弱竞争优势[3]。
2.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在GarySigley(2015)的研究中表示中国的茶叶产业仅在过去30年中逐渐复兴,但由于其他饮料例如咖啡、果汁等新兴饮料的崛起,在与一些跨国饮料公司竞争中中国茶业仍处于劣势[5]。YuhuiQiao与NielsHalberg(2016)认为中国的茶产业需要较低的外部投入投资,但需要较高的农民劳动力投入,因此中国的茶产业崛起同时也带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为农民的生活提供保障,反而言之中国人口众多,在需要大量人力投入的茶产业中也是占领优势的[6]。YDong与YZhu(2015)利用重力模型定量分析,计算出我国茶叶是受发达国家农药残留限量最大,农药监管数量多的国家,表明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已成为制约我国茶叶等传统出口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7]。
(三)论文结构与方法
1.论文结构
本文目的在于研究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我国茶叶出口现存问题和提出改善建议。本文将使用市场恒定模型(CMS模型),运用全球茶叶出口和我国茶叶的出口数据计算分别得出需求效应、地区结构效应、竞争力效应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进一步为我国茶叶出口贸易提出优化的建议以供参考。本文拟解决的问题为:
(1)了解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现状(2)分析我国茶叶出口优势国(3)以中国以及中国茶叶主要出口国为基准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比世界与其的茶叶贸易分析我国茶叶出口优劣势所在(4)通过测算结果分析我国茶叶出口目前存在问题(5)为中国茶叶出口贸易提出进一步优化建议。
根据上述提出的要点,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本文的引言,对选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进行阐述,通过国内外学者对中国茶叶出口的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和本文的结构与使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为对中国和世界茶叶产量,出口量与出口金额的现状的分析,对我国茶叶出口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与世界茶叶出口发展趋势进行比较,分析我国茶叶出口的优势与劣势。
第三部分基于CMS(市场恒定)模型的实证分析,利用中国茶叶出口到各个中国茶叶主要出口国的数据,与其和世界的茶叶贸易数据计算出影响中国茶叶出口到该国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四部分基于前文该部分分析得出我国目前茶叶出口所存在的问题,从我国的茶产业结构、国际市场份额、销售模式等方面进行叙述。
第五部分通过以上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并对中国茶叶出口贸易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2.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通过阅读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利用互联网、图书馆和档案室数据进行分析受到一定启发。在此基础上个分析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为本文提供相关理论与知识储备。
(2)实证分析法。利用CMS模型对需求效应、地区结构效应、竞争力效应三方面进行分析并得出结果。
二、中国茶叶出口的现状
(一)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茶叶出口国
由图2.1可看出,近年来全球茶叶的出口量有微幅上升,到2018年总出口量为185.2万吨,在图2.1还能看出,肯尼亚、中国、斯里兰卡、越南与阿根廷分别近几年全球茶叶出口量排名五的国家,其中肯尼亚也一直处于茶叶出口量领先的地位,出口量同时也在波动,但是总体呈现增长趋势,2015年到2018年间茶叶出口量从44.3万吨上升47.5万吨。图中也明显看出,中国的茶叶出口量仅次于肯尼亚,是世界茶叶第二出口大国,出口量浮动在32万吨-37万吨,相对与肯尼亚的波动增长,我国茶叶出口量是每年都稳步增长。
图2.1全球茶叶出口量变化图
数据来源:联合国数据库
(二)茶叶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也随着茶叶有益健康的观念被普及,人们对茶叶的需求量日益变大。由图2.2可以看见我国茶叶的总产量提升较大,在2015年至2019年5年间从227.8万吨上升到280万吨。
根据图2.3的状况来看,中国茶叶出口量从2015年至2019年呈上升趋势,2019年的茶叶出口量(36.7万吨)与2015年相比多出了4.2万吨,其中在2016年度与2017年度间茶叶出口量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图2.3中国2015-2019年茶叶出口量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结合图2.2与图2.3来看,截至2019年,不论是中国茶叶的总产量还是中国茶叶的总出口量都是呈现上升的趋势,而且出口量在2016年-2017年间增长数量较大。
由图2.4可得中国茶叶出口金额年增长幅度明显,而且增幅近年来也在不断变大,2018年比2017年多出了168.9百万美元,2019年出口金额达到了2020百万美元,比2018年多出了241.14百万美元。
图2.5中国2015-2019茶叶产量、出口量与出口额增长率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由图2.5看不论是我国茶叶地产量、出口量还是出口额在近几年都是呈上升趋势。茶叶出口量的增长率从2015年-2016年的9%的增长率2017年增加到了8.2%,达到了目前的最高峰而到2017年度-2019年度中国茶叶出口量增速有所下降,下降至0.5%。但是尽管茶叶出口量的增长率在减少,可是出口额的增长率却在不断上升,2019年度的增长率已是2015年增长率的两倍了。出口额的增长率比出口量的增长率高从侧面说明了我国茶叶单价在不断上升。
(三)茶叶的出口市场较为集中
由图2.6可见,我国茶叶出口量近9年来都在波动,但总体呈现出微弱上升趋势,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市场在近年来都没有太大变动,主要出口国家坐落在非洲地区与欧盟地区。其中摩洛哥地区从中国进口的茶叶占到整个摩洛哥总体茶叶进口量的98%以上,且从2015年起呈现出稳定的上升趋势,2018年是摩洛哥从中国进口的茶叶数量的最高峰,高达7.8万吨,即使在2019年度出口量稍有下降但仍然是我国茶叶出口的最大市场。而中国茶叶进口数量排名第二的另一个非洲国家——乌兹别克斯坦对中国茶叶进口量与摩洛哥进口数量相差就比较大,且近年有下降的趋势。中国香港地区对内陆的茶叶进口量在2015年前几乎平稳保持在1万吨,2016年起进口量不断增加。其他中国茶叶主力进口国:塞纳加尔、X、多哥、日本等国家近年来对中国茶叶进口数量都有稍许波动,但是总体的进口数量都在0.9万吨-2万吨之间。
由图2.7可以看到,我国茶叶出口额每年的上升坡度都比较明显,平均每年涨幅有100百万美元,从图中明显能看出出口到摩洛哥和中国香港地区的出口金额也是远远领先与其他地区的,摩洛哥从2011年至2019年间出口额虽然变化不大,但是不断保持上升,2017年到2018年中出口额突然增长到313.3百万美元且到达历史出口额中的最高点。对于我国香港地区近9年来对我国茶叶进口额增长明显,从2011年的67百万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606.2百万美元。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加纳这个非洲国家,我国对该国的茶叶出口额在2011年仅有15百万美元,2019年的出口额却是翻了近5倍,达到了71.7百万美元。
结合图2.6和图2.7,可以了解到摩洛哥对我国茶叶的进口在数量上是远超于其他国家的,我国对该国的茶叶出口额也是非常可观的。我国香港地区虽然对我国内陆茶叶进口量不大,但是内地出口香港的茶叶出口额确实远比其他地区高的。所以不论是从出口量还是出口金额来看,中国香港与摩洛哥两个市场是我国茶叶出口最主要的市场。
(四)我国茶叶出口以绿茶为主
由图2.8观察可发现,在我国五大出口茶叶种类中,绿茶的表现最为突出。截至到2019年绿茶出口量已达到30.39万吨,是我国所有茶类出口占比重最高的,占了80%以上。出口额13.18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65.3%。从发展趋势来看,自2011年起我国绿茶的出口量前几年虽有波动,但仍然能看出增幅明显且一直保有优势。除绿茶外的四类茶叶出口量近9年仅有略微的波动但总量都不超过5万吨。
从图2.9能分析出我国的各类茶叶出口额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绿茶的出口额涨幅最为明显,从2011年的706百万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1318百万美元,近乎翻倍增长。
结合图2.8与2.9可得,绿茶一直是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市场,而且绿茶出口额的增速比出口量的增速快,表明绿茶的均价也在不断上升,截至2019年,我国绿茶出口单价是平均4.34美元/公斤,比2018年上涨的7.43%。绿茶出口在我国在金额和数量方面远超其他茶类,又上升的数据显示我国绿茶出口将继续保持且扩大优势。
三、基于CMS模型的中国茶叶实证分析
本文将对中国茶叶出口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利用CMS(市场恒定)模型,对中国茶叶到三大中国茶叶出口优势地区的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分别包括了三个地区从世界各国进口茶叶的总价(百万美元)、三个地区从中国进口茶叶的总价(百万美元)、计算得出中国茶叶向该国出口茶叶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比,与其和世界的茶叶贸易数据计算出影响中国茶叶出口到该国的主要影响因素。
对2014年至2018年用我国茶叶出口量对国家进行排序,得出下表以摩洛哥为首的五个地区:
根据表3.1,从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市场占比看,可以看出摩洛哥与香港在近五年来一直都是占比较大的地区,而且香港对中国大陆进口的茶叶市场份额逐渐增大从原来排名第二现在增至世界第一,2019年更是占据我国茶叶出口25%的市场份额;根据联合国(UNCOMTRADE)数据显我国内陆对香港出口茶叶的均价在近年来也是排名世界第一的;摩洛哥对中国茶叶进口的市场占比虽然有所下降,可是该国仍然是中国茶叶出口量最大的国家,同时在2019年摩洛哥从中国进口的茶叶占摩洛哥在世界进口的96%以上;在图中可以看出X在中国茶叶出口市场的排名在近五年来都是稳定在前五名,且出口的均价仅次于中国香港地区(近五年平均5.33美元/千克)。
因此,本文将对X、香港、摩洛哥三个地区进行CMS模型的分析。
(一)模型介绍与引用
CMS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onstantMarketShareModel)是常用于国际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重要模型之一,近年来多适用于进、出口贸易波动领域上。
在公式中:q是中国茶叶总共的出口额;S是中国茶叶出口占世界茶叶出口中的百分比;Si是i地区从中国进口的茶叶占该地区向世界进口茶叶总额的比例;Q代表世界茶叶出口,Qi为全球出口到i地区的茶叶总值;“0”是基年,i是地区,Δ是两个时期之间的变化量[7]。
表示的是市场需求效应,指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份额不变的情况下,茶叶出口额随世界茶叶总需求变动(Q)而变动的部分。
是地区结构效应,表示的是当中国茶叶产品竞争力不变时,世界茶叶出口优势地区的结构变动对中国茶叶出口额影响。
是竞争力效应,表示的是中国茶叶出口量与其地区市场占有率相关,因为出口竞争力可以体现在该产品的地区市场占有率上,因此该项反映茶叶出口竞争力变动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
(二)中国茶叶出口额的模型测算结果及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影响中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因素,根据联合国数据(UNCOMTRADE),本文对0902号商品(不论有无调味的茶叶)的贸易数据计算出下表得出以下分析:
1.市场需求效应对三大地区市场的影响作用明显
对于市场需求效应的测算结果,若计算的结果是正数,表示世界茶叶出口的增加带动了该国茶叶进口的增长;若计算的结果是负数,表示世界茶叶出口需求的减少将阻碍该国茶叶的进口。
尤其是对X的出口增长,根据联合国贸易数据来看中国茶叶出口至X茶叶出口额在近10年来都是处于逐渐上升的趋势,尤其从2010年开始X市场的中国茶叶进口额更是从原来的55万美元增至77万美元,占整个X茶叶进口市场的18.5%,我国也是X的第一大茶叶进口国。
我国茶叶向X市场出口额增加主要是由于X的茶叶市场对中国茶叶需求增大。由表格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的茶叶对X的茶叶输出全靠X市场需求效应带动,但X人更倾向于英联邦国家生产的红茶,我国出口到X的绿茶的消费者主体仍然是华人[9]。其主要原因是过去我国茶企外宣的时候总是习惯于直译,其中涉及到很多茶叶的名称、专有名称是很难通过直译表达其中真实含义,由于中西方固有的文化差异,导致很多X人并不能认识到中国各种茶叶的功效是什么,是如何制成[10],因此也导致我国对X茶叶出口在过去没近几年来得多的情况。
我国作为绿茶的第一大生产国,同时也作为X进口绿茶的主要来源地,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与知识的普及,具有降脂的绿茶也逐渐被X茶叶市场接受,我国出口至X的绿茶主要以原茶叶为主,价格低廉质量也有保障,所以带动我国茶叶出口在X市场份额增加。
2.地区结构效应仅对摩洛哥市场显示促进作用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出口摩洛哥茶叶出口额是225.3百万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1.2%。同时中国也是摩洛哥进口茶叶最大的市场,我国出口到摩洛哥的茶叶占摩洛哥进口茶叶的96%以上且近年来我国约四分之一的绿茶都出口到摩洛[11]。
摩洛哥作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支撑点,对中国公民实施了面签的政策更是促进了两国的贸易往来。但是由于我国对茶叶检测标准还处于较落后,且与国际标准相差甚远水平,面对绿色壁垒导致的进口门槛不断提高,我国茶叶出口到摩洛哥大大受限。就目前而言,我国出口到摩洛哥的茶叶均价是比我国平均茶叶出口的均价要低的,但是由于对农药的检测力度加大,中国在2012年、2014年出口摩洛哥的茶叶由于不通过审核而遭遇退货[12],目前摩洛哥更是开放市场,让X、俄罗斯、日本、英国和法国等摩洛哥进口排名靠前的几大进口国借机深入摩洛哥市场。
为跟上进口国的上卫生检验标准,我国茶叶更新了检测机器设备、优化了流程、增加了检验程序与标准,大大增加了我国茶叶出口的成本[11]。同时随着各个茶叶大国也陆续崛起,市场竞争力也逐渐增加,地区间竞争加大了我国向摩洛哥出口茶叶的压力。
3.出口竞争力效应较小且对市场有抑制作用
该效应对中国香港地区显示促进效应而对其他两个地区得是抑制作用。大陆与香港于2003年签订的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大大促进了内陆与香港地区的贸易往来,同时也加大了大陆在香港地区出口贸易的竞争优[13]。凭借地理优势,内地对香港的茶叶出口额逐年上涨,对香港茶叶进口市场占有率也遥遥领先其他国家。截止至2018年,进口额从2003年的14.96百万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102.48百万美元,进口额是签订CEPA前的五倍有余。中国内地出口的茶叶也是占了香港总体的67%的市场份额,对排名第二的斯里兰卡多出了52.7%的市场占有率。而对于其他地区来说,我国则不具备贸易条款、地理位置、关税等方面优势所以在出口竞争力方面并不具有优势。
另外由于我国缺少典型品牌化茶叶销售,导致消费者很难在众多中国的茶叶品牌中挑选出合适各国消费者偏好的茶叶,常常由于挑选错误或者购买到低质量的茶叶而对中国的茶叶丧失信心从而选择进口其他国家更有品牌和质量保证的茶叶,这也是导致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低的其中一个原因。
四、中国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
(一)茶叶品牌多而杂,缺乏标志和差异性
我国茶叶的销售渠道很多但是缺乏品牌,茶叶多而杂,一般都是以散装的外销形式出口,缺乏打造品牌的意识,同时我国茶叶出口管理经营落后,多为小型企业进入茶叶出口市场,着重于眼前的利益而没有在我国茶叶出口的市场上树立起标志[14],导致外国企业容易对我国茶叶产生质疑,使得我国茶叶品牌影响不深刻。我国茶叶品牌大致分为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两种。
区域品牌类似西湖东鼎,福鼎白茶等,一方面推动了区域内茶农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茶叶市场的进入门槛因为茶农依赖当地品牌的知名度而忽略了茶叶本身,使得茶叶质量参差不齐[15],消费者容易被误导和质疑茶叶质量,品牌形象难以树立。
企业品牌定位缺乏差异性。我国很多茶企业习惯性将茶叶出口搭配精美包装和茶具,定位高档茶叶[15],只关注单一出口群体而忽略了平价茶叶出口市场需求,导致不能应付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二)我国茶叶管理技术落后,难以面对绿色壁垒的挑战
其一、我国的制茶技术水平比较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也比较低。我国目前制茶技术虽有进步但仍然属于落后阶段,没有先进齐全的加工设备,更没有合适的技术参与。
其二、我国茶产业受物理空间的限制。我国很多茶叶市场都是改造建成而不是新建的,而且原基础多数是某些老仓库或厂房,所以不论是设施还是场地都比较老旧,所以有些功能不能落实[16]。
另外,我国茶叶的安全卫生标准和国际标准有差距,很多的农药都没经过茶叶农药品种的等级,而且由于MRL标准制定得过晚,中国仅有386项而一些发达国家如X已有7400项MRL标准,欧盟更是有28689项。欧盟、日本等多个发达国家近年不断出台绿色贸易壁垒政策,茶叶农残检测项目数量也不断上升,2010年欧盟的茶叶农残限量就有453项,日本的《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肯定列表制度》中关于茶叶的检测项目就有276种[17]。
再者,目前我国很多茶企业都是以中小规模生产运营,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程度较低[18],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使得劳动力成本上升,财力也难以面对快速更新的农残留物标准,技术与检测系统大大受限,极大阻碍了我国茶叶出口。
(三)我国茶叶出口地区过于集中,对出口市场形成依赖
由于我国出口部分国家茶叶量占我国茶叶出口份额较大,一旦出口目的国对我国茶叶进口量减少便容易引起我国茶叶出口市场动荡,我国茶企业倒闭影响我国国民就业。中国香港、摩洛哥、越南、X和马来西亚依次是我国茶叶出口额排名前五的市场。
以摩洛哥为例,由海关统计数据显示,该国占我国茶叶出口市场份额的五分之一,而且中国出口摩洛哥的茶叶量年平均增长率为5.92%,出口额年平均增长率为18.53%。自2015年起,摩洛哥大大提高了茶叶准入的门槛,对进口茶叶的农药残留检测愈发严格,2019年7月更是更新了48个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但是由于我国对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与摩洛哥相差较大,而且我国向摩洛哥出口茶叶多数为中低端茶叶,以价格低廉数量大为优势[19],为达到摩洛哥茶叶进口标准,我国需要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与研究监测技术,这个做法增加了我国茶叶出口的总成本,使我国茶叶盈利空间降低。我国很多茶企业无法跟上这个变化导致茶叶无法出口库存积压最后走向倒闭。
(四)除绿茶外,其他茶叶出口市场占有率低
我国虽然出口多种品种的茶叶,可是只有绿茶的出口量占有的市场份额较高,占全球绿茶出口量的80%,而我国红茶出口量仅为10万吨,是绿茶出口量的1/12。像乌龙茶、普洱茶、花茶等茶叶出口量占比就更加低了。
由我国茶叶产量也可以看出,2019年为止绿茶产量超过我国茶叶总产量的一半(63.5%),深受欧美等国家喜爱的红茶产量在我国仅占总茶叶产量的11%,因此我国目前茶叶主要输出国是非洲和东盟地区,在欧美地区我国茶叶市场份额比较低,原因主要是出口茶叶种类不占优势,不能满足欧X家对红茶的需求。
五、促进中国茶叶出口的对策建议
(一)细分市场树立品牌标志,实现差异化营销策略
由于我国品牌发展得较晚,所以在品牌建立方面我国还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茶叶品牌的塑造能积极提高我国茶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占领国际市场。
茶叶是我国传统贸易的货物,有悠远绵长的历史和传统,我国可以利用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与茶知识的普及提高中国茶叶在国际上的形象与知名度。另外可以像肯尼亚实施的根据茶叶品质的优劣选出优先推广的茶叶品种,也可以根据不同品质与价格定位到不同的茶叶需求市场,包揽各个不同阶层的消费者。
(二)改善贸易结构,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茶叶生产监督管理
我国可以执行农业部提出的“无公害茶叶”应对日益严重的绿色贸易壁垒,从茶叶的生产、加工、运输、包装的每个环节进行质量的把关[18]。另外可以对茶园的生态环境、病虫的入侵的根源下手,改善茶叶的生长环境来保证质量。
其次可以推行机械化生产。由于茶叶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无疑是最大的,因此如果我国利用先进的技术,例如自动包装的生产线就能大大降低人工成本[17]。
我国目前为止出口的茶叶多为原茶叶,为增强这些茶叶的国际竞争力,我国还需要对贸易方式有所创新,例如建立茶叶的出口拍卖市场。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四大产茶国仅有我国未建立茶叶出口拍卖市场。由于我国是绿茶最大供给国享有较高的国际地位,同时也有较强的议价能力[19],因此采用拍卖方式进行交易一方面可以利用中国是绿茶大国的自身优势建立中国茶叶的品牌,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盈利空间,带动我国经济发展。
(三)发展多元化茶叶出口贸易,开拓和维持多个茶叶出口国市场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茶叶作为我们盛产的农产品之一,国家一直对茶叶的出口采用鼓励的态度,因此对于我国茶叶出口退税的税率也一直稳定在13%。如今两种最主要的关税优惠制度,随着“普惠制优惠原产地制度”在美日欧逐渐没落,“区域性优惠原产地制度”日益趋向主导地位。目前我国成功为5个地区签发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分别包括有巴基斯坦,智利,东盟十国,亚太地区和新西兰。区域型优惠原产地证书可以帮助我国企业在进口国家享受关税减免,减免幅度从5%-100%。
我国对茶叶的出口也不断出台利好政策,如三农政策、美丽乡村、一带一路、文化旅游、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同时我国还重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茶叶贸易发展。一带一路沿线范围包括了53个国家和94个城市,人口基数大,在茶叶进口方面需求也大,占世界茶叶进口总量的37.28%。自2014年起我国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茶叶贸易来往越来越频繁。其次,中欧班列正在大力发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境电商业务[19],在茶叶运输方面也是物流服务体系较完善,可以为我国茶叶输出提供有力帮助,同时减少对集中出口目的国进口茶叶市场的依赖。
(四)提高红茶在国际市场的市场占有率
目前红茶的消费还是占了世界茶叶市场的绝大部分,特别是欧美的发达国家,他们偏爱斯里兰卡、印度与肯尼亚的红茶,因为这些国家出产的红茶除了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外质量和品质通过层层筛选保证,也是深受欧美人喜爱的。而我国在红茶的加工技术、质量和品质甚至产量都比不上这些国家,因此想要增大我国整体茶叶出口竞争力可以从增大红茶的培养投入开始。
例如进一步推进红茶生产。像我国的安徽祁门地区自然环境对红茶的种植时分有帮助,另外祁门红茶曾经是“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因此我国可以借助该区域品牌,根据其地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红茶出口产业[20]。
六、结论
本文在引言部分讲述了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及其意义,并且结合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概括近年来我国茶叶出口情况。其次,是本文的结构与研究方法的介绍。本文的正文分为四个部分,我国茶叶出口的发展现状,对我国部分茶叶出口市场做出CMS模型分析,列举我国茶叶出口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以肯尼亚为例对我国茶叶出口发展提出建议。
在第一部分中,从茶叶的生产产量,出口量,出口额与我国茶叶主要出口地区四个方面分析我国目前茶叶出口的现状,得出我国茶叶近年来不论是出口量、产量和出口额都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而且我国茶叶产量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比重较大。此外,我国茶叶主要出口市场相对稳定,以摩洛哥为主,其次是我国香港地区与其他非洲地区。从世界茶叶出口市场来看,中国茶叶出口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肯尼亚,该国茶叶出口量平均每年比我国多10万吨左右,而茶叶产量却远不及我国。
在第二部分中,本文从市场需求效应,地区结构效应与竞争力效应三个方面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影响进行分析,选取部分我国茶叶出口国家进行CMS模型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发现市场需求效应对三个市场有显著影响,地区结构效应仅对摩洛哥市场显示促进作用且对其他两个市场有反向作用,竞争力效应的作用力小于其他两个效应。
本文第三部分先是通过政治、经济、社会与技术四个层面分析了我国茶叶出口的现状,如我国针对茶产业出台的政策,茶产业对我国经济结构的改变,我国茶叶的出口形式等。此外针对第二部分的测算结果与现状分析进一步总结了我国茶叶出口目前存在的四个问题,一是我国茶叶出口缺乏品牌独特化导致国外消费者容易被误导买到质量参差不齐的茶叶。二是面对日益严重的绿色壁垒,以我国的茶叶管理技术与制茶技术难以从容面对挑战。三是我国茶叶出口地区过于集中在,导致我国茶叶市场容易受出口地区影响而动荡。四是我国主要出口品种仅有绿茶,而在国际市场中还是红茶更受欧美地区市场的欢迎。
最后一部分中,根据对前一部分的分析,提出相关对我国茶叶出口改善的启发:一是细分市场,根据不同市场树立不同阶层的品牌差异化营销,二是建立我国茶叶出口拍卖市场,有效运用我国绿茶出口大国的优势增加盈利空间,三是开拓与维持更多茶叶出口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利用其运输、地理位置与政策优惠的优势大力发展我国茶叶出口产业,四是提高我国红茶的出口量迎合目前国际市场对茶叶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岩.肯尼亚茶叶经济百年发展进程及其影响研究[D].云南大学,2015
[2]冷杨、陈富桥.基于CMS模型的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研究[J].世界农业,2016(10):157-163,180
[3]李焱、李铭军.2008年-2017年中国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分析[J].经贸论坛,2019(8):160-161
[4]张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8):33-34
[5]Gary Sigley.TeaandChina’srise:tea,nationalismandcultureinthe21stcentury[J].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ofChineseCulture,2015(3):319-341
[6]YuhuiQiao、NielsHalberg.Assessingthesocialandeconomicbenefitsoforganicandfairtradeteaproductionforsmall-scalefarmersinAsia:acomparativecasestudyofChinaandSriLanka[J].RenewableAgricultureandFoodSystems,2016(3):246-257
[7]YDong、YZhu.ImpactofSPSMeasuresImposedbyDevelopedCountriesonChina’sTeaExport-APerspectiveofDifferencesinStandards[J].AppliedEconomicsandFinance,2015(4):160-169
[8]葛秋颖,曹冲.基于CMS模型下的中国棉花进口增长因素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2015(17)1:18-22
[9]范永娟.提高中国对X茶叶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J].价格月刊,2017(11):47-50
[10]艾玉.关联——顺应翻译模式指导下的茶企外宣翻译研究[J].福建茶叶,2016(8):41-42
[11]魏洋,丁以寿.安徽茶叶出口摩洛哥的现状及竞争力分析[J].茶叶通报,2017,39(2):84-89
[12]刘晓鸾,赵凌云.中国对摩洛哥茶叶出口贸易的市场空间及预警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5(4):46-49
[13]任一方.CEPA对香港经济影响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9):170-171
[14]何艳宇,王静.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9(25):224
[15]陈翔燕.中国茶叶品牌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9(06):51-53
[16]邓增永.中国茶产业发展大趋势下的茶叶市场转型与升级[J].茶世界,2019(6):14-17
[17]陈军瑶.中国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18]魏苗.我国茶叶出口的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武汉轻工大学,2019
[19]盛国勇.摩洛哥茶叶技贸措施动态演进·影响分析·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1):231-233
[20]许咏梅施云峰.中国红茶出口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比较分析——中国与斯里兰卡、印度、肯尼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比较[J].茶叶,2018,44(4):183-186
附录
中国对部分代表性市场茶叶出口额CMS模型测算结果
数据来源:联合国数据库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48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