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教育活动

摘要: 游戏活动是一种比较特别的活动,深受幼儿所喜爱,并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有着重大的影响。幼儿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一直伴随着游戏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强化了幼儿的认知,使幼儿受到相应的教育。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幼儿这一天性予以充分的尊重,在坚

  摘要:游戏活动是一种比较特别的活动,深受幼儿所喜爱,并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有着重大的影响。幼儿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一直伴随着游戏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强化了幼儿的认知,使幼儿受到相应的教育。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幼儿这一天性予以充分的尊重,在坚持使幼儿快乐与健康地成长理念基础上,对其教育观念与教育实践进行创新。据此对游戏活动进行探索和研究,使之更加适合幼儿,更具有活力、更富有创新精神,让这种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促进,使幼儿发展更加全面。游戏的本质在于愉悦性,为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将游戏当成一种活动来看待,而不是将成一种随意的玩耍来看待。与小学之后的知识教育不同,幼儿阶段的教育主要在于对孩子兴趣的培育、道德习惯的养成、道德品质的形成,而这些都有赖于游戏活动的开展。将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培养的基本教育活动,是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所催生的教育形式。本文在对以游戏为基本教育活动的内涵与特征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对游戏活动的价值体现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以游戏为基本教育活动的教育实现路径。
  关键词:游戏;幼儿;基本教育;活动路径
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教育活动
  国家关于幼儿教育的规划之中已经对游戏的性质予以明确,将游戏作为一项基本活动,因而对其所属的地位进行了肯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注重授课而忽略游戏是我们进行幼儿教育的普遍现象,对游戏活动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研究得不够深入。这种情形必须得到彻底改变,必须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对游戏给予充分的关注,将其作为基本教育活动。幼儿在认知层面还不成熟,在对知识性内容的摄取上收效甚微。这就要求对于幼儿要实施一种与小学以后的教育不同的方式,不可采取通常的知识教学法,特别是不能寄希望幼儿在一定期限内将知识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幼儿喜欢游戏,也更加熟悉游戏,且这种活动于幼儿的成长意义重大。在教育实施过程中怎样以游戏的方式对幼儿教育,这是理论界一直未曾间断的研究课题。要求凸显游戏功能,并非只是让幼儿沉湎于游戏而忘乎所以。这是一种以游戏为渠道让学生通过这一渠道实现良好趣味的养成、知识基础的养成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果不是以游戏的方式,就不会有这种理想的教学效果,因为其他方式很难有这种吸引力。

  一、游戏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

  1.游戏教学法的内涵

  将游戏当作基本教育活动这是基于教学方法考虑的,是将这种方式运用于实际教育当中推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如此定位已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凸显了对游戏所蕴含的价值一种高度肯定,也使其在教育中的地位得以确定。游戏活动不是简单的游戏,更不是随意的游戏,这是为了教学需要的一种游戏。在每天都要进行的教学之中,此种游戏活动并非一种为了游戏而游戏而开展的活动。其关注更多的是内在的精神元素,对其促进幼儿成长的功能进行积极开发。此外,对活动所具有的“基本”属性的强调,就是指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就其在本质上都具有游戏的特征。幼儿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会感受到快乐和轻松,而且要求于其他样式的活动同样要能够体现这些特征。对游戏给予这种定位更是对幼儿自由天性的肯定和对其发展权利的呵护,其宗旨在于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营造一种愉快、轻松的环境氛围。同时,促进幼儿的人格发展更加健全,对乐趣的体验更加丰富,对选择性学习更加自主,进而促进全面发展。

  2.游戏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1)以活动凸显趣味的属性。进行游戏会对幼儿形成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其根本原因在于游戏本身即富有一定的趣味性。形式多样的游戏会使学生被吸引过来,使学生不自觉地参与到其中来。此后,即会自然而然地融入游戏之中,潜移默化地学到知识,受到教育。
  (2)活动凸显自主的属性。幼儿教育融入游戏教学成分可以让幼儿对结果的关注较少,对过程的关注较多。因此,这样的教学目的性并不明显。因为所重视的是过程,这就更加符合了幼儿教育的实际特点,也回应了幼儿的基本需求。这种幼儿教育自主属性的增强,正符合国家关于幼儿教育的基本要求。
  (3)活动凸显社会属性。游戏作为一种由集体参与的活动,社会属性极为突出。与单一的知识性教学相比,游戏活动更加适应幼儿实际,不仅能够使幼儿对生活的感悟增加,还能够促进其将知识的学习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二、以游戏活动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价值分析

  1.游戏活动有助于幼儿自主意识的培养

  (1)有助于幼儿自主制定游戏规则
  一般情况下的游戏规则都是在教师的制定之下并在教师的要求下才得以实施的,而后依此规则对游戏的内容重复进行。这样的游戏实际上已将幼儿置于一种从属的、被动的地位,如果将其定为游戏也只能算作一种不充分的游戏,并非具有实际意义的游戏。这是由由于幼儿在这一过程中活动欠缺自主性,因而思维上受到的限制过多。如果要使幼儿在活动中体现出主动性,游戏的规则就要体现出幼儿自主决定意识。
  (2)有助于幼儿对活动进行自行研判
  进行游戏活动前,教师的职能是将相关的材料呈现给幼儿,并营造好环境条件。这是一个由幼儿对材料进行自主操作,并创造性的推进游戏活动的过程。幼儿可以对自我设计的规则与实施情况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促进新的规则的生成,然后由教师对其进行评判与总结。作为教师要更多地为幼儿创造机会让他们更好地表现自己,这就会使创造性、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使幼儿在游戏中占居支配地位。

  2.游戏活动能够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

  (1)幼儿只对其喜欢的事物充满兴趣
  在很多以游戏为载体进行过程中幼儿对学习的兴趣不高,有时感觉到乏味,最重要的就是幼儿提不起对游戏的兴趣。因为幼儿对这一内容原本就不喜欢,只不过是为了完成教师的硬性规定而已。
  (2)在活动实施过程中能够凸显个性化特征
  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依据幼儿的兴趣及身心发展的实际对游戏进行选择,这样才能使所选的游戏让幼儿感兴趣。幼儿自身发展具有明显的个性区别,所选的游戏内容也要对幼儿的个性特征进行高度关注。

  3.游戏活动可以使幼儿的认知得到发展

  (1)可以提升幼儿的自信意识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游戏是伴随其发展最好的活动形式,更是效果明显、吸引力强的综合性质的形式之一。对于幼儿而言,游戏可以使其自信心得以建立起来。幼儿以游戏的方式对他人施加影响,就会对自己的存在有所感知,就会体会到一种成功的快乐,也能使满足感得以收获。
  (2)可以提升幼儿的交流意识
  进入幼儿园进行学习,彼此间的交流必然会出现。此种交往活动是进行道德与生活实践最重要的内容,幼儿以彼此之间的影响和作用会使他们之间的关系得到确立。通过幼儿间的彼此联系,必然会使他们之间的交往依据某种规则进行,渐渐地就会摆脱自我心理,形成集体意识。在这种材料与环境的影响下,幼儿会对事物间的逻辑有所了解,进而使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得以摆正。

  4.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1)可以使幼儿的天性得到呵护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假使让其长久地保持一种姿势,幼儿就会感觉到厌烦。相反,让他们自由地嬉戏,他们就会感觉到格外欢快。这一特征是与幼儿特定的生长发育阶段紧密相联的,因为幼儿阶段其神经系统并未成熟,其活动还不甚平衡。
  (2)可以使幼儿的肌体发育得到保证
  这一阶段的幼儿其骨骼、肌肉等方面的发育还不能适应他们保持一种姿势长期不变。如果硬性要求他们这样做,就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而实施游戏活动,就可使他们于活动中变换姿势,而且使他们感兴趣的活动经常得到重复,其身心的愉悦感可想而知。

  三、幼儿游戏化教学过程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1.游戏情节的推进缺乏指导

  游戏活动进行的效果如何与情节的发展密不可分,一些学者认为幼儿进行游戏活动时可以不必去过多的理会,让幼儿在这一过程中自由地嬉戏就可以了。当然,持这种理论的学者在阐述这一观点时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一定要确保这种游戏的进行不至于出现任何安全隐患。有些学者还将游戏当成一种休息的手段,至于对游戏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指导已经无从谈起了。与教学活动相比,游戏难以控制,而教学活动相对容易。这是由于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处于一种静止的状态,而游戏之时这种静止的状态被打破,对活动进行掌控已经变得不容易。对整个游戏情节进行推动的力量不是来自于教师而是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2.游戏环境的创设不尽合理

  现在,对于幼儿教育机构内其教学的环境在标准问题上始终没有明确,这就使得幼教机构其环境的建设不符合教学要求。无论什么样的幼儿园,都完全不考虑自身的办学能力,一味地拓展经营规模,致使本来就空间有限的幼儿园更加难以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这种环境的不合理会使幼儿更加容易发生碰撞现象,当然对教职员工的管理也更加不利。确保幼儿安全是进行游戏化教学的前提。比方所用的课桌、坐椅及其他游戏设施的稳固程度都是需要幼儿特别注意的方面。

  3.幼儿个性化差异未受到更多的关注

  幼儿之间本来个体的差异就很突出,活动的针对性可以使幼儿知识体系的建设得到相应的完善,使幼儿探知事物的欲望得到刺激。根据一些专家的研究资料,一些符合幼儿身心实际与特点的游戏可以使幼儿的兴趣得到有效培养。然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能够得到教师的有意观察的机会很少。幼儿在家庭上及其他方面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情况,因而幼儿在个体的生理与心理的发育上显然会有着明显的区别,这即所谓的个性化差异。幼儿进行游戏化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其进行有区别的指导,使游戏活动更好地体现出个性化特征。

  四、游戏化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

  1.实现教学活动的规划性与游戏活动的自由性相结合

  幼儿教育所进行的游戏活动并非简单的游戏,而是一种在计划之中的游戏。因而,这样的游戏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的。这就需要幼儿要牢牢地把握住幼儿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依据幼儿的期望对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精心设计。游戏中所体现出的自由属性是促使幼儿进行自主性提升的基本前提,而对教育内容的计划属性又使对幼儿进行的教育始终能够得到保障。因而,此种游戏活动就需要计划性与游戏性相结合。

  2.促进教育者的引领角色与参与游戏的玩伴角色相结合

  对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指导,这是教师的职责与使命。确保幼儿游戏活动的安全,就需要进行相应的安全知识教育。然而,一种过于严肃的教育会使学生不便于亲近教师,也不便于幼儿之间的和谐相处。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与幼儿间最好的关系就是玩伴关系,在游戏中幼儿更愿意教师参与其中。如果教师能够以玩伴的角色参与游戏,那么就会对幼儿的心理更加清楚地了解,也更加有利于对幼儿进行教育。

  3.校正游戏活动的方向使之服务服从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无论是游戏的形式上还是游戏的内容上都存在着许多不足,必须对其进行改进。因此,在游戏进行过程中,作为教师对必须及时加以评判。对其中的不足及早发现,找准切入点后再实施更好的教育。让教育的内容中融入游戏,并经常进行改进与创新。要于每次活动中注意发现其亮点,并对这些亮点做好认真记录,使之在以后的游戏中成为可资借鉴的内容。要使其最精华的内容得以保留,并于经验的不断积累过程中,使幼儿教育路径不断创新。

  结论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是符合幼儿教育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这是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创新幼儿教育方式的一种很好体现,更好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极为有利的举措。幼儿教育界人士通过对游戏教学实施探索,创新幼儿教育方式,才能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康健、快乐地碾成长。国家对幼儿教育极其重视,对幼儿的成长高度关注,这就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更应该肩负起自己的职责,立足教育一线,创造性地将游戏教学不断引向深入。通过大胆的实践与探索,让游戏教学模式日渐成熟,使之更好地助力于对幼儿的培养和教育。
  参考文献
  [1]主题背景下的表演游戏优化策略[J].陈颖新.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27期
  [2]美,在游戏中创造[J].邱建华.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年12期
  [3]让幼儿在游戏中健康成长[J].王慧.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5年01期
  [4]幼儿园如何开展角色游戏活动[J].李丽.学园2015年02期
  [5]浅谈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合作[J].沈梦秋.考试周刊2015年27期
  [6]让孩子在表演游戏中积极体验[J].孙莉莉.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年04期
  [7]浅谈角色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推动[J].何紫薇.快乐阅读2015年02期
  [8]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J].谢璐.文学教育(上)2015年06期
  [9]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J].赵明.学园2015年10期
  [10]浅析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J].李娜.中华少年2015年13期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037.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0年3月26日
Next 2020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